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實用7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71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實用7篇)

篇1: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當前農村國小體育教學現狀

1.學校教師重視程度不足。不可否認,在現在相當比例的農村國小及體育教師,對於體育教學工作重視程度存在問題。校長認為體育學科不是應試科目,在師資力量安排、教學投入以及課程執行等方面存在着不夠重視的現象,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能夠完全對照課程標準開展教育,認為體育學科是一門副科,教學中隨意性較大。從學校與教師重視程度不足方面來看,體育教學工作難以高效開展。

2.必備體育教學器材匱乏。在許多農村學校,教師在體育課上能夠使用的合格器材較少,不僅品種少,而且數量少。由於辦學經費等方面的制約,部分學校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語數學科相關教學器材設備的購置上,對於體育等學科兼顧不足,導致現有的教學設施無法完全滿足體育教學需要。

3.教學研究活動成效不高。在部分農村國小,體育教學研究活動陷於停滯狀態,學校在整體教學安排中,只是象徵性地安排一些體育教研活動,沒有深入開展和精心組織,教師對於體育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有限,導致整個教學研究工作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沒有切實發揮出對教學活動開展的促進作用。

4.教學課時出現擠佔現象。在農村國小,語文、數學學科隨意擠佔體育教學時間的現象層出不窮,部分教師在任教語術學科的'同時,還兼任體育學科教學,有時直接就將體育課變為了語文、數學的練習課,這一現象在期會考試前後、期末考試前後表現尤為突出,導致體育教學活動沒有充足時間。

5.特長學生髮掘培養不力。在每一個羣體中都有着特長生,體育學科也是一樣。在當前農村國小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缺乏對特長生進行發掘與培養的能力,部分教師半路出家,缺乏過硬的教學技能,即使發掘出了特長生也難以開展有效性的訓練,導致這一工作處於停滯不前狀態。

二、有效突破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困境的思考

針對當前農村國小體育教學中出現的諸多薄弱環節,教師以及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其開展深入思考,結合新課程理念要求優化與提升,主要應當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重視程度。無論是學校管理層還是國小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體育學科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將其與學生增強體質、身心健康等方面結合起來,並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質提升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學校要儘可能地為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在教學師資力量安排上儘可能安排體育專業出身的教師任教,在教學設施上想方設法滿足教學要求,強化對國小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力度,激發他們工作積極性,以科學嚴肅的專項考核促進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工作規範化發展。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才能夠在行動上有效落實,各學校及體育教師應當將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作為推進國小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抓手,為教學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2.加大體育投入,滿足教學實際需求。作為學校管理層,應當在整體投入安排中統籌兼顧體育教學設施,可以採取對外購置、內部修繕等途徑,滿足體育教學工作需求。學校還應當積極向上級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反映本學校辦學條件狀況,爭取他們的支持,在財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顧,將體育教學設施投入納入教育經費預算範疇。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改善體育教學設施匱乏的困境,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基礎。

3.加大教研力度,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學校,都應當強化體育教師教學研討活動,可以按照區域劃分的方式,構建結對、輻射兩種類型的教學研究團體,以地區龍頭校體育教研組牽頭,向本區域其他農村國小進行輻射,牽頭開展體育教學研究活動,以研討會、座談會、觀摩課、示範課等形式,讓廣大農村國小體育教師理論聯繫實際,開闊眼界,拓展思路,進一步汲取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先進經驗。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體育教師駕馭教學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4.嚴格執行標準,不得隨意擠佔課時。學校應當強化對體育課教學的管理工作,嚴格禁止各學科隨意擠佔體育教學時間,尤其是在複習環節,更要保證學生體育課能夠正常上起來,做到緊張的學習生活與身體的適當放鬆相結合,有張有弛,保證學生身心得到調節。同時,嚴肅課時執行標準也是保障國小體育教學目標任務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礎,只有保證了教學課時這一基礎性條件,教學目標才能夠順利完成。

5.加大培養力度,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農村國小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做有心人,通過運動觀察、項目考核等方式,發掘出所任教班級的體育特長生,在教學中予以有意識的培養,如適當提高訓練難度、加大訓練量等等,並在徵得學校、家長與學生同意的前提下,對體育特長生開展專門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體育特長生得到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在當前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工作中,還存在着重視程度不足、器材匱乏、教研活動膚淺、教學課時隨意擠佔以及特長生培養不力等薄弱環節,學校與教師應當開展針對性分析研究,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突破措施,切實有效提升農村國小體育教學成效。

篇2: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小孩子愛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國小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於玩,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遊戲中體現體育教學方法,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但體育教學又不同於其它課程教學,體育課是一門大多數時間都在室外進行的特殊學科,它受到場地、器材、氣候、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較大。因此,體育課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教學藝術手段就顯得更加重要。筆者經過教學實踐,對體育課的教學形成了幾點看法。

一、教學中的語言

首先,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兒童化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從而全身心投入,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會每個動作要領。如教學《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徵、動作,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再加上逼真的動作示範,使學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領。.

