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優秀教學設計(整理7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2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優秀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優秀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優秀教學設計(整理7篇)

篇一: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順暢朗讀

1、老師範讀全文。

2、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學生自讀,同桌間互相矯正讀音。

4、齊讀全文。

二、對照註釋默讀

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邊讀句子邊初步瞭解課文意思,將有疑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小組猜讀

對疑難字句,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猜測部分字詞的含義。

四、翻譯課文

1、請一位同學口頭翻譯全文。其他學生注意他翻譯過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記號,各自考慮怎樣翻譯比較恰當。

2、學生和老師共同矯正。

五、質疑解難

針對各個小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字句含義理解的典型性疑難問題,由學生提出,其他學生或老師解答。

如:軍――軍細柳(駐軍)

上自勞軍(軍隊)

至霸上及棘門軍(軍營)使――於是上乃使使節詔將軍(派)

(使臣)為――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作為)

天子為動(被)

結合以上環節,可以完成課後練習三。

六、朗讀課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佈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思考文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篇二: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抓住語言描寫的感情色彩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徵。

2.參照註釋,查閲詞典,疏通語言文字,反覆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

1.瞭解《史記》的文學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運用對話刻劃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體會課文敍述故事時重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教學難點:

1.參照註釋,查閲詞典,疏通語言文字,反覆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運用對話刻劃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自讀課文、註釋,讓學生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掃除文字障礙,對課文中未加註釋的難解的詞要求學生查詞典釋義注音。如:“大”、“入”、“為”、“已而”、“之”、“被”、“且”、“請”、“既”、“曩”、“真”等。

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點:

a.查詞典、注音釋義要聯繫上下文,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

b.多義詞及意義相近的詞要歸納整理,如:“為”(擔任、被)、“入”(侵入、進入)、“使”(派遣、使者)、“軍”(駐軍、軍營)、“已而”(一會兒)、“無何”(不久)、“既”(以後)、“曩”(以前,文中引申為“剛才”。)

c.要注意辨別多音字,不同的音,意義也不同,如“騎”(qí、jì)。學生查字典時,教師應巡視,瞭解情況,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朗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

讓學生散讀課文,做到自然流暢。

抽讀、齊讀課文。

難詞、難句質疑,教師講解。

小組內口頭翻譯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分清課文的內容層次: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軍細柳:以備胡”。簡要交待了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徐、週三軍的駐地。

第二部分從“上自勞軍”到“成禮而去”,寫周亞夫在細柳營嚴格治軍。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從“上自勞軍”到“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寫細柳營軍容嚴整,常備不懈。第二層從“先驅曰:‘天子且至’”到“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寫細柳營軍紀嚴明,連天子也不例外。第三層從‘至營,將軍亞夫……“到”成禮而去“,寫細柳營軍禮嚴謹,一絲不苟。

第三部分從“既出軍門”到結尾,寫漢文帝深明大義,讚歎周亞夫治軍嚴格。

4.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內容。

2.提出突破口,落實教學重點。

突破口:皇帝到部隊慰問將士,部隊一般會有什麼反應?漢文帝到細柳營勞軍,遇到的是什麼反應?

A.課文開頭説“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提問:“大”字在句中強調了怎樣的意思?(匈奴大肆入侵,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形勢緊張。於是,漢文帝調兵遣將,委派劉禮、徐厲和周亞夫到霸上、棘門和細柳駐紮,“以備胡”。)

B.這段裏的兩個分號一個冒號有什麼作用?

(兩個分號説明三位將軍各自獨立,是平行的關係,一個冒號,説明三位將軍守邊

的目的都一樣,即是為了防備匈奴的入侵。)

C.在文章的最後,文帝由衷讚歎:“此真將軍矣!”周亞夫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閲讀思考,相互交流,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作如下點撥:

(1)在對話描寫中有哪些詞語表現了周亞夫是“真”將軍?

(“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軍中不得驅馳”、“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2)在敍述描寫中有哪些詞語表現了周亞夫是“真”將軍?

(“軍士吏被甲,鋭兵刃,豰弓弩,持滿。”、“上至,又不得入。”、“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3)在對周亞夫的下屬與皇帝的隨從的描寫中有哪些表現了周亞夫是“真”將軍?

