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班觀察記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48K

大班觀察記錄(多篇)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時間

3月10日。

地點:

教室。

人物:

袁思怡。

資料:

語言(V)動作()社會性情感()社會性發展()。

袁思怡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個性愛回答問題的孩子。每次活動時,她都能用心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着説:“老師,我來説。”甚至不等別人説完就打斷別人的話題,搶着發表自已的意見。這天的科學活動中又出現了這樣的狀況:當一個小朋友的發言還沒有完,袁思怡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地説道:“老師,我來,我來……”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分析:

袁思怡是我們班上性恪開朗,活潑大方,思維活躍,動手潛力強的聰明能幹的孩子。當她打斷我的話或者搶着回答問題時,可能是因為我的講解或問題她都懂。其次,她的個性有善於表現自我的一面,平時唱歌閲讀時她的聲音總是個性大,也搶着上台表演,出現插嘴的狀況也是她表現自我的體現。

措施: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注意“控制”表現欲強的孩子,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已講,也要聽其他幼兒講。在課堂上,要發言時必須要先舉手,老師點到誰發言就誰發言。活動後,我及時與她交流溝通,讓她明白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講話時,我們也要安靜地聽着。其次,在其它活動時,我們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已,比如舉手。一段時間以後,袁思怡小朋友上課時再也沒有插嘴,明白回答問題之前先舉手,等着老師讓她發言,別人發言時,她也很認真地聽着。

大班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記錄:

幼兒遊戲行為。

區域名稱:

美工區。

時間:

3月15日。

對象:

候xx。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取了紙泥製作區後顯得十分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濕,然後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最後的作品製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看了旁邊的小朋友一會兒後又開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看樣貌,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製作,而是對紙泥的製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於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遊戲技能:該區典型的遊戲行為:該區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最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新與新穎:

製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製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製作紙泥作品。

遊戲常規執行:

活動中常規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製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髒。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個性對紙泥的製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製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帶給上還不夠周到,就應帶給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於弄髒衣服。為了激發幼兒對紙泥創作的興趣能夠在旁邊放一些老師製作好的成品。

(1)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取了此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2)活動持續狀況:幼兒的活動持續狀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三

幼兒園觀察記錄:

老師,我吃不下了事件經過。

在我們班上有一個叫毛楚晗的小朋友。毛楚晗是個聰明的孩子,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做遊戲上,表現都還不錯。每次,他來幼兒園上課,我總會叫他一聲“毛毛早”,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容易就能讓別人記住,而且聽起來也比較可愛。

只是,他的動手潛力真的不太強。比如讓他搬個小椅子,請他幫老師拿一下筆筒,他總是不怎樣樂意去做,走過去的時候,動作也比較緩慢。這段時間,在幼兒園,他時而將午飯吃完,時而卻和老師説,老師,我吃不下了。

前段時間他生病了,胃口一向不好,所以我們會允許他少吃一點。在他和我們説吃不下的時候,也諒解他,在我們的允許下,他就將剩下的飯菜倒掉了。但是,時間一久,他的這種狀況依舊存在,還是和老師説吃不下,我們勸他再多吃一點,他就説要吐了。

對策:

傍晚,他奶奶來接他回家了,我和他奶奶聊起了這件事情。他奶奶説,在家裏他也是這樣的,只要菜合他的口味,他就立刻能夠吃完,而且還能吃很多飯。但是,如果碰到他不要吃的菜,那麼他就立馬説不要吃了,還説要吐了,哪怕讓他再多吃一口,他就吐給你們看,真的要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才甘心。

原先,他在家裏的狀況也是這樣的,其實,他根本沒有生病,只是,他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只要一用這招,大人就會同意,所以,他已經慢慢地習慣了這種方式來對付我們。

在我們和毛楚晗談話之後,他也明白自己的方式不對,有點難為情,所以在老師讓他改正時,他立刻就點頭同意了,我們告訴他,吃了飯才能更健康,這樣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夠去玩滑滑梯,才能夠去和大家一齊做遊戲,如果沒有吃飯的話,是經常會生病的,這樣的話,就不能經常和大家做遊戲了。

大班觀察記錄 篇四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減少孩子口吃行為。

觀察背景: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幹,最大的優點是發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潛力特強,所以無論班裏有什麼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後開學不久,發現他與老師、同伴説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説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潛力是發展幼兒智力的基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潛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每一天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眾不同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為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老師,佳興怎樣總是這麼説話呢”然後模仿着佳興的樣貌,之後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應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十分着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並且查閲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先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於‘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着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裏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為什麼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裏講述時,他總是找藉口,不願講。為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此刻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必須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採取了“對症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忙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十分用心,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己的作品,為他創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説,當説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着發出音,並逐漸變響,然後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忙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必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為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透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此刻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為此他媽媽十分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願佳興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大班觀察記錄 篇五

