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內容並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教材分析

北魏酈道元的《三峽》,描寫了三峽春、夏、秋、冬四季的美麗景色,是寫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對七年級學生而言,結合樹下注釋讀懂弄通不困難,關鍵是要適當地學會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讀準句讀,特殊字詞和句子的用法;關鍵是瞭解寫景散文運用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的佈局(寫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教學設想:

教學過程中儘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欣賞三峽風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熟讀成誦,積累理解”的環節對課文反覆誦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並結合書下注釋通過圈畫法把字詞和譯文一一對應,儘量字字落實;通過“品讀課文,解決問題”的環節時問題呈現,然後一一解決,使學生明瞭寫景散文運用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的佈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粧扮着中華大地,三峽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賞幾幅長江三峽的風景圖吧!美麗的三峽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齊讀)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也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三峽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文言文《三峽》。(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瞭解《水經注》和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他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書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遊記和民俗風土錄,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水經注》的文體駢散相雜,寫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辭、漢賦影響,富有文學氣息,對後世影響較大。

三、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初讀課文

(1)對照註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讀準課文字音。

正音: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絕t(yǎn) 長嘯(xiào) 屬(zhǔ)引 哀轉(zhuàn)

(2)教師範讀古文,學生注意難讀易錯的字音和停頓

(3)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4)學生兩兩互讀,相互指出。

2、研讀課文

學生個別朗讀,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t/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疏通文意

學生圈點勾畫,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譯短文。(四人人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1)重點字詞解釋:

略無闕處(毫無) 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峯)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隱天蔽日(隱蔽天日,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夏水襄陵(漫上) 不見曦月(太陽)

沿溯阻絕(斷) 或王命急宣(有 )

雖(即使)乘奔御風(這裏指飛奔的馬)

不以疾也(不如) 絕t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峯)

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飛漱其間(沖刷)

良多趣味(確實) 屬引悽異(連續;延長)

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澗肅(寂靜)

空谷傳響(回聲) 故漁者歌曰(所以)

(2)重點句子翻譯: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重重疊疊的巖峯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斷了。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4、朗讀比賽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着背誦課文,開展小組比賽

5、反饋交流

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四、品讀課文,解決問題

(一)問題展現

問題一、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點”的句式説一説嗎?

例1:三峽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有綿長、多、陡峭、高峻的特點。(板書:山――奇險)

例2:三峽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斷了。水有迅猛的特點。(板書夏水――迅猛)

三峽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發,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點。

三峽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盪漾,水有清幽的特點。(板書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峽的秋美,你看,高猿長嘯,聲聲在山谷中迴盪。三峽之秋有蕭瑟淒涼的特點。(板書 秋――蕭瑟淒涼)

問題二、作者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二)討論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寫山的長、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説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可見其兇險。“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側面表現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正面描寫猿啼淒涼怪異,回聲久久不絕,悲哀婉轉,到處籠罩着悲寂、淒涼的氣氛。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憂傷的漁歌作結暗示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側面表現三峽之秋的蕭瑟淒涼。

2、動靜結合。

靜景:山 動景:水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 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藴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問題三:寫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明確:因為“峽”的意思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後寫秋天,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幹,順勢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為水的狀況比較接近。

問題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麼情感?

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景色,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讚美。

五、學生小結學習本課的心得

六、佈置作業

1、整理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

2、整理課文翻譯並背誦課文

3、從文章中兩句漁歌,你還可聯想到哪些詩句?它們的意境相同嗎?

(1)【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t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停止)

(2)【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缺少)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聲音曲折)

(3)【詞類活用】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淒涼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瞭解太空生活的有關情況,積累相關太空知識。

能夠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識,並能適當拓展,增強知識面

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學習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犧牲精神,以及藐視困難、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重點:理解課文中提到的太空知識以及本文采用的“總-分-總”的結構

難點:學習太空探索者的探索、犧牲精神,以及藐視困難、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帶着中國人的千年企盼,實現21小時的神奇之旅,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今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又駕駛神舟六號飛上太空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中國穩穩當當地坐到了國際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把交椅上。

那麼大家想知道這些宇航員們乘坐飛船在太空中遨遊時是怎樣生活的嗎?今天讓我們與美國宇航員傑瑞?利寧傑共同體驗《在太空中理家》。

二、教學步驟

1、析題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本文的標題,大家知道“理家”主要指的是什麼嗎?

衣食住行,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活動

考慮:本文中的“理家”指的是那些事情?

