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4W

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摘 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符合職業教學的需要,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探究學習的育人功能,我們教師需要

花大力氣精心設置課堂,合理、選取、組織、設計科學探究的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表達方式或呈現順序。

關鍵詞 探究式學習會計學 探究學習

探究性教學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其核心是使學生通過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新課程標

準實施以來,探究性教學方式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普遍關注和好評。但由於許多人對其認識未深及本質。而且實踐也處於初級階段,老師在實施教

學時存在許多疑惑和問題,本文從這些疑惑和問題出發,對探究性教學應該注意那些問題作一些討論。

1 探究式學習是否等同於科學研究探究式學習不等同於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現人們尚未認識的科學事物及規律。若將探究

式學習等同於科學研究,勢必造成不良後果:①探究內容的窄化。②課題選擇過分社會化,成人化,容易造成參與探究式學習的學生精英化,只有少

數學生能勝任和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沒有學習興趣,違背通過探究式學習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初衷。

2 探究式學習中是否拋棄接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中不能拋棄接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要相互結合。

(1)在探究的過程中離不開應用知識和技能,在提出問題時,評價問題的價值,在作出猜想假設時,需要已有的知識。

(2)接受式學習需要滲透探究的思想,在傳授知識中滲透探究的思想這是一種好的方法,他可以使學生了解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從而更好的理

解知識3 應該採取那些措施來節約探究的時間在實施探究教學時,教師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希望引導學生採用探究方式進行某一課題的學習

,可是教學時間卻很拮据,那應該採取那些措施來節約探究的時間?3. 1 控制探究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

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如果每一個探究活動都設計成完整的探究,從各個要素去考察和訓

練學生,時間是不允許的,這樣我們只能有側重點,可選擇其中的某個(些)要素,從某個角度有所側重的考察和訓練學生,可以採取學生探究和教師

探究想結合,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想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3. 2 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 探究式學習具有不同的層次,同一探究的項目,可以按探究者的自主程度高低設計成不同的層次。自主程度越

高的探究,不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且需要的時間越多,所以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給學生更多的探究指導,可以減少學生的探究時間。

3. 3 分配探究任務 有些探究活動涉及的面較多,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大量時間,這時可以將探究任務進行分解,讓不同學生分擔這些任務。

3. 4 借用課外時間 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有時可以把一部分探究活動移到課外。

4 在探究性教學中如何判斷有那些學習內容適合探究學習?如何設計教學內容4. 1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目標是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知識目標決定內容選擇的範圍,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技能目標決定探究內

容選取的角度,選擇能夠促進探究技能掌握的問題進行探究;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決定探究內容的組織形式,選擇能夠促進學生理解科學探究過程,方法的教學組織形式;

情感目標決定探究內容呈現的方式。因此,會計學探究學習內容的選擇應有利於會計學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

具體選擇探究學習教學內容時,對學習內容的分析要深入,知識內容及其結構關係要清楚。知識內容的類型要明確。

4. 2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1)適度性原則 首先是探究量上的適度。即探究內容複雜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

平,接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區。其次是探究質的適度,即探究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

(2)激趣性原則 學生有好奇心,喜歡探究問題的答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有利於激發探究學習的內驅力。因此,探究學習的內容必須能充分

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激發學生的探究樂趣。

(3)實踐性原則 探究學習中課堂探究的內容應是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得到探究結論或結果的科學問題。探究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起點水

平: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課外探究的課題,探究計劃,探究方案都應具有實踐性。否則,學生進行的是盲目的探究4. 3 會計學探

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範圍(1)概念和規律 會計學概念和規律既是課堂探究的基礎,又是課堂探究的對象。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科學探

究體驗,感悟知識產生的原因和發展過程,掌握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認知結構趨於合理化和系統化。

(2)會計學習題探究 能夠熟練解答會計學習題,是學生在課堂探究學習的重點。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應用已有的會計學概念和會計

學規律,掌握解題的過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3)會計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會計學是一門密切聯繫實際的科學,會計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會計學應用方面的探討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4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的設計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教師在認真分析《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充分研究《會計學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和學生的現有認知發展水平後,合理選取,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順序,使教學內容最有利於

學生的學習。

會計學概念的探究要以概念的形成過程為主線;

會計學規律的探究要以規律的發現或建立過程為主線;會計學習題探究要以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為主線。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符合職業教學的需要,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探究學習的育人功能,我們教師需要花大力氣精心設置課堂,

