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4W

理想教學設計【多篇】

《理想》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6理想(人教版七年級上教案)。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

●教學重點朗讀訓練。理解詩歌的主旨。

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為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反覆朗讀這首詩歌。把握詩歌的結構。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6理想(人教版七年級上教案)》。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範讀

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9正音、正字、釋詞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

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c.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理想的意義(1)歷史意義(2、3)人格意義(4、5、6、7)人生意義(8、9、10、11)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12)

七年級語文上冊《理想》教案設計 篇二

《理想》教案

一。導語 :第一課學的是《在山的那邊》,詩中説“在山的那邊,是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着一個目標前進。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餘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三。整體感知:這首詩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連串的“理想是……”,一連串“理想使……”,大讚理想的意義。最後一節説“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希望人們樹立遠大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總而言之,這首詩是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詩人從多種角度讚美理想,一連串形象的比喻,藴含豐富的意義。

四。教學步驟 :

1.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麼?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後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裏,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説“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繫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説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

2.   第2節詩是説,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麼意思?

説得對。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説,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節的標點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説的。飢寒、温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説的。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來説的。

3..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麼聯繫?

第2節講,人類的理想步步提高,從温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為什麼它又是歷史的脊樑骨呢?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鬥的精神動力。“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瑩瑩光”,又照應第1節詩裏“照亮”的“照”,先輩的理想照亮了子孫前進的道路。概括地説,這節詩的意思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4.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在後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與第1節第三句“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都説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説“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説了另一種情況:“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進取的心。”這裏説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後來越是認識其艱鉅性、長期性。

5.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詩。“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着生活”,這是説,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飢寒年頭,有了温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這是説,理想使人充滿鬥志,頑強不屈地奮鬥。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鬥。“理想使你忘記鬢髮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説,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鬥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鬥志,三是活力,概括起來,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第6節怎樣理解?這裏所説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説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麼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説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説的理想,更不必説,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鬥,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後的喜悦,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7.為什麼説“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麼“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裏怎麼有歡笑?歡笑裏怎麼又有酸辛?

製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温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鬥者的處境就陷於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志士,處境儘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鬥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裏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裏又有酸辛。

8.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節説的,“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後一句。這一節説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9.第9節是什麼意思?跟上一節有什麼關係?

第9節是説,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説,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説,理想能引導着浪子走上正軌。

10.第10節所説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麼?

聯繫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幫”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説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説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後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11.第11節與上面有什麼聯繫?“誇耀着當年的功勛”,為什麼説“可厭”?“詛咒着眼前的環境”,為什麼説“可笑”?

上一節説“被扒竊”,這一節説“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後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係。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於人生的重要。

誇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着眼前的環境”,卻不願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鬥,當然可笑。

12.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麼?結尾為什麼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説,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鬥,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穫。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徵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詩脈絡:探究脈絡,先要明白各節大意,然後把相近的歸併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兩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8、9、10、11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可見,全詩主要讚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開頭一節總説理想的意義,最後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這樣合併概括,全詩的脈絡就清楚了。

六。課文練習解答:

1.詩人所説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鬥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3.兩首詩的內在聯繫是主題相同,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

以上詩句都説,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邊》:“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以上詩句都説,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着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理想的風箏教案設計(請指點)。

2、瞭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緻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學生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冬去春又來,又是一年春柳綠。看,藍天上那一架架風箏在同白雲玩耍,引動許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這個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風箏。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劉老師,繼續學習26課《理想的風箏》。

二、交待學習任務:

複習:上節課,我們瞭解到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身殘志堅;樂觀幽默。

這節課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理想的風箏又是什麼?

板書:22理想的風箏?

三、學習第三件事(表現劉老師熱愛、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印)

出示:輕聲朗讀5—6,抓住劉老師言行神態去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極好”(講課的老師,聽課的學生)(男、女、分讀)

關心學生:

(1)他便靜靜……微仰着頭……細細的聽……

(學生讀句子,然後抓住重點詞談體會或句子,説説為什麼這樣做)

(2)他就吃了一驚的瞪大眼睛,關切……細聲“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不住點頭。

(3)課文從兩個角度寫了劉老師對同學的提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學,面對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內心會有什麼感受?

(4)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更深切的看見這可敬的劉老師?

(5)喜歡哪種情況就讀哪種情況。

(6)出示課件:

①這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②填寫:

(提問同學的、關心同學的)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想起來,(關心鼓勵同學的樣子)依舊那麼清晰、親切。

(7)這件事已經過去三十年了,但這樣一位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師叫我們如何不去思念他。(出示課件:課文最後一段)

過渡:然而、劉老師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四、學習第四件事

出示自學提示:

朗讀讀,想:課文哪些地方深深的打動了?

