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教案設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93K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教案設計(多篇)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一

毛澤東

新華社鄭州 1948年11月5日電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於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雲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編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佔一○一座,敵僅餘十座)。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實行英勇的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並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屬於蘇北軍區管轄外,其餘各軍區,統屬於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現已聯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並已和華北聯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今後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説:“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羣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不得不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雲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後,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雲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着他的。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二

編寫説課稿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中原我軍解放南陽》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説課稿

學習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瞭解新聞特點,複習記敍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 材 分 析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説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重點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

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導入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聲情並茂地導入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佈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説説新聞報道了什麼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敍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敍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説説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麼順序報道,為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瞭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緻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敍的要素,只要把記敍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閲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敍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佈置思考題:

閲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瞭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並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敍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並説説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

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佈置作業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三

篇一

開學第一次教學沙龍上要求我做課,我按照進度選擇了毛澤東的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與一般寫具體事件的新聞有所不同,它的主體是對一年多來蔣方潰敗原因的分析及對己方一年多來經驗、教訓的總結,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又加上材料本身離學生的實際較遠,學生天生排斥不感興趣,所以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有不小困難。那麼怎樣找準突破口來進行教學呢?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將教學重點設計為“瞭解新聞特點”和“把握戰爭主題”,教學難點設計為對新聞“主體”部分內容的理解。(為什麼要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總結經驗教訓?)

教學過程中,先從新聞結構的“導語”和南陽曆史“背景”入手來啟發學生去“發現”:知道“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再看結語又説“王凌雲(逃)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毛澤東“預言(推測未經歷到的事)”“王凌雲如不趕快逃跑,必然被我軍所擒”。按理新聞的主體順承導語之意必定是交代“我方如何發動攻擊,王方如何守禦;我方攻勢如何猛烈,王凌雲如何招架不住到四日終於棄城逃跑”的事實經過。可文中主體卻在談佔領南陽的軍事意義及對我軍一年多來經驗、教訓進行盤點。我們如果將“標題”看作“話題”,一般而言“導語”就應在擴展“話題”,“主體”則是進一步具體地來寫“話題”;而該則新聞“導語”是擴展了“標題”這個“話題”,而“主體”僅僅寫了一些與“話題”相關的可以用來指導日後工作的“處事金針”。

然後設計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個是讓學生來做“新聞評論員”説一説: “‘一年了,才登報’是否與新聞報道要‘及時’這個基本特點相矛盾”的問題。學生認為:①“四日逃跑,五日即見報”算得及時;②對一年多來的經驗、教訓立即總結是及時。筆者由此追問:三月、半年也可以總結,豈不更“及時”?學生研究後回答:拿下南陽,使得我方很多個根據地終於連成一片,且隔斷了“漢口塊”與“徐州塊”敵軍的地面聯繫,這是我軍一個劃時段的勝利,所以攻下南陽才總結,“深遠意義”顯而易見。

另一個是讓學生來做“軍事觀察員”,説一説:新聞應該報道已經發生的事,而結語預言“王凌雲前途黑暗”是毛澤東信口開河嗎?否則又有何根據?誠如前述,我方眾多根據地已連成一片,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是用來更好地指導日後擴展根據地、壯大我軍力量的工作;同學們還從結尾的文章中找出“南陽到襄陽沒走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的據點”這樣的原因,當然這些也是取勝因素。而必勝因素,主要包含在兩個妙喻中。毛澤東引用蔣軍智勇雙全將軍白崇禧的話説“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來説明“軍事要塞被共產黨搶了,可以派重兵去搶回來;而共產黨解放了該地區並做通了老百姓思想工作,老百姓一致擁護共產黨是最令國民黨頭痛的根本問題”這個道理。借比喻設喻,毛澤東認為“一個根據地是一棵樹,而我方已建立連片根據地,已長成森林且根深葉茂”,解放區廣大老百姓衷心支援解放軍、解放軍英勇作戰是“王凌雲在襄陽不遠逃必定被俘獲”的事實根據,讓人信服這是即將可以實現的事實。最後小結時我又就這一問題點到了“正義之戰必勝”這一主題。

