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聲聲慢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聲聲慢教案(多篇)

《聲聲慢》教案 篇一

【教學重難點】學習目標2、3。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研讀賞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課時安排】1課時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年),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今屬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於書畫金苦石的蒐集整理。靖康之變,北方淪陷,丈夫輾轉下江南,後趙明誠病死,她過着悲苦孤獨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孑身一人,始終居無定所,飽嘗了顛沛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後在杭州悽然死去,確切死期竟無人知曉,足見清照晚年之孤獨淒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短語來概括她的一生:

少年繁華中經喪亂晚年淒涼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她的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南渡前:描寫少女、少婦時期的生活閒愁、離愁--清麗婉轉。

南渡後: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思夫、思國、思鄉濃愁、哀愁--沉鬱淒涼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詞》《李清照集校注》輯本傳世。

【寫作背景】

這是李清照晚年詞作,詞人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境氣氛及其飽經家破國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情)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分組品讀】

提示:1、抓住詞中抒情性的句子來品讀

2、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3、抓住詞中描繪的畫面來品讀

4、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5、可對比前期的作品來讀

【聽讀思考】

1、請用一個字概括本文的內容---------------------------------------------

2、詞中哪一句最能表現詞人的心緒?---------------------------------------------

《聲聲慢》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把握詞人前後詞風的差異。

2、品味疊詞的妙用。

3、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由於這首詞裏包含了大量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詞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來抒發愁情,但是我們的學生對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本節課內容比較多,信息量比較大,如果像平常一樣一支粉筆,那一節課的時間根本不夠。所以,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快速演示的特點,能節約很多的課堂時間。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採用講授法和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回憶、合作一起來鑑賞這首詞,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學生們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課前我就播放《醉花陰》的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進入本課教學。同時通過聽覺讓學生體會《醉花陰》和《聲聲慢》抒發的感情的差別,這樣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風格。

2、如何入愁

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體會詞人的情感並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詞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調。由此引出對前三句的分析:詞人通過動作、環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這三句“疊字”的妙處。

3、緣愁選景

學生們明確了詞人“如何入愁”,便引導學生分析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愁情。學生們通過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

下面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詩詞中出現,讓他們背出這些詩句,我再來補充。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在學過的詩句裏,這些意象大體上都表達什麼感情,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能從“特殊”推出“一般”,得出這些意象在本詞中表現的感情。

例如“酒”這個意象,學生們能背出“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都門帳飲無緒”(柳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等詩句,所有詩詞句裏,“酒”都表現了“愁”。很自然的,學生得出結論:在這首詞裏,李清照通過“酒”這個意象來表達愁情。

像梧桐這個意象,學生們學過的詩詞中很少出現,我在列舉一些例句時比較詳細的解釋詩句內涵,否則學生們可能不能理解。

當所有的意象分析結束,每一個意象都指向“愁”字,學生們很自然得出“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的結論。

4、、分析“為何生愁”

這一點一定要結合李清照的經歷來談,所以我排了一個“李清照大事年表”,將她從“結婚”到“離世”的經歷一一列舉,學生很直觀的就得出了“愁”的源頭----“亡國之痛”“喪夫之哀”“淪落之苦”“鄉土之思”。

5、結語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輸千古是著書。”和樑衡李清照傳記《亂世中的美神》來總結評價李清照。

課後,學生們集體朗誦這首詞,播放《聲聲慢》歌曲,在樂曲聲中向這位亂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説板書設計

多媒體課雖然不用動多少粉筆,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實也就是板書。在板書設計上,我充分利用了課件的優勢,讓板書出現有時間的先後、空間的層次,既有繪畫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學內容,又有利於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把握教學的思路,有利於解決重難點。

聲聲慢教案 篇三

一、導入:

宋代的張世文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僕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易安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詞作大家課前有所積累了,下面我們作一個小組誦詞比賽.(小組比賽後)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積累古詩詞受益無窮.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此基礎上更提升一個層次,讀李清照的代表詞作聲聲慢,學習如何鑑賞古典詩詞.

根據你的積累經驗,説説理解鑑賞一首詞從哪些方面着眼?學生眾説紛紜.有的説了解詞人生平,有的説要讀好詞,有的説要理解詞句深層含義……

二、瞭解詞人生平,鑑賞的立足點

詩言志,歌詠言.詩詞是作者內心的傾吐,情感的宣泄,瞭解詞人生平,有助於詞的理解與鑑賞、説説你所瞭解的李清照.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土,南宋女詞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進士出身,是學者兼文學家,其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兩人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早期生活優裕,夫婦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北宋滅亡後,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她隻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晚景淒涼。

清照多才多藝,工詩文,善丹青,詞的成就尤高,分前後兩期:

一、前期多寫悠閒生活,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趣情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

二、後期的作品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悲歎身世,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鬱悽愴。在宋代詞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詞》。

