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西蘭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3W

新西蘭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澳大利亞、新西蘭旅遊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新西蘭旅遊考察報告

為了擴大交流、開闊視野,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旅遊管理和經營理念,根據市政府領導指示,由市旅遊局朱至珍局長帶隊,市府辦公廳、寧波市旅遊局、江東區政府、寧海縣政府,鎮海、北侖、鄞州區旅遊局、東錢湖管委會經發局、市人事局外專局等有關單位領導組成的寧波市旅遊考察團一行11人,於10月底前後專程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為期兩週的考察交流。期間,代表團訪問了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凱恩斯、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和新西蘭的惠靈頓、羅託魯阿、奧克蘭等城市, 分別與澳大利亞的昆土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旅遊局進行了交流,還拜會了國家旅遊局駐悉尼辦事處。澳新所到之處,考察團不僅目睹了澳新兩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秩序井然的社會環境,領路了極具風格的特色旅遊景觀和異域文化風情,也體驗了發達完善的城市旅遊和頗具個性的度假旅遊,感受了兩國同行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優質的人性化服務。澳新之旅還給我們強烈的啟發,旅遊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載體。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迷人的自然風景賦予這兩個位於大洋洲的島國旅遊勝地的美譽。旅遊業在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變成了能夠不斷給其帶來滾滾財源的大產業。

澳大利亞旅遊業2002年達到708億澳元的收入,旅遊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重4.5%,已超過了傳統的農牧業和採礦業。過去十年來,澳大利亞的旅遊業一直強勁增長,2002年其入境遊客達484.12萬人次,旅遊創匯超過170億澳元,成為最大的服務貿易創匯產業,佔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總出口比重的11.2%。按澳大利亞會計年度統計2003年6月至6月其入境遊客增長9%。以悉尼為例,每天有45.8萬入境遊客和88.6萬國內遊客在悉尼過夜,遊客年消費總額為203億澳元,全悉尼旅遊直接就業人數12.5萬人,間接就業達119萬人。位於澳大利亞東部的黃金海岸,是典型的以旅遊為中心產業的城市,這個城市的最大“資本”便是長達42公里海岸線上的金色沙灘,全市約50萬人口,80%從事旅遊服務行業,該市原屬布里斯班市的一個區,從50年代開始發展旅遊,真正進入快速發展則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現已成為南半球最大的旅遊城市和世界聞名的海濱度假勝地。

新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作為英聯邦國家,它沒有照搬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採取大規模工業化的發展模式,而是立足本國實際,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同樣躋身於世界發達國家之列,這當中旅遊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旅遊總產出達到164億新元,佔國內生產總值10%,旅遊業也是該國最大的創匯產業之一,入境旅遊總量2002年達到196萬,幾乎達到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全國就業市場的10%由旅遊業來承擔,有1.5萬家企業直接經營旅遊業。根據新西蘭旅遊研究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公佈的2003-旅遊發展預測報告,新西蘭入境旅遊人數將在比現在增加70%。

政府主導產業發展

這是兩國旅遊業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素。當地政府從產業比較優勢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出發,明智地選擇了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由貿易、工業、旅遊和資源部長及業界代表一起,共商發展旅遊產業的大政方針。政府鼓勵私人資本積極參與旅遊項目開發。政府注重利用電視、網絡、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旅遊宣傳促銷,將旅遊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的市場優勢。兩國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市場開拓、旅遊推廣、宣傳促銷。據介紹,昆士蘭洲、維多利亞洲、新南威爾士洲每年政府撥款分別達到4600萬、3800萬和2800萬,而這僅僅是各個旅遊局全年開支經費的40%,專項用於旅遊宣傳促銷。昆士蘭洲、新南威爾士洲各自在9個和7個主要客源國家設有辦事處,聯邦和洲的旅遊機構雖有職能分工,但每年都會舉辦境外促銷活動,去年維多利亞洲就在中國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的巡展活動。新西蘭的市場促銷很具創意,今年1月以來,利用《指環王》三部曲在全球廣泛影響,新西蘭適時地推出“新西蘭—中土世界壯麗景色”推廣活動,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達11.8%,今年入境客源總量有望突破220萬。前不久亞太地區旅遊協會授予新西蘭市場推廣大獎,政府還十分重視舉辦大型活動吸引遊客,如新西蘭舉辦的“美洲盃”帆船賽,澳大利亞舉辦的 悉尼奧運會、f1汽車大獎賽、澳網公開賽、墨爾本賽馬節等,都對推廣促進本國的旅遊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遊項目開發的保護利用並重