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跑步 長高 穿衣 洗漱 睡覺

3、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中做這些事情與在地球上有哪些不同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後小組合作,每組選擇其中一個方面,然後交流討論。(生朗讀課文並討論)

1)跑步:跑步時必須“穿上鎧甲”,開始訓練時“肩上像坐着什麼人”,腳底“針扎”似的痛苦,肩膀、臀部的疼痛與摩擦發熱不斷加重。

2)長高:既沒有什麼力量將我往下拽,也沒有什麼來壓迫我的脊椎,所以在太空中長高了。

3)穿衣:沒有配套,顏色難看,質量低劣,數量不多,一套衣服得穿兩星期。

4)沐浴:設備缺乏,缺水。洗澡、洗髮、刷牙、刮鬍子都極為不易,浪費時間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目的要求

知識與能力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並體會其中所飽含的感情;學習藝

術的概括和誇張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誦讀、討論、合作、交流、總結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

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難點

藝術的概括和誇張的手法。

教學

方法誦讀、討論、合作、交流、總結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投影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同時播放朗讀這首詩的錄音(或教師當堂範讀)。

二、學生自由誦讀。要求:

1、藉助工具書及註釋讀懂課文。

2、理清全詩的思路。

三、同學合作學習,正音釋義。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雲崖( yá ) 岷山( mín )

釋義:七律、等閒、騰細浪、雲崖、開顏

(附: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等閒:平常、尋常。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的翻騰。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四、師生互動,分析結構。

1、分析結構

首聯:開宗明義,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頷聯: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

教學步驟

頸聯:承“萬水”,以金沙、大渡為典型。

尾聯: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後的喜悦。

2、究“探究·練習”第一題

小結:藝術概括,銜接緊湊,結構嚴整。五、師生合作,精讀討論。

1、詩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討論後明確:如果説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麼第二句就是具體的描繪。“萬水千山”,表明“遠”,也暗含着“難”;“只等閒”説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層,豈但“不怕”?而且從容不迫,應付裕如。

2、討論“探究·練習”第二題的第1小題。

3、頷聯與頸聯的表現手法有什麼不同?

討論後明確:頷聯用了誇張的手法,頸聯是紀實。

3、討論“探究·練習”第二題的第2小題。

注:在此環節中,配以“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岷山千里雪”等錄相畫面。

六、教師引導,深入研讀。

1、“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給人以多樣化的理解。有人認為,“寒”字烘托出戰鬥的緊張激烈,寄託着對死難戰士的無限哀思。有人認為,“寒”字既烘托出滬定橋險惡的形勢,又描繪出紅軍戰士浴血奮戰,飛奪滬定,令敵人膽寒的壯烈情景。也有人認為,“寒”字用來烘托滬定橋自然環境的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3、培養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的能力。

4、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的能力。

2、欣賞優美文章,積累寫作經驗

[教學設想]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A、對於作家與作品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上互聯網查找。

B、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採用合作、討論方式來學習。

2、採用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

[學法指導]

1、“文言文四步誦讀法”

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2、“文言文固定程序閲讀法”

(1)標題;(2)作者;(3)出處;(4)基本內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實;(6)文章特點及有爭論之處;(7)文中的觀點及可取之處。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A、導入;B、朗讀;C、學生展示所查資料;D、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A、質疑探究,提煉主題;B、品味語言,賞析亮點。C、聯想想象,拓展思維。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略)

二、學生展示所查資料。(利用多媒體展示)

1、關於作者。2、關於《水經注》。3、關於三峽。

三、朗讀課文。(略)(教師説明朗讀方法)

四、解讀課文——準確翻譯、理解內容。(略)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先由各組學生討論解決,再由老師於疑難處點撥。

第 二 課 時

一、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友情提示:

A、文章寫了三峽的什麼景物?

B、這些景物有什麼主要特點?(請根據原文語句回答)

C、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歸納成板書,大致內容如下。)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神話的文學常識。

2、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比較《風俗通》和本文中“女媧造人”的文字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通過閲讀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發學生的靈感,發揮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女媧偉大的母親形象以及文中對於人類誕生所表現的喜悦之情。

2、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強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閲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形成個性看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比較閲讀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朗讀時採用文圖轉化的方式,並在文圖比較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獨立思考並討論探究,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思考,學會學習。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闢蹊徑,培養創新能力。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後加以點撥與指導,激起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神話知識導入

1、出示圖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盤古開天闢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

2、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古人為什麼要創作神話呢?

師:神話是遠古先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並非是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以遠古先民貧乏的生活為基礎,藉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3、你還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媧造人)

【設計意圖】瞭解神話的定義和特點,增強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閲讀學習神話的興趣。

(二)感知學習

1、看動畫和文字,聽朗讀。

2、快速閲讀,思考相關問題:

(1)文章寫了有關女媧造人的哪些內容?文章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敍述的?

