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新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多篇】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根據圖説出中國人口總數和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過錄像説出中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的特點。

2.能通過調查表和國家有關人口統計表,説出中國人口素質低、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與農村人口多於城市的現狀。

3.根據調查表分析人口與家庭經濟生活關係,分析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和環境的關係;

4.根據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提出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5.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明確人口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教學重點

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與經濟發展、環境的關係。

教學方法

談話法,圖示法,講授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投影儀、板圖。

板書設計

一、中國人口分佈特點(上節課內容)

二、中國人口的特點

三、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附表

投影(1)

我國各種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國文盲半文盲佔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國家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工程師與科學家人數統計表

投影(3)

城鎮與農村人口比例表

我國城鎮人口35950萬人,農村人口86439萬人

投影(4)

預測我國60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調查表(學生一)

家庭調查表(學生二)

家庭調查表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湘教版 篇二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知識點

一、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1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佈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繫,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地形複雜多樣(P24中的圖2.4)

⑴四大高原的特點: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佈、雪山連綿。

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佈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佈,地表崎嶇不平。

內蒙古高原: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

⑵三大平原特點: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佈。

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佈,的“魚米之鄉”。

⑶四大盆地特點: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盆地,有我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內流河——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第二大盆地,相對濕潤。

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⑷主要山脈(P26中的圖2.6)

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崑崙山——秦嶺;南列:南嶺。

②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台灣山脈。

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南列:巴顏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

⑤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峯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

⑥中國五嶽:東嶽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南嶽衡山(湖南),北嶽恆山(河北),中嶽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樑,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

3、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

4、我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5、我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

6、我國陸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瑪峯),它位於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峯。

第二節氣候

1、我國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温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等温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氣温相差約(50℃)。

3、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温)。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温在(20℃)以上。

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5、根據氣温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温度帶:(寒温帶)、(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區。

6、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很不均勻。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7、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遜)。

8、一個地區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乾濕狀況)。

9、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氣候(乾旱)。

10、根據氣候的乾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半濕潤)、(乾旱)、和(半乾旱)四類地區。

11、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為主,西北部以(乾旱)、(半乾旱)區為主。

1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氣候複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兩個主要特徵。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由北向南分佈着(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15、我國西北部分佈着(温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分佈着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

八年級地理複習方法

以課本為主,構建知識結構,精講重、難點?

首先,教師按照教材編排的章節順序給學生進行全面貫通講解。在這一輪裏要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對教材中學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內容點到為止;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和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及近幾年會考試題中多次考查的知識熱點,一定要講清、講深、講透。如:《地球和地圖》裏的(1)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2)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部分內容,都需要精講。?

其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到一邊講,一邊輔之適宜難度的課堂同步練習題,以章為單元,以講帶練,面面俱到,把講的知識點通過試題形式加以記憶鞏固、轉化遷移,使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繫、重點內容的融會貫通落實到實處。讓學生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這一輪的複習,其目的就在於讓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的思路,重新構建章節知識結構的框架,形成總體輪廓。?

第二輪複習:以專題形式整合七年級、

八年級教材內容,提高複習效率?

基於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及國中會考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可以將七年級與八年級的有關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角度重新分類、歸納、編組成專題知識塊,然後以專題形式有序地讓學生尋找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彙集吸收、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綜合梳理,形成網絡化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

關注社會熱點?熱愛鄉土地理?

回顧近幾年的地理會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每份試題裏,都會涉及到有關社會的焦點與新聞的熱點問題,以及鄉土地理的內容。這類地理知識具有“內容新”、“時效強”、“跨度廣”等特點。?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複習時,就必須培養學生平時多關注全球事實形勢,關注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和自然環境等問題,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和環境意識。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對其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以培養他們關注國家的發展、關注民族的未來、關注自己的生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 篇三

空間分佈規律: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漸少 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是夏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稀少 東南部濕潤,愈向西北部內陸越乾燥

時間變化、季節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節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 使我國旱澇災害頻繁,夏季風強或來的早,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南澇北旱