三、把握感情基調,飽含深情朗讀

1、自由朗讀:讀這首詞,我們要讀出詞人的什麼情感?———愁苦

2、一生試讀,一生評怎麼樣才能讀好?明確:語速要緩慢,聲音應低沉,表情帶哀愁更好、

3、推薦一生範讀、效果較好,班裏許影雪同學曾獲臨海市古詩詞誦讀比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4、齊讀

四、揣摩詞句鑑賞語言精妙

問:愁苦是詞人內心情感,在詞中,詞人的一舉一動都是愁緒滿懷,哪些動作能表現這愁情?圈出動詞、師總結:尋尋覓覓借酒消愁不堪摘花守窗盼黑黃昏聽雨

五、領會詞的意象,探究詞的內涵

1、師問:詞人選取了哪一季節的景物?————生齊答:秋天

2、又問:有哪些景物?又融入了作者什麼情感?秋雁秋花梧桐秋雨

3、梧桐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悽苦之音、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4、背景材料: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金人的鐵錘砸爛了京都汴京的瓊樓玉苑,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趙構倉皇南逃,重新立國,史稱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離山東青州故鄉,輾轉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避難奔走,所有收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5、李清照詞作拓展: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總結歸納:詞人李清照的故鄉情是多麼濃,愛國之情是多麼強烈,但統治者呢,他們是依舊————學生齊背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丈夫離去,孤苦無依,國家頹敗,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國恨家愁交織,詩人只能長歎一聲,”怎一個愁字了得!”她的這時愁已不再是”一種相思,兩種閒愁”,是離黍之愁,是國家民族之愁、這聲聲慢是濃縮了她一生坎坷和全身心痛苦的詞,滿紙嗚咽,為千古絕唱,詞論家評”千古創格,絕世奇文”、“愁”的豐富內涵:情愁--獨居之寂寞家愁--喪夫之哀國愁--亡國之恨

六、從詞作到詞人的內心世界創造性解讀的超越

説説你心目中的李清照,寫一段話、李清照啊,你是__________,你——————

郭沫若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七、把握詞的意境創造性改寫詞

八、鄭振鐸《中國文學史》評價:

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羣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着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

附件:創造性改寫詞聲聲慢

學生習作一

當片片綠葉變成黃色,秋天就來臨了。蕭索的秋風吹動女子的髮梢,她就這樣倚在窗前,一動不動,遠看好似一座經風霜的石像。女子身邊最重要的兩大支柱倒下了。國家頹敗,丈夫病逝,一夜之間,她烏黑的秀髮有了許多如霜的感覺。她凝視窗外,想找到些什麼,卻一無所獲。

天氣漸漸轉涼,她的身上還穿着單薄的衣衫,那是丈夫那年送她的禮物。但那點涼又怎麼比得上她心中的寒意呢?手中的酒杯已不知滿了幾次,又見底了幾次,也許是她在麻痺自己?否則又怎麼不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呢?又是一陣涼風吹過,幾杯酒已抵不了銷人的愁情。天空中飛過一羣大雁,她不禁想起家鄉,這該是舊時相識的吧?南方與北地,山重重,水迢迢,雁兒啊,你可以飛回昔日的巢,而我呢?院落中的菊花已重重堆積,開得正濃,但沒有人可以陪她去採摘,她的心一顫,記得丈夫最喜歡她泡得一杯淡淡的菊花茶。窗前的梧桐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天空中下起朦朧的小雨,難道上天也在憂愁哭泣嗎?這時一片落葉飄進窗裏,落在她的腳邊,就如她那般孤苦無依。

那晚,她一夜無眠,輾轉反側,寫下了心中的苦與愁——《聲聲慢》,帶着她的血與淚傳誦千古,她不是別人,她就是結着愁怨的詞人李清照。

——八年級(9)班金也

學生習作二

無情地病魔纏上了丈夫,儘管他怎麼樣盡力,還是擺脱不了、就這樣,病魔毫不留情地從我身邊把丈夫帶到了另一個世界去了、丈夫走後,只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了、眼淚曾流淌出我內心的傷感與悲悶,可我心中更多的苦,更多的悶無法傾訴出來,也找不到任何發泄的理由、我真的得好難受,有誰能夠奢侈丟給我一份同情,叫我不再這樣迷惘、

空曠的屋子,那種悲涼的氣氛冷淡到了極點、我在屋裏轉來轉去,尋找一個能夠與我分擔痛苦的縫隙,可是什麼也找不到,只覺得那高低不平的地被我那沉重的步子給踏平了、可憐的我惟有淚千行、桌上放的兩隻酒杯,平日都是我和丈夫高興時一起飲酒慶賀或冷時用酒來驅寒的而如今我把所有的愁都寄託在這幾杯酒上,希望它能帶走我的愁苦,無力的身體再也站不了、我趴在梳粧枱前、窗外,天空可能是為我才變得灰暗,儘管如此,還是有成排成隊的大雁飛往到南方、它們還是去年我在家鄉看着它們朝北飛的,如今又從北方飛往南方了、時間好快,已過了一年了、不知家鄉的父母是否安好,女兒一年沒見他們,真得好想念、什麼時候我能回到南方看看他們呢?老天,既然你可憐我變了臉色,為什麼不再黑一點,只有天黑,我閉上眼睛,才不會痛不欲生地去想念丈夫,想念我那久別的家鄉和父母、

