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知道速度的單位,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瞭解平均速度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能用“運動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速度的物理意義;用速度公式v=s/t及其變形式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1、通過練習,學會使用天平及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的方法;

2、通過活動學會測量微小物體的質量。領會誤差的含義;

3、學會根據實驗原理設計測量步驟。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測微小物體和液體質量

【教學方法】:科學探究、討論法、分組實驗

實驗準備:托盤天平及砝碼、回形針、水、燒杯(兩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策略

【新課學習】:一、測一枚回形針的質量

活動1: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觀察天平的測量值和標尺分度值。

天平的測量值(砝碼盒內所有砝碼質量值之和):

橫樑標尺刻度(等於砝碼盒內最小砝碼質量)

標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測量更準確?為什麼?

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什麼啟發?

方法介紹:測量單個小物體的質量時,由於被測物體的質量比較小,一般的托盤天平精度不夠,難以測出,因此採取測多算少,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程度。

同時採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進一步較小誤差。

二、測量水的質量

設計方案:如何測量水的質量?

教材P6把三個步驟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換,這個方案如何?分組活動:⑴調節天平;

⑵測一枚大頭針質量;

發現:無法測量,比分度值小

⑶設計方案;

⑷測100枚大頭針質量;

⑸再測200枚大頭針質量;

⑹計算一枚大頭針質量。

同樣的誤差,分得越多,誤差越小。

測多算少(累計法)

活動2:分組活動測水的質量

⑴測燒杯質量m杯;

⑵測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總;

⑶計算燒杯中水的質量m水=m總-m杯

可行,但誤差大(分析:將水倒出時燒杯內仍有少量液體,測量m杯結果偏大,導致m水結果偏小,這種測量方法對牛奶、油等黏性液體來説誤差更大,所以不可取。)通過學生積極討論、

分析、總結、概括,

不僅調動他們積極

性,而且培養了他

們的分析、歸納能

力。

讓學生自由猜想,培

養學生髮散思維。並

對猜想內容,根據所

給的實驗器材或自制

器材進探究設計,並

進行分組實驗。學生

帶着問題實驗始處於

一種主動的獲取狀態

,他們全心投入,手

腦並用。學生共同協作,記錄

數據,培養實是求事

的科學態度,增強合

作意識。

【教後感】:測液體質量時,同樣也存在着從一隻燒杯倒入已稱好質量的空燒杯引起倒不乾淨的問題。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三

《歐姆定律》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一課,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過,高中必修本(下冊)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再次增加感性認識;體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規律);學習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的兩種常用方法——列表對比法和圖象法;再次領會定義物理量的一種常用方法——比值法。這就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節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定律的內容,重點在於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麼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從而讓學生沿着科學家發現物理定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

本節課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複習國中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奠定基礎。本節課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也將在後續課程中多次應用。因此也可以説,本節課是後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記住歐姆定律的內容及適用範圍;理解電阻的概念及定義方法;學會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掌握歐姆定律並靈活運用。

本節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

本節課的難點是電阻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儘管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電場一章中已經接觸過,但學生由於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從數學上的恆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義並進而認識其代表一個新的物理量,還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維台階和思維難度。對於電阻的定義式和歐姆定律表達式,從數學角度看只不過略有變形,但它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義。有些學生常將兩種表達式相混,對公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糾正。

二、關於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有演示實驗的特點,本節課採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材難點處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可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這樣既有利於化解難點,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領會怎樣提出研究課題,怎樣進行實驗設計,怎樣合理選用實驗器材,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及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同時要讓學生知道,物理規律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不能任意外推,從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1.在引入新課提出課題後,啟發學生思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麼(不一定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論教育,也為過渡到演示實驗起承上啟下作用。2.對演示實驗所需器材及電路的設計可先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使他們既鞏固了實驗知識,也調動他們儘早投入積極參與。3.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可請兩位同學上台協助,同時讓其餘同學注意觀察,也可調動全體學生都來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對比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後,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物理規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學生對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到此應該達到本節課的第一次高潮,通過提問和畫圖象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轉向高漲。5.在得出電阻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實驗數據入手來理解電壓與電流比值的物理意義。此時不要急於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並給予適當的思維點撥。此處節奏應放慢,可提請學生回答或展開討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實驗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歐姆定律,這實際上是認識上的又一次昇華。要注意闡述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先行總結,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重申時語氣要加重,不能輕描淡寫。要隨即強調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必有一定的適用範圍,不能任意外推。7.為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後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歐姆定律的應用,但佔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四、授課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1、注意在實驗演示前對儀表的量程、分度和讀數規則進行介紹。

2、注意正確規範地進行演示操作,數據不能虛假拼湊。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四

重點:

領略物理的神奇,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簡單解釋。

釋疑知識點:

例題:

你對神祕太空有哪些瞭解?你對大自然有哪些驚歎?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神奇?請舉出幾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宇宙的形成是由於大爆炸產生的,太陽發光是核反應,蘋果落地是

由於地球引力產生的,筷子在水中彎了是由於折射原因等等。

例題1:

平日你是怎樣喝飲料的?你細心觀察過嗎?如果一個瓶子裝滿飲料,蓋子蓋上,在蓋子上開一小孔,剛好能插進吸管。這時再用吸管吸飲料,能吸上飲料嗎?試試看,如果吸不上來,怎樣做才能將飲料吸上來?

[解析]:

本題應從大氣壓方面進行考慮。

答案:之所以能吸飲料是由於大氣壓的原因。如果封閉很緊,飲料瓶內氣壓減小,就吸不上飲料了。可選擇擴大插吸管的口,或再開一小孔,問題就可解決。

例題2:

圓珠筆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過圓珠筆油是如何從筆管流到筆尖的?如果你將筆朝上使用,使用一會筆還會出油嗎?

