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73K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多篇】

元一次方程組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思想。

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學習習慣。

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

難點: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求出方程組的解。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本班共有40人,請問能確定男_幾人嗎?為什麼?

(1)如果設本班男生x人,_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這是什麼方程?根據什麼?

2、男生比_了2人。設男生x人,_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_2人且男_40人。設該班男生x人,_人。方程如何表示?

兩個方程中的x表示什麼?類似的兩個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這樣,同一個未知數表示相同的量,我們就應用大括號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個方程組。

4、點明課題: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取數據,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探究新知,練習鞏固

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1)請同學們看課本,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的概念,並找出關鍵詞由教師板書。

[讓學生看書,引起他們對教材重視。找關鍵詞,加深他們對概念的瞭解。]

(2)練習:判斷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學生作出判斷並要説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1)由學生給出引例的答案,教師指出這就是此方程組的解。

(2)練習:把下列各組數的題序填入圖中適當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組x+y=0的解。

2x+3y=2

(3)既滿足第一個方程也滿足第二個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4)練習:已知x=0是方程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嘗試求解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尋找方程組的解呢?

1、已知兩個整數x,y,試找出方程組3x+y=8的解。

2x+3y=10

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探索。並讓已經找出方程組解的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提煉方法:列表嘗試法。

一般思路:由一個方程取適當的xy的值,代到另一個方程嘗試。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探索並解答問題,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2、據瞭解,某商店出售兩種不同星號的“紅雙喜”牌乒乓球。其中“紅雙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學一共買了4盒,剛好有15個球。

(1)設該同學“紅雙喜”二星乒乓球買了x盒,三星乒乓球買了y盒,請根據問題中的條件列出關於x、y的方程組。(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解出這個方程組的解。

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分析講解。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這節課學哪些知識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組及解概念,列表嘗試法)

2、你還有什麼問題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業本。

教學設計説明:

1、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其一是知識線,內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由學生給出數據,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後進行講解,實現生生互評。把課堂的一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3、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題方面考慮到數_代,學生對膠捲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二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瞭解公式法的概念,會熟練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複習具體數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題過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並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求根公式的推導和公式法的應用。

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一、複習引入

1、前面我們學習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開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問1 這種解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提問2 這種解法的侷限性是什麼?(只對那種“平方式等於非負數”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實施於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對這種侷限性,怎麼辦?(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夠“直接開平方”的形式。)

(學生活動)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師點評)略

總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1)先將已知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項係數為1;

(3)常數項移到右邊;

(4)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5)變形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這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驟求出它們的兩根,請同學獨立完成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已知ax2+bx+c=0(a≠0),試推導它的兩個根x1=-b+b2-4ac2a,x2=-b-b2-4ac2a(這個方程一定有解嗎?什麼情況下有解?)

分析:因為前面具體數字已做得很多,我們現在不妨把a,b,c也當成一個具體數字,根據上面的解題步驟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項,得:ax2+bx=-c

二次項係數化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當b2-4ac≥0時,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開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係數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先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ax2+bx+c=0,當b2-4ac≥0時,將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這個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兩個實數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應把它化為一般形式,然後代入公式即可。

補:(5)(x-2)(3x-5)=0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2頁 練習1.(1)(3)(5)或(2)(4)(6)。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導過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將所給的方程變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項要變號,儘量讓a>0;2)找出係數a,b,c,注意各項的係數包括符號;3)計算b2-4ac,若結果為負數,方程無解;4)若結果為非負數,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結果。

(4)初步瞭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4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大全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並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併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麼該怎樣化簡呢?