丈夫知道我十分喜歡花,花象徵着温馨、美麗和幸福,就好不容易地在後園為我種滿了各種各樣的五彩的花。花盛開時真的好美,萬紫千紅,爭奇鬥豔。丈夫總會陪我一起賞花,要是我特別喜歡,我們就摘回去插在花瓶裏。而今呢,丈夫再也陪不了我,只我一個人,連澆花水的人都沒有,我有什麼心情來欣賞呢?老天終於感動了,他為我三滴、兩滴——地掉起眼淚來。他安慰不了我,我的心都有倦了,誰也感動不了。日子如此漫長、餘生又有誰能伴我共度呢?

——八年級(9)班管娟娟

《聲聲慢》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立足詩歌形象,通過誦讀研習,重現淒涼情境,體會悽愁情感,賞析悽美語言。

教學重點:

揭示詞人複雜、深沉的悽愁情感,領悟詞作形象、聲韻的悽美魅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播放歌曲《聲聲慢》)

一、以《武陵春》導入(5分)

板書“聲聲慢 李清照”。

1、學生齊讀PPT上《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zé艋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2、就《武陵春》提問

教師:哪一句寫得最好?(末句)好在哪裏?(叫學生舉手回答——形象地寫出了“愁”)那麼你能把這句話用第一人稱“我”來表述一下呢?(就怕雙溪那小小的船兒啊,載不動我這重重的憂愁啊!)可見,情感必要用形象表達才動人;反過來,形象,也正是打開詩歌藝術大門的鑰匙。——可是,誰知道李清照的愁為什麼這麼重嗎?

學生舉手回答。

3、瞭解詞人相關簡介

學生輕聲齊讀PPT內容:

李清照出身名門,從小聰慧過人,文學造詣極高。丈夫趙明誠是著名金石學家,夫妻恩愛,幸福美滿。1127年金滅北宋,詞人生活徹底改變:先是兩人盡心收羅的幾屋金石書畫盡毀於戰火;接着,趙明誠病重身亡;李清照飄零江南,顛沛流離,嚐盡人世艱辛;1132年,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離婚,並被判刑兩年。1156年,悽然一身,悲苦離世。

4、引入《聲聲慢》

教師(過渡語):國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體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載不動的沉重愁情。那麼一般被認為寫於同時期的《聲聲慢》裏的“愁”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先齊聲輕誦全詞,初步感受。

5、學生輕聲齊誦全詞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範讀創境,提出要求(10分)

1、教師誦讀創境

播放背景音樂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師:老師先讀一遍,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試着在腦海裏浮現詞中描述的一幅幅畫面。

教師誦讀。

2、提出探討要求

教師: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相比《武陵春》,這裏的愁要複雜、深沉一些,這裏的形象也要豐富一些。

教師指讀PPT內容,並稍加解釋:

描述“次第”:請在眾多富於形象的“次第”中選擇有感觸的一處,發揮想象,揣摩詞人心境,用第一人稱“我”描述這幅畫面。

在相關詞句邊上動筆寫一寫。

然後小組內交流各自描述畫面。

3、學生自主研習、交流

(二)描述“次第”,探討“愁情”(12分)

1、學生髮言,師生探討

要求學生先描述詞句情景;教師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討其中“愁情”;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包括語調、神情、肢體語言等;全班再輕聲齊誦詞句。一處“次第”如有補充,可繼續;如無,就另一處。

教師自備內容:

①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天氣忽暖忽冷,真叫我難以適應啊。就憑着這三杯兩杯的淡酒,又怎麼能夠抵擋得了這寒冷的秋風啊!——生活艱難,年老多病,幾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點明“酒所以淡是因為愁很濃”意思。——讀出疲憊、歎息之感。

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我抬頭看去,又見北雁南飛,這情景和以前多麼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愛人的消息了!雁兒雁兒……——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這次第”,怎不叫人“欲語淚先流”呢?!——讓學生齊讀註解中《一剪梅》詞句“雲中誰寄錦書來……”,並講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閒愁,“此雁”是絕望的哀愁)。——讀出茫然、痛心之感。

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我低頭看去,只見菊花凋零滿地,風雨中顯得如此憔悴,到如今還有什麼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損,美麗不再;青春已逝,年華已老;顧影自憐,黯然神傷。——讓學生講“花”的意象內涵(美麗、青春)。——讀出心酸、悽楚之感。

④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個人,望着窗外,叫我怎麼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見那梧桐樹,佇立在黃昏的細雨中,那點點滴滴的雨聲,不像落在梧桐樹上,倒一聲聲像打在我的心坎!——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前路漫漫,度日如年,“這次第”,怎一個孤苦了得!這次第,怎一個煎熬了得?!——讓學生講“細雨”和“愁”的相似處(廣大、綿長、冰冷、灰暗)。——讀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師小結

教師:共四幅淒涼畫面——秋寒風急、舊雁又過、秋花凋損、孤窗細雨。我們一齊輕聲誦讀,並在腦海裏一一浮現這些情形。

3、學生輕聲齊誦“乍暖還寒”到“點點滴滴”。

(三)賞析首句,突出音韻(5分鐘)

1、探討首句“聲音形象”

教師:那麼首句有沒有形象呢?

