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作為知識分子,不應該也不會排斥團隊協作和團隊精神,但他在團隊裏,是有一個“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1

《三峽》

1.文學常識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為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泛補充發展,自成鉅著。

2.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重點字詞

【字音】

闕處( quē )襄陵(xiāng)絕巘(yǎn)

屬引(zhǔ)沿溯(sù)飛漱(shù)

御風(yù) 猿鳴(yuán)曦月(xī)

素湍(tuān)長嘯(xiào)酈道元(lì)

林寒澗(jiàn)肅 重巖疊嶂(zhàng)

【通假字】

略無闕處。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異義】

(1)或王命急宣

古義:有時。

今義:或者。

(2)雖乘奔御風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3)至於夏水襄陵

古義:是兩個詞,動詞“至”和介詞“於”。

今義: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詞多義】

(1)自

自峽三峽七百里中 介詞,在

自非亭午夜分 連詞,假如,如果

(2)絕

沿溯阻絕 動詞,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 形容詞,極高的

衷轉久絕 動詞,消失

【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2)迴清倒影

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從空曠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榮峻茂(分別省略了主語水、樹、山、草)

(2)有時朝發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詞“於”,意思是“從白帝城”)

4.重點問題

(1)作者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的?

文章先總寫三峽形貌,接下來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因為三峽的夏天以水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寫夏水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表現長江洶湧澎湃、一瀉千里的迅猛;寫三峽春冬之景,突出其“清榮峻茂”的特色,顯露出大自然的無限生機,令人心曠神怡;寫三峽的秋天,則通過描寫“林寒澗肅”、高猿哀鳴且回聲久遠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峽秋天的悽清悲涼的氣氛。

(2)結尾引用了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怎樣理解這一歌謠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於景,最後以淒涼的漁歌作結,是為了表現山水雖佳,但世上猶有勞苦和貧窮的人,從側面表現了當時三峽漁民、船伕的悲慘生活。

探究2:文章結尾引用漁歌,是為了表現猿鳴之哀,渲染秋天的肅殺氣氛。

探究3:結尾引用漁歌,從結構上看照應了前文,總結了全文,昇華了文章中心。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2

《短文兩篇》

1.文學常識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齊樑時思想家,著有《陶隱居集》等。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東坡全集》傳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賦》《飲湖上初晴後雨》等。

2.文章思想內容

《答謝中書書》:

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通過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遊》:

本文通過對庭院月光的描寫,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在其中。

3.重點字詞

【字音】

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yuè)

與其奇者(yù)未寢(qǐn )相與(yǔ)

遂(suì) 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異義】

(1)四時俱備

古義:季節

今義:某個時候

(2)曉霧將歇

古義:消散

今義:停止、休息

(3)夕日欲頹

古義:墜落

今義:衰敗,萎靡

(4)蓋竹柏影也

古義:大概是

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5)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清閒的人

今義:指與事無關的人,多含貶義

(6)念無與為樂者

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想念

(7)月色入户

古義:單扇的門

今義:主要指人家

【一詞多義】

(1)與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動詞,參與,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無與為樂者(動詞,和)

【詞類活用】

(1)五色交輝(名詞做動詞,輝映)

(2)夕日欲頹(形容詞做動詞,墜落)

(3)相與步於中庭(名詞做動詞,散步)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語“餘”)

(2)倒裝句:

相與步於中庭(狀語後置,應為“相與於中庭步”)

4.重點問題

(1)《答謝中書書》寫景是如何體現動靜相襯之美的?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峯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畫。

(2)你是如何理解蘇軾所説的“閒人”的含義?

“閒人”並非閒極無聊、無所事事而包含着複雜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在政治上雖有遠大抱負,但卻被一貶再貶,是一個被貶的閒人。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3

《與朱元思書》

1.文學常識

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吳均長於描寫山水景物,風格峻拔清新,時人紛紛效仿,稱為“吳均體”。

2.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作者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由遠及近地着力描繪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點字詞

【字音】

縹碧(piǎo)急湍(tuān)

軒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嚶嚶(yīng)鳶飛(yuān)

戾天(lì)經綸(lún)窺谷(kuī)

【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通“囀”,鳥鳴,文中指蟬鳴)

(2)窺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異義】

(1)一百許裏

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

今義:應允,或者,可能。

(2)鳶飛戾天者

古義:至,到達。

今義:罪過,乖張。

(3)經綸世務者

古義:籌劃,治理

今義:比喻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詞多義】

(1)絕

猿則百叫無絕(動詞,窮盡、斷絕)

