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暑假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歷時兩個月的國小班主任國家級遠程培訓轉眼間結束了。回顧兩個月以來的網上培訓學習,收穫的確很大。通過對六個模塊的學習,和眾多的素不相識的班主任零距離對話交流以及作業的完成,使我對當好班主任,抓好班級管理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和認識。使我更有信心去做好一名班主任。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受益匪淺。

班主任是學生班級工作的直接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繫班級與各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樑,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幹力量。在遠程培訓這個大課堂裏,我們擁有自由天地,擁有自我空間,以心靈碰撞思想,讓學習成為自然的生活狀態。名師名家的專業理論知識講座,系統而又完整,指點了我們多年工作中的迷津,尤其是濃郁的時代氣息,創造性的多維思路,賦予了現代班集體管理更深更精的內涵;助學導師悉心導航,一道道討論題猶如方向盤,統領着班主任學習的方向,同行們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理論學習有效結合工作實踐,發表的評論有理有據,直到把研究主題剖析得撥雲見日;一線班主任暢談心聲,不管是年長的前輩,還是剛上崗的新兵,都願把自己工作中的疑點、難點、亮點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每每一個疑難問題帖子發表後,總會有好多的老師各抒己見,言之鑿鑿。我欣賞到了他們開闊的胸襟,吸收到了原滋原味的豐富營養。具體收穫和體會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用無私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老師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學生呢?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等等,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還要抽時間和他們談心、交流,共同活動,縮短師生距離。只要有了問題時應及時處理,處理時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也就喜歡上你的課。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瞭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既統一嚴格要求,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程度、水平不同的學生,我們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一個班主任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順利進行,使學生能健康活潑的成長,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最佳的效果。老師如果能夠給予學生以足夠的愛,那麼你就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你才能走近學生的心靈,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淨化學生的心靈。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孩子們心靈成長的營養素,而孩子們能從活動中獲得這些營養素,因為班會是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健康心理素質、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陣地,也是一個班級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要通過成功地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説出心聲,能從別人的交流中收穫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三、班主任要勤於學習

學習知識,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重要基礎之一,如果不學習或者不善於學習,就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掉隊落伍。班主任是傳授文明和知識的工作者,更應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能,擴大知識的視野。班主任的學習應該是有責任感的,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學生年齡越小對教師的期望值越高,教師不掌握知識,就會失望於學生,就沒有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班主任的學習,首要的是打好專業基礎,具有出色的專業知識,你才能更多地瞭解孩子,才能實現理想和抱負。這就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其次,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掌握一些技能,教師應該做百科全書式的教師,僅侷限在一個領域、自己的專業,是當不好教師的。我們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成為雜家。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科都是相互交叉的,密切聯繫的,相互依賴的關係。一個學科不可能單獨存在,現代科學又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班主任應該瞭解自己專業以外的知識,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政治、經濟、法律、科學管理等。通過自己的傳授,教會學生具備科學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班主任要言行一致,發揚民主作風。

1、在班級同學面前宣佈的計劃、制度,必須如期執行,要有始有終,切忌虎頭蛇尾。

2、答應學生保密的事,就一定要守口如瓶,即使事情的發展需要公開,也要徵求本人的同意才能公開,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3、不管在任何場合,決不説做不到的話,也不説過頭話,以免脱離實際,言而無信。

4、一旦事先説過的諾言,在新的情況下不能實現,就要實事求是地向大家説明情況,取得大家的諒解。

遠程培訓是我們班主任工作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一場“及時雨”。正是遠程培訓,使我領會了一系列先進管理理念,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交流,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班主任工作崗位上的盲點,理清了內心的迷茫與困惑,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妙,領悟到了教育的真諦。教我在工作中感性與理性並存育人,讓我在班主任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促使我更快更好地成長。同時,通過此次遠程培訓,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工作至關重要,在中國小階段對人的成長影響非常大,是中國小生學習做人做事最具有影響力的指導者。要想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要做的實在是太多了。大到組織學生參加這樣那樣的各類活動,小到處理班級一系列的瑣事等,真是千頭萬緒啊!這都需要班主任牢記責任與愛,處處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於學生的根本與幸福,“耐心”加“細心”的工作,充分運用教育智慧,採用一系列科學、優秀的教育管理方法,循循善誘,引起學生共鳴,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做學生最信任的領路人,使學生能健康快樂活潑地成長。

