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後一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48K

最後一課教案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2、利用課文中的情節,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設想:

1、安排三課時。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歷史背景,作者情況,小説的結構。

教學步驟 :

1、老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説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説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説《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説代表作。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踱挾皺督叟攤曠懊隸鑰匙哽賺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裏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老師範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

全文按情節發展,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難忘的最後一節法語課。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悲壯地宣告“最後一課”結束。

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閲讀體會課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韓麥爾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教學步驟 :

1、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我”為什麼想別去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

共有兩個原因。一是遲到會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批評。一是怕老師檢查功課,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況且”,是連詞,進一步説明情況。這兩個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學。

提問: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呢?

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

看到的是:天氣温暖而晴朗,畫眉鳥在宛轉地歌唱,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在操練,還有鎮公所邊的廣告牌前圍滿了人。這裏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會現象。自然景象是那麼的優美恬靜,對一個頑皮的孩子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對社會現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喪(廣告牌──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有是從那裏傳出來的)。這就含蓄地點出了《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變化的社會環境。

提問:小弗郎士多麼想在晴朗的藍天下,宛轉的畫眉鳥的叫聲中,開心地玩兒,可是他説,“我還能管住自己”。課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首先,急忙向學校跑去,不再看普魯士士兵的操練,還有,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也沒有停步;再有,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以上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裏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消息都是從那裏傳出來的。

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是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小弗郎士心裏想,“又出什麼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識到華希特的話是開玩笑。這都在文章後面得到了呼應,使得文章渾然成為整體。

這部分在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間接地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嚴厲,為下文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1)請同學讀第7至1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跑到學校後,小弗郎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總”,強調的是一貫性,習以為常了,“偏”顯出安靜得異乎尋常。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温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學校後,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的現象,渲染出一種嚴肅、悲憤的氣氛。通過小弗郎士對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後一課”的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層。

(2)請同學讀第11至16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韓麥爾什麼樣的心情?

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第一個“最後”的含義是,韓麥爾先生的教學生涯,由於普魯士**的入侵,將要被迫結束;表達了無比沉痛和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的含義是,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的兒童,由於普魯士**的入侵,將不能再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今天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將是多麼重要,多麼寶貴!它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祖國的語言無比珍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無限依戀的感情。這種愛與恨交織着的複雜、深沉、濃烈的感情,通過兩個“最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提問:小弗郎士聽到了這樣的話,思想上有哪些變化?

請同學們齊讀第12自然段,要把“萬分難過”、激憤的心情讀出來。

請同學們默讀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

當韓麥爾先生宣佈:“今天是你們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聽了如晴天霹靂,震動極大。這“最後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這嚴肅、莊重、悲憤的氣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之所以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韓麥爾先生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強烈共鳴與巨大反響。老師的話,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惋惜--→後悔--→熱愛--→依戀。他首先感到萬分難過,無限惋惜“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為過去“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去溜冰”而悔恨;對祖國語言、祖國曆史的強烈的愛,“語法啦、歷史啦……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對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深深依戀,“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這都是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的變化。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15、16兩自然段。

提問: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

交流,回答。

老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於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台,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着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台,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裏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為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層。

①請同學們默讀第17自然段。

老師講解:當輪到小弗郎士背書時,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聲音宏亮、口齒清楚地背下來,可當時,開頭幾個字他就“弄糊塗了”,他“心裏很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這時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師的“訓斥”,而是有了一種負疚感,一種羞恥感。

②請一名同學讀第18、19兩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韓麥爾説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説,不會寫,而且由於普魯士**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裏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問:第18自然段中有兩處使用了單引號,其中一處還在單引號中用了省略號,體會一下引號裏的內容和標點符號的作用。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第一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像小弗郎士這樣的阿爾薩斯人的想法、説法和做法。第二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普魯士入侵者的口吻,用來説明、強調上述想法、做法所產生的後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們還能説出許多類似的話來,韓麥爾先生不願想下去了,更不願意説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這省略號中。

提問:課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處用了省略號,它的作用是什麼?

