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多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分兩種透鏡。

2.初識猜想、假設、收集證據等探究要素,分類、比較等思維方法。

3.體現學習的樂趣,增進對物理的情感。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分兩種透鏡。因此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設計;以實驗為主線,通過探究性實驗,學生間的討論、設計、動手及合作的觀察、分析揭示透鏡成像的特點,把透鏡分成兩類,再對它們的形狀共性進行探究得定義;關於透鏡對光的作用進行假設,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為突出知識點,在課件製作上利用了藝術字進行處理,形象直觀的表現透鏡的特點。為鞏固知識,設計了區分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的活動,最後通過常見的冰、水製作透鏡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光在傳播過程中伴隨着能量的傳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觀察魚缸中的金魚,引發學習興趣與慾望,將學生從生活引向物理。

師:(手託養有金魚的魚缸)同學們,請你們觀察一下老師所養的金魚,並用你的手比劃它們的大小。

生:……

師:(捉一條金魚與學生的比劃的大小進行比較,發現實際上的金魚要小得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了揭示這其中的奧祕,我們用下面的幾個小實驗來進行探究。

2新課教學

2.1通過水杯看字等活動體驗透鏡成像的情況,豐富學生的信息。

實驗1:通過裝水的透明玻璃杯看近處的字:從側面看字是放大的;把書放在水杯下,從杯口向下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2:利用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看近處的字:老花眼鏡看字是放大的;近視眼鏡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3:在透明塑料紙上滴一滴粘紙的膠水,通過這滴膠水看近處的字是放大的;當在這滴膠水上覆蓋一層透明塑料紙後再在這滴膠水的中央,用手指輕按一下,通過這滴膠水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4:用老師提供的圓形鏡片看近處的字(兩類透鏡各兩個);一類成放大的,一類成縮小的。

(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實驗記錄表格中的相應欄目中)

2.2將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類,知道透鏡按成像情況分成兩類。

師:同學們,你們能把剛才看到的現象分成幾類?各有什麼特點?(根據剛才的實驗記錄中的實驗現象,小組交流、討論,進行分類。老師課前將實驗的現象拍成照片,製成課件,適當的時候放出來,請學生對着課件再次進行分類,增加師生的雙邊活動。)

生:兩類:一類能成放大的像;一類能成縮小的像。

2.3探究兩類透鏡的外部特徵,定義透鏡的名稱。

師:其實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兩種透鏡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放大的像;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縮小的像。你們以鏡片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麼特點成縮小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在觀察、討論、探究過程中老師分發被從中間切割成半圓的鏡片)

生:成放大像的鏡片是中間厚邊緣薄,成縮小像的鏡片是中間薄邊緣厚。

師: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這裏的透鏡是從眼鏡店中購買的普通老花和近視眼鏡的玻璃鏡片,並從鏡片的中間切割成兩片半圓形。)

2.4實驗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師:透鏡是能透光的,同學們設想一下,一束光線通過透鏡後將會發生什麼現象?

(説明:上課前沒有預想到學生在國小自然課上的內容還能記得,並應用在這裏,老師並順着學生的思維,進一步介紹光傳遞的過程中伴隨着能量的傳遞,並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從而增加了環保教育。)

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師:説出你的理由。

生:在國小的自然課上,我們用放大鏡在陽光下時能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在光斑處放上火柴後能把它點燃,所以我認為是會聚。

師:這位同學肯動腦筋,結論也對,並且它的這一實驗現象也進一步表明,光在傳播的同時,伴隨着能量的傳遞。同學們這會兒在課堂上,不到外面去用陽光驗證他的結論,但我們可以用手電筒驗證一下。

(學生討論,在紙上畫出自己的猜測,並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驗證自己的猜測。)

生:一束光線通過凸透鏡後光斑變小,通過凹透鏡後光斑變大。

(老師通過激光演示儀進一步驗證學生得出結論的正確性,並結合實驗介紹出相關知識點)

師:由於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作,所以又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又叫發散透鏡。凸透鏡對光會聚的一點叫焦點,用f表示;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剛才那位同學所説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其實就是透鏡的焦點。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尋找凸透鏡的焦點和測出焦距。

2.5 整理知識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透鏡的特點有哪些?

