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5W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三、教學難點:

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鬆的。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引入情境。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鬆》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圖片。它以“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聞名於世。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鬆特別有感情,正如課文中説的一樣,更是情有獨鍾(板書)。只要你來到黃山上,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2、那麼黃山奇鬆“奇”在哪?(板書:“奇”下加着重號)這節課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走進黃山。

(二)感受名鬆,學習第二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打開課文,去尋找一個最妙的觀鬆處,你會選擇什麼位置?(玉屏樓)請你用書上的句子回答。指讀第二節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這就是玉屏樓,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也是大家公認的理想的觀鬆處,你能把這種非常肯定的語氣讀出來嗎?

2、舉目四望,在玉屏樓前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奇鬆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3、交流: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鬆?(板書: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描寫順序能不能顛倒?

4、這些松樹究竟奇在哪裏?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劃出你覺得“奇”的地方。

(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們要學會抓住關鍵字詞感受特點)

5、品味迎客鬆

三大名鬆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一個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這棵迎客鬆已經成為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

師:一提到黃山的松樹,就馬上會想到——迎客鬆;一提到黃山,也會馬上想到——迎客鬆,因為——齊讀該句“這棵迎客鬆已經成為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

過渡:作者為何對迎客鬆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鬆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體展示畫面)這就是黃山第一名鬆迎客鬆,請同學們結合資料,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鬆的句子,細細品讀,體會迎客鬆奇在哪兒?

交流:(結合學生回答出示描寫迎客鬆的句子)

(1)姿態奇

a、相機理解“遒勁”並讀好這個詞。

b、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同學們起立,請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伸出去的枝幹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熱情地歡迎客人,它會怎麼説?

(在人們的眼裏迎客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熱情好客的黃山人。)

由此可見,稱它為迎客鬆那是名副其實的,讓我們一齊來讀出迎客鬆的熱情。

(2)精神奇

a、除了這種姿態奇你們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理解“飽經風霜”

b、那麼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鬆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長環境,誰能結合蒐集到的資料介紹一下?

(要點包括:生長在巖石縫中,忍受風吹日曬,沒有泥土,僅靠一丁點空氣或腐敗花草的營養過活等。下無寸土,只得紮根于山巖裂縫之中;置身於海拔1700多米的懸崖,飽受風吹日曬;從堅硬的巖石中、從雨後的空氣中、從腐爛的花草樹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營養;尺把高的小樹就已經生長了幾十年;迎客鬆更是歷經了800多個寒來暑往。)

c請大家想象迎客鬆在1600多米高的懸崖上生長,會遇到哪些危險呢?

(暴雨如注,雷電交加的時候迎客鬆——;寒風呼嘯,飛雪壓頂的時候迎客鬆——)

據説它已經生長了800多年,得經歷多少的風吹雨打,這不正如課文中所説——飽經風霜,奇不奇?不僅如此,它還能長得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奇不奇?

d好,讓我們一起讀出它的頑強,讀出它的活力!

(“飽經風霜”這個詞稍慢些,讀出它的滄桑感)

過渡:同學們,迎客鬆生命力是那樣的頑強、旺盛,姿態是那樣的奇特,所以——齊讀“如今,這棵——”,現在我們還明白了這棵迎客鬆也象徵了什麼?(熱情好客的黃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詩這樣稱讚它(範讀、齊讀)

(出示)奇鬆傲立玉屏前,閲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這就是黃山第一奇鬆迎客鬆的生動寫照啊。

6、猜圖品讀“陪客送”

(1)學到這兒,我們不妨輕鬆一下,來做個猜圖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樹?説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鬆”,出示句子,奇在哪裏?

(把陪客鬆比作了綠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鬆成了親密的朋友了),齊讀句子。

b“送客鬆”

再來看看這是什麼鬆?(送客鬆)

送客鬆有奇在哪裏?(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學們都見過,它是園丁精心製作出來的裝飾品,為的是追求它姿態的優美,而製作送客鬆這盆“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黃山、大自然)

送客鬆似乎在向遊客道別,它好像在説什麼?誰來做一做送客鬆?(多麼好客的送客鬆啊!)

c現在,你能完成這個填空了嗎?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鬆為“陪客鬆”。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鬆為“送客鬆”。

7、齊讀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玉屏樓前欣賞了黃山的三大名鬆,現在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鬆奇特的風采!