現在我們來看本章引言中的問題(3):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麼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於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類比數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後,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併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現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敍述去括號法則,然後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後仍有幾項。

二、範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後,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麼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後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後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後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後,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於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時,去掉括號後,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後再去括號,熟練後,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裏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佈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代入法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2節P96頁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與技能目標:會用代入消元法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所體現的化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提供適當的情境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討論中學會交流與合作,培養良好的數學思想,逐步滲透類比、化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學難點: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感受“消元”思想。

教學關鍵:把方程組中的某個方程變形,而後代入另一個方程中去,消去一個未知數,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學生分析授課對象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七年級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特別是對一元一次方程內容掌握的不夠透徹,再加上厭學現象嚴峻,團結協作的能力差,本節課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籃球比賽和常用的消毒液作為題材來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既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解決本節課所涉及到的問題,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做好鋪墊。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主要內容是在上節已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等概念的基礎上,來學習解方程組的第一種方法——代入消元法。並初步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對過去所學知識的一個回顧和提高,同時,也為後面的利用方程組來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通過實際問題中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學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國中階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兩種,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後應用的順序安排,這樣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節中有針對性的學習解法,又可在後一小節的應用中鞏固前面的知識,但教材相對應的練習安排較少,不過這樣也給了學生一較大的發揮空間。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ppt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方法本節課採用“問題引入——探究解法——歸納反思”的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籃球聯賽中,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保安族中學校隊為了爭取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場比賽中得到40分,那麼這個隊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一步,初步瞭解代入法1、在上述問題中,除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外,我們還可以設出兩個未知數,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學生活動:分別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學生板演①設勝的場數是x,負的場數是y

x+y=22

2x+y=40

②設勝的場數是x,則負的場數為22-x

2x+(22-x)=40

2、自主探究,小組討論那麼怎樣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關係?

3、學生歸納,教師作補充上面的解法,第一步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組中一個方程,將一個未知數用含另一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方程,實現消元,進而求得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這種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第二步,用代入法解方程組把下列方程寫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1)2x-y=5(2)4x+3y-1=0學生活動:嘗試自主完成,教師糾正思考:能否用含y的式子來表示x呢?

例1用代入法解方程組x-y=3①3x-8y=14②

思路點撥:先觀察這個方程組中哪一項係數較小,發現①中x的係數為1,這樣可以確定消x較簡單,首先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而後再代入②消元。

解:由①變形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3(y+3)-8y=14

解這個方程,得y=-1

把y=-1代入③,得X=2

所以這個方程組的解是X=2y=-1

如何檢驗得到的結果是否正確?學生活動:口答檢驗。

第三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代入法解方程組

例2根據市場調查,某種消毒液的大瓶裝(500g)和小瓶裝(250g)兩種產品的銷售數量(按瓶計算)比為2:5.某廠每天生產這種消毒液22.5噸,這些消毒液應該分裝大、小瓶裝兩種產品各多少瓶?思路點撥:本題是實際應用問題,可採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為工具求解,這就需要構建模型,尋找兩個等量關係,從題意可知:大瓶數:小瓶數=2:5;大瓶所裝消毒液+小瓶所裝消毒液=總生產量(解題過程略)教師活動:啟發引導學生構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模型。學生活動:嘗試設出:這些消毒液應該分裝x個大瓶和y個小瓶,得到5x=2y500x+250y=22500000並解出x=20000y=50000

第四步,小組討論,得出步驟學生活動:根據例1、例2的解題過程,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歸納,教師補充,總結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①選取一個係數較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變形,用含有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②將變形後的方程代入另一個方程中,消去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時,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個沒有變形的方程中,以達到消元的目的。);③解這個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④將求得的未知數的值代入①中變形後的方程中,求出另一個未知數的值;⑤用“{”聯立兩個未知數的值,就是方程組的解;⑥最後檢驗求得的結果是否正確(代入原方程組中進行檢驗,方程是否滿足左邊=右邊)。

(三)分組比賽,鞏固新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把書本P98頁練習設計成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幾個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獨立版塊,練習是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團隊精神,也使各類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歸納總結,知識回顧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2、你認為在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五)佈置作業1、作業:P103頁第1、2、4題2、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決的實際問題。設計説明代入消元法體現了數學學習中“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方法,化歸的原則就是將不熟悉的問題化歸為比較熟悉的問題,用於解決新問題。基於這點認識,本課按照“身邊的數學問題引入—尋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代入消元法—典型例題—歸納代入法的一般步驟”的思路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堅持啟發式教學。教師創設有趣的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發現過程融於有趣的活動中。重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將設未知數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過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相比較,從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代入(消元)解法,這種比較,可使學生在複習舊知識的同時,使新知識得以掌握,這對於學生體會新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 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課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加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於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瞭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係,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這是因為有理數加、減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複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於“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並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

-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

-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 應變成 12+7-5,而不能變成12-7+5。

教學設計示例一

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代數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

3.應用: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計算的準確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了本節課就知道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體現了數學的統一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採用嘗試指導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每一環節,設置一定題目進行鞏固練

習,步步為營,分散難點,解決關鍵問題.