(如果學生在前頭就提及“尋尋覓覓”句,就問:這裏有畫面嗎?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尋覓覓”也是情景。那麼教師繼續問:那尋覓的具體“次第”是什麼呢?——引到如上的四幅畫面探討中。)

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覓、情境冷清”的“次第”。教師再問:這裏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還有什麼形象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學生如果回答不到位,可以提醒:同學們覺得首句在讀音上有什麼特點,聽起來像什麼?(像女子嗚咽聲)

教師自備:這句話的形象更在“聲音”——輕輕細細、悲悲切切、低聲嗚咽、泣不成聲,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十四疊字,劈面而來,可謂“先聲奪人”,全詞愁情盡顯,境界頓出。

2、評價賞析首句

教師:前人對這句詞推崇備至。

學生齊誦PPT內容:

南宋張端義稱讚道: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俱無斧鑿痕。

……

後人概括古人的評價説: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3、輕聲齊誦首句

指導學生讀出細碎、悽切的聲音形象及悲涼情感。

(四)整體感知,誦讀體味(6分)

1、學生齊讀體味

教師:好,我們連起來試着把這悽切的聲音、那淒涼的畫面讀出來。

學生輕聲齊誦。

2、整體感知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的想象、分析,老師把李清照《聲聲慢》中“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學們跟我一齊輕聲朗讀。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樂。

依次映出PPT,教師指讀: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由外而內

我飲酒禦寒卻酒淡風急,境遇艱辛,只有悽苦心酸! 由

我抬頭望雁卻舊時相識,物是人非,只有傷心不已! 淺

我低頭看花卻飄零憔悴,韶華已逝,只有顧影哀憐! 入

我倚窗枯坐卻梧桐細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 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教師讀末句,重讀“一個”,指出“愁”的複雜,已不是“一個”所能表明,愁境遇艱辛,愁物是人非,愁韶華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説不盡、道不完!教師再讀末句,重讀“愁”,指出“愁”的深沉,已不是“愁”所能概括,那麼是心酸?是傷心?是哀憐?還是煎熬?真是説不清、道不明啊!

板書“怎一個愁字了得!?”

3、指導學生讀末句

要求學生讀兩次,讀出不同重音。

(五)拓展愁情,誦讀體現(5分)

1、拓展愁情

教師渲染愁情:實際上,我們仔細看李清照國亡南渡、夫死孀居階段的詞,就會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愁的天地,就是一個愁的牢籠,可説是愁雲慘淡,愁腸百結。我讀題目,同學們讀詞句。

映出PPT,指讀:

悼亡悽慘的《臨江仙》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

感時傷身的《永遇樂》

如今憔悴,風鬢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思鄉借醉的《菩薩蠻》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愁苦無眠的《添字採桑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yín;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愁,不僅重得載不動,濃得化不開,也多得數不清,廣得沒有邊。即使浩蕩的歷史長河也裝不下她的無限憂愁——千年之下的我們不還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動嗎?因為詞人有一顆“愁”心,所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都帶有了愁的色彩,從而無物而非愁,無時而不愁啊!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已決非平常愁情,實在是詞人無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歎。——所以,在這概括性的語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無限悽慘的詞人本身!

2、齊誦表現愁情

教師:那淒涼的畫面,那悽切的聲音,那悽慘的詞人,全都濃縮在這首悽美的《聲聲慢》中,我們能把它讀出來嗎?——我該用怎樣的語調,我該用怎樣的神情?(放背景音樂)

學生齊聲輕誦。

3、個別誦讀

再叫一位學生配樂誦讀。

三、結束(2分)

1、齊讀歷史評價

讓學生齊讀PPT:

清代沈謙讚歎道:“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háng本色”,因此有“詞家二李”之説。

清代王士嫘léi將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與辛棄疾(字幼安)並稱為“濟南二安”。

2、教師總結

教師:最後,我想化用她的同鄉,同樣是南渡詞人辛棄疾的詞句,對風華絕代卻命運悽慘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淚水。

板書“更幾番風雨能消?!”。

教師:李清照,你無限的悲愁,要經歷幾番風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絕代的才情,又豈是幾番風雨所能消磨!

附板書

聲聲慢,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更幾番風雨能消?