其次,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去領會、理解每一個動作,幫助學生憑藉想象走進老師示範動作。如教學《前滾翻》,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把自己軀幹想象成是一個球,想變成一個球,就要團身抱膝滾動。通過想象,學生加深了語言的理解,領會了動作。

二、教學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是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較長時間的集中,採用情境教學法後,不僅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還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躍》這一課時,將其設計成到“森林公園”遊玩這一情境,在“森林公園”裏貼上一些小動物圖片,併為同學們準備好動物頭飾,將墊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畫上小魚,這樣的場地佈置,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練習時,根據“遊玩”這一情境,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練習的快樂,掌握了運動技能。

2、分組教學法。為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筆者採用了以下分組形式:一是自由結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人一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係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鬥目標,有利於學生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二是互幫互學的分組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及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為各小組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生中通過組員的互幫互學來提高練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國小體育教學中以輕鬆愉快的遊戲、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羣體活動的環境。在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一定的遊戲角色,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確認,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遊戲作為國小低年級教材是非常受兒童喜愛一種活動形式,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又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的好幫手。把遊戲貫穿於體育的始終,滲透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基本技能,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讓孩子們從興趣出發,培養特長生。集體榮譽是一種團體精神,團體精神對團體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予一定難度的活動,如“衝過火力網”,對取勝的小組給予表揚,以後又多次分組,打亂學生的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在為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勵和影響下,當發現自己的小集體處於不利地位時,那種渴望勝利和榮譽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四、教學後的'評價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用“好”“壞”來片面的評價學生。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評價也進行了相應的新的改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全面實施評價機制,應該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互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相互評價的提高,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方法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斷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閃光”的一面,讓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多用鼓勵和表揚,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把學生的長處和亮點用愛去“篩選”,加以肯定並且“發揚光大”,猶如播種希望,將會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季;讓學生真正體驗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既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分散開小差時,教師用眼神暗示,就會集中學生注意力等。因此,國小體育教學必須注意對學生興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樂園裏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於育人,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重視提高學生自主鍛鍊的能力,就要求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挖掘學生的潛能,體現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藝術進行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篇3: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育界開始推行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滿足教學任務要求。比賽教學法是按照體育課程不同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在學生個人體育條件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鍛鍊及激勵,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比賽教學法;高職;體育

在目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體能較差,同時學生的體育綜合實力也不夠理想。這反映了當前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很多情況下,高職體育教學以理論學習和自主訓練為中心,無視學生的就業需求,這類教育思想顯然是錯誤的。高職體育教學只有深入把握課程體系,建設開放式課程,探索以競技教育為起點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解決高級體育人才的培養問題。比賽教學法是一種立足於體育競賽的教學方式,它能夠有效地結合競技與課程教學兩者的優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外部激勵機制的配合下,對學生達到較好的培養效果。本文將立足高職體育教學現狀,分析比賽教學法的特點,對比賽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比賽教學法的內涵

比賽教育法是指利用競技和遊戲等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體育技能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育中應用比賽教學法時,要同時具有教師的指導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這兩個重要因素。學生具有自主參與的意識,體育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指導作用,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比賽教學法的效果。體育教師的誘導性和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密切相關。運用比賽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意識,還能提高他們的體力和健康水平,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我國傳統的體育課一般採用的是“灌輸式”教學。在這種情況下,不但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而且體育課的氣氛也會變得乏味,學生也會逐漸對體育課產生牴觸情緒。通過比賽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改善以往枯燥的體育教育氛圍,逐步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競爭教學法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還能對學生的團隊意識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育教學人員在應用比賽教學法時,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並加上有效的教學指導,為學生提供安全保障,充分考慮比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