2.學生寫法:練習→尋找簡單的一般性的方法→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把加減混合運算算式理解為加法算式.

2.難點:把省略括號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數加法進行計算.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練習討論,總結歸納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步驟,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練習反饋.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同學們學得都很好!請同學們看以下題目: -9+(+6);(-11)-7.

師:(1)讀出這兩個算式.

(2)“+、-”讀作什麼?是哪種符號?

“+、-”又讀作什麼?是什麼符號?

學生活動: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師繼續提問:(1)這兩個題目運算結果是多少?

(2)(-11)-7這題你根據什麼運算法則計算的?

學生活動:口答以上兩題(教師訂正).

師小結:減法往往通過轉化成加法後來運算.

【教法説明】為了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必須先對有理數加法,特別是有理數減法的題目進行復習,為進一步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奠定基礎.這裏特別指出“+、-”有時表示性質符號,有時是運算符號,為在混合運算時省略加號、括號時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師:把兩個算式-9+(+6)與(-11)-7之間加上減號就成了一個題目,這個題目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2.7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1))

教學説明:由複習的題目巧妙地填“-”號,就變成了今天將學的加減混合運算內容,使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題目組成.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講評(-9)+(-6)-(-11)-7.

(1)省略括號和的形式

師:看到這個題你想怎樣做?

學生活動:自己在練習本上計算.

教師針對學生所做的方法區別優劣.

【教法説明】題目出示後,教師不急於自己講評,而是讓學生嘗試,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運算,有的同學可能是先把減法都轉化成了加法,然後按加法的計算法則再計算?這樣在不同的方法中,學生自己就會尋找到簡單的、一般性的方法.

師:我們對此類題目經常採用先把減法轉化為加法,這時就成了-9,+6,+11,-7的和,加號通常可以省略,括號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問題:雖然加號、括號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這個算式可以讀成?

學生活動:先自己練習嘗試用兩種讀法讀,口答(教師糾正).

【教法説明】教師根據學生所做的方法,及時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來給學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寫成省略括號代數和的形式後,通過讓學生練習兩種讀法,可以加深對此算式的理解,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寫成省略括號和的形式,並把結果用兩種讀法讀出來.

(1)(+9)-(+10)+(-2)-(-8)+3;

(2)+()-()-().

2.判斷

式子-7+1-5-9的正確讀法是().

A.負7、正1、負5、負9;

B.減7、加1、減5、減9;

C.負7、加1、負5、減9;

D.負7、加1、減5、減9;

學生活動:1題兩個學生板演,兩個學生用兩種讀法讀出結果,其他同學自行演練,然後同桌讀出互相糾正,2題搶答.

【教法説明】這兩題旨意在鞏固怎樣把加減混合運算題目都轉化成加法運算寫成代數和的形式,這裏特別注意了代數和形式的兩種讀法.

2.用加法運算律計算出結果

師:既然算式能看成幾個數的和,我們可以運用加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通常同號兩數放在一起分別相加.

-9+6+11-7

=-9-7+6+11.

學生活動:按教師要求口答並讀出結果.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討論後回答.

【教法説明】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時,很可能產生“-9+7+11-6”這樣的錯誤,教師先讓學生自己去做,然後糾正,又做一組鞏固練習,使學生牢固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律把同號數放在一起時,一定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這一知識點.

師:-9-7+6+11怎樣計算?

