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多篇】

八年級物理全冊教案 篇一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力”。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創設情景,引入課題,通過摩擦在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引起學生的注意。

利用學生親身的探究感受到摩擦力,體會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認識到什麼是摩擦力?對於什麼是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現 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要求,課堂中沒有特意分出三種摩擦力,可以放到後面摩擦力的應用時介紹。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在探究的猜想、設計實驗環節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在猜想時,列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在設計實驗中,提出在實驗中關健的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都體現了教師在探究中的引導作用。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反思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討論,並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探究教學思路。此過程中時間因班級基礎不同有所不同,教師應活掌握。

摩擦力的應用中採用了先學後教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生活中摩擦力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分析歸納能力。

八年級物理精品教案 篇二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二、透鏡

1、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佈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八年級物理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和力與運動的關係描述物體的浮沉條件;

2.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改變物體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處於不同的浮沉狀態;

2.認識浮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的浮沉原理的學習,體驗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繫;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學習慾望。發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部協調統一的成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是在上一節學習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並與上一節內容構成完整的浮力知識體系。本節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識聯繫密切。本節內容包括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而後者重在使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物體的浮沉條件是分析各種浮沉現象的基礎,所以通過實驗觀察,認識物體的浮沉現象及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要弄清浮沉條件,關鍵是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本節教材要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的變化,並比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策略

根據浮力知識的教學分解,本節教學的主要知識有兩個: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浮沉條件的應用。知識本身的難度並不算大,但貫穿在從如何調節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係去理解浮力的應用事例這個分析過程要求較高,是進行本節教學的關鍵,為此,本節教學的策略設計是:首先觀察、分析、比較物體的浮沉情況,引導學生從受力條件和密度條件兩個方面認識物體的浮沉條件,通過調節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係,達到理解浮沉條件在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諸方面的應用。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燒杯、水、土豆、蘋果、橡皮泥、潛水艇模型、熱氣球模型。

國中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四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為指導,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繫的教學,不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搞好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

二、基本情況

通過上期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作大致評估,八(1)(2)學困生較多。一部分學生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太高,不夠靈活,加之,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物理,開始有一些兩極分化,這就需要師生在本期倍加努力,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本期內容: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7—12章,包括力、力和運動、壓力壓強、浮力、簡單機械、功和功率。

四、教改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繫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①、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②、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

③、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儘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繫。

①、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

由於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着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繫,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儘可能採用課件進行教學。

②、在閲讀理解,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後作業的一部分。

③、儘可能讓學生得用身過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讓物理貼近生活,讓學生用物理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八年級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瞭解沸騰現象,知道什麼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温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温度計、酒精燈、鐵架台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律是什麼?

3、晶體温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是什麼?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幹了,衣服上的水那裏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蠟的温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温度才沸騰,沸騰時温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温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説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温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後練習。

教學後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國中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預習

閲讀課本第2、3面,回答下列問題:

(1)力有如下兩大作用效果:

①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②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

(2)力能不能看見?不能,我們是通過力產生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力的存在,這種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叫做“轉換法”。

●小組討論

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鬆手後,觀察橡皮泥的形狀;用力拉彈簧,觀察彈簧的形狀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如圖,讓小鐵球兩次從斜面上滾下,分別在小鐵球的前方、側方放一個磁體,觀察小鐵球的運動情況有什麼樣的改變。

●教師點撥

1、形變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形變可以是很明顯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運動狀態改變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改變(加速、減速)或運動方向改變。

3、關於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引導學生舉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輛重型卡車,卡車的表面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但運動狀態是不可能改變的)。

●跟蹤訓練

1、用手拍桌面,手會感到疼,這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變扁了,這説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小亮參加立定跳遠考試,起跳時他用力向後蹬地,就能向前運動,一是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自主預習

閲讀課本第3面,同時觀看課件上的圖片,展示日常生活中、體育活動中以及工農業生產中與力有關的現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車、用手捏橡皮泥……(學生實驗: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員踢足球、舉重運動員舉起槓鈴、排球運動員託球……(學生舉例)上面這些有力出現的實例中都與人有關,都伴隨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

(3)工農業生產中:汽車拉拖車、起重機吊起貨物……(學生舉例)。

1、人用力推小車,人對車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車。

2、人用力拉彈簧,人對彈簧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彈簧。

3、起重機提重物,起重機對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起重機,受力物體是重物。

以上現象説明力的特點是:要有推、拉、提、壓、擊、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組討論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兩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承受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一個物體能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觸的物體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嗎?

