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多篇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章結構比較簡單,説明對象特點突出。它充分地體現了説明文的平實準確的特點,又不乏生動活潑的描繪,應當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感受文章合理安排説明順序,體會其説明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教學目的:

1、掌握根據事物特點組織材料的方法;

2、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説明事物;

3、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師生交流有關作者的信息,從認識作者引入新課。(可事先佈置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布豐的資料)

教師歸納:

布豐(1707~1788年)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軀者。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他用40年時間寫成了36卷《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詞:馴(xùn)良矯(jiǎo)健蟄(zhé)伏苔蘚(táixiǎn)纓(yīng)

2.教師範讀課文,思考:

(1)作者寫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點?

(2)松鼠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明確:松鼠總的特點:漂亮、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説明事物,要抓住特點,還要安排好順序。課文是怎樣安排順序的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概括各部分具體內容,設計精練的板書。

2.各小組展示各自的板書,並説明設計理由。(此部分其實是交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機會,培養其歸納能力,教師適時點評,不必過細分析)參考板書: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

作者在非常細緻地觀察研究松鼠一舉一動的基礎上,對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寫。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描寫語句,談談你的體會。

例如:

描寫它的漂亮:“面容清秀”“玲瓏的小面孔”“美麗的尾巴”

形容它的性格:“馴良”“乖巧”“機警”“警覺”

描寫它的活動:“歇涼”“練跑”“玩耍”“躲”

描述它的精明能幹:“搬”“放”“編扎”“擠”“踏”

它的生活和居住情況:“又幹淨又暖和”“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舒適又安全”

它的心理和語言:“不敢下水”“要是被人家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不高興的恨恨聲”

五、作業

選取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完成一幅畫,要體現松鼠的特點。(或漂亮、或馴良、或乖巧)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文章緊緊圍繞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來進行説明。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內容,來領會作者是如何安排寫作順序,選取典型的材料體現事物特徵的。

教學步驟:

1.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結構。

2.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用“漂亮”“馴良”“乖巧”來形容松鼠,能否將這幾個詞語的順序打亂?為什麼?

3.熟讀課文。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三個特點?(此部分側重於講清楚如何安排説明順序:總括特點—具體介紹—補充説明)

4.每位同學從松鼠三個特點中任選其一,用第一人稱來介紹松鼠。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各組推薦一名上台表演,可適當配合動作,力求體現松鼠的特點。

5.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認為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可結合平時你所接觸到的科普知識來談。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平時學生寫有關動物的説明文時,總是容易寫成記敍文,往往只寫出了他們所接觸到的小貓、小狗之類的個性,而未能體現其共性。而《松鼠》是一篇很好的範文,通過學習課文可藉此幫助學生寫好此類説明文。

教學步驟:

1、找一篇寫小動物的作文(文中以記敍為主,通過描寫有關小動物的一件或幾件事,來突出所寫動物的特點,類似於寫“我們家的小花貓”等),與課文進行比較閲讀。

2、讀完兩篇文章以後,你感覺兩篇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3、小組討論歸納兩篇文章的異同。可分別從文體、寫作手法、選材、文章結構安排、寫作順序等方面進行比較,嘗試設計一個閲讀比較圖表。

4、學生展示各組設計的比較圖表,相互評價,互相補充。

5、通過比較閲讀,你覺得要寫好有關動物的説明文應當注意些什麼?

6、仿照課文《松鼠》完成一篇寫動物的説明文。

【資料整合平台】

珍珠鳥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裏,籠內還有一卷乾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温暖的巢。有人説,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裏,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葱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三個月後,那一團愈發繁茂的綠蔓裏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傢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鑽出身。瞧,多麼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裏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着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着跳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在籠裏生氣兒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裏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隻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的寫,默默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塗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着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傢伙竟扒在我的肩頭睡着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敍事簡潔、運用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3、瞭解更多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學重難點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敍事簡潔、運用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復備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當我們在評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過得失時,我們又常常發現這些英雄的身邊總有賢臣相隨。同學們能從歷史長廊中舉出一些賢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教師可適當補充,並引出趙普並簡介。)

二、檢查預習,瞭解趙普:

1、走近趙普——學生簡介趙普情況。

趙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則平。後周時為趙匡胤的幕僚,任掌書記,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政權。宋初任樞祕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時又兩次為相,淳化三年因病辭職,封魏國公,他少時為吏,讀書不多。相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説法!