年際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乾旱地區最大 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異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長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律決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澇;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灣省的東北部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4、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幹濕地區:乾旱區,半乾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關係:乾濕地區影響地面植被,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因而森林繁茂;乾旱地區,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農業類型不同,農作物(經濟作物)也不同,人們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也不同。

5、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之一:複雜多樣。原因:我國既有多種多樣的温度帶,又有多種多樣的乾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更增加了氣候的複雜多樣性。

主要的氣候類型:東部地區主要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温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主要是温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形成獨特的高山氣候。

氣候多樣,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數動植物在我國都能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及其豐富。在複雜多樣的氣候條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旅遊資源。

6、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之二。季風是指一年內盛行風向隨着季節變換而顯著變化的風;季風氣候則是指一年內因盛行不同風向的季風而形成的氣候類型。在我國季風區內,冬、夏季風有規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

冬季風

成因: 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

發源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蒙古高原一帶

風向: 陸地→海洋

性質:偏北(西北、東北) 寒冷乾燥

影響範圍:我國西部、東部廣大地區(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台等)

夏季風

太發源地:平洋、印度洋的熱帶海面

風向:海洋→陸地

性質:偏南(東南、西南) 温暖濕潤 東南季風:

影響範圍:我國東部廣大地區西南季風:我國西南華南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

季風的形成原因: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熱力差異對比顯著。季風氣候特點:冬季風寒冷乾燥,夏季風温暖濕潤。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使農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產期內,能夠得到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因此中國喜温作物的種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緯度要高得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為標準劃分的:其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7、夏季風我國降水的影響

夏季風對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影響: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夏季風對我國降水季節分佈的影響:夏季風的進退決定着我國雨帶的推移。5月份,夏季風開始在南部沿海登陸,我國南部沿海進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風進一步增強北躍,雨帶隨之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正值梅子成熟季節,稱為“梅雨”。7、8月份,雨帶隨夏季風北移到東北和華北地區。9月份,冬季風增強南下,夏季風開始南撤,雨帶也隨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國大陸。

8、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颱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氣象災害發生的原因、危害及預防措施

災害 季節 原因 危害 預防措施

颱風 夏秋 熱帶氣旋強烈活動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加強預報,建防護林

洪澇 夏 連續性降水 洪水氾濫 加強預報,修水利工程

寒潮 冬 強冷空氣入侵 嚴寒、大風、霜凍 預報及時,及早準備

乾旱 全年 降水異常偏少 糧食減產、用水困難 節約用水,修水利工程

2.3 中國的河流

1、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佈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佈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流域區域 分界線 佔全國總面積 主要大河

外流區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沿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體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內流區域

流入沙漠或內陸湖泊:塔里木河

2、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

夏季風

盛行時 水文特徵 水量 水位 結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漲形成汛期 無結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氣温高

冬季風

盛行時 水文特徵 水量小 水位下降

形成枯水期 秦嶺-淮河以北

的河流有結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氣温在0℃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乾濕狀況、降水、有無結冰情況、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異

a乾濕狀況,説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位於濕潤地區,降水豐富,水量大;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節分配情況,説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嶺-淮河以南地區雨季長,汛期長。例如珠江流域雨帶最早到達,最後離開,汛期為4-9月,長達6個月;以北地區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國東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氣温情況,説明河流有無結冰現象。在中國1月平均氣温圖上,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結冰現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長。秦嶺-淮河以南地區,1月平均氣温高於0℃,河流無冰期。

d、分析植被狀況,説明河流的含沙量情況。濕潤地區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乾旱或半濕潤地區植被不好,水土流失嚴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別是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更嚴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內流河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為豐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現斷流。所以內流河多為季節性河流。

4、我國的湖泊分佈不均,分為青藏高原和東部平原兩大湖區,其中青海湖上我國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鹹水湖泊,鄱陽湖是最大的談水湖泊。洞庭湖17世紀中期號稱“八百里洞庭”,居中國第一大湖,以後因大量泥沙入湖,圍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縮,現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滾滾長江