澳新的旅遊城市和旅遊度假地,嚴格依照資源特徵實施規劃管理,把旅遊業作為區域經濟的中心產業,排除或轉移了可能衝擊旅遊業的其他產業。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現有人口40萬,是一個純粹的政治中心。這裏除了旅遊業、賭博業以及滿足聯邦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文化娛樂等部門需要服務行業以外,沒有其他經濟部門。整個城市綠地面積佔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黃金海岸至今未建一個工業項目,在眾多的海灣未見貨運碼頭,只建遊艇碼頭,而且這些碼頭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樁、木板搭建在蔚藍色的海面上,顯得和諧自然,既不影響海水流動,也不會造成環境改變。為了保護海濱沙灘,在離海岸較遠處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帶走海灘上的優質金沙。凱恩斯市實行生態旅遊項目開發的許可證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開發,亂上項目的無秩序狀態,世界遺產大堡礁旅遊項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築。當人們盡情地在蔚藍色大海中與多彩珊瑚、多姿魚類貝類親近後,帶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夢繞魂牽的眷戀。在摩爾頓島的天閣路碼度假村有餵食寬吻海豚、參與沙丘滑行活動,在菲利普島有觀賞小企鵝歸巢,新西蘭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維多摩瑩火蟲洞參觀活動,參加這些活動,舉辦方會詳盡介紹地質地貌演變歷史和動植物生活規律,同時規定嚴禁有損害動物和破壞環境行為,否則將受重罰。正是這種產業戰略和環保理念,不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資源的原生態,而且有利於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不斷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紛紛到這裏享受清新自然高質量的旅遊體驗。空氣清、環境好、景色美不是宣傳口號,而是遊客真切的感受。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有機結合

兩百年前,英國人還把澳大利亞作為流放地,而新西蘭則是毛利人生活的地方。隨着經濟的發展,如今的澳新兩國成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建成如悉尼、墨爾本、堪培拉、布里斯班、奧克蘭、惠靈頓等一批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這些城市規劃科學合理,充分考慮旅遊業的發展,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各個城市都建有佈局合理的中央遊憩區,如悉尼歌劇院廣場、墨爾本音樂廣場等,成為遊客必到的觀光景點和集散地。黃金海岸50多年來嚴格控制城市建設項目,城市的濱水地帶沒有居民樓和非旅遊項目,留出大量空間還自然給大眾,僅有的少量建築都是用於旅遊業。

在這些城市,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物幾乎都獲得了完整的保留,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古典建築相融協調,交相輝映。在這些城市的郊區看不到高層住宅,只有星羅棋佈掩映在碧樹和繁花中千姿百態的別墅。城區莊嚴的教堂、厚重的博物館及充滿濃濃情調的老火車站、老碼頭、老飯店似乎向人們訴説着歷史,透射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但卻絲毫沒影響城市的現代化功能和她的生命活力。墨爾本市區街道行駛着三代有軌電車,從最古典的老爺車型到最先進的“子彈頭”太空車型,行駛中叮噹着城市的歷史樂章。把旅遊特色景觀與城市品牌結合,當首推悉尼和堪培拉,具地標性的悉尼歌劇院和堪培拉國會山超越了旅遊的意義,已經成為城市的品牌和國家意義上精神象徵。

城市間通往旅遊點的道路非常暢通,我們所到的澳大利亞東部,僅走了全長1萬多公里的1號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從惠靈頓到奧克蘭幾乎貫穿新西蘭北島,也全部有高等級公路連接。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築都已經有十幾年甚至有幾十年歷史,至今質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複建設現象。 城市的綠化覆蓋率高,城市風光和自然美景和諧並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園中,而不僅僅是花園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許多地方,猶如翠綠欲滴的高爾夫球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注重人性化的高質量服務

澳新兩國的人與自然和諧的規劃理念在旅遊產品、旅遊服務方面有着充分體現。城市和旅遊區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無障礙設施一應俱全。城市和旅遊區都留有大片綠地和休閒空間,生態性、人性化設施隨處可見。城市公園配置設施齊全的燒烤點、游泳池及衝淋設備,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館大多免費開放。無論是機場、景點、酒店,免費提供數以百計的多種文字宣傳資料。