合理、選取、組織、設計科學探究的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表達方式或呈現順序。

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發表,發表職業教學論文,職業化論文投稿

結構概念設計是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 具有定性準確、簡單快捷的特點,其關係到結構的安全與合理。在鋼結構課程教學中應強調概念設計的重要性。文章闡述了適當補充教材內容的必要性,對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也進行了探討,並強調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概念設計理念, 為其今後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概念設計在鋼結構課程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概念設計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所接受。但概念設計並非如大多數工程師所言,是工程設計經驗的累積,而是在結構工程設計中利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創新和決策的方法和過程;其基本思路是在特定的建築空間中用整體概念來正確處理構件與構件、構件與結構、結構與結構的關係,是結構工程師基本結構理念的集中體現[1-2]。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已經在工程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當今社會衡量畢業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對結構分析軟件(或電算程序)的計算結果,如何進行分析判斷和校核?這就需要學生融合概念設計的理念,掌握力學概念、材料概念、荷載概念、施工概念、使用概念等等,並運用到結構方案設計、構件佈置、計算結果的分析中。

儘管概念設計已經在工程設計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在高校教學中,尤其是在房屋鋼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概念設計的作用並未充分體現。學生在完成鋼結構基本原理的學習之後,雖然具備了計算構件及連接的能力,能套用公式解題,也能輕鬆設計一個單根構件,但對一個簡單的工程設計卻感到無從下手。此外,由於擔心工作後缺乏競爭力,學生常將更多時間花在結構設計軟件的學習上,對計算機過分依賴。這種狀況造成學生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的下降,整體結構設計概念模糊不清。設計大師林同炎先生曾説,現在的教育是先教構件的設計,再到整個結構,而在實際工程中是先結構後構件[3]。如果能夠做到讓學生先了解整個結構,再學習構件的具體計算、構造要求等知識,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此,筆者所在的河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鋼結構課題組進行了鋼結構課程內容改革,將概念設計貫穿課程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在今後的鋼結構設計工作中熟練運用概念估算方法,迅速、有效地選擇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結構形式,以及受力明確、傳力簡捷的結構體系。

二、將概念設計引入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教學內容的調整

在現有教材《房屋鋼結構設計》 [4]中,概念設計一般作為結構體系與佈置原則的一部分內容,而實際上概念設計貫穿於結構設計的全過程,教材中關於結構佈置的一系列規定和要求也無不體現着概念設計的思想。針對鋼結構設計的特點,結合各類結構構件的設計要點、相關規範規定,應補充如下教學內容。

1、結構計算的概念和判斷

對工程師而言結構計算概念和判斷是體現其設計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授課中應重點給學生講解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計算結果的判斷準則,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結果的判斷準則,幫助學生走出概念的混沌狀態,使其對設計結果有清晰的把握和判斷,引導學生基於已有專業基礎知識思考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變形特徵,即變形首先要保證連續,這是結果可信的必要條件。另外,結構各方向剛度的均衡性可以根據結構動力參數(頻率分析、振型)加以判斷;對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輕質薄壁結構按邊緣屈服控制強度,並考慮與局部穩定相關的有效截面參數。而非薄壁結構可適當考慮塑性發展深度,可按10%以內控制。通過對此類計算結果的判斷講解,有助於學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設計理念,避免出現因整體概念不清晰而導致不合理的設計。

2、建築結構形式的優化

學生在學習基本構件受力特點及設計計算時,由於只是簡單地生搬硬套規範公式,因此在進行有針對性的參數固定的計算時,大多能嚴格按要求執行,但對結構形式的合理性卻缺乏思考。故在教材內容改革方面,重點增加了結構形式優化的講解內容。結構形式的優化包括結構整體的優化和單根杆件的優化。讓學生明確整體結構優化的目的是提高結構效率。整體結構的優化可分步走,先根據力學原理作判斷,定大方向,然後依據具體條件分析確定詳細設計方案。為避免講解此部分內容時太籠統,可引導學生掌握不同跨度的大跨度屋面結構形式選擇。就單根杆件的優化而言,主要包括應力性質的優化和應力水平的優化。

