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多篇)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説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説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踐踏,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説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預習,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明確: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説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説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説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書設計: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心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説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説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説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説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最後一課教案 篇二

一、大綱對國中閲讀的要求

大綱對國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閲讀要求主要有: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2、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説。這篇小説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識目標:

通過聽讀,瞭解小説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

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

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其次採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

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六、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於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裏,我都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後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麼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後説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七年級的學生還處於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瞭解他們課後查閲資料的情況: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後,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2、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脣、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裏,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

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

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如何在這一步裏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台階,引學生思維上路。首先先讓學生閲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文中為什麼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個話題是:《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並説説這種不一樣説明了什麼?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後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

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並説説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課時

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裏,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

1、在最後一課裏韓麥爾先生為什麼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

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讓同學猜想他現在在想些什麼?

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後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後,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激活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佈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後一課》之後,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重點的字詞

2、理清小説的基本情節、訓練複述能力。

3、大致掌握小説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背景及作者。(對於此文來説,背景理解相對重要,不可忽略)

提問:最後一課,是指在什麼時候上的一節什麼課。老師是誰,有哪些學生,“我”對這節課的感受是什麼?

二、檢查預習

抽查:預習提示中的注音。

補充:懊悔、喧鬧、慘白

三、整體理解

1、這篇小説的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寫了哪些人?主要寫誰?

[第一問訓練學生概括複述,第三問只需學生有所思考,具體留待後面討論主題時解決。]

2、討論課後練習一

補充:按這三種劃分法,各自的起訖段落。

點撥:按情節發展劃分層次的方法;劃分層次的多可能性。

明確:三分法最為合理及其理由。

四、默讀全文

1、劃出能回答課後練習二的語句。

2、劃出文中寫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詞句,並思考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五、討論課後練習二

六、作業佈置

將本文縮寫成一篇兩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六、板書設計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四

1、熟悉課文內容情節,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2、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3、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宋朝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言,這些體現出來的都是作者濃濃的愛國之情。不論古今中外,所以愛國志士的愛國深情都是一樣沉重的。同樣,不論年齡的長幼,他們的愛國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體現的便是法國人民的深厚的對母語的熱愛,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

1、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紀法國小説家,生於沒落的絲綢商人家庭,15歲時由於家庭破產,被迫輟學謀生,一生創作了13部長篇小説、四部短篇小説集和一個劇本,以短篇小説集《磨坊書札》,長篇小説《小東西》贏得聲譽。普法戰爭時入伍,參加自衞戰爭,豐富了創作題材,寫出著名短篇小説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組愛國故事,顯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是世界短篇小説中的名篇。《最後一課》是作者於1873年寫的。此時普法戰爭剛剛結束兩年。

2、普法戰爭:(寫作背景)

最後一課是作者在普法戰爭剛剛結束二年,1873年寫的。普法矛盾由來已久,19世紀6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法國企圖阻礙德意志統一,稱霸歐洲。普魯士王國企圖打敗法國以便統一德意志,爭霸歐洲。篡奪可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脱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而當時普魯士首相仳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掠奪性的戰爭。但在戰爭發生後不到兩個月,9月,法軍色當一役戰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巴黎,那破侖三世被俘。法國政府實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

普法戰爭是以法國的慘敗告終的,戰後,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最後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省人民淪為異族奴隸的痛苦。

二、感知課文

(一)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師表情朗讀課文,提示學生邊聽邊看,頭腦中出現形象,要求學生記住故事情節。

2、請一位同學到台前複述故事情節(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看他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後加以補充或更正。

3、請同學説説韓麥爾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包括對他外部形象的想象。

明確:韓麥爾老師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着隨便,上最後一節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繫上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着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4.再説説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學生。

明確:小弗郎士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後的法語課他卻上得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説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

他在小説中是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二)、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知識先導:同學們都知道記敍文的六要素。小説也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

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所以,閲讀小説一般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1、情節分析,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來進行分段。

可從下表看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之中宣佈下課

2.上學路上主要是小弗郎士的活動。

討論:從小弗朗士的表現,我們分析一下他的特徵是什麼?

明確:(貪玩:不想上學;幼稚:普魯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有趣,沒有意識到侵略軍佔領了阿爾薩斯。對布告欄裏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説明有辨別是非能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現了教室許多不同平常的情況,有哪些呢?

