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之道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7W

教育之道

教育之道

古語有云:“人無德不立”,德行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無德之人即便知識淵博、家財萬貫,對於社會而言卻無益處。高尚的德行和情操一直是中華民族代代相承的美好品質,在華夏人民的血脈裏澎湃流淌着,幾千年不變不息。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肩負着“給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重大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説,如何上好思政課,決不是教育領域的“家務事”,而是一道必須回答好的時代課題。

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當前校園中的思政課有不少是照本宣科、流於形式,淪為“點名課”“刷分課”,學生不愛聽以老師為中心,照本宣科、灌輸式的教學,難以讓思政課的內容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因此要上好思政課,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可以探索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如老師可以在課堂與學生談人生,讓道理融入生活;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走上講台,在同齡人的對話中實現感情上的共鳴、精神上的共振等等。

二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靈活運用探究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 以及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 創設課堂氛圍, 調動學生思考、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和風細雨地改造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思政課育人目標。

三要結合實際開設課程。當前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技術日新月異,平台五花八門,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思想紛繁、價值多元成為社會的常態。當代青年體現出了鮮明的代際特徵,城鄉地域、教育水平、年齡性格等的具體差異和偏好也決定了需要不同的思政課內容,因此學校在開設思政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差異化進行教育。而且思政課既要“言傳”更要“身教”,教師本人就是教材的一部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方面缺一不可,這樣的老師在講思政課時,才能緊扣時代的脈搏、貼近青少年的心靈,為思政課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思政課青年教師,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這裏想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悟與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説,“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要“正心誠意,一身正氣”。所謂“正心”,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切實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增強自己的理論水平,我們才能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所謂“誠意”,就是對學生要用心、用情,真正關心、尊重學生。思政課是“政治課”,也是“人生課”,不能抱着一種冷眼旁觀的“路人心態”,而要積極地做他們情感的傾聽者和思想的塑造者,如此思政課才會恢復本該有的温度。所謂“一身正氣”,就是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愛育人。

思政課要着力挖掘思想內容,讓授課內容更具理論深度,更具思辨精神。首先,思政課要與時代接軌、與生活接軌、與實踐接軌,真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需求,才會有活力、有張力,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可敬。其次,思政課必須具有歷史厚度、文化厚度和理論厚度。這種厚度來源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精神基因,來源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取得的歷史經驗,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因此,我們要把傳授知識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將知識揉碎變軟,用“小火慢燉”的方式彰顯思政課的影響力。同時,轉變對思政教育本身的態度,讓思政課能夠伴隨、見證學生自我成長、自我感悟的過程,在追求“養成”而非“速成”,追求“內化”而非“外塑”,追求“潤澤”而非“澆灌”的“慢思政”中達至立德樹人的境界。

真理不辯不明,信仰不疑不真。我們處在一個價值多元、泥沙俱下的信息時代,存在雜音與噪音是難以避免的,學生也不可能只聽到來自老師的一種聲音。講好思政課,就必須瞭解和直面學生拋擲來的“真問題”。如果讓學生把種種疑問留存心底,其結果只能是教書和育人“兩張皮”。只有自身政治過硬、專業過硬,我們才能幫助學生披沙揀金、去偽存真,增強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政治鑑別力。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一定要勇擔歷史責任,以實際行動履行好一名思政課教師鑄魂育人的時代使命!

Tag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