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04K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精品多篇】

幼兒園託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對象

丁鑫

年齡

性別

位置角

繪畫領域

時間

3.12 - 14.20點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樂樂超市的貨架上畫了很多蘋果,並把它們和2號聯繫起來。這個數字與蘋果的數量不同。老師問他們為什麼畫這麼多蘋果,孩子們説他們喜歡。為什麼架子連接到2?孩子聽不懂。

評估和分析

孩子們不理解老師的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讓孩子明白蘋果和2是相關的。

教師的干預策略

老師讓孩子們理解架子上水果的數量和水果的數量是一樣的。這個架子與2相連,所以我們應該畫兩個蘋果。

改善措施及目標

點數與貨架上的商品數量相同。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二

案例發生的年齡班:新中班

【案例】 豪豪買菜記

今天,當區域遊戲一開始,豪豪就很高興的跑去華士菜場買菜了,菜場老闆婷婷開始想要和他聊天。只見豪豪只顧自己悶頭揀着菜,婷婷説:“這個是5塊一斤。”豪豪:“好的。”於是拿着菜往秤盤裏一放,還沒問多少錢,豪豪又趕緊走回去揀了好多不同種類的菜,如竹筍、西紅柿、胡蘿蔔等,一起放到了秤盤裏,這時一旁的凡凡湊近一看,説:“怎麼一下子買這麼多種菜啊,老闆怎麼稱啊?”豪豪:“那好吧,我下次少買點。”説着轉身就走了,這時菜場老闆婷婷發話了:“菜還沒拿就走了啊!”豪豪聽到後,跑回來一把抓住秤盤裏的菜就走了。其他小朋友看見了,哈哈大笑……

【分析】

案例中的豪豪是我們班出名的愛哭幼兒,不管什麼事只要不順心就會哭,哪怕天熱,他出汗了,自己一個人就在那哭,我們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的回答幾乎都是“好吧!下次不這樣了。”而且經過觀察發現豪豪的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較差。由此分析上述案例中,豪豪的表現是因為平時的社會交往積累太少,以及他的語言發展滯後,不管其他人問他,他的回答只有一種模式“好吧!下次不這樣了。”

指導策略】

1、教師的直接指導:從豪豪此次遊戲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多讓豪豪參與遊戲,並在一旁給予正確的遊戲指導,讓其明白遊戲規則;從豪豪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更耐心的教育他改掉一句話模式的回答,使其在以後玩遊戲時能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如。

2、幼兒同伴間的間接指導:給豪豪找一個好朋友,以組合的形式參與到遊戲中,當然這個好朋友必須是語言表達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發展較好,同時明白遊戲規則的幼兒,帶領豪豪參與遊戲,通過平行的遊≤≥戲角色,以間接指導者的身份幫助豪豪。

3、家園合作:家長與教師應該很好的配合,只有家園合作,才能讓豪豪進步。因為如果只是在園時教師的教育,到了家家長仍對其不教導,則我們老師教育的效果將不見效。所以,教育要家園同步進行。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三

遊戲又開始了,這次我作為一個蛋糕店的糕點師參與到了幼兒的遊戲中去。我自己擺弄了一會兒,用皺紋紙揉了一些長條,這時,老闆壯壯對我們喊道:“這個客人要一個草莓蛋糕!”我應聲道:“馬上來。”接着,我就忙碌起來了,我用剛剛準備好的長條皺紋紙當成奶油繞在了草莓蛋糕半成品上,又取了兩個小奶油放在了上面,接着我又用橡塑紙剪了兩片樹葉狀的東西擺在了小奶油邊上,最後,我取來巧克力棒放在了上面,一個草莓蛋糕就完成了,其他糕點師看了我的做法,也開始創意起自己的蛋糕來,不再是一味的亂剪亂擺了,開始注意擺放的層次和搭配。