天下獨絕(形容詞,絕妙)

(2)上

負勢競上(動詞,向上生長)

橫柯上蔽(名詞做狀語,在上面)

(3)直

直視無礙(形容詞,一直)

爭高直指(形容詞,筆直)

(4)百

一百許裏(數詞,指十個十)

猿則百叫無絕(數詞,極言其多。這裏指不停地,相當於副詞。)

(5)無

直視無礙(副詞,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副詞,不)

【詞類活用】

(1)負勢競上

名詞做動詞,向上生長

(2)互相軒邈

形容詞做動詞,爭着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3)任意東西

名詞做動詞,向東或向西

(4)風煙俱淨

形容詞做動詞,消淨,散淨

(5)橫柯上蔽

方位名詞做狀語,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動詞做名詞,飛奔的馬

(7)望峯息心

動詞使動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省略主語“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詞“於”,應為“急湍甚於箭”)

倒裝句

鳶飛戾天者(後置定語,應為“飛戾天之鳶者”)

4.重點問題

(1)“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觸景生情、以情明志,既從側面表現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有什麼作用。

作者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表面上看來熱鬧異常,其實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會,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嚮往。為後文的“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埋下伏筆,強調大自然對人潛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4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通過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和有關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2.重點字詞

舜(shùn)畎(quǎn)畝 膠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

(2)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

【古今異義詞】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2)富貴不能淫

古義;使……惑亂、迷惑;

今義:淫亂

(3)傅説舉於版築之間

古義,搗土用的杵;

今義,建築,修建

(4)管夷吾舉於士

古義:獄官;

今義:軍人

(5)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古義:徵驗,表現;

今義:走遠路(多指軍隊);討伐

(6)徵於色,發於聲,面後喻

古義:瞭解,明白;

今義:比方

【詞類活用】

(1)使動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飢餓)

空乏其身(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動心忍性(忍:使……堅韌)

行拂亂其所為(亂:使……受到阻擾)

(2)動作狀: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國內)

出則無股國外患者(出:在國外)

(3)名作動:

人恆過(過:犯錯誤)

【一詞多義】

(1)發

舜發於畎畝之中(發,被起用)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發,顯露)

(2)於

舜發於畎畝之中(於:介詞,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於:介詞,給)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於:介詞,在)

(3)拂

行拂亂其所為(fú,違背)

入則無法家拂士(bì,同“弼”,輔佐)

(4)士

管夷吾舉於士(名詞,獄官)

入則無法家拂士(名詞,賢士)

【其他重點詞語解釋】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任:責任,擔子

2.行拂亂其所為

拂:違背,逆,不順

3.而後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4.徵於色

徵:徵驗

5.而後喻

喻:明白,瞭解

6.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在裏面,指國內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

7.國恆亡

恆:常

【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受飢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順。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翻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並在聲音上顯露出來,然後人們才瞭解他。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翻譯: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常常都有滅亡的危險。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翻譯: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幹。

【重點內容】

一、整體把握:

文章採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鍊的必要性,説明人才在困難中造就,安逸享樂能使人(國家)死亡。

二、具體問題:

1.文章講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説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人的鬥志。

寫人心理狀態的變化: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人鬥志(個人):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從反面揭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5

《富貴不能淫》

1.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著)。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2.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針對景春所謂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導儒家的仁義禮智。

3.重點字詞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異義】

(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古義:真正,確實

今義:誠實

(2)父命之

古義:教導,訓誨

今義: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義:成年男子;

今義:女子的配偶

【一詞多義】

(1)戒

戒之曰(告誡)

必敬必戒(謹慎)

(2)之

往之女家(動詞,到)

妾婦之道(助詞,的)

與民由之(代詞,指正道)

【詞類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動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形容詞使動用法;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使……飢餓;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

4.重點內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處世態度):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樣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貧,威”這一大丈夫的標準?

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貧賤不能使其改變自己的道德修養,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這樣才叫大丈夫。無論境遇如何,都不能改變個人的操守,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處世態度與原則,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更應時刻注意。

2.對於孟子提出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這一主張你有怎樣的認識?

得志時與百姓同行,不得志時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即得志時要心懷百姓為民做主,做一個好官。不得志則要加強自我修養,決不能在道德修養上放低要求,力爭做個好人。

3.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説的“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為無原則的順從(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如張儀等人,無原則的順從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則表示為“富,貧,威”是對仁義禮的堅守,正如儒家倡導的那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