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後一課》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最後一課》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教案 篇一

【創意説明】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學這篇小説時應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真正屬於民族的東西唯有語言,語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後一課》讓我們聽到了一首愛國的壯歌。

二、自主感悟,檢查預習

1、快速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説説你為什麼被感動?

2、聽寫字詞,矯正讀音。

三、聽讀──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是怎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路。

(課前、上課、下課)

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四、品讀──體味語言 感悟思想

師:小説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和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品讀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瞭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

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⑵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⑶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子的孩子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品讀方法同上,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劃出這些句子品讀)。

中討論,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⑴ 韓麥爾先生為什麼在最後一課穿上節日盛裝?

⑵ 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麼?整句的含義是什麼?

⑶ 韓麥爾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① 外貌描寫: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

3、理解:

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4、小結:

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的關於牢記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着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體驗反思

《最後一課》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它充分體現了被佔領區域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麼去表達和實現我們的愛國熱情?

在閲讀本文後,哪些地方讓你收穫很大?

明確:通過典型環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六、作業

練筆:

1、讀《最後一課》有感。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備選創意】

創意説明:運用快速閲讀和品讀相結合的閲讀方法,體會小弗郎士的心理反應和思想情感的變化,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的描寫,感悟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三、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仔細品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課文主旨。

五、總結全文

這篇小説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最後一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

一 學習本文通過環境氣氛以及人物的語言、行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二 體會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間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 安排三課時。

二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

3、第一人稱的寫法。

三 教學中注意抓以下幾個問題:

1、對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注意朗讀指導,通過朗讀要求學生加深感受。

3、聯繫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四 預習:

1、讀課文,能簡要講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學途中、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佈散學,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 檢查預習情況,掌握全文脈絡,瞭解全文大意。

三 把握全文的結構。

教學步驟 :

1、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2、檢查預習的詞語(指名學生為帶點字注拼音,並解釋)。

鋸踱挾皺督叟攤曠懊隸鑰

匙哽賺戴懲祈詫

婉轉:這裏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思量:想念;記掛。這裏指考慮。

慘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1──6節,並作指導:

(1)“那麼……那麼……”“婉轉”“操練”“多”“管住”“跑”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歎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2)第4節中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並讀出破折號前後不同的語氣。

(3)在心裏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為拖長。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組織學生討論並交流。

教師總結:(先讓學生簡要地講述全文大意,並提出分段意見,然後由教師歸納。)

本文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後,當地人民深感亡國的痛苦,在國小校裏上最後一次法語課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節)上學路上;第二段(7-10節)上課之前;第三段(11-23節)上課經過;第四段(24-29節)宣佈散學。

5、作業 :

①抄寫詞語:捂 詫異 哽 祈禱 喧鬧 郝叟 踱

②説説下列各組詞義有什麼不同:

平靜 推開 操練 視察 肅靜 攤開 鍛鍊 視察

③閲讀體會課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讀講第1-23節,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行動描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及感情變化。

教學步驟 :

1、學生朗讀1-6節,引導學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學路上所見所聞。

提問:“我”為什麼會想到“別上學了”?

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文中“況且”是連詞,用來進一步説明情況,這裏表示一共有兩個原因。小弗郎士這天遲到了,怕老師責罵,還怕老師檢查功課,因此想到了逃學。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麼吸引人。“連……也……”這個句式強調最起碼的條件也達不到。

讀課文,教師指導:

①“那麼……那麼……”“婉轉”“操練”“多”“管住”“跑”都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歎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②第4節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並讀出破折號前後不同的語氣。

③在心裏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長。

提問: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小弗郎士?有哪些地方寫了小弗郎士還能管住自己?

教師歸納:

①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②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

③許多人圍觀新的佈告,但究竟出了什麼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於讀下去。

2、讀7-10節。

教師提出思考題:

① 學校氣氛與往常有哪些不同?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這一部分通過對比寫了教室不平常的嚴肅氣氛。這氣氛使小弗郎士吃驚,也引起讀者的疑問,引人入勝,使小説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同時,也告訴讀者,人們對最後一課多麼重視,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3、講讀11-23節。

學生讀第11節。

教師提問:韓麥爾先生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麼嚴肅?