整節課按照“211三案引學”教學模式,將對新聞的結構“五部分”和記敍“六要素”作為課前預習來處理;課堂上集中探究的兩個問題,其一“報道是否及時”主要是為實現“瞭解新聞特點”這一教學重點而設。其二“預言王凌雲的暗淡前途是不是信口開河”主要是為實現“把握戰爭主題”這一重點而設。兩個問題的探究結束,教學難點“主體部分為什麼概述戰績總結經驗教訓”也就順利得到突破。“當堂練習”的題目也是結合學習重點而設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的新聞材料首先學生比較感興趣,三道題目(擬標題、找導語、説結構)都是對新聞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這樣來選擇和設計教學對教材的處理做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我覺得學生易於接受,教學〖〗者也能教得較為有條理。而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將“語文”和“軍事”兩個角度相交融,在講軍事形勢時卻從不脱離文本,析導語,談比喻,議新聞特點……不知不覺中一堂課就過去了,學生也學得饒有趣味。

不足之處就是在課堂探究過程中兩個問題探究結束後,筆者主觀地認為學生可能還對這一問題——本文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麼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總結經驗教訓?——缺乏正確全面的把握,所以又做了一番設問和講解。由此導致後面做練習時間緊張而拖堂,現在想來這一環節還是沒必要的“蛇足” !另外,課堂節奏感覺還是快了點尤其是應該給足學生安靜思考的時間,語文課是需要安靜思考的。

篇二

1、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⑴ 語文體驗式教學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收集,處理語言信息,通過多向互動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

⑵ 把表演引入了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遊戲衝動”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體驗,體驗文章所表現的情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並進行對比分析,不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參與意識也加強了。

⑶ 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瞭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⑷ 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⑸ 學生通過繪製地圖、寫作導播詞、解説詞、新聞播音、節目主持等,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了語文綜合素質的形成。

⑹ 學生對新老師、新課堂產生了興趣,為今後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緻品味不夠,由於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閲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四

教學設計:

一、閲讀課文

1、在文中圈出新聞的六要素

原因:蔣軍因全軍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軍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和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軍解放。

2、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和主體。

3、文章可分為哪幾個部分?試概括出個層大意。

1) 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2) 説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3) 回顧過去一年中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棄城南逃的變化。

4) 回顧過去一年來拿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5) 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黑暗。

二、思考:

本文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而是們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説明守敵為什麼棄城南逃。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五

基礎知識

一、給下列括號前的字注音:

潰( )退 殲( )滅 蕪( )湖

荻( )港 諸( )縣 鋭不可當( )

二、給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 殷( )切 殷( )紅 殷( )勤 朱殷( )

a yīn b yān

2 當( )選 妥當( ) 當( )面 恰當( )

a dāng b dàng

3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邊塞( )

a sài b sè c sāi

三、給下列各組字注音並組詞:

四、解詞並解釋加黑的字:

1鋭不可當:

2 擊潰:

3 業已:

六、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衝破敵鎮 江陰要塞 b 紛紛潰退 鋭不可當

c 橫渡長江 毫無鬥志 d 都很懈氣 英勇善戰

六、將恰當字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1 立( ) ( )然

a 即 b 既

2 歡( )佳節 ( ) 來( )去

a 踱 b 度

3 拒( ) ( )裂

a 決 b 絕

七、選詞填空: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 (堅強、頑強、頑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戰爭、戰鬥、激戰)中,我已殲滅及 (擊潰、擊敗、擊退)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 (控制、限制、制服)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八、辨別下列詞詞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戰 鋭不可當 潰退 激戰 泄氣 頑強 毫無鬥志 殲滅 抵抗 微弱 衝破 佔領 擊潰

褒義詞語:

中性詞語:

貶義詞語:

九、語文常識填空:

1 新聞也叫 ,是報紙、廣播中最常見的一種文體,它 地報道國內外 發生的有社會價值的事實。

2 一條新聞,通常包含 、、、、五個部分。

3 從表達方式上看,新聞一般以 為主,也可以適當做些 ,還可穿插適當的 和 。

閲讀

十、閲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表。

十一、閲讀導語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1 導語的電頭所寫內容包括 ;這些內容説明了 , 。

2 導語點明新聞人物是 ,其中“百萬”説明了 , 。將“大軍”改為“解放軍”行不行?為什麼? 。

3 導語點明的事件是 ,“橫渡”寫出了怎樣的氣勢?

4 導語在新聞中的作用是 。

5 “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嗎?為什麼? 。

6 “……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中的“均”,在這裏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這裏的作用是 。

十二、閲讀下段文字,回答問題。

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鋭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

1 這段文字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 這段話分幾層?層意是什麼?

3 文中“此種情況”的“此”,在詞類劃分中屬 詞,它具體指 。

4 “這”指的是什麼?“國民黨的廣大官兵……泄氣”一句與上一句的關係是什麼?

5 “……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是巧妙地交代這則新聞的 ,揭示了敵軍潰退的 ,增強了新聞的思想性。

6 這段文字既有記敍,也有評論。第 句是記敍,第 句是評論;評論的語句有什麼作用?

十三、讀《專業户王求曉夫妻雙雙考大學》,完成文後各題。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識富有

專業户王求曉夫妻雙雙考上大學

本報彭澤訊 張金揚、記者朱曉峯報道:盛夏7月,鼓澤縣爆發出一則新聞:龍城鎮馬湖村青年、水上運輸專業户王求曉和愛人高曉華,同時接到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通知書,夫妻雙雙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該校新聞學系經濟新聞專業,自費攻讀經濟新聞理論。日前,記者來到王求曉家採訪了他們。

今年36歲的王求曉和33歲的高曉華,有10多年的駕船歷史,是遠近聞名的水上運輸專業户。王求曉1984年購買了兩艘110噸位的機帆船,同時代管村裏5艘機帆船,擔任馬湖村農民船隊隊長。他常年駕駛機帆船,裝載着各種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上武漢,跑江浙,闖上海,航線遍及10多個省市,每年純收入數萬元。

王求曉勞動致富後並不滿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説:“金錢上、物質上的富有是暫時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識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錢買不到的。”王求曉和高曉華分別於1966年國中和國小畢業,在學業上是被耽誤了的一代。他們在多年的駕船生涯中,深感搞經營、辦企業,僅有實踐經驗是不夠的,必須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經濟理論,只有學了文化科學知識,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幾年,王求曉買了許多有關專業書籍,訂閲了不少報刊,夫妻刻苦自學,潛心鑽研,互相幫助,進步很快。今年5月,他倆一試身手,勇敢地參加了全國高等院校成人自學考試。辛勤的汗水澆開了“並蒂蓮”,王求曉夫妻雙雙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7月,當他們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激動不已,喜淚盈眶。

王求曉夫婦將於9月初啟程赴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他倆準備把家裏的兩艘機帆般承包給鄉親們管理。王求曉仍兼任馬湖村農民船隊名譽隊長,他將在北京通過通信工具,為船隊出謀獻策,傳遞經濟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學好本領,畢業後,回來更好地為家鄉建設出力。

1 一般新聞常用的標準有多行形式:主題、引題和副題。“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識富有”是本文的 ,起的作用是 , 。“專業户王求曉夫妻雙雙考上大學”是本文的 ,交代了 ,包括 和 。

2 指出哪是背景介紹,這個介紹對新聞有些什麼作用?

3 第三段王求曉的話,在文章中有什麼重要作用?