8、爭做小導遊

(1)同學們,黃山玉屏樓工作委員會最近招聘導遊,條件是:口齒清楚,表達流利,落落大方,將三大名鬆的“奇美”介紹到位,能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準備交流(導語:各位遊客,歡迎大家到黃山旅遊,現在你們看到的是:——)

(3)學生介紹(出示名鬆圖)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鬆最具有代表性,其實,黃山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松樹,齊讀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看看這千姿百態的奇鬆嗎?不過看時老師還想請你們給它取個名,再用幾句話把它的奇特之處介紹給遊客聽。

3、出示各種松樹圖。

4、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什麼?

5、完成填空:

想象説話:

黃山鬆千姿百態,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彷彿(),有的狀如()……它們裝點着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這麼多的鬆一棵有一棵的姿態,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着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秀美。難怪古人説“黃山之美始於鬆。”難怪人們對它——情有獨鍾(指板書)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此時老師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玩黃山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歎,齊讀: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徐霞客。可見黃山的景色確實令人着迷。今天我們感受了鬆之奇特,老師希望課後同學麼們能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去查找、蒐集、瞭解黃山怪石、雲海、温泉這“三絕”的特點,模仿課文的寫作方式去介紹。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課後做小導遊,給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鬆。

3、收集資料,瞭解黃山怪石、雲海、温泉這“三絕”的特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是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二十年後的家鄉會發生什麼鉅變。如,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麼變化。首先要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的巨大變化;然後進行梳理,列習作提綱;再根據提綱分段敍述,把重點寫具體;最後互換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修改習作。

教學目標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環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2、梳理想象到的場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習作提綱。(重點)

3、按照提綱,分段敍述,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重點)

4、互相提出修改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範文。

學生準備: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舊對比,激發興趣

1、激趣: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照片,請看——(課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鄉照片。)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就是老師二十年前的家鄉。那時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爛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簡單。(課件出示現在的家鄉照片。)這是現在的我的家鄉,看,變化多大啊!

2、過渡:你的家鄉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採訪活動談談自己家鄉的變化。

3、導入:二十年的時光,景在變,人也在變,瞧,我們身上的衣服越來越漂亮了,現在的樓房也越來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機、電腦還未普及呢,而現在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户。二十年的變化可真大啊!(課件出示問題。)再過二十年呢?我們的家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以“二十年後的家鄉”為題,寫一篇習作。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將二十年來家鄉的變化資料展示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時逐步、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啟心路,大膽想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引導學生審題,從題目中的“二十年後”,知道這次要寫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過渡:同學們,《二十年後的家鄉》究竟應該寫些什麼呢?(板書:寫什麼)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一讀習作要求。

3、學生自讀,梳理這篇習作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家鄉的變化環境人們的工作、生活

設計意圖:國小生寫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麼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無內容可寫,無話可説,要麼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實際。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選材,並且使學生明白要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編亂造。

三、舉例指導,啟發想象

1、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説一説可以寫些什麼,教師相機板書:街道公園、住宅廣場、科技交通……

2、教師以“街道”的變化為例,指導學生展開想象。

(1)現在的街道給你什麼感覺?怎麼形容?

(2)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通過街道的樣子、街道的欄杆、街道邊的'植物、街道邊的建築、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説。

3、繼續啟發,拓寬學生思維:還有哪些變化呢?

(1)小組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變化。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通過“追問”“補充”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情節説具體,使自己的想象更豐滿。(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具體”的想象。)

設計意圖: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環節着重從此入手,通過舉例引導,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四、列出提綱,理清思路

1、課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綱,引導學生讀一讀,並仔細觀察,交流思考:列習作提綱有什麼好處?