演示實驗:用磁鐵靠近大頭針(不要接觸)

現象:大頭針被磁鐵吸引;

説明:不接觸的兩個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現象,我們可以把力分為接觸力和非接觸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屬於非接觸力,常見的推、拉、擠、壓、託……屬於接觸力。

●教師點撥

上述現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體-作用-物體。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推、拉、擠、打、壓、吸引、舉、排斥等等都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由此得出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跟蹤訓練

1、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D )

A.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離物體存在,比如引力

C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一個力必定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兩物體必須接觸才能發生相互作用的是( C )

A.地球對人的引力 B.磁極間的作用力

C.支架對磁鐵的支持力 D.兩帶電氣球間的斥力

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

●自主預習

閲讀課本第4面,完成下列問題:

(1)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 表示。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旁用字母表示受什麼力。

●小組討論

請各組同學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①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變程度是否相同?

②手握着門把手,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從教室的內外推門,門的運動狀態改變是否相同?

③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樣的力從門外推門的門軸部分和外邊框,門的運動狀態改變是否相同?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我們把這三者稱之為“力的三要素”,因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個,所以我們在探究多因素影響同一物理量時,應採取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為研究力方便,我們要學會如何用幾何模型來表示力,具體方法:

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給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頭附近標示出力的大小),這種畫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圖。

3、一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畫出木塊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圖。

●教師點撥

1、由於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多個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時,應採取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注意控制變量法的語言敍述。

2、畫力的示意圖時,受力物體可用長方形或圓形這些較簡單的幾何圖形代替。

●跟蹤訓練

1、如圖所示實驗,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與( B )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

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

2、如圖所示為小明拉車的情景,請畫出繩子對車的拉力示意圖。(力的作用點A已畫出)

八年級物理教案 篇七

課 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重點:天平的使用

難點:天平的使用

教具、學具: 教師演示用具:鐵錘1把,大鐵釘1個,托盤天平1台、砝碼1盒。

學生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和砝碼,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燒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質量

(1) 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

請學生觀察講台、課桌。提問:①它們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②講台和課桌哪個的木材多?

教師出示鐵錘和鐵釘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鐵錘和鐵釘都是由鐵組成,但鐵錘含有的鐵比鐵釘含的鐵多。

講解:講台、課桌、鐵錘、鐵釘物理學中稱為物體,組成這些物體的木材、鐵叫“物質”。由上面的觀察看出:講台、課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鐵錘、鐵釘含鐵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學中用“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板書:1.概念 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的符號:m)

(二)質量的單位

(1)教師講解: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為了方便,還有比千克大的單位噸,比千克小的單位克、毫克。

板書:2、質量國際單位:千克( kg)

質量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2)學生練習一些質量單位的換算

提問:質量的單位由大到小怎樣換算?

(板書: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請學生觀察課本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讀出“大頭針的質量、新生兒的質量、鯨的質量”。

(三)質量的測量——天平

(1)教師出示: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紹學校實驗室常用天平稱質量。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講解:由於托盤天平使用較簡便,先學習托盤天平的用法。

(a)托盤天平的構造

讓學生將課桌上的托盤天平與課本圖10.2—2對照,認識托盤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稱。

請一位學生上講台利用托盤天平的實物説明托盤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

(板書:托盤天平的構造:底座、橫樑、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遊碼、標尺)

(b)天平標尺的零刻線、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講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觀察①零刻線在哪裏?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托盤天平,然後彙報上述三個問題的結果。