(説明:為節約版面,未按原文用藝術字圖示)

2.6以辨別、設計透鏡等活動方式,深化和“活化”課堂內容。

師:現在我手上有兩副帶外框的皮眼鏡,現在請一位同學拿去辨別一下,哪一副是老花眼鏡,哪一副是近視眼鏡?説出你的方法?

生: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手摸,根據中間和邊緣的厚薄來區分;第二種是看近處的字,根據成放大或縮小的像來區分;第三種是放在陽光下,看它對光線的作用來區分。

師:這位同學回答很好,能把我們本節課的內容正確應用了。但是我現在手上有許多粉筆灰,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眼鏡讓我摸一下?

生:……

師:對於重要的光學元件一般不用手摸的方法來區分透鏡的種類,所以我們主要提倡另外的兩種辨別方法。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看到魚缸中金魚比實際的要大?

生:魚缸和水組合,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對裏面的金魚有放大作用,我們看到的是放大了的金魚的像。

(由剛才的那位學生講的凸透鏡能使火柴點燃進一步拓展,適時進行環保教育。)

師:大家有沒有外出旅遊?特別是登山?

生:去過。

師:有沒有見到過一種特別的警告牌與我們本節課內容有關的?是什麼內容?

生:有。請不要隨便丟棄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

師:為什麼要這麼説?

生:從前面的實驗中我們知道盛水的玻璃杯相當於凸透鏡,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也相當於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同時伴隨能量的傳遞,能使火柴點燃,表明也能點燃乾草等,容易引發火災。

師:(借學生的話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除了老師剛才教你們做的一些透鏡外,你們討論一下,還能用哪些材料製作透鏡?

生:可以用冰塊製作冰透鏡。可以把透明塑料紙的四角用線吊着,把中間倒水,製作水透鏡。……

師:(對學生的想法大加讚賞和肯定)現在大家知道了為什麼雨過天晴時,種反季蔬菜的農民要及時將透明塑料薄膜上的積水清理掉。

生:……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二

速度和時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於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並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後,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常可近似看作勻變速運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並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並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採集實驗數據,建立座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麼特點?

引導同學發現“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麼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麼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錶,採集數據,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後把你採集的數據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並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三

重點:

領略物理的神奇,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簡單解釋。

釋疑知識點:

例題:

你對神祕太空有哪些瞭解?你對大自然有哪些驚歎?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神奇?請舉出幾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宇宙的形成是由於大爆炸產生的,太陽發光是核反應,蘋果落地是

由於地球引力產生的,筷子在水中彎了是由於折射原因等等。

例題1:

平日你是怎樣喝飲料的?你細心觀察過嗎?如果一個瓶子裝滿飲料,蓋子蓋上,在蓋子上開一小孔,剛好能插進吸管。這時再用吸管吸飲料,能吸上飲料嗎?試試看,如果吸不上來,怎樣做才能將飲料吸上來?

[解析]:

本題應從大氣壓方面進行考慮。

答案:之所以能吸飲料是由於大氣壓的原因。如果封閉很緊,飲料瓶內氣壓減小,就吸不上飲料了。可選擇擴大插吸管的口,或再開一小孔,問題就可解決。

例題2:

圓珠筆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過圓珠筆油是如何從筆管流到筆尖的?如果你將筆朝上使用,使用一會筆還會出油嗎?

[解析]:

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

答案: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的。寫字時小圓珠和紙面接觸,受到手沿筆桿向下的力。小圓珠就和筆尖間有一空隙,此時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來,如果朝上使用寫一會就寫不出字了。

A類

1.你發現過身邊的神奇嗎?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觀的相關資料。

B類

觀察、實驗:自制一個浮沉子。

準備的器材:礦泉水瓶、帶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將空的礦泉水瓶裝上適量水,再將裝上適量水的蓋上帶小孔的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進礦 泉水瓶中。試試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嗎?

(2)蓋上礦泉水瓶蓋,並扭緊,你的沉浮子就製成了。扭一扭礦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嗎?

觀察:小瓶什麼時候下沉?