2、加點字注音

闔户啟篋處決既薨

發篋齷齪奏牘

3、加點詞解釋

少習吏事寡學術發篋視之

齷齪明日顏色深沉有岸谷

三、熟讀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師範讀課文,或指名朗讀(朗讀水平高的學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準確把握句子的語氣語調。

3、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語句意思。要求:小組內全文翻譯,其他成員幫助糾錯;不理解的字詞、語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在書上標記出來,舉手質疑。教師引導解疑。

4、詞句理解檢測教師對一字多義,詞類活用等重點詞語加以提醒;對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勸以讀書。(省略句、倒裝句)②、讀之竟日。(倒裝句)等句子的翻譯可予以指導

(注:教師在這一環節可將文言文翻譯的常識滲透給學生,如保留法、補充法、調整語序法,並突出詞類活用、古今異意、一詞多義的字。)

四、作業

1、預習課文,解讀趙普形象

第二課時

初備

復備

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齊讀課文。

2、思考並小組討論: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兩件事,並説説從中可以看出趙普的哪些性格特點?你喜歡這個人物嗎?

②、本文刻畫人物語言簡潔,且善用細節描寫,請舉例説明。

板書

刻苦讀書(讀書)--勤奮好學:“晚年手不釋卷”;

“闔户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奏薦人才(薦官)——冷靜沉着:“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意志堅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復奏如初”

以天下為己任

二、調動積累,拓展延伸:

1、趙普晚年讀書“手不釋卷”刻苦讀書,請你根據自己的積累,再寫出兩到三個有關刻苦讀書的成語。

例如:學而不厭韋編三絕鑿壁偷光

2、“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和故事層出不窮,你能分別舉出一二,並談談他們對你的成長所產生的影響嗎?學習了課文,你認為為官者應具備怎樣的才能?(學生交流)

三、課堂總結,勉勵學生:

側重鼓勵學生胸懷天下,努力學習。(這是學生讀完全篇最大的啟發)

四、佈置作業,理解運用: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課外多收集趙普的有關資料,以《我心中的趙普》為題,寫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關練習。

七年級下冊語文《社戲》教案 篇三

無錫市張涇中學 浦健

[教學目標 ]

1、會讀會寫“憚、攛掇、鳧、潺、躥”等詞語,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快速閲讀課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的情節,學習小説圍繞看社戲,記敍詳略得當的方法;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來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3、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學生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品德。

(1、本文詞語的音、形學生容易混淆,應該作必要的積累;感情朗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速讀課文,品位精妙的語句,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初步體會作品的思想。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2、本文內容豐富,用筆濃淡疏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不多。只有理解材料為主題服務,才能理清情節,體會作品的思想意義,這也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故確立第二個目標。3、童年對許多人來説,是快樂和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作品中感人的情節,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這符合新課標的精神,故確立第三個教學目標 。)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1、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敍事詳略的寫法

2、體會小説景物描寫對於表現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難點:正確把握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思想。

[教學準備]

1、查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上網查閲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瞭解“社戲”這種鄉村戲劇的文字及圖片。

3、師生合作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本課的設計,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與空間。在閲讀活動中,學生要開展思維,要體會、理解、感悟、思考,這一切都有賴於對文本的充分閲讀。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勢必由老師來包辦代替,也勢必導致語文教學滿堂灌的結果。因此,設計中,讓學生多次閲讀課文,以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有所領悟。

2、課文教學重在培養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本課設計“粗讀——細讀——精讀”的閲讀活動,主要是在閲讀方法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逐步從課內走向課外。

3、“學而不思則惘”,語文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內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裏?最喜歡做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用富有啟發性的導語 ,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同,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教學的思維軌道上來。)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介紹有關收集到的“社戲”的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學生輕聲跟讀,熟悉課文內容。

(提供相關材料,有利於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主題。有條件的在課前發動學生自己獲得有關材料進行學習,這可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學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B:學生細讀課文,指導學生圈點一些重要的詞語、句子和段落,以便幫助理清文章情節脈絡,把握敍事的詳略。

學生小組閲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師生共同努力,得出結論。(媒體演示)1、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2、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3、看社戲前的波折。4、夜航看社戲途中。5、趙莊看社戲。6、看社戲後歸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詳寫3、4、5  略寫1、2、4、7

(本文篇幅相對較長,內容也較豐富,學習這類文章,首先理清脈絡,分清主次,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學習方法。)

2、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

思考:本文課題《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又不多,我們是否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你同意嗎?為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説一説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感悟。然後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以平等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根據學習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遷移的一個基本前提。探究、對話、交流、提高。教師適時點撥,充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這裏比較關鍵的是教師要視具體情況來點撥,既非灌輸包辦代替,更不是強加給學生,而是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一種指導。)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師:認真閲讀你認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讀時可先概括這部分內容;其次看看它在整篇文章中起了什麼作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想想這一部分美在哪裏,語言表述上有何特點,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閲讀前的指導十分重要,充分體現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教書重在“授之於漁”的教學理念。)

2、學生在個人精讀的基礎上分組,按寫景的與寫人的分若干組,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進行概括,得出供學生參考的結論:《社戲》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此環節,學生從“粗讀”到“細讀”再到“精讀”,由粗到細,從淺到深,完全合乎閲讀的規律。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對話,發表自己的見解,既培養了學生提出自己見解、疑問的能力,也培養了通過合作方式共同探討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多媒體演示——自然美。