概況: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流經了四大地形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劃分:上游:源頭—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迴腸”。 這樣彎曲的河道對航運和水流有哪些影響?不利於航行,水流不暢,極易氾濫成災,因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説法。解決辦法:裁彎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樞紐工程等。

長江最長的支流是漢江;流域內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南京港;長江是我國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的美譽。

由於長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長江水能資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藴藏量佔全國1/3。可利用水能資源約佔全國一半。新中國建立後在長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繼建起了許多水電站如葛洲壩水利樞紐、長江三峽水電站。長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頭到宜賓這一段,而水利樞紐、水電站則主要集中在宜賓-宜昌的干支流。因為宜賓以上這一段地形複雜,工程困難,投資大。

長江三峽由瞿唐峽、巫峽、西陵峽組成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養殖、供水、旅遊等綜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該工程建設的首要目標。

6、滔滔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全長5464千米,黃河的形狀像漢字的幾字形。黃河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黃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劃分:上游:源頭—內蒙古自治區河口鎮;中游:河口鎮—河南舊孟津;下游:河南舊孟津—注入海口。

黃河的水文特徵:(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黃河出孟津後,水流平穩,大量泥沙淤積,使河牀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牀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築堤約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漲,兩岸河堤隨時隨地有決口的危險。(4)、易氾濫(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由於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水氾濫,河堤決口。(6)、斷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較少);人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業及農業用水量過大,超過了自然限度)。解決措施:統一管理,計劃調配。

黃河的奉獻(1)、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原因:地處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師引導學生推出答案。指圖説出黃河干流上的主要水電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華北平原主要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3)、提供旅遊資源(點明主要提供旅遊資源,也有水能資源。)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黃河多災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氾濫成災,但其根本原因是來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黃的關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這是應急措施,是治標。)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樹造林;(是治黃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壩淤地,修築梯田; 新課 標 第 一 網

③修建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治黃的關鍵性工程。

附:京杭運河:

起、終點 地位 長度 經過省、市 溝通水系 航運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魯、蘇、浙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浙江、江蘇境內的運河段,仍是重要的運輸線,年運輸量在內河航運中僅次於長江

八年級上冊地理複習提綱 篇四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1、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級階梯狀分佈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崑崙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峯山。

2、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構成;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勢對我國的影響:

①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了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繫;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4、我國的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峯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5、中華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山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

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佈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巖分佈廣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準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8、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1、我國氣温的特點: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約50℃),主要原因是緯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風影響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僅12℃)原因:太陽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晝時間較長,接受太陽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國温度帶的劃分:活動積温是劃分温度帶的主要指標。我國從北→南可以劃分為五個類型温度帶:寒温帶(高原氣温區)、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和熱帶。另外,青藏高原為高原氣候區。不同温度帶對我們生產和生活影響很大。

3、我國降水的分佈規律

地理八年級上冊複習提綱湘教版 篇五

地理八年級上冊複習提綱湘教版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3、經緯度位置:4°N—53°N;73°E—135°E,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相差4個小時),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5、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陸界線:2萬多千米

6、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8、陸上鄰國:14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9、隔海相望的國家:日、韓、菲、馬、文、印尼

10、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鄉三級及特別行政區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11、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12、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數量世界第一: 達12.95億;佔世界21.2%。省區分佈: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門。

15、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衞生條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16、地理分佈特點:東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經濟發達等地區人口多)

17、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19、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人口占92%,少數民族佔8%。5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不一:壯族人口最多。

21、我國民族分佈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主要分佈在東部的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2、獨特的民族風情:彝族 ——火把節 白族——三月三歌會 藏族——曬佛節 傣族——潑水節 回族——古爾邦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漢族——賽龍舟 朝鮮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蘆笙節

23、我國地勢的突出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佈

階梯名稱平均海拔 地形類型 分界線

第一階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第二階梯 1000—米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準噶爾盆地

第三階梯 500米以下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4、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

(1)對氣候:使暖濕氣流從東至西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2)對河流: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

(3)對交通:東西向的河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4)對經濟: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繫;