指導朗讀:讀韓麥爾先生的話,語氣應沉痛憤慨,柔和而嚴肅。把重音放在“最後一次……德語……明天……最後一堂……多多用心”。

4、講讀12-16節,有感情地讀12-16節。

提出思考題:小弗郎士心情是怎樣變化的?文中為什麼説韓麥爾先生是“可憐人”?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心情變化:憤激──難過──懊悔──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對老師的愛戴。

韓麥爾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被無辜趕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對老師深切地敬愛,同時還摻雜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

5、指名讀18、19節、20節。

討論:(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① 為什麼説“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②“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③為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教師歸納:

① 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説,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 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鬥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③ 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6、講讀21-23節(連讀21-23節)。

提問:作者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初級班的郝叟老頭認真學拼音,感情激動,聲音發抖。小弗郎士想笑、又難過。他笑了沒有?為什麼不笑?

討論後小結:這一部分寫了人們在上最後一節課時專心學習的情況。着重寫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思想上起了極大轉變。

作業 :

1、反覆朗讀全文,體會用詞的確切,在書上用符號劃出來。

2、説出句子的深刻含義。

3、完成課後二、三、四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一 最後一課結束情景的描寫。

二 討論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

1、檢查作業

2、講讀24-29節。

範讀課文。

提出問題:

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裏説明了什麼?

②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樣讀?

③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交流。

教師歸納:

①説明大家感覺這最後一堂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到時間了。

②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説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

③在最後分手時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説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學生討論、歸納中心思想:學生回憶全文主要情節(小弗郎士對最後一課的見聞與感受;小弗郎士的變化;最後一課;鎮上人來聽課。)

教師歸納: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歸納寫作特點:

① 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②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

③ 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作業 :完成練習一、六、七題。

最後一課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認識課文字詞,瞭解課文主題。

表情朗讀,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2.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師蒐集相關資料。

課堂教學採用質疑、討論、問答等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法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從而更加熱愛 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發奮學習。

重點難點:通過問答討論,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感受課文表現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突破:抓住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來理解課文的主題。

教學過程 :

1. 導入新課:請朗讀下面的詩歌,然後試着給這首詩取個名字:

怎忍看最後一眼/那一眼裏全是眷戀/靜靜的是課堂/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最後一課/是一頓難忘的最後晚餐

2. 背景介紹

1870年7月,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j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定了屈辱的停戰協議,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最後一課》就是以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而創作的。

3. 初讀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然後談談閲讀後的初步感受。

4. 感受小弗郎士

(一)(1)讀一讀:找出幾個描寫小弗郎士的語句,劃一劃,有感情地讀一讀。

(2)寫一寫:品味已劃出的語句,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3)談一談:把自己的感受在學習小組、班級裏交流討論。

(二) 瞭解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理解其愛國主義感情。

讀了課文後,你發現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你瞭解這些變化的原因嗎?

5. 體驗與反思

我們可以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什麼有益的東西?你怎樣表現對我們祖國的熱愛?

6.課後作業

1、找幾句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讀一讀,寫一寫感受,談一談看法。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提示: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會想些什麼?當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麼?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説些什麼?)

最後一課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通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為什麼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為什麼要穿上禮服……)。

3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4、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二、教學中要着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聯繫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同學們,當中國神六夢圓藍天、當奧運會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麼?因為我們流淌着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着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着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着榮譽感、自豪感、捍衞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一課〉。(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説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説。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説《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説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説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請學生談談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3、學生複述故事情節。

四、合作探究:

1、在這最後一課中,與以往相比,有哪些變化?找出有關句子加以説明。

①氣氛不同:喧鬧——安靜、嚴肅

②人物不同:學生——還有其他人

③學生不同:喧鬧——坐在座位上

④教師不同:穿着不同(一般——禮服)