總之,這次國家級中國小農村班主任網上培訓,是教育部對基層班主任的最大關懷,是提升班主任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的最優工程。他為班主任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台,是對班主任的一次最及時的充電。我要將這次班主任網上培訓學到的經驗、方法運用於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中去,不斷地總結,不斷地進行創新。力爭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教育上稱職的優秀班主任。

掩耳盜鈴教案 篇二

一、學科名稱

寓言二則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習慣比較好,基礎紮實,大多數學生愛讀書,作文水平提高比較快,但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困生比較多,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三、教學內容分析

由虛構淺顯的小故事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所以也是兩個成語故事。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寓言先説那人知道手碰鈴鐺會發出聲音,別人就能發覺,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辦法;最後寫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馬上被人發現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人們常用“掩耳盜鈴”來比喻蠢人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樂隊裏充數,後來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才實學,混在行家裏充數,矇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訴我們: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四、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藴涵的道理理。

4、引導學生針對這兩種現象發表看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藴涵的道理。

2、引導學生針對這兩種現象發表看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六、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 一課時

一、出示插圖,引導看圖。

師:圖上畫的有哪些人?他們在哪兒幹什麼?

生:圖上畫了兩個人。

生:他們在一個大門口。

生:有一個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個鈴鐺。

生:不對,老師,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師:對,那個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今天來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二、板題讀題,釋題。

掩耳盜鈴: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讀文。

要求:

1、自學課文生字詞。

2、找出點明故事結果的語句讀一讀。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

2、指名逐節讀文,正音。

3、指明讀點明故事結果的語句。

“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五、閲讀課文,由結果和課後第三題為中心展開討論學習。

討論:

(1)為什麼他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覺了呢?

(2)他在偷鈴鐺之前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生:因為鈴鐺是有人碰它,它就會響的,古時代這樣的鈴鐺就是用來做門鈴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並沒捂住別人的耳朵,別人當然聽的見。

生:這個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鈴鐺一碰就會響起來,他還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為別人都聽不到,這騙誰呀?只能騙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了。因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不可能聽不見的。

……

六、聯繫實際討論,明白寓言的道理。

1、討論:這個故事可笑在哪裏?

學生小組討論。

師:對,這個人明知有這樣的結果還去做,真是自己騙自己,他被抓呀,活該!同學們,我們能做這樣的事嗎?

2、引導學生明白寓意。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引導學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礎上,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進一步昇華所學的道理:掩耳盜鈴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萬別這樣做。

第二課時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

1、師:課前,老師先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片,看完後請你有簡單的話來説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課件:濫竽充數)

3、師:結合剛才我們看的動畫片,説説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難點?(課件:點擊後顯示)

竽:簧管樂器。

充數:湊數。

師:“濫”字有難點,請同學們快速查字典,並據詞定義。(點擊顯示 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

師:你能連起來説説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到文中能解釋這個成語的句子。

2、學生反饋

師:你同意他的意見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不同意:説説你的意見,再請同學們讀讀課題,再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到底哪一個句子更能解釋這個詞語 。)

課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裏充數。

3、師: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句子,什麼叫“裝腔作勢”?

從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裝腔作勢?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簡筆畫“裝腔作勢”

師:這就叫裝腔作勢。(點擊:裝腔作勢)請同桌之間學着南郭先生的樣子互相做做這個動作,然後再讀給同桌聽一聽。

師:誰願意上來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裝腔作勢的樣子,大家給他們配上朗讀。(4-5名學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學讀這個句子)

師:這會老師要當一回齊湣王,聽聽個別朗讀,誰來試試?

(2-3名學生)

師: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你還有什麼特別的體會?

