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後一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22K

《最後一課》教案(多篇)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是法國作家都德給我們帶來的一篇小説。

師:既然是小説,找個同學回答一下什麼是小説?

生:小説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師:我們已經看到了小説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認識一下文中的人物。

二、學習目標

師:在聽故事前先請同學們瞭解下我們的學習目標

屏顯:

1、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體會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2、激發愛國情感,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

三、原來的小弗郎士

師:故事的開頭是最這樣的

屏顯:

在一個暖和又晴朗的早晨

我們故事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

由於上學很晚怕老師韓麥爾先生罵自己

又擔心老師提問分詞,

連一個字也説不上來

就想不上學了,到野外玩玩。

此時此刻

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

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些景象在小弗郎士的眼裏比分詞語法有趣多了;可是小弗郎士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師:從故事的開頭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貪玩;不愛學習;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自制力

四、今天的異乎尋常

師:正因為這點意志力,小弗郎士還是戰勝了自己,選擇了去上學。可是,小弗郎士來到學校卻發現今天的情況卻異乎尋常,請同學們自讀一下7----10段,找出今天異乎尋常的地方。

屏顯: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後,發現學校和課堂裏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

(提示:從氣氛、學生以及老師等角度思考)

生:氣氛 安安靜靜

學生 安靜、今天來上課的人特別多

老師 穿戴正式、對小弗郎士的態度不同與往常

師:看到這異乎尋常的景象小弗郎士的驚訝可想而知,是誰給小弗郎士解開了疑團?

生:韓麥爾先生

師:答案在課文的第幾段?

生:11段

師:讓我們設置一個小情境,更加深刻地體會一下此時此刻韓麥爾先生的心情。

( 情境:老師扮演小弗郎士;一學生扮演韓麥爾先生

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這麼異乎尋常。

師:疑問解開了,原來這是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鎮上所有人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屏顯:最後一課

生:深情朗讀11段)

五、寫作背景

師:為什麼這成為最後一堂法語課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當時的寫作背景。

屏顯:《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時期,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當時法國政治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土。普魯土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篇短篇小説反映了當時這一時代背景。

六、小弗郎士的“最後一課”

師:當聽到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時候,小弗郎士有何表現?他的“最後一課”是什麼樣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對小弗郎士的描寫並説出從中看出了什麼?

(生在文中找出對小弗郎士的所有描寫並説出作用)

師:當得知這是最後一課的噩耗後,小弗郎士發生了巨大變化。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分析的內容,以:““小弗郎士過去 ;今天 ”的句式説句話。(四人一組討論後回答)

例如:小弗郎士過去逃學,不專心聽講;今天表現出色,作業完成認真,全都聽懂了。

(生討論並回答)

生:過去討厭課本;今天不捨得與它分開。

生:過去不珍惜學習時間;今天覺得這幾節法語課過得太快。

生:過去對自己的學習毫不在意;今天懊悔自己的過失。

生:過去對普魯士兵的操練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得多;今天充滿了對侵略者的憤恨。

生:過去厭惡法語;今天喜愛法語,認為它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生:過去幼稚不懂事;今天有了愛國情感,熱愛自己的祖國

生:過去厭惡學習法語;今天暗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學好它。

生:過去在課前與同學在一起吵鬧;今天遲到後安靜地溜到座位上。

生:過去害怕老師;今天同情、理解、熱愛老師。

師:從前後的對比,我們看出小弗郎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屏顯:從天真貪玩到認真學習、熱愛法語

從害怕老師到留戀、理解、同情、敬愛老師

從無憂無慮的幼稚到懂事、熱愛祖國

師:小弗郎士思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他原本就不是一個壞孩子。

生: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了他心靈深處愛國情感

生: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感染。

七、韓麥爾先生的“最後一課”

師:在小弗郎士的變化過程中,韓麥爾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韓麥爾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在文中找出對韓麥爾先生的所有描寫‘

並用“從 這段 描寫中;我看出韓麥爾生 的句式概括出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生討論,跳讀課文並概括)

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

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

③是一個嚴厲的人

④是一個普通的人

⑤是一個温和而嚴肅的人

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⑦是一個恪盡職守的人

⑧是一個愛國的人

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師:故事講到這裏,難道只有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熱愛自己的祖國麼?