(5)對水能:在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有利發電。

25、山脈兩側的地形區

①大興安嶺西側內蒙古高原東側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西側黃土高原東側華北平原 ③巫山西側四川盆地東側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西側青藏高原東側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⑤崑崙山脈北側塔里木盆地南側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北側準噶爾盆地南側塔里木盆地

26、主要山脈走向:(1)東-西走向三列:(靠北)天山、陰山、(中間)崑崙山脈、秦嶺、(靠南)南嶺

(2)東北-西南走向三列:(西側)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中間)長白山脈、武夷山脈、(東邊)台灣山脈(3)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4)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脈(5)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7、中華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28、我國地形特點:複雜多樣,五種地形類型齊全(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區面積廣大。

29、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冰川廣佈,大江大河發源地;內蒙古高原——地表坦蕩,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黃土廣佈;雲貴高原——石灰巖廣佈,地表崎嶇

30、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內有我國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豐富的油氣資源;準噶爾盆地——綠洲和墾區,受大西洋濕潤氣流影響。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內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國)

31、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3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廣佈;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地勢低平;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

3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1)氣候複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3)多特殊天氣、(4)多旱澇災害

34、我國冬季氣温分佈特點:南北温差大。成因:緯度位置

35、我國夏季氣温分佈特點: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緯度位置

36、我國的温度帶:寒温帶、中温帶、暖温帶、亞熱帶、熱帶、高原氣候區。

37、空間上分佈即地區分佈:從東南沿海向西內陸遞減。成因:受夏季風影響。

38、時間上分佈即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降水年際變化大。

39、我國的氣候類型: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原氣候。

40、我國洪澇災害的原因:(1)夏季風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則會導致“南澇北旱”;(2)如果夏季風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出現“北澇南旱”

4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為界線

42、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位於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和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差異大。

43、我國的特殊天氣:寒潮、梅雨、颱風、沙塵暴等。44、內外流區的劃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

45、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龍江、烏蘇里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閩江、珠江、瀾滄江

注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46、外流河的水文特徵:隨着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驟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着冬季風……枯水期。

47、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夏季,隨着冰雪融化,內流河水量增多;冬春季節河流流量減少,甚至斷流。內流河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注意:我國東北的河流有兩個汛期,即春汛和夏汛)

48、主要內流河:塔里木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位於塔里木盆地北部。

49、我國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區: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流湖,也是我國的湖泊。

(2)東部平原湖區:鄱陽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50、長江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頭:沱沱河。(黃金水道)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6300千米,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宜賓)、嘉陵江(重慶)、漢江(武漢)、烏江、沅江湘江(洞庭湖)、贛江(鄱陽湖)

上、中、下游分界點:宜賓——宜昌——湖口

國中地理地名快速記憶方法

1.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記得快,記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變成“活”地名,學得生動活潑,記憶地名輕鬆而有興趣。例如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可以這樣講:

(1)首先在地圖上指出該城市的位置,並拼寫拼讀數遍。

(2)理解:聖弗蘭西斯科是美國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國人習慣叫它“舊金山”。舊金山的開發與華工的血汗勞動是分不開的。1848年在這附近發現大金礦,美國掀起了採金熱,大量招募華工。我國東南沿海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背井離鄉,來到這裏當苦工。他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修築鐵路,建設城市。因為該城是在採金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所以華僑最初稱它為“金山”。後以區別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新發現的大金礦,便改名“舊金山”。舊金山是美國華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內有一條“唐人街”,聚居着華僑及華裔7萬多人。這條街充滿了中華民族的鄉土色彩,到處可以見到廣東酒家、北京飯店和餛飩店、豆腐店等;每逢春節,街上就有耍龍燈、玩獅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説明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團結力。這樣有目的地串插歷史故事,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為難記的地名,打下了記憶的基礎。

2.讀練記憶法

要想牢記地名,單聽教師口講不行,應該眼、耳、口、手一齊活動,互相配合,共同參加記憶。一般教地名可遵循如下幾個步驟:

(1)在地圖上指出地名的正確位置。

(2)在地圖冊或課本插圖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寫出地名(有條件的還可以寫出外文進行對照)。