分析策略

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之前不會做蛋糕是因為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在經過我的演示之後,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而且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創意。我們還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模板,如小草莓模板、橘子模板和各種圖形模板,讓孩子們自己挑顏色的紙,用模板印了以後剪下來裝飾在蛋糕上。在觀察這次的遊戲後,我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就是我們老師提供了很多半成品蛋糕和小奶油、巧克力卷等物品,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放在蛋糕上的,一動這些東西就會掉下來。於是我和朱老師討論了一下解決辦法,決定給所有的半成品縫上一些粘的東西,這樣讓它們能和蛋糕底座固定住。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四

【活動目標】

1、觀察粗細不同的小棍繞線圈數的不同,初步感知周長。

2、體驗科學觀察、發現、記錄的樂趣。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小棍、動物玩偶、線、房子模型、記錄表等。

【操作要點】

1、觀察三根棍子的不同,猜猜哪隻小動物先到家。

2、旋動棍子,看哪一隻小動物先到達第三層。觀察此時三隻動物所處位置的高低,以及粗細不同的棍子上繞線的圈數。

3、按小動物高低的順序(即小動物快慢順序),依次找出它們對應的棍子,並在記錄表上用符號標註。

【指導建議】

1、活動前可提供不同粗細的小棍、線等,通過繞線遊戲初步感知棍子粗細與周長長短的關係。

2、可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活動原理:同等距離或長度的`線,粗的小棍繞的圈數少,快到達;細的小棍繞的圈多,滿到達。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五

區域名稱:手工區

觀察對象:xxx

記錄者:xxx

觀察重點:樂意與同伴交往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xxx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一些安靜的區角遊戲。今日我看到她拿着自我的進區卡來到了區域角,我看到她從進去後就一向坐着看旁邊的小朋友摺紙,我想她肯定沒紙,所以沒辦法折,這時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她怎樣了她過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輕的話我沒有紙。聽完我告訴她你拿不到能夠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下讓他們遞給你就好了。她點點頭我發現她愣在那還是不折,我又問她怎樣了這次被我一問她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用發抖的聲音告訴我,我不會折。這時我看到旁邊的xxx我説“xxx你教下好嗎”,當我再次看她們時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行為分析:

xxx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平時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語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會坐在那裏看而不會主動地與別人交流。在這時教師在旁邊去引導讓旁邊語言交流本事強的幼兒去帶動她,讓她在其他幼兒面前敢説敢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教師後續的支持:

1.多鼓勵她多和同伴交流。

2.肯定她的提高。讓孩子自信,並願意與別人交流。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六

觀察背景:昀昀是個活潑可愛的女生,常常撲閃着大眼睛吐吐舌頭,樣子可愛極了。她的開心的事,就是畫畫和好朋友遊戲,每當快樂的時候,昀昀總會忍不住咯咯笑出聲。可是,昀昀也有苦惱的地方,學習習慣比較鬆散,做事的專注力比較差;加上先天口齒不清(平翹舌部分、清晰度低),雖然昀昀也會和小朋友進行交往,但是好朋友往往僅限在小組中固定的幾個小朋友,昀昀存在着與人交流的心理障礙,特別是當聽到別的小朋友説‘我聽不懂你説什麼’的時候。昀昀的家長是如何看待昀昀的缺點?如何提高昀昀的專注力和自信呢?帶着這些疑問,我選擇了昀昀作為觀察對象。

觀察目的:

1、改善交往的數量:提高同伴交往的頻率,擴大同伴交往的範圍。

2、從喜好的繪畫入手,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自信,同時改善自身做事不專心的學習習慣。

3、及時瞭解昀昀的語言發展狀況,並在日常生活中矯正錯誤的發音。

觀察記錄一:

觀察時間:3月1日

觀察地點:晨間區域

觀察內容:

在區域活動開始後,如果沒有老師跟隨指導的話,昀昀比較喜歡各個區轉悠,由於不太喜歡與別人交流,加上老師常常在一個組指導,昀昀似乎不太喜歡從同伴的交流中瞭解這一組的要求,所以基本不能定定心心的坐下來玩一樣區域。在老師的陪同下,比較喜歡玩美工區和美術區,因為昀昀在繪畫塗色和美工方面還是不錯的,之前有一次美工區是用各種種子來貼畫,她比較喜歡,區域一開始,自己就坐在位子上,先探索了一下應該怎麼玩,然後望望我,想得到提示,在我告訴她怎麼製作之後,是能夠按照要求來貼畫,貼畫的水平與正常兒童持平,在貼畫的過程中也會努力的進行字節的發音,但講的還是比較的模糊,聽不太懂,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老師時刻陪在旁邊,貼完一條之後也在嘗試與同伴進行交流,還想教其他小朋友該怎麼貼,邊喊邊指圖“這裏”“這裏”!這次區域昀昀堅持到了最後,保持了較長的時間。