(先驅曰:“天子且至。”、“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教師應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分析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提問:除了對話以外,本文在敍述方面,有什麼特點?

本文敍述的語言明白、曉暢、簡潔;不是平鋪直敍的介紹文帝勞軍的梗概,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環境氣氛中,加以刻畫,且用詞準確、含義豐富,感情色彩強烈。如:寫軍霸上及棘門駐軍的鬆弛,只用了三個字:“直馳入”,寫細柳營軍容森嚴,細膩逼真,也只用了十多個字。寫文帝勞軍離開細柳營後,“羣臣皆驚”。一個“驚”字,既可能是羣臣為周亞夫治軍之嚴感到吃驚,也可能是為周亞夫迎接皇帝不到家,有損天子之威而驚恐;既可能是羣臣為文帝的深明大義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為周亞夫過於拘泥於軍紀而惱怒。可見含義之豐富。

1、導入:同學們,大家好!

2、請大家看屏幕: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中對涉獵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熱情的歌頌了將軍的豪邁氣概,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裏面的將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主人公―――周亞夫,來講述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3、請大家將書翻到167頁,本文的作者是司馬遷,誰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司馬遷?

4、看大屏幕:《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將有疑問的字詞畫在語文書上,我們共同解決。

6、好,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我們來了解一下生字詞,誰能夠將屏幕上的字詞準確的念出來?

祝茲zī侯棘jí門彀goù弓弩nǔ按轡pèi徐行作揖yī介胄zhòu嗟jiē乎曩nǎng者

誰還有讀不準的字音?

7、下面,老師來給大家範讀一下課文,請同學們注意斷句,進一步瞭解課文。

8、好,讓我們共同來齊讀課文,打起精神,高聲朗讀《周亞夫軍細柳》。

9、下面請同學們依照課文註釋,合作完成課文翻譯。如果遇到本組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當然這裏的難題指的是字詞翻譯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將問題寫在黑板上,我們共同來解決。老師將黑板分為三部分,將問題寫在對應的位置上,重複的不要寫了。

10、好,我們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1、(將實、虛詞重點介紹)。為:動詞wéi介詞wèi

軍:駐軍軍營將軍

將以/下騎/送迎:將士們下馬高接遠送.以:連詞,不譯.

可得而犯耶?:豈能被侵犯呢?

12、同學們現在還有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地方不懂,請開誠佈公的提出來,也許你的問題非常的有價值,可以幫助許多同學解決疑問。

13、同學們沒有問題了,老師可有問題要問大家,檢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況。(大屏幕)

14、譯文:請3位同學講課文簡述出來.

15、好,現在,我請同學將這個故事完整的講給大家聽,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聽,人物更豐滿。

16、最後皇上對周亞夫有一句評價,請同學們找出來,並做闡述。

17、“嗟呼,此真將軍矣!”説説從哪裏能夠看出來周亞夫不愧為“真將軍”?

18、(為什麼稱之為“真將軍”?)―――治軍嚴整,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19、與此同時介紹正、側面描寫以及對比襯托的用法以及作用,總結周亞夫精神以及人格特點。---1、<陌上桑>寫羅敷的美,不從本身去寫,而是從旁觀者的眼中體現,我們説這種寫法叫―――側面描寫;2、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為什麼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歷軍棘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嗎?

20、總結:“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對周亞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蕩,有什麼説什麼,不阿諛奉承別人而取得富貴,不違反做人原則而取得地位。

21、同學們的分析非常的有見地,有思想,854的學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亞夫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不因為權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來而改變軍營規定。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現在,我們將思維的航班從20xx年前回溯到現實生活中,俗話説: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現在讓你當咱們班的班長,請你借鑑周亞夫的做人原則以及管理方法,談談你會怎樣承擔起班長的職責?怎樣團結所有的同學、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呢?