生:還有鎮上所有的人。

生:還有所有的法國人。

八、拓展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故事,我們見證了法國的普通人民對於自己祖國語言的熱愛,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而我們中國千千萬萬的普通大眾是如何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呢?讓我們一起傾聽一下以下兩個小故事:

屏顯:金晶捨身救火炬的故事;胡達拜地依明22個春秋堅持每天升國旗的故事。

師:通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愛國並不難

作為一名火炬手,捨身守護手中的火炬是愛國

作為一名普通老人,22載每天讓國旗冉冉升起是愛國

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此時此刻也明白了傾盡自己所能教書育人就是愛國

那麼作為青少年的你,怎麼算是愛國呢?

生:好好學習是愛國

生:維護班級的秩序是愛國

生:保持好學校衞生是愛國。.。.。.

師:同學們説的真好,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看到了你們對國家的熱愛,也看出了你們報效祖國的決心,最後我們就全體起立,高聲朗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向所有的人呼喊出我們的決心與勇氣。

全體學生起立高聲朗讀《少年中國説》

附: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啟超《少年中國説》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重點的字詞

2、理清小説的基本情節、訓練複述能力。

3、大致掌握小説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背景及作者。(對於此文來説,背景理解相對重要,不可忽略)

提問:最後一課,是指在什麼時候上的一節什麼課。老師是誰,有哪些學生,“我”對這節課的感受是什麼?

二、檢查預習

抽查:預習提示中的注音。

補充:懊悔、喧鬧、慘白

三、整體理解

1、這篇小説的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寫了哪些人?主要寫誰?

[第一問訓練學生概括複述,第三問只需學生有所思考,具體留待後面討論主題時解決。]

2、討論課後練習一

補充:按這三種劃分法,各自的起訖段落。

點撥:按情節發展劃分層次的方法;劃分層次的多可能性。

明確:三分法最為合理及其理由。

四、默讀全文

1、劃出能回答課後練習二的語句。

2、劃出文中寫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詞句,並思考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五、討論課後練習二

六、作業佈置

將本文縮寫成一篇兩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六、板書設計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三

一、直接入課,引入背景資料

(屏幕顯示)

都德(1840-1897),法國作家。1870-1871年,法國與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就是《最後一課》的故事背景。

二、介紹創作技巧,積累新字詞

(屏幕顯示)

《最後一課》的創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場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題。

(屏幕顯示 積累字詞)

宛轉 皺邊 郝叟 祈禱 懊悔 哽住

三、課文細讀,明確寫作方法

(屏幕顯示)

課文細讀

我的教室

我的課

我的老師

1、細讀“我的教室”

師:現在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第10自然段。請大家思考:這一段在《最後一課》這篇小説裏有什麼作用?安靜地讀書,3分鐘,把你的感覺、你的分析旁批在這一段的空白處。

(學生思考 發表看法 老師評點)

(屏幕顯示)

設置場景 人物出場 渲染氣氛

師:設置場景,這是什麼意思呢?小説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動的地方,這就是設置場景。《刷子李》的場景是在刷牆的屋子裏;《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場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個牆角里。

2、細讀“我的課”

師:細讀課文的第21段。請大家繼續安靜地讀,思考一個問題:哪個地方的細節寫得好?5分鐘,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

(屏幕顯示)

抒寫細節 渲染氛圍

3、細讀“我的老師”

4、師:下面我們看對韓麥爾先生的語言描寫。第24段到課文最後一段。大家一起來朗讀。

(屏幕顯示)

話題: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達作用。

(學生思考回答 老師評點)

(屏幕顯示)

暗寫時間 點示背景 照應伏筆

臉色描寫 聲音描寫 表現心理

全身力量 幾個大字 抒發真情

定格描寫 渲染悲情 餘味悠長

愛國之情

(屏幕顯示)

當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為了一個愛國志士。

四、結課

師:今天我們閲讀的的小説,小説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同學們,大家讀起來吧。

(屏幕顯示)

小説中的細節性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甚至標點符號的運用,都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屏幕顯示)

學習小結

課文細讀 增加知識

課文細讀 訓練能力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掌握通過多角度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2、瞭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屬性,培養規範使用母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多角度的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瞭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屬性,培養規範使用母語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2月9日,《咬文嚼字》發佈20xx央視馬年春晚中幾處語言使用錯誤,如:將“血脈僨張”中的“僨”fèn誤讀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詞寫成:“當看過這世界的每片滄海桑田。”而不知道“滄海桑田”指的是從滄海到桑田的變化,用來形容世事變化巨大,並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説語言應當靈活運用,這樣太較真沒必要;有人説,對於語言的運用要嚴謹應當尊重傳統。對此給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3、對於祖國語言,我們應當懷着怎樣的態度?學習小説《最後一課》後,你一定會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課堂的改變與文章的主旨

