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一

本課程是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節課,在知識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瞭解”,本課程的內容不多,但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如何恰到好處的設計好教學,讓學生能有較高的興趣來參與教學活動;如何深入淺出的教學,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物理,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解決的好,就能上好這節課。同時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的科學規律解決問題,還要讓學生初步領略到自然現象的美妙與和諧,形成對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共處的情感。

作為一節概念課,如果只是死板的表達知識內容並加以一些練習,效果可能是不會太好。本課程教學設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通過例子,引導學生從實例中總結出規律,引發對規律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並且在解決一些實際的例子的時候,掌握對知識的運用。課堂上,用多樣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感官予以較為強烈的刺激,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

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屢次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一種進行探索併合作討論的科學研究精神。並且,課堂上給予的問題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以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練聯繫,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應用能力。還在課堂上告知學生一種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簡單到複雜。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瞭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敢於猜想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台、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於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着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並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説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着這樣的態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後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託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後,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勤於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象的,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祕。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現,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飛快發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於觀察,勤於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後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裏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麼?(冒白氣)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還是向下?

師: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不是我們沒看見,而是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觀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得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知道速度的單位,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瞭解平均速度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能用“運動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速度的物理意義;用速度公式v=s/t及其變形式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四

重點:

領略物理的神奇,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難點: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簡單解釋。

釋疑知識點:

例題:

你對神祕太空有哪些瞭解?你對大自然有哪些驚歎?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神奇?請舉出幾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宇宙的形成是由於大爆炸產生的,太陽發光是核反應,蘋果落地是

由於地球引力產生的,筷子在水中彎了是由於折射原因等等。

例題1:

平日你是怎樣喝飲料的?你細心觀察過嗎?如果一個瓶子裝滿飲料,蓋子蓋上,在蓋子上開一小孔,剛好能插進吸管。這時再用吸管吸飲料,能吸上飲料嗎?試試看,如果吸不上來,怎樣做才能將飲料吸上來?

[解析]:

本題應從大氣壓方面進行考慮。

答案:之所以能吸飲料是由於大氣壓的原因。如果封閉很緊,飲料瓶內氣壓減小,就吸不上飲料了。可選擇擴大插吸管的口,或再開一小孔,問題就可解決。

例題2:

圓珠筆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過圓珠筆油是如何從筆管流到筆尖的?如果你將筆朝上使用,使用一會筆還會出油嗎?

[解析]:

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

答案:圓珠筆是靠重力供給油墨的。寫字時小圓珠和紙面接觸,受到手沿筆桿向下的力。小圓珠就和筆尖間有一空隙,此時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來,如果朝上使用寫一會就寫不出字了。

A類

1.你發現過身邊的神奇嗎?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觀的相關資料。

B類

觀察、實驗:自制一個浮沉子。

準備的器材:礦泉水瓶、帶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將空的礦泉水瓶裝上適量水,再將裝上適量水的蓋上帶小孔的膠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進礦 泉水瓶中。試試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嗎?

(2)蓋上礦泉水瓶蓋,並扭緊,你的沉浮子就製成了。扭一扭礦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嗎?

觀察:小瓶什麼時候下沉?

小瓶什麼時候上浮?

C組

開學伊始班級進行大清掃,小明和小麗一起擦玻璃。小麗指着玻璃的下面説:“這兒還沒有檫乾淨。”細心的小明頓時發現:為什麼她能看清,而我卻看不清楚呢?哈氣是怎麼回事呢?圍繞哈氣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篇五

一、單元複習目的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物理現象。

3、識記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進行作圖。

5、掌握平面鏡成像及其應用。

6、掌握光的折射現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標

1、培養理論聯繫實際,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團體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論聯繫實際,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光現象。

三、複習內容

本章講述光現象。重點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內容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凹鏡和凸鏡的作用及這些知識的應用。

四、知識梳理

五、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直線傳播的學習,應瞭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還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礎練習

做下面一組填空題: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月亮、燭焰、眼睛和鑽石等物體中屬於光源的是太陽、燭焰。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我國古代墨經中記載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實驗,並明確提出了光的直線傳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複習過程

(1)、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應用: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題1如圖1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例題2下列現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樹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見影 C.冰透鏡向日取火 D.魚翔淺底

例題3如圖所示,在開鑿大山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曲線傳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題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圓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則成的像是_____形的。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陽與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則太陽光傳到地球需 秒。

(二)。選擇題

3、關於光的直線傳播,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點,會畫光反射的光路圖。

二、基礎練習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 、 。

2、入射光線與鏡面成30°角,則反射角是60°。若將鏡面轉動,使入射角成40°,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三、複習過程