學生自己寫:把打動你的情景在書上畫出來,想想這情景為什麼打動你。

(1)放風箏(出示課件:他的腿自然不便於跑動,但他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

(2)故意撒手……(出示課件:略)(對命運的抗爭,對困難的挑戰,他覺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麼?(生命的態度、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過渡:

(3)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時我深深感動這樣自強不息的劉老師叫不我們怎麼不敬佩,不思念。(出示課件:課文最後一段)

五、處理11、12自然段:

1、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麼?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們,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2、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那麼活潑少年的我們又該怎樣做呢?學生回答:

六、總結

劉老師理想的風箏,已經放入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着對劉老師無限的愛戴與思念。其讀最後一段。

《理想》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學會本課12個生字(含3個多音子)及10個新詞。

過程與方法:

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2、5、6、9自然段中自選一段背誦。體會課文中描寫“我”的心情,想法與文中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理解劉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度。

教學難點:

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人的表達方法。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5)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板書: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25)

1、思考:課文講的是誰的什麼事?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學生彙報學生字情況)。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再讀探究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4、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5、根據學生所提問題,教師大體歸納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

(1)課文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二者有什麼關係?

(3)為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劉老師的兩件事:一是劉老師上課,講他上謀生動而富有激情,體現他對祖國深深的愛;講他循循善誘,熱愛學生。二是劉老師課下放風箏,講他在放風箏時釋放出來的對生活的愛與追求,以及對我的影響。

三、佈置作業:一般生:抄寫生字詞(10)

優秀生:查閲資料,深入理解。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5)

1、師板書;風箏2。師再板書“理想的”

3、師讓生看課題提問(板書大“?”)

4、生一提:為什麼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風箏什麼樣?

6、師:你們提的問題提得都不錯,老師也有問題,不過先不告訴你,請同學們先讀課文,然後你們猜一猜,老師會提什麼問題?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25)

1、師:本文講了誰?劉老師

2、師:他的樣子怎樣?在第五自然段(師讓生齊讀)

3、課件:師出示這一文段,並設問:從外貌上,你覺得

劉老師怎樣?

生:忠厚生:慈祥

4、師提示:劉老師還有一個使一看就忘不了、與平常人

不一樣的特徵是什麼?

生:殘疾(生再齊讀這一段。)

5、師:課文還寫了劉老師的什麼事?

生:玩風箏生:講課

6、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細讀揣摩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7、班上彙報。

⑴為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⑵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課件: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脱手”,“拄着枴杖,蹦跳着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⑶課件: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三、對課文進行總結(10)

1、你覺得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從課文哪裏可以看出來的?最好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2、課件:劉老師是個()的人

3、生討論

4、師:誰願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認為劉老師是個堅強的人,因為課文這樣寫道“……”

生二:我認為劉老師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因為課文這樣寫道“……”

生三:我認為劉老師是個頑強的人,因為課文中這樣寫道“……”

5、為什麼叫“理想的風箏”?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從這篇課文學到什麼表達方法。課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個問題:我學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個問題:我學到的方法是通過外貌來寫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個問題:我學到的方法是寫好某個人主要通過事來表達。

五、學過這篇文章後,你最受感動的是什麼?

六、佈置作業(5)

一般生:熟讀課文,找自己喜歡段落背誦

優秀生:

(1)寫法上的啟示。

(2)你想對劉老師説什麼?

《理想》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係。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討論解決。

3、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薰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4、學習作者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敍邊議的寫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作者含蓄的敍述中,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熱愛生活,頑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麼?(板書課題),説説你在放風箏時的心理感受。

2、師導入: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徵。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教師出示提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認真品讀,聯繫全文,想想這些句子有何象徵意義。

3、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圍繞劉老師講了哪些事。

4、標出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説説自己為什麼感動?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小組同學討論、交流。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逐題反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檢查生字

(二)檢查讀通課文情況。

(三)結合問題反饋,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思想。

1、品讀描繪春天景色的語段。

2、讀文,瞭解劉老師,受他人格魅力的影響和薰陶。

3、談談你瞭解到關於劉老師的事後的心裏感受。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總結全文,感情朗讀課文。

1、談談你學文後有何收穫。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談。課文內容思想;文章的表達方法。)

2、教師系統地小結。

3、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麼?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年級語文上冊《理想》教案設計 篇六

教師只要明確“以學生為本”的真正含義,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用心細心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課堂亮點就會異彩紛呈,這恰似一道道美景讓我們時常追憶。

一、以背誦為依託,層層遞進進行教學,給學生一個“提升點”