學生彙報,教師指出:由於標尺上零刻線在左邊,遊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時,是遊碼的左邊與“0”對齊,因此遊碼讀數時以左邊的線為準;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這台天平配套砝碼盒內砝碼的總數加遊碼最大的讀數所表示的質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標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質量數。

(C)托盤天平的調節

講解:托盤天平是較精密的稱質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調節,先把遊碼放在零刻線處,再調節橫樑平衡。

(板書:托盤天平的調節)

教師邊講邊示範,教師調一步,學生跟着調一步。

教師指出:①由常見蹺蹺板的道理知道,指針偏左,右邊平衡螺母向右調;指針偏右,右邊平衡螺母向左調;②在調節橫樑平衡時,如指針在分度盤中央左右擺動的格數相等,橫樑也平衡;③天平調好後,左右天平盤不能互換。

(d)天平的使用

讓全班閲讀課本10頁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問:如何用調好的托盤天平或物理天平稱一個鐵塊的質量?

(板書:天平的使用)

師生討論後歸納:用調好的天平稱物體質量的方法:①鐵塊放左盤,砝碼放右盤;②向天平盤加砝碼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換;③鐵塊質量等於砝碼和遊碼的質量數相加;④測量結束後,砝碼放回砝碼盒,遊碼移回零刻線。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

引導學生看課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項。

4、學生活動:完成課本11頁想想做做

教師小結:(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佈置作業:完成對應同步練習

六.教學後記:

八年級物理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知識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怎樣換算。

2、瞭解托盤天平的結構、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

3、會調節托盤天平的平衡,會對天平測量結果準確讀數。

4、初步感受物體質量單位的大小,培養估測能力;會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

教學重點:

質量的單位和質量的測量工具。

教學難點: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資源:一架托盤天平、一隻燒杯、小冰塊、橡皮泥一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教學法,輔以直觀演示和活動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找兩名同學到講台前,讓他們同時跑向教室後面,其他同學觀察並比較誰跑的快。再讓同學們打開課本直接對照課本圖5-17、5-18説明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如何比較它們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

三、新授:

1、質量的概念

引導討論

⑴一根鐵釘與一枚大頭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

⑵大胖子同學與小瘦子同學在肢體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討論:(1)

相同之處:都是鐵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鐵的量不同??討論(2)

相同之處:都是肌肉骨胳等構成

不同之處:體重不同;體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質多??

討論(3)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於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書:(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2、質量的單位

⑴由比較長度和時間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較物體質量的多少?

⑵引導學生列舉熟悉的質量單位。在此基礎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⑶講解: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板書: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説明: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⑷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一隻蘋果的質量250

你身體的質量50

一袋方便麪的質量200

方便麪裏佐料的質量5

一隻雞蛋的質量50

一頭大象的質量2。

⑸練習:

(1)熟記換算關係。

(2)進行單位換算

一頭鯨的質量約為1.5×105Kg=______t

一枚藥片質量約為5×10-4Kg=____mg

3、質量的測量

⑴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質量的測量工具。

⑵桿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幾乎家家都有。另外測量質量的工具還有磅秤、電子秤、天平??

⑶板書:實驗室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⑷指導學生觀察托盤天平對照插圖6-1認識托盤天平的構造。

(出示幻燈片)

⑸指導閲讀托盤天平使用説明書。

⑹演示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⑺突出要點:

①在稱量質量前通過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樑平衡。

②物體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③稱量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移動遊碼使橫樑平衡。

④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遊碼所表示的質量

4、探究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⑴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天平測量自帶的橡皮泥的質量。巡視操作情況,及時糾正操作錯誤。

⑵指導學生藉助燒杯測量冰及其化成水後的質量。

方法:先容器質量,然後再測共同質量,共同質量減去容器質量

等於被測對象的質量。

説明:加熱時間長同學們可能會得出水的質量比冰的質量少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⑶總結實驗結果:

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其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討論:楊利偉帶到太空中去的某儀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質量有沒有變化?

四、課堂小結:

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五、佈置作業: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