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時,要注意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因果關係。回答問題時,不要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因為先有入射角後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決定,所以應該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圖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還要注意到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發生漫反射時,每一條光線還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題1下列敍述中的“影”,屬於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C )

A.立竿見“影” B.畢業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離

例題 2一束光線射在平面鏡上,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A.60° B.90° C.120° D.150°

例題 3(1)根據光的反射規律,畫出圖12中光線AO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並在圖中標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發光點S,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經過A點,請作出光路圖。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當入射光線跟鏡面的夾角是30°時,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應是 。

2、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發生的緣故。這時,每一條反射光線都 反射定律。

(二)。選擇題

3、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圖5-8,入射光AO與鏡面成30°夾角,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夾角為120°

(C)入射光線AO與法線間夾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圖題

1、在圖1中,已知入射線OA畫出經過兩個平面鏡反射的光線,並在圖中標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圖2中,已知入射光線與其中一塊鏡面夾角是30°,兩塊平面鏡夾角是60°,畫出這條光線在兩鏡間的反射光線。

一、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會畫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

反射定律是光學中的重要規律,是理解平面鏡、球面鏡作用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識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礎練習

1、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3、球面鏡分凹鏡和凸鏡兩種,凹鏡能使平行光線會聚在焦點,使焦點發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鏡能使光線發散。

三、複習過程

(1)平面鏡:

1、成像特點:①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虛象”“像、物關於鏡面對 稱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改變光路

5、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

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例題1 下列設備主要利用平面鏡來工作的是( )

A、潛望鏡 B、顯微鏡 C、照相機 D、電影機

例題2下列有關光的現象中,正確的説法是:( )

A.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裏藴含着光的反射現象

B.汽車在夜間行駛時,應打開駕駛室裏的電燈

C.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

D.在暗室裏,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正對鏡子照射

例3 “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説,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如圖6),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 )

A.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反射現象 B.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折射現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一個人立於平面鏡前2米處,此人在鏡裏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與像之間的距離是 米。

2、物體與在平面鏡內的像相距9米時,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對鏡面運動則像將以 的速度朝 方向運動。這過程像的大小將 。(以地面為參照物)

3、醫生檢查耳道時,戴的是 鏡是利用該鏡對光的 作用。汽車的觀後鏡要選用 鏡,這是因為它比同口徑的平面鏡有 觀察範圍。

4、把凹鏡對着太陽,太陽的平行光被凹鏡反射後 於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鏡的 。

(二)。選擇題

5、關於平面鏡成像,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離平面鏡越遠,經平面鏡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鏡所成的像總是與物體等大

(C)若像與物之間的距離增大20釐米,則物體要向平面鏡靠攏10釐米

(D)平靜的水面相當於一個平面鏡,岸邊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6、能對光線起發散作用的是( )

(A)凹鏡 (B)凸鏡 (C)平面鏡

(三)、作圖題

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

2、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四)實驗題。

1、(錦州)如圖所示,某小組用甲、乙兩個相同的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無論怎樣移動點燃的甲蠟燭,在玻璃板的另一側都可以使乙蠟燭與甲蠟燭的像完全重合。他們進一步測量了兩蠟燭到玻璃板之間的距離,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距離

甲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乙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據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選填“實”或“虛”)像;

(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時,它的像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泰安)小紅同學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後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 的關係;

(2)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係;

(3)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三、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也是光現象,講述的是折射現象和物體的顏色的初步知識,是選學內容。研究光的折射現象是理解透鏡作用的基礎,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4、光源發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發生折射現象時,折射

角大於入射角。(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

時,它們的光路圖如右圖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側是玻璃,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

是折射光線。

四、複習過程

(1)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例題1:下列四個現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

A、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 B、小孔成像

C、燈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題2:下圖中描述的現象屬於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圖所示,畫中人出現了錯誤判斷。以下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説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是 ( )

(2)從實驗知道,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後,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在白紙屏上形成彩色光帶,叫做光譜。彩色光帶的顏色按順序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表明,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成的。

通過稜鏡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複色光。複色光分解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關於物體的顏色,要知道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

關於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紅、綠、藍是色光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色光束。

關於顏料的混合,要知道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顏色來。

五、堂上練習

(一)作圖題:

1、(河北) 如圖8所示,是一條經水面反射後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其入射光線及與人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石家莊) 一束光射向一塊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後的徑跡。

(二)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中,屬於光折射現象的是( )

(A)平靜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燈光下,牆壁上出現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來向上彎折了

(D)人們看到平面鏡中自己的像

(三)、實驗題。

小明通過實驗研究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現象,圖是他根據實驗現象畫的光路圖,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他發現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的現象是 ,你猜想的依據是 。

六、教學反思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六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一、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鍊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瞭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於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於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緻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後,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瞭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於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於“振動發聲”採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於“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採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於“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採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後要説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把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把課堂最後時間作為知識的昇華,讓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迴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把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着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製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動⑵學生彙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説結論。

板書:發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媒體:水波傳遞振動,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活動⑸學生舉例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板書)解釋介質

問: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有什麼不同?

