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物理《內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1W

物理《內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內能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温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瞭解熱量的概念,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説明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

●通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地球的“温室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內

能變化的關係.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難點:內能與温度有關.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那麼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新課教學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同於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是否被舉高,這隻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並不是能改變鋼球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麼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麼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温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科學的論斷,必須要有證據,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證實論斷的。今天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隻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温水和熱水,然後分別向三隻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隻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表明:温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説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激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温度有關。温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温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於內能跟温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熾熱的鐵水,温度很高,分子運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温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4)內能和機械能

通過機械能和內能的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內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麼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棗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小結

(1)內能不是單個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內能所指的動能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的總和。這種無規則的熱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着物體整體一起所做的運動。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動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內能的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物體的內能

(2)知道物體內能的組成

(3)知道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學知識推出分子動能的存在,並説明分子動能與温度的關係,再又分子力説明分子勢能的存在,最後總結出內能的概念

分析二:分子勢能在微觀上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為體積),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為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因為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上圖所示.分子勢能可與彈性勢能對比學習,分子相距平衡距離時相當於彈簧的平衡位置,但對比學習時,也要注意兩者的區別.

分析三:比較兩物體內能大小,需要考慮到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和分子總個數.分子平均動能與温度有關,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平均動能越小.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宏觀上表現為體積)有關,分子間距離改變(宏觀上表現為體積改變),分子勢能改變,但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體積)的關係比較複雜: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即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因此我們不能單從體積的改變上判斷分子勢能如何改變,而是往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分析四:機械能與內能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温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教法建議

建議一:在分析物體內能時要充分利用前三節所學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由舊有知識推導出新知識.

建議二:在講分子勢能時,最好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類比學習.

建議三:在區分機械能與內能時,最好能舉例説明.

--方案

教學重點:內能的組成,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分別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分子勢能

一、分子動能

温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分子平均速度和平均動能是一個宏觀統計概念,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動能越大,但並不是所有分子動能都增大,個別分子動能還有可能減小.

二、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作用力決定的一種能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宏觀上表現出與物體體積有關.

當分子間距離大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此時增大分子間距離,分子力作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小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力為斥力,此時減小距離,分子力還是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由此可見分子間距離等於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但不一定為零,因為分子勢能是相對的.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係如圖所示.

三、物體的內能

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例1:相同質量的0℃水與0℃的冰相比較

A、它們的分子平均動能相等

B、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大

C、水的分子勢能比冰的分子勢能小

D、水的內能比冰的內能多

答案:ABD

評析:質量相同的水和冰,它們的分子個數相等;温度相等,所以分子平均動能相等,因此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由水結成冰,需要釋放能量,所以相同質量、温度的水比冰內能多,由於它們總的分子動能相等,所以水比冰的分子勢能大.本題很容易誤認為水結成冰,體積增大,所以內能增大.

機械能與內能有着本質的區別,對於同一物體,機械能是由其宏觀運動速度和相對高度決定的,而內能是由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和聚集狀態決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靜止的木塊温度升高,其機械能不變,而內能發生了改變.

例2:下面有關機械能和內能的説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能大的物體,內能一定也大

B、物體做加速運動時,其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物體內分子平均動能必增大

C、物體降温時,其機械能必減少

D、摩擦生熱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

答案:D

評析:對於機械能和內能,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形式的能,需要從概念上對它們進行區分.

四、作業

探究活動

題目: 怎樣測量阿伏加德羅常數

組織: 分組

方案:查閲資料,設計原理,實際操作

評價: 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內能的教案 篇三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學目標

a. 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b.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温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

c. 知道熱量的初步概念,熱量的單位為焦耳

d. 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教學建議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圍繞如何改變內能和如何度量內能改變大小展開,遵循觀察現象(實驗日常生活現象),再分析推理,最後得出結論的思路.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教法建議

建議一: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相對於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應把重點放在如何用熱量度量內能的改變上,以及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等效性.