1、自讀課文,思考:到學校後,小弗朗士發現這節課與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教室氣氛一陣喧鬧,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不平常的嚴肅悲傷

聽課的人只有貪玩的國小生 還有專心的老頭,前鎮長,郵遞員

韓麥爾先生衣着隨便,緊敲戒尺穿上禮服,十分温和

2、是什麼的外在變化使得小鎮上的人們發生了這樣巨大的改變?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並將改教法語為教德語。

3、又是怎樣的內心活動促使鎮上的居民、韓麥爾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現得如此不同?

鎮上的居民感到悔恨,傷感

韓麥爾先生感到內疚,悲憤

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與感染

歸根結底:強烈的愛國之情。

4、在當時的背景下,韓麥爾老師為什麼還要堅持上好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結合文中句子和補充資料,談談你的理解。

(1)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理解。

(2)補充資料:

A、法國極端重視保護法語,國內幾乎看不到英語標示,法國人也對説英語普遍感到反感與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國殖民者佔領越南時,就馬上滅絕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實用法語而無法閲讀自己民族的歷史。

B、古老的以色列兩五百年前被羅馬帝國滅國,兩千五百年後的1945年以色列重新建國,馬上組織專家研究並大力復興失傳上千年的本民族語言——希伯來語,如今希伯來語重新成為了以色列的官方語言。

5、一個民族的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嗎?

三、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經過這堂不同尋常的法語課,小弗朗士是否也變得不同了呢?

對法語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老師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聽課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德軍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2、小弗朗士與韓麥爾先生都是小説的主要人物,兩人誰更重要?理由是什麼?(發揮的作用)

韓麥爾先生推動了氣氛、教育了眾人、揭示了意義。 居於主動地位

小弗朗士為小説提供了第一人稱視角(便於心理描寫、抒情議論) 居於被動地位

2、韓麥爾先生是小説的中心。這個形象塑造得是否鮮活,決定了整篇小説是否成功。這篇小説是怎樣刻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的。反映出小説創作哪些要點、規律?閲讀書本第六頁知識卡片《小説的細節》作簡要回答。

3、劃出文中對韓麥爾先生的細節描寫,參考課本第六頁的形式對其進行分析。

“---------------------細節表現了---------------------,刻畫了人物-------------的形象。”

5、自讀課文《向中國人脱帽致敬》,劃出文中對教授進行的細節描寫,並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進行分析。

四、總結

1、剛才所做的,其實就是如何準確運用祖國語言表達我們思想的練習。練習的意義是什麼,強調對祖國語言規範運用的價值是什麼?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後,請從更高的視野思考這一問題,談談你的想法。

2、——語言既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民族思維模式、民族意識、民族文化。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體現思想感情,進而深而體會本文中心。

3、瞭解本文結構。

【教學重點】

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對於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的描寫以及對布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的細節刻畫,都是愛國主義的音符。這些音符組成一首悲慘的愛國主義樂曲。

二、自己掌握文學常識,生難字,看預習提示並瞭解時代背景

宛轉、詫異、懊悔、祈禱、氣氛

本文是篇外國短篇小説,作者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半葉傑出小説家,《最後一課》是作者愛國主義短篇小説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它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這篇小説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眷念、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後一課中。

三、學生自讀課文一遍

四、熟悉本課結構

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為下文作鋪墊。描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2、第二部分(7~23)情節的發展,主要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⑴ 小弗郎士來到學校,發現今天上課的情形和平日上課大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呢?這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這三方面的不同説明最後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後一課的無限珍惜。

⑵ 怎樣理解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這個比喻的深刻含義?