2、討論交流:如何列好提綱。

3、交流總結,確定大致的寫作思路,仿照編寫提綱。

4、集體交流,適當修改,教師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寫作之前列提綱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提綱,就好比蓋房子有了一個框架,牆怎麼砌都不會歪倒了。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寫作提綱,以便能寫出好的文章。

五、動筆寫作,完成初稿

1、根據編寫的提綱,自主寫作,獨立完成作文。

2、教師巡視,並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做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教師的巡視就是要對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啟發指導,幫助他們遣詞用句,把作文寫得生動具體。

六、展示作文,交流評點

1、自查自改:文章寫完後,朗讀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初稿寫得更完美。

2、鄰座交流:與同桌或鄰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議。

3、小組評議: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誰的習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誰的習作富有個性,推薦優秀習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點評:小組評議,每組都評出優秀習作。展示佳作,共同評析,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在交流中聆聽,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分享。通過交流,提修改建議,思考如何寫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寫作能力。

範文引路

二十年後的家鄉

有一天,我開着太陽能時空車,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後的家鄉。

①我的太陽能時空車非常先進,因為它只需吸收陽光就有動能,輸入目的地後就能自動駕駛,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還以為只有我擁有這樣神奇的汽車,結果發現,在未來的家鄉,這種智能汽車已經遍佈大街小巷,人們都在使用它。

②我開車來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過去這裏又窄又髒,可是現在,這裏的街道卻變寬了,寬度足足是過去的三倍。

③路兩旁的綠化帶綠草如茵,鮮花盛開。一棵棵茂密的大樹,像撐開的陽傘一樣挺立在那裏。打開車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④街道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規則,井然有序。啊!街道的變化可真大呀!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條環城河。過去的環城河,廢水染髒了她的臉龐,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膚,垃圾薰臭了她的身軀,簡直是“死氣沉沉”的世界。我驅車來到環城河,下車一看,呀!小河變了,變得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條晶瑩透亮的水晶腰帶。河堤上,也是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小鳥、蝴蝶、蜻蜓來來往往,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散步,有説有笑,這裏不再死氣沉沉。

⑤未來的家鄉變美了!我愛我的家鄉!

行文寫法賞析

1、開頭直接交代來到二十年後的家鄉,自然引出下文。

2、內容設置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從側面説明了未來家鄉的發展。

3、對比寫法的運用,突顯未來家鄉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

4、描寫“切身感受”,增添了習作內容的真實感。

5、細節描寫讓人充分感受到未來家鄉環境的美好。

總評:

1、習作語言描述生動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將想象中家鄉的景物寫得很美。

2、通過將二十年後的家鄉與過去進行對比,充分、有力地展現出家鄉變化的巨大,構思巧妙。

3、想象大膽合理,既引人閲讀,又巧妙地突出了家鄉的變化。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習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時間跨度大——二十年後。對於學生來説,入境想象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課堂導入不僅要直奔課堂的主題,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設計了課前準備活動——採訪瞭解家鄉二十年來的歷史和變化,思考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對寫好作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想象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並非易事,尤其是歲月滄桑對國小生來説是很難體會到的。所以,教學這篇作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務。本設計着重從此入手,運用多媒體、各種資料,豐富學生的表象,以“變化”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後面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不足之處:

學生賞評的方法較為單一,而我沒能及時地洞察到這一點,及時地教給學生多角度賞評的方法,學生只是主觀地評賞,需要反思和改進。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驚心動魄”、“閃爍”造句。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閲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衞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瞭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子弟兵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準備:

(1)vcd光盤

(2)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大江保衞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2、讀課題。

3、過學習,大江保衞戰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氣壯山河驚心動魄過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強!我們先隨記者去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去親身體驗當時的情景。

(二)第2節

1、節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話概括了本節的內容,請找出來。

2、句話講是什麼內容?師引導:點與面的關係

3、本節中找出能體現這副對聯內容的句子生找、畫、讀全班交流點撥:狂風、暴雨、巨浪只能阻擋戰士們前進的步伐,為什麼這裏卻説為他們吶喊、助威、加油呢?師總結:同學們感受的深刻,讀得也投入,正如對聯所説齊讀師:官兵們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護大堤奮不顧身的大無謂精神無不讓人欽佩。我們有必要再來完整的讀一讀這一節,加深感受。

