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

國小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閲讀途徑、倡導自主閲讀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就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國小語文/閲讀興趣/閲讀能力/自主閲讀/提升閲讀

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閲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多種閲讀途徑、倡導自主閲讀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閲讀為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也是閲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要確立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閲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閲讀,學會閲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所以在閲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係,確立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閲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薰陶,又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歷閲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

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和全面發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

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讀。也是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邁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讓學生自己説話。

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説就説,學生的説才會體現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蔘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説才會落實全員化。只要多説多練,學生説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閲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導自主閲讀,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閲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是關係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閲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後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閲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閲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並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

四、拓寬閲讀途徑,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充分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創意朗讀

有句話説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閲歷讀出自己的情感。

2、適時引導學生想像

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課文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課文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此處做出合理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到:“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麼?為什麼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於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髮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的體驗,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歷,激發學生的高尚情操。

3、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麼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着枴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麼?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麼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語文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閲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終生閲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7

2、《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喘息精神》龐紅豔《學科教學中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國小生閲讀習慣和閲讀方法的培養》楊映華《甘肅教育》2006(08)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二

一、積極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

1、情境教學。

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出適合學生的閲讀氛圍。例如,精心佈置班級,讓班裏充滿“文化味”。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激勵學生時刻與書為伴,理解讀書的意義。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古詩文朗讀比賽等,讓學生走進班級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的閲讀情境,讓學生把握住主動權,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閲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咀嚼出字裏行間的味道來。

2、做好示範,建立一個閲讀的標準。

教師可以先示範,讓學生聽,也可以讓閲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來做示範,其他學生模仿。國小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為他們正處於塑造期,示範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只有學生自己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意。

3、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能單調,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國小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開展各種課外閲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閲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閲覽室閲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並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閲讀的好習慣。

二、教會學生在閲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閲讀才是有意義的閲讀,只讀不積累,閲讀沒有任何效果。積累就是指日積月累,不進行大量的誦讀、背誦,不累積大量的素材,要想學會寫作是不可能的。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反覆閲讀課文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課文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細讀,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築材料,沒有豐富的詞語,我們的表達能力就不準確,在與他人交流中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積累詞彙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並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彙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在閲讀中感悟語言。

讀書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書才是有意義的書。教會學生閲讀,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內容。漢語博大精深,一字多義。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閲讀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內容,不是單純地對內容簡單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畫面,還從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積累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來自於《學週刊》雜誌。

四、總結。

總之,國小語文教學離不開閲讀教學,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終生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捉魚的方法。教師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以後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

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起着重要的奠基石的作用,把國小語文的這塊石頭慢慢壘好了、結實了,才能攀越更高深的學科。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則讓老師和學生難以把握,學生對閲讀的內容無法融入理解。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敏感閲讀期,刺激學生大腦中的語言思維區,培養其閲讀的濃厚興趣,並進一步加以鞏固,這樣才能在閲讀啟蒙的領域佔領先機,彌補缺憾。

關鍵詞:

趣味閲讀;國小語文;彌補缺陷

國小語文的趣味閲讀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性、情感性以及良好的語感節奏,結合生活經歷沉澱積累語文知識,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的高尚情操與品格特徵。在學校這個智力衝撞、生命力勃發的特定環境下,國小語文擔負着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噴湧出耀眼光芒的重任。而閲讀,大量的閲讀正是滿足學生的渴求,發展學生的心理,增強學生的幸福感,這就是趣味閲讀的全部意義所在。

一、趣味閲讀的黃金期及獨特性

1、知識存儲和構築框架

啟蒙教育家蒙特梭利的研究結果指明:3歲即可看一人,意指3歲即可萌生出一個人的學習興趣所在,而在持續的近十年生涯中則表現出對周圍事物的強烈探究需求,這時期的學生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迫切需要人類進步文化的種子,需要老師及父母在他們的內心播下美好閲讀的種子,例如,詩歌背誦、國學經典誦讀、童話故事、自然科學知識等,這些種子深埋在他們的心底,伴隨着他們的成長會在他們的知識儲備庫中不斷得以發酵、沉澱和聚集,最終形成他們自身獨特的知識構架。

