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校外教育論文(實用3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校外教育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校外教育論文》相關的範文。

校外教育論文(實用3篇)

篇1:校外教育論文

摘要:

在當今時代,校外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之一。藝術教育有利於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有利於培養少年兒童的自信心,有利於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於少年兒童能力的養成。僅僅靠課堂上進行的教學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課外藝術活動拓展學生的求知空間。基於此,我對近幾年的關於校外藝術教育對少年兒童的作用淺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校外藝術活動、少年

校外藝術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校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從城市到農村,從國外到國內都發現了校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校外藝術活動以其鮮明的專業性特點,多年來一直吸引和吸收着大量少年兒童,為培養一批又一批藝術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不少人走上了藝術成才之路,最終成為藝術領域的佼佼者。校外藝術教育對少年兒童的培養有以下顯著作用:

1、校外藝術活動的豐富性可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

少年兒童正處於身心發展的塑造時期,他們情感單純,想象豐富,心理性格、審美意識等正在逐漸形成。此時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後的人生道路。我們應該注重他們的學習興趣,強調他們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進行學習,從根本上轉變他們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得到發展。

校外藝術活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內容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欣賞活動,如音樂欣賞、美術欣賞、書法欣賞、影視欣賞等等;二是表演活動,如舞蹈、演唱、演奏、朗誦以及美術技能表演展示等等;三是創作活動,如編舞、譜曲、繪畫、手工製作等等;四是參觀訪問活動等等。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活動內容,他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愛好,他們的積極性當然會空前高漲,他們的學習勁頭定會十足,他們的成長是快樂的有趣的。

2、校外藝術活動有利於拓展少年兒童的審美視野

校外藝術教育既能夠培養和提升少年兒童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少年兒童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又能陶冶少年兒童的性情,淨化少年兒童的心靈,美化少年兒童的生活。另外,校外藝術教育能夠引導少年兒童熱愛生活,開拓少年兒童的視野,增長他們的文化生活,校外藝術教育還有利於培養審美想象、直覺與創造力、審美情感、愛心以及心理調控能力。

隨着校外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各地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交流辦法,以對外交流活動為契機,讓少年兒童學回生活、學會交流、學會求知、學會創新,從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在促進少年兒童感性成長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其理性成長。

3、校外藝術活動有利於培養少年兒童的自信心

校外藝術教育與校內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點,它開展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建立在學生感興趣、自覺、自願的基礎上,興趣羣體的形成打破了對學生的性別、年齡、學校以及學習成績的限制,學生擁有選擇接受校外教育的主動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活動內容、項目、時間指導老師,當興趣轉移時,還可以重新選擇。這有利於更好地開發學生內在的發展潛能,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長,一些學生在學校由於學習成績不理想或由於調皮受到壓抑而喪失信心時,往往能在以興趣為紐帶的校外活動中找回自信,發現自己,展示才華。

自信是一個人健康人格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象在“我能行”中所説: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説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造才最行。

少年兒童在合作學習中由於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學習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象獨唱、繪畫、攝影等有助於培養少年兒童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合唱、器樂合奏、表演等學習有助於培養少年兒童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在藝術活動中,只要我們鼓勵他們多參與,給每一個少年兒童提供展示的舞台,讓他們真正嚐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和勝利自然會增加他們的自信。相信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是棟樑之才。他們通過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4、校外藝術活動有利於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校外藝術活動在開發少年兒童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的小製作、小發明活動,有許多孩子的作品獲得了專利,有的已經生產,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又如:在美術兒童畫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兒童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將自己想象的看到的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有一位母親曾對自己的孩子做評價説“他現在學習自覺,愛讀書,愛提一些也許是很可笑的但都潛藏着創造力的想法,並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敢於評論家長或老師的思想和方法的對與錯,性格也開朗多了,顯然我深知他依然內向和怯懦,但我現在可以不必再為這些過於擔心,我相信將來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美術班開拓的和鼓勵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都將使他受益無窮”。

5、校外藝術活動有利於少年兒童能力的養成

校外藝術活動的大多內容其特點是實踐性強,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特別是各種培訓的活動要親自動手。如:繪畫、書法、彈奏各種樂器、工藝製作、科技製作等等都離不開動手,現代科技教育觀認為孩子動手有利於大腦的發展,同時動手活動對於同時動手活動對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組織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學校由於受文化課、時間及場地、設施的限制不能使每一個孩子充分的參加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之中,而校外活動陣地的優勢正在於此為孩子參加各種提高動手能力的活動,培養多方面專業的技能技巧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實踐證明,校外藝術活動在提高少年兒童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事業中起到學校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總之,校外教育以活動為主要載體的育人特點與素質教育不僅有着自然緊密的內在聯繫,而且與學校課堂教育相比,校外開展的活動更能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校外藝術活動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面向全體少年兒童、提高少年兒童審美素質、促進少年兒童個性健康的發展,發揮着學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2:校外教育論文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藝術類科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學習美術,校外兒童美術教育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活躍的景象。近幾年,筆者都在從事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相關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每每看到孩子們畫畫時那純真的眼神,以及他們畫面上稚拙的造型和鮮活的色彩,我總會‘偏執’地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偉大的藝術家!我們應該好好珍視這些孩子與生俱來的品質。