生反饋:“也”説明南郭先生是學着其他吹竽人的樣子在裝腔作勢的是啊!(點擊:也)(請你讀讀,我們一起來試試。)

“混”説明他裝腔作勢非常象,才能矇混過關的。南郭先生就是這樣裝腔作勢,濫竽充數,矇混過關的。(點擊:混)(請你讀讀,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

三、閲讀填表,理解寓意

1、引導閲讀,合作填表。

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後都藴藏着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小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後隱藏的深刻的道理。你們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員嗎?

師:看來,小研究員們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研究活動我們是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的,每個小組一張研究表,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下來的表格,

生:觀察表格。

師:誰來説説這張表的要求?學生反饋。

是啊,我們在填表時,就是要多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找到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

師: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説説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的原因,再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説明理由。

A、齊宣王愛講排場。板書:愛講排場

句子:戰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300人。他常常叫這300人一起吹竽給他聽。

師: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説説什麼叫講排場?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句子,談意見。

師: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B、南郭先生善於裝腔作勢。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裏充數。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師:請你讀讀這個句子,説説這兩個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你能用恰當的關聯詞將它聯起來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師:再讀這個句子,你認為在讀的時候哪些地方還要加強語氣?

生:反饋意見。(點擊:一次又一次)

師: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師:誰來彙報一下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結果。(板書:結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師:讀讀這個句子,這個消息指什麼消息?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説説你在讀的時候有什麼體會?

(個別讀——集體讀)

師:還有哪個詞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只好”——沒有辦法,無奈的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個別——集體)

5、感情朗讀,暢談體會。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後請你説説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

(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師:誰能象老師那樣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繫實際,深化寓意

1、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 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好的,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新聞現場,那兒正在開展“尋找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的活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課件:新聞前線

——説説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2、師:我們要請一位同學作主持人,請他來採訪我們在座的同學。誰願意出任?

先由我來採訪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麼名字?有過主持節目的經歷嗎?你打算怎樣開展你的採訪活動?你對自己有信心嗎?我們對你充滿信心,開始行使你的權利吧!)

3、學生接受採訪,要求對事不對人。(你的身邊有南郭先生嗎?你能和大家説説嗎?你對這件事是怎麼看的?)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的談話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這會兒能聽到同學們的發言的話,一定會羞愧得想找個地縫鑽下去的。我們的主持人更是讓我佩服,我敢説崔永元象你那麼大的時候肯定沒你行,好好幹。

2、填空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訴人們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業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濫竽充數了,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説是失業了,下崗了,下崗後南郭先生該幹些什麼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課件出示:小練筆——南郭先生下崗後

十、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瞭解什麼是寓言(引導學生蒐集查找)

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精煉、生動的故事裏。它是人民智慧、經驗和知識的結晶。來源於古代人民的口頭創作,藉助某種自然(動物、植物、無機物)或人的活動現象,來表現對某種人或社會現象的理想、評價、讚揚、批判或嘲諷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藴藏着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表現了人民優越的藝術才能和幽默風趣。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寓言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它主要的特點是:

(1)一般用一個假託的故事來隱喻,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大量採用擬人化手法。

(3)具有強烈的誇張和諷刺的意味。

2、《濫竽充數》的動畫片。

十一、自我問答

1、學了《寓言二則》之後,我們有什麼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們怎麼認識南郭先生這個人,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課堂練習

1、比一比,組成詞語。

腔( ) 掩( ) 鈴( ) 偷( )

空( ) 淹( ) 嶺( ) 愉( )

掩耳盜鈴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理 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裏?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 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麼辦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3)那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別人發現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己聽不見, 別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4、用一個成語説説偷鈴人的行為。(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説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想偷鈴鐺—————掩住耳朵—————被人發覺

(自欺欺人)

《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簡析:

《有的人》這首詩是著名詩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參加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紀念活動時所作。詩歌對比強烈、形象鮮明、語言樸素、節奏明快。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瞭解為多數人活着的人將得永生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對照的寫作手法,體會運用這種寫法的好處。

3、初步欣賞詩歌,對現代詩充滿興趣。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師: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時説:“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詩歌《有的人》。

二、自主初讀,吟詩解疑

1、略讀課文怎麼學?生交流學法。

出示閲讀要求:

(1)讀準確,讀流暢。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讀詩:讀準字音。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分節讀詩,正音。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師:猜一猜,這句話容易讀錯的字是哪一個?