2、奠基智力和健全心理

優秀教育學家曾總結出人腦智力啟蒙和直觀感性思維的發展乃源自於文學閲讀,博大精深的課外閲讀可以使學生在懵懂中獲得知識功底、於一知半解中積累智力基石。閲讀對學習存在困難、智力存在缺陷的學生較成績優異者更能體現出它獨特的魅力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加強其感覺統合訓練的同時更要加強閲讀,就如同感光力弱的膠片更需要很長的感光時間是同一個道理,要反覆、反覆、再反覆地強化他們的智力區,用更明亮、更長時間的閲讀之光來照耀他們,才能將困難的學生從黑暗的角落釋放出來,奇蹟般地展現他們獨特的人生。

二、國小語文輔導中趣味閲讀應用要領

國小語文趣味閲讀其實質是用興趣之繩牽引學生的感觀和知覺,濃郁的興趣芬芳會引發學生的無限想象和創造性思維,達到潛移默化、培養人格的最終目的。

在趣味閲讀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事項,用各環節間的聯繫巧妙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及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1、精心創建意境,導入文章主題

國小語文以低年齡段學生為對象,教材以優美感性的語言為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讓學生理解文化精粹。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的內容講解,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現多種生物及鳥類的圖片,配以它們生活習性的講解,讓學生活潑自由的天性在可愛的圖片及教師生動的講解中逐步進入文章的內容中去。

2、注入感情因素,培養心理閲讀

凡是一篇好文章,都有它的立意和主題。優秀的教師要在課堂導入時,注重感情培養,用抑揚頓挫、豐富多變的表情帶動學生的閲讀情緒,注意掌握這其中的轉折變化,讓學生深切體會文章的內涵,在閲讀的同時培養豐富的情感,激盪出學生的內心世界。

3、緊扣提問切點,理解閲讀精髓

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學會找到文章內容的提問點,根據學生水平設置不同層面的提問點,這對學生的閲讀理解極為關鍵。只有找到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切入點,學生才會依循這個問題去探索、去深究,循序漸進、前後相連的問題會引導學生開啟智力,拓展思維,在閲讀的課堂中就能真正領會文章真諦。同時,教師在問題設計的環節要貼近學生生活,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經驗,因為不熟悉的事物讓人們覺得陌生,從而逐漸失去對它的原始驅動力,只有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與自己的認識相似或相近的特徵後,那麼記憶的關聯才會得以開啟,才有興趣的驅動。被學生接受的閲讀提問才是真正激發興趣、理解閲讀的精要所在。

4、、鼓勵迸發激情,讚許成就進步

任何一個學生都離不開老師讚許的眼光,任何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鼓勵的字眼。國小語文趣味閲讀學習中貫穿始終的是學生健康心理的成長,智力思維的推動。鼓勵教育會極大地觸動學生的神經,尤其是學習能力困難的學生,更要讓表揚和嘉許環繞在他們的身邊,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閲讀中提升智力,發展思維。

總而言之,抓住學生的黃金閲讀期,儘早確立閲讀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將是一個人智力語言發展至關重要的節點。為了讓每個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就要重視黃金閲讀期趣味閲讀對啟智、育性方面的重大作用,也許人類思維的奇蹟就藴藏在"趣味閲讀"之中呢。

參考文獻:

[1]孟憲娣。談國小語文趣味課堂的創設策略[J]。教師,2012(30)。

[2]甘青。淺談國小語文情趣教學[J]。教師,2012(19)。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質量對國小語文教學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對我國傳統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進行了辯證分析,對如何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國小語文;閲讀;改革

一、對傳統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辯證思考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也進行了深刻的變革。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傳統的閲讀教學方式,辯證的對其進行審視。

1、傳統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缺陷

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教學中的絕對主導,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老師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下,學生“唯師獨尊”,以老師的觀點為標準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尤其在閲讀中,不同人的根據自身的情況會對文字有獨到的見解。過於強調老師的威嚴性便打消了學生思維的釋放,不利於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國小閲讀教學注重智育,教師將大量的應試知識和應試技巧灌輸給學生,過度注重練習,淡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國小生處於學習的起步階段,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黃金時期。過於強調知識灌輸和機械練習,打壓了學生對於閲讀的興趣,不利於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

國小語文不僅具有文學性,《國小語文教學新大綱》明確了國小語文的工具性。傳統的國小閲讀教學常與實際生活脱軌,更多的強調閲讀的文學性,造成語文成了一門華而不實的學科,學生也難以學以致用,語文課變成了單純的語言訓練課。