3、結構荷載的選擇與調整

教材對荷載及其組合一般僅從規範規定出發來介紹,但結構荷載的選擇與調整對於結構整體設計有着重要意義。可從抗震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地震區設計多層建築,如何用較小的代價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答案無疑是減輕自重。因為烈度和場地類別是無法選擇的,只有建築材料的自重可以由設計者選擇,而地震的慣性力與自重直接相關;從材料選用角度,因為結構效應是以荷載與作用為自變量,代入結構效應函數中產生的,彎矩這一主要結構效應與跨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對大跨度結構減輕自重就顯得尤其重要。大跨度建築一般採用輕質材料,但小跨度結構則不一定採用。學生一旦明確了這些概念,就可以在設計初始避免由於不合理的材料選用及荷載選擇而造成設計的先天不足。雖然這些內容在教材中有所提及,但並未形成系統,因此有必要在授課中進行調整,以利於學生靈活掌握。

4、節點設計分析

在講解節點設計時,應着重突出節點的概念以及節點設計的目標,強調節點設計要忠實體現其在整體結構中的功能,且要有可靠的承載力,並保持規定所要求的狀態。因為節點承載力不足會造成破壞,而節點狀態不好,如螺栓鬆動等也會造成反覆荷載作用下的破壞。另外,講授節點傳力時,要強調在設計節點時,應保證其傳力通達順暢,不應造成應力紊亂、集中。焊縫以平滑的對接焊為最好,加引弧板後磨平更好,螺栓連接以摩擦型高強螺栓為最好。在結構計算中,節點與整體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統一的。結構整體要求節點儘可能精確,但節點不可能完全精確,如提高精確度需要付出更多代價。因此此部分內容的講解要基於結構整體受力特點,並結合實例分析在什麼位置做適當的簡化假定較為合理,且有利於降低連接的成本。 二)靈活教學方法和手段

將概念設計引入工程結構教學中,內容整體性高,概括性強,具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必須多樣化。

1、工程案例分析

由於概念設計內容較為零散,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設計理念的理解,必須將課堂教學及工程案例分析結合起來。教師平時應注重教學素材的積累。例如在講解風荷載的選取與調整時,按圖1的思路分析不同結構體系的風荷載體型係數取值差別。

2、互動問答環節

在鋼結構課程教學中,尤其是在講解概念設計時,教師的課堂講授是主要方式,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結構概念,有必要組織不同程度的課堂討論。在活躍的、有趣味的學習討論中,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能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每個概念的知識點,教師都應準備一個或者幾個最為典型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結合疲勞動力荷載,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避免疲勞破壞?通常情況下,許多學生知道疲勞應力幅大於相應的允許疲勞應力幅,則結構會發生疲勞破壞。但對於如何減小疲勞應力幅並無具體的概念,因此應指導學生查閲相關文獻,從疲勞動力荷載最為基本的概念入手,即減少疲勞應力幅其實就是減少結構應力的變化幅度。可為學生介紹兩類方法:用簡支結構代替連續結構和用預應力結構代替非預應力結構。引導學生追本溯源,組織學生討論簡支樑和連續樑的受力特點,以及預應力結構與非預應力結構的區別。之後再給學生具體講解這兩類方法能減小疲勞荷載的原因。通過這樣的互動,加深學生對疲勞荷載的理解,使學生學會從概念分析入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多樣化教學手段

在授課過程中,儘量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如在講解鋼結構構件穩定時,學生對構件的失穩機理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因此應儘量將構件的各類失穩過程製作成三維動畫,或運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展示構件失穩時的變形和應力狀態,繪製荷載位移曲線。如在講解簡支梁平面外彎扭時,可利用有限元軟件ANSYS模擬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失穩過程。這些過程以動畫形式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接收快,效果良好。

三、結語

掌握概念設計是一個優秀工程師必備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獲取不僅有賴於工程設計經驗的長期積累,更需要在學習階段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把概念設計的思想滲透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內容, 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其今後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慈勉,尹小明、概念設計的意義和應用分析[J]、建築技術,2005,36(8):626-628、

[2]高立人、結構工程師與概念設計[J]、建築結構,1993(4):46-50、

[3]林同炎,S、D思多台斯伯利、結構概念和體系[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4]沈祖炎,陳以一,陳揚驥、房屋鋼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教師是一份偏向應用性的職業,因此師範學校的重點是要培養出更多能把書教好、受廣大學生擁戴的教師,師範高校要轉變教師人才培養的觀念,在強化教育教學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提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國小教師的教學技能。教育部下發的《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要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強調教師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針對國小生的特點,該標準特別指出,國小教師要研究國小生的身心特點、遵循國小生成長規律,積極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國小教育本科專業經過二十餘年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國小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師範學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很好地認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嚴重不足,實際教學效果也有待提高。