建議二:在講解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等效性時,為增加形象性和便於理解,可以先設置問題:已知某鐵絲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內能增加,還是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然後再説明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實際過程中,物體內能的改變常常同時伴隨做功和熱傳遞兩個過程.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熱量”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熱傳遞和內能的改變 熱量

教學重點

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知道熱量的初步概念

教學難點

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教學方法

講授、綜合分析

教 具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實質是能量由高温物體傳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

熱傳遞具有方向性,只能自發地由高温物體傳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

二、熱量

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內能的改變量,單位為焦耳.

三、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內能

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例題:如果鐵絲的温度升高了,則( )

A.鐵絲一定吸收了熱量

B.鐵絲一定放出了熱量

C.外界可能對物體做了功

D.外界一定對物體做了功

答案:選項C正確

四、小節

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

五、作業

P20頁-1、2

複習上一節內容,提出問題:要是一個物體温度升高,內能增加,除了對它做功,還有別的方法嗎?

講解

問題:有一鐵絲的温度升高了,則是否就知道是做功還是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的?

思考問題

自己分析出熱傳遞可以改變內能

思考並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內能改變”探究活動

研究空調機制冷原理.可以查閲空調説明書,上網尋找專業資料等.

內能的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節講述另一類熱力學過程——熱傳遞過程以及熱傳遞與改變內能的關係。首先介紹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進而分析系統在單純的熱傳遞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自然引出熱量與系統內能概念的區別與聯繫,最後研究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系統內能上的異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2.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系統內能的一種方式。

3.能區分熱量與內能的概念。

4.知道熱傳遞與做功對改變系統的內能是有區別的

過程與方法

能舉例説明熱傳遞能夠改變系統內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熱傳遞對內能的改變。

難點:熱量與內能的區別

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稍簡單,易於學生接受。

五、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講解

六、課前準備

鐵絲、布、酒精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基礎知識提問:

1、焦耳的兩個實驗説明了什麼?

2、什麼是內能?內能於什麼有關?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想一想,使一段鐵絲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將鐵絲來回多次彎折,用布摩擦,將鐵絲放在火上燒,與高温物體接觸……

教師:可以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今天我們來學習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熱傳遞。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2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什麼是熱傳遞?

(2)熱傳遞有幾種方式?舉例説明。

(3)熱傳遞過程的實質是什麼?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温物體傳遞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①熱傳導:不借助於物質的宏觀移動,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熱運動,使能量由高温物體(或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體(或物體的低温部分)傳遞的過程,這種過程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都能發生。

②熱對流:流體依靠宏觀流動而實現熱傳遞的過程,在對流過程中伴隨着大量分子的定向運動。熱對流又分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自然對流——當流體內部存在温度梯度,進而出現密度梯度時,高温處流體的密度—般小於低温處(水在0~4oC 時的反常膨脹現象除外),這時如果流體的密度由小到大對應空間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體便開始作宏觀的定向流動,密度小處温度較高的流體向上運動,而温度低處密度較大的流體填充過來,行成了流體的對流,從而使能量從高温處向低温處傳遞。強迫對流——靠外來的作用使流體在高温處與低温處之間作循環流動而傳遞熱量的過程,例如製冷系統內工作物質的循環流動就是靠壓縮機的工作強迫實現的。

③熱輻射:不依賴於物質的接觸而由熱源自身的温度作用藉助電磁波傳遞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決定着輻射的強弱。温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線進行輻射,温度較高時,熱輻射最強的成分在可見光區。如太陽就是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將熱經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

2.熱和內能

對於一個熱力學系統,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也能改變系統的熱力學狀態。

熱量是在單純的傳熱過程中系統內能變化的量度。

當系統從狀態1經過絕熱過程達到狀態2時,內能的增加量 等於外界對系統傳遞的熱量Q,即 。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3頁有關內容,思考並回答問題。

(1)怎樣理解熱量?能否説某一物體具有多少熱量?為什麼?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滿足什麼關係?