4 指出哪是新聞的結尾?結尾的內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案:

一、kuì jiān wú dí zhū dāng

二、1 a、b、a、b 2 a、b、a、b 3 a、b、c、a

三、1 qiān 簽字 jiàn 鑑定

2 xiè 發泄 xiè 瀉肚

3 kuì 潰退 kuì 饋贈

4 xié 協作 xié 威脅

四、1 鋒利無比,不可抵擋。當:阻擋; 2 打垮,打散。潰:潰敗。3 已經。已:已經。

五、c

六、1 a、b。 2 b、a。 3 b、a。

七、頑強、激戰、擊潰、控制。

八、褒義詞:英勇善戰、鋭不可當、激戰、頑強、殲滅、擊潰。中性詞:抵抗、衝破、佔領。貶義詞:潰退、泄氣、微弱、毫無鬥志。

九、1 消息、及時、新近。 2 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3 記敍、描寫、議論、抒情。

十、

十一、1 通訊社的名稱、發電的時間、地點;消息發得及時,材料真實可*。 2 人民解放軍;渡江人數之多,聲勢之浩大;不行,因為沒有力量,沒有氣勢,沒有感染力。3 橫渡長江;遇難而上,所向披靡的氣勢。4 概括報道的事實或中心。5不包括;不可以,因為時九江還沒有解放,這樣寫語意準確。6 都:表示戰線之長、勝利之大。

十二、1 寫我西路軍所遇敵人毫無鬥志,抵抗甚微。2 分兩層;第一句一層,寫敵人紛紛潰退,毫無鬥志;後兩句為第二層,寫敵人潰退無鬥志的原因。3 代,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4 指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具體分析上一句的原因。5 背景;原因。6 ①;③;突出我軍英勇善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及士氣低落、不堪一擊的軍情,有力地鼓舞了我軍的士氣。

1 引題;點明新聞的中心,揭示新聞的背景;主標題;主要事實;人;事。2 第二段是背景介紹,簡略介紹了王求曉的致富經過和富到什麼程度,增強了這條新聞的真實性,提高了可信度。3 這段話揭示了新聞人物的思想,也是這條新聞的主題。4 第四段是新聞的結尾。這個結尾有兩個點值得注意:一是王求曉仍兼任名譽隊長,這説明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學習、事業兩不誤。二是畢業後更好地為家鄉建設服務,表明了他學習的目的仍然是為家鄉服務。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六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儲備點:

⑴ 掌握新聞常識。

⑵ 瞭解解放戰爭概況。

2、能力培養點:

⑴ 能寫作簡單的新聞。

⑵ 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3、情感體驗點:

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

【教學設想】

1、重點:掌握新聞知識。

2、難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3、教學思路:既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又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投影儀、dvd 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本課目標〗

1、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2、掌握新聞常識,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介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的背境導入。

二、課前熱身

1、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潰退( ) 要塞( ) 阻遏( ) 鋭不可當( )

2、解釋下列詞語:

業已 鋭不可當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介紹本課內容梗概。

2、四邊互動:

互動1:閲讀新聞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確閲讀新聞要的“三五六”(即三個特點,結構的五個部分,記敍的六個要素)。

互動2:朗讀課文,理清記敍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動3:再讀課文,劃分結構層次並概括主要內容。

互動4: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麼作用?

互動5: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

互動6:主體部分是按什麼順序來安排材料的?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來敍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進攻作戰的,為什麼先説東路軍,再説路軍?

互動7:文中寫西路軍所遇到的敵情時説“和中所遇敵情一樣”,請你用課文中的話説説中路軍所遇的敵情。

互動8:作者對西路軍的渡江情況作了哪兩面方面的評論?詳略是如何安排的,兩方面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互動9: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請找出文中的詞加以説明。

四、達標反饋

討論課後練習三。

五、學習小結

內容總結;方法歸納。

六、延伸拓展

到圖書館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閲當年報道解放戰爭的新聞史料,摘錄其中的導語部分,並註明出處。

第二課時

〖本課目標〗

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教學過程〗

一、新聞複習,激趣引讀

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製作、豐富的內容吸引着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節目中的重頭戲,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説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二、朗讀積累,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內容。

