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課文原文、知識點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課文原文、知識點及教案(精品多篇)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知識點 篇一

1、第1段作用:用簡潔的語言,突出後生們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將他推向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2-4段:蓄勢待發,為下文寫安塞腰鼓的恢弘出場做好鋪墊。

3、第7段:用排比、比喻、反覆生動地寫出了打腰鼓時的聲響、陣勢、風姿,節奏分明,鏗鏘有力,從語勢上使人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

4、12段: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要“掙脱”“撞開”的是束縛、羈絆、閉塞,是人身上堅硬的外殼,一切宂雜的東西。是貧窮、落後、舊思想束縛了“那麼一股勁”。

5、15段“遺落了一切宂雜”理解:打破了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計較功名利祿,不患得患失,不必蒼白憔悴。

“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了”理解:寫出了腰鼓的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理,觀眾的心與之產生共鳴。

6、18段“奇偉磅礴的能量”一句的理解:黃土高原的後生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他們並未因貧困封閉而喪失對生命的渴求,他們身體裏蓄積着強大的生命能量,一旦釋放,便磅礴激盪。

7、第20段,因為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原始、粗狂的生命力量的“厚土”,只有黃土高原可以,所以説“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本句運用對比,突顯出作者對黃土高原情有獨鍾,讚揚了那裏的人充滿磅礴的生命力量。

8、第30段理解: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內容讓以動襯靜,用“雞啼”反襯寂靜,在結構上總結全文。雞啼不僅是天亮的標誌,新的一天的開始,也是希望的象徵。作者相信黃土高原上的人們迸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9、“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從全文看,它起什麼作用?答:這句話是文章的抒情線索。反覆出現,表達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無限讚美。

10、安塞腰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藴含的是什麼?

答:安塞腰鼓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個表現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徵體。

11、本文運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反覆等修辭,用安塞腰鼓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歌頌了黃土高原人們激盪的生命,磅礴的力量,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願望。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的作用;

2、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閲讀、欣賞能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感受本文所抒發的生命律動的激情。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是如何將文字與表演融為一體的

情感目標:

1、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藴。

2、感悟用語言表現聲音的藝術美,感受音樂壯美的一面,領悟生命力量的偉大。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讀出這篇文章的氣勢。

2、運用有關安塞腰鼓的視覺材料進行輔助教學,以使學生加深認識。

3、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

安塞位於黃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簡樸的窯洞,咆哮的黃河,養育了樸實豪放的陝北人。安塞有“腰鼓之鄉”的美譽,安塞腰鼓被稱為“中華第一鼓”。瞧,一羣茂騰騰的後生打着富有節奏的鼓點,邁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們走來了。同學看後有什麼感受?這酣暢淋漓、富有動感的藝術,如何用無聲無色的文字把它寫的有聲有色有氣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樣的妙筆,將這一民間藝術的奇葩展現出來的,讓我們去欣賞、去感悟。

2、安塞腰鼓是陝北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它主要的肢體動作,再配之以鼓聲鈸聲,塑造出粗獷、強悍、奔放、灑脱的藝術形象。近年來,它頻頻出現在各大型文藝晚會及影視節目中,給廣大觀眾帶來氣勢磅礴、淋漓酣暢的藝術享受。

安塞:縣名。在陝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製,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於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並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於陝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後流行全國。

3、詞語積累

噝(sī) 晦暗(huì) 睏倦(juàn) 瞳仁(tóng) 捶(chuí) 戛然(jiá)

燒灼(zhuó) 亢奮(kàng) 羈絆(jī) 愈加(yù) 恬靜(tián) 宂雜(rǒng)

束縛(fù) 淋漓(lín) 驟雨(zhòu) 磅礴(pángbó)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2、本文在結構上較為鮮明,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

第二部分寫安塞腰鼓演奏的階段。

第三部分寫鼓聲的戛然而止。

①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②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四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兒?

亢奮 容不得羈絆

好 沉重 嚴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釋放出能量

顫慄 濃烈的享受

3、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敍述。

①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②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③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④擊鼓的後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疾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它使你……

⑤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4、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麼?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睏倦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脱、衝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羣茂騰騰的後生,他們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5、中心:(課後練習一)

本文通過描寫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三、課文探究

1、“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中“震撼、燒灼、威逼”,可以調換順序嗎?為什麼?

不能。詞義和力量的程度一個比一個深。

2、“沉重而紛飛的思緒”指的主要是哪些思緒?

痛苦與歡樂、生活的夢幻、擺脱與追求、生命與激情、力量……

3、文中“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一句使用什麼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這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作者是寫後生們的動作,突出了這力量,體現了生命力的奇偉磅礴。

四、品味語言,把握修辭

1、從用詞方面説: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2、從句式上説: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3、從修辭上説: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4、排比,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一組句子或詞語排列起來,以增強語勢,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1)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5、從寫法上説: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藴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五、課堂小結

1、《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的凝練而又富有動感多餘眼,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雖然現在的大西北依然經濟落後,但是我們從那些茂生生的後生身上,從那隆隆四安塞要構聲中聽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響徹着隆隆鼓聲的黃土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大放異彩,而這當中也需要我們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將更加氣勢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

2、聽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個句式為例仿寫。

(1)這琴聲,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課文原文 篇三

一羣茂騰騰的後生。

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但是,看!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個安塞腰鼓!

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急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黃土高原哪,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歎為觀止。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