(3)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內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説熱量才有意義。所以,不能説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即Q放= -ΔU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如內能與機械能、內能與電能等發生轉化。

典例例題

例1 如果鐵絲的温度升高了,則( )

A.鐵絲一定吸收了熱量 B.鐵絲一定放出了熱量

C.外界可能對鐵絲做功 D.外界一定對鐵絲做功

解析: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熱傳遞。故C正確。

答案:C

友情提示:鐵絲的温度升高從結果我們無法判斷是哪種方式改變了內能,因為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關於熱量的説法,正確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C.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

D.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

解析:熱量和功都是過程量,而內能是一個狀態量,所以不能説温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內能多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熱量、功和內能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選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區分狀態量與過程量的不同特點

課後練習1、(1)內能增加(2)內能減少

課後練習2、鉛的比熱是0.13×103J/kg℃

設增加的內能為ΔU

ΔEk= mv2-0 ①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聯立並代入數值得:Δt=123℃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佈置作業

九、板書設計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温物體傳遞到低温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温部分傳遞到低温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2.熱和內能

(1)熱量表徵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説熱量才有意義。所以,不能説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係ΔU= Q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

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

十、教學反思

本節還需加強學生的能量的觀點,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理現象,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內能》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內能的概念,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使物體温度升高(或降低),內能改變。

3、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改變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實驗説明做功與物體內能改變的關係。

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

教學準備

壓燃演示器、鐵絲(多根)、酒精燈(多隻)、燒瓶、皮塞、氣筒、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提問: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裝着開水的開水瓶的塞子有時會被彈出去,塞子的動能從何而來?引入課題:“內能

一、內能

通過前面學習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同一切運動的物體一樣,分子具有動能。

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間還有勢能。對此,你們想提出什麼問題嗎?

提問:分子動能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什麼情況下有分子勢能?等等。

物體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分子的動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間都存在分子勢能。5、歸納: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5、體會:內能是一種不同於物體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二、物體內能的改變

探究活動:怎樣能夠使鐵絲變熱?讓學生動手試試。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演示:用酒精燈加熱;來回彎折;在其他物體上摩擦等。 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現象、特徵並交流。(可以對鐵絲傳熱,也可以對鐵絲施力。)

演示:壓燃演示器。空氣推動皮塞時內能改變。提問:觀察到的“白霧”説明了什麼?(觀察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白霧”説明:內能減少,温度降低,水蒸氣發生了液化。

(板書)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閲讀“地球的温室效應”

作業佈置   動手動腦學物理:1、2、3、5

板書設計

二、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既然物體內部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着和分子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那麼內能是無條件的存在着。無論是高温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

3、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質量③材料④存在狀態

4、內能與機械能不同:

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

5、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温度越高擴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大。

三、內能的改變:

1、內能改變的外部表現:

物體温度升高(降低)——物體內能增大(減小)。

物體存在狀態改變(熔化、汽化、昇華)——內能改變。

反過來,不能説內能改變必然導致温度變化。(因為內能的變化有多種因素決定)

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温物體向低温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傳遞的現象。

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温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温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温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温度降低,內能減少。

④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C、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説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內能的教案 篇六

熱現象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大家在國小自然課中學過的物體的熱脹冷縮就屬於熱現象。

我們生活中都用哪些詞來形容物體的冷熱程度。

開水和燒紅的鐵塊都很燙,但它們燙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區別。

所以,在物理學中,為了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引入了温度這一概念

講授:

一、出示教學目標或問題(自助20分鐘左右)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學要求,看第一框題,在課本上劃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單位及單位符號。

3、梳理總結,能説出生活中和自然環境中常見的温度值,並能用温度術語描述生活中的“熱”現象。

二、研討、交流(求助、互助5分鐘左右)

1、回憶生活,氣温高了覺得熱,氣温低了覺得冷,得出温度的概念。

2、按要求看書自學,對温度的概念、單位等形成進一步的認識。

三、教師重點講、講重點,提問設疑(補助15分鐘左右)

二、温度計

1、我們對於温度高低的判斷往往用皮膚的感覺。

現在請同學們來做個實驗探究。三隻燒杯中分別裝有熱水、温水和冷水,現請一位同學將左手食指伸入熱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後,將兩個食指同時放入温水中。

2、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準確地測量物體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計?

內能的教案 篇七

“內能”教學目標

a. 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温度有關

b. 知道什麼是內能,物體温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c. 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建議

“內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與動能概念相比,提出內能的概念,再進一步運用實驗揭示內能與温度有關,最後將內能與機械能進行了區別.