旅遊廁所佈局合理,標識醒目,就算偏僻的鄉村路邊廁所都備有手紙和潔手設備。酒店設計構思巧妙,賓館主體房間錯落有序,使得每一個房間儘量面向陽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設計別具一格,形式多樣,很多都在公共空間部分種有植物,構築流水,這些酒店基本都設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狀不同,因地制宜,設計新穎,使用方便,喜靜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無疑是一種至高享受。客房內的設計和安置也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從牀、沙發、桌椅到陽台躺椅擺設,各種功能設計合理,使用舒適而又自然。衞生潔具水箱通常都有節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間裏配置獨立的廚具、餐具和洗衣、烘乾設備,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

澳新所到之處,無論是購物還是乘車,都會自覺排隊,在酒店到商店,從濱海到社區,面對不管是管理人員或是僱員、或者是老人、學生,到處可以聽到親切的文明用語,感受到友好和熱情,在每一個環節我們體驗的是管理有序、服務周到、行為規範,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樣體現在直接服務上。

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和地區面臨的共同主題。不同國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選擇,但追求可持續發展都是共同的發展理念。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通過發展旅遊業,不僅促進了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我市旅遊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澳新經驗,對於我們進一步理解科學發展觀將大有裨益。

【第2篇】建設部赴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察報告

建設部赴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考察報告

2005年5月15日至25日,建設部建築市場管理司組織赴澳大利亞、新西蘭對其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和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進行了考察。考察團一行9人,由新疆建設廳建管處處長王春林同志擔任團長,走訪了澳大利亞建築商聯合會、悉尼科技大學、新西蘭諾圖諾亞市市政府等機構,聽取了建築市場和從業人員管理方面的專題報告。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築業的基本情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由6個州、兩個地區組成。人口約1900萬,建築業生產總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建築業從業人員約佔到全部從業人員的8%,就業人數超過7萬人。

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由北島、南島兩個主島和斯圖爾特島、坎貝爾島等幾十個小島組成。人口約360萬,建築業生產總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在建築投資中,絕大部分是私人投資,政府投資所佔比例很小。

二、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築市場監管情況

(一)兩國均貫徹小政府的原則,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負責建築市場的監管。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建築市場管理主要由各州、市地方政府負責,各級政府雖都設有專門的政府監管機構,但其名稱、職責、權限、人員編制均不相同,沒有全國統一的管理模式。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以影響建築業形勢的新政策、如新税制、勞動關係、環境控制、金融和企業法,推動經濟改革議程,各州和地區政府負責管理和計劃審批系統。如昆士蘭州建築事務局,負責承包商工商執照的發放和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環境的監管。而在新南威爾士州頒發建築執照的權利在1990年前由各州的建築師聯合委員會實施,1990年後則轉到公平貿易部門(屬政府機構)。

在新西蘭羅託魯阿市,政府市政廳負責教育衞生、體育、市場等公共項目建設,下設工程部負責工程的具體管理。同時該市由12人組成了市政委員會,研究解決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二)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為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澳大利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州和地區都有各自的立法權和行政體系,各州政府有自己的規劃、建設和環保法律,指導地方政府的運作,這些法令在州與州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澳大利亞制定了建築法則(building code of Australia),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做了統一規定,這些規定適用於全國各個州和地區。同時也制定了完善的工程建設標準和規範體系,分為商業、工業、公共建築和民用住宅建築兩大類(BCA2004,BCA2005),根據建築結構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木結構、磚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等專業結構和建築標準、規範。

新西蘭的建築管理法規主要是建築條例,適用於所有工程,包括政府投資和私人投資工程。建築條例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建築條例1991(building act 1991),主要規定新西蘭建築活動控制的內容。二是建築管理規則(building regulation 1992),主要包括強制性的新西蘭建築規則和建築活動的管理程序; 三是補充規定(approved document),是由建築業當局發佈的幫助人們運用建築規則的文件。建築條例是建築活動,包括安全、健康、殘疾人無障礙設計等的基本要求和需要建築活動參與者遵守的基本規則,管理思想在於只要不違背基本規則即可,給建築活動的參與者留下了較大的靈活運用的空間。如在安全方面,只提出建築物要能抗幾級地震的要求,至於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措施不具體規定。建築條例要求在建築活動過程中要保證從業人員的安全,但採用什麼安全措施不作要求,但一旦出現工傷事故,企業要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

(三)兩國承攬工程承包商都需取得建築執照,但對市場的准入均採取相對寬鬆的管理模式,對承包商審查注重考核是否專業人士和是否經過專業培訓,不考核註冊資本金,也不分交通、水利等專業類別。

澳大利亞要求承包商必須取得政府工程的工商執照才能進行政府投資項目的競標。政府對承包商的工商執照管理嚴格,凡違規者施以重罰,加之各方主體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夠做到行業自律,建築市場主體較為成熟,市場秩序良好。