日常表現:

詩煜是一個在班上來説綜合素質中上的孩子,動手能力還不錯,第一次上繪畫課受到老師表揚的個別小朋友中,她就是其中一個。平時比較內斂,偶爾和老師表現得有點親暱。算比較獨立吧。但能力不錯的她在班上並不是出眾的原因大概就是她的“冷淡”吧,有時候思想成熟的像一個大人。

培養目標:

1、孩子能自信地表現自己。

2、真正地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小朋友。

觀察記錄:

時間:20xx年11月11日

地點:教室

內容:泥工《蝸牛兄弟》

詩煜的媽媽找了老師聊了一次比較長的談話,在她的談話中,我感受着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期望以及那種從最高點慢慢跌落的那種心疼。她希望老師“拯救”她的孩子,一個孩子心靈的傷。作為一個剛接班的老師,我告訴她:詩煜是一個在班集體中綜合素質算中上的孩子。真的,我發自內心的那麼認為,第一次的繪畫課,每天早上的晨鍛活動。是啊,她的媽媽也説,詩煜各方面都不錯,但是不願表現自己了,以前不是這樣的……從那以後,我更加地關注這個可愛的孩子,並且從搭班老師的口中也找尋着這個孩子各方面的訊息,詩煜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孩子。

今天我們開展了一節泥工課《蝸牛兄弟》。這個活動對大班的孩子來説並不難,我給孩子增加了難度,並告訴孩子們:“那我們就增加一點難度,挑戰一下自己!”通過這樣的話語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詩煜是第一個在捏好蝸牛後通過捏花朵和草地來豐富畫面的孩子,當我把看到的告訴全班小朋友聽時,詩煜抬頭靦腆地笑了笑。她繼續專心地捏着她的作品。通過我的提示,很多孩子都捏起了小花,樑銘育更是有意思,她用火柴棒作為小花的莖,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而詩煜一直專心地把小花捏得細緻漂亮一些。

個案分析:

詩煜的動手能力很不錯,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從她的作品和樑銘育的作品裏我做了一個比較,詩煜就是一個想到什麼做什麼的孩子,樑銘育是一個比較有創新的孩子,可以看出,詩煜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孩子。

指導措施:

每個媽媽都關心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來越棒!詩煜的媽媽是看着詩煜和本班孩子一起成長的一名媽媽,看到原本愛表現的寶寶有一天忽然沒有了那種“爭第一”的勁頭,她想老師給孩子一個鼓勵,一個愛的表揚。看到原本不錯的孩子,我願意幫助這位媽媽,我願意更加特別地去關注這個孩子,希望有一天,詩煜可以再一次勇敢地在大夥兒面前表現自己!她一定可以的!

大班觀察記錄 篇六

大班觀察記錄:這天誰來玩。

連續幾天,區域遊戲中的建構區都人員爆滿,常常超出規定的6個人。大家都對遊戲同樣地充滿期盼,而參與人數又是有規定的。既不想澆滅孩子們的遊戲熱情,又不能制定了規則而不去執行,正當老師都左右為難時,這羣聰明懂事的大班孩子們,讓我看到了他們自己的不同解決方法。

第一天,老師剛説完“開始”,建構區裏一下子擠進了8個人。孩子們自己嚷着“人太多了人太多了”,而後其中幾個孩子開始説道“晚來的人去選別的遊戲”。最晚來的力力聽到後主動離開了。而這時矛頭一致指向了第七個來的豆豆,豆豆漲紅着臉,一個勁兒地説“我沒玩過那裏呀!”其他人齊聲説“我們也沒玩過呀,那你明天來玩呢!”豆豆憋了半天的“小金豆”最後掉下來了,但還是不肯走。正當我都在發愁怎樣辦的時候,鈺鈺主動説“那算了,這天我讓他吧!”説完,主動離開去看書了。這天,鈺鈺的表現讓我和其他孩子一同看到了什麼是“謙讓”。

第二天,儘管之前的談話中已經強調了關於建構區的人員要求,但這次還是湧進了七、八個孩子。大家也説不清誰先來誰後到,也都不肯定讓。這時,經常做小老師的輝輝提議道“我們來點兵點將吧”,其他孩子一向同意。點了兩圈,兩個被點到的孩子儘管有些不太開心,但還是“願賭服輸”了。最後一次竟然點到了輝輝自己,只見她爽快地説“好,我離開”,説完,瀟灑地去玩其他遊戲了。我想,這一次,這羣孩子的羣眾表現,證明了什麼叫“遵守規則”。