4、讀第二節。

(三)學習第3、4兩節。

過渡: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分開一部分同學演黃曉文接受採訪,一部分當記者進行採訪演黃曉文的同學自由讀課文,當記者的擬訂採訪提綱(以三題為宜)分別活動指名錶演:一個記者,一個黃曉文。師總結,過渡:大堤終於保住了,戰士們又投入了救護受災羣眾的戰鬥中去。

(四)習第5節。

1、做批註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號交流蒐集的有關抗洪搶險的人和事4、齊讀全節是啊!(師範背)“哪裏有洪水,哪裏……,……看到了大救星。”同學們想不想把這感人至深的語句永遠銘記在腦海中呢?練背——指名背——齊背。過渡: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人民的心聲,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

(五)觀看vcd

讓我們聽一聽人民的心聲,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動場景。

五、教學結束:

作業:《給抗洪戰士》的一封信。

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馴、矯”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等11個生字,會寫“松鼠、乖巧”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3、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4、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的方法,體會説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養閲讀説明文的興趣。

5、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進行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3、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教學難點】

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馴、矯”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等11個生字,會寫“松鼠、乖巧”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類型:謎語導入。

課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竄來竄去採果子。夏天樹上來乘涼,到了冬天洞裏藏。(打一動物)(學生交流,教師評議,出示謎底:松鼠)

展示圖片:你喜歡松鼠嗎?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識?

2、瞭解松鼠:

松鼠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40種,我國有26種。其中生活在樹林裏的松鼠,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體細長,體毛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稱灰松鼠。

人們上山時,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樹上竄來竄去,一條又長又蓬鬆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轉。有時候,兩隻前腳捧着一個松果,用鋭利的門牙啃着吃,好像寺廟裏拜佛的燒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築巢,或者利用烏鴉和喜鵲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窩;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隻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黴爛。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沒有東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動,清晨更為活躍。它的聽覺和視覺都很好,行動敏捷、活潑。

松鼠的毛皮又輕又暖,質量雖然比不上水獺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數量很多,是我國重要的毛皮獸之一。

3、交流導題:

圖片中的小松鼠怎麼樣?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學生自由發言)

那麼,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筆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六課《松鼠》。(板書課題:17、松鼠)學生齊讀課題。

4、簡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他和百科全書派同時,但並不參加啟蒙運動。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根據大量的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説,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為後來的科學家引路。經他解釋的宇宙裏沒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

作為科學家,布封頗受詆譭,作為文學家,卻受到普遍的頌揚。他寫的《自然史》,筆鋒富於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他對獅、虎、豹、狼、狗、狐狸的獵食,海狸的築堤,用形象的語言,作擬人的描寫,生動活潑,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

【設計意圖:學生藉助圖片和收集的資料,對松鼠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

二、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課件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馴良、矯健、歇涼、樹杈、苔蘚、狹窄、勉強、錐形

(重點指導生字“杈、錐”為翹舌音;“蘚、勉”為前鼻音。)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學習多音字:塞(sè sāi sài)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裏,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

sāi堵,填滿空隙,如堵塞漏洞、塞尺、塞規;堵住器物口的東西,如活塞、塞子。

sài邊界上險要地方,如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sè用於若干書面語詞,如閉塞、阻塞、搪塞、塞責、茅塞頓開。

②讀一讀:馬車上塞(sāi)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這時送給保家衞國的塞(sài)外將士們用的。

(3)學習多音字:縫(fèng féng)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裏,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

féng用針線連綴,如縫紉、縫綴、縫製、縫補、縫連、裁縫。

fèng空隙,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窄長口子,如縫子、縫隙、裂縫、見縫插針;縫合的地方,如天衣無縫。

②讀一讀:我的褲子裂開了一道縫(fèng),經過媽媽的縫(féng)合簡直像新的一樣。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慄精巧細緻。

矯健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玲瓏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蟄伏強壯有力。

苔蘚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鋭感覺。

警覺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這篇課文作者就是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採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三、四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很不高興的聲音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五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三、學習“會寫字”

鼠秀玲瓏歇窩滑拾狹勉梳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①“鼠、秀、窩”,上下結構,上下基本同寬。

②“玲、瓏、滑、拾、狹、梳”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鼠、窩”和左右結構的字“玲、瓏”,學生練寫。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任務。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識字和寫字能力、閲讀與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綜合運用語文素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並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瞭解了松鼠的特點,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馴良等特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2、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的方法,體會説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養閲讀説明文的興趣。