小瓶什麼時候上浮?

C組

開學伊始班級進行大清掃,小明和小麗一起擦玻璃。小麗指着玻璃的下面説:“這兒還沒有檫乾淨。”細心的小明頓時發現:為什麼她能看清,而我卻看不清楚呢?哈氣是怎麼回事呢?圍繞哈氣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四

教學設計

設計

思路 從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並回到生活社會中去;通過觀察手電筒的結構,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電路的組成,最後練習畫手電筒的電路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並通過學生實際連接電路,深化對電路結構、電路元件作用的認識。

標 知識

技能 1、知道電路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麼是電路的通路、開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麼是電路圖,電路圖的意義。

、會畫電路圖。

過程

方法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帶領學生體會物理現象和知識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學特徵——簡潔明快美。

重點

難點 重點 知道電路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難點 知道什麼是電路的通路、開路、短路及其危害;畫電路圖

教學準備 手電筒、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提要

教 學 環 節 個 人 復 備

一、

複習

舊知

引入

新課 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新型電器應運而生,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家用電器和電路的組成。

二、

講授

新課

(新知

探究)

一、請同學們討論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電器和它們的用途以及電源的作用和分類。

名稱 用途 電源類型 電能轉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電 直流電 內能 機械能 光能 聲能

電燈 照明 √ √ √

收音機

電飯煲

手電筒

二、觀察手電筒

1、組織學生觀察手電筒

1) 按下開關按鈕,觀察電燈的發光情況

2) 觀察電池的安放;後蓋和電池的連接方法;開關按鈕的結構

3) 電燈的安置

2、利用掛圖或媒體出示手電筒的示意圖,作適當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形成對電路的初步認識

三、怎樣使一個電燈亮起來

1、利用電池、小電燈、燈座、開關和導線,組織學生把上述器材連接起來,使開關能控制電燈的發光和熄滅

2、在實驗前介紹實驗的注意事項

①開關在連接時必須斷開

②導線連接電路元件時,將導線的兩端連接在接線柱上,並順時針旋緊

③不允許用導線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接起來

3、組織學生討論:電路中有哪些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4、教師總結:

①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

②電路的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

③各部分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

電源——維持電路中有持續的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

導線——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用電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

開關——控制電路通、斷

5、教師重複實驗,觀察當開關閉合,打開或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用導線連接起來所發生的現象,

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

開路——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

短路——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燒壞。

四、電路圖

1、在設計、安裝、修理各種實際電路的時候,常常畫出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出示電路中常見元件示教板),而畫實物圖是很麻煩的為了簡便,用國家統—規定的符號來代表電路中的各元件,出示畫有電路元件的實物圖和符號的投影片,並對元件符號的畫法做一説明

2、電路圖

用規定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元件實物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學生分組討論

完成表格的填寫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學生討論和總結

學生觀察現象並思考有關問題

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對應的電路元件的符號

三、

拓展

延伸

一、畫電路圖

①示範畫出“活動13.2”的電路圖

②變換元件的位置,畫出電路圖

二、畫電路圖的要求

①要用統一規定的元件符號

②連接線要畫成橫平豎直,整個電路圖呈長方形

③線路要畫得簡潔、整齊、美觀

④元件分佈要均勻不要畫在拐角處

四、

課堂

小結

請學生討論後歸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五、

佈置

作業

課本P62“WWW”第1、2題

板書

設計

§13.1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一、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

二、電路的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

電源——維持電路中有持續的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

導線——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用電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

開關——控制電路通、斷

三、電路處於的三種狀態

1、通路

2、開路

3、短路

四、電路圖:用規定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元件實物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1、電路元件符號

2、畫電路圖的要求

九年級物理學案 課題:§13.1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學習過程

1、用導線把_____、_____、_____連接起來組成的_______叫電路,其中電源的作用是______,用電器是利用____ __來工作的設備,導線的作用是________,它是_______通道,開關的作用是控制______

2、電路接通時,有電流從電源的______極流出,經過______流回到______極,接通的電路叫做_______路,電路斷開時,電路中______電流,此時電路叫做_______

3、用導線連接電路元件時,要將導線的兩端接在電池盒、燈座、開關等的__________,並__________旋緊,以保證接觸良好。

4、在下面空白處分別畫出電池、開關、、電燈、電阻、電鈴、電動機、電流表、電壓表的元件符號

§13.1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 當堂訓練

班級 學號 姓名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短路,常見的短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我們連接電路時,為了安全,控制電路的開關應該處於_________狀態。

3、畫出下列電路元件的圖形符號:(1)電燈_________;(2)開關_________;(3)電池_________;(4)交叉相連接的導線_________.