到了第三天,老師依然沒有介入,只是在旁觀察者,但我沒有再看到建構區裏因為人數超員而再起**。我想,或許是因為在這兩天的遊戲講評中,有些孩子明白了“玩過這個遊戲的人能夠去試試別的遊戲”;或許是有些孩子明白了“像鈺鈺那樣互相謙讓真棒”;也可能有些孩子發現“那個手工小鬧鐘我還沒做過呢,快去做一做帶回家”;或者有些孩子理解並督促自己做到了“那裏人滿了就去選其他遊戲吧”……不管是因為哪一方面的原因,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這一個片段中的成長,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想法觸動着我,也影響着他們自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圓滿地解決了“這天誰來玩”這個問題。

大班觀察記錄 篇七

觀察目的:

通過觀察分析瞭解幼兒在美工區玩橡皮泥的行為表現。

觀察記錄:

今天的美工區提供了橡皮泥,讓幼兒自由製作。龐靜文拿了自己的橡皮泥坐了下來,簡單的玩耍之後,她發現了自己盒子裏的示範紙:製作西瓜。只見她邊看着圖示邊開始照着樣子開始製作,她先用白色、黑色、紅色和綠色團成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接着把綠色和白色搓成細條,然後用紅色製作西瓜果實,可是嘗試了好長時間也沒辦法拼成功。這是我適時進行指導,“是不是條條太長了呢?”很快,龐靜文就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後製作出一個非常可愛的小西瓜。

案例分析:

龐靜文是個個性安靜的孩子,平時有事都不願意説,特別是在活動中,喜歡一個人去完成任務。並且,身為大班幼兒已經具備遇到困難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了,所以作為老師不能夠一味地插手,直截了當地幫起解決,但可以適時地給予語言上的提示,讓她更有自信地去製作。

採取措施:

1、區域材料的充實。

2、老師的適時指導。

觀察反思:

在自主性區角遊戲中,教師要關注孩子,觀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給予適時的指導。教師簡單的言語提示去能引導孩子去大膽探索。

大班觀察記錄 篇八

班級:

大三班

姓名:

徐xx

性別:

時間:

4·15

地點:

小花園

行為表現

在開展“找春天”的活動時候,大家來到了小花園裏找找春天的足跡。徐書成小朋友發現大多數的樹都是葉子在去年冬天都掉光了,現在春天又長出了新的嫩葉子,但有一種樹一直都是綠色的,現在反而有一些葉子變成了紅色的,然後就掉了下來。怎麼會這樣呢?他的發現引起了許多同伴的興趣。

教育過程

徐書成的發現來了更多的孩子對石楠樹的關注。有孩子還發現了有一棵楓樹也是紅色的,但楓樹的葉子從小長大都是紅色的,但石楠樹的葉子是從綠色變成了紅色,等紅色慢慢褪去葉子就從樹幹上掉下來。我和幼兒一起觀察了石楠。他們發現葉子比較堅實,有一面是亮亮的,邊緣還長了許多的小刺,新長出來的葉子是綠色的,等到變老的時候就變成紅色。它和其他的落葉的時間是不同的,大數的樹是秋天落葉的,但它去是春天落葉。“為什麼石楠樹的葉子會由綠色變紅色呢?”大家一起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找相關資料,比一比誰知道得多。

第二天,徐書成興致勃勃地告訴大家,他找的答案“原來綠色色素叫它葉綠素,黃色或橙色的胡蘿蔔色素。植物葉片除了含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等色素外,還有一種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就像變色龍。它在酸性液中呈紅色,隨着季節更替,氣温、日照相應增減,葉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發生變化。”旁邊的小朋友補充道:“有些樹種的樹葉會產生大量的紅色花青素,葉子就開始變紅了。”還有小朋友從資料少數知道了:“夏季很熱的時候,葉子會變成亮綠色,在炎炎夏日中,讓人們覺得很涼爽。”孩子們發現的真多啊,我也收集了一些資料,發現幼兒園種的是一種紅葉石楠樹,是薔薇科石楠屬雜交種的統稱,為常綠小喬木,因其新梢和嫩葉鮮紅而得名。春秋兩季,紅葉石楠的新梢和嫩葉火紅,色彩豔麗持久,極具生機。”

效果

通過“找春天”的活動,幼兒能走進身邊的大自然,自主探索春天的“足跡”,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徐書成是一個細心的小朋友,他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次次的觀察、思考的過程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次發現石楠樹葉變紅,再次體現了他愛觀察、愛動腦的好習慣。每次有新的發現,他都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的方式帶來的樂趣。孩子們通過一起查閲資料共同學習,嘗試了不同的學習方法,豐富了孩子的視野,拓寬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能鍛鍊了徐書成的大膽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