4、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説説通過學習松鼠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交流: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松鼠的?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

(2)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

(3)性格特徵:馴良

①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

②松鼠的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

(4)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

①智慧:橫渡溪流。

②警覺: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③聰明:儲備食物過冬。

④輕快: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鋭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

⑤豐富的感情: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它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叫聲。

⑥聰明、勤快:松鼠搭窩的經過。

(5)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4、指名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5、“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在課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這樣的句子叫什麼句子?(中心句。)

方法指導:找中心句

(1)概念:中心句是能夠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圍繞中心句來寫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3)作用:

①在文章開頭:總領下文。

②在文章中間:承上啟下;總結上文,領起下文。

③在文章末尾: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4)運用:本文第一句話總結概括了松鼠的特點美麗、乖巧、馴良惹人喜愛,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這句話,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瞭解松鼠的特點。

三、品讀釋疑

(一)探究説明方法: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板書:漂亮)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jiǎo)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yīng)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qiào)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緻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2、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板書:馴良)。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把松鼠比作飛鳥,形象地表現了松鼠的行動敏捷。)

方法指導: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課文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纓;寫松鼠活動特點時把松鼠比作飛鳥。這在説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説明方法。這樣可以生動形象的説明事物的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運用: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完成填空。

遠看長城,像,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一條長龍)

(4)“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這句話中的經常去掉行不行,為什麼?(不行,經常指大多數時間,而非全部時間都在高處活動。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態度。反過來也説明作者觀察仔細,用詞準確。)

3、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板書:乖巧)

①舉例子:

有人説,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②舉例子: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③作比較:

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

(4)“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鋭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這句話中作者用那麼……那麼……寫出了松鼠爪子的特點。你能仿照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嗎?

如:天上的星星那麼,那麼。(多明亮)

4、指名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舉例子——準確説明。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

(二)探究説明順序:

1、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松鼠搭窩的過程的,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板書:乖巧)

(1)用了一組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再——然後——

①指名學生讀這一段,感受松鼠搭窩的順序。

②像這樣表示順序的詞還有很多,“首先、接着、然後、最後”等等,能換上這組詞讀讀課文嗎?(學生自由試讀。)

③假如你就是一隻小松鼠,你怎麼向大家介紹搭窩的過程。(讓學生上台展示,教師在評價時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後……還……”這樣説,會讓我們很清楚地瞭解松鼠搭窩的過程。)

(2)用詞準確:

①默讀課文,在文中標出松鼠搭窩時的動作的詞語。

②出示本段,學生交流,突出顯示錶示動作的詞語。指名讀。注意讀好這些動詞。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裏。

③一起讀一讀松鼠搭窩的過程,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學到了哪些寫小動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寫動物的外形,再寫動物的生活習性。(寫作順序)

(2)寫動物的生活習性時,可以從它們的活動、住、吃、遊戲、玩耍、睡覺等方面來寫。

(3)無論寫外形還是生活習性,重點是用詞要準確,把他們的特點寫具體。

2、掌握了這些方法,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養的小動物,特別要注意它們的生活習性。本單元學習結束後,你就能寫一篇非常好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文章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提倡學生開展獨立閲讀、自主閲讀、研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既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

《松鼠》作者從松鼠的外形特點、性格特徵、行為特徵和生活習性等方面來介紹松鼠的,突出了松鼠的美麗、乖巧、馴良,討人喜歡,表達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説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説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説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都有獨到的特點。從説明的角度來看,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本文主要是採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習本文的重難點,是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學習寫作方法。

(1)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作者在介紹松鼠的特點時採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説明方法。作者採用這些説明方法把松鼠美麗、乖巧、馴良,討人喜歡的特點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紹清楚了。

(2)你能説幾個這樣的句子嗎?