學生活動:口答

[板書]

-9-7+6+11

=-16+17

=1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3)

1.計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兩個題目計算:(1)(+9)-(+10)+(-2)-(-8)+3;

(2).

學生活動:四個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教法説明】針對一道例題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組相應的鞏固練習,這樣每一步學生都掌握得較牢固,這時教師一定要總結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識有相對的集中.

師小結: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題目的步驟為:

1.減法轉化成加法;

2.省略加號括號;

3.運用加法交換律使同號兩數分別相加;

4.按有理數加法法則計算.

(三)反饋練習

(出示投影4)

計算:(1)12-(-18)+(-7)-15;

(2).

學生活動:可採用同桌互相測驗的方法,以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

【教法説明】這兩個題目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測驗的方式來達到及時反饋.

(四)歸納小結

師:1.怎樣做加減混合運算題目?

2.省略括號和的形式的兩種讀法?

學生活動:口答.

【教法説明】小結不是教師單純的總結,而是讓學生參與回答,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將本節的重點知識納入知識系統.

八、隨堂練習

1.把下列各式寫成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説出式子-3+5-6+1的兩種讀法.

3.計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佈置作業

(一)必做題:1.計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選做題:(1)當時,,,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2)當時,,,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十、板書設計

七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 篇六

第一章 有理數

單元教學內容

1、本單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列舉了學生熟悉的用正、負數表示的實例,?從擴充運算的角度引入負數,然後再指出可以用正、負數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使學生感受到負數的引入是來自實際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引入正、負數概念之後,接着給出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集合及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2、通過怎樣用數簡明地表示一條東西走向的馬路旁的樹、?電線杆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關係引入數軸。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形象地表示出來,使數與形結合為一體,揭示了數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體現出以下4個方面的作用:

(1)數軸能反映出數形之間的對應關係。

(2)數軸能反映數的性質。

(3)數軸能解釋數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數、絕對值、近似數。

(4)數軸可使有理數大小的比較形象化。

3、對於相反數的概念,?從“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點分別在原點的兩旁,且離開原點的距離相等”來説明相反數的幾何意義,同時補充“零的相反數是零”作為相反數意義的一部分。

4、正確理解絕對值的概念是難點。

根據有理數的絕對值的兩種意義,可以歸納出有理數的絕對值有如下性質:

(1)任何有理數都有唯一的絕對值。

(2)有理數的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即最小的絕對值是零。

(3)兩個互為相反數的絕對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數都不大於它的絕對值,即│a│≥a,│a│≥-a.

(5)若│a│=│b│,則a=b,或a=-b或a=b=0.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正數、負數的實際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掌握數軸的畫法,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説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

(4)會利用數軸和絕對值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經過探索有理數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的過程,體會“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繫,鼓勵學生探索規律,並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規範語言。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有理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

2、難點:準確理解負數、絕對值等概念。

3、關鍵:正確理解負數的意義和絕對值的意義。

課時劃分

1.1 正數和負數 2課時

1.2 有理數 5課時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4課時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5課時

1.5 有理數的乘方 4課時

第一章有理數(複習) 2課時

1.1正數和負數

第一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能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數或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意義,掌握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方法。

2、難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概念。

3、關鍵: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四、課堂引入

我們知道,數是人們在實際生活和生活需要中產生,並不斷擴充的。人們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為了表示“沒有物體”、“空位”引進了數“0”,?測量和分配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此產生了分數和小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課本第2?頁至第3頁中提到的四個問題,這裏出現的新數:-3,-2,-2.7%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淨輸2球,減少2.7%。

五、講授新課

(1)、像-3,-2,-2.7%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2.7%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淨勝2球,增長2.7%,?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有時在正數前

11面也加上“+”(正)號,例如,+3,+2,+0.5,+,?就是3,2,0.5,,?一個數前面33

的“+”、“-”號叫做它的符號,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中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的工具)進行計算,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

(3)、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數。

(4) 、0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如今天氣温是0℃,是指一個確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5)、把0以外的數分為正數和負數,起源於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正數和負數在許多方面被廣泛地應用。在地形圖上表示某地高度時,需要以海平面為基準,通常用正數表示高於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負數表示低於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峯的海拔高度為8844m,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m.記錄賬目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6)、請學生解釋課本中圖1.1-2,圖1.1-3中的正數和負數的含義。

(7)、你能再舉一些用正負數表示數量的實際例子嗎?