三、比較閲讀,理解提升

1、找“同”:

文體相同:都屬於新聞(藉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於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

2、找“不同”: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瀋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敍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聞朗讀,語言品味

1、新聞朗讀(看誰讀得好):

活動過程:主持人一名,評委3~5名,(其它同學可模擬電台播音員,按新聞播音的要求,開展朗讀比賽。)既很激動又很莊重地來朗讀全文。

2、語言品味:

學生進一步品讀課文,體會新聞的語言特點,提高閲讀能力。

⑴ 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⑵ 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三課時

五、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敍的要素,閲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2、課外延伸:

⑴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新聞,請聯繫本課的學習談談你對新聞的認識。(200字左右)

⑵ 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並整理在練習本上。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的三要素 中路軍:紛紛潰退 毫無鬥志

新聞的三個特點 西路軍:與中路軍一樣

記敍的六要素 東路軍:較為頑強 但一舉擊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 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 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教學後記】學生讀書開不了腔,須加強指導;學生對戰爭的殘酷性認識不足。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七

一、本課學習重點。

1、瞭解新聞寫作的特點,理清記敍文六要素。

2、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

3、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精練,感受我軍所向披靡、不可抵擋之氣勢 。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走進那震撼人心的歷史瞬間吧!

作者簡介。

二、簡介作者: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我們每位同學對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瞭解,在這裏老師不一一贅述,請同學們自己到書中、到網上查找資料,對這位偉大的人物瞭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澤東在他漫長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響一曲豪歌。他留給後人的一卷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發黃鍾大呂之強音,吐山川日月之精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深處激起強烈的共鳴和迴響。他的主要詩詞有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水調歌頭•游泳》等。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寫了數百篇消息、述評、評論、答記者問、調查報告、廣播講話等新聞作品,都始終貫穿着一種激昂慷慨、氣勢恢宏的崇高基調,讀來能使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他更是歡欣鼓舞,揮毫潑墨寫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戰爭報道。隨着歲月的流逝,儘管其作品已失去新聞價值,但其審美價值卻歷久不衰。

三、時代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遼瀋戰役勝利結束之後,淮海戰役的前夜。

四、生字詞學習。

鄂(è) 豫(yù) 綏(suí)靖(jìng) 阻遏(è) 鋭不可當(dǎng) 荻(dí)港 潰(kuì)退 殲(jiān)滅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管轄(xiá)

五、新聞的概念、特點及寫法。

1、新聞:又稱消息,包括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新聞述評等。

2、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3、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6、寫法: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六、整體感悟。

整體感悟一:

閲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能分別理清這兩則新聞的六要素嗎?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整體感悟。

整體感悟一:

閲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能分別理清這兩則新聞的六要素嗎?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整體感悟二:

①新聞的標題有引題、正題和副題,請問: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選擇你手邊的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來説明標題的作用。

②有同學提出:“我認為,如果把標題中的‘橫渡長江’改為‘勝利渡江’會更好。因為前者只説了這次軍事行動,後者不僅説出了軍事行動而且説出了結果。” 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整體感悟三:

①電頭和導語 是新聞體裁中所特有的形式,它們有何作用呢?

②主體是新聞的主幹,請你分析這兩則新聞的結構佈局。

③新聞是客觀的事實報道,你能從客觀的敍述中感受到這兩則新聞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嗎?

七、閲讀方法指導:

1、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看導語 :導語 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看主體:這是導語 之後對內容作進一步敍述説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篇八

篇一

開學第一次教學沙龍上要求我做課,我按照進度選擇了毛澤東的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與一般寫具體事件的新聞有所不同,它的主體是對一年多來蔣方潰敗原因的分析及對己方一年多來經驗、教訓的總結,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又加上材料本身離學生的實際較遠,學生天生排斥不感興趣,所以無論是“教”還是“學”都有不小困難。那麼怎樣找準突破口來進行教學呢?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將教學重點設計為“瞭解新聞特點”和“把握戰爭主題”,教學難點設計為對新聞“主體”部分內容的理解。(為什麼要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總結經驗教訓?)