按照教學進度這周我們進行《理想》教學,這是現代詩人流沙河一首哲理詩,為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課堂伊始我讓學生搜尋記憶展示詩歌的背誦積累,短小精悍的詩歌給小組加2分,稍微宂長的詩歌給小組加三分。當學生爭先恐後的展示時,我接着追問什麼是詩歌?詩歌有什麼特點?學生就會在暢所欲言中明確:詩歌是文學的四大樣式之一,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經常吟誦詩歌陶冶情操,筆下生輝。當學生背到曹操《龜雖壽》一詩時我又追問:你能説説這首詩中那一句是表現作者的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嗎?學生答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又進一步提問:請同學們説説古詩詞的名句中哪些是表現作者崇高理想的詩句?巧妙引入新課教學。這樣在教者層層遞進的教學中,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對學生來説何嘗不是一種提升。不僅渲染了課堂濃濃的文學氛圍,更讓學生潛移默化養成積累記憶閲讀的好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嗎。讓學生真正懂得:沒有積累沒有閲讀就沒有語文的重要。

二、以朗讀為線索,靈活巧妙的教學,找準學生的的“情感點”

詩歌是富有音樂美的語言藝術,非常適合朗讀。朗讀可以讓我們很好的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我抓住“激情朗讀”這一環節,告訴學生我現在代表學校檢查各班的詩歌朗讀情況,要求小組人人蔘與,形式新穎,聲音洪亮,感情飽滿。哪個小組的設計新穎你就是將來的“廣告創意大師”“名導演”。“一石激起千乘浪”,你瞧:迴音式朗讀,男生引領合讀。女生引領合讀,讀演結合,讀唱交融,重複朗讀真是異彩紛呈,這又激起了我的熱情,我又和同學們一起把十一小節詩做了分配,採用了“師生組朗讀”,掀起了課堂朗讀的高潮,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了詩歌優美的意境,也讓學生在情感上進人了美好的氛圍,情感有了良好的啟動,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教師巧設計,課堂亮點呈。教學美景常思量,亦難忘,長追憶,暖心房。

《理想》教學設計 篇七

【總體構思】

新的教材觀要求我們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又根據過去國中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課題研究的成果經驗,我們計劃用第一、二單元的教材內容,把基本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鋪開。《理想》這首詩寫了作者有關理想的種種感受和體悟,習慣養成教育定位於:

1、繼續學習朗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2、強化第一單元已培養的習慣:作筆記;作勾畫;質疑。

這裏習慣培養的具體操作指標是:有具體的方法;有強烈的意識;有行動。

由於本詩的內容形散,又基於學生生活閲歷的限制,理解詩文內容的水平可深可淺,因而學習的重點捨棄了整體感知,而放在局部探究感受上。關鍵是學生能有自己的體會點,學習才落實,因此大膽設想:在學生對詩充分感知後,讓學生根據當時的感知情況自己選擇或先質疑或先説自己有感受有體會的詩句(在教學實際中學生90%選擇先質疑),在質疑和體悟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與導向。其附着的教學內容是: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詩歌富於聯想與想象,教學中通過仿第一詩節造比喻句理想

是,進行聯想與想象的思維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作如下導向準備】

1、有理想才能有作為;為了實現理想,要有犧牲的準備,比如犧牲一定的玩耍時間。重要的是要有得失觀,有得必有失,只看你想得到什麼,因而可能要捨棄什麼。

2、通過對忠厚者常遭不幸詩句的探討,培養學生敢於懷疑。

【教學板塊】

一、導入

(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縣人,班上也有學生是金堂縣的,因而採用創設接近情境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教學實際中效果很好)

我們班上有沒有來自金堂縣的同學?你們與《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鄉哩──自然簡介作者,引入課題。

二、充分感知

1、學生自由讀,藉助工具書掃除生字障礙,讀準字音。

2、學生齊讀,師正音。

3、請一位學生讀,其餘作勾劃。

(之前已教學生怎樣勾劃:一疑二好三關鍵,勾劃提示最明顯)

三、質疑

方式:學生質疑學生答,師點撥。

教師準備:

1、第3節:歷史的脊樑骨──人類不斷前進的動力。

第4節;折磨我那進取的心──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失望、失敗是折磨人的。

第6節:敲碎你的黃金夢──對人靈魂的警醒和淨化。

2、借對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勵學生敢於懷疑。

四、通過誦讀感受品位詩文

1、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深的詩句,並且説説理由;有感情地讀一讀。

引導學生評價:是否讀出語氣,是否讀出感情。

2、聯想拓展:適時引導學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3、自由組合小組,選喜歡的詩節,表演朗誦。

