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觀察記錄表(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3W

小班觀察記錄表(精品多篇)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一

時間——3月27日午時

地點——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陽陽、教師

事件描述:

由於陽陽仍時常管不住自我的嘴巴,接下來的日子我總是異常注意着他,生怕他再次闖禍。可是儘管我十二分的細心,不願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天户外活動,我帶孩子們玩拖拉玩具。陽陽玩得可開心了,一會兒拉着玩具快跑,一會兒又將玩具滾出。玩着玩着,陽陽玩具上的線繩和墨墨玩具上的線繩纏繞在了一齊,兩人各自爭搶起來。聽到爭吵聲我立刻衝了過去,可為時已晚,墨墨的手上已出現了牙痕。

處理:

我無奈地讓阿姨帶着受傷的墨墨去塗藥膏,並很生氣地怒視着陽陽。這次發現他居然用手矇住了自我的眼睛,一副不敢見教師的樣貌。我皺起眉頭問他:“明白自我做錯了?”陽陽撅起嘴巴替自我辯解着,我努力地聽着,瞭解到他在説:“我來修玩具,他不給我。”

分析:

這次的事件讓我發現,由於陽陽説不清楚話,沒有及時地使同伴瞭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再加上他性情急噪,從而使他失去了解釋的耐心,又犯了老毛病。陽陽看到教師後用手矇住了眼睛這一表現説明他已經明白自我咬人的行為是不對的,自我又一次闖禍了,同時也説明在平時的相關活動中陽陽獲得了必須的感性認識。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二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語、餘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着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着大眼睛看着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説:“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麼説是幸福的一家呢家裏有些什麼人”一旁的“爸爸”餘子星説:“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裏還有寶寶呀!”我之後説:“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齊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齊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説:“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後説:“在我們的家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説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説:“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説:“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説,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着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裏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遊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忙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事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温柔漂亮能幹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着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於主角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三

觀察目的:給幼兒發揮自我的空間,培養幼兒自信心。

觀察對象:羅錦易年齡:五歲半

觀察實錄:户外活動時我和班裏郭教師正在組織幼兒遊戲,突然有小朋友告訴我:“教師,羅錦易在爬雙槓!”我急忙向雙槓方向走去,看到我,錦易的眼睛露出了一絲恐慌:“劉教師我錯了!”我問:“你哪裏錯了?”“我不該爬雙槓,我……”

錦易受驚後那怯怯的樣貌把我給逗笑了:“錦易,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麼?再上一次?”錦易有些吃驚。“是啊!再上一次,教師相信你能爬到頂端!但你必須要答應教師,保證自我的安全!告訴老是,能不能做到?”“能!!”錦易回答的很堅定。“小朋友,我們給錦易加油好不好?”“好,羅錦易加油!”“羅錦易,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語氣裏,在小朋友的助威聲中,羅錦易改變臉上那種恐慌的神情被一種自信所代替,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順利爬到了頭。

分析評價:出於安全的研究,我們對孩子有太多的禁錮,並自認為這樣孩子才不會受傷害,但實際上卻讓孩子在失去很多歡樂的同時,也失去了大膽去“挑戰”、去探索的機會,從而泯滅了孩子的上進心。

措施:針對幼兒某種自發的、頗具冒險性的行為,我們在保護孩子的安全,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理解我們“好意”的同時,更要進取運用語言激發孩子童趣、培養其進取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歡樂地成長。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四

班級:小二班

教師姓名:陳教師

觀察地點:圖書區

幼兒姓名:涵涵團團

幼兒性別:女

觀察目的:幼兒交往本事

觀察背景:

涵涵抓着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着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鬆手的意思,邊搶嘴裏邊喊着:“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可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必須就要毀在他們的手裏了。我走過去説道:“為什麼必須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齊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説完,團團立刻之後説:“分享!”“對,分享,説的真好,也要這樣做。”既然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就不需要我再做什麼了,於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着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着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分析: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可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教師提醒了就能做到,可是經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可是卻失去了興趣,説明幼兒對於圖書的資料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齊看,一齊交流會更有歡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於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瞭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能夠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忙孩子理解。在不一樣情景下能夠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提議批閲:

你在工作中,細緻而靈活,有着很多富有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方法和發現。作為教師的你要經過細緻觀察每位孩子的行為,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更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教育措施。

幼兒交往本事的培養離不開一日生活任何環節,你能夠在每個環節中發展孩子的點滴提高,併為他營造與同伴交往分享的自然機會。我們羨慕你們,孩子們喜歡你們,相信你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有許多感想與反思,讓我們一齊記下來好嗎?共同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吧!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五

描述:

前一段時間我們開設的是娃娃家,可是娃娃家裏面沒有菜,本事強的小朋友是假裝的,他們假裝切菜,假裝燒菜,可是另外一部分本事比較弱的小朋友就會來問:“教師,怎樣沒有菜呢?”所以我們開設了菜場。今日是菜場開設出來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都很想玩這個遊戲,可是由於場地有限,我只請了2個小朋友(小玉和易易)過去當老闆。娃娃家的小主人最終能夠出來買菜了,他們都很興奮。今日我只大體的講述了一遍,沒有詳細的介紹。遊戲開始了,佳佳第一個出來買菜,她自我在菜場裏面拿了一個荷包蛋,對小玉説:“我要這個。”佳佳又拿了一棵青菜對小玉説:“我還要這個。”説完放在籃子裏就走了。一會兒軒軒來了,軒軒拿了東西就走,也沒有對“老闆“説什麼。看到這邊,我就走過去對小玉和易易説:“老闆娘我要買菜。”“她們看見我很開心,連忙説:“你要買什麼?”“我要一個荷包蛋,一個小龍饅頭,還有一隻雞腿。”我只用嘴巴説了,我沒有用手去拿,我發此刻我説的同時她們也在找我要的東西,我藉機引導他們,“老闆要多少錢啊?”“三塊。”“給你,多謝你們。”“不用謝。”我付完錢就走了(假裝付錢,其實是空的)。

案例分析:

幼兒的社會經驗不足,異常是小班的幼兒相當於沒有社會經驗,所以在遊戲過程中幼兒不能作出相對應的反映,佳佳和小玉平時是很懂禮貌,感覺比較老練的女孩子,在遊戲中,佳佳還能對老闆説要這個要那個,小玉在我的引導下也能作出比較正確的舉動,可是軒軒在平時就是自理本事比較差的小朋友,所以在買東西的過程中也沒有説什麼,只是拿了菜就走,可是他們的行為都是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可喜的是小玉和易易能在我的引導下做出這樣的反映,這也説明了只要我對遊戲稍加引導,小朋友肯定能做一個更成功的小主人。

指導策略:

1、適當的參與遊戲,以參與者的身份去引導遊戲,我沒有用言語來要求孩子怎樣做,只是以一個買菜人的身份進入孩子的菜場,目的是引導幼兒作出相應的舉動,讓他們有必須的社會經驗。

2、保護幼兒的興趣,幼兒對新開出來的菜場很感興趣,在我選小朋友去當菜場主人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對這個職位都很感興趣,可是我們的菜場只設定了兩個小朋友,所以別的小朋友肯定會失望的,在我選小朋友的時候,我答應他們我會讓每個小朋友都玩到的。

3、激起幼兒的遊戲熱情,在遊戲結束的點評時間裏,我對小玉和易易的行為進行表揚。

4、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在遊戲點評時,我和幼兒簡單的進行了一次買賣交易的對話,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加強幼兒的生活經驗。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六