二、比賽教學法的優勢

(一)重視技術訓練,提高自身的體育能力

學生對學習存在散漫、怠惰的心理是極為常見的,但是他們在考試的時候,總是存在緊張情緒。高中體育教學中,很多學生在日常訓練中缺乏緊張感,對訓練任務抱有敷衍、應付的散漫態度,這使其日常訓練效果不佳,同時個人體育素養也難以提升。但在面臨考試、比賽時,學生通常會具有高度的緊張感,訓練時格外認真,同時對於訓練內容也不再抱怨。比賽考驗的是他們的體育能力和學習水平。因此,學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須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不斷學習體育技術,提高熟練度,以滿足比賽的需要。同時,每次小的比賽就像是一次大賽的提前訓練,學生通過戰術合作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並加強隊員之間的合作,通過該形式能夠無形中增強團隊信念和團隊信心,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要提高積極性,首先要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真程度決定着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般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地學習。有時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訓練任務學生會以糊弄的心態去完成,甚至大部分學生認為“影響不大”。在這種傳統的體育課上,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明顯。學期結束後,有的人只記住了基礎的體育理論和簡單的動作,有的人連基礎的體育項目都做不好。比賽教學法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欲、勝負欲,比賽的結果就是懸在學生頭上的一根“胡蘿蔔”,所有學生都會為得到更好的比賽結果而努力。同時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熱情。

(三)培養學生對體育技能的重視

這裏所説的技能,是指在籃球、足球等身體對抗性比賽中使用的技能。很多學生在日常訓練及體育理論知識學習中,難以從相關內容中得到樂趣與成就感。因此,學生對該類知識以及體育技能不夠重視。教師應充分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並通過合適的干預措施引導學生對體育技能產生重視。例如,大多數體育生都喜歡球類運動,如籃球或足球,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班級或是不同系之間的比賽吸引學生參與該類互動,學生在競賽的氛圍裏會對體育技能、技巧的重要性產生深刻的認知,進而使學生在競賽後也會注重對該方面的訓練。同時,高職學生都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他們對於這類競技球類運動有着強烈的攀比心和好勝心。這類好勝心理會極大地促使學生注重相關方面技能的鍛鍊,進而促進體育意識的提升。技術和實戰能力提高後,就能切實感受到運動和比賽的樂趣,習慣和意識自然就會養成。

(四)利用比賽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

比賽是一種有着深刻情緒體驗的競技遊戲,它在遊戲規則的制約和體育精神的指導下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精神造成較大的衝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經濟精神、體育精神以及團隊精神,有利於學生在體育行業中長期發展。在比賽過程中,組織該比賽的教師就是該比賽的靈魂人物,擁有裁判、組織者以及規則制定者等多重身份。因此,教師在比賽中應充分注意自身的公正性,賞罰分明,對比賽中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及時處理。務必要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競技體育、什麼是體育精神。對違反規則的球隊和個人,應進行合理的警告或處罰,讓學生明白在比賽中違反了遊戲規則會被處罰,在學校違反了校規會被處罰,在社會中違法了法律也會被處罰,必須讓學生具有“紅線意識”,讓學生在比賽中樹立嚴格的規則意識。一些教師在比賽中對學生的一些“小動作”不予置評,採取忽視的態度,這會影響其他按規則進行比賽的人員,同時,也會使犯規人員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犯規是沒問題的、是小事。久而久之,該類思想會對學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學生在體育行業中的長期發展。

三、競技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建議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基礎都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不同的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潛能。即,高職體育教師應該對學生因材施教。另外,應減少以升學考試為目的而不是以就業為目的的課程,靈活地選擇授課內容,使授課內容不再以考試為目的,而是以技術為目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學習體育的水平進行分類,設定各自的競技項目和要求。沒有達到競技水平,為了贏得比賽而過度練習的學生,只會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同時也會增強其鍛鍊的危險性。

(二)注意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結合

學生的學習並不是單純被競技成績所支配,而是以自己對項目產生的興趣為引導,才會更認真地學習和鍛鍊。即學生只有在真正對體育產生興趣後,才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把握。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舉辦體育比賽,不能盲目地舉辦各類無意義的競賽,這無疑是費時、費力的且效果不明顯。學生面對不喜歡的比賽項目,通常是漠不關心的,這也就難以達到比賽教學的最初目的。

(三)充分將比賽教學法與體育教學相融合

比賽是理論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集合,其應用的目的通過競技比賽和體育教學的融合將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觀念融入競技比賽中,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的相關技巧,再運用這些體育技巧進行比賽,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將競技教學法應用於高職體育的過程中,可以將課程設計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體育技術的學習;第二階段是各個運動技能的組合和應用;第三階段是項目的綜合戰術。在體育技術的學習階段,首先教授該項目的基礎知識,然後根據該項目設計比賽項目,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掌握該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在各個運動技術的組合和應用階段,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掌握的運動技術,設計出綜合性的競技項目,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教師在設計競賽內容的過程中,要確保競賽內容的多樣性。