優質課《聲聲慢》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把握詞中意象,鑑賞疊詞等藝術手法。

2、瞭解詞人生平,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

教學重點:

賞析疊詞等藝術手法,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閲讀,深入體會詞人的情感世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李清照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她才情出眾,一生寫過無數美妙的詞作,讓我們銘記在心。據説李清照一生沒有孩子,曾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趙明誠卻説:“詩詞就是我們的子女,《金石錄》就是我們生命的結晶。”足見他們夫妻二人伉儷情深,也正因為此,在丈夫去世以後,李清照一個人更覺孤苦,晚年生活淒涼無依。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她晚期的作品《聲聲慢》。

二、明確目標:

我們先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

三、誦讀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歌的抑揚頓挫。

2、個別同學朗讀

(師生共同點評,提示從字音和節奏兩個方面。)

師: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一種什麼情感?情感基調是什麼?

生:詩歌的情感集中在一個“愁”字,這也是這首詞的詞眼。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哀婉的、淒涼的、愁苦的。

師:應該怎麼讀呢?

生:語速緩慢,語調低沉,讀出憂傷、悲哀意。

3、自由誦讀體會:就讓我們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來傳達女詞人這種濃濃的哀愁吧。

4、個別同學讀:

師生共評,從語速、語調兩方面評價。

四、品讀賞析:

(一)、詞人的”愁”表現在哪裏?

1、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寫“愁”的?從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説一説。

(1)、淡酒、急風: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寫出了詞人因苦悶而借酒澆愁,卻抵不住傍晚時分急速而至的寒風的侵襲。

師:為什麼“淡酒”而不是“濃酒”?

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濃酒也成淡酒。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醉花陰》中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句子;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裏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句子。可見,“西風”是秋風,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書:淡酒、急風

(2)、鴻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師:“雁”在詩歌中有什麼意義?

生:雁是候鳥,春來秋往,總能牽動遊子的思歸之情,代表了思鄉和思人的意義。詞人看到北雁南飛很傷心,因為它是從詞人故鄉來的,是“舊時相識”,不禁引起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師:為什麼是“舊時相識”?

生:雁勾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一剪梅》中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句子。 如今曾經為她和丈夫傳達相思的鴻雁還在,而收信的丈夫卻不在了。《武陵春》中寫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板書:鴻雁

(3)、黃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師:有人認為“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憔悴損”是指詞人自己;也有人認為“滿地黃花堆積”是指殘花滿地,“憔悴損”也指的是菊花的枯萎凋零,你怎麼看?

生:憔悴損,寫出了內心的疲憊。由於心情不好,無心看花,雖值菊花堆滿地,卻也不想去摘它賞它。《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板書:黃花

(4)、梧桐、細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梧桐落葉最早,梧桐葉一落,秋天就到了。“梧桐”在詩人的筆下,向來就有淒涼意。

蘇軾《卜算子》中有“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句子;李煜的《相見歡》中也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句子。可見,

而“細雨”的點點滴滴,是隻有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才能聽得到的聲音,這種點點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葉上,只能讓詞人更苦悶、更孤獨、更淒涼。這些雨滴不是滴在樹上,而是滴在了詞人的心裏。杜牧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句 子,可見“雨”是哀傷愁思的象徵。而在這裏,此人卻將“梧桐”和“細雨”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得哀傷淒涼意更濃。

板書:梧桐 細雨

2、詞人除了通過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抒發愁緒,詞中還有哪些句子是直接抒發感情的?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開篇十四個疊字的運用,被歷代評論家稱為妙句,到底妙在何處?請談談你的看法?

A、有音韻美:如果改成“尋覓,冷清,悽慘”行不行?為什麼?

增加音韻的美感,讀起來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回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寫愁層層遞進:詞語的疊加可以增加語義,加重情感的表達。“尋覓”只是一個尋找的動作,而“尋尋覓覓”則指的是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的尋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種若有所失,又遍尋不到的失落、悵然深刻的表達出來了。“冷清“側重的是環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則不光寫出了環境的冷清,還寫出了內心的清苦,從而過渡到“悽悽慘慘慼戚”,內心的悽楚,悽苦,悽清,淒涼,悽慘,就入木三分,無以復加了。詞人“愁”到了極點。

C、無斧鑿痕:對於詞中疊詞的運用,人們的評價向來很高,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評價李清照的《聲聲慢》説:易安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不是為文造情,而是情到濃處,自然而然從心中流淌出來的。如果改成“思思念念,惆惆悵悵,悲悲切切”行不行?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在這裏化繁為簡,化多為少,把所有的悽苦,所有的孤獨,所有的無奈,所有紛繁的説不盡的思緒,用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還有怎樣的心情呢?無法用語言説得清啊!