(2)你認為動畫中的女媧形象跟文中的女媧形象一致嗎?你喜歡哪一個?請説説你的看法。

教師總結(1):女媧為什麼造人,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無人──黃泥捏人──創造許多人──分為男女,延續後代

引導學生(2):動畫中的女媧年青有活力,富有創造力;文中的女媧吃苦耐勞有智慧,像慈愛的媽媽。(答案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以及女媧的形象。

(三)內容探究

1、女媧造人的故事在中國古代的《風俗通》中就已經出現。

俗説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絙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引緪人也。

譯文:民間傳説,天地開闢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幹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説,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平庸的人只是女媧用繩子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

譯文:女媧在神祠裏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寫的《女媧造人》比《風俗通》對女媧造人的描述豐富許多,作者補充了哪些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

課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女媧為什麼造人;(2)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3)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悦場面;(4)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3、你最喜歡作者補充的哪一部分?説説為什麼。

舉例:(1)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

(2)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

學生圈點勾畫細節描寫,具體分析女媧形象。

【設計意圖】比較閲讀培養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喜歡內容加以評説,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媧形象以及人類被造出來之後的歡樂喜悦之情。

(四)想象寫作

1、神話是古人創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補充了女媧造人的原因和方法,並作了豐富精彩的描寫,這都源於他的想象力。同學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請同學們從以下兩個角度任選其一,擺脱袁珂想象的情節,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媧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媧為什麼造人?

(2)女媧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

2、交流習作,互相點評。

【設計意圖】從閲讀體會到文段改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問題探究

1、《風俗通》中説:“故富貴者,黃土人;凡庸貧賤者,引緪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

瞭解《風俗通》──理解封建社會的侷限性──讀古書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神話是古人因當時的侷限性不能科學地解釋人類起源、自然現象等的產物,如今人類對這些問題已經有了更科學的探索和結論,為什麼這些神話依然流傳並得到人們的喜愛?

教師引導學生:

(1)神話中構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實世界的反映,藴藏着歷史的X,表現着精神的追求,讓人們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話中有人們對歷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

(2)神話本身容易引起人的興趣,藴含着瑰麗的想象、豐富的文化等,給人藝術的審美享受與深刻的啟迪。

(3)神話是文學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較為鮮明,讀來親切感人。例如盤古的英雄形象,女媧的母親形象,精衞填海的鬥士形象等。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神話的美好,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觀點。

(六)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發揮大膽新奇的想象,進行人性化的擴寫。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閲讀。

課外閲讀:袁珂《盤古開天闢地》,魯迅《故事新編奔月》。

【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寫作能力。2、開拓學生視野,激發想象力。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預習提綱: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後練習,寫出發言提綱。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導入 :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説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説《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況見教師用書P15-16頁適當介紹)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説:

“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説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鈎,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説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説“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説“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説説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敍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鈎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説樁子上有無數鈎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鈎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説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説,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第二課時

一、故事複述,再現蘆花蕩。

複述故事情節,再現老頭子的英雄事蹟。(主要複述故事表現老頭子的什麼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着一隻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二、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自讀品析,想像體驗,揣摩體會。例: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了怎樣的心理。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2、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閲讀的能力。)

三、景物描寫,揣摩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並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或家鄉的景物。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 targeting

四、語言品味,昇華情感。

感受、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若能談到其中的二、三個方面即可)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説”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語言美。

例:

①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點出老人矍鑠幹練的內在氣質。

②“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幹練。

③“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④“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討論交流,明確:

①輕緩節奏。孫犁的小説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圖以情節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裏緩緩地進行着,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②白描的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具有特徵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畫主人公--協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出了這一點。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着以“短短的花白鬍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幹練的內在氣質。在戰鬥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歎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着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③詩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鬥,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即古人所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着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雅的人情的嚮往和追求,對罪惡、醜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④清新的語言。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練、含蓄、優美、生動,富於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麼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閒”“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於抒情性。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2、課外延伸: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相關知識,瞭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閲讀寫作消息的能力。難點培養閲讀寫作消息的能力教學準備報紙教學方法講讀法教學程序教學補充第一課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講解關於新聞的一般知識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有的背景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5)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學習閲讀消息

1介紹背景1949年,淮海遼瀋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分析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的時間地點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本文可分兩部分:

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3-17)具體細緻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根據中西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並填表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時間地點兵力渡過兵力討論下列問題(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並説説其作用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讚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為什麼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敍述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後寫。(3)分析詳略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為什麼反而寫的更簡略呢?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於中路軍的介紹為什麼詳寫東路軍東路軍戰鬥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築的最鞏固,只有把着一路的作戰情況説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課堂總結課文通過敍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讚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