明確:(①教室裏一切安安靜靜的;②老師的態度很温和讓他快坐好;③老師的穿戴比平時鄭重;④教室裏不平常的嚴肅氣氛;⑤教室後邊坐着好多鎮上的人。)

4.上課之中,主要分析韓麥爾老師的表現和他對小弗郎士的影響。注意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再把這一層細分幾個小層次進行研讀:

(1)老師宣佈上課,提出希望

。①韓麥爾老師説話又柔和又嚴肅,心情是沉重的。

②小弗郎士萬分難過。他知道了布告牌上的內容是不許法國人學習法語。他理解了教室裏的異常氣氛,理解了老師的心情。

(2)老師上法語課。韓麥爾老師叫小弗郎士背書,小弗郎士背不出來心裏挺難受。韓麥爾老師從學習法語和熱愛祖國的關係上指出學不好法語的不幸,同時責備了家長,更責備了自己。又用十分形象、貼切的語言讚美了法國語言及學好法語和擺脱奴役的關係。對比喻句的理解:被侵略就喪失了自由,猶如關進監獄;記住本民族語言,不忘本民族文化,用本民族語言把人民組織起來反抗侵略者,法語就像一根團結敵佔區人民的紐帶,韓麥爾老師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語言教學結合得如此巧妙,使小弗郎士全聽懂了。

(3)老師上習字課。韓麥爾老師精心設計了習字的字帖,使學生產生聯想: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小弗郎士很聰明,不僅理解了學習法語,掌握法文書寫的重要,還對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讓法國孩子學德語,產生了反感(“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韓麥爾老師對舊地的留戀之情也被小弗郎士察覺並加以理解。

(4)老師上歷史課又給初級班上語言課。老師非常珍惜、留戀着最後一課。不僅影響了小弗郎士也影響了赫叟老頭和初級班的孩子,使小弗郎士對這感人的最後一課永遠忘不了!

5.宣佈下課。(是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因為情節發展到高潮戛然而止。)

着重描寫韓麥爾老師動作、表情、語言。

他聽到教堂的鐘聲,意味着這最後一課的結束,他將離開40年來他苦心經營的學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懷着留戀、遺憾和痛恨侵略者的複雜心情,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凝結了他的愛國深情,表達了法國人民必勝的信念。這也是法國人民的心聲!

三、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説。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國小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説重點寫法國 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裏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佔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裏把一個國小校裏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小説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敍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着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説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説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説,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説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裏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着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藴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説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温和,而且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説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説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裏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説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着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説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敍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着動人的光輝。由於敍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外在裝束、他的語言、他的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裏,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温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麼,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麼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着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説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小説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裏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説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裏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裏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裏,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徵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佈

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説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着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四、總結

小説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通過這最後一課,體現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課後閲讀有關都德的資料及其作品。

練習説明:

一、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説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説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説。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後,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後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於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響着,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説,“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説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徵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在孩子的眼裏,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温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麼,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麼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着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説的主旨。對於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説,而對於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

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説着自己的語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説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着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説對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五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是法國作家都德給我們帶來的一篇小説。

師:既然是小説,找個同學回答一下什麼是小説?

生:小説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師:我們已經看到了小説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認識一下文中的人物。

二、學習目標

師:在聽故事前先請同學們瞭解下我們的學習目標

屏顯:

1、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2、激發愛國情感,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

三、原來的小弗郎士

師:故事的開頭是最這樣的

屏顯:

在一個暖和又晴朗的早晨

我們故事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

由於上學很晚怕老師韓麥爾先生罵自己

又擔心老師提問分詞,

連一個字也説不上來

就想不上學了,到野外玩玩。

此時此刻

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

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些景象在小弗郎士的眼裏比分詞語法有趣多了;可是小弗郎士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師:從故事的開頭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貪玩;不愛學習;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自制力

四、今天的異乎尋常

師:正因為這點意志力,小弗郎士還是戰勝了自己,選擇了去上學。可是,小弗郎士來到學校卻發現今天的情況卻異乎尋常,請同學們自讀一下7----10段,找出今天異乎尋常的地方。

屏顯: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後,發現學校和課堂裏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

(提示:從氣氛、學生以及老師等角度思考)

生:氣氛 安安靜靜

學生 安靜、今天來上課的人特別多

老師 穿戴正式、對小弗郎士的態度不同與往常

師:看到這異乎尋常的景象小弗郎士的驚訝可想而知,是誰給小弗郎士解開了疑團?

生:韓麥爾先生

師:答案在課文的第幾段?

生:11段

師:讓我們設置一個小情境,更加深刻地體會一下此時此刻韓麥爾先生的心情。

( 情境:老師扮演小弗郎士;一學生扮演韓麥爾先生

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這麼異乎尋常。

師:疑問解開了,原來這是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鎮上所有人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屏顯:最後一課

生:深情朗讀11段)

五、寫作背景

師:為什麼這成為最後一堂法語課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當時的寫作背景。

屏顯:《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時期,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當時法國政治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土。普魯土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篇短篇小説反映了當時這一時代背景。

六、小弗郎士的“最後一課”

師:當聽到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時候,小弗郎士有何表現?他的“最後一課”是什麼樣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對小弗郎士的描寫並説出從中看出了什麼?