(8)、例如,通常用正數表示汽車向東行駛的路程,用負數表示汽車向西行駛的路程;用正數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負數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數表示買進東西的數量,用負數表示賣出東西的數量。

六、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練習1、2、3、4題。

七、課堂小結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的數(除0外),在正數前放上“-”號,就是負數,?但不能説:“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原數意義相反的數。如果原數是一個負數,那麼前面放上“-”號後所表示的數反而是正數了,另外應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八、作業佈置

1、課本第5頁習題1.1複習鞏固第1、2、3題。

九、板書設計

1.1正數和負數

第一課時

1、像-3,-2,-2.7%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2.7%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淨勝2球,增長2.7%,?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

11也加上“+”(正)號,例如,+3,+2,+0.5,+,?就是3,2,0.5,,?一個數前面的33

“+”、“-”號叫做它的符號,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隨堂練習。

3、小結。

4、課後作業。

十、課後反思

1.1正數和負數

第二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鞏固正數、負數的概念;理解在同一個問題中,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舉一反三用正、負數表示身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而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能應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難點:正數、負數概念的綜合運用。

3、關鍵: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正負數可以用來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四、複習提問課堂引入

1、什麼叫正數?什麼叫負數?舉例説明,?有沒有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

2、如果用正數表示盈利5萬元,那麼-8千元表示什麼?

五、新授

例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__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__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分析: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與原數具有意義相反的數。?“負”與“正”是相對的,增長-1,就是減少1;增長-6.4%就是減少6.4%,那麼什麼情況下增長率是0?當與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減時增長率是0.

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教案 篇七

一、背景知識

《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選自浙江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從自然數到有理數》的第5節,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提出是從學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藉助於氣温的高低及數軸,得出有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課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體驗有理數大小比較法則的探索過程。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説出有理數大小的比較法則

2、能熟練運用法則結合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特別是應用絕對值概念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能利用數軸對多個有理數進行有序排列。

3、能正確運用符號“<”“>”“∵”“∴”寫出表示推理過程中簡單的因果關係。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法則藉助數軸比較兩個有理數的大小。

難點:利用絕對值概念比較兩個負分數的大小。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一)交流對話,探究新知

1、説一説

(多媒體顯示)某一天我們5個城市的最低氣温 從剛才的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從常見的氣温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可能有些學生會説從中知道廣州的最低氣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氣温0℃高,有些學生會説哈爾濱的最低氣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氣温零下10℃低等;不會説的,老師適當點拔,從而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較這一天下列兩個城市間最低氣温的高低(填“高於”或“低於”)

廣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爾濱;武漢________哈爾濱;武漢__________廣州。

2、畫一畫:(1)把上述5個城市最低氣温的數表示在數軸上,(2)觀察這5個數在數軸上的位置,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3)温度的高低與相應的數在數軸上的位置有什麼?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發現原點左邊的數都是負數,原點右邊的數都是正數;同時也發現5在0右邊,5比0大;10在5右邊,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數軸上原點右邊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教師趁機追問,原點左邊的數也有這樣的規律嗎?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進一步驗證了原點左邊的數也有這樣的規律。從而使學生親身體驗探索的樂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覺獲得了知識。)由小組討論後,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正數都大於零,負數都小於零,正數大於負數。

(二)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1、練一練(師生共同完成例1後,學生完成隨堂練習1)

例1:在數軸上表示數5,0,-4,-1,並比較它們的大小,將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用“<”號連接。(師生共同完成)

分析:本題意有幾層含義?應分幾步?