教師準備:

1、注意引導學生合作;

2、鼓勵學生在朗誦形式上有創意;

3、教學生學會傾聽;

4、對別人的優秀表現衷心讚賞,學會鼓勵他人。

五、積累

作勾劃彙報──好詞佳句。

給可望不可即造句。

六、作業

1、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2、找合適的音樂配樂,準備朗誦比賽。

《理想》教案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蒐集有關為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着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範讀

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蜕變tuì倔強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竊pá詛咒zǔ寂寥liáo誇耀yào

脊樑jǐ貪婪lán怨恨yuàn鬢髮bìn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蜕變--退化倔強--堅強洗濯--洗滌

玷污--沾染扒竊--盜竊詛咒--咒罵

寂寥--寂寞誇耀--誇讚裝飾--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1)倔強:剛強不屈,固執。(2)玷污:弄髒,污損。多用作比喻。(3)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於所恨的人,現指咒罵。(4)寂寥:寂靜而空闊。(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7)}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

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説,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後來越是認識其艱鉅性、長期性。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説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鬥,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後的喜悦,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理想的人為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志士,處境儘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鬥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裏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裏又有酸辛。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説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麼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説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麼關係?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麼特點?作用是什麼?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麼典型意義?

提示:並列關係,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可否將“蜕”字改換成“變”字?為什麼?

提示:層進關係。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麼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蜕”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麼?結尾為什麼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説,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鬥,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穫。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徵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閲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並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着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併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理想》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目的:

1、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從而讀準字音,認清字型。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與“小夥伴”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

3、結合課文體會“理想的翅膀”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並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

二、教學重點:

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讀出對理想的憧憬之情。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課題“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昨天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理想的翅膀》,下面聽寫本課的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1、剛才,同學們的表現真精彩!那麼下面就請默讀課文,想課後思考題的第1小題:“我”和小夥伴們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呢?

2、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3、你們都是會讀書的孩子,下面請同學們完成老師課前發下去的表格。

4、集體交流,並結合相關語段品讀,體會情感。

你從哪些語句知道的?(指名説)

第3自然段的有關語句:你看,我的風箏像一頂水兵帽,後面還飄着兩根飄帶,因為我長大想當海軍。此刻,我似乎看見了無邊的大海和湧起的浪花。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好?作者把什麼比作什麼?讀了這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下面請同學們帶着你的想象讀這個句子。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示範讀、賽讀等形式。

第4自然段的有關語句::瞧啊,一隻美麗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在空中翩(piān)翩(piān)起舞,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樣,當個昆蟲學家。你認為這段話中哪個是重點詞?(重點理解“翩翩起舞的含義,“翩”形聲字,扁扁的羽毛。)生活中你用“翩翩起舞”形容過什麼事物?生可能説:蝴蝶、落葉、跳舞跳得非常好的人、鳥、雪花。

第5自然段的有關語句:還有,那瓦片風箏是未來的建築大師二喜的,那雙體花瓶風箏是雙胞胎蘭蘭和紅紅的。所有的風箏中,要數小音樂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豎琴。説實話,見了他的風箏我才知道豎琴是什麼樣。風箏上掛的兩排風鈴可真好聽:“得啷啷,得啷啷!”把帶着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同學們,見過豎琴嗎?請看插圖。)從哪句話可以看出豎琴美嗎?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生答:“把帶着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怎樣才能讀出它的美呢?試着讀一讀“得啷啷,得啷啷!”)

第6自然段的有關語句:最有意思的風箏要數芳芳的了。她直到現在還沒決定長大幹什麼,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讓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風箏的後腦勺上還拖着一條馬尾巴似的長辮子!(這段話中那一句寫得最形象、生動?試着讀一讀。)

重點指導學生喜歡的一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位、體會。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的讀,努力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

5、他們放飛的風箏為什麼不一樣呢?請同學們思考14頁的第2個思考題:課文中哪一句話能概括第三至六自然段的意思?請同學們用“=”劃出來。

6、那麼,通過剛才的讀,同學們理解了“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麼嗎?你從文中的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課文第2、7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那麼你們想放飛什麼樣的風箏哪?(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練習把話交代清楚。)學生説句子交流、寫句子。

2、想知道老師想放飛什麼樣的風箏嗎?(師:我想放飛一支神筆風箏,因為老師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當然,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就應該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幹,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四)總結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同學們暢所欲言)

(五)作業小超市(小黑板出示)

同學們這節課表現的真棒!今天的作業是1、背誦課文。2、一字組3詞抄1遍。3、摘抄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風箏——理想。