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打比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打比方)

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作比較)

(3)練一練:本文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特點時採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説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説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請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這句話寫具體。

我走在銀杏樹下,看到它們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掛在枝頭。一陣風吹過,銀杏葉慢慢飄落,又像在空中翩翩起舞。飄落的銀杏葉鋪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 。有調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滾,翻跟頭,有的在挑選漂亮的葉子,擺各種圖案。

(我走在銀杏樹下,看到它們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一枚枚金幣掛在枝頭。一陣風吹過,銀杏葉慢慢飄落,又像一隻只美麗的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飄落的銀杏葉鋪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金色的地毯。有調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滾,翻跟頭,有的在挑選漂亮的葉子,擺各種圖案。)

六、主題延伸。

1、積累運用。

自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創造性地介紹自己最可愛的一面。還可以把從課外瞭解的知識融合進來。

2、我們喜歡的小動物很多,請同學們課後選擇一種最熟悉的小動物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螞蟻搬家、喜鵲築巢、小雞啄米……)

3、推薦閲讀。

蜘蛛

(1)蜘蛛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動物的通稱。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萬五千餘種,常見的種類有圓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蠅虎、壁線、漏斗網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鳥蜘蛛,它織的結實的網,能載得住重達300克的小鳥。1945年在巴西採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體長23、68釐米,重將近85克,外形好像一隻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種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馬略斯”,它結的網猶如一條大被單。危地馬拉北部有一種叫做“居中塔馬利維”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堅韌的彩色蛛絲,織成的網五顏六色,十分好看,當地居民常用來當窗簾。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隻成年雌性袋蜘蛛,當時估計它的年齡為12歲,後來又在實驗室養了16年,總年齡為28歲,稱得上是長壽的蜘蛛。

(3)科學家曾把蜘蛛帶到宇宙空間去,觀察它在失重狀態下能否織網,結果蜘蛛第一次失敗了,但不久適當了失重狀態,把網織成了。

(4)蜘蛛在織網時,首先要在兩地之間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並在固定的絲上來回走幾趟,使絲加粗。然後形成不規則的框子為踏足線,在“天索”上設置對角線,再在對角線的中央織一個白點,這是將來網的中心。以後往返於中心的圓周之間織許多呈現輻射狀的半徑線。輻射線把圓圈分成等分的數目,每兩根相鄰的半徑間的角度是約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細的絲從中心開始螺旋地盤成一個區域稱為休息處,射線及休息處作好自圓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線,然後自外向裏織粘性強的第二螺旋線。織好第二螺旋線後,將第一螺旋線及其部分射線吃掉,並繼續自外向裏作螺旋線。愈近中心,每圈間的距離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認的地步。這正符合數學上的對數螺線的情況。蜘蛛的確不愧為是“數學家”“織網家”。

(5)蜘蛛在國內外常作藥物治病。

(6)在光學儀器上,採用很細的蜘蛛絲作義絲之用。

(7)在仿生學上人們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壓腿”,並據此研製了一種“步行機”蜘蛛幾乎是個“瞎子”,但一旦昆蟲觸動蛛網,它依靠腿上極靈敏的振動傳感器,就能立刻撲過去捉住食物。科學工作者將蜘蛛的腿進行解剖,發現腿裏沒有肌肉。蜘蛛的這項本領,是依靠腿裏的一種不尋常的液體來實現的。當腿中充滿“血液”時,原來的軟腿就會變硬,腿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液壓傳動機構,蜘蛛就能快速行動和跳躍。於是人們模仿蜘蛛的“液壓腿”,研製了一種“步委機”,以期能為癱瘓病人服務。人們還試圖用蜘蛛中血壓自動調節的原理,尋找自動調節人體血壓的方法,治療高、低血壓病。

思考:

1、上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蜘蛛的?

2、上文采用的説明方法有哪些?