一、現象

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特點在於其趣味性、靈活性、創造性和科學性,課程設置豐富多樣,有兒童畫、卡通畫、剪紙、軟陶等等。這與校內的美術課是有一定區別的,許多課程內容也新穎有趣,深受兒童喜愛,就連有的家長聽了課都心神嚮往,但也不乏一些問題的存在。通過筆者的調查瞭解,校外兒童美術教育機構為了保證教學的系統性,一般會給教師提供固定的課題,這些課題的設置往往都遵循着‘出效果’的原則,換言之,就是保證學生的畫符合家長及老師的審美要求。我想這種動機出於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讓孩子‘玩’得開心,在學習美術的同時體驗快樂;二是為了滿足家長的‘口味’(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而殘酷,許多兒童美術教育機構不得不顧及“上帝”的感受)。孩子能在快樂中學習,這固然是好事,但第二種原因卻多多少少影響了孩子們的‘正常發揮’。部分家長不能理解兒童繪畫中的稚拙,認為花了同樣的價錢,就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服務’,所以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家的孩子畫得差。在這種急功近利的觀念驅使之下,美術教師們只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力求以最高的效率讓孩子們創造出最好的‘效果’。然而在得到好的‘效果’的同時,教師的教學會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滿、大、多的程式化構圖模式;

2)對兒童吹毛求疵的造型要求;

3)色彩感知訓練的缺乏;

4)藝術情感表達的缺失。校外兒童美術教育機構的教師在課堂上為了達到預期的畫面效果,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兒童,再通過兒童的手傳達到繪畫作品中,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加納德所觀察:中國教育者認為美是和諧與平衡,鼓勵孩子按照教育者自己的標準繪畫。這樣就不免會產生繪畫創作的雷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兒童個性的發展。

二、反思

分析以上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現象的同時,也對這些現象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應注重兒童個性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繪畫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倘若用同一形狀的黑匣子去鎖住不同形狀的自由靈魂,豈不是比扼殺它們還要殘忍?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認為,每個兒童都有創造性發展的潛能,而教師的任務則是製造條件讓這些潛能得以激發。筆者看過一些日本優秀美術課程的視頻,在日本的兒童美術課上,學生是主角,從作品的醖釀、創作到工作結束,幾乎都由自己獨立完成。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引導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對他們進行適當指導。但多數情況下,學生並不寄託於老師的求助,而是嘗試獨立去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以充分體現。

2、應尊重兒童特有的繪畫思維

兒童不似成人有嚴密的思維邏輯,在繪畫的過程中以感性思維佔主導,常常表現出無目的性。許多兒童繪畫作品,在成人看來可能是粗糙、變形甚至是不符合邏輯的,但正是這種兒童渾然天成的思維與表現方式,喚起了人類最原始而美好的心靈。感性思維實則是繪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可以給繪畫創作帶來靈感,成人不應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為標準來衡量兒童的繪畫思維,而應尊重與鼓勵。

3、珍視兒童繪畫中的稚拙味

熱愛繪畫是大部分兒童的天性,當兒童不具備系統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往往會藉助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表面上看,兒童所描繪出的事物與客觀現實並不相符,所畫物象簡單粗糙,甚至怪誕扭曲,實際上他們是在用稚拙樸實的手法表達自己主觀的想象或情感。兒童用這種特殊的手法表達了人類童年的特殊美感——稚拙美,是成人作品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著名的文藝評論家陳丹青非常欣賞凡高的一幅油畫作品,並用小刀從書上裁下裝裱,以表喜愛。這幅畫是凡高繪畫初期的作品,畫的是一位在海邊的男人,將雙手插在口袋裏懶散的樣子。這幅作品從造型到色彩再到筆觸,均透着濃濃的稚拙味。技法上不夠成熟,但看後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曾説:“我花了很短的時間畫得像一位大師,卻花一輩子的時間畫得像個孩子。“兒童繪畫的稚拙是與生俱來的,即使是偉大的畫家畢加索都只敢説自己畫得‘像個孩子’。可見,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啊!

三、結論

總而言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或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更要注重兒童個性與繪畫思維的培養,好好珍視其繪畫中的稚拙味,絕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兒童。對於美的標準,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對於孩子,我想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種答案!