23、總結:所以説,語文的魅力就在於此:我們學習古詩文,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古人優秀的品質來指導人生,讓語文的精華為你人生畫卷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附《細柳營》原文及譯文

原文:

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雲中,所殺掠甚眾。峯火通於甘泉、長安。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故楚相蘇意為將軍屯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太守周亞夫為將軍次細柳,宗正劉禮為將軍次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次棘門,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披甲,鋭兵刃,彀弓駑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營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馳驅。”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羣臣皆驚。上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昔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稱善者久之。月餘,漢兵至邊,匈奴亦遠塞,漢兵亦罷。乃拜周亞夫為中尉。

譯文:

冬,匈奴三萬騎兵入侵上郡,三萬騎兵入侵中郡,殺掠很兇,報警烽火連綿不斷,直通甘泉、長安。漢文帝派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兵飛狐,派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屯兵句注,派將軍張武屯兵北地,派河內太守周亞夫駐軍細柳,派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以防備匈奴入侵京都。

漢文帝親自勞軍,經霸上、棘門軍,車駕直接馳入,毫無阻擋,將領都恭侯迎送。到細柳軍,將士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弓箭。天子的先頭護衞到,不給進軍營大門。護衞説:“皇上快到了。”守門軍士説:“我們將軍有令,在軍中只聽將軍號令,不聽天子詔書。”一會兒漢文帝到,也不得入內。於是漢文帝派出使者,帶着手諭去見周亞夫,周亞夫才傳令打開壁門。這時壁門守衞請車駕慢走,軍中不得馳驅。漢文帝吩咐車伕慢慢行走。到了軍營內,將軍周亞夫帶着刀劍向皇上行揖禮,説:“披上鎧甲不下拜了,以軍禮致意。“漢文帝很受感動,改變了原定的儀式,直起身子用手扶在車木上,表示敬意,並派人通知説:“皇上特前來慰勞,”完成儀禮而去。出了軍門,羣臣感到吃驚,但皇帝説:“唉!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過去到霸上、棘門勞軍,簡直像兒戲,這些將軍可以被襲擊俘虜的,至於周亞夫將軍,豈可被襲擊的麼”稱讚很久。過了一個多月,漢兵到邊境,匈奴兵遠去關塞,漢軍罷手不追。於是漢文帝提升周亞夫為掌管京師治安的中尉。

篇三: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及要求

(1)知識方面

1、介紹詩歌的一些常識,瞭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和語言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的文體特點;

2、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能準確的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掌握一些詩詞中字詞的注音和意義。

(2)技能方面

1、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2、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係,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説出自己對詩人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應在熟讀和背誦的過程中,細緻地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詞中的意境,深切地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魏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愉悦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學時一課時教學手段及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章節內容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上闋從嶽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選取實景,遠近結合,動靜映照,用文字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最後一句詩表現毛澤東對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的期望。下闋通過對戰友和戰鬥生活的回憶和追述,以及不懼怕當時的大軍閥敢於反抗,最後三句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了在革命運動中也可以激流勇進完成革命主宰中華大地。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重點難點重點陳述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説出對自己對詩人的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並個別同學發言)

難點陳述

1、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情感,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與方法教學

一、預習

二、導入新課:

(相關圖文):

1、瞭解毛澤東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3、介紹寫作背景

三、教學新課

1、朗讀詩歌(有相關朗讀音頻或視頻)

2、賞讀詩歌

3、總結歸納

4、比較閲讀,鑑賞提升

四、課後《毛澤東詩詞鑑賞》討論點評

五、自我複習鞏固

六、佈置作業

作業佈置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堂練習反饋

3、課外作業

參考資料毛澤東相關詩詞

相關翻譯賞析資料如:小甘圖書、高中詩詞賞析等

詳細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分(fèn)外妖嬈(ráo)成吉思汗(hán)數(shǔ)風流人物今朝(zhāo)

風騷(sāo)競折腰(zhé)/折本(shé)

2、解釋下列詞語。

惟餘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人物。

折腰:鞠躬、傾倒。這裏有稱頌、讚美的意思。

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

紅裝素裹: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景象。

3、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毛澤東的資料,整理歸納。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並談談你的感受。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閲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導入新課:

(相關圖文):

1、瞭解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

2、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闕;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三、教學新課

