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國中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一

問題描述:

國中數學教學案例

國中的,隨便那個年級。20__字。案例和反思

1個回答 分類:數學 20__-11-30

問題解答:

我來補答

2.3平行線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冊第2章 第3節平行線的性質,它是平行線及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後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

難點:“性質1”的探究過程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與“動像探索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①火車行駛在鐵軌上;②游泳池;③橫格紙。

2.聲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説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學生活動: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後提出問題。

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麼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呢?

引出課題——平行線的性質。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如圖).

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並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數

數量關係

學生活動: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結論: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問題二: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探究、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

3.性質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問題三:請判斷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説理。

因為a‖b 因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語言敍述:

性質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

(1)如圖,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

①若∠1 = 110°,則∠2 = °.理由:.

②若∠1 = 110°,則∠3 = °.理由:.

③若∠1 = 110°,則∠4 = °.理由:.

(2)如圖,由AB‖CD,可得( )

(A)∠1=∠2 (B)∠2=∠3

(C)∠1=∠4 (D)∠3=∠4

(3)如圖,AB‖CD‖EF,

那麼∠BAC+∠ACE+∠CEF=( )

(A) 180°(B)270° (C)360° (D)540°

(4)誰問誰答:如圖,直線a‖b,

如:∠1=54°時,∠2= .

學生提問,並找出回答問題的同學。

2.(討論解答)

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餘部分,量得∠A=100°,

∠B=115°,求梯形另外兩角分別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儲(小結)

1.平行線的性質1、2、3;

2.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作業 第69頁 2、4、7.

八、教學反思: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後,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同位角的關係,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②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髮現的價值。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 篇二

教學目標: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課件、星星。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家波利亞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學習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探索的過程。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本節課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發展其作出決策的能力。並通過小組討論,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課堂教學理念。

三、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舊知鋪墊

1.師:今天數學遊樂園開張了。老師準備帶大家一起去遊一遊。只要大家答對門口的幾道題,就可以免費進去了,你們有信心嗎?

2.課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員阿姨:“只要小朋友能準確地計算出得數,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可以。

3.師引導:可以口算,可以列豎式計算、還可以請教別人,等等。

4.學生計算後、彙報結果。

(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崔琦先生説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針對學生的喜歡和好奇心,以遊樂園的情境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環節目的是激活學生學習本課所需的知識,選擇不同算法,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特別給予後進生再次學習的機會。)

(二)提出問題

1、問題情境

師:大家計算得真準確!我們可以進去數學遊樂園嘍!你們瞧,遊樂園裏真樂鬧啊!大象伯伯在那裏給大家量體重,我們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來的體重是……(課件出示遊樂園情境圖)

笑笑 38千克

淘氣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們:你能不能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一個問題呢?

3、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從中選擇出本節課將解決的問題:(退位減法)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學生列出算式:45.2-33.4=2、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把得數算出來。

2、學生獨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數是11.8。

(師追問: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麼45.2-33.4就等於11.8。

師:很好,不過這種算法的前提是小數的位數相同。

生2:我是把這道題想成錢來算的。我先從45.2元裏面拿出33元……

師:你能把生活經驗用在這裏解決算術問題真不錯。

生3:我能用列豎式的方法來算。

師:你的算法很特別,能不能上台來跟同學們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生3:(一邊板書,一邊講)我把先45.2寫在上面,33.4寫在下面,要注意小數點對齊,然後2減4不夠減,找前一位借1,變成12-4=8,……最後算出來的得數是11.8

師:謝謝你。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計算起來更方便呢?

(列豎式)

師:那好,我們就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

(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行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本環節讓學生從具體的問題出發,主動參與,探究小數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算法的多樣化,並且學會優化選擇。)

(2)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課件出示問題及智慧爺爺説的話“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2、請2位學生板演。

3、引導學生評價。

(課件出示情境)

4、師:數學遊樂園裏還有個小朋友晶晶還不明白,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5、小組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不夠減時怎麼辦?如果碰到整數怎麼辦?

6、分組討論,並做好記錄。

7、彙報交流。(強調智慧爺爺説的話)

8、師小結:計算小數退位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教師通過課件進行板書。)

(通過小組討論,促進生生互動,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歸納、概括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鞏固和應用

“有獎解答”

1、師:小朋友們都學好了本領,接來老師要帶大家去參加遊樂園的“有獎解答”活動,看誰獲得的獎品最多?

2、P16第一題。

(課件出示)

(1)看誰算得最準確。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師着重引導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

小結:計算小數進位加法時,小數點要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3、P16第二題。

新學期開學了,笑笑到商店買了1個書包和1個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稱 單價/元

書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發獎品。(星星——貼在光榮榜)

(在“有獎解答”的具體情境中,學生既鞏固新知,同時又引出了小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問題。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第九文書網

五、總 結 回 顧

1、師:我們今天的遊園活動到這裏就結束了,你願意把今天的收穫和大象伯伯分享嗎?

2、學生談收穫。

3、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今天學習的——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相信以後遇到小數加減法的問題,應該難不倒你們了。

(讓學生分享收穫,體現了 “反思”的思想,使學生學會總結,深化認識,把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東西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三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瞭解公式法的概念,會熟練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複習具體數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題過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並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求根公式的推導和公式法的應用。

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一、複習引入

1、前面我們學習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開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問1 這種解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提問2 這種解法的侷限性是什麼?(只對那種“平方式等於非負數”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實施於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對這種侷限性,怎麼辦?(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夠“直接開平方”的形式。)

(學生活動)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師點評)略

總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1)先將已知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項係數為1;

(3)常數項移到右邊;

(4)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5)變形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這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驟求出它們的兩根,請同學獨立完成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已知ax2+bx+c=0(a≠0),試推導它的兩個根x1=-b+b2-4ac2a,x2=-b-b2-4ac2a(這個方程一定有解嗎?什麼情況下有解?)

分析:因為前面具體數字已做得很多,我們現在不妨把a,b,c也當成一個具體數字,根據上面的解題步驟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項,得:ax2+bx=-c

二次項係數化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當b2-4ac≥0時,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開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係數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先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ax2+bx+c=0,當b2-4ac≥0時,將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這個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兩個實數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應把它化為一般形式,然後代入公式即可。

補:(5)(x-2)(3x-5)=0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2頁 練習1.(1)(3)(5)或(2)(4)(6)。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導過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將所給的方程變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項要變號,儘量讓a>0;2)找出係數a,b,c,注意各項的係數包括符號;3)計算b2-4ac,若結果為負數,方程無解;4)若結果為非負數,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結果。

(4)初步瞭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