(四)將競技教學法應用於體育教學考試

目前,很多高等教育機關在體育課程考試過程中加入了體能測試。對於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説,體能測試很容易通過,但是對於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説,是很嚴格的考試。因此,很多高等教育機關將競技教學法應用到體育科目考試中。這是將以往體育科目的考試方式置換為競技比賽的方式。這樣一來,既可以補充有效的體能測試項目的片段,又可以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運動潛能。

(五)利用競技教學法拓展高職體育資源

相關的教學實踐表明,通過比賽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拓展高職體育的教學資源,例如,將相關的競技大會視頻作為高級體育課的預習資料。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提前將相關比賽視頻放置在該校的官網上,學生在家觀看。然後在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説明,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項目運營的知識和技術。如此一來,不僅能將體育革新,還能讓學生逐漸樹立體育興趣,乃至終身的體育觀念。當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高職體育專業的學生難以得到更好的體育方面的培養。同時,較差的培養模式也使體育生存在鍛鍊煩、就業難等問題。比賽教學法是一種與高職體育教學適配度較高的教學方法,其具有多種優勢,對學生的體育發展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該方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陳雁飛.運動能力是學校體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J].中國學校體育,20xx(3).

篇4: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國小體育教學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小體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在不斷豐富,感覺統合訓練也應運而生,它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全面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感覺統合訓練的內涵及其重要意義,並對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做了探析,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望為國小體育教育結合感覺統合訓練帶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國小體育;教學應用研究

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國小體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教育相關部門和科研人員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實踐和調查,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中有着一個嚴重的現象就是很多國小生都或多或少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但是由於家長工作的繁忙和不夠重視,國小生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日益嚴重。國小體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在不斷豐富,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體育教育,預防和改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新時代的國小體育教育中出現了感覺統合訓練,這種形式對於預防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方面有着積極的作用,其良好地融合於體育教學中,對國小生方方面面的成長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

一、什麼是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統合訓練的英文為SensoryIntegration,簡稱SI,一般被用來針對人體神經系統的需要,引導人體對其受到的感覺刺激來做適當的反應訓練。感覺統合訓練主要被用在兒童和神經系統受到過創傷的人羣。現在的人從小由於遺傳因素、外界環境因素、生物因素等影響,出現了很多有着感覺綜合能力失調的特殊兒童,他們往往對一些感覺刺激缺乏感覺學習能力。感覺統合訓練指人體的腦對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練習的過程,它往往涉及兒童的大腦、心理、身體三個方面,三個方面互相聯繫、協作,通過對人體的視覺、聽覺、感覺、肌肉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刺激,實現人體大腦與各種身體機能的協調運作,從而提高人體大腦感覺神經系統的靈敏性,鍛鍊人體左右腦共同發展。

二、國小生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以及危害

(一)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國小生處在身心發展不成熟的階段,一旦在受到心理或者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時,就十分有可能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一方面,國小生的神經系統受過刺激或者創傷甚至攝入較多含鉛物質就很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從而導致感覺統合失調;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果國小生缺少感覺刺激訓練也有可能導致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發生。感覺統合失調在國小生階段的主要表現形式有視覺失調、觸覺失調、聽覺失調、平衡能力失調等幾個方面。另外,國小生出現感覺統合失調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處於胎兒時期時的孩子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或者媽媽受到過嚴重身體創傷,在出生後其神經系統受到影響,一旦出現感覺統合失調,身體的其他方面的機能就可能隨之出現問題。

(二)感覺統合失調的危害國小生的神經系統得不到全面的感覺刺激就會導致其感覺統合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鍊,進而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首先,國小生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可能會影響國小生自身的性格和氣質,嚴重時就可能會產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障礙,從而影響着其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其次,對於國小生來説,感覺統合失調將會影響到國小生的認知水平,進而影響國小生的肢體靈敏性和協調性,從而導致日常行為和活動能力產生障礙,進一步影響正常的學生生活。再次,感覺統合失調還有可能給國小生帶來學習上的障礙,他們的學習能力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行為,也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患有嚴重的感覺統合失調的國小生與同齡人相比在智力水平、身體協調能力上會存在明顯的差距,國小生一旦因此出現心理上的障礙,就極易出現孤僻、焦躁、與他人發生衝突等現象,難以與同齡人友好相處,也影響着與老師和家長的關係。長此以往,國小生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得不到改善和調節就可能出現惡性循環,不僅影響日常的學習生活,也影響國小生的個人發展。