國小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性和師範性在師範學校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爭議。雖然大家都承認教育實踐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對於教育專業化發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論教學大大超出了實踐教學的分量,很多實踐教學的時間都被包括教育理論課程,普通文化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所擠佔。高師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國小教師,而把重心放在學術性上,導致有些本科國小教育本科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勝任教學崗位,教學技能和敬業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一對相互聯繫、相互對應的範疇。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實踐教學並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和操作練習,也不僅指教育實習和見習。它是相對於理論教學而言的,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師教育中“師範性”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要遠比教育實踐廣泛得多。

2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多數高等師範院校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均十分有限,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失調。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範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導致學生只會説而不會做,教學理論與實踐出現脱節,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貫徹到教育實踐中去。教育見習、實習大多集中在最後階段。這種前少後多的實踐課程安排,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切實收益,使師範生整體的專業素質不完善,顯然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

國小教育專業課程有着非常豐富的實踐性內容,既包括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個體教育,也包括開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進自我反思。但主講教師和教育實踐的指導教師自身缺乏國小教師實踐經歷,對課程改革和基礎教育實踐缺乏切身體驗,對國小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對國小教材和國小教學方法鮮有研究,課堂講授教條化、書本化,也就很難對師範生進行實踐性教學的設計與指導。並且實踐性內容平時只是零碎地依附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國小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論課程的教學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實踐為特點的系統性整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體會到現實與理論的巨大反差,認為書本上講的理論都是不實用的。理論無法應用於實踐,反映出當前的理論教學嚴重脱離實際,導致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繫的阻斷。

3 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管理和指導

除了學校內的實訓活動,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教育實踐基地進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雙方簽署一份協議,後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穩定、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數量少,類型單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這種狀況導致高校的實踐教學“無處可去”,因而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實習指導教師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與考核,是學生教育實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師予以指導的。但高校的指導教師更關注教學及科研,認為指導實踐教學是一件沒有面子、沒有前途的工作。實習學校雖然會為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這些教師忙於教學、管理等常規教育事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實習生進行細緻、系統的指導。實習管理存在責任不明、過程監控不力等問題。

促進國小教育專業學生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建議

1 積極促進學校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

本科國小教育專業定位高校,面向國小教育,對於國小教師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種教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課上好,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歡。國小教師這一職業更多是一份應用型的職業,而不是研究性的職業,因此,在師範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實踐課程的建設,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掌握各項教學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諦,避免一味對學生灌輸各種教學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給學生們更多的思考時間,鼓勵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進一步提高強化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切勿因為實踐課程難於開展而縮短實踐課程的比例,要建立課程之間、各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繫,科學地規劃好實踐教學的先後次序和時間長短,對於一些已經開展過的實踐教學活動,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的實踐教學目的,應該積極總結經驗,延長或重新開展類似的實踐教學活動,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各項實踐教學活動外,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一些創新性實踐教學活動,

此外,針對國小生的實際特點,對於國小專業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有別於其它專業教學實踐,例如針對國小生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的特點,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應該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動性的活動,鼓勵國小專業的學生選修美術、音樂等相關的課程。

2 加強教師技能訓練,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

教師人才的培養是師範學校所肩負的重任,它直接決定着未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對於師範學校的學生必須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基本功,確保他們能夠完全勝任未來教師這一神聖的工作崗位。對於學生的培養,一方面要加強各種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教學是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只是熟練掌握一些理論知識並不完全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因此必須將教學實踐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初期,可以藉助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通過使用遠程視頻的方式來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觀摩活動結束後,應該組織學生對剛才觀看的教學視頻進行積極的討論,促進他們就如何將教學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在討論活動上,應該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想的碰撞,逐漸形成學生教學風格的形成。隨着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應該逐步引導師範學校的學生深入到國小課堂,讓他們融入到各國小的日常活動中,通過這種親身實踐,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

3 積極促進高校和國小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現代是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為使廣大國小教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對教師的職前和職後培訓必不可少,國小教師大都工作在教學一線,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各種教學理論的積極踐行者,而高校教師除了負責日常教學活動外,還承擔着各項研究工作,因此通過加強國小和高校的合作,對於促進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學校內的各種實踐教學設施,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國小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確保各項經費的投入,對於促進教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