2、小弗朗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的變化:(課後第一題)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説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説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1、説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最後一課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3、。感悟小説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知識鏈接

一。 背景介紹: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説,已經變成自衞戰爭。面對普魯士**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國小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國小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 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説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説,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説集。他的短篇小説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

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説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説文體簡介:

1、文學體裁:小説是和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説的概念:小説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小説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和環境。

4、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小説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説(微型小説)。

自主學習

掌握重點字的字形和讀音,同時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整理在下面:

-------( xuān) 鬧 ---------(chà) 異 --------(ào)悔

------------- (qídǎo) ----------( gěng) 住 鑰匙( ) 氣氛( )

合作探究

一、導入

二、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分析人物形象。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並做相應的批註。也可結合課後練習第二小題。

請以“我從---------中讀出韓麥爾先生是個--------------------------的人。”這樣的句式概括你讀後的感悟。

四、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在課文中勾畫並點評。

五、品味語言,談談你對下面語句的理解。

1、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麼?鑰匙比喻什麼?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2、屋頂上的鴿子咕咕的叫着,我心裏想:“他們該不會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總結主題

《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的一個國小生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____和對祖國的____,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____,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最後一課優秀教案 篇六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是一節語文課。也許你聽了心裏不會產生任何波動。是啊,這很平常呀,我們每天都有語文課。那麼老師問你:每天都有語文課,你能感覺到自己是幸福的嗎?你一定會笑話老師,今天這是怎麼啦,可能是神經錯亂了吧。沒什麼感覺呀!我們每天不都是這樣嗎?無所謂幸福不幸福的。學生接受教育學習母語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嗎?可是,有一個小孩卻知道,一個人能自由快樂的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有多麼幸福!因為他被人剝奪了這種學習的權利,再沒有機會來學習母語了。他是誰,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男孩,他就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説《最後一課》中的一個國小生。

二、出示學習任務

1、讀懂小説故事,認識小説人物。

2、學好母語,胸懷祖國。

三、看題目,提信息。

看到小説題目,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自己説説。想知道更多,請你讀課文。

四、自由讀課文。

1、標出生字詞,自查工具書。先讀通課文。

2、圈出文中人物,把你讀懂的故事講一講。

五、認識探究小説人物形象。

“我”是誰?“我”眼中的哈墨爾先生呢?想了解,想認識,請你細讀課文。

1、用曲線標出文中具體描寫“我”的語句。

2、用橫線標出具體描寫哈墨爾先生的語句文段。

(提示:從描寫人物方法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思想感情。描寫人物常見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六、自主學習檢查,學生展示找出的語句、語段。按要求,説説你

瞭解的人物特點。

1、先給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標出的語句。選擇一處説説你的分析,講給同位聽。

2、個別展示。自由選擇句子賞析,認識人物。

七、精彩語句品讀。

集中展出小弗朗茨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思想認識、情感變化的語句。整體認識這個國小生的性格發展。

選取典型語句認識哈默爾先生,體會他的愛國情感。

八、小結課文,分析小説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體會小説作者

表達的思想感情。普通人,愛國心,表現法國人民眷戀母語、熱愛祖國的強烈情感和不屈的精神意志。堅定祖國必勝、民族必得解放的信念。

九、梳理收穫與心得體會

這篇小説能讓你深思、給你啟示,説説你的體會。呼籲大家珍惜機遇,珍惜光陰,學好母語、愛我中華。

十、拓展延伸。

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了,結束了之後呢?小弗朗茨不會一直坐在教室

裏,哈默爾先生也不能一直痛苦的站在講台上,小説寫完了,可故事還在繼續,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思緒飛揚。續寫小説故事情節,字數不限。

最後一課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哽、踱、懲罰、祈禱、懊悔”等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

2、瞭解作者及時代背景,瞭解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

3、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領會這種寫法並學習運用,激發想象力,發展思維潛力。

4、領會本文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透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的情緒,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1、引導學生掌握透過心理、語言、行動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理解其豐富的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1、題目導入法。從題目“最後一課”入手,引導學生想象:這種情形下的最後一堂課,會出現哪些狀況你期望這樣的最後一堂課怎樣上