明確:國旗是祖國的象徵文字也是民族的標誌。此外,字帖掛在鐵桿上,上面寫的是法蘭西阿爾薩斯,從書寫的內穿和擺掛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國旗。這正是韓麥爾先生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心設計的。

⑶ 小弗朗士心裏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他這樣想的本意是什麼?説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一個也字,清楚地表歎了小弗朗士對取消法語改學德語是非常反感的。這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學習祖國語言的留戀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普魯士的文化侵略的極端仇恨之情。總之,他的愛國情感在韓麥爾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昇華。

3、第三部分(24~29)高潮、結局,最後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⑴ 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前後照應

例: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與後文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一他們已經收操了。

⑵ 另外:

① 關於分詞問題,前後三次,推動了情節發展。

② 關於戒尺問題,前後三次,突出了人物嚴厲的形象。

③ 鎮公所的布告牌兩次,突出故事的社會背景。

五、理解重點句的含義,藉以理解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的變化: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熱愛法語

⑵ 從怕老師──理解、同情並尊敬老師 找出相應的句子

⑶ 從幼稚不懂事──熱愛祖國

2、韓麥爾老師:

⑴ 外貌描寫: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⑵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他哽住了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為什麼他哽住了?小弗郎士為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臉色慘白,因為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這宣佈最後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窗外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這暗示着德語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先生的沉重打擊,此時他的內心嫉妒悲憤和痛苦。

他哽住了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侵略者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韓先生的沉重打擊,表明了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因為韓先生的愛國熱情使小弗郎士覺得他不僅是一位法語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人士,小弗郎士老師的愛國熱情十分崇敬,所以覺得他高大。

⑶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⑷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

理解: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請在文章中找出極度悲憤的詞語和作用。

【板書】

最後一課

1、小弗朗士(前後對比)──略寫 愛國主義感情

2、韓麥爾 外貌 語言 動作神態

《最後一課》的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説的時代背景。

2、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3、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4、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5、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6、利用小説對不家務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後一課》。在這篇文章裏,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踐踏,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2、簡介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説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3、根據預習,理清小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明確:

小説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裏"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裏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説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4、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説明了什麼?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麼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明確: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説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着耳朵大聲背書啦。”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着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着,‘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來上課,穿着"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裏還坐着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在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課後練習二:

1、説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書設計: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心理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説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3、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的眼睛裏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峯。

語言描寫:……

*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後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捨。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裏,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説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討論:在"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説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説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着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着,又深情地讚美了祖國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着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後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理念】

針對作品的特點和對學生的閲讀要求,我把教學流程設計成“初讀──精讀──遷移”三步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閲資料,小組合作討論,課上“選點突破”,優化課文內容,整合文本傳達的信念,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閲讀,理解內容,賞析語言,課後進一步用書面表達的形式寫一寫內心的感受。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過反覆的導讀,瞭解小説的細小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⑵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寫法。

2、情感目標: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的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對於欣賞文學作品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二是能聯繫文化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三是能説出自己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體驗;四是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可以説,法國著名小説家都德的經典短篇小説《最後一課》為我們從以上四個角度來學習和欣賞小説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這篇小説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但這篇小説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後一課”中。這篇課文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在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始終不渝的摯愛深情,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如果對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十三四歲的孩子,就此和他們談談愛國主義精神和對本民族語言的熱愛,那麼這篇課文只不過是一段法國史而已,很難激發他們內心的民族責任感和學好母語的使命感。那麼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抓住作者生動細緻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加以體會,引導學生探究主人翁形象、情感的前後變化,讓學生得以真切感受到:母語被剝奪,文化被侵佔所帶來的民族創痛,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國語言的責任感。

因此,在這堂課上,我只作為一個引導者,讓學生以同齡人的身份走近小弗郎士,走進他的心靈,為他的心聲代言。對於韓麥爾老師的分析,則從韓麥爾老師的言、行着手,來感悟一個形象高大內心充滿激憤的愛國者在民族危亡時所表現出來的震憾人心的力量。

再由發掘本文資源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像韓麥爾老師那樣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內心生髮尊重本民族語言,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信念,自覺的抵禦網絡語言、外來文化、港台影片對民族語言肆意曲用、淡化的行為。

【學情分析】

作為這一羣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們沒有經歷過戰爭,被侵佔的痛苦歲月,更沒有太多的關注過別國的歷史,怎樣從內心呼喚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對民族、對語言產生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本課的關鍵。

根據學生學情,我及時調整了教學設計,將本文的教學重點放在激起學生情感體驗上,以此為突破,緊扣文本,理解作者情感,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與之產生思想共鳴。

