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6W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説説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説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説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教學目標 篇二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通過自身查閲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精讀品味 篇三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彷彿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麼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説説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讀了以後你發現了什麼?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2、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3 、你對李白還有什麼瞭解,還記得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嗎?(背李白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仙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 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出示詩歌)。

1、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生自由讀詩)

2、聽説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 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雲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 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

1、讀一二句。

2、理解“盡”,説“眾鳥高飛盡”詩意。

3、理解“孤”“閒”,説“孤雲獨去閒”詩意。

4、讀詩,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鳥飛雲去孤獨)

5、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六、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1、讀三四句。

2、體會人山相看: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四目相對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3、理解“厭”,説一二句詩意。

4、有“不厭”(看不夠看不足)引出;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説!(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哪裏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5、人山對話,寫中悟情。

孤獨的詩人會向敬亭山訴説什麼?敬亭山又會怎樣撫慰孤獨的詩人?拿出紙和筆,寫出人山對話。

6、分角色説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同學們,聽完人與山的對話,詩人與敬亭山就是一對相知的朋友啊!(板書:相知)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説不出的孤獨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悦高興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悦啊!(板書:相悦)

8、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七、拓展閲讀《月下獨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同學們,當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空照的時候,孤獨的詩人有是這樣排解內心的憂傷,找誰傾訴呢?

2、出示《月下獨酌》。

3、讀詩,交流討論。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舉杯消愁,與明月對飲,同歌同舞,這就是詩仙李白,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偉大詩人!

八、創設情景,吟唱古詩。

1、穿越了千年時光,如果你來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會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李白)你一定會輕輕地,輕輕地吟誦起一首小詩(生讀詩歌)

2、詩歌詩歌,一首詩就是一首歌,欣賞歌曲《獨坐敬亭山》生唱。

3、結束語:李白的一生偉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詩歌世界,你一定會與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與李白長——相悦。

拓展延伸 篇五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藉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羣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雲朵悠閒的飄着。他覺得看也看不夠,於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瞭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迴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裏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隻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於“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複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後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塗一塗”。(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麼。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彩色筆塗一塗。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詩人的資料、古詩的有關圖片、插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

詩三首)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佈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指讀全詩。(正音)

②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閒:休閒,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説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説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羣羣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説)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佈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藉助註釋,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並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範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學生讀。

(檢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註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詩句沒有註釋的還可以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可以發揮想像)

(4)提出疑難。

(加強自學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彙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麼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結合圖意理解詩的後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悦,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麼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板書題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麼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麼意思?“書”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書字不易理

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麼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遊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

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佈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着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説漆黑的夜晚,一盞

漁燈閃現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説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指點: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麼清楚,那麼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裏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説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説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

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裏,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着微波盪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麼樣的景色?後兩行寫了什麼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

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後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想像詩情畫意:

(l)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隻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着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

麼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着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盪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

多閃爍的星星,多麼神奇啊!

(2)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麼細緻,想象多麼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

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隻小漁船點着孤零零的一盞漁燈,彷彿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

麼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盪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麼動人!詩

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

了彷彿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範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板書設計:

19 古詩三首

鳥飛

獨坐敬亭山 雲閒 看不厭

宿建德江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愁

魚燈

舟夜書所見 風簇浪

散河星 美

課後小記:

自讀交流 篇八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着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同學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