[解析]:

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

答案: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的。寫字時小圓珠和紙面接觸,受到手沿筆桿向下的力。小圓珠就和筆尖間有一空隙,此時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來,如果朝上使用寫一會就寫不出字了。

A類

1.你發現過身邊的神奇嗎?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觀的相關資料。

B類

觀察、實驗:自制一個浮沉子。

準備的器材:礦泉水瓶、帶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將空的礦泉水瓶裝上適量水,再將裝上適量水的蓋上帶小孔的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進礦 泉水瓶中。試試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嗎?

(2)蓋上礦泉水瓶蓋,並扭緊,你的沉浮子就製成了。扭一扭礦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嗎?

觀察:小瓶什麼時候下沉?

小瓶什麼時候上浮?

C組

開學伊始班級進行大清掃,小明和小麗一起擦玻璃。小麗指着玻璃的下面説:“這兒還沒有檫乾淨。”細心的小明頓時發現:為什麼她能看清,而我卻看不清楚呢?哈氣是怎麼回事呢?圍繞哈氣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週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錶、手錶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瞭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瞭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瞭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結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麼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 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釐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係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裏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説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裏,是否磨損),量程(測量範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着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於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後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0px對齊,右側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餘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採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後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據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隻手錶,大家都知道,手錶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麼除了手錶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錶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説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錶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錶,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杆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脈搏跳動的次數。

【歸納總結】秒錶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節,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後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槓桿呢?

【生】思考並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槓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繞着某固定點轉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1—2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麼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閲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瞭解體育,還能深入瞭解自然。

(二)講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②有一輛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麼不同?

③説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什麼?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②我們周圍的樹木,房屋以及教室裏的桌椅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可見,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後提問:“為什麼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後,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②選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③選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

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什麼是機械運動?

2、什麼是參照物?為什麼要選參照物?

3、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後記

【§1—3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説,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説: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裏出發,怎麼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着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那麼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後記

【§1—4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並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③。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後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後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麼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後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台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後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並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台上展示。

師:很好,那麼後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錶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裏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錶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並收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裏。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現他們的數據有什麼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麼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麼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後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麼辦法嗎?有同學説比速度,怎麼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並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後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佈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錶,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説出測量步驟。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製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着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麼在教室裏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後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後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七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瞭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瞭解平面鏡成虛象,瞭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瞭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閲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係。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麼?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隻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麼關係?通過什麼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係?

(6)圖2.3-1中的兩隻蠟燭有什麼特點?為什麼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麼關係?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出的光。準確來説,是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以後,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

3、球面鏡

閲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麼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後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係;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係;

(3)移去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説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着的平面鏡,他在鏡內的像將[]

A.逐漸變大,並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並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後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像和物大小相等,並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經過A點(畫圖説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後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於O點,O即為入射點,最後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於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麼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麼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後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後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麼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生漫反射時,下列説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於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説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牆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現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麼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於平面鏡成像,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於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應等於

(二)反饋評價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基本知識目標: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

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瞭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

情感目標: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國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分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對於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脱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

一、關於講解“什麼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觀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於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並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於初始學習,對質點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於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説明“質點”概念。

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一、提問:什麼是力?

教師通過對國中內容複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通過實驗演示:如用彈簧拉動鈎碼,或者拍打桌子等實驗現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導學生總結力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指出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質性。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麼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麼?

教師總結: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裏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説出力是有方向的,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並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教師總結: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四、提問: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然後教師小結。

力的表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用一條有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講解例題: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體向右勻速運動。用力的圖示表示出推力。

教師邊畫邊講解。注意説明:

1、選擇不同標度(單位),力的圖示線段的長短可以不同;

2、標度的選取要利於作圖

通過作圖練習、教師指導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作圖規範。

力的示意圖:用一條無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讓學生體會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憶國中的知識,提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

六、力的分類:

教師總結力的分類,強調高中階段按照力的性質劃分,在力學範圍內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按性質命名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壓力、動力、阻力、支持力、壓力等等;

在力學範圍內,按力的性質劃分的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探究活動

測定患者的血沉。在醫學上有助於醫生對病情作出判斷。設血液是由紅血球和血漿組成的懸浮液。將此懸浮液放進豎直放置的血沉管內,紅血球就會在血漿中勻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稱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約是10mm/h。如果把紅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徑為R的小球,且認為它在血漿中下沉時所受的黏滯阻力為。在室温下Pa·s。已知血漿的密度,紅血球的密度。試由以上數據估算紅血球半徑的大小。

答案:m。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2)瞭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進行簡單的運算;

(4)通過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實例分析、對比、討論;

(2)初步體會雙元相關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結合劉翔獲得奧運會冠軍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過程】

汽車:火車:

200m2、5km

10s1min

相同路程比時間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

單位時間比路程

定義:

物理意義:運動快慢

二、速度公式:v=s/ts=vtt=s/v

單位:米/秒(m/s)—國際千米/小時(km/h)——常用單位

人步行:

路程時間速度

1m1s1m/s

2m2s1m/s

3m3s1m/s

………………

1m/s=3、6km/h

勻速直線運動

(1)速度不變

(2)路線是直線

不能説v與s成正比或與t成反比

只能説s與和t成正比且比值不變

二、運動類型變速直線運動

(1)速度變化

(2)路線是直線

=s總/t總

……

計算題格式要求

1、格式:(已知、求、)解、答

解:公式(統一符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