分析與措施:

從開學以來這段時間來看,昀昀在玩區域和其他遊戲時一定需要有老師在旁邊陪同,而且她有與小朋友共同交流的慾望,但是還講的不太清楚,還是要在日常生活的中請她多講講,每一句話要講清楚,並且,還需要訓練她的常規意識,在活動中集中注意力,美工區和美術區對於她的動手操作是有益的,但是對她的語言與交流並不促進,在老師多同她交流的同時,也要多發揮小朋友和“愛心使者”的作用。

觀察記錄二:

觀察時間:3月30日

觀察地點:晨間區域、日常人際交往

觀察內容:

本月,昀昀的常規意識不太好,常常自己分心,舉手明顯沒有中班上學期那麼積極,所以其它小朋友都不太願意和昀昀一起玩,從昀昀的角度出發,可能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由於表達不清,又不知道用什麼方式。通過觀察我發現,昀昀很喜歡當圖書管理員,只是每次都會很兇,小朋友稍微説了一些話就馬上把書收掉了。

在區域活動中,昀昀還是沒有很明顯的選擇意識,區域開始後,就到每一個地方轉轉看看,看看其它小朋友是怎麼玩的,如果有興趣會坐下來玩一玩,或者繼續轉轉看看,在老師的指導下比較喜歡去美術區,這次美術區正好是畫大馬路上的東西,在給她講清楚要求後,能夠定心的坐下來畫一畫。昀昀媽媽也很重視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因此在園外報名了語言培訓課。語訓課的主題正好是汽車,所以她畫起來也相對熟練,畫完以後還塗色,邊塗還講“汽車”“汽車”,還給我介紹説這是“消防車”“119”發音很清楚,畫完的汽車要求要剪下來,固定到馬路的模板上,跟她講了幾遍,都沒有效果,她很執着的指着她的畫要放到衣帽櫃裏去,表情嚴肅的説:“我想要帶回家”。整個美術區的時間都能堅持坐定,畫完後還有很快樂的滿足感。

在有一次的晨間桌面遊戲中,由於下雨,所以可以多搭一會,還可以請小朋友介紹,幾個小朋友拿了自己搭的玩具到前面來介紹後,昀昀也舉手了,很難得,我就請她來介紹,她拿着自己的玩具,不太清楚的説是“月餅”,聽了幾次才聽清楚,在我的帶領下,小朋友拍拍手錶揚了她,並且請她和其它介紹玩具的小朋友一樣,把玩具放到自然角上展示,那天早上,昀昀開心了好久!

分析與措施:

由於喜歡畫畫,所以昀昀對於美術區很感興趣,沒有老師的指導也會去漫無目的的畫一畫,如果以後區域中,有意識的引導她去參加一些閲讀區,看圖講述,讓她有機會説,也鍛鍊鍛鍊她其它的能力。

儘管,昀昀是個表達能力比較差的小朋友,但是從日常觀察中發現昀昀還是很渴望和大家一樣需要交流和鼓勵,只是昀昀在交往的過程中似乎沒有注意到方法,我也將觀察內容及時與昀昀媽媽進行溝通,並達成一致――對於她有進步的地方就應該及時的表揚鼓勵!