[ 左右都是碧綠的豆田,河流,淡黑的起伏的遠山,朦朧在水氣裏的月色,水面前“仙山樓閣”般的戲台,“大白魚”似的航船,無不給人以生命的鮮活,給人以美好的嚮往。]

背景音樂:舒緩、抒情的《田野的風》

A: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朗讀“月夜行船,月下歸航”的語段,速度稍慢。其他學生閉目靜聽,想象其意境,體會其語言的流暢和表現的自然美。

B:聽後想想,這段寫景從哪幾個方面,結合着哪些事物來寫的,起到了怎樣的表達的效果。討論後齊讀,加深體會,再放音樂。

(優美的鄉村景色,在音樂的陪襯下,通過個人、集體的多種朗讀,拉動想象,來體會自然美,能悟出許多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

*多媒體演示——人性美。

[小夥伴們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舉動,對付六一公公的幼稚方法,將船劃得飛快的英姿,無不體現了孩子們毫不雕飾的純淨之美,體現着人的率真、自由與活力。]

A:請男生齊讀第10節少年朋友們開船的動作描寫,圈出動詞,揣摩語言的準確。

B:分角色朗讀偷豆時人物鮮明的個性化語言。

*多媒體演示——情感美。

[小朋友得到特許來伴“我”釣蝦、遊戲,母親再三囑咐與深夜候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桂生為“我”找豆漿、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與送豆,無不洋溢着愛的温情。]

五、體驗反思:

課文結尾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通過談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寫了“我”的家鄉的文化習俗——社戲。請同學們想想自己的家鄉有些什麼文化習俗,可與同學們對話交流,上台説給大家聽聽。

(設此題旨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對家鄉地方戲的興趣和喜愛之情。)

[資料鏈接]

1、社戲: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相當於“村莊”。社中有廟,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廟裏每年一定時間都要演戲,這就叫“社戲”。

2、魯迅在童年時代,曾隨母親在農村居住過,間或和許多農民親近。短篇小説《社戲》寫於1922年10月,當時社會黑暗,農民痛苦,作者自然就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淨土——平橋村。作品採用回憶的形式,用第一人稱寫就,但不是作者的自傳,不能把“我”看成是魯迅。

[作業 設計意圖]

掌握鞏固基本的知識之後,用《平分生命》來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童心的純潔、善良。從而更好的理解本課的思想內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基本字詞、文學常識

2、理清故事情節,學會講述童話故事

3、掌握本文的寫作手法,總結童話的寫作特點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5、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説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像的寫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3、培養敢説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二、接觸新課,走近作者

1、寫出你知道的童話故事,説説看童話有什麼特點?

2、寫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關情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複述課文故事

1、本文講述一個什麼故事?把本故事壓縮在150字以內

3、故事中寫了哪些人物?各有什麼性格特點?

四、研究課文,理解內容

1、剛才我們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那麼試試可不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點

2、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騙子行騙為什麼一路綠燈?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情節發展,騙子在安徒生的筆下他們最終沒有落入法網,實在耐人尋味。運用你的想象力續寫文章《大典之後》。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五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歷史背景,作者情況,小説的結構。

教學步驟: 1.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本文是篇外國短篇小説,作者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半葉傑出小説家,《最後一課》是作者愛國主義短篇小説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它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但這篇小説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眷念、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後一課中。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説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説《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説代表作。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 踱 挾 皺 督 叟 攤 曠 懊 隸 鑰 匙 哽 賺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裏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教師範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全文按情節發展,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難忘的最後一節法語課。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悲壯地宣告“最後一課”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韓麥爾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教學步驟: 1.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我”為什麼想別去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共有兩個原因。一是遲到會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批評。一是怕老師檢查功課,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況且”,是連詞,進一步説明情況。這兩個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學。

提問: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呢?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看到的是:天氣温暖而晴朗,畫眉鳥在宛轉地歌唱,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在操練,還有鎮公所邊的廣告牌前圍滿了人。這裏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會現象。自然景象是那麼的優美恬靜,對一個頑皮的孩子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對社會現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喪(廣告牌──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有是從那裏傳出來的)。這就含蓄地點出了《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變化的社會環境。

提問:小弗郎士多麼想在晴朗的藍天下,宛轉的畫眉鳥的叫聲中,開心地玩兒,可是他説,“我還能管住自己”。課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首先,急忙向學校跑去,不再看普魯士士兵的操練,還有,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也沒有停步;再有,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以上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裏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消息都是從那裏傳出來的。

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是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小弗郎士心裏想,“又出什麼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識到華希特的話是開玩笑。這都在文章後面得到了呼應,使得文章渾然成為整體。 這部分在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間接地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嚴厲,為下文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1)請同學讀第7至1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跑到學校後,小弗郎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