2、背景知識介紹法。介紹有關普法戰爭的歷史知識,讓學生體會阿爾薩斯人失去國土時悲憤沉痛的情緒,為本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3、設問激趣法。設問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許你説祖國的語言,不再允許你使用母語,你將如何應對由這一話題導入。

4、詩歌導入法。由《最後一課》這首詩導入。

怎忍看最後一眼/那一眼裏全是眷戀/靜靜的是課堂/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最後一課/是一頓難忘的最後晚餐

二、作者及背景、文體簡介

1、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説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説。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説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能夠幫忙我們瞭解都德。(幻燈片)

……過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他一來就談起巴黎的事情,講述着這個貪圖享受、尋歡作樂並十分活躍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他用他那獨特的、具有南方風味和吸引人的諷刺口吻談論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頭髮從頭上一向披到肩上,與捲曲的鬍鬚連成一片;他習慣用手捋着自己的鬍子尖。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眯縫着,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於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講話的調子有些像唱歌。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徵。

3、本文從題材上來看是小説,記敍文有六要素,小説也有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描述。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能夠看做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下面老師為大家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看課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詞,同時也要感知文意。

2、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懊悔:做錯了事或説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哽咽:哭時不能痛快地出聲。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3、請大家自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發展脈絡。

4、請兩位同學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別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複述故事情節,其餘同學仔細聽,然後評價並補充或更正。

5、師生互動,理清文章思路。

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可能出現三種劃分方法:

(1)全文可分四部分。

上學路上(1~6)上課之前(7~10)上課經過(11~23)宣佈散學(24~29)

(2)全文可分三部分。

上課之前(1~10)上課經過(11~23)宣佈下課(24~29)

上學路上(1~6)上課(7~23)下課(24~29)

教師明確:這三種劃分方法都有道理。本文主要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後,當地人民深感亡國之痛,在國小校裏上最後一次法語課的情景。“最後一課”為本文的主要事件,以此為中心,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是有道理的`。結構的劃分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圓其説即可。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教師提示: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閲讀小説的一般方法是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課文正是透過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以及韓麥爾先生高度的民族職責感來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熱情。

教師把六個小組分為兩大組,一、二、三小組為一組,研討小弗郎士,四、五、六小組為一組,研討韓麥爾先生。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用筆勾畫出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語句。圍繞“文章是如何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的表現了人物什麼樣的思想情感”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然後各組選代表發言

一、四小組代表為主要發言人,二、三小組和五、六小組分別作補充,學生互動,合作探究。

活動成果展示:

關於小弗郎士

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課前後情緒、態度的變化來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

在上學的路上: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樣,怕老師提問而想逃學;發現天氣温和又晴朗,畫眉鳥的歌聲宛轉動聽,普魯士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搞笑;對布告欄裏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有辨別是非的潛力,也有必須的自控潛力。

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現了教室裏有許多不平常的狀況。教室格外安靜,他走進教室時心裏十分慌,怕受到責備和懲罰;韓麥爾先生説話很温和,讓他快坐好,韓麥爾先生的穿戴是那麼莊重,教室裏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教室後排坐着好些鎮上的人,個個都很憂愁。對此,小弗郎士感到吃驚。

上課時:韓麥爾先生説這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期望同學用心學習,小弗郎士聽了心裏萬分難過,他對過去沒有好好學習感到懊悔,捨不得和課本分手;小弗郎士沒背出分詞的用法,心裏挺難受;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生動講解,使小弗郎士對學好法語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懂得了怎樣愛國;小弗郎士觀察韓麥爾先生“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對先生此時的情感有了具體的理解,他敬愛自己的老師;小弗郎士觀察郝叟老頭和孩子一齊讀拼音時感情是那麼激動,他更理解了為什麼這天鎮上的人也來聽課,他情緒很難過。

