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國中語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國中語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案優秀 篇一

教學目的:

一 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 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 瞭解渡江戰役的經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設想:

一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二 為了便於學生儘快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規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三 本文語言簡潔、準確,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四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瞭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解決)。

[説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瞭解全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瞭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複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着示意圖複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複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複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照教材繪製即可),請剛才發現的複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複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後,指出其複述的不確之處。

[説明]利用複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容。學生指圖複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五藉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複述的內容?

[參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複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鍊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説明]教師隨着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裏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於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後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_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裏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參考答案]

(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説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

(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並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羣眾儘快瞭解到戰役的進展。關於簡明扼要問題,課後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閲讀。

[説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容,即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參考答案]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麼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參考答案]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裏,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_彩的語句,讀一讀。

[説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鑑於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八正音、正字。

教師出示已制好的字詞卡片(或寫好詞語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鋭不可當殲滅要塞

[説明]可同時進行字音、字形的比較。如:荻獲殲阡纖(要)塞(阻)塞(堵)塞

九聽_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朗讀或歌曲的錄音。

條件不具備的,由教師朗讀,力圖感染學生,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

佈置作業

一課後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二課後練習六。書面完成。

【總體説明】

新聞文體知識教學,如何能與新聞的內容結合起來,是本文教案設計時思考的一個問題。結果是:先引導啟發學生找出能夠概括全文內容的語句,而後講授有關“導語”的知識,因為“導語”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夠概括表述全文內容。學生既練習了辨析關鍵語句的能力,又對“導語”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較為清晰的印象,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自然結合在一起。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較好。

國中語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案優秀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結構和特點。標題通常是新聞內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的概述;主體是具體事件的介紹。能在瞭解內容的基礎上,分別指出相關部分,劃出主體部分層次,並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新聞報道要遵循真實、及時、準確的原則。

2、學會閲讀新聞。讀標題,能迅速抓住主要內容;讀導語,能較詳細瞭解新聞要素(內容概述);讀主體,能細緻全面瞭解新聞內容。

3、嘗試新聞的寫作。

4、在瞭解文章背景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內容,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新聞的結構和特點。

2、學習閲讀新聞的方法。

3、主體部分材料的組織和結構的安排(難點)。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聽讀、默讀、朗讀等多種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

【課前準備】

1、自我解決生字詞,查閲有關渡江戰役的背景材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報紙。

3、開展“校園採訪”活動,收集校園內新近發生的重要的、有意義的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人民生活幸福,祖國繁榮富強,在改革開放的的年代裏,流水發出了歡笑,山崗也變得年輕,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巨人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可是,我們怎能忘記那過去的一頁,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景。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從朗讀中聽出了哪些信息?(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事件發生的原因:_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_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2、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三、自讀課文,體會情感

1、如果你來當播音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奏上怎樣處理才能讀好這則新聞?(討論、交流)

明確:

朗讀時應莊重,平穩,略帶喜色,標題要讀出氣勢;語速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要注意標題、導語、主體部分之間及主體部分三個層次之間的停頓。關鍵在於把握節奏,並作好如下處理。

①“衝破”“橫渡”“英勇善戰”“鋭不可當”等應重讀,讀出勝利的豪情。

②“封鎖”“控制”“切斷”“殲滅”“擊潰”應乾脆利落的重讀,讀出自豪和勝利的喜悦。

③“不料”“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應讀出奚落,嘲諷的語氣。

2、學生兩兩之間對讀與互評。要求讀準字音,並努力讀出文章的情感和氣勢。

3、推薦2名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就這兩位同學的儀態、表情及朗讀質量進行評析,提出建設性意見。

四、默讀,瞭解新聞的結構

1、請學生用三種方式表述課文內容。

①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説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②用一小段(幾句話)説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③用一大段(幾小段)説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2、畫出標題、導語、主體三者之間關係示意圖,並指導學習新聞的方法。

板書:

標題——提要(迅速瞭解)

(主標一般是主謂短語。如“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概述(較詳細瞭解)(新聞要素)

主體——擴展(更細緻瞭解)

標題是對導語的概括,導語是對主體的概括。

3、從準備的報紙中挑選一則新聞,運用課內學到的新聞知識,進行瀏覽、粗讀和精讀,進一步辨別新聞的結構,瞭解新聞的特點。

五、咬文嚼字,體會新聞特點

1、思考:

①把標題改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渡長江”或“人民解放軍幾路大軍橫渡長江”行不行?(真實)(準確)

②這則新聞寫完了,先不發表,等渡江線役勝利了之後再發表不就可以用“勝利”二字了嗎?(及時)

2、找語言因素進一步體會新聞的特點。

①電頭(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②時間(及時、準確)

③數字與地名的組合(準確)

……

板書:新聞的特點------真實、及時、準確

六、合作探究,質疑釋疑

1、預設

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可能有:

課文主體部分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哪個層次寫得最詳?那個層次寫得最簡略?這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可結合渡江戰役示意圖指出三路大軍渡江的起訖點及進軍情況)

2、在探究釋疑的基礎上,適時揭示背景。

(1)明確

文章依次報道了中、西、東三路大軍的戰況,其中東線寫得最詳。首先敵人投入兵力多,“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其次,“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在戰略上有重要意義,直接關係到包圍敵軍,解放南京。

對中路軍所遇敵情寫得簡略。因為重大的國內外新聞,往往具有連續性,因此不宜孤立地一篇一篇去讀。在毛_同志親自寫的這條消息之前,還有多條消息報道大軍渡江的。其中有一條主要報道了中路軍戰況,所以寫得簡略。

三路大軍之間有時間上的銜接,渡江部隊的銜接,內容上的銜接(在寫到西路軍時,中間又插上一句“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將二者銜接起來)

(2)背景新聞

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二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_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着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七、回顧小結,暢談學習感受

1、關於新聞知識的

2、關於對戰爭認識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八、結束語

毛_同志親自撰寫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40年代炮火連天的日子。學習這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了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這對於我們生活在和平環境中,成長在和平環境中的新一代人,無疑是一次戰爭的洗禮。此外,這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簡明準確,感_彩鮮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九、課外校園新聞寫作

根據“校園採訪”活動收集的材料,寫一篇新聞報道。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優質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一、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瞭解渡江戰役的經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設想:

一、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二、為了便於學生儘快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規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三、本文語言簡潔、準確,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四、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瞭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解決)。

[説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瞭解全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瞭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複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着示意圖複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複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複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照教材繪製即可),請剛才發現的複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複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後,指出其複述的不確之處。

[説明]利用複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容。學生指圖複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五、藉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複述的內容?

[參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複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鍊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説明]教師隨着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裏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於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後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裏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參考答案]

(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説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

(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並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羣眾儘快瞭解到戰役的進展。關於簡明扼要問題,課後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閲讀。

[説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容,即瞭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參考答案]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麼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參考答案]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裏,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説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鑑於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八、正音、正字。

教師出示已制好的字詞卡片(或寫好詞語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鋭不可當殲滅要塞

[説明]可同時進行字音、字形的比較。如:荻獲殲阡纖(要)塞(阻)塞(堵)塞

九、聽毛澤東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朗讀或歌曲的錄音。

條件不具備的,由教師朗讀,力圖感染學生,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

佈置作業

一、課後練習二、三。口頭完成。

二、課後練習六。書面完成。

【總體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