4、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

A開關合上的電路一定是通路

B導線內部斷裂時會發生短路

C電路發生開路時電流很大會造成事故

D電路中連接導線鬆脱會產生開路

5、畫出課本P59手電筒的電路圖

6、一個電路中有兩隻燈泡,由一隻開關控制,畫出電路圖,有幾種情況?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光的反射定律,能從眾多的光現象中辨識出光的反射現象。

2.在實驗探究中能主動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實驗現象作出。

3、能在實際中應用光的反射現象。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用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收集數據以及團隊合作等能力。

2.難點

(1)用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陽的光;用一面鏡子可將室外的陽光反射到室內,光的反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學、看到馬路上行駛的汽車都是由於發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説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的反射;對於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麼?或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甲:反射光將沿什麼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麼規律?

生丙:為什麼光會發生反射現象?

生丁:反射光與入射光存在什麼關係?

師:大家提的問題提得很好,由於時間所限,我們不可能每個問題都去研究,這節課我們先來探究光的反射有什麼規律,其他問題大家可以回去查資料,回去研究。

二、新課內容

1.光的反射。

師:這是一條入射光線射到一個平面鏡上,下面請問這們討論猜想一下反射光線將沿什麼方向射出?

師:請同學將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畫出,為了便於説明標出1、2、3……

下面我們先表決一下,支持1的請舉手,支持2的請舉手,支持3的請舉手。

下面我們調換一下座位,請支持1的坐在左邊,請支持2的坐在中間,請支持2的坐在右邊,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過不要灰心,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裏,我們現在三軍對 uawen.c n 陣,如何決出勝負呢?

生:做實驗。

師:做實驗首先要設計實驗,需要什麼器材?怎樣去做?請各組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器材:光源、一個平面鏡、一個可折轉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鐵架台,討論設計實驗。

學生討論、思考,設計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先請一組到講台上將其實驗演示給全體同學看,其他組的同學要進行評議:這個設計行不行。

該組同學設計實驗裝置與課本P52圖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全班同學給予掌聲鼓勵。

生:分4個人一小組做實驗,找反射光線。

師:1、2、3組的實驗結果,得出反射光線將沿哪個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師:有沒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沒有。

師:可見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錯誤的。

師:請1的支持者站起來,通過實驗證明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讓我們用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其他同學也不要氣餒,下次受到鼓勵的可能就是你們。

通過實驗我們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誰能給這兩條光線起個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線叫入射光線,反射光的光線叫反射光線。

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存在怎樣的位置關係呢?我們還需要通過實驗來研究,為了研究問題方便,我們可以把我們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路徑以及平面鏡所在的位置像課本P52圖4一15一樣在塑料板上畫出來。因為兩點決定一線,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的路徑後,點兩個點就可將其傳播路徑畫下來。

生:在紙板上畫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以及平面鏡的位置,找兩線位置關係。

師:反射光線的位置與入射光線的位置有什麼關係。

生: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跟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相等。

師: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有兩個(一個是鋭角,一個是鈍角),同理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也有兩個,你們説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和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相等到底指哪一個角呢?可見這種説法是不確切的,不惟一的,為了更確切地描述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的位置關係,我們需要添加一條輔助線,這條輔助線加在哪裏合適?

生:討論、交流。

師:請一位同學自己上台將輔助線加上。

師:這條輔助線與鏡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線,也不偏向反射光線,非常“公證”地站在中間,像“法官”一樣,因此我們就稱它為“法線”,引入法線後,同學們考慮一下,如何描繪這兩條光線的位置關係更確切?或者説就惟一了呢?

生:討論、思考得出: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與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相等。

師:誰能給這兩個角起名呢?