分析二:本節知識可看作分子運動論的應用,可充分運用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對教材進行分析.

“內能”教學建議

建議一:在做擴散速度比較實驗過程中,為使實驗更明顯,應使兩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並要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

建議二:在將內能時要注意內能的普遍性,一切物體都有內能,要注意糾正低温物體沒有內能的誤解.

建議三: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內能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它們在概念上極其相似,要注意區分,可以從概念、組成、運動形式等方面進行對比區別,並舉實際例子加以説明.

建議四:温度與內能的關係是一個要點,要教會學生從温度變化去了解、理解內能的變化,為後面章節講解內能變化做鋪墊.另外,在講解温度與內能的關係時,可先做實驗比較不同温度下的擴散速度,得出實驗結果後,啟發學生用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猜測温度與內能大小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內能”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温度有關

2.知道什麼是內能,物體温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3.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重點

內能以及內能改變與温度改變的關係

教學難點

內能與温度變化的關係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紅墨水、玻璃杯、熱水、冷水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

由已學過的機械能知識類比得出內能的概念

二、內能

物體內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三、內能與温度的關係

物體温度越高,物體內分子運動速度越大,分子動能大,內能越多

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劇烈程度與温度有關,因此此種運動又叫熱運動.

四、比較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內能是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和相互作用決定的能,與物體微觀結構有關;機械能是宏觀物體機械運動有關的能量

例題:甲、乙兩塊冰的質量相同,温度均為-10℃.甲冰塊靜止於地面,乙冰塊靜止在距地面10m高處,則這兩個冰塊相比較 ( )

A.機械能一樣大

B.乙的機械能大

C.內能一樣大

D.乙的內能大

答案:選項B、C

五、小結

內能與温度有關

六、作業

P17—1、2

教師引導

實驗比較在不同下擴散現象的快慢(對比紅墨水在冷水與在熱水中的擴散)

引導

講評

回憶分子運動論的三個基本觀點

觀察實驗現象

想一想造成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並自己得出結論:物體內能與温度有關,温度升高,內能增多

比較比較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做題

“內能”探究活動

想辦法設計實驗證明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物理內能教學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白做功能夠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事例;明白能夠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能用做功和內能改變的關係來解釋摩擦生熱等常見的物理現象。

(二)教具

壓縮空氣引火器,機械能轉化熱能演示器,無色玻璃瓶,橡膠瓶塞,打氣筒等。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提問(1)什麼叫做物體的內能(2)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

2、引入新課

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温度有關,温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也就是説當物體的温度發生了變化時,它的內能就發生了變化。如何改變物體的温度,同學們能夠從生活實際上舉出許多的事例。今日我們先研究一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

3、進行新課

(1)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大。

演示實驗:壓縮空氣引火實驗。出示壓縮空氣引火器,簡單介紹它的構造。取綠豆粒大小的一塊乾燥硝化棉,用鑷子把棉花拉得疏鬆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將活塞塗上少許蓖麻油(起潤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筒內的棉花。迅速地壓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燒發出的火光。實驗後,組織學生議論實驗現象説明了什麼,從而得出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燒。實際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也遇到過。例如,在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打氣筒也會變熱,這也是由於壓縮空氣的緣故。用其他的方法對物體做功,也能使物體內能增加,摩擦生熱就是一個例子。讓學生解釋課本圖2-9、圖2-11的事例,並列舉其他事例。

歸納學生所舉事例,得出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就會增大。

同學們所舉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體的內能喊小呢

(2)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演示實驗:氣體膨脹温度降低的實驗。

按照課本圖2-12所示,事前組裝好儀器。課前在瓶內裝入少量的水。實驗時告訴學生,由於水的蒸發,瓶內存在水蒸氣。由於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瓶塞跳起時容器中有什麼現象。實驗結果,當塞子跳起時,瓶內出現了霧。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進而得出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3)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做功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增加得越多,物體對外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減小得也越多,所以,我們能夠用功來量度內能的變化。這樣內能的單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對物體做了2焦的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2焦。其實各種形式的能,都能夠用功來量度,所以國際單位制規定:各種形式的能的單位都是焦耳。