(生在文中找出對小弗郎士的所有描寫並説出作用)

師:當得知這是最後一課的噩耗後,小弗郎士發生了巨大變化。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分析的內容,以:““小弗郎士過去 ;今天 ”的句式説句話。(四人一組討論後回答)

例如:小弗郎士過去逃學,不專心聽講;今天表現出色,作業完成認真,全都聽懂了。

(生討論並回答)

生:過去討厭課本;今天不捨得與它分開。

生:過去不珍惜學習時間;今天覺得這幾節法語課過得太快。

生:過去對自己的學習毫不在意;今天懊悔自己的過失。

生:過去對普魯士兵的操練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得多;今天充滿了對侵略者的憤恨。

生:過去厭惡法語;今天喜愛法語,認為它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生:過去幼稚不懂事;今天有了愛國情感,熱愛自己的祖國

生:過去厭惡學習法語;今天暗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學好它。

生:過去在課前與同學在一起吵鬧;今天遲到後安靜地溜到座位上。

生:過去害怕老師;今天同情、理解、熱愛老師。

師:從前後的對比,我們看出小弗郎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屏顯:從天真貪玩到認真學習、熱愛法語

從害怕老師到留戀、理解、同情、敬愛老師

從無憂無慮的幼稚到懂事、熱愛祖國

師:小弗郎士思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他原本就不是一個壞孩子。

生: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了他心靈深處愛國情感

生: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感染。

七、韓麥爾先生的“最後一課”

師:在小弗郎士的變化過程中,韓麥爾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韓麥爾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在文中找出對韓麥爾先生的所有描寫‘

並用“從 這段 描寫中;我看出韓麥爾生 的句式概括出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生討論,跳讀課文並概括)

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

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

③是一個嚴厲的人

④是一個普通的人

⑤是一個温和而嚴肅的人

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⑦是一個恪盡職守的人

⑧是一個愛國的人

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師:故事講到這裏,難道只有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熱愛自己的祖國麼?

生:還有鎮上所有的人。

生:還有所有的法國人。

八、拓展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故事,我們見證了法國的普通人民對於自己祖國語言的熱愛,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而我們中國千千萬萬的普通大眾是如何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呢?讓我們一起傾聽一下以下兩個小故事:

屏顯:金晶捨身救火炬的故事;胡達拜地依明22個春秋堅持每天升國旗的故事。

師:通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愛國並不難

作為一名火炬手,捨身守護手中的火炬是愛國

作為一名普通老人,22載每天讓國旗冉冉升起是愛國

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此時此刻也明白了傾盡自己所能教書育人就是愛國

那麼作為青少年的你,怎麼算是愛國呢?

生:好好學習是愛國

生:維護班級的秩序是愛國

生:保持好學校衞生是愛國。.。.。.

師:同學們説的真好,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看到了你們對國家的熱愛,也看出了你們報效祖國的決心,最後我們就全體起立,高聲朗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向所有的人呼喊出我們的決心與勇氣。

全體學生起立高聲朗讀《少年中國説》

附: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啟超《少年中國説》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根據小説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來初步掌握小説的內容;

2、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3、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故事背景,導入新課

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發生了一場重大戰爭──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以法國的慘敗告終,戰後,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

《最後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省人民淪為異族奴隸的痛苦。面對侵略,法蘭西人民奮起反抗。

二、整體感知

1、簡介小説:

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樣式。

2、介紹小説的三要素:

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引導學生找出記敍文六要素和小説三要素之間的關係,便於學生理解。

3、學生結合文章特殊的歷史背景,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

4、學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分析課文

1、學生三讀課文,根據有關小説的知識,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

明確:主人公: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

情節:上學路上→ 上最後一課的過程→ 下課

上課前、上課中

四、四讀課文,圍繞“變”字研究人物形象

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小弗郎士動作、心理的句子,然後分析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發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並自行歸納總結。

3、學生總結小弗朗士是個怎樣的孩子。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説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韓麥爾先生身上所發生的變化

1、學生小組推薦代表交流,並自行歸納。

2、學生再讀課文,想象揣摩: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個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説,“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説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3、學生概括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4、學生再讀課文,找一下看看文中所寫的環境和其他人物,是否也發生了變化?如果有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指名回答)

5、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二、拓展閲讀

閲讀《同步》P35。

1、運用本課所學的閲讀方法完成小説《蠟燭》的練習題。

2、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