三、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使得體育課堂趣味性十足感覺統合訓練通過融於體育教學中,其具備濃郁的.趣味性、娛樂性、探索性,可以滿足國小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如果只是體育老師單純的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沒有融合體育教學,學生可能覺得缺乏趣味性,從而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因此,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遊戲的互動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生在愉悦輕鬆的體育課堂當中享受遊戲的樂趣可以提高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國小生的感覺統合水平。

(二)有利於促進國小生感覺系統的發展感覺統合訓練主要是對國小生的感覺系統展開訓練,通過體育教學不僅僅能夠起到一定程度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學生感知、瞭解自身的反應機能,強化神經系統的感應能力,促進左右腦協同發展。學生在很多體育遊戲中可以通過感覺訓練,在懂得體育遊戲規則的同時獲得了知識,提高身體機能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感覺系統的發展。

(三)有利於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感覺統合訓練與運動相結合可以鍛鍊國小生的身體平衡力、肌肉控制力以及協調力,促進左右腦發展。例如平衡木、蹺蹺板等體育遊戲既簡單又可以鍛鍊國小生運動能力,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和改善感覺統合失調的作用。兒童在國小階段的神經感覺系統較為活躍,是對其進行感覺刺激的最佳時期,抓住這一階段開展有效的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在預防學生感覺統合失調的同時,糾正一部分學生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從而促進國小生身心素質同步發展,為國小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服務。

(四)有利於帶動國小生其他方面的發展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中有利於促進國小生的個性發展,通常來説,男孩、女孩對於體育運動的愛好是不一樣的。女孩會喜歡舒緩一些的體育運動,而男孩更加喜歡運動強度相對大一些的運用。感覺統合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種侷限性,訓練的適用性往往可以讓大家共同參與進去,通過多形式的、豐富的體育運動形式帶來感覺刺激,使得國小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有利於帶動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四、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的策略研究

(一)創新國小體育教學內容當前國小體育教學中需要體育老師去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有效且適度地將感覺統合訓練融入進去,通過體育遊戲中的訓練給予國小生有效身體刺激,讓國小生的感官發生變化。對於出現輕微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國小生來説,體育課的訓練強度是大多數國小生的身體可以適應的,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同的體育訓練項目對於身體的肢體動作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對應的帶來的感覺刺激存在差異。恰當且適度的體育訓練內容還要保證體育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符,這樣一來,對國小生的身體進行有效感覺刺激可以保證感覺統合訓練質量。

(二)提高對體育遊戲活動的重視程度體育課程中的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將體育遊戲作為核心內容,體育老師要不斷提高對體育遊戲活動的重視程度,通過體育遊戲和感覺統合訓練的良好結合,讓國小生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日常的體育訓練環節,體育教師需要根據感覺統合訓練的特點去設置相關的體育競賽活動,培養國小生正確的體育思維,使得國小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順利達成感覺統合訓練的目標。例如仰卧滑滑梯、平衡木等遊戲都是國小體育課堂中常見的且可以實施的體育遊戲項目,都能夠在感覺統合訓練當中刺激到校學生的各個感官,從而發揮良好的鍛鍊效果。

(三)將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雖然感覺統合訓練的體育遊戲運動強度相對來説不大,屬於比較安全的訓練項目,但是體育老師的風險意識還是要有的。體育老師要對每一個不同特徵的國小生充分考慮其體能承受能力,設計國小生能夠完成的動作,不能一味地顧着遊戲創新而忽略遊戲的安全性。例如,很多蹦跳類的遊戲是訓練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的主要遊戲類型,在進行遊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遊戲的難度和時長,對於很多運動天賦不夠的孩子要多多給予關注和關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輔助其完成遊戲任務,確保安全的同時順利完成遊戲。在體育遊戲教學開始之前,要做充足的準備活動,防止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狀況。師生共同參與,教師時刻關注兒童,將其安全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四)合理利用體育器材合理利用體育器材是感覺統合訓練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一個重要手段,要想提高和改善體育課堂中的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藉助體育器材進行輔助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單純的肢體運動做得多了也會枯燥無味,體育器材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體育訓練內容,讓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鍛鍊熱情。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豐富體育器材的使用方法,積極拓展體育器材的新玩法。例如,跳繩是國小體育鍛煉當中的一種重要器材,體育老師可以拓展這一器材的玩法,比方説可以用跳大繩或者花式跳繩的方法,通過其多元化功能豐富國小生的活動形式,不斷增強國小生對自身體姿勢的調控能力和肢體動作的把握能力,從而對國小生進行有效的感覺刺激,促進國小生的多元體育能力的發展。