(4)小結

經過課本本章刊頭畫的實驗演示和本節的想想議議,小結本節的資料。該實驗是機械能和內能相互轉化的演示實驗。把薄壁金屬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後,注入約1/4容積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寬一點的布帶,在金屬筒下端繞二圈,然後迅速地來回拉布帶,一會兒塞子就被衝起,引導學生解釋所看到的現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屬筒温度升高、內能增加,並引起筒內乙醚的蒸發。最終由於乙醚蒸汽壓強不斷增大,而將塞子衝起。告訴學生,在此過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轉化為內能。

此實驗中的另一個現象,往往被學生忽視。即當塞子被衝起時,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霧出現。應引導學竹注意這一現象,並加以解釋。這是由於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温度降低,從而使筒口周圍的水蒸氣凝成水珠。此現象恰好説明了: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內能會減小。此過程中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經過實驗和議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做功能改變物體的內能。並且對物體做功時,有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時,有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物體內能減少。

(四)説明

1、壓縮空氣引火實驗難度較高,有幾個關鍵要注意:

(1)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與管壁的密封。當把活塞從管內拉出時,感到阻力比較大,且當活塞離開管口的瞬間能聽到嘭的響聲。這種情景可認為密封較好。實驗時應在活塞上塗少許蓖麻油,起密封和潤滑作用。

(2)管內堅持足夠的氧氣。實驗時可用尖嘴吹風球,向管內注入新鮮空氣。

(3)所用燃料燃點要低,普通棉花難於壓燃。實驗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能夠自制。取濃硝酸和濃硫酸,按體積比1∶2先後倒入燒杯內混合,使其温度堅持在30℃左右。將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內,約15分鐘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覆沖洗,直至沒有酸性。擠幹後放在陰暗處晾乾,保存時應放在密封瓶內,堅持乾燥。

2、氣體膨脹做功的實驗,打氣時速度不宜太快。通常打氣筒止回閥不太靈活,打氣速度就不能慢,提議在瓶塞上裝一個自行車輪胎上的氣門嘴。打氣時氣門嘴的乳膠管膨脹,能使學生觀察到進氣的現象。

3、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也都有能量的轉化。課本只在想想議議的問題中提出能量的轉化。能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內能的改變,雖非本節課的重點,但能使學生有個初步的認識,有利於後面學習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在想想議議的討論中,增加了能量轉化的資料。

物理內能教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明白內能的初步概念及內能跟温度的關係。

2、明白做功和熱傳遞都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思維本事和分析歸納問題的本事。

【重點與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具】

上頭固定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輛,試管及橡皮塞,兩個相同的燒杯,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J鐸爾實驗儀),硝化棉,乙醚,高錳酸鉀晶體,紗帶,鋼鋸條,粗鐵絲,冷、熱水,小球,火柴等。

【教學方法】

教師演示講授,學生邊學邊實驗,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複習提問:

①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資料是什麼?(學生回答)

②能是什麼?什麼是動能、勢能?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學生回答)

教師:今日,我們要學習一種新形式的能棗內能(板書:§21.3內能)

二、新課教學

1、什麼是內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問:小球具有什麼能?(動能)

演示②:在試管裏裝入一些熱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做功衝開塞子。

問:水蒸氣對橡皮塞有沒有做功?水蒸氣是否具有能?

學生:做了功,具有能。

問:水蒸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有何特點?該具有什麼能?

學生:水蒸氣是由很多水分子組成的,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無規則的運動,所以該具有動能。

演示③:高舉起小球。

問:小球與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麼能?(勢能)

問:分子間有什麼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④:將兩根分別固定在兩輛小車上的'條形磁鐵,分開一段適當的距離(異名磁極相對),然後鬆開手,則可看到,小車互相靠近,直至兩磁鐵吸引在一齊。

教師分析:兩輛小車上的外力轍去後,小車之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該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上述實驗類似,假如分子間的斥力突然消失,則分子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勢能就表現出來,即分子間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勢能。

演示⑤:按住兩小車上的磁鐵,使兩同名磁極相對、挨近(約2~3mm),然後鬆開手,可見小車相互推開。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兩相斥的磁鐵類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勢能,即分子間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