這種戛然而止的寫法最妙,給讀者留下闊大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不已。

(二)、詞人為什麼而愁?根據瞭解的詞人生平及寫作背景分析。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1),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父親李格非曾任禮部員外郎等職,博通經史能詩擅文。她的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知書達理, “善作文、工詞翰”。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藝薰陶,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趙明誠愛好金石之學,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婚後他們過着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詩文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南渡不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輾轉逃亡時,她又丟失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書畫。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在這種背景下,她寫下此詞。

李清照的的這首詞與她早期的此作相比,在情感內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失去了丈夫,詞人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的孤獨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和亮色。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説了詞人孤愁無助、生活蕭條的處境,寄託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這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

獨居之愁 喪夫之痛 流離之苦 亡國之恨

小結:我們剛剛分析的這些直接抒情的語句,字字深切,句句傷懷。而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的意象,又把詞人的“愁”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了。咀嚼這些文字,體味詞人情懷,打開你的心窗。伴着音樂,讓我們一起誦讀,感受這悽美的意境。(放音樂,音樂用林海的《琵琶語》)

五、比較閲讀:

閲讀下面這首《一剪梅》,比較李清照南渡前後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誦讀,思考:兩首詞所寫的愁有何不同?

前期:兒女情愁 閒愁 私愁 清新明麗

淡淡的愁 相思之愁 有盼頭 少婦時期 細膩深婉 閨情離愁 清麗明快

後期:亡國之痛 深愁 大愛 沉鬱感傷

濃重的愁 死別之愁 沒盼頭 萬年寡居 淒涼孤寂 懷舊悼亡 悽婉哀愁

六、背誦: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獨特的,她的藝術表現方式也是獨特的。她通過自己獨特而又細膩的感受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純淨、唯美的世界。

最後,讓我們帶着這份美的享受齊聲背誦《聲聲慢》。

七、結語:

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鳴,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聲聲慢》運用多種意象,採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錯落和諧的韻律,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着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美,一種文學的美!

《聲聲慢》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聲聲慢》屬於蘇教版必修四“筆落驚風雨”這一模塊。《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體會運用疊字所達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這首詞巧妙的鋪敍手法,藉助意象抒發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1、理清思路,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熟讀成誦。

2、在誦讀、品味得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三) 情感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心靈,培養豐富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難點

1、理解這首詞的含義,並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2、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對宋詞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備了一定的詩詞鑑賞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對宋詞也有一定的興趣,願意學習詩詞。

2、學生對學習詩詞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師講什麼他們就聽什麼,並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豈不知詩歌鑑賞有非大的個性差異,需要學習者認真品味、欣賞。

五、教學方法

1、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反覆吟誦

3、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文本,爭取熟讀成誦;蒐集材料進一步瞭解李清照。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

聽我國的著名民樂《二泉映月》,創設詩歌學習的氛圍。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介紹作者:

教師:其實對李清照我們並不陌生,在國中時我們曾學過她的詞,能回憶一下嗎?

學生:自由背誦《如夢令》和《醉花陰》。

教師: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李清照呢?(點一名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早期生活優越,婚姻美滿。父親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和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侵後,他們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趙明誠病死,接着書畫、金石盡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始終無安身之所,過者動盪無定的生活,最後在顛沛流離中死於杭州。

2、朗誦:

(1)自由朗讀

要求:找出全詞中表現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愁”(板書:愁)

(2)齊讀。要求讀出愁苦感。

(3)教師配樂朗讀。

教師: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味兒?語調和語速怎樣?

學生:語調很低沉,語速也很慢。

(4)再請一名同學起來配樂朗讀。(教師評價)

3、賞析課文:

(1)、教師:請同學們劃出整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

學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帶領全班學生反覆讀這一句話。)

(2)、教師:除了這一句難道就沒有了嗎?

學生:第一句。

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進行賞析

這三句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淒涼、悲愁。

這三句十四個字被譽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你贊同嗎?

① 、連用七組疊詞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

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讚譽,只是因為疊詞嗎?

優質課《聲聲慢》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體會詞人的愁情,不是閒愁,那又來自何處?(瞭解作者瞭解歷史)

能力目標:如何營造的這種愁情,也就是説我們是如何感知到詞人的憂愁的。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感情傳達出去。(意象的運用,意境的表現)

情感目標:品讀作品,品味別人的情感,愁的豐富內涵(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的含義,並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學方法:賞析誦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悽,美打動了無數後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簡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創作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知書達理、温婉賢惠。18歲嫁與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和諧。前期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句清新別緻;<<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則通過對相思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

後期:金兵入侵,宋朝南遷,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蒐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後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聲聲慢》是作者後期作品。

三、分析釋疑

1、齊讀全詩,思考,這首詞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一種深深的愁思

2、詞人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抒發出這種感情的?

明確:採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3、能不能從詞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雁過也,正傷心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探討研究這些句子

(1)朗讀第一句詞,回答,悽悽慘慘慼戚這種感覺是如何產生的?