(五)關注國小生之間的差異性不同班級和不同年級的國小生由於成長環境、父母影響的不同,其個人的性格特徵、認知能力和愛好興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國小體育課堂教學中,老師在開展感覺統合訓練時需要特別關注國小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提高學生興趣和感覺統合訓練以及體育運動項目之間的融合性,這樣才能保證感覺統合訓練效果,從而使得感覺統合訓練質量明顯提升。國小體育教學中老師需要立足國小生不同年齡段來制定體育教學活動,向低年級的國小生傳遞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向高年級的國小生傳遞具備技術性的教學內容,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指導意見。

(六)強化學生思維神經系統的功能針對大多數正常的國小生,體育老師需要注意的是通過一些感覺統合訓練去強化學生思維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現象的發生。比如,體育老師可以將操場上的跑道設計成曲線,或者設置成迷宮。學生從某個起點出發,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出口就算獲勝。這種簡單的體育遊戲在達到訓練學生跑步能力的目的的同時,還能鍛鍊到他們的思維能力。通過強化學生思維神經系統的功能,可以不斷提高國小生的反應能力,其對於提升國小生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為了更好地促進國小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將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國小體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當中。國小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感覺統合訓練的在同時進行,這不僅僅對國小生身體素質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於預防感覺統合失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超.感覺統合訓練對國小體育教學的作用[J].體育風尚,20xx(10):66.

[2]顧峯.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國小科學:教師,20xx(8):71.

[3]盧琦.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xx,17(24):98-99.

[4]張鴻庭.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xx,10(20):48-50.

篇5: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感覺統合訓練在體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本文首先分析了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然後探討了感覺統合訓練對國小體育教學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深入分析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有效提升國小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國小教育發展。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感覺統合訓練

國小生正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國小生進行合理、適當的體育訓練,能夠有效促進國小生健康成長,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水平。在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中,怎樣提高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何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是國小教師和學生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而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感覺統合訓練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和價值,符合國小生的身體成長規律。因此,本文將圍繞感覺統合訓練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一、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一)年齡段合適

一般情況下,當小孩的年齡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時,是其感覺刺激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往往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當前,在國內外,許多教育機構都十分重視對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在幼兒基礎教育之中,感覺統合訓練已被列為一項必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對感覺統合訓練加以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高國小生的綜合素質

對於任何一個兒童來説,要想使其達到完全的感覺統合,往往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説絕大多數的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對於一個國小生而言,如果其感覺統合失調,那麼其患病的概率也相對更高,所以説,在兒童七歲之前,對其進行有效的感覺統合訓練,可以使得他們的感覺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並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的智力,有利於激發他們的潛能。而對於七歲到十二歲之間的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則在預防其不良行為習慣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學業以及人際交往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感覺統合訓練對國小體育教學的影響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之所以要開展感覺統合訓練,是因為感覺統合訓練對於學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體育教學有着重要的影響。國小體育課的根本目的就在於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提高,而通過感覺統合訓練能夠使他們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強化其身體的機能。同時,通過感覺統合訓練,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促使他們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通過感覺統合訓練,也能夠得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使他們能夠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交際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而且還有助於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其今後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小階段的體育教學在要求和目的上與感覺統合訓練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説把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國小體育教學之中,既能夠促進國小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的身心素質得以有效提高。再加上感覺統合訓練強調把遊戲和體育器材融入訓練之中,所以體育教學和感覺統合訓練實質上是相輔相成的,體育教學能夠使感覺統合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感覺統合訓練也有助於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的策略

(一)提高教學內容的合理性

在國小階段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同的感覺統合訓練會使得學生的視覺平衡調節、觸覺以及本體感覺出現變化,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因其肢體動作的改變而引起的。但是對國小生而言,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身體的發育情況也有所不同,所以説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在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時候,適當地加入一些遊戲或者是體育活動,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有效的刺激,從而得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二)提高器材的利用率