【教學創意】

本文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用以培養孩子們愛國情感的傳統教材,作者的敍述角度十分巧妙,緊扣“不尋常”三個字構築情節,使小説產生扣人心絃的效果,出色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還有暗示着小説背景的場景描寫也恰到好處。全文多次重複“最後一課”這句話,意義一次比一次深刻,成為貫穿全篇的線索,根據這些特點,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感知標題。“最後”兩字所渲染的氛圍,展開對小説中場景描寫的分析,挖掘這些描寫場景的文字的潛台詞,從中理解小説背景。

2、緊扣本文,把握主人公形象。教學以“變”為切入點,探尋小弗郎士有哪些變化,他的變化又是由誰的變化引起的,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等等,從而順利成章地引出對韓麥爾先生舉止言行的分析,由此逐層剝筍,歸結核心。

3、感人細節,拓展延伸:

《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理解”,文中韓麥爾先生幾個定格的動作,因情緒極度悲憤而説不出話來的細節,還有課文那餘音繞樑的結尾都留有可以發揮學生想像的空間,因此教學過程中,設計揣摩心聲、續寫情節等環節來調動學生的想象,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程序】

一、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説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説──《最後一課》,都德先生的《最後一課》從1913年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已九十幾個年頭,它整整影響了我們好幾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讀完這篇小説後,為之動容,掩面而泣。那麼為什麼它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為什麼它會成為我們腦中揮之不去的經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奪人。”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對特定的環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的分析來學習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並體驗在這篇小説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感知小説背景

1、同學們都已預習過,誰能説説,“最後一課”是誰的“最後一課”?

小弗、韓、鎮上的人

2、小説題目是《最後一課》,那為什麼取名“最後一課”,請你結合小説的故事背景談一談。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二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3、課文裏有沒有交代這一背景的文字?

有,第11小節説柏林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能改教德語了。

三、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很明顯人物形象前後的變化做總體評價?

小弗韓

幼稚的孩子普通教師

成熟、懂事的學生悲憤的愛國者

2、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後”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無形中“最後”二字,為這一課籠罩了一層不同尋常的氣氛,是怎樣一種氣氛?

悲傷、沉重、依戀、惜別

3、課文中最能渲染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裏?指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第10小節教室的氛圍,來了一些鎮上的人。(感受氣氛的沉重、悲傷)

表現依戀、惜別在22小節。

四、再讀課文,捕捉心路歷程

1、我們的心也跟着沉重起來,那麼在這麼一個特定的“最後”的氛圍下,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弗朗士的心路歷程。再讀課文,請同學們試着從三個方面來找出小弗朗士的心情變化?哪些詞語最能表現這樣的變化?

操練有趣知道布告牌的內容強迫鴿子説德語

對普魯士兵:幼稚→壞家秋→仇恨、輕蔑

遲到

對老師:怕罵→可憐→崇高

想逃學、畫眉鳥的歌聲曠課找鳥窩、溜冰願花任何代價……

對學習法語:討厭→懊悔→難受、渴望

2、在這一過程中,小弗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長為一個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間成長為成年,這是什麼原因促成的?

⑴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

⑵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⑶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

⑷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總結:戰爭、國家主權的喪失,民族語言被剝奪,對於一個跟我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對他來説本來很正常。痛苦的事該由大人去承擔,現在卻要他過早地面對這殘酷的現實,這不禁讓我們感到痛心,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就是韓麥爾先生言行的影響。

五、品讀體驗,感悟真情

1、請同學們找出韓麥爾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言行?

語言主要集中在11、18、19節,行動24~29小節。

11小節主要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聽説是最後一課,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一樣,使小弗產生悲傷、沉重、依意、惜別等感情,下面我們着重分18、19小節(請一個同學朗讀)。

2、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句話?為什麼?

自責的話。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自責,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懺悔,讓我們感覺到難受,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所以也就有了韓麥爾先生最後的言行。

3、請同學朗讀24~29小節:

的確,國將不國,這是何等的悲哀。在韓先生最後的言行裏,韓先生有幾個定格動作,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怎樣的一種感情?

站、哽、轉身、拿起、使出、寫、呆、靠、做手勢……

連續幾個猛烈的動作,突出表現了韓麥爾老師內心的激動和憤慨,説明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時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於話也説不出來了。

4、我們看一下25小節,請大家聯想一下,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設身處地的你會説些什麼?

千言萬語都包含在“法蘭西萬歲”這五個大字上。

5、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最後,韓麥爾先生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手勢有什麼含義?