生:大多説“呵”,有的把字音説成是he,有的説成是a

師:這個字平時讀“he”,比如—笑呵呵、呵斥

另外,“呵”和“啊”這兩個字有的時候讀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它一樣可以讀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在這句話中讀第幾聲呢?為什麼?

師: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呢?

生:這些騎在別人頭上的人,對自己的做法很驕傲。

生: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説“呵,我多偉大!”

師:所以,在這裏應該讀第四聲。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強調預設:朽,理解:不朽。

3、吟詩:讀順詩歌。

迴歸整體,讀詩。

齊讀詩歌。

三、合作賞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種人嗎?

(1)(隨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2)輕聲讀讀,發現什麼?

兩個“死”,兩個“活”一樣嗎?

(3)朗讀指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現在你心裏應該非常明白,兩個“有的人”一樣嗎?

板書:雖生猶死

雖死猶生

(4)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對比。(板書)

2、合作學習,細讀《有的人》。

(1)找找兩種人的不同,在旁邊寫上批註。

(2)交流心得。

3、重構課文,對照感受

(1)第2到6節中找出第一類人。組內讀讀。

①(出示)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麼偉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②這些“有的人”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結果呢?(出示)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話説説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②人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做牛馬的

遠記住他!

風吹到的地方

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③你讀出詩中的言外之音了嗎?

牛馬,野草為了別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誰?

④補充魯迅的資料,交流。

(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火,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腐朽。”

“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原來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魯迅的原話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又發現了什麼?每節都是“先反後正”。

四、對比特寫,寫法感受。

1、對比讀。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2、交流:

品讀“騎”“俯”,“刻入”“情願”,“不朽”“爛得更早”……

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一善一惡,一美一醜。

3、比較讀

(1)2、3、4節5、6、7節

2與5節,3與6節,4與7節,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與“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

(2)與前面放在一起寫比較,你感受到什麼?

臧克家無愧於“中國當代詩魂”。

五、總結齊誦,激起共鳴

1、十三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七十二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

2、《有的人》僅僅是在歌頌魯迅嗎?更是在讚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人,以小見大。

3、將來等我們老了,我們還依然記得,齊讀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並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先讓學生讀準,特別是對容易讀錯的“呵”字,進行正音。其次,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範讀。

國小語文《有的人》教學設計 篇五

賈存君

課前交流:自信的人怎麼站?自信的人怎麼坐?

談話導入  :六年的國小生活,讓我們從書本上認識了許多人格上偉大的人。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一個人嗎?(學生評價)這些偉大的人,都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我很喜歡這首詩,讓我們共同分享。

初讀: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 (檢查,評價)

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挑戰朗讀,啟發個性化理解,適時點撥:誰敢跟我比賽朗讀?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讀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現在就比對你們不公平。給你時間,試着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你的見解寫在書邊的空白處。(學生自讀自悟)交流自己的感悟,適時點撥:1 《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2“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3討論:這首詩寫了拿幾種人?魯迅屬於哪種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提煉板書: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再做準備,比賽朗讀。

評價賞析,引導創作:你認為作者哪兒寫得好,值得你學習。試創作一句或一小節。 (交流展示)。

贈送詩歌:

某人

泰戈爾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們心中卻把你牢記。

你總是愛把自己隱匿,

我們的愛戴使你放射光輝。

你把發自心靈的光芒,

帶給那黑暗的東西。

你從不尋求名聲和崇拜,

可是愛之神發現了你

掩耳盜鈴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掩耳盜鈴”。

2、朗讀課文,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並體會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2課時)

(一)教師引導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聽説過寓言故事吧,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寓言故事(板書:寓言二則)

通過預習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學生:“寓”,寄託;“言”,講道理。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那麼,我們學的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的什麼內容,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叫――“掩耳盜鈴”。

課題中有兩個生字,這兩個生字你掌握了嗎?現在老師板書,誰願意試着把這兩個字的寫法告訴大家。

在學生的提示下,板書“掩耳盜鈴”,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理解寓言內容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一邊讀一邊把不認識的字連詞畫出來,想辦法認識它;把生詞也畫下來;另外,想一想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學生讀書學習)

生:我畫出了“丁零”這個詞。

師:丁零是什麼意思?