篇3:校外教育論文

一、引言

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呼應。同時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特定的思維模式走向。然而文化之於語言也是有着深遠的影響,絕不是單單指文化是語言的載體那麼簡單。語言和文化的聯繫運用能使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心應手地進行交際和溝通,在外語教學中,文化作為一個基本教學內容可以出現在語言教學中。

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習得的一部分。人類思維的過程或結果體現在語言的詞彙和語言的架構裏。語言詞彙中除一部分核心詞彙外,主要藴含在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我們在英語的學習與研究中不應該只針對於課本中的知識,更應該注重於語言中的文化了解與研究。

1、語言與文化間的關係

學習一種語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際,這一點是不可否定的。而是不是記憶了大量的詞彙、短語、句型就意味着能夠正確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了呢?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就真正學到語言了呢?實踐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由於人們生活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非言語交際都帶上了民族的獨特性,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文化交流的非言語交際方法進行交際,求同存異通過比較分析發現自己與對方不同文化間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準確地説,學習、掌握、並能夠正確使用一種語言就意味着同時瞭解、精通這種語言的文化。學習外語的根本目的在於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語言的社團裏的人進行文化交際。

2、不同文化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

英語與文化相結合學習的這種創新只是我們前進的一小步。我們要在同一方面進行不同創新,更要在不同方面進行創新。詞彙作為句子的組成成分在語言中是僅次於字的基本單位,同時詞彙的差異也更能體現語言的差異。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想,自然有不同的詞彙及語句來表達。不同文化中運用詞彙所體現的含義,價值,意義都有所差異,這就是文化帶來的深遠影響。

3、語言和文化的相互影響

在這個國際化的世界,交流越發重要,而英語也越發重要了,只有交流才會帶來強大,帶來發展。而中國在近幾十年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們有很多方面比西方國家落後,所以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我們需要交流經驗,所以我們需要語言這個平台,我們需要英語這個工具,為我們的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現在隨着各國的發展,新生的小語種越來越多,而我們需要的是瞭解,當一種文化發展起來,必然有它發展的理由,所以作為新生代的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去研究,需要去開闊新的文化。所以現在我們的學習也越發受更多人的矚目。文化的差異通過語言來展現,語言並不僅僅是一種冰冷的符號,通過灌注了民族思想與文化,自然也就變成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通過文化自身將這種民族的`文化流傳開來。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層面,看見的不僅僅是人們賦予它自身的含義,更加顯現出這個民族甚至這個國家自身多彩豐富的文化底藴與藝術形態及民族思想。由於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自然會呈現不同的文化形態。

這種文化形態的差異反映到語言層面上,則表現為語言差異。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習慣,通過這些習慣能夠了解這個民族的主張和民族風格及其自身的傳統邏輯思維方式。就像對某個人的讚賞,中國人會含蓄的表揚避免直接以本意直接表達所造成的尷尬,這體現中國人民具有温婉含蓄的處事作風以及婉轉含蓄的思想理念。而西方人則是會直接誇獎他人,同時對於他人的誇獎也會欣然接受。這顯示了西方率直坦誠的民族風格。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當我們跨越文化去研究某些問題時我們絕對不能以本國文化為依據來考察語言的差異,這隻會把我們導入錯誤的盲區,遮蔽語言真實的美感和理念,就像被翻譯成英語的古詩,那些字字珠璣的詩句對於外國翻譯者來説根本別無差別,所以少了這份推敲的詩自然就沒有其本身的韻味與意境,只是一個死板的文章,毫無新意。同理我們翻譯的外國作品也缺少對文字與文化的聯繫,真可謂是文化交流上的一個瑕疵。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將文化與語言結合,運用當地的文化和視角去賞析文字裏所包含的含義,這樣才能使文化間自由的溝通使人們更好的瞭解文字所帶來的文化內涵。對於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中國來説,封建制度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等級制度深入人心,對於老幼尊卑都有着明確的文化約束。在封建主義時期中國十分注重親屬關係,同時講求等級制度並對禮儀進行細緻的規範,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親屬稱謂以及職稱,這種嚴格的區分導致了漢語的複雜化。然而西方則認為年齡界限並不可以阻擋人們追求平等的渴望,他們認為能力及權威才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誌,所以單是在親屬職稱上就沒有漢語那麼麻煩。發達的詞彙含義及大量的相近詞彙造就了漢語的神祕與獨特的韻味就像一片幽林讓人執着的探索同時感歎於他的神祕與浩大。西方簡約易學易懂的語言形式促使他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種語言,例如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事實上的國際交流語言。

三、結論

語言的差異可能引起語言交流時的不便和誤解。是最重要的文化傳播工具,同時文化在語言的調整和發展中也有很大影響。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需要有充足的時間、足夠的精力和毅力。他們都無法獨立在對方之外生存。同時,因此,學習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將有利於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解除溝通障礙。要想完成自己學好一門語言的夢想,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機會加深對文化的瞭解,為學好語言,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語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學習英語的人數龐大,越來越多的人對英語感興趣,各個高校的學生花在學英語上的時間及精力都是相當多的。

不學好英語就不能真正讀懂英美文化,因為文化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到了大學更不應該因為懶散而疏於對於英語的學習。高校才是真正可以運用英語與世界交流溝通的有效舞台,高校英語也會向着這方面發展,對於口語的重視就是很好的證明。這讓我們不再限於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更多地考驗我們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這讓我們遇到外國友人時能進行很好的交流,並從交流中學到外來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