在將感覺統合訓練應用到國小體育教學之中的時候,還應該有效利用體育器材,因為通過這些體育器材,不僅僅可以增加訓練內容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使得教學的方式有所創新,教師可以對這些體育器材進行創新應用,使學生保持對感覺統合訓練的興趣。比如説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經常會使用到的大籠球,既可以讓學生仰卧在大籠球的上方,然後由其他學生推動大籠球,使得位於上方的同學通過調整自身的姿勢來保持平衡。此外,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推大籠球比賽,這樣不僅能夠對體育器材進行有效的利用,同時也保證了學生對體育器材的興趣。

(三)提高學生思維的科學性

在體育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除了需要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外,還需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智力開發。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結合感覺統合訓練設計合適的體育競賽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或者競賽的過程當中增強體能,同時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感覺統合訓練作為一種新的體育鍛煉方式出現在國小體育教學中,併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在今後的國小體育教學當中,還需要廣大教師的繼續努力,以促進感覺統合訓練教學的更好發展。

作者:謝玉忠 單位:福建省南平師範附屬國小

參考文獻:

[1]陸曉東.關於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實驗探究[J].新課程國小,2014(10):83.

篇6: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體育遊戲是一種特殊的體育鍛煉方法,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我們正是要利用學生對體育課的這一特殊情結,通過有機的結合,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遊戲的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樣,國小生非常喜歡,它不僅能幫助國小生認識自然和社會,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增進友誼,全面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增強體質,而且還可以培養國小生機智、果斷、勇敢、頑強等優良品質。在國小體育課遊戲教學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五點:

一、遊戲中滲透德育教育

每個遊戲差不多都是集體活動,學生參與遊戲活動時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盡其責,在活動中都體現出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每次活動中,學生都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負重接力”遊戲,可以使學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運的能力,又可以發展學生奔跑、靈活和協調的素質,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認真鍛鍊、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友愛的品質。在遊戲中,教師要使學生懂得是與非、勝與負、誠實與虛假、遵守規則與違反規則等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遊戲中表現出誠實、勇敢、頑強和勝不驕敗不餒等好的思想品質。

二、注重遊戲的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內容的體育遊戲,學生就會從活動中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滿足體育活動的慾望和需求,使體育教學生動活潑、更有成效。如在訓練學生400米耐久跑這一項目時,可通過遊戲競賽的形式進行全程跑、結伴跑、甩人跑等,也可採用分組競賽跑,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提高跑的能力,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三、提高遊戲的實效性

遊戲的目的就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其次是發展智力和獲得娛樂。因此遊戲內容的安排應根據遊戲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參加人數、場地、器材、遊戲時間等方面選擇鍛鍊效果較好的遊戲。如在學生人數較多時,應少選用費時過多的輪流比賽性遊戲,而儘量選擇每人有均等活動機會的遊戲。如遊戲“籃球傳遞比賽”所利用的時間就少,對男女同學都適用,而且均有發展靈敏素質和協調能力的機會。又如遊戲“佔位”,方法簡單,競爭性強,在準備活動中,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把身體活動開,達到鍛鍊身體、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培養健康的競爭性

學生通過競爭類的遊戲,能夠培養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積極進取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例如遊戲“迎面接力”、“籃球傳接球比賽”等,通過這些對抗競爭的遊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為達到取勝的目的,發揚勇敢頑強、機智果斷、敢於拼搏的鬥志和學習精神,滿足了他們向上進取的心理要求,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但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既然是競爭,必定會有勝有負,教師應根據競爭機制,用生動形象的體育語言和方法,啟發教育他們在艱苦對抗競爭的環境中,應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去消除身心障礙,戰勝困難,要養成尊重他人、遵守規則、勝不驕敗不餒的高尚的體育道德作風。

五、強調遊戲的保健性和安全性

國小生的身體發育處於相對平衡階段,他們大都喜歡跑、跳、投等活動,好勝心強,又缺乏耐力,且他們的骨骼還在生長時期,易變形,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肌肉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心血管、神經系統也都在發展時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遊戲的強度和時間長短,不能讓他們過於疲勞而影響身體健康。其次,需注意遊戲的場地和器材的牢固程度,排除障礙物,確保遊戲的安全性。

總之,在國小體育課中,教師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注意遊戲這一教學內容的滲透,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熱情。

篇7:淺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 要】近些年,我國逐漸意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在全國各階段教育中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包含多個方面,比如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在這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佔據着一個重要地位。然而,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地位相反,有數據表明,20xx年後,我國各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都呈下滑趨勢。面對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嚴峻問題,我國各所學校的體育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國小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起點,對學生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必要從國小抓起,讓學生在國小就養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筆者旨在提高國小生的身體素質,就遊戲教學法在國小體育的應用進行簡要探討。

