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4W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多篇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1

《種樹郭橐駝傳》中的養木之道其為:“順木之性,以致其性。”也就是説順應樹木的自然天性,使其自然生長。養木如此養人亦是如此,在我現在的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對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説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去學一些自己不願意學的東西。

近年來流行的網絡詞彙“虎媽”、“狼爸”,就是説這些家長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個頂尖大學的孩子,但我們若細細“品味”這種教育方式,便可發現這樣的成功的代價有多大。她對孩子不尊重,不信任,嚴定家規,辱罵更是家常便飯,試想在這種缺乏信賴和起碼的人格尊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能夠變得自信、寬容、公正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以這樣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而失去了自己本來原有的天性,慢慢的變得性格孤僻、不自立,或者自卑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做好了別人給他們安排的事情才不會受到批評,從而導致他們的人格變得不健全。所以順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

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傷害,直到這幾年才被人們關注的一樣病症——抑鬱症,你聽説過嗎?有一種抑鬱症叫青少年抑鬱症,死亡率僅次於車禍。導致這個病症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患者表示是來自於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校和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去逼迫他們學習一些自己不願意學的東西,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慢慢的轉化為暴躁最終演變為抑鬱症。

倘若家長和學校注重順應天性的教育,那麼將會減少一些這樣死亡案例,不要將自己的意志過分的強加於還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要以愛之名來傷害孩子。

法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埃德加〃莫蘭在談到教育時也説:“教育的任務不是純粹的傳授知識,而是傳授使我們據以理解我們的地位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文化。同時,它也是一種促進開放的自由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在教書的時候經常提起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一個釋放天性的過程,人在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索則是人們的天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知識往往比老師傳授於我們的吸收的更加牢固這便是為什麼老師要一遍一遍的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順應天性的教育比逼迫和強迫更適合孩子,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學校和家庭更應該重視的是孩子天性。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2

郭橐駝把種樹做行業,凡是長安為了玩賞而種樹的富豪人家,和賣果營生的人,都爭先地請他來奉養。看郭橐駝種的樹,時常有遷徙的,卻沒有不活的,並且碩大茂盛,早生果實,又是繁多。別的種樹人,雖是照樣的仿着他做,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

有人去問他種樹的祕訣,他回答道:“我不是能夠使樹木不死,並且繁茂;不過能夠順從樹木的天性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方法:它的根本要舒暢,它的培養要平穩,它的泥土要舊;它的築護要密;既然種好了,不要動它,不要慮它,離開了不要再時時的回顧;種的時候很謹慎,種好了就像拋棄一樣,那麼它的天然性格可以保全,所以我不過不去妨害它的生長罷了,不是教它早生果實並且繁多的。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泥土不舊;這培植的時候不是太過,就是不及;即使不是這樣的人,便又因愛它太殷勤,憂它太過分,朝看夜摸;已經離開了,還要回來再看;更厲害的人竟掐破它的樹皮,來驗它的死活,搖它的樹根,來看土的疏密,因此木的天性一天一天的遠離了。雖説愛它,其實害它;雖説憂它,其實與它為敵;所以不能及我。我又哪裏有別的能力呢?”

我聽見種樹的方法,就知道養人的道理。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3

郭橐駝雖然是一個種樹之人,但是卻在勤耕細作之中發現了萬事的發展規律,這和他細緻的觀察和良好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郭橐駝這個人,他雖然患有駝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彎腰而行,就好像駱駝一樣,鄉人們都嘲笑他,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而放棄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號。儘管上天給了他那樣的外貌,他也沒有去埋怨,只是順從地接受了現狀,並且調整了心態,也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樂的。或者説,因為他的心胸開闊,因為他的心態,他比大多數人要活得快樂。

人們常説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成功總是和付出努力分不開。然而,現實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敗的關鍵則是我們的心態。

成功的關鍵在於心態,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的結果只是使自己與目標背道而馳。牛頓在劍橋大學期間,由於鼠疫爆發,被迫返回家鄉。然而正是他在家鄉的兩年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及發明了微積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後牛頓卻走向了功名利祿,縱使長時間埋頭於書籍與實驗室之中,其後的研究也再沒有之前的輝煌可言。

目標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顆浮躁的心去探索未來的希望,則無異於揠苗助長,正如同《種樹郭橐駝傳》中他人種樹的方法。目標猶如種樹,需要我們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老子説“道法自然”講究“無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標需要我們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對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便可到達天性自然。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4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是高一上學期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寫了郭橐駝的種樹之道,並由此引申到“做官養人”之道,這兩者有一些共性,作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警示做官人要正確的“養人”。

初看文章題目,讓人覺得這是一篇寫人的傳記,而通讀全文後,你會發現,文章的深意不在寫郭橐駝種樹本領如何的高明,而是由談種樹轉到談政事上來,可見文章的真正的目的是:接借事説事,要説的其實是為官的“養人之道”。

文中先説種樹的“他值者”“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再寫官人的:“長人者好飯煩其令”。其實要説的就是官人就如他植者一樣“勤慮害樹”。同時郭橐駝的“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又與作者理想的“順民之性以養民”相呼應,體現出作者對官吏“繁政擾民”的批判。

文章先以種樹的當與不當作對比,再用養民的當與不當做類比,為了就是説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從中可以看出了作者“委婉含蓄”的寫作手法,與《捕蛇者説》有許多類似之處。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與官吏相類似之處。比如:有很多父母一味地逼迫自己的孩子,無時無刻都緊盯着孩子,讓孩子在自己鋪好的道路上走,儘量讓他不遇到一點挫折,其實這就和他植者的逆木之本性,勤慮害樹一樣。我們應當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規律,一些父母心意上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有時也要放開雙手,讓孩子去創造自己的一片藍天。

我覺得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所闡述的道理現在乃至將來都對育人治民有啟示意義。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5

最近,“虎媽”、“狼爸”、“鷹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面對這些家長用棍棒式教育培養孩子的作法,人們廣泛熱議,到底我們是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還是及早地讓他們適應社會而為他們安排未來?

也許問題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

現在我們老犯一個錯誤,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們就馬上走極端——支持這件事的另一面。嚴厲的家庭教育受到懷疑、指責,有人馬上打起旗號“讓孩子自由發展”。

看看郭橐駝是怎樣種樹的吧,“順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這一點,就自然而然能使樹“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樣,我們不能放手什麼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要做到“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便足夠了。否則,有些家長“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恐怕只會使“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也許這是給家長的一個良好訓誡。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種樹和樹人相似,既要愛得適度,又要“順天致性”,如果現在家長將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麼,輸在起跑線上的便恐怕是整個社會了。

種樹郭橐駝傳作文 篇6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

文中講到:郭橐駝的種樹祕訣在於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種樹之初,他對待樹木就像對待嬰兒一樣細心呵護,比如:把樹根舒展,把土培實、培勻等等。在栽好後,就像丟棄它一樣不管它,讓它的本性得以充分發揮。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嗎?

就拿我們來説吧,國小階段行為習慣的培養就像種樹之七年級樣,正是要打好根基的重要階段。只要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長大就能有所作為,對社會有所貢獻。

比如,獨立性的培養。現在,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家長精心呵護着我們,但是如果不及早放手,過度的溺愛,寫作業陪着,上下學接送,課外班陪讀……以至於十幾歲了還未洗過一次衣服,做過一次飯,這樣等到長大了一定是一事無成。如果真是這樣,還能説父母是愛我們的嗎?

種樹如育人。家長們,請重點培養我們的好行為、好習慣吧,只要把根基做好,我們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