無奈、悲憤,做一個了斷等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在將失去教授本國語言資格之際,他最後的幾個形體語言顯得蒼白無力,但我相信它將成為幾個畫面長久地定格在他的學生和鎮上人的腦海中。

6、同學們,面對老師的這麼一個手勢,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小弗或者其他人,你會怎麼做,請同學們緊承文末一句話,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為課文續寫一個情節(三、五句話説行)。

憤怒的人們久久不願離開教室,人們高呼:“我們要法語,不要德語!”“打倒普魯士!”“法蘭西萬歲!”……普魯士兵凶神惡煞的衝進教室,與人們廝打起來……人們含恨離去……幾天後,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在一起,韓麥爾先生又給人們上起法語課……

(這時可能每個人發泄情感的方式全不一樣。但老師相信即使是一片寂靜,此時也是無聲勝有聲,是沉默的抗議。)

六、總結全文,交流收穫

1、確實,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是血,從噴泉裏揚出來的是水,而從一個飽含愛國激情的作家筆下,寫出來的是感人肺腑的愛國主義篇章。

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新的認識?愛國從何做起。

愛國首先必須熱愛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結語: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不是寫在作文本上的一句決心,不是演講比賽時的一句精彩的演講詞,不是文藝演出時的一句動聽的歌詞,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需要從熱愛本民族的語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19世紀黑非洲最深的傷痕,也許不是來自帝國的入侵和掠奪,而是語言殖民化所帶來的文化殘疾。韓麥爾先生説: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我們要説,漢民族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學習漢語,規範地運用漢語,不僅是學科的要求,而且是愛國的體現。

讓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祖國的語言和文字吧!為純潔我們的語言而奮鬥。

七、課外拓展延伸

學完這一課,我想用一首小詩來表達感受,我們大家齊讀它,

怎忍看最後一眼,

那眼裏全是眷戀。

靜靜的是課堂,

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

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

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

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

最後一課,

是一頓難忘的最後晚餐。

請大家在課後以“讀後感”或“隨想”的形式來寫一寫自己學完這一課後的感悟。

《最後一課》反思

《最後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説,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國小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國中課文。從教近10年,這篇課文教了無數遍,但是每次教完後都有很多遺憾,記憶最深刻的是2002年教壇新秀評選上的那堂課,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裏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到最後還是一頭霧水,該把什麼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境、情節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於是我哪一樣都取一點,教案提綱如下:

1、導入課文。

2、簡介課文的寫作背景。

3、學習生字。

4、聽課文錄音,理請文章結構,並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並説説有什麼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語句,並説説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外貌、語言、行動的語句,並説説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8、是什麼使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髮生了這樣的變化。

9、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10、閲讀訓練,閲讀最後一部分,回答四個問題。(問題略)

以上10個環節,從語言到句子,從環境描寫到人物描寫,一步一步規規矩矩,涵蓋了課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內容和問題都是教參中現成的,沒有自己的思維和創新。考慮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獨沒有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思考需要時間,我把一節課的時間排滿了,學生還怎麼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為了保持一節課的完整性,我採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來很有趣簡單的一篇短篇小説在我的灌和塞下變的毫無生趣,學生聽的雲裏霧裏,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課後學生的腦子裏已經什麼也沒有了。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和引導下,重新再接觸這篇課文,最初決定要上這一課的時候,仍然很茫然,過去失敗的經驗使我有點懼怕這篇課文,我喜歡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壞了,小弗朗士的愛國情感是被逐步喚醒的,而學生的感受也應該是這樣的,怎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樣逐步理解,加深,及至產生共鳴呢?我反思了過去教學環節和教案設計:時間不夠是客觀原因,以前為了趕教學進度,每篇課文的課時都摳的死死的,就怕課時拖的太多了,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或者上新課時間過多了,留下來複習的時間不夠,有了這些顧慮自然就不敢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太多的時間考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教材處理不夠大膽,我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就是這個自認為聰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讓我的課堂成了滿堂灌。面面俱到其實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麼就意識不到這點呢?再就是過度的依懶拘泥於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了。理清楚了這些原因之後,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後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1、你覺的什麼是祖國?你知道哪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為?除了這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動之外,你認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具體的行為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2、聽完課文錄音後,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3、結合課文內容,説説你眼中的小弗朗士,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你認為自己能從他的經歷中學到什麼(吸取到什麼教訓)?