——詞人早起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東張西望,想要找點什麼寄託自己的空虛,找的也許是丈夫,也許是以前美好生活的點滴,可是四周卻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單的身影。

補充: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如今淪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其悽慘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傷之心情,在疊詞的迴環往復中傳到讀者心中。讓我們再齊讀這句來感受一下吧。(語速緩慢低沉)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該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氣冷暖不定,令人身體不適,實際上實在説生活的變故際遇令人沉沉浮浮,憂喜不定。想想夫唱婦隨、共賞拓片的歡樂時光猶在眼前,頃刻之間卻剩自己一個承受生活的風風雨雨。

(3)為什麼大雁飛過會讓詞人感覺是舊時相識,又為什麼會勾起詞人的傷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詞: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雁,也許就是當年為他們傳信的使者。甜言蜜語猶在耳邊,斯人卻已逝,千山暮雪,萬里層雲,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飛,春暖北歸,詞人自北方逃難至南方,早已國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舊恨。

舊時相識異鄉相逢,更增添詞人天涯淪落之感。

大雁是古詩中常用來表現離愁別恨的意象。(板書意象雁)

(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讓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分析意象

剛才講到,“雁”是作者用來表情達意的一個意象,在此詞中,你還能找到類似的意象嗎?這些意象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淡酒:

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詞人本想借酒禦寒,殊料,非但不能抵禦刺骨寒風,卻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歡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飲,兩相對照,愁情更重了。

黃花:

指菊花,黃花堆積指菊花繁盛,千朵萬朵壓枝低,大好景象,本該夫婦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妻子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此刻的作者卻已是形容枯槁,無心賞花,也無人再會憐惜她。這種感情與劉夷希《代悲白頭翁》中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所抒發的感情是多麼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來看這句詩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它傳遞出的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這一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寫出了楊貴妃去世之後唐玄宗心中的悲涼以及對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詞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達內心的哀怨和淒涼,更何況,外面淅淅瀝瀝的纏綿細雨不時敲打這她的耳膜,擾亂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細雨的點染,使詞人的愁情濃得怎麼也化不開。

小結:詞人是詞壇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選擇的是慘淡的黃昏,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點滴的細雨,這樣一些飽含愁情的事物,將它們別具匠心地組合在一起,反覆地渲染,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意境。

四、用詩化的語言,再現詩歌的意境

就讓我們閉上雙眼,隨着音樂把自己化身為李清照,走進她為我們營造的悽美畫境,身臨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後,請你用詩化的語言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我們。

學生髮言,教師評價總結。要點:抓住詞的語言,可作適當聯想。

確實,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卻比一愁深的效果,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峯華嶽低”的詞人內心深處的痛。

五、分析完了這首詞,體會了詞人的情感,讓我們帶着感情再讀此詞。

生讀

範讀

六、拓展練習。

南鄉子[唐·李王旬]

煙漠漠,雨悽悽,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或離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2分,“ 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而不得歸鄉,更突出強化了思鄉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七、佈置作業。

完成課下練習題。

板書設計:

聲 聲 慢

國愁 家愁 情愁

亡國之恨 喪夫之哀 孀居之苦

教學反思:

聲聲慢教案 篇八

一、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瞭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二、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三、讀書指導: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於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裏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學習任務: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賞析上闋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覆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思?

(二)賞析下闕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

3、有人認為,李清照後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聲聲慢》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疊詞的分析,體會其作用。

2、學生通過對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分析,學會解讀詞的意象。

3、學生通過對詞人生平的瞭解,體會李清照後期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解讀詩詞的意象。

教學難點:

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體會其“愁”之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分析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輕撫中華歷史的塵煙,蕭瑟秋風中,一位才情四溢的女詞人朝我們緩緩走來。她衣着淡雅、面容憔悴、神情悽苦。金人的鐵蹄踏進了京都,也踏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靜的生活。從此,她個人的命運便隨着國家的命運而改變。靖康之變,她與丈夫被迫逃離家鄉,南渡避難;不久,與他情投意合、恩愛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飄零天涯。

她歷經人事滄桑,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所有的不幸,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頭。這一天,面對蕭瑟的秋風,面對庭院衰敗的菊花,面對着舊時相識的大雁,面對着梧桐細雨,她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聲聲慢》。

千年之前,李清照寂寞離開人世,但她的詩詞流傳於世,希望能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知音。千年以後,很多人用朗讀的方式和這位女詞人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下面,我就播放一段配樂朗誦。

二、聽讀,初步感知全詞

(一)播放學生錄音《聲聲慢》。

1、問:這是咱們班同學自己配樂朗誦的《聲聲慢》,大家認為讀得怎麼樣?

生:好(或還行)……

2、那我們之前説過,朗讀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字音、停頓、節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專業的朗誦者,但是經過每個同學感情澆築的朗誦,卻會有着別樣的光彩。當然,要讀出詩詞的感情,還是要先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着他們的喜怒哀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千古奇女子李清照。讓她的詞作,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對於這個朗誦錄音,我先不作具體的評價。我相信,等我們這節課結束的時候,大家對於這首詞作的的朗讀,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品讀,深入感受詞人的愁情。

閲讀詩詞是心與心的交流,朗讀也是如此。詞中的感情,只有我們真正的理解了李清照的心情以後,才能明白的表達出來。感情,是詩詞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近李清照,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一)大家都至少讀過一遍《聲聲慢》,我想請大家告訴我,讀完這首詞,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生:悲傷、孤獨……

問: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生:愁

上節課我們説過,李清照的詞可是分為前後兩期。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在詞的最後説“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就是説僅一個“愁”字還表達不了。而這首詞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李清照又是如何表達她如此深重,濃得化不開的愁呢?你認為哪些詞句寫的最好,最深刻,表達的淋漓盡致?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疊字鑑賞。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非常之高,説是“出奇制勝,匪夷所思矣”。

(1)我們之前見到過疊字的詩句嗎?(PPT展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三國演義》主題歌(楊慎《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問:疊字有什麼好處?