觀察記錄三:

觀察時間:4月25日

觀察地點:教學活動、晨間區域

觀察內容:

相對於2月、3月的‘太兇’行為,在老師的不斷糾正下,家長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這些壞習慣,積極的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依照昀昀的一貫興趣愛好,很喜歡去美術區,但是由於一直來的晚,所以美術區的小朋友都滿了,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區域,在《老虎拔牙》活動中,我請她去“拼老虎區”試一試,我先示範拼了老虎,她開始興奮的念“老虎、老虎”還指着圖片下面的紅色彩紙説“紅色的、紅色的”,我朝昀昀豎起大拇指説“真棒”她也開心的跟着説“真棒!”看到她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順勢給昀昀介紹了拼圖的玩法,告訴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接着我請昀昀自己來試一試,開始時,她很認真的按要求尋找着拼圖,那幅拼圖需要4塊小圖。昀昀找到了3塊,就指着説“老虎、老虎”我提醒她還缺一塊,她又在籃筐裏找了一番,沒找到,就自己跑走了。

分析與措施:

根據昀昀的這個情況,我也思考,昀昀經常性的選擇美術區、畫畫區,能在美術區堅持很長的時間,是因為畫畫是昀昀的特長,在畫畫中,她可以體驗到成就感、提升自己的自信,越畫越好!而很少、不太願意去選擇其它區域,是因為她不敢嘗試,怕出錯,所以昀昀嘗試其它區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可能對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但是對昀昀的要求可以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説拼了3塊也可以對她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她下次繼續參加該區域的興趣,以此類推,讓昀昀去積極嘗試各種區域,讓她有全面的發展。另外,也應積極的與家長溝通,請昀昀按時來園,保證遊戲時間的充足!

觀察記錄四:

觀察時間:5月25日

觀察地點:角色遊戲

觀察內容:

在創遊開始時,昀昀選擇了幼兒園當小朋友,因為今天在幼兒園投放的材料是平時多餘的手工操作紙!昀昀對動手操作十分的感興趣!拿到紙後就開始剪,不時的還會看看其它小朋友做的怎麼樣!提醒小朋友把剪下來的廢紙放進紙籃!她做的手工操作紙是信封!不一會她就做好了!很開心的。拿給我看,告訴我這是“信封、信封”!在遊戲結束時,能把廢紙收拾乾淨!

這個月,昀昀的媽媽準備了一本‘表現本’,針對上課發言、專注,願意表達、交往等情況,每天與家長進行交流。

分析與措施:

相比較上個月,昀昀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了明顯的進步,而且有主動的社會交往意識!能有意識的提醒其它小朋友該怎麼做!除了在創遊中,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會經常性的告訴其它小朋友這樣做是不對的!很有小主人的意識!看到昀昀的變化,我想,在平時也應多給昀昀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其它小朋友能夠更加了解昀昀!更關心昀昀!這樣也能創造一個更好的融合環境!

跟蹤總述:

通過對昀昀一階段的觀察、引導和干預後,我們欣喜的發現昀昀的規則意識增強了,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中。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每當這個時候,老師的表揚也帶動了更多的小朋友願意和昀昀做朋友。教室、活動場所裏的昀昀再也不是孤單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這與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分不開,正是昀昀媽媽的‘表現本’使得昀昀瞭解到在幼兒園的表現會及時被家人關注,會有相應的獎懲,所以昀昀更加樂於用好的表現來贏得關心和獎勵。接下來我們繼續要做的是:是保證干預有效和長效。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 篇七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説: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説: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説: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着耳朵聽着,有的先説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説:“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説:“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着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説是小兔,子瑜説:“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着、積累着。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 篇八

觀察時間:

10月21日

觀察對象:

龍浦、嘉誠

觀察場景:

娃娃家

觀察情景:

下午,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做遊戲,龍浦進入娃娃家後拿起電話,給媽媽打起了電話。這時,嘉誠看見了上去就搶,嘴裏還説着:“給我打一個,給我打一個。龍浦不讓。兩個孩子立刻要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齊玩,要別人的東西要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後。我立刻走過去,説:嘉誠玩具是龍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嗎?嘉誠雖然不搶了,但仍不甘心地看着龍浦手中的電話,我靈機一動,找來班上另一部電話並大聲説:“鈴……嘉誠快來接電話,爸爸找你。”嘉誠高興地跑來了,拿起電話:“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的亂七八糟的……”聽着嘉誠可愛的話語,我笑了!

簡單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發生爭搶,我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介入並加以引導,使矛盾化解,保證了遊戲活動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遊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