2、傳統國小閲讀教學的經驗

雖然傳統的閲讀教學存在着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改革程中傳統的閲讀教學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傳統閲讀教學中教師以“精講”為主,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有過整體把握之後,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剖析,針對重點段落集中講解。學生既整體理解了文章內涵,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認知,對重點的字詞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講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體行。上文所述,傳統的閲讀教學注重講練結合,在講解完文章之後教師針對重點問題提出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合理的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傳統閲讀教學還重視朗讀練習。朗讀也一門再創作的藝術,通過教師的前期鋪墊,在學生對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礎上,運用朗讀的技術可以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動。只是,傳統的閲讀教學閲讀形式較為單一,需要改進。

二、提升國小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對於傳統的閲讀教學方式,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新課程標準提出新的理念下,以為是筆者提出的對改革國小閲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倡導教學中師生主體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和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對老師觀點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時候,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老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析,多用積極的話語讚揚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如老師應多用“這位學生説的很好,連老師都沒想到”“太棒了”或“這個想法是不錯,不過你看……”一類的語言。這樣可以提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學習中取得了主導權。

2、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閲讀是對文字進行理解,通過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過程。要激起學生對閲讀的熱情,就要引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愛。教師可以在課上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學生,組織學生開辦圖書角、圖書交流會的活動,教師也可以充當導演的角色,對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帶領學生進行小型舞台劇的表演。學生的興趣有了,自助學習的良好品質也會在興趣的推動下慢慢形成。兒童階段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3、重視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朗讀可以是學生加深對文字和語句的印象,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朗讀雖然是傳統閲讀教育的有益經驗,但是傳統的朗讀形式和手法過於單一。傳統的朗讀方式無非是老師帶着學生分段齊讀、找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找不同學生分段朗讀的形式,比起學生的自讀,這種形式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強化。在現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朗讀營造情景,在學生朗讀是用優美的圖片作為背景,用動聽的音樂作為陪襯。這樣容易是學生融情於景,對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去,這樣對學生的朗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有助於學生對角色感情的拿捏。

綜上所述,閲讀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分必要。對於國小語文傳統教學我們要“揚棄”,針對新課改提出的理念對現有的閲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彥峯·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點滴做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2]王玉蕊·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幾點體會[J]·吉林教育·2010(11)

[3]潘寶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J]·新課程(教研)·2010(08)

[4]周振權·高中生物教學要加強自主合作學習[J]·新課程(中學)·2010(11)

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篇五

一、影響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工作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結構、歸納文章大意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並且不利於激發學生語文閲讀的積極性,導致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效率偏低。

2、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重難點把握不當。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一些教師在課堂閲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講解的內容過於廣泛,或者對於閲讀講解內容的取捨不當,導致閲讀教學中抓不住重點,或者對於重難點的講解不夠深入。這種重難點講解不深入的教學方式,無異於讓閲讀教學成為擺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閲讀缺乏深刻的理解,無法把握文章的重點,嚴重製約了閲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營造閲讀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生的好奇心理比較強,教師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營造良好的語文閲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語文閲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閲讀教學中,以此達到提高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循序漸進,給學生充足的閲讀時間,以免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例如,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故事和人物等,或者綜合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例如PPT、歌曲等,營造良好的語文閲讀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同時在閲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開發學生的閲讀潛力,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文章語言的優美,體驗到閲讀的樂趣,進而在日後的學習中養成閲讀的好習慣,促進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2、將“五讀法”運用到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快速通讀一遍課文,大體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思想,然後引導學生帶着目的去閲讀,將“五讀法”充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對文章進行第一遍閲讀後,可以掌握文章中比較生僻的詞彙,讓文章閲讀更為流暢。通過第二遍閲讀,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大體結構,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礎。第三遍閲讀指導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後學會分析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意義。第四遍引導學生帶有感情地進行閲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摘錄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詞句積累,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記憶。

在國小語文閲讀中通過“五讀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初始階段可能感覺不適應,在教師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可能會無所適從,但是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並且掌握學習思路後,可以運用這種閲讀方法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進而更好地完成語文閲讀學習。在學生運用“五讀法”進行閲讀後,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可以大大提高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助於促進國小生智力和愛好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營造良好的閲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