生: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

師:根據一次實驗的結果就能下結論嗎?

生:不能。

師:怎麼辦?

生: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再做兩次,並將實驗所測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師:請大家設計實驗記錄表格,並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出表格。

師:用什麼量入射角、反射角?

生:用量角器。

師:下面大家做實驗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並將所測數據記錄表格中,得出實驗結論。

生:實驗結論是:入射角與反射角相等。

師:先有入射角,後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講: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而不能講: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這是不能只考慮數值大小關係,還要考慮物理意義。

對課本P52圖4一15光路圖你還可得出什麼結淪?

生甲: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生乙: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師:甲乙兩同學回答正確,乙同學的結論你能用實驗驗證嗎?

生乙:可以。如果將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線為軸向後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了。

師:大家一起做實驗探究,是這樣的嗎?

生:通過實驗得出:是這樣的。

師:可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請大家光的反射規律。

生: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

師:介紹“模型法”:一幅圖三條光線就將光的反射規律形象地描繪出來了,這就是物理學上常用的——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模型法”。

師:根據“逆向思考法”,若讓入射光線逆着反射

光線的方向入射,同學們猜想一下,反射光線沿什麼方向射出呢?

生:可能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

師: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怎麼辦?

生: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師:實驗結果是什麼?

生:入射光逆着原來的反射光線,反射光逆着原來的入射光,可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板書

2.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演示實驗1:拿一塊平面鏡將太陽光反射到某同學的眼上,問其,感覺如何?(刺眼)刺眼説明光很強,看不清。其他同學有沒有這一感覺?(沒有)沒有説明光沒有反射到你眼中。

演示實驗2:拿一塊麪積、形狀與平面鏡相同的硬紙殼,再做相同的實驗,再提問那個同學.問此時有何感覺?(不刺眼,能看清)反問其他同學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説明有光射入你的眼睛。

師:光射到硬紙板上所發生的反射我們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鏡面的反射我們把它叫鏡面反射。

生:為什麼會發生漫反射和鏡面反射?

教師取兩張硬紙條,把一些大頭針垂直插在硬紙條上,可以看到這些大頭針互相平行,教師把其中一張硬紙條注意折幾折後,插在這張硬紙條上的大頭針不再互相平行。

師:平的紙條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頭針看成法線,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時,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發生鏡面反射。彎折的紙條凹凸不平。各個入射點的法線方向各異,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時,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射出,發生漫反射,讓學生看課本P53圖4—16,進行想象、理解。

注意:漫反射時,每條光線的發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生:討論、交流後得出:本節我們通過對光的反射現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規律,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師:每位同學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進行評估。

四、課後練習

1.課本P56作業1、3、4、6。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五、板書設計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六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內容為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二章《光》第二節內容,在國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繼光的反射後的又一個新的光現象。本節知識是光學中的重點知識、是理解透鏡作用原因的基礎,同時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繫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為以後透鏡及探究透鏡成像規律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知識之一。

2、教學目標

本節內容我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光的折射規律;能從眾多光的現象中辨別出屬於折射的現象,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

2、瞭解光的折射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有關光的折射現象的觀察、猜測、檢驗、聯想等的活動,使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交流、團結和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實驗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樂於合作,滲透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基本理念。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1)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規律;(2)讓學生會作光折射的光路圖。

二、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整體上採用對比、猜想、提問設疑、設計實驗探究的模式,教學流程上採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觀察光的折射現象,讓學生對照光的反射定義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義。學生對定義總結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過後面的觀察實驗和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修正定義,讓學生明白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這些詞。