(4)工整地進行填圖或記筆記。

(5)拼讀地名(由慢到快,反覆念讀)。

(6)在課前、課後進行指圖練習或填板圖。

3.分散記憶法

一堂地理課上往往會出現很多地名,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全部記憶是有困難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記憶,就是先統計教材中出現的所有地名。對於其中必須記的、不一定要記的、應該先記的或後記的都要心中有數,然後集中力量,逐個解決。這樣既可減輕負擔,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現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有的可以暫時不記(如伯利茲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學過的(如格陵蘭島等)。經過這樣化繁為簡,記憶這些地名就不會感覺困難了。

4.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包括聯想和對比: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須注意聯繫: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須注意對比,聯繫與對比的過程,實際就是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和發展智力的過程。例如亞馬孫河水量最大,應與剛果河水力最豐作比較;阿塔卡馬沙漠最乾旱,應與乞拉朋齊雨水最多作比較;巴拿馬的科隆港,應聯繫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這樣既是講新課,又是温習舊知識,天長日久,不知不覺就記憶了很多地名。

5.特點記憶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歷史、宗教、位置、輪廓、自然、經濟、交通等特點。如能注意這些特點,引起並激發興趣,也能起到幫助記憶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亞死海,一聽名稱就感到驚奇,油然起興。讀到死海附近地勢最低,湖水鹽分最高,湖內魚蝦絕跡,周圍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並不沉沒的奇怪現象時,自然想象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會游泳也能玩”的意境,從而可以牢記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國”,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納哥是世界小賭國,梵蒂岡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國等等,都屬於特點記憶。

6.分類記憶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養成善於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的能力,屬於發展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總複習時編制地理表解,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經濟、城市、交通等方面進行列表對比,這樣一方面可使知識系統化,另一方面又可在比較中加深對地名的記憶。

7.理解記憶法

理解記憶是最好的記憶方法,為了把機械的記憶變為理解的記憶,可瞭解一些地名的由來。例如落基山原意是“巖石山”;蘇必利爾湖意為“上邊的湖”、“高的湖”,指該湖位於五大湖的上游,湖水下注休倫湖和密執安湖;太平洋意即“平靜的海洋”,因麥哲倫環球航行時途經此地,一路風平浪靜,未遇風暴而取名;再如洛陽在洛水之北(江北岸為陽),江陰在長江之南(江南岸為陰),這樣顧名思義都是有助於記憶的。

8.無意記憶法

就是給學生造成必學的環境,使他們不自覺地、被迫地進行學習和記憶。例如在教室或一些公共場所掛上中外地圖及圖片、塑制地形模型,放置地球儀等。學生經過長期耳濡目染,反覆刺激,有意無意間會記憶很多地名。這對學生並不增加困難和負擔,是記憶地名的好方法之一。

此外還有很多方法,如成立繪圖小組,出地理謎語,舉行象徵性的“環球大旅行”遊戲等等,都可以加強對地名的記憶,但必須圍繞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進行。

國中地理背誦技巧和方法

一。濃縮記憶法

對學習材料進行提煉、概括、抓知識主要特徵,用簡要的語言高度濃縮,然後再展開記憶。

比如: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温低,則等温線向低緯凸出,海洋上氣温高,則向高緯凸出;7月份大陸上氣温高,則等温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温低,則向低緯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温高,則等温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温低,則向低緯凸出

二。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才能有記憶。比較記憶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異同點進行歸納。獲得感性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例如在中國地理中,把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的地理環境,等特點進行綜合比較:秦嶺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於0℃,大於等於10℃積温4500℃以上,温度帶是亞熱帶,乾濕地區為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水地為主等;而秦嶺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於0℃,大於等於10℃積温4500℃以下,温度帶是温帶,乾濕地區為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旱田為主等。

三。圖文結合記憶法

地圖是理解、分析和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依託,文字是思想意識的反映。只有圖文並茂,圖文結合,才能使地圖變得易懂,文字變得有所依託,才能更好地拓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地 理學 科能力。比如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儘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複習資料 篇六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1.土地、礦產、森林、水等是自然資源嗎?(是)

