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獨坐敬亭山》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古詩《獨坐敬亭山》賞析(新版多篇)

李白《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

原文: 篇二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

作者簡介: 篇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託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於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

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峯。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賞析 篇四

敬亭山在現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這首五言絕句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在宣州秋遊時所寫。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遊,過着長期飄泊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強的性格依舊。此詩正是作者帶着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表面上是寫所見之景,其實是把作者的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遼闊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不願和詩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過這兩句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着眾鳥、孤雲漸漸飛去,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裏欣賞着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句的“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看作一個人。儘管鳥和雲都飛去了,詩人卻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着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説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達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從詩句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的感情。實際上,詩人越是寫山的“有情”,越是表現出人的“無情”。從而將自己因懷才不遇而孤獨與寂寞,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描繪的淋漓盡致。

名人評價: 篇五

1,沈德潛《唐詩別裁》評這首詩“傳‘獨坐’之神”。

2,《李詩直解》:“此獨坐而有目中無人之景也。”

3,宋顧樂《萬首唐人絕句選評》:“命意之高不待言,氣格亦內外俱作,五絕中有數之作。”

4,王堯衢《唐詩合解》卷四:首句──“此為‘獨’字寫照。眾鳥世間名利之輩,今皆得意而盡去。”次句──“此……‘孤雲’喻世間高隱一流,雖與世相忘,尚有云來之跡。”末二句──“此二句才是'獨'字,鳥飛雲去,眼前並無別物,唯看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亦似看着我,兩相無厭,悠然清靜,心目開朗,於敬亭山之外,尚安有堪為晤對哉?深得‘獨坐’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