教學過程中,先從新聞結構的“導語”和南陽曆史“背景”入手來啟發學生去“發現”:知道“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再看結語又説“王凌雲(逃)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毛澤東“預言(推測未經歷到的事)”“王凌雲如不趕快逃跑,必然被我軍所擒”。按理新聞的主體順承導語之意必定是交代“我方如何發動攻擊,王方如何守禦;我方攻勢如何猛烈,王凌雲如何招架不住到四日終於棄城逃跑”的事實經過。可文中主體卻在談佔領南陽的軍事意義及對我軍一年多來經驗、教訓進行盤點。我們如果將“標題”看作“話題”,一般而言“導語”就應在擴展“話題”,“主體”則是進一步具體地來寫“話題”;而該則新聞“導語”是擴展了“標題”這個“話題”,而“主體”僅僅寫了一些與“話題”相關的可以用來指導日後工作的“處事金針”。

然後設計的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個是讓學生來做“新聞評論員”説一説: “‘一年了,才登報’是否與新聞報道要‘及時’這個基本特點相矛盾”的問題。學生認為:①“四日逃跑,五日即見報”算得及時;②對一年多來的經驗、教訓立即總結是及時。筆者由此追問:三月、半年也可以總結,豈不更“及時”?學生研究後回答:拿下南陽,使得我方很多個根據地終於連成一片,且隔斷了“漢口塊”與“徐州塊”敵軍的地面聯繫,這是我軍一個劃時段的勝利,所以攻下南陽才總結,“深遠意義”顯而易見。

另一個是讓學生來做“軍事觀察員”,説一説:新聞應該報道已經發生的事,而結語預言“王凌雲前途黑暗”是毛澤東信口開河嗎?否則又有何根據?誠如前述,我方眾多根據地已連成一片,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是用來更好地指導日後擴展根據地、壯大我軍力量的工作;同學們還從結尾的文章中找出“南陽到襄陽沒走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的據點”這樣的原因,當然這些也是取勝因素。而必勝因素,主要包含在兩個妙喻中。毛澤東引用蔣軍智勇雙全將軍白崇禧的話説“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來説明“軍事要塞被共產黨搶了,可以派重兵去搶回來;而共產黨解放了該地區並做通了老百姓思想工作,老百姓一致擁護共產黨是最令國民政府頭痛的根本問題”這個道理。借比喻設喻,毛澤東認為“一個根據地是一棵樹,而我方已建立連片根據地,已長成森林且根深葉茂”,解放區廣大老百姓衷心支援解放軍、解放軍英勇作戰是“王凌雲在襄陽不遠逃必定被俘獲”的事實根據,讓人信服這是即將可以實現的事實。最後小結時我又就這一問題點到了“正義之戰必勝”這一主題。

整節課按照“211三案引學”教學模式,將對新聞的結構“五部分”和記敍“六要素”作為課前預習來處理;課堂上集中探究的兩個問題,其一“報道是否及時”主要是為實現“瞭解新聞特點”這一教學重點而設。其二“預言王凌雲的暗淡前途是不是信口開河”主要是為實現“把握戰爭主題”這一重點而設。兩個問題的探究結束,教學難點“主體部分為什麼概述戰績總結經驗教訓”也就順利得到突破。“當堂練習”的題目也是結合學習重點而設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的新聞材料首先學生比較感興趣,三道題目(擬標題、找導語、説結構)都是對新聞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篇二

1、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⑵ 把表演引入了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遊戲衝動”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體驗,體驗文章所表現的情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並進行對比分析,不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參與意識也加強了。

⑶ 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瞭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⑷ 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⑹ 學生對新老師、新課堂產生了興趣,為今後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緻品味不夠,由於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閲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