4、在最後一堂課的課前,課中,課後,小弗朗士對侵略者、學習和老師等的態度有什麼變化?是什麼使他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5、作者為什麼要選擇小弗朗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文章的主題?

6、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説説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7、拓展閲讀老舍和鄭振鐸的《最後一課》,比較三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樣災難前表現出來的共同愛國情結,認識到珍惜時間,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8、課外作業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容。

9、本課延伸出來的綜合實踐活動:你怎麼看待現在鋪天蓋地的日本動漫?你覺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請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和社會調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幾個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學生的時間充足了,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八

1、熟悉課文內容情節,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2、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3、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這一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領會以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為代表的阿爾薩斯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宋朝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言,這些體現出來的都是作者濃濃的愛國之情。不論古今中外,所以愛國志士的愛國深情都是一樣沉重的。同樣,不論年齡的長幼,他們的愛國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體現的便是法國人民的深厚的對母語的熱愛,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

1、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紀法國小説家,生於沒落的絲綢商人家庭,15歲時由於家庭破產,被迫輟學謀生,一生創作了13部長篇小説、四部短篇小説集和一個劇本,以短篇小説集《磨坊書札》,長篇小説《小東西》贏得聲譽。普法戰爭時入伍,參加自衞戰爭,豐富了創作題材,寫出著名短篇小説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組愛國故事,顯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是世界短篇小説中的名篇。《最後一課》是作者於1873年寫的。此時普法戰爭剛剛結束兩年。

2、普法戰爭:(寫作背景)

最後一課是作者在普法戰爭剛剛結束二年,1873年寫的。普法矛盾由來已久,19世紀6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法國企圖阻礙德意志統一,稱霸歐洲。普魯士王國企圖打敗法國以便統一德意志,爭霸歐洲。篡奪可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脱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而當時普魯士首相仳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掠奪性的戰爭。但在戰爭發生後不到兩個月,9月,法軍色當一役戰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巴黎,那破侖三世被俘。法國政府實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

普法戰爭是以法國的慘敗告終的,戰後,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最後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表現阿爾薩斯省人民淪為異族奴隸的痛苦。

二、感知課文

(一)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師表情朗讀課文,提示學生邊聽邊看,頭腦中出現形象,要求學生記住故事情節。

2、請一位同學到台前複述故事情節(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看他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後加以補充或更正。

3、請同學説説韓麥爾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包括對他外部形象的想象。

明確:韓麥爾老師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着隨便,上最後一節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繫上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着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4.再説説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學生。

明確:小弗郎士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後的法語課他卻上得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説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

他在小説中是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二)、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知識先導:同學們都知道記敍文的六要素。小説也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

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所以,閲讀小説一般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1、情節分析,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來進行分段。

可從下表看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之中宣佈下課

2.上學路上主要是小弗郎士的活動。

討論:從小弗朗士的表現,我們分析一下他的特徵是什麼?

明確:(貪玩:不想上學;幼稚:普魯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有趣,沒有意識到侵略軍佔領了阿爾薩斯。對布告欄裏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説明有辨別是非能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現了教室許多不同平常的情況,有哪些呢?

明確:(①教室裏一切安安靜靜的;②老師的態度很温和讓他快坐好;③老師的穿戴比平時鄭重;④教室裏不平常的嚴肅氣氛;⑤教室後邊坐着好多鎮上的人。)

4.上課之中,主要分析韓麥爾老師的表現和他對小弗郎士的影響。注意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再把這一層細分幾個小層次進行研讀:

(1)老師宣佈上課,提出希望

。①韓麥爾老師説話又柔和又嚴肅,心情是沉重的。

②小弗郎士萬分難過。他知道了布告牌上的內容是不許法國人學習法語。他理解了教室裏的異常氣氛,理解了老師的心情。

(2)老師上法語課。韓麥爾老師叫小弗郎士背書,小弗郎士背不出來心裏挺難受。韓麥爾老師從學習法語和熱愛祖國的關係上指出學不好法語的不幸,同時責備了家長,更責備了自己。又用十分形象、貼切的語言讚美了法國語言及學好法語和擺脱奴役的關係。對比喻句的理解:被侵略就喪失了自由,猶如關進監獄;記住本民族語言,不忘本民族文化,用本民族語言把人民組織起來反抗侵略者,法語就像一根團結敵佔區人民的紐帶,韓麥爾老師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語言教學結合得如此巧妙,使小弗郎士全聽懂了。