生:它是用來表示聲音的詞語。

師:對,我們一起讀一讀。(電腦出示“丁零”)誰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

生:轟隆,嘩啦,嘰嘰喳喳……

師:還有誰想接着説?

生:我還畫出了掩耳盜鈴。

師:電腦出示“掩耳盜鈴”,大家一起讀。課文中掩耳盜鈴是什麼意思呢?

生:掩是捂住,盜是偷的意思。掩耳盜鈴就是説一個人捂住耳朵偷鈴鐺。

師:同學們,看,剛才讀課題時提出的問題,他通過讀書自己就解決了,多棒啊!你們知道了嗎?還有誰想説?

生:老師,課文中有一句話説的就是“掩耳盜鈴”的意思: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師:噢,你能夠聯繫課文內容幫助自己理解,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請你們再隨着錄音小聲地讀讀課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麼。

同學們,通過這兩次讀課文,大家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吧,那就把你所知道的和同位一起交流交流吧。

好,誰想把你已經知道的和大家説一説?(可以拿書説)

生:我知道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着一個鈴鐺,他想偷走鈴鐺。

師:也就是盜鈴。

生:他明知鈴鐺用手一碰就會響,被人發現,於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手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覺了。

(三)圍繞重點問題細讀課文

同學們,看啊,你們不僅認識了生字,讀準了詞語,還把課文也讀懂了,真了不起!那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人為什麼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了嗎?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想好以後在小組裏交流交流。

哪個小組討論明白了?和大家交流交流。同學們注意聽,他説完了同組的同學可以起來補充。

學生討論交流:

1、我們組認為這個人可能會想: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師:噢,你們是用課文中的句子來理解這個問題,很會讀書,誰願意把這句話再來讀一讀?(指名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

師:誰能説一説這個人為什麼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生:我覺得他可能想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聽不見鈴聲,別人也就聽不見鈴聲了,就可以偷鈴鐺了,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盜鈴。

師:説得真好。那盜鈴人認為把耳朵捂住就聽不見鈴聲了,對嗎?請大家小組內交流意見。(學生六人小組討論)

生:從圖上看,盜鈴人只捂住了一隻耳朵,另一隻耳朵還是聽得見,所以我們認為他想錯了。

師:看得真仔細,我有點被説服了。

生:盜鈴人只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不管自己能不能聽見,別人還是聽得見的。

師:説得好!既然你們都知道這個常識,那偷鈴鐺的人知道嗎?

生:知道。課文中説了:“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師:電腦出示這句話指名朗讀,要將關聯詞讀好,語氣讀出來。

師:發覺就是――

生:發現。

師:在這句話中“別人”是些什麼人?

生:鈴鐺的主人。

生:過路人。

生:做買賣的人。

……

師:正像同學們所説的那樣偷鈴鐺時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還是聽得到,還是會發覺。那這個人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印象呢?

生:這個人還自以為自己這個想法不錯,簡直是自作聰明。(板書)

生:這個人很愚蠢。(板書)

這個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兒?(同桌討論後回答)

(這樣做騙不了別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騙了自己的耳朵)

板書:自己欺騙自己。

電腦出示最後一句話,全班齊讀。

(四)引導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盜鈴”成語意思

下面我們假設這個掩耳盜鈴的人被抓住後,站在主人家的大門口,羞紅了臉,可心裏還是不明白怎麼會一下子被別人發覺的。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圍觀者,你會怎麼批評他呢?請將你要説的話寫下來。(寫一兩句即可)

交流、引導、歸納(出示實物投影,學生上台交流,對着投影進入角色)

生: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生: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欺騙自己。