1、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將預習中的困難、疑惑與同學和老師教流。

2)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嘗試美讀詩歌,與同桌互評。

3)推薦學生分別範讀詩歌的上下闋,師生點評。

4)播放錄音,指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2、賞讀詩歌

1)賞讀詞的上闕。

活動設計:朗讀上闕並思考:你最喜歡哪句詞,為什麼?(試從該句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和內容上作用、核心詞彙的作用等角度去思考。)

(點撥引導:上闕寫雪景,由一個“望”字統領全文,可分為三部份,前三句概括寫,從“望長城內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具體寫,最後三句是想象寫,從這一點來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千”“萬”二字營造出廣闊的意境,氣魄的宏大,引導學生重讀。“冰封”“雪飄”動靜相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化靜為動的手法,表現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有着大氣磅礴的氣勢和靈動的活力。最後三句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色彩鮮明、富有畫面感,飽含着作者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①提問: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雪景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通過對雪景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悦,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②齊聲誦讀上闕。歸納上闕的主要內容及手法。

明確:詞的上闕主要描寫了一個意境開闊、氣魄宏大的冰雪世界。表達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和讚美之情。用了借景抒情,情景相融的手法。

③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④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⑤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⑥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⑦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⑧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悦,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賞讀詞的下闕。

朗讀下闕並思考:

①“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過渡句,承上啟下。

②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眾進行鬥爭的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台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③作者為什麼要議論評説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④你對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有何見解?

⑤你認為下闕中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麼?

引導:“惜”“略輸”“稍遜”等詞精當而富有深意。既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成就肯定,又委婉批評其不足,極有分寸。“只識彎弓射大雕”一句略含諷意,傳神地表現出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莽夫形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革命的領導者與羣眾,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堅信心勝的信心。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是全文的主旨句。

⑥齊聲誦讀下闕。歸納下闕的主要內容及手法。

明確:作者通過評論歷代英雄,讚頌今朝人物,抒發了豪情壯志。寓情於議。

3、總結歸納

這首詞,作者上闕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闕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堅信心勝的信心。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詠雪抒懷的傑作。

4、比較閲讀,鑑賞提升

讀柳宗元的《江雪》,比較本文和課文在內容表達上的異同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相同點:兩篇文章都寫了雪景,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

不同點:本文寫的是寒江雪釣圖,抒發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課文寫的是壯麗的北國雪景圖,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後《毛澤東詩詞鑑賞》討論點評

1、《憶秦娥婁山關》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七律長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weīyí)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4、《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五、自我複習鞏固

1)熟讀詩詞,體會詩人的情感

2)加強對重要字詞的理解記憶

3)嘗試自己翻譯賞析詩詞內容

4)掌握詩詞的修辭表達手法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

2)完成課堂練習反饋

3)課外作業

學習毛澤東其它的詩詞,比較其表達的情感的變化和不同情感表達的修辭手法

篇四:優秀教學設計

《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於議論文。此文選自於《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並且善於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知識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瞭解雜文的文體特徵。

2.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鋭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能力目標

1.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諷刺、反語的表達效果,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法。

德育目標

1.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聯繫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其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1.聯繫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2.準確理解文中的概念(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拋給、送來、送去、拿來、孱頭、昏蛋、廢物、拿來主義等),明確比喻説理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關鍵問題,如“作者在論述‘拿來主義’之前是怎樣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後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樣揭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和具體涵義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觀點,‘拿來主義’者對文化遺產到底持什麼態度?‘拿來’的條件是什麼?”等,交給學生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會本文思維的條理性。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自行探究研討為主,力求從課文內容出發向縱橫拓展,力求從學習理解向遷移運用轉化,從而達到擴大思維含量,提高思維層次,增強學習能力,完善學習素養的目標。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現在是五月了,假想我們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楊梅樹,滿樹結滿了誘人的果實。這時我們就會本能地佔有它,然後摘下鮮紅肥潤的楊梅,美美地吃起來。如果不慎摘到爛果子,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們會把它留在樹上。

這就是魯迅説的拿來主義。在對待簡單的生活問題時,我們都能本能正確地運用拿來主義。但如果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問題時,許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就有許多知識青年乃至大學者都困惑、迷惘過。

二、啟發思考

1.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説説看魯迅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麼社會問題而提出的。

明確: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

提示:別的且不説,單是學藝上的東西,送古董,捧幾張古畫和新畫,送梅蘭芳。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2.現在我們撇開課文,就説在對待“繼承文化遺產,接受外來文化”上,可能會產生哪幾種態度?