小弗郎士上課前後情緒、態度有了如下變化: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敬愛老師,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這一轉變是有原因的,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給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五、激發想象,聯想拓展

根據課文結尾,展開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請以“散學以後”為題續寫一段話,不少於350字。

學生可先就情節構想討論交流,然後互相評議,選出較好的合理的想象。

六、佈置作業

1、文章是如何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請寫一段文字描述韓麥爾先生。

2、整理《散學以後》,把它收到《成長的足跡》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透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這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説的另一位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二、繼續品讀課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體味人物的思想情感

1、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述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述方法

明確:外貌描述、神態描述、動作描述和語言描述。

外貌描述:“我們的老師這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述:“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述:“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充分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述:

(指導朗讀:用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示例:“我們務必把它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説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明確: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説話。“柔和”證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説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情緒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職責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之後,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過程,從中藴含着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2、變換視角,激發想象,創新寫作。

教師要求: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資料。

教師提示:要根據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象。想象要貼合文中的具體情景和人物的身份,應着重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如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當他坐在椅子裏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麼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説些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三、環境描述在本文中的作用

1、找出小説開篇的兩處環境描述。

明確:

(1)“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2)“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瞭“最後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述,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佔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現實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這一環境描述又證明什麼

明確:布告牌上貼着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依法執行和就範。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後一課”。

3、課前的環境描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着”的描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文中對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四、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複“最後一課”,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佈:“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裏轟然炸開,鎮公所門前的佈告,教室裏異乎尋常的情景,此刻全明白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情緒。“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證明小弗郎士對“最後一課”的嚴肅好處的深刻理解,也證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複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五、拓展閲讀

1、導入。

這篇小説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遭受列強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人們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閲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述北平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後,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簡介。

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鬥爭歷史的長篇小説。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於侵略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折磨。

六、佈置作業

以“母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

《最後一課》教案 篇八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説的要素,並能抓住要素品讀小説。

2。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文章主題。

3。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抓住線索理情節,理解文章主題。

2。小説的線索。

教學方法:

熟讀、複述、歸納。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消息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消息: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專電據美聯社報道,一個致力於捍衞法語免遭英語入侵的法國團體,“英語跟屁蟲學會”23日將年度“英語跟屁蟲”大獎授予了法國電信公司總裁,因為他使用英語來命名公司產品。

大家看完這則消息有何感想?法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母語為榮,認為法語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一羣法國人和他們的母語——法語有關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都德(1840—1897),法國小説家。1857年17歲時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磨坊書簡》,描寫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長篇小説《小東西》,反映的是法國的學校生活。

《最後一課》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剛結束兩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和法國的戰爭。法國戰敗,當時無能的資產階級政府同德國締結《法蘭克福和約》,割讓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東部地區,賠款50億法郎。

這篇小説反映的就是阿爾薩斯淪陷以後,當地人民在普魯士侵略者強行禁教法語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具體歷史請參見教學參考書113頁)

(由學生根據課前預習情況介紹,教師補充)

(此環節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學會從大量信息中挑選有利信息為我所用。)

三、檢查預習

1。 生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用投影展示)

懲罰(chéng)懊悔(ào)寧可(nìng )字帖(tiè )

捂着(wǔ )挾着(xié )詫異(chà )祈禱(qí )

宛轉(wǎn )戒尺(jiè)踱(duó )哽(gěng )

鑰匙(yào shi) 暖和(huo )思量(liang)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宛轉: 形容歌聲鳴聲高低起伏非常動聽。也寫作婉轉。

詫異: 驚奇。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

懊悔:做錯了事或説錯了話,心裏自恨不該這樣。

最後一課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分析小説的主要情節,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3、領會小説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環境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最後”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國小階段最後的一節課嗎?為什麼你記得這麼清楚?――最後。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讓我們與小説中的人們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

課文背景: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説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二、有情朗讀,揣摩“最後”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看圖複述課文。

①注意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的不同。

②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的變化。

③注意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共同特點。

三、合作探究,語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根據預習,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