從這個寓言故事中你體會到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同桌議論,用自己的話回答。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用欺騙自己的方法去欺騙別人。

“掩耳盜鈴”已作為成語使用。請學生聯繫寓言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説説成語的意思。

生:掩住耳朵偷鈴鐺會被人發現,指不要用欺騙自己的辦法去欺騙別人,這樣做是不好的,會失敗的。

(五)聯繫學生學習、生活實際談談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六)課外作業

抄寫詞語:

掩耳盜鈴 偷走 發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將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有的人》優質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學生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3、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

1949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質樸的詩人寫下了

這樣一首樸素的詩: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這位詩人就是

這首詩就是

(出示:《有的人》)一起讀。

2、課前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魯迅的資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電子報,每個小組都做得不錯,老師放到了班級網站上,請同學們瀏覽一下,看完後請同學們説説:你對魯迅又有了什麼新的瞭解?

學生邊演示邊回答。(教師機調為監控轉播)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1、引入初讀

師: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話兩個詞,死了活着,來評價魯迅。

2、為什麼説魯迅先生死了他還活着?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着這個問題讀全詩,從詩中找答案。

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法,根據學習建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明確學習目標:(齊讀一遍)

2、師:今天我們利用電腦進行詩歌的學習,你們能不能先談談你準備怎樣學習這一課?

生答:

3、師:老師給一些學習建議

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

2、對比朗讀

學習建議:第一步:組長和組員討論決定選感興趣的一、二節學習

第二步:組員們分頭獨自學習,學習時請參考網頁上的“課文學習”和“學習資源”

重點學習:

(1)理解詩中含義深刻的字詞。

(2)發揮想象:詩中寫了兩類人,你可以説説你在朗讀詩句時由此的聯想:我由此想到了 什麼人?

(3)談談你的感受或啟示。

第三步:組員們合作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準備彙報。

建議彙報時多用這樣的句式:

我們組學習的是詩歌的第 小節

我覺得……

我發現……

我是這樣理解的……

讀這句詩,我想到了……

四、研讀品悟,昇華情感

1、在彙報學習成果之前,説説全詩總寫的是哪一節?

(1)學生彙報第一小節(板書:生命毫無價值、思想精神永駐)

師:每節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人?

後一句的“有的人”指人?(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

師:該怎麼讀這兩句?

(2)老師讀一讀,你們聽聽,老師對這兩種人是懷着怎樣的感情來朗讀的?

老師範讀第一小節。

學生回答:

第一句:輕蔑地、鄙夷地讀……厭惡地、痛恨地讀……

第二句:莊重地、惋惜地讀……肯定地、讚頌地讀……

師:你能試着讀一讀嗎?

全班對比朗讀第一節:左邊的同學讀每一小節的前一句

右邊的同學讀每一小節的後一句

(3)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教師總結: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第一節都是先反後正。板書:對比

2、學生繼續彙報其他小節。

(如第5節:

師:你們的朗讀想告訴同學們什麼呢?

(想告訴同學們對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痛恨;對那些一生為民,給人民作……讚美)

3、師:同學們的彙報非常精彩,由於時間的關係,其他小組在課外再交流。

我們六(2)班的同學,每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全詩七個小節,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些小節之間在內容上有一定的關聯?

生答:

師:我們以二、五小節為例,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小節,我們要讀出人民的愛和人民的恨,讀出愛之深、恨之切。

對比朗讀:男同學:2 女同學:

4、師:讓我們再想想,有沒有發現二、五小節的幾句話還有怎樣的聯繫?

(答案:第五節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一句,第五節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二句的)

師:那就讓我們再次來告訴所有的人,告訴他們人民對待敵人和朋友的態度。

(再次對比朗讀,兩節詩歌一句一句的對比讀,師生一起)

師:同學們,人民的情感是真實的、真誠的,就讓我們通過真情的流露來懷念那些為人民做牛馬、為人民服務的人吧。

男女對比朗讀二七小節詩歌

5、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留下了這樣的話:“趕快收殮,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魯迅最後的遺言。“忘記我”,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魯迅先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全中國人民的心裏。

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地回憶他:齊聲朗誦這首詩。

五、總結全文,拓展思維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司馬遷告訴我們的。 你還知道哪些“生”與“死”的名言。

2、師:魯迅先生説: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他一生“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的價值觀。你們有沒有思考過:你活着是為了什麼目標?