明確:全盤否定、全盤接受、消極逃避、辨正吸收。

3.我們現在來看看歷史上,都有哪些態度?(見練習冊,簡介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後,是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最劇烈的時期,與以往歷次的文化革新不同,這次新文化的倡導者對舊文化幾乎徹底發生了懷疑,傳統中國似乎“老舊”得只剩下了小腳、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盤西化”一呼百應。可是沒過多久,新文學的過分年輕、稚拙就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適的兩個蝴蝶兒(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幾乎成了笑談。人們發現,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學不來的,離開人家幾千年的根基,這種模仿只能是呀呀學語。於是,三十年代“發揚國光”的復古潮流一度抬頭。這時,黨政府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實行反革命文化“圍剿”,主張“全盤西化”。在左翼文藝隊伍中,一些人反對繼承舊文化,反對吸收外國文化,造成思想混亂。1934年6月魯迅先生就寫下了這篇雜文,批駁了錯誤思潮,提倡“拿來主義”。不過魯迅的拿來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學們還記得議論文思路嗎?明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2.何謂拿來主義?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3.作者是不是按我們的思路來寫?那是怎樣的?為什麼要將分析問題部分調整到前面去?明確:符合先破後立的駁論文寫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具有政論性。

4.本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麼特別?明確:運用比喻論證。議論説理形象化。文藝性。

大宅子──文化遺產

孱頭──愚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鑑賞的逃避主義者

昏蛋──頭腦發熱,不分好壞、盲目排斥、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外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魚翅──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

片──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並存的東西

煙具──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

姨太太──純粹的糟粕

4.完成課後聯繫三。説説本文語言具有什麼特點?明確:幽默犀利

四、文體知識

1.同學們看註釋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確:《且介亭雜文》

2.本文屬什麼文體?

明確:本文的文體是雜文。

3.何謂雜文?有何特點?

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它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但以議論為主。雜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會事變或社會傾向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活潑鋒利為主要特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形象化説理。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件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雜文有如下特點。

五、拓展延伸

1.試舉歷史上運用拿來主義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騎射、日本遣唐使、黃道婆學紡織

2.小組討論:説説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提示:改革開發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追星族學奇特髮型服裝,卻不學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佈置作業

將討論結果寫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進來。

篇五:優秀教學設計

1掌握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3瞭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教學重點: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過口技嗎?瞭解口技嗎?(請學生自由發言)口技是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口技藝人所表演的音響,通常能把聽者帶入這些音響所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口技》。

二、走近作家、作品: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士。《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説,以鋪寫故事記敍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仿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説集。

三、明確目標:

(一)掌握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三)瞭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四、指導朗讀:

張潮説:“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輒浮大白。”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這篇“奇文”。

(一)範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劃線字的字音:(檢查預習)

少頃( qǐng )犬吠( fèi )囈語(yì )驚覺( jué )夫叱大兒聲(chì )夫鼻句聲起(hōu )中間( jiàn )曳屋許許聲( yè )( hǔ )

(二)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三)請小組代表朗讀課文,再次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五、翻譯課文:

小組合作,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疑惑提出來。

注意以下語句:

1、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譯: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喧譁。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譯: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了脖子,偏着頭,微笑着,默默地讚歎着,認為表演得妙極了。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譯:客人們的神情稍微放鬆了一些,漸漸坐正。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譯:其中夾雜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5、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譯: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所應當有的(聲音),沒有不具備的

六、整體感知:

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個段落?

(一)演出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二)口技人的精彩表演。

(三)寫演出結束的情景。

七、精彩片段欣賞:

仔細閲讀第二段落,結合多媒體放映的圖片。

(一)概括“善口技者”描摹了哪三個聲響情景?

明確:

①一家四口人由睡到醒。

②一家人再次入睡。

③失火和救火的過程。

(二)作者把口技者的精彩表演刻畫得栩栩如生,試分析採用了哪種寫作方法?