新西蘭一般是由地方政府發給證書和資格證,也根據要求分等級(初級、三層樓和政府工程),但一般只分三級,不過多劃分級別,建築執照各州原則上互不通行。

(四)兩國都比較重視建築市場的監督管理。雖然兩國的建築市場監督管理方式和重點有所不同,但其管理機制基本相同。政府對政府投資項目和承包商的監管更加註重,特別注意加大承包商的法律責任,以確保公眾利益和政府投資的效益。

澳大利亞將工程建設項目分為民用住宅和商業、工業、公共建築兩大類。對商業、工業、公共建築一般採用總包、分包工程管理體制,政府主要注重對總承包商履行合同約定的工期、質量和投資等方面的監督,民用住宅建築主要由分包商承包。為確保建築工程的環境質量、安全及合同履約,澳大利亞規定,承包商承包建築工程要給政府交納定金,如違反了環保、質量、安全方面的規定,定金將被罰沒。同時承包商還必須購買工程保險,保險金為合同價款的0.7%。如不能履約,對建築承包商的罰款,最高可達建築本身造價。為避免發生工傷事故,除了進行系統安全培訓外,每個工人上崗前要進行4小時的崗前培訓,違反此規定要進行處罰。為確保工程款及時支付,澳大利亞政府專門制定了工程款支付的法律和工程合同示範文體,規定工程完工後,業主和總承包商之間,總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間一般在15天內結清工程款,最長不超過25天結清,合同付款有爭議的由陪審團裁定。

新西蘭羅託魯阿市政府規定,工程項目的圖紙完成設計後,必須進行審查,合格後方可建造,市政廳工程部監督人員對工程項目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驗收並簽字,上道工序不符合標準,不能進入下道工序,工程完工後由市政廳頒發合格證書才能使用。對於私人投資的商業工程項目,政府一般不干預其設計和招投標,但監督人員仍按照程序進行監督管理。建築承包商、設計公司一旦有違規行為,要進行記錄,有不良記錄的承包商和設計公司不僅要進行處罰,而且在今後承包工程上還要有所限制。

(五)兩國對政府投資項目均實行較為嚴格的公開招投標管理制度。由於兩國的行業協會比較發達,專業人士註冊執業制度與行業自律緊密相連,業主在選擇承包商時主要看重業績、信用和價格,因此非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標,政府一般不進行干預。

聯邦政府制定了改進建築管理方案,對建築領域各種犯罪行為,尤其是賄賂、暗箱操作等進行了具體規定,對政府投資的大型教育、醫療項目更是制定了完善而詳盡的採購程序和行為準則。

新西蘭對政府投資項目,如市政、水利等工程,均實行公開招標,一般由8—10家以上承包商參加,在評標時更加註重承包商的業績和實力(年營業額),只有達到標準後,才考慮報價,報價幅度在10%以內都有可能中標。100萬新西蘭元以內合同由項目主管(CEO)直接簽定,100萬元以上由市政委員會簽定合同。

(六)兩國政府沒有專門的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對建築工程的質量、安全主要採用市場機制進行控制,即通過保險擔保制度,促使承包商將質量、安全當做自身追求的重要目標,以獲得好的質量、安全記錄,在擔保保險機構獲得好的業績評級,降低擔保、保險成本。質量、安全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都強調質量安全管理。

在澳大利亞,建築商根據其學歷、資歷、經驗和經濟實力被分為三級,承包商的業績由政府部門進行考察記錄。在新西蘭,由市政廳負責建立對設計公司和承包商的信用檔案,並隨時作好信用記錄。政府除直接管理政府投資的項目外,還要對民間投資的工程負責監督檢查。政府投資項目的項目經理由政府招聘,憑其業績與經驗決定取捨。

三、澳大利亞從業資格管理制度基本情況(新西蘭沒有從業資格管理)

(一)管理體制

澳大利亞對建築業從業人員實行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這項制度最早由英國引入,並經長期實踐,目前形式和內容基本固定。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澳大利亞各州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方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各州在聯邦法律框架下自行設定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制定執業資格管理制度。但各州之間合作也比較緊密,在制度體系層面上基本大同小異,只是個別具體做法有所不同,而且州與州之間的執業資格通常是互認的。

澳大利亞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管理機構是各州政府隸屬的公平貿易管理辦公室,該機構是法定執業資格頒證部門;澳大利亞還有一些民間