遊戲教學法就是以遊戲作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數學、語文、英語等很多學科,都有教師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然而筆者認為,在室內學科中使用遊戲教學法,難免會有一些學生不能及時從遊戲中醒悟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唯有將遊戲法用於體育教學中,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通過回顧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儘管國小每週都有兩節體育課,但是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參與度實在不高,甚至有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僅僅是教師帶着學生跑跑步、做做熱身運動,就解散了,然而,體育課還剩餘很多時間,男生只有一小部分能夠主動運動,女生則是聚在一起聊天説笑,絲毫沒有體育課的樣子。為了改變這種體育課的現狀,廣大體育教師有必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國小生在體育課上的參與度,依次來提高體育課的效果。

一、在體育課上引入遊戲教學法,讓學生改變厭煩體育訓練的心態

很多國小生之所以由原來的喜歡上體育,發展到不太喜歡上體育課,不想運動,主要是因為國小生都有玩的天性,然而體育課上他們很難有着自主性,要聽體育老師的話,進行各種訓練,或者練習廣播體操,這對學生來説是極為枯燥和乏味的'。或者,一些體育老師在課堂上解散較早,學生沒有了組織,一些學生比較懶惰,索性回教室呆着,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也不樂意運動,由此互相影響,最終降低體育課的運動效果。為了提高國小生在體育課的參與積極性,廣大體育教師可以使用遊戲教學法。比如,國小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中間十到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不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而是帶着學生做遊戲,當然,這種做遊戲可不是類似老鷹捉小雞那種幾乎沒有什麼運動量的遊戲。而是讓學生到體育器材室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器材,教師從學生選擇最多的器材中挑一件,然後編造一種與這器材有關的遊戲。國小體育往往是練操,跑步等運動,時間久了學生容易產生疲憊感,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器材做遊戲,則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運動慾望。課後,為了改善學生對於體育課的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對於體育課的意見,讓他們將自己喜歡的遊戲寫給教師,以便教師將之與體育器材相結合,在體育課上推出更加新鮮的活動。再比如,在一堂六年級的體育課中,筆者在向學生展示拍球后,就沒有繼續介紹排球的一些技術動作,讓學生先拿着球去玩,看誰能玩出新花樣,迴歸到運動最初的快樂,筆者發現,帶着遊戲的精神去上體育課,無論是見過排球的還是沒見過排球的學生,都能很自然地參與進去,將其當成籃球一樣拍,或者當做足球一樣踢,享受運動的快樂。最後,筆者在剩餘的課堂時間中,給學生演示了排球的發球,以及如何接球,通過遊戲教學法的帶動,學生過去厭煩體育訓練的心態明顯改變,課堂效果也較好。

二、在體育課上引入遊戲教學法,能夠提高國小生體育課的積極性

現階段我國大力推崇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更加強調課堂關係,即師生間的關係,要求學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這一點上,體育課也不例外,只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才能稱這堂體育課是成功的。可是在國小階段想要每一名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談何容易?國小生年齡較小,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缺乏足夠的韌性,難以從始至終堅持下去,同時,體育課在室外授課,在進行普通的體育訓練時,學生很難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圍的班級或者其他事物所吸引,難以做到全身心投入。為了提高國小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體育教師不妨換一種教學思路,從遊戲着手,以其為媒介,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其運動積極性。我們的學生見慣了排球、乒乓球等等傳統的體育器材,在課堂上即便將這些器材拿出來,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運動,也很難提高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國小體育老師不妨在體育課上拿出沙包、毽子、陀螺、空竹等民間體育運動器材,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沒有接觸過這些器材,在課外活動中見到這些民間體育器材,很容易產生興趣,會主動參與其中。陀螺、毽子這類的器材很容易就能學生,而在拿它們做遊戲時學生則要全神貫注,身體也需要不斷的運動,體育課的運動效果自然提高,同時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也不會感覺到疲憊。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在接觸到遊戲教學法後,對體育課的看法都有所改變,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而且在體育課結束後,又會對下一次體育的遊戲進行期待,如此一來,則形成了較為良好的循環。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國小生身體素質不容樂觀,作為祖國未來的新生代力量,各階段學習有必要保證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一種適用性極廣的教學方法,遊戲教學法對國小體育課的作用顯而易見,希望廣大國小體育教師加以應用,同時為其提供更多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