一、觀察實錄

今日區域遊戲,天天、晨晨和雯雯選擇了包糖果。大家打開糖果盒子,每人拿了一張“糖果紙”和一顆“糖果”開始包起來。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紙上,捲了幾次都沒有卷好,他抬頭看了看旁邊的小朋友,繼續捲起了糖果紙。突然天天發現糖果紙卷壞了一些,向教師問道:“教師我那裏卷壞了一些,怎樣辦呀?”教師説:“你覺得應當怎樣辦呢?”天天説:“換一張。”然後把卷壞的糖果紙連着糖果放在了旁邊。捲了一會兒,晨晨發現糖果紙快沒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紙的材料和剪刀,開始裁剪糖果紙。這時天天又包壞了一張糖果紙,放在了桌子上。看見晨晨在剪糖果紙,就和她一齊剪了起來。剪到一半,天天説:“我不剪了。”繼續拿起盒子裏最終幾張糖果紙開始包起來。這次包好了一顆糖果,天天把糖果放進了糖果盒子裏。沒一會兒,糖果紙用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一張糖果紙給了雯雯,天天沒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刀開始裁剪糖果紙。天天站起來對雯雯説:“沒有糖果紙了,我們要等一下。”説完便坐下來等晨晨剪糖果紙。

二、分析與思考

1、遊戲材料:糖果紙所用的材料是彩色皺紋紙,顏色很鮮豔容易定型,可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兒在操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卷壞糖果紙的現象,在必須程度上影響了操作的持續性。

2、遊戲環境:包糖果這個活動,能夠投放在益智區,也能夠投放在美工區。本次投放在生活區,有針對性的鍛鍊幼兒“卷”“包”的基本生活技能,發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靈活性。生活區供給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兒能夠根據自我的需求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

3、幼兒發展:

(1)小班幼兒由於小肌肉發展不夠完善,動手操作本事較低。所以小男孩“天天”捲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還出現了卷破糖果紙的現象。拿剪刀也不是很熟練,以至於出現剪了一半放棄不剪的現象。

(2)小班幼兒愛模仿,當天天看見晨晨剪紙的時候,就也跟着一齊剪紙。

(3)最終糖果紙用完了,天天選擇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紙。遇到困難的時候,天天並沒有進取開動腦筋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依靠他人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師能夠改善遊戲材料,選擇結實一點的紙作為糖果紙,支持幼兒持續練習“卷”的技能。

2、由於幼兒動手操作本事較差,教師能夠聯繫主題活動,設計一些操作環節,有意識的鍛鍊幼兒。也能夠在區域裏供給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兒動手操作。

3、教師在區域遊戲活動結束後,能夠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共同思考、討論解決的辦法,積累必須的遊戲經驗。

4、對於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現象,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因為模仿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七

觀察時間:xxx

觀察地點:小二班教室

觀察對象:王xxx

觀察教師:趙教師

一、幼兒情景分析

王xx小朋友是個性格十分開朗的孩子,懂禮貌,能主動向教師問好,小朋友都很喜歡跟她玩,可是就是比較愛哭,稍不“如意”就愛哭。王xx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和爺爺、奶奶、住在一齊,家裏人很喜歡他,什麼事都讓着他,也就養成了嬌氣、愛哭的性格。有時候小朋友因為喜歡她,摸摸她的小辮兒,她也總是跟教師哭着説:“她摸我的頭髮了。”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教師要幫忙王xx慢慢地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改掉愛哭泣的習慣。

二、現象記錄

1、第一階段

(1)現象記錄:

①午睡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睡着了,王xx突然哭起來,原先是睡在她上頭小朋友的被子掉了一點點在她的牀上,她邊哭邊喊:“她的被子在我的牀上。”教師連忙抱着她,哄了哄,可她還是不停地哭,直到教師把她哄睡着,她才慢慢地止住哭涕。

②團體活動,教師帶孩子們玩音樂遊戲,小朋友不細心輕輕地碰到了王xx,王xx止不住大哭起來,邊哭邊説:“我讓我媽媽打你。”教師安撫了她,她才慢慢地不哭了。

(2)分析與措施:

①孩子生活在大家庭中,家人難免寵愛,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會用哭來解決問題。

②由於剛剛入園,王xx小朋友還沒有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要多陪伴着王xx小朋友,讓其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明白班級裏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鼓勵其多與其他小朋友玩。

③教師與家長溝通,家園共育,幫忙孩子慢慢學會控制情緒。

2、第二階段

(1)現象記錄:

①户外活動,小朋友們正在玩,突然聽到一陣呵呵的笑聲,教師一看,原先是王xx和一個小女孩在玩軟包,王xx對那個小女孩説:“呵呵,你的軟包砸到我了,真好笑。”教師也會心一笑,這個孩子的提高真大,此刻小朋友們不細心碰到她了,她都會覺得沒關係,跟小朋友相處的十分好。

②户外體育活動,王xx不細心摔倒了,這次,她沒有哭,很勇敢的站起來拍拍手,又之後跟小朋友玩了。

分析與措施:

①王xx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完全適應了團體生活,在教室裏哭泣的時候越來越少,教師們常常看到一個愛笑的小女孩。

②遇到事情,王xx不再想都沒想就大哭起來,而是慢慢控制了自我的情緒。

③加強家園共育,培養良好性格,多鼓勵為主,適時表揚。

三、反思

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處處受到家長的關愛,甚至是溺愛,什麼都是自我優先,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是一點兒困難,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只明白以哭相對。當然哭並不必須是壞事,孩子大哭後能夠感覺簡便一些,哭能夠減輕壓力。可是動不動就哭就説明“哭”是有問題了。不要強化孩子哭,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予必須的安慰,抱一抱,哄一鬨,就會使她“雨轉晴”而高興起來。但當小孩做了不對的事情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説明不對的原因,要清楚地説明不對在哪裏,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遷就。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王xx長大了,懂事多了,遇到困難不再是隻明白哭,會請小朋友和教師幫忙,還會主動地幫忙班團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後教師將繼續對他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讓她變得更加“勇敢”、“堅強”。作為教師在教育孩子時,要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並根據孩子的各種表現,選擇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實施教育,使孩子能真正地健康歡樂成長。

小班觀察記錄表 篇八

時間——3月10日上午

地點——小小三班教室

人物——陽陽、教師

事件描述:

學期開始的一個月多,陽陽咬人的現象仍舊時有發生。上午在班級活動後,緊之後是區域活動。我帶着孩子們在三樓啟智天地活動,孩子們都井然有序地玩着。突然,一陣哭聲傳入了我的耳中。我順着哭聲看到了哇哇哭着趴在地上。我趕忙跑了過去並詢問原因。哇哇一邊哭着一邊斷斷續續地説:“陽陽,陽陽咬我!”我趕緊檢查着哇哇,發現哇哇的胳膊上有一個很深的咬痕。

處理:

我趕忙讓保育員阿姨帶着哇哇去抹藥,並尋找着陽陽,弄清事情的過程。此時,我發現陽陽還是很開心的拼拼搭搭着玩具。我把陽陽叫了過來,詢問事情原因。原先又是因為爭搶玩具。我批評了他一頓,向他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然後採取了隔離辦法,讓他暫時離開這種情境,幫忙他明白教師為什麼不讓他之後玩玩具,為什麼讓他離開。但我發現,這些方法對他而言,只起兩分鐘的作用,一開始他會哭鬧着予以反抗或理解,稍過片刻,對於教師的説教還是會立刻忘的一乾二淨。

分析:

我在處理這一事件時,採用了兩種方式:簡單的説教方式和暫時隔離。對該年齡段的幼兒來説,理性批評是有好處的。可是之後細細想來,他當時可能並不能完全聽懂教師的話。幫忙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歡的行為,哪些行為是不招人喜歡的才是重要的。而採用隔離的辦法,讓他離開原有的情境與教師大聲斥責、批評比較起來,確實起到了必須的效果。可是單靠過多的約束,是根本不能治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