要點總結:小組討論歸納,本題解題時的一般步驟:①畫數軸②描點;③有序排列;④不等號連接。

隨堂練習: P19 T1

2、做一做

(1)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對數,並比較它們的大小

①2和7 ②-6和-1 ③-6和-36 ④-和-1.5

(2)求出圖中各對數的絕對值,並比較它們的大小。

(3)由①、②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後,代表站起來發言,口述自己組的發現,説明自己組發現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規律的能力。)

要點總結:兩個正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數大;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數反而小。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總結得出有理數大小的比較法則。

(1)正數都大於零,負數都小於零,正數大於負數。

(2)兩個正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數大。

(3)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數反而小。

3、師生共同完成例2後,學生完成隨堂練習2、3、4。

例2比較下列每對數的大小,並説明理由:(師生共同完成)

(1)1與-10,(2)-0.001與0,(3)-8與+2;(4)-與-;(5)-(+)與-|-0.8|

分析:第(4)(5)題較難,第(4)題應先通分,第(5)題應先化簡,再比較。同時在講解時,要注意格式。

注:絕對值比較時,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數大;分子相同,則分母大的數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時,則應先通分再比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較。

兩個負數比較大小時的一般步驟:①求絕對值;②比較絕對值的大小;③比較負數的大小。

思考:還有別的方法嗎?(分組討論,積極思考)

4、想一想:我們有幾種方法來判斷有理數的大小?你認為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由學生討論後,得出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法則,另一種是利用數軸,當兩個數比較時一般選用第一種,當多個有理數比較大小時,一般選用第二種較好。

練一練:P19 T2、3、4

5、考考你: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有沒有的有理數,有沒有最小的有理數,為什麼?

(2)有沒有絕對值最小的有理數?若有,請把它寫出來?

(3)在於-1.5且小於4.2的整數有_____個,它們分別是____。

(4)若a>0,b<0,a<|b|,則你能比較a、b、-a、-b這四個數的大小嗎?(本題屬提高題,不要求全體學生掌握)

(新穎的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習慣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6、議一議,談談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由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有理數大小比較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按照法則,兩兩比較,另一種是利用數軸,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必須把要比較的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然後按照它們在數軸上的位置,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用“<”(或“>”)連接,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個有理數大小時非常簡便。

六、佈置作業:P19 A組、B組

基礎好的A、B兩組都做

基礎較差的同學選做A組。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八

公式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瞭解公式法的概念,會熟練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複習具體數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題過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並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求根公式的推導和公式法的應用。

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一、複習引入

1、前面我們學習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開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問1 這種解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提問2 這種解法的侷限性是什麼?(只對那種“平方式等於非負數”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實施於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對這種侷限性,怎麼辦?(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夠“直接開平方”的形式。)

(學生活動)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師點評)略

總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1)先將已知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項係數為1;

(3)常數項移到右邊;

(4)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5)變形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這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驟求出它們的兩根,請同學獨立完成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已知ax2+bx+c=0(a≠0),試推導它的兩個根x1=-b+b2-4ac2a,x2=-b-b2-4ac2a(這個方程一定有解嗎?什麼情況下有解?)

分析:因為前面具體數字已做得很多,我們現在不妨把a,b,c也當成一個具體數字,根據上面的解題步驟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項,得:ax2+bx=-c

二次項係數化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當b2-4ac≥0時,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開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係數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先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ax2+bx+c=0,當b2-4ac≥0時,將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這個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兩個實數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應把它化為一般形式,然後代入公式即可。

補:(5)(x-2)(3x-5)=0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2頁 練習1.(1)(3)(5)或(2)(4)(6)。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導過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將所給的方程變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項要變號,儘量讓a>0;2)找出係數a,b,c,注意各項的係數包括符號;3)計算b2-4ac,若結果為負數,方程無解;4)若結果為非負數,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結果。

(4)初步瞭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4

因式分解法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複習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體會和探尋用更簡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並應用因式分解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重點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

讓學生通過比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題更簡便。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師點評:(1)配方法將方程兩邊同除以2後,x前面的係數應為12,12的一半應為14,因此,應加上(14)2,同時減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口答下面各題。

(老師提問)(1)上面兩個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

(2)等式左邊的各項有沒有共同因式?