交流、討論。

老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也沒有盡到責任,説到這裏感到十分的內疚與痛心,特別是已經無法補救這些過失的時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時説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中包涵了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的自責,也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責任感。

提問:小弗郎士不能背出書來,韓麥爾先生的態度與語言表現了什麼感情?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貫以嚴格與嚴厲著稱的老師。現在,當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時,他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真摯、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

首先,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這是對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

還有,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這是對家長的善意的指責。這兩點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種使命感。

最後,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這是對自己的嚴格的自省與解剖。

這三點是韓麥爾對祖國的深情,對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對後代負責的集中表現。韓麥爾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現在他的這種態度與語言中。這都深深撥動了小弗郎士和鎮上來聽課的人心靈上的愛國感情之弦。

③請一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説出的話,包含着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提問: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這裏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監獄,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敵人佔領的阿爾薩斯正是這樣,如同監獄。打開監獄大門,指趕走入侵者,讓陽光重新照耀在法蘭西的大地上。祖國的語言,是聯繫人們思想的紐帶,共同語言,維繫了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它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激發人們的愛國激情,團結起來,趕走入侵者。所以説語言是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

提問:小弗郎士覺得“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為什麼?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韓麥爾先生真摯、深沉、語重心長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化為珍惜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行動,專心,積極,因此他認為“挺容易”,“全都懂”。

④請同學們默讀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這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老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於法蘭西,絕不屬於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裏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麼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⑤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

老師講解: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

韓麥爾先生的神態,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這神態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

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他對韓麥爾先生這種心境的理解與同情。四十年來,這裏有他的家園、校園,這裏有他從事的而且津津樂道的事業,這裏有他熟悉的被他裝扮的環境。現在,他必須和它們分別,只因為普魯士的入侵!他要永遠離開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離開的。他的處境小弗郎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郎士經過了這“最後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

⑥讓學生默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第23自然段寫出了什麼內容?

交流,討論。

老師小結:這一段寫了韓麥爾先生站好最後一班崗,上完了應上的法語課和歷史課。還寫了郝叟老頭念法語的情景。特別是寫了聽到郝叟老頭的既發抖又古怪的聲音時,小弗郎士感到又想笑又難過。他想笑的是“聲音的古怪”,但是隻是“想”而沒有笑出來;他感到難過的是郝叟“聲音都發抖了”。正是這“發抖”和“難過”,是孩子和老人們在愛國這一基點上的共鳴。也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成長。

這就是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層,寫韓麥爾老師與學生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後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這一部分寫出了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為一節生動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而且是一節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都飄揚着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2、閲讀、體會課文後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最後一課結束情景的描寫;小説的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

1、檢查、訂正、講評上節課的作業 。

2、引入新課。

提示思考: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出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全過程,同學們體會一下哪些語句表現了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珍惜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的?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

韓麥爾先生:穿上“漂亮的禮服”,“從來沒有這樣耐心地講解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裏去”,這都表現了老師在最後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傳授出來,是老師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

小弗郎士:“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金甲蟲飛進來,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3、進行新課。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4自然段至文末。

老師提示:鐘聲和號聲,是時間的標誌,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

提問:“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説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提問,聽到了鐘聲、號聲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討論、交流。

老師小結:鐘聲顯示着最後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着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説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説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踐踏,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説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預習,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明確: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説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説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説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書設計: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心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説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説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説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説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三

【創意説明】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學這篇小説時應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真正屬於民族的東西唯有語言,語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後一課》讓我們聽到了一首愛國的壯歌。

二、自主感悟,檢查預習

1、快速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説説你為什麼被感動?

2、聽寫字詞,矯正讀音。

三、聽讀──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是怎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路。

(課前、上課、下課)

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四、品讀──體味語言 感悟思想

師:小説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和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品讀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瞭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

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⑵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⑶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子的孩子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品讀方法同上,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劃出這些句子品讀)。

中討論,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⑴ 韓麥爾先生為什麼在最後一課穿上節日盛裝?

⑵ 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麼?整句的含義是什麼?

⑶ 韓麥爾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① 外貌描寫:“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

3、理解:

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4、小結:

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的關於牢記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着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體驗反思

《最後一課》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它充分體現了被佔領區域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麼去表達和實現我們的愛國熱情?

在閲讀本文後,哪些地方讓你收穫很大?

明確:通過典型環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六、作業

練筆:

1、讀《最後一課》有感。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備選創意】

創意説明:運用快速閲讀和品讀相結合的閲讀方法,體會小弗郎士的心理反應和思想情感的變化,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的描寫,感悟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三、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仔細品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課文主旨。

五、總結全文

這篇小説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