掩耳盜鈴教案 篇八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國小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時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國小階段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2、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有所思,讀有所得、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3、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形成真誠交流,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

4、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潛能、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26課《寓言二則》中的一篇,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當場被人發覺、故事只有5句話、先説那個人想偷人家門上的鈴鐺;接着説那個人知道手碰鈴鐺會發出聲音,別人就能發覺,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辦法;最後説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立刻被人發覺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這個成語也常用來諷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戲自欺欺人的愚蠢行為、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習這則寓言時,鑑於三年級學生對寓言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為在對語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和積極探究能力,同時指導做事要多動腦筋,不能一視同仁,一成不變、三年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知識內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一定的學法上的引領與指導,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説明:

通過複習學過的《自相矛盾》,給學生創造學習環境,自然引入本課、學生自學和老師講解相結合,使學生理解這篇課文的意思、

(4)技術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目標設計

1、掌握重點字:掩,盜,鈴,偷,捂、

2、理解課文意思,知道“掩耳盜鈴”的含義,體會寓言藴含的道理、

3、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思考現實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一)激趣導入→(二)瞭解故事→(三)初讀感知→(四)再讀感悟→(五)表演明理→(六)深化理解→(七)聯繫生活

(一)激趣導入

1、搖鈴鐺:孩子們,你們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説説聲音的詞:丁零丁零,鐺鐺(板書:鐺dāng象聲詞)出示鈴鐺、在“鈴鐺”中“鐺”讀輕聲、讀一讀、

2、引出故事:和這個鈴鐺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呢!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瞭解故事

1、放動畫,聽故事(暫停)

猜猜故事的結尾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掩耳盜鈴(板書,生字“掩”“盜”用彩筆書寫)讀題、説説“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堵、連起來説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講述出來了,我們來看書吧、

(三)初讀感知

1、在課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詞新朋友:掩,盜,鈴,偷,捂;丁零,碰到,偷走,鈴鐺,掩耳盜鈴、學生自由讀文,在書上圈畫、

2、自讀課文,然後讀給同桌聽聽、

3、指名讀(看你讀的那麼投入,真好!)現在請同學們聽聽課文錄音,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讀讀吧!

4、我們讀的讀,聽的聽,你能簡單地説説故事內容嗎

(四)再讀感悟

1、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文章,看一看插圖,還可以試一試鈴鐺、課件出示:思考:那個盜鈴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想法對嗎

2、學生聯繫上下文,看圖,做實驗等方法談、

相機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還可以怎麼説哪句好讀一讀再説説:他認為誰聽不見(主人,過路人,守門人,做買賣的人……)

你們都知道這個常識,那偷鈴鐺的人知道嗎你是從那句話知道的

“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兩個“就會”前一個能去掉嗎用“只要……就會……”説一句話吧

3、你們還有問題嗎(預測:門上的鈴鐺是幹什麼用的他偷鈴鐺做什麼那個人被抓住了結果會怎樣)

4、是啊,後來會怎樣呢我們把大家想的演出來好不好

(五)表演明理

1、結合掩,盜,鈴,偷,捂等幾個字,加上你的想象和幾個同學演一演、(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2、師生參與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們要教訓這個小偷(學生對小偷説:……老師對小偷説:聽了大家對你的教育,你有什麼要説的知道錯在哪裏了嗎)

(六)深化理解

討論:(課件出示)

1、讀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話來評評偷鈴人的行為嗎可以是一個成語或俗語(自以為是,自欺欺人,自作聰明,做賊心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2、你願意做那樣的人嗎你從這則故事體會到什麼道理

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説明深刻的道理、

(七)聯繫生活

那麼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

(學生抄襲作業;老師看到沒有學生提問,被學生的假象迷惑,以為學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卻鋌而走險;社會上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置法律,整改於不顧,最後出事了……)