七、當堂檢測

默讀課文,想一想:從課文中你獲得了松鼠的哪些信息?(教材課後題第1題。)

八、課後作業

推薦閲讀《蜘蛛》。

板書設計

漂亮

松鼠馴良

乖巧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在備課時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的説明性語言。

在導課環節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着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吃東西……它們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歎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課文,瞭解松鼠外形的描寫,學生會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文藝性説明文的寫法,我把描寫松鼠活動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帶領學生品讀,如“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裏。”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為了把松鼠搭窩這個過程寫清楚,作者準去地運用了表示先後的詞語“先、再、然後”和描寫松鼠搭窩動作的詞語“搬、放、編扎、擠、踏”,由於有了這樣的詞語,句子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讀者讀的時候就能清楚地瞭解了松鼠搭窩的整個過程。

類似的句子還有“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為了把松鼠的活動寫得更生動,作者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動作來進行描寫,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潑可愛。

在教學中注重説明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在閲讀和交流中瞭解課文主要是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松鼠的特點,把小松鼠的特點寫得活靈活現,學生在自由閲讀的基礎上,進一步交流,並且邊做動作邊讀書,感受松鼠的可愛。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學生語言賞析、説話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少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語文課堂應是聽、讀、説、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賃借“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初步感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初知道理。

2、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啟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啟示,並提高表達能力。

教法學法:

情感教學法,閲讀法、以讀促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給大家一個機會,當着大家的面推薦一下自己,談一談自己的理想。誰來?(板書:理想)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科學家,為人類的文明進步留下濃重的一筆。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醫生,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學生:我的理想是成為作家,用我的筆去描繪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老師:同學們的理想真偉大,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一把能打開理想之門的鑰匙。它在哪兒呢?就在一個山洞裏。(出示圖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用掌握的漢字特點自學生字,記憶字形,理解詞義。

3、老師板書生字、新詞,詳細講解。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微不足道:事物細小而輕微,不足掛齒。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

爐火純青:煉丹煉至爐火呈現純潔的青色時方可成丹。比喻知識和技藝達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堅持不懈:一直堅持不懈怠。

半途而廢:半路上停下來。比喻工作沒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嶺:翻過重重山嶺,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艱辛。也比喻克服了種種困難。

鍥而不捨:不停地鏤刻。比喻堅持不懈。

三、細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交流自己讀後的初步感受,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通過講述安徽廣德太極洞裏的滴水穿石的奇觀以及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要想實現美好的理想,就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分成幾個小組討論段落劃分並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滴水穿石的奇觀。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説明一個道理:如果我們,能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成功。反之,則一無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總結課文,告誡我們要牢記滴水穿石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滴水穿石的奇觀,通過具體事例啟示我們如果想要實現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作者着重描寫了哪幾項內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觀。②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的成功事例驗證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讀課文,細心體會

1、學習第1自然段,瞭解滴水穿石的奇觀。

(1)指名瀆第一段,説説什麼是滴水穿石的奇觀。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裏,有一塊狀如卧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出示圖片。

(2)對“滴水穿石”這一奇觀,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呢?它是怎麼形成的或水滴為什麼能把石頭滴穿?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石塊,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自然段。

2、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對滴水穿石奇觀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麼能把石頭滴穿呢?從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説説“持之以恆”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2)結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恆”,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嗎?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這句話很自然地起到了過渡作用,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

3、精讀第3自然段,從具體生動的例子中體會水滴精神。

(1)李時珍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就?

(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體會“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與水滴精神的聯繫。)

(2)愛迪生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着重體會“畢生孜孜不倦”這句話。)

(3)齊白石是怎樣運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體描述?他獲得了什麼成績?

(“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的畫室裏,掛着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4)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的成功經驗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哇!你能幫他們來總結一下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

(5)仔細體會“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閒過”“堅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麼精神,“滴穿頑石”是什麼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情景,於是聯想到了這三位名人。其實,從古到今,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還有很多。大家仿照課文介紹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過l 00字,用上學過的詞語更好。舉事例,蒐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帶領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細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課文為什麼要寫上這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説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為缺乏專一的目標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是從反面來説明道理,增強了課文的説服力。)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銘記”。

三、總結課文

我們讀完這篇課文,領悟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懂得了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那麼,作者有哪些説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呢?

(領悟本課舉例説理以及從正、反兩方面説理的方法。)

板書設計:

李時珍

滴水穿石的啟示 愛迪生 持之以恆,終於成功

齊白石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學習時間:兩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説説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説説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説説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説説“一碧千里”“翠XX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XX流,輕輕流入雲際”,説説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XX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為什麼要驚歎,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裏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得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説説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①反覆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説些什麼?

(4)“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 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着

②連起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裏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説什麼?試着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説的話。

三、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着“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