(3)老師上習字課。韓麥爾老師精心設計了習字的字帖,使學生產生聯想: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小弗郎士很聰明,不僅理解了學習法語,掌握法文書寫的重要,還對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讓法國孩子學德語,產生了反感(“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韓麥爾老師對舊地的留戀之情也被小弗郎士察覺並加以理解。

(4)老師上歷史課又給初級班上語言課。老師非常珍惜、留戀着最後一課。不僅影響了小弗郎士也影響了赫叟老頭和初級班的孩子,使小弗郎士對這感人的最後一課永遠忘不了!

5.宣佈下課。(是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因為情節發展到高潮戛然而止。)

着重描寫韓麥爾老師動作、表情、語言。

他聽到教堂的鐘聲,意味着這最後一課的結束,他將離開40年來他苦心經營的學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懷着留戀、遺憾和痛恨侵略者的複雜心情,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凝結了他的愛國深情,表達了法國人民必勝的信念。這也是法國人民的心聲!

三、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説。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國小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説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裏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佔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裏把一個國小校裏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小説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敍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着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説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説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説,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説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裏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着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藴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説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温和,而且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説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説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裏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説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着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説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敍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着動人的光輝。由於敍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外在裝束、他的語言、他的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裏,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温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麼,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麼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着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説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小説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裏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説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裏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裏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裏,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徵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佈

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説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着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四、總結

小説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通過這最後一課,體現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課後閲讀有關都德的資料及其作品。

練習説明:

一、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説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説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説。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後,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後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於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響着,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説,“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説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徵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在孩子的眼裏,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着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着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温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着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麼,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鎮定,維持着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麼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着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説的主旨。對於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説,而對於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

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説着自己的語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説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着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説對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九

情節 人物 形象

上課前(1—10) 小弗郎士

上課時(11—23) 韓麥爾先生

下課時(24— )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理解小説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重點〗

要點1

〖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述基本情節

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胳。

二、閲讀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文中為什麼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2、這最後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有什麼不同?這種不同表現了什麼?

二、閲讀11至23段

討論:

1、聽到韓麥爾先生説“今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麼?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

2、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説了什麼?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3、老師講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麼評價?用了什麼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小弗郎士這次聽講全都懂?

明確:監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麼用意,產生什麼效果?

5、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麼?

6、為什麼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後一課”?(總結)

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見課後練習三、四)

三、朗讀最後一個部分

討論

1、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麼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明確:鐘聲宣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而我從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修訂本)教學設計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他的愛國精神,使我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愛國志士。

2、文中有哪些動詞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3、找出表現他內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4、“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1)神態、語言、動作

2)轉 拿 使 寫 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

3)“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

4)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

四、板書總結

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分別是怎樣的人?小弗郎士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人物 形象

小弗郎士 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韓麥爾先生 有40年教學經驗的筆循循善誘、受人尊敬的老師,有着崇高的愛國感情。

五、作業

小弗郎士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請就此發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六、後記

《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篇十

【創意説明】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學這篇小説時應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真正屬於民族的東西唯有語言,語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後一課》讓我們聽到了一首愛國的壯歌。

二、自主感悟,檢查預習

1、快速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説説你為什麼被感動?

2、聽寫字詞,矯正讀音。

三、聽讀──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是怎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路。

(課前、上課、下課)

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四、品讀──體味語言 感悟思想

師:小説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和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品讀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瞭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

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⑵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⑶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子的孩子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品讀方法同上,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劃出這些句子品讀)。

中討論,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⑴ 韓麥爾先生為什麼在最後一課穿上節日盛裝?

⑵ 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麼?整句的含義是什麼?

⑶ 韓麥爾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① 外貌描寫:“穿……打……,戴着……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

3、理解:

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4、小結:

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的關於牢記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着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體驗反思

《最後一課》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它充分體現了被佔領區域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麼去表達和實現我們的愛國熱情?

在閲讀本文後,哪些地方讓你收穫很大?

明確:通過典型環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六、作業

練筆:

1、讀《最後一課》有感。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備選創意】

創意説明:運用快速閲讀和品讀相結合的閲讀方法,體會小弗郎士的心理反應和思想情感的變化,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的描寫,感悟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三、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仔細品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課文主旨。

五、總結全文

這篇小説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