答: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複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2)分析7個疊詞中藴含的層次。

問:開篇十四個疊字,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層次。尋尋覓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人在什麼情況下才尋覓?

答:有兩種情況,一是我們的東西丟了,要去尋找,一般不説“尋尋覓覓”;心中失落的時候,悵然若失就“尋尋覓覓”,彷彿一直在找在什麼。

問:那麼李清照她在尋覓什麼呢?

答:她和丈夫在一起時候的那段時光。

問:那段幸福的日子。還有嗎?

答:詩人到底在尋找什麼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閒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古玩字畫?詞人“尋尋覓覓”地找,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託。

問:尋找的結果如何呢?

答: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淒涼的氣氛包圍。

問:“冷冷清清”,指的是什麼呢?

答:這裏的冷清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圍的環境的確是冷清,冷清還反應出內心的冷清。然後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環境有一種淒冷,冷清的心情有一種寂寞。

問:最後的“悽悽慘慘慼戚”呢?

答:“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

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淒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3)PPT展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對此疊字的評價,與學生的解讀分層一樣,提高學生的自信。

(4)朗讀指導:“尋尋覓覓”四字,應讀得緩慢、迷茫,“冷冷清清”,用降調,輕聲讀,

“悽悽慘慘慼戚”六個字,則要一字一頓,讀出字字悲的感覺。

2、小組討論,解讀詞中意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着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着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1)淡酒

①有關“酒”的詩句:(PPT展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②點撥:酒總是與“愁”的聯繫在一起。如何理解“淡酒”呢?——並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③結論:淡酒象徵濃愁。

(2)秋風

①有關“秋風”的詩句:(PPT展示)(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②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

①有關“雁”詩句:(PPT展示)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②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舊時相識的雁嗎?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③結論:過雁象徵離愁。

(4)黃花(略講)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PPT展示)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②點撥:李清照詞中多用“黃花”意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③結論:黃花凋零,容顏憔悴,心境不復當年。

(5)細雨(略析“雨”意象,詳講“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PPT展示)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②結論: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6)“梧桐”意象(結合細雨,詳講“梧桐細雨”意象。)

①列出有關於“梧桐細雨”的詩句:(PPT展示)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②點撥: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我們可以藉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則是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淒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温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一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淒涼之感。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點點滴滴的細雨,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聽到這種雨打梧桐的聲音呢?安靜的時候,夜深人靜卻無法如水的時候,心中有着萬千的愁情無法排遣的時候。

班裏有同學喜歡讀《紅樓夢》的,這個意象和《紅樓夢》中林黛玉最欣賞的李義山的詩句比較一下——“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夜漫長,雨聲敲打在已經敗落的荷葉之上,那種聲音,只有夜深人靜,難以入眠的時候,只有心中極端苦痛的時候才會聽得如此真切。

那一滴滴的雨聲,敲打在荷葉上,也敲打在梧桐葉上,更敲打在詞人的心裏。於是,李清最後一句詩便噴薄而出,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就是李清照無法言説、也説不盡的愁情。

總結:詞人滿腹愁緒,本欲借酒澆愁,然急風欺人,淡酒無力,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緊接着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霏霏,更添愁緒,此人眼前的一切是處處生愁,景景牽愁,物物惹愁,詞人彷彿置身於一個愁的世界。這些愁,層層疊加,直至無以復加,難以形容,詞人乾脆就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的愁還可形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詞人的愁則非筆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結尾一句戛然收尾,但給人感覺卻是:言已盡,但愁難了。

(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詞中多次寫到愁,但此時的“愁”,相比於之前,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PPT展示:李清照大事記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淒涼。瞭解了這些史實後,李清照的愁應該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答:喪夫之痛

寡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補充:結合樑衡《亂世中的美神》,“愁”的內涵還可包括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女人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的孤獨、怨愁。

四、再讀,學生體會情感。

(一)學生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請學生再次朗讀詞,大家評價。

2、教師播錄音範讀,學生感受詞中的情感。

3、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感受,把握作者傳達情感的意象,走進詞入的內心世界,再一次自由朗讀《聲聲慢》。

(二)背誦全詞。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詞。

五、結語。

一杯殘酒,一陣秋風,一聲雁叫,一地黃花,一滴細雨,一樹梧桐,一個千古斷腸人守着窗兒,李清照用她的才情,用她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帶來這首傳頌千古之詞。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着藝術的靈魂,在生命空間受到的傷害和疼痛,在藝術的空間都會得到補償,而這,就是我們的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