(學生先答,老師解答)上面兩個方程中都沒有常數項;左邊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兩個方程都可以寫成:

(1)x(2x+1)=0 (2)3x(x+2)=0

因為兩個因式乘積要等於0,至少其中一個因式要等於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實現降次的?)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上述兩個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開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為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等於0的形式,再使這兩個一次式分別等於0,從而實現降次,這種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是什麼?

解:略 (方程一邊為0,另一邊可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乘積。)

練習: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確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兩邊同除以x,得x=1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4頁 練習1,2.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邊為兩個一次因式相乘,另一邊為0,再分別使各一次因式等於0.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6,8,10,11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案 篇九

問題描述:

國中數學教學案例

國中的,隨便那個年級。20__字。案例和反思

1個回答 分類:數學 20__-11-30

問題解答:

我來補答

2.3平行線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冊第2章 第3節平行線的性質,它是平行線及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後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

難點:“性質1”的探究過程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與“動像探索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①火車行駛在鐵軌上;②游泳池;③橫格紙。

2.聲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説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學生活動: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後提出問題。

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麼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呢?

引出課題——平行線的性質。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如圖).

問題一:指出圖中的同位角,並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數

數量關係

學生活動: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結論: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問題二: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探究、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

3.性質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問題三:請判斷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説理。

因為a‖b 因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語言敍述:

性質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

(1)如圖,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

①若∠1 = 110°,則∠2 = °.理由:.

②若∠1 = 110°,則∠3 = °.理由:.

③若∠1 = 110°,則∠4 = °.理由:.

(2)如圖,由AB‖CD,可得( )

(A)∠1=∠2 (B)∠2=∠3

(C)∠1=∠4 (D)∠3=∠4

(3)如圖,AB‖CD‖EF,

那麼∠BAC+∠ACE+∠CEF=( )

(A) 180°(B)270° (C)360° (D)540°

(4)誰問誰答:如圖,直線a‖b,

如:∠1=54°時,∠2= .

學生提問,並找出回答問題的同學。

2.(討論解答)

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餘部分,量得∠A=100°,

∠B=115°,求梯形另外兩角分別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儲(小結)

1.平行線的性質1、2、3;

2.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作業 第69頁 2、4、7.

八、教學反思: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後,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同位角的關係,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②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髮現的價值。

人教版國中數學教師教案 篇十

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雞兔同籠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組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初步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

培養學生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和體驗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組)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2、通過“雞兔同籠”,把同學們帶入古代的數學問題情景,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趣”;進一步強調課堂與生活的聯繫,突出顯示數學教學的實際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重點:

經歷和體驗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難點:

確立等量關係,列出正確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學流程:

課前回顧

複習: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情境引入

探究1:今有雞兔同籠,

上有三十五頭,

下有九十四足,

問雞兔各幾何?

“雉兔同籠”題:今有雉(雞)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雉兔各幾何?

(1)畫圖法

用表示頭,先畫35個頭

將所有頭都看作雞的,用表示腿,畫出了70只腿

還剩24只腿,在每個頭上在加兩隻腿,共12個頭加了兩隻腿

四條腿的是兔子(12只),兩條腿的是雞(23只)

(2)一元一次方程法:

雞頭+兔頭=35

雞腳+兔腳=94

設雞有x只,則兔有(35-x)只,據題意得:

2x+4(35-x)=94

比算術法容易理解

想一想:那我們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回顧上節課學習過的二元一次方程,能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3)二元一次方程法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1)上有三十五頭的意思是雞、兔共有頭35個,

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雞、兔共有腳94只。

(2)如設雞有x只,兔有y只,那麼雞兔共有(x+y)只;

雞足有2x只;兔足有4y只。

解:設籠中有雞x只,有兔y只,由題意可得:

雞兔合計頭xy35足2x4y94

解此方程組得:

練習1:

1、設甲數為x,乙數為y,則“甲數的二倍與乙數的一半的和是15”,列出方程為_2x+05y=15

2、小剛有5角硬幣和1元硬幣各若干枚,幣值共有六元五角,設5角有x枚,1元有y枚,列出方程為05x+y=65.