第二步: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對照光的反射定律,讓學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規律,然後按照猜想設計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當然整個實驗主要是我來操作完成。在此我補説一點,因為在探討光折射時光路是否可逆時,由於沒有演示光從水射入空氣中的器材,所以我採用的是用半圓形玻璃磚來做這個實驗,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學生練習畫光的折射光路圖,為下一部分學習透鏡的作用做好鋪墊。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光的折射現象。在這一步我採用讓學生做硬幣“上浮”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光的折射帶來的錯覺,引起學生思考硬幣為什麼會“自動上浮”,啟發學生畫光路圖來解釋原因。同時也説出了盛水的碗變淺、放入水中的筷子變彎等現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過多媒體演示“海市蜃樓”現象。聯繫生活實際,解釋“潭清疑水淺”、“叉不到水中魚的原因”等現象。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什麼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麼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閲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於“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於問題所做的解釋,發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範、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不隨意塗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麼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麼方法,什麼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現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並寫好實驗報告。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週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錶、手錶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瞭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瞭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瞭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結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麼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 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釐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係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裏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説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裏,是否磨損),量程(測量範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着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於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後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0px對齊,右側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餘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採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後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據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隻手錶,大家都知道,手錶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麼除了手錶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錶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説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錶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錶,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杆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脈搏跳動的次數。

【歸納總結】秒錶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節,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後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槓桿呢?

【生】思考並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槓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繞着某固定點轉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光源分類,瞭解光的色散現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太陽光的色散現象,瞭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以及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尊重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光源的要領及知道白光是一種複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難點:物體顏色由誰決定的。

一、引入:

1、觀看圖片,切換幻燈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請學生例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發光體,並展示圖片觀看常見的光源。

問題1:你剛才這些物體的共同點是什麼嗎?(光源的定義)

教師引導對這些光源做一個簡單的分類。

2、問題2:我這裏還有個閃閃發光的寶石它是光源嗎?並與學生討論月亮、鑽石、投影幕它們是否是光源。

觀察光的色散

1、學生活動:下面讓我們來再現一個偉大的實驗——分解太陽光!學生利用手電和三稜鏡完成光的色散實驗。

問題3: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討論太陽光是否是單一的色光。

2、教師利用“雨後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釋色散現象。

觀察色光的混合

1、觀看放大的手機和電視機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紹色光的混合。

問題4: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從白光中得到一種色光?

問題5(試一試):太陽光通過紅色(藍色或綠色)玻璃紙照到白紙上,你會看到什麼現象?

2、介紹濾色鏡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體的顏色

1、問題6:既然説到了玻璃紙這類透明物體,那麼我們現在來討論下這些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2、問題7:那麼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誰來決定呢?(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並讓學生回憶剛才的實驗進而驗證結論。

四、自主探究

活動3學生討論結束後利用玻璃紙觀看不同顏色的小兔子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五、自主學習

展示電筒點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課堂小結、隨堂反饋

七、作業佈置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十

一、單元複習目的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物理現象。

3、識記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進行作圖。

5、掌握平面鏡成像及其應用。

6、掌握光的折射現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標

1、培養理論聯繫實際,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團體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論聯繫實際,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光現象。

三、複習內容

本章講述光現象。重點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內容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凹鏡和凸鏡的作用及這些知識的應用。

四、知識梳理

五、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直線傳播的學習,應瞭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還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礎練習

做下面一組填空題: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月亮、燭焰、眼睛和鑽石等物體中屬於光源的是太陽、燭焰。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我國古代墨經中記載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實驗,並明確提出了光的直線傳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複習過程

(1)、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應用: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題1如圖1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例題2下列現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樹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見影 C.冰透鏡向日取火 D.魚翔淺底

例題3如圖所示,在開鑿大山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曲線傳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題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圓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則成的像是_____形的。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陽與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則太陽光傳到地球需 秒。

(二)。選擇題

3、關於光的直線傳播,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點,會畫光反射的光路圖。

二、基礎練習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 、 。

2、入射光線與鏡面成30°角,則反射角是60°。若將鏡面轉動,使入射角成40°,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三、複習過程

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時,要注意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因果關係。回答問題時,不要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因為先有入射角後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決定,所以應該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圖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還要注意到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發生漫反射時,每一條光線還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題1下列敍述中的“影”,屬於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C )

A.立竿見“影” B.畢業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離

例題 2一束光線射在平面鏡上,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A.60° B.90° C.120° D.150°

例題 3(1)根據光的反射規律,畫出圖12中光線AO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並在圖中標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發光點S,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經過A點,請作出光路圖。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當入射光線跟鏡面的夾角是30°時,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應是 。