明確:15℃時空氣傳聲速度340m/s

氣體傳聲最慢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實驗:真空鈴

5、媒體:回聲現象

媒體動畫:展示聲音反射的過程。

通過問題提出聽到回聲的條件

問題:船測水深

6、媒體展示圜丘、迴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對其中原因的思考作為課後作業。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常見的週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錶、手錶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瞭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瞭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瞭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結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麼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 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釐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係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裏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説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裏,是否磨損),量程(測量範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着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對於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果應該等於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後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0px對齊,右側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取其餘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採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後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據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隻手錶,大家都知道,手錶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麼除了手錶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錶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説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錶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錶,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杆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錶;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脈搏跳動的次數。

【歸納總結】秒錶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節,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後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槓桿呢?

【生】思考並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槓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繞着某固定點轉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設計 篇八

【§1—2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麼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閲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瞭解體育,還能深入瞭解自然。

(二)講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②有一輛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麼不同?

③説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什麼?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②我們周圍的樹木,房屋以及教室裏的桌椅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可見,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後提問:“為什麼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後,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②選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③選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

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什麼是機械運動?

2、什麼是參照物?為什麼要選參照物?

3、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後記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鈎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台、刻度尺、彈簧、鈎碼等等。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觀看伊辛巴耶娃撐杆跳破世界紀錄及運動員跳水的視頻。

撐杆跳高運動員要使用撐杆,跳水時要使用跳板,你能説明這樣做的目的嗎?由此引入新課

師:那麼,這又是個什麼力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彈力的有關知識。

[新課教學]

[實驗演示]

演示實驗1:彈簧掛上鈎碼後伸長。

演示實驗2: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3:粉筆用力被折斷。

學生觀察思考什麼是形變

給出形變的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生1:沒有。

生2:可能發生了形變,但是由於形變量太小,所以肉眼觀察不出來。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 篇十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瞭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目標

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1)瞭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瞭解近視眼與遠視眼的調節。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課型:新授課。

基本教學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製作眼睛模型,通過討論、觀察實驗的方法瞭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鏡的矯正方法。

三、教具學具準備

凸透鏡、燒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體課件、凹透鏡。

四、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什麼?

2.為什麼有的人要戴眼鏡才能看清物體?

(二)進行新課

1.整體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體是由於眼球相當於一架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

近視眼是由於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鏡來矯正。

遠視眼是由於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後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鏡來矯正。

2.教學互動

互動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機,你知道是如何看物體的嗎?

明確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體課件、掛圖)觀察分析,晶狀體和角膜相當於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當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上時,我們就看見物體了。

互動2

我們是如何看清遠處與近處的景物的?

明確討論分析,看遠處與近處景物通過調節晶狀體形狀,使景物的像始終落在視網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動3

探究探視眼的矯正。

明確由於長期不注意用眼衞生,使晶狀體變凸,或睫狀體調節能力降低,遠處的景物的像落在視網膜前面,形成近視眼。引導學生設想用凹透鏡將光線發散,使遠處景物傳來的光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能看清遠處的景物。

互動4

探究遠視眼的矯正。

明確遠視眼是由於晶狀體太薄,近處物體的像成在了視網膜後面而看不清。引導學生設想用凸透鏡將光線會聚,使近處物體傳來的光線仍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近處的物體。

互動5

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各自的度數不同,鏡片相同嗎?

明確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眼鏡度數不同,眼鏡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數越深,焦距越小。

3.達標反饋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需利用凹透鏡來矯正。

(3)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遠視眼需要利用凸透鏡來矯正。(遠;近;凸透鏡)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眼睛是怎樣看清物體的,瞭解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2)方法歸納

本節課通過製作眼球模型瞭解眼睛結構及成像原理,觀察了遠視眼與近視眼的矯正方法,運用了討論的探究方法。

(三)佈置作業

1.目前,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小紅到醫院做了治療近視的準分子手術,摘除了戴了幾年的眼鏡,你知道準分子手術是怎麼回事嗎?

2.老花鏡的“度數”等於它的焦距的倒數乘100,你能替爺爺測出他的老花鏡的度數嗎?

(四)板書設計

3.4眼睛和眼鏡

一、眼睛

二、近視眼及其矯正

1.近視眼

2.矯正方法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遠視眼

2.矯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