三、合作探究

探究2:以繩測井。若將繩三折測之,繩多五尺;若將繩四折測之,繩多一尺。繩長、井深各幾何?

題目大意:用繩子測水井深度,如果將繩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繩長比井深多5尺;如果將繩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繩長比井深多1尺。問繩長、井深各是多少尺?

找出等量關係:

解:設繩長x尺,井深y尺,則由題意得

x=48

將x=48y=11。

所以繩長4811尺。

想一想:找出一種更簡單的創新解法嗎?

引導學生逐步得出更簡單的方法:

找出等量關係:

(井深+5)×3=繩長

(井深+1

解:設繩長x尺,井深y尺,則由題意得

3(y+5)=x

4(y+1)=x

x=48

y=11

所以繩長48尺,井深11尺。

練習2:甲、乙兩人賽跑,若乙先跑10米,甲跑5秒即可追上乙;若乙先跑2秒,則甲跑4秒就可追上乙。設甲速為x米/秒,乙速為y米/秒,則可列方程組為(B)。

歸納: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審:審清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設:設未知數。

列: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組。

解:解方程組,求出未知數。

答:檢驗所求出未知數是否符合題意,寫出答案。

四、自主思考

探究3: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紙板作側面和底面,做成如圖中豎式和橫式的兩種無蓋紙盒。現在倉庫裏有1000張正方形紙板和2000張長方形紙板,問兩種紙盒各做多少隻,恰好使庫存的紙板用完?

解:設做豎式紙盒X個,橫式紙盒y個。根據題意,得

x+2y=1000

4x+3y=2000

解這個方程組得x=200

y=400

答:設做豎式紙盒200個,橫式紙盒400個,恰好使庫存的紙板用完。

練習3:上題中如果改為庫存正方形紙板500,長方形紙板1001張,那麼,能否做成若干只豎式紙盒和若干只橫式紙盒後,恰好把庫存紙板用完?

解:設做豎式紙盒x個,做橫式紙盒y個,根據題意

y不是自然數,不合題意,所以不可能做成若干個紙盒,恰好不庫存的紙板用完。

歸納:

五、達標測評

1、解下列應用題

(1)買一些4分和8分的郵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郵票比4分的郵票多40張,那麼兩種郵票各買了多少張?

解:設4分郵票x張,8分郵票y張,由題意得:

4x+8y=6800①

y-x=40②

所以,4分郵票540張,8分郵票580張

(2)一項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只能完成晴天

的工作量。現在知道在施工期間雨天比晴天多3天。問這項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由於工作總量未知,我們將其設為單位1

晴天一天可完成

雨天一天可完成

解:設晴天x天,雨天y天,工作總量為單位1,由題意得:

總天數:7+10=17

所以,共17天可完成任務

六、應用提高

學校買鉛筆、圓珠筆和鋼筆共232支,共花了300元。其中鉛筆數量是圓珠筆的4倍。已知鉛筆每支0.60元,圓珠筆每支2.7元,鋼筆每支6.3元。問三種筆各有多少支?

分析:鉛筆數量+圓珠筆數量+鋼筆數量=232

鉛筆數量=圓珠筆數量×4

鉛筆價格+圓珠筆價格+鋼筆價格=300

解:設鉛筆x支,圓珠筆y支,鋼筆z支,根據題意,可得三元一次方程組:

將②代入①和③中,得二元一次方程組

4y+y+z=232④

0.6×4y+2.7x+6.3z=300⑤

解得

所以,鉛筆175支,圓珠筆44支,鋼筆12支

七、體驗收穫

1、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解決以繩測井問題

3、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七、佈置作業

教材116頁習題第2、3題。

x+y=35

2x+4y=94

x=23

y=12

繩長的三分之一-井深=5

繩長的四分之一-井深=1

-y=5①

①-②,得

-y=1②

-y=5①

-y=5①

-y=5①

X=540

Y=580

y-x=3②

x=7

y=10

x+y+z=232①

x=4y②

0.6x+2.7y+6.3z=300③

X=176

Y=44

Z=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