2.閃電、鋼鐵、蔬菜、汽車是自然資源嗎?(不是)

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屬於哪類資源?(可再生資源)

4.石油、煤炭、鐵礦等礦產資源屬於哪類資源?(非可再生資源)

5.中國自然資源的情況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6. 3月22日是什麼日?(世界水日)

7. 6月25日是什麼日?(全國土地日)

第二節 土地資源

1.農業用地有哪些呢?(耕地,林地,草地);非農業用地有哪些呢?(建設用地)

2.中國土地資源的優勢是?(總量豐富,種類齊全);劣勢是?(人均不足,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

3.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是?(耕地、林地);西部地區呢?(草地)

4.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的問題有哪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等)

5.我國關於土地資源的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什麼水呢?(海洋水);而淡水中98%難以利用的什麼水呢?(冰川、深層地下水);人類可直接利用的,僅佔0.3%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中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從時間方面看,我國水資源分配的情況是?(夏秋多,冬春少);針對這個問題的對策是?(興建水庫)

3.從空間方面看,我國水資源分佈的情況是?(南豐北缺);針對這個問題的對策是?(跨流域調水)

4.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缺水問題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南水北調);這個引水工程主要是把長江水系的水引到缺水嚴重的什麼地方呢?(華北、西北地區)

5.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哪種措施尤為重要呢?(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6.我國水資源利用上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供應緊張,浪費驚人,污染嚴重)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指的是?(交通運輸)

2.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是?(鐵路運輸)

3.我國交通線路的分佈特點是?(東密西稀)

4.我國鐵路幹線的“三橫”指的是?(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5.我國鐵路幹線的“五縱” 自西向東依次指的是?(京滬線,京九線,京哈-京廣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線是?(青藏鐵路)

7.青藏鐵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西寧,拉薩)

8.航空、公路、鐵路、水路四種運輸方式中,按運速從高到低排列為(航空、公路、鐵路、水路); 按運費從高到低排列為(航空、公路、鐵路、水路); 按運量從大到小排列為(水路、鐵路、公路、航空)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支撐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產業是?(農業)

2.我國東部地區主要有哪些農業部門呢?(種植業、林業、漁業)

3.我國西部地區主要有哪些農業部門呢?(畜牧業)

4.我國東部和西部農業分區的分界線大致沿着哪條線呢?(400mm年等降水量線)

5.中國西部地區的四大牧區分別是?(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牧區)

6.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

7.北方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別是?(小麥、花生、甜菜)

8.南方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別是?(水稻、油菜、甘蔗)

9.棉花的主要產地是?(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新疆南部)

10.花生的主要產地是?(華北平原、山東)

11.甜菜的主要產地是?(東北、西北); 甘蔗呢?(廣西、廣東、海南、台灣)

12.油菜的主要產地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13.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地形陡峭的山區適宜發展哪種農業呢?(林業);在地形平坦的平原適宜發展哪種農業呢?(種植業);在降水少但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適宜發展哪種農業呢?(畜牧業);在河湖較多的地方適宜發展哪種農業呢?(漁業)

14.魚塘中養育,塘泥培基,給桑樹提供養料,蠶糞又是魚的食料,這種農業生產模式稱為什麼呢?(基塘生產)

第三節 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1.國民經濟的主導是什麼?(工業)

2.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等以提供生活資料為主的產業叫做?(輕工業)

3.鋼鐵工業、汽車工業等以提供生產資料為主的產業叫做?(重工業)

4.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滬寧杭工業基地);

5.滬寧杭工業基地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優勢:交通發達,技術雄厚,市場廣闊;劣勢:礦產資源缺乏)。

6.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在哪裏呢?(遼中南工業基地)

7.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優勢:交通發達,礦產豐富,市場廣闊;劣勢:結構老化,管理落後)

8.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在哪裏?(京津唐工業基地)

9.我國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在哪裏呢?(珠江三角洲地區)

10.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是什麼?(電子和信息類產業)

11.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是?(北京中關村)

12.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什麼?(大城市);其分佈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