2、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發生的緣故。這時,每一條反射光線都 反射定律。

(二)。選擇題

3、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圖5-8,入射光AO與鏡面成30°夾角,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夾角為120°

(C)入射光線AO與法線間夾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圖題

1、在圖1中,已知入射線OA畫出經過兩個平面鏡反射的光線,並在圖中標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圖2中,已知入射光線與其中一塊鏡面夾角是30°,兩塊平面鏡夾角是60°,畫出這條光線在兩鏡間的反射光線。

一、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會畫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

反射定律是光學中的重要規律,是理解平面鏡、球面鏡作用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識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礎練習

1、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3、球面鏡分凹鏡和凸鏡兩種,凹鏡能使平行光線會聚在焦點,使焦點發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鏡能使光線發散。

三、複習過程

(1)平面鏡:

1、成像特點:①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虛象”“像、物關於鏡面對 稱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改變光路

5、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

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例題1 下列設備主要利用平面鏡來工作的是( )

A、潛望鏡 B、顯微鏡 C、照相機 D、電影機

例題2下列有關光的現象中,正確的説法是:( )

A.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裏藴含着光的反射現象

B.汽車在夜間行駛時,應打開駕駛室裏的電燈

C.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

D.在暗室裏,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正對鏡子照射

例3 “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説,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如圖6),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 )

A.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反射現象 B.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折射現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一個人立於平面鏡前2米處,此人在鏡裏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與像之間的距離是 米。

2、物體與在平面鏡內的像相距9米時,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對鏡面運動則像將以 的速度朝 方向運動。這過程像的大小將 。(以地面為參照物)

3、醫生檢查耳道時,戴的是 鏡是利用該鏡對光的 作用。汽車的觀後鏡要選用 鏡,這是因為它比同口徑的平面鏡有 觀察範圍。

4、把凹鏡對着太陽,太陽的平行光被凹鏡反射後 於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鏡的 。

(二)。選擇題

5、關於平面鏡成像,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離平面鏡越遠,經平面鏡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鏡所成的像總是與物體等大

(C)若像與物之間的距離增大20釐米,則物體要向平面鏡靠攏10釐米

(D)平靜的水面相當於一個平面鏡,岸邊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6、能對光線起發散作用的是( )

(A)凹鏡 (B)凸鏡 (C)平面鏡

(三)、作圖題

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

2、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四)實驗題。

1、(錦州)如圖所示,某小組用甲、乙兩個相同的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無論怎樣移動點燃的甲蠟燭,在玻璃板的另一側都可以使乙蠟燭與甲蠟燭的像完全重合。他們進一步測量了兩蠟燭到玻璃板之間的距離,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距離

甲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乙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據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選填“實”或“虛”)像;

(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時,它的像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泰安)小紅同學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後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 的關係;

(2)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係;

(3)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三、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也是光現象,講述的是折射現象和物體的顏色的初步知識,是選學內容。研究光的折射現象是理解透鏡作用的基礎,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4、光源發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發生折射現象時,折射

角大於入射角。(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

時,它們的光路圖如右圖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側是玻璃,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

是折射光線。

四、複習過程

(1)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例題1:下列四個現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

A、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 B、小孔成像

C、燈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題2:下圖中描述的現象屬於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圖所示,畫中人出現了錯誤判斷。以下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説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是 ( )

(2)從實驗知道,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後,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在白紙屏上形成彩色光帶,叫做光譜。彩色光帶的顏色按順序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表明,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成的。

通過稜鏡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複色光。複色光分解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關於物體的顏色,要知道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

關於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紅、綠、藍是色光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色光束。

關於顏料的混合,要知道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顏色來。

五、堂上練習

(一)作圖題:

1、(河北) 如圖8所示,是一條經水面反射後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其入射光線及與人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石家莊) 一束光射向一塊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後的徑跡。

(二)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中,屬於光折射現象的是( )

(A)平靜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燈光下,牆壁上出現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來向上彎折了

(D)人們看到平面鏡中自己的像

(三)、實驗題。

小明通過實驗研究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現象,圖是他根據實驗現象畫的光路圖,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他發現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的現象是 ,你猜想的依據是 。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