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知識點歸納【精品多篇】

作品簡介 篇一

《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儘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願景。

註釋 篇二

1、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詞取消句子之間的獨立性。行,施行

4、為:是,表判斷。

5、〔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

6、〔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信:誠信。修:培養。

7、獨:單獨。

8、〔親〕意動用法,用如動詞,以……為親,撫養。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9、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10、終:終老,終其天年。

11、養:供養。

12、有所養:得到供養。

13、〔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15、〔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6、〔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

17、〔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力惡:賓語前置。

18、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19、〔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9、〔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1、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門。

23、而〔是故謀閉而不興〕:連詞,表並列。

24、〔閉〕用門閂插門。

25、謂:是。

26、〔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重點註釋

1、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從哪三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3、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答:"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説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説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於"五帝之世",同時又高於"五帝之世"。

4、“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文章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6、寫出表現人人都能關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關愛、能安居樂業的句子?③故(16)人不獨(17)親④其親(18),不獨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19),男有分,⑥女有歸。

7,《大道之行也》中與“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一、“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

二、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

與:通“舉”,推舉,選舉。

謀:謀劃,指不好的東西

賊,盜竊,這裏引伸為指害人。

原文 篇三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註釋 1. 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 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為:是,表判斷。

4、〔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推舉,選舉。

5、〔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修:培養。

6、〔親〕意動用法,用如動詞,以……為親,撫養。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7、子:以。.。.。.。為子

8、〔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10、〔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1、〔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wù),憎惡。 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

1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憎恨在公共勞動中不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力惡:賓語前置。

13、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所以”“這樣一來”。

14、〔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5、獨:單獨。

16、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第二個親,父母。

17、養:供養。

18、是:這。

19、終:終老,終其天年。。

20、〔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1、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門。

23、而〔是故謀閉而不興〕:連詞,表並列。

24、〔閉〕用門閂插門。

25、謂: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出自詞語 篇四

天下為公

【發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釋】原意是不把君位當做一家的私有物。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孫中山借用來作為對“民權主義”的解釋,意思是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公有。

【出處】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示例】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萬古千秋業,~器。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詩

【近義詞】:天下一家

【反義詞】:天下為家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近義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有所終

【發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釋】年老者能有個合適的歸宿。

【出處】 《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鰥)寡孤獨

【發音】 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讓年老的各有適當的歸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的權利。這是儒家設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

【出處】 《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釋義】: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剷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後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物盡其用

【解釋】: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儘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示例】:這家化工廠大搞綜合利用,做到了變廢為寶,物盡其用。

【近義詞】:人盡其才。

【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分層

第一層

(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説明

第二層

(第二至三句話)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⒈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

⒉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⒊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

(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

用現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户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作品原文 篇五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識點 篇六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為⑤公。⑥選賢與能,⑦講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③行:施行。④為:是。⑤公:公共的。⑥選賢與(jǔ)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選,選拔。賢,指品德高尚。與,同“舉”。能,指才幹出眾。⑦講:講求。

①信②修③睦。④故人不⑤獨⑥親其⑦親,不獨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終,

①信:誠信。②修:培養。③睦:和睦(氣氛)。④故:因此。⑤獨:只。⑥親:以……為親。⑦親:父母。⑧子:以……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終:老人能夠善終。終,善終。

①壯有所用,②幼有所長,③矜、寡、孤、獨、

①壯有所用:壯年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②幼有所長(zhǎng):幼年人能順利成長。③矜(guān)、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

①廢疾者②皆有所③養,④男有分,⑤女有歸。⑥貨⑦惡

①廢疾者: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養:供養。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職守。⑤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⑥貨:財貨。⑦惡:憎恨。

其①棄於地也,不②必③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①棄:丟棄。②必:一定。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謀閉而不③興,④盜竊亂賊而不作,⑤故⑥外户

①是故:因此。②謀:奸詐之心。③興:興起。④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作亂。賊,指害人。作,興起。⑤故:所以。⑥外户:從外面把門帶上。

而不閉。①是②謂③大同。

①是:這。②謂(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點句子翻譯

1、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讓老年人能夠善終,讓壯年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讓幼年人能夠順利成長,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養。

4、男有分,女有歸。

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

5、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對於)財貨,(人們)憎恨(那種)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但並非自己想私藏;(對於)力氣,(人們)憎恨它不出於自己,但願意多出力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情也不興起。

7、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門都從外面帶上而不關閉。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三)課文分析

1、文學常識。

(1)選自《禮記》,儒家經典之一。

(2)“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3)“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説明。“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這一句是總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為公”,這是説政權(也可以把社會財富包括進來)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於任何個人。

②“選賢與能”,這是説社會的管理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產生。選舉的標準是“賢”和“能”,“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幹出眾——用現在的話來説,叫作“德才兼備”。

③“講信修睦”,説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要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要崇尚和睦以止息爭鬥,使社會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説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羣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對全社會的關愛。

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説的。

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這是説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説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説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

4、“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

文章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就是拿現實社會跟這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黑暗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等,在“大同”社會裏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户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個結論非常鼓舞人心。

5、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都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③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或: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7、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

“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説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説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於“五帝之世”,同時又高於“五帝之世”。

8、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寫出表現人人都能關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關愛,能安居樂業的句子。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11、《大道之行也》中與“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語:天下為公、老有所終、矜(鰥)寡孤獨。

13、你認為“大同”社會會實現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示例一:不會實現。因為那只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社會,現實社會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爾虞我詐。(言之有理即可)xx示例二:會實現。現在的社會還不是“大同”社會。(言之有理即可)

14、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和這個“大同”社會有何相似之處?

①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②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男有分,女有歸”。

③從“設酒殺雞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熱情好客,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語文閲讀理解怎麼答題

一、敍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敍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敍述方式

1、順敍: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敍。

2、倒敍: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敍: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説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敍: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xx某些交代。

5、平敍: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敍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説,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現自然風光。

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小説關於人物如何答題

1、辨識小説的主人公。

最能表現小説主題的人物,是小説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職業、評價)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即通過直接地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及性格特點,反映作品主題。

②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即通過他人的言行間接地描寫主人公。

小説對人進行了描寫,表現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a、抓人物的行動、語言、外貌、心理活動。

b、抓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c、抓人物的多個方面和不同表現。從一個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點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點時,要從多個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現和變化來歸納人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