明確:

作者採用了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技巧。正面描寫是口技者臨摹的聲音;側面描寫是觀眾的表現。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有什麼作用?

明確: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八、鞏固練習:

思考:找出時間副詞,並且進行歸類。

時間副詞有:

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歸類如下:1、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5、表示經過很久時間就發生:少頃未幾俄而

九、佈置作業:

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試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寫百字短文。提示:1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方法。

2觀察身邊小事,抓住事物特徵。

篇六:優秀教學設計

離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

2.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重點)

3.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嚮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遊原子世界》,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

附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裏圍繞着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這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佔原子的一丁點空間,裏面卻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

2.設問: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

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説一説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

3.探究證明假設:閲讀課本圖文。(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製作成掛圖,藉此引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分層排布)

4.歸納結論: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5.教師啟發: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後通過科學的手段、藉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麼電子為什麼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麼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後,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電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學生到高中後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查閲有關資料)

6.學習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意義:

7.練習鞏固:向你的同桌説一説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8.展示掛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元素 最外層電子數 元素化學性質

稀有氣體元素 8個(He為 2) 比較穩定

金屬元素 少於4個 不穩定

非金屬元素 多於4個 不穩定

9.教師設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達到穩定結構,故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定,怎麼樣才能達到目的呢?(製造探究情境,誘導學生下一步的探究)

三、探究離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②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學生表演:兩個學生通過觀察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扮演銷原子和氯原子(頭上貼元素符號,身上貼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電子”),其他同學當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潑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課堂活躍起來)

3.學生討論;要趨向穩定結構的鈉原子和氫原子該如何變化來達到穩定呢?設計一個方案。(生動的情境、求知慾的驅使,學生積極設計多種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中三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最外層電子數平均,分別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層七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③鈉原子的最外層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這樣,較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思維,有利於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對於方案①,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與化學中的穩定的區別;對於方案②、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析發生這兩種情況的難易程度)

篇七: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課程類型:

新授

教學方法

自學交流、講述點撥、品讀感悟、激勵評價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補充助學案

第二課時:結合助學案,深入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感悟月景的美

(1) 直接板書“月”,師問:“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周圍會變成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指名學生回答)

(2) 師: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

師範讀,生想象讀,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師:望着月亮,人們會產生怎樣的想象?會做些什麼?

引出課題,將課題補充完整,讀課題

二、藉助助學案,交流預習情況

1、資料薈萃

讓學生結合助學案,交流課前查閲到的與課文相關的詞語的意思或作者資料

2、生字我來記

(1) 指名學生回答本文中難寫、應注意的字(着重指導“艙”的書寫)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讀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一人讀,其餘人跟讀)

3、課文大講堂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背詩,對月亮的想象)

(上述過程,都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不同分值,並加到學習小組中)

三、深度學習課文(課文大講堂)

1、學習作者與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詩,拓展補充

(1)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兩人所背的有關月亮的古詩

(2) 指名學生回答

(3) 同桌兩人分角色對讀有關句子

(4) 指名學生讀,評價糾正,引導感情讀

(5) 過渡:哪位同學知道這些詩句所在的古詩?

(板書:《古朗月行》《水調歌頭》《靜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楓橋夜泊》)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背古詩

同桌兩個互背

過渡:望着月亮,吟着詩句,讓人沉醉,齊讀13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感悟對月亮的想象,激發美感

過渡:月亮不僅讓人沉醉,還帶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麼?

(板書:天的眼睛)

(1) 師: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讀19段,精彩品讀,自讀)

(2) 師:你覺得月亮像什麼?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學生想象回答,給予評價)

(3) 過渡:是啊!月亮在我們的心中是玉盤,是帶邊的鐮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點綴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靜的大地,它勾起了遊子思鄉的心,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離去時,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齊讀21段。

想一想,作者望着月亮又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四、寫作方法賞析,學以致用

師:這麼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去敍述的?

(與學生交流文章寫作方法,適時加分評價)

五、走進閲覽室,閲讀延伸

師: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給合《優美詩文誦讀》和主題閲讀叢書,尋找有關詩詞,限時背誦。

六、課後作業

(1) 背過一首描定月亮的詩

(2) 解決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問題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