越飛越高

六、教學反思

在執教《理想的翅膀》這堂課後,學校老師給予我了很多中肯的指點,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本次授課與以前相比有了一些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下面我就對本節課做以下總結。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為學生們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較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所以那每一位學生的答案或朗讀的方式就會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無疑是應當得到尊重的,因此在給予學生評價時,也應當注重對他們個性的尊重。例如:學生讀課文時,有的語速較快,有的語速較慢,無疑這是由個人性格決定的,不能簡單的用對或錯加以評價。對於語速較快的學生,我給予的評價是説:“你的風箏真活潑!”而對於語速較慢的同學,我則會説:“你的風箏真悠閒。”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又激發了學生朗讀和回答問題的興趣。本堂課總起來説比較流暢,環節安排也較為合理,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課堂上較少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所以今後我更要用心鑽研教法,爭取早日成熟起來。

七年級語文上冊《理想》教案設計 篇十

《理想》

1、學習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樹》

1、學習行道樹這無私奉獻者的精神。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知識講解:

一、基礎知識

1、正確朗讀下列詞語:

蜕(tuì)變倔(jué)強洗濯(zhuó)玷(diàn)污扒(pá)竊詛(zǔ)咒寂寥(liǎo)誇耀(yào)脊(jǐ)樑貪婪(lán)怨(yuàn)恨鬢(bìn)發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蜕變退化倔強堅強洗濯洗滌玷污沾染扒竊盜竊詛咒咒罵寂寥寂寞誇耀誇讚裝飾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1)倔強:剛強不屈,固執。

(2)玷污:弄髒,污損。多用作比喻。

(3)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於所恨的人,現指咒罵。

(4)寂寥:寂靜而空闊。

(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6)行道樹:指種植在道路兩旁的樹木。

(7)墮落:思想行為變壞或往壞的方向變。指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指對被污染的城市的一點改觀。

(9)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絃樂器。管,指管樂器。

(10)紅燈綠酒:即燈紅酒綠,形容繁華熱鬧的*。

二、重點分析

1、閲讀新詩《理想》,把握主要內容。

什麼是理想?人們説:理想是對未來的美好設想。如:辦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麼?祖國獨立、民族解放。今天,我們積極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麼?強國富民,振興中華。詩人流沙河極大地讚美理想: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鬥。

2、《理想》共有12節,每一節主要寫什麼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節用了四個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燈,由燈到路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第2節詩是寫: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如:飢寒、温飽、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

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如:從温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理想是人類不斷奮鬥的精神動力。)

第4節:理想的實現,並不很切近,往往要經過多次挫折和失敗。(理想的實現,具有艱鉅性、長期性。)

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使人樂觀、給人鬥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滿懷希望的情懷、不屈不撓的鬥志、壯心不已的活力。)

第6節:為崇高社會理想而奮鬥,將獲得幸福。(理想不是黃金夢,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

第7節: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志士,享受着歡樂、品嚐着艱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温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不是個人榮譽。所以,社會給你的榮譽,只不過是副產品。寂寥寫出了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處境。)

第8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理想使人走上正軌,奮發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復良知,重新做人。)

第10節:理想要堅定,信心不動搖。(這也是一種考驗。)

第11節:失去理想,人生將沒有意義。(對應第八節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第12節:希望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鬥。(今日抽芽、開花,明日濃蔭、甜果。)

3、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含義?

詩人所説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擁有為理想而奮鬥是幸福的,是一種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要捨棄小我,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2)怎樣理解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這句詩的含義?

因為,理想會使人充滿鬥志,頑強不屈的奮鬥的。因而面對不幸和厄運,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的奮鬥。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

4、《理想》的脈絡是怎樣的?

總説理想的意義(第1節)理想的歷史意義(第2、3節)理想的人格意義(第4、5、6、7節)理想的人生意義(第8、9、10、11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5、新詩《在山的那邊》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題嗎?找出這兩首詩中內涵相同的詩句。

共同的主題是: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

相同的詩句:①關於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進取的心。②關於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邊》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6、行道樹的形象有什麼象徵意義?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7、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8、問題探究:

(1)為什麼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的?

因為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聖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蔭,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願立在城市的飛塵裏,從事神聖的事業。

(2)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它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3)行道樹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中的深沉的含義是什麼?一切神聖的事業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的行道樹和奉獻者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

託物言志(或託物寓意)是散文領域裏傳統的表現手法,是借行道樹的自白,來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樹離開了原始森林,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奉獻者舍小我、犧牲個人幸福,為人們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奮鬥。

其次,行道樹和奉獻者一樣,他們跟城市歡度*的人們相比,他們都會感到寂寞、孤獨、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視、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是為人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他們同樣享受着深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