板書設計:掩耳盜鈴

小偷

響←碰←◇鈴◇鐺→偷→捂耳朵→被發覺

自作聰明,十分愚蠢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學生自己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2、看版主和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表演與聯繫生活使知識延伸,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本次教學設計特點

1、重視將關鍵字詞結合寓言內容加以講解,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培養學生質疑,使學生始終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究

3、重視表演的效果,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更好理解成語意思

《有的人》優秀教學設計 篇九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指導朗讀,體會該詩強烈鮮明的愛憎之情,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並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二)能力訓練點

1.體會詩歌語言的精煉,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該濤融情於詩、融理於詩的特點,説一説該詩的情與理。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四)美育滲透點

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美的情操,明白為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學法引導

1、標題了解本文的創作背景。

2、分句讀,分段讀、對照讀等靈活多樣的朗講讀等靈活多樣的朗讀手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對比的手法及前後對照的結構。

(二)難點

深刻理解詩歌豐富的思想性。

(三)疑點

詩歌未三節能否去掉?這三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四)解決辦法

重點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讀、思考、討論解決,對於難點和疑點,在學習時教師應進行方法的引導與適當的點撥。

四、課時按排

1 課時

五、教學用具

錄音機、朗讀磁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沒計

1.教師分層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正反覆朗讀的訓練中讀出詩歌的情。

1. 教師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明確詩歌中的理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反覆朗瀆,體會詩歌愛憎分明的感情。

2.學習對比手法,體會對比的好處。

3.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體感知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的。但這首濤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文中運用對比手法,將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進行對比,歌頌了魯迅先生以及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三)教學過程

1.以介紹詩歌的般特點導入 本文學習。

詩歌作為文學的一大樣式,其特點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和着感情,想象豐富,語言凝練、形象,音調和諧,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新詩般分行排列:這是詩歌的一般特點。具體到某一詩歌裏,其特點又是:豐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導學生閲讀預習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紹,要抓住姓名、出生時間、什麼地方人、評價、作品五個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詩的特點、背景。

提示概括本詩特點有四:

(1)富有哲理性。

(2)語言凝練有力。

(3)採用對比手法。

(4)用形象的語言發議論講道理。

2.學習正文,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和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和特點。

教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詩歌朗誦的輕重、緩急、分節、節奏處理及本文思想內容。範瀆後,要求學生將詩中八處有的人分別改換成具體的某種人、某類人,提醒改時,要注意結合上下文,儘量準確。

明確:改換要具體、明確,注意措詞,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惡的人,被人民愛戴的人,殘酷剝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處處為他人着想的人,魚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學生改後,抽學生根據自己所改朗誦全濤,朗誦後學生一起評議。然後,再分組齊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3.分析對比寫法,引導更深入地鑽研課文。

提問:文中八處有的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明確:兩種人,對人民有利的人和對人民有害的人;

提問並引入討論:

①前四節是從哪四個方面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

②後三節與前四節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後三節對全詩起什麼作用?

③為了説明兩種人的不同通篇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寫法?(對比)

④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句是什麼意思?

⑤最後句中抬舉一詞是什麼意思?

⑥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明確:

①從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個方面。

②因果關係,不但呼應前文,形象地反出兩種人截然不同的結局,而且使全詩內涵昇華到讚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內涵容量增大了。

③這裏到處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魯迅這樣為人民服務的人將會得到人民廣泛的紀念,

④抬舉表示稱讚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題思想是通過鮮明的對比,歌頌魯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樣的人,號召我們要像魯迅先生那樣: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四)總結、擴展

這首詩雖然是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便沒有停留於一般的紀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層次地探討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觀念。英語裏有這麼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意思是:人究竟應該怎樣活着?另外我們讀過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保爾的名言,思考他們每個時代的人生價值,那麼,在今天什麼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呢?

八、佈置作業

1.熟讀並理解魯迅的《自嘲》。

2.唐代濤人杜甫有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然只有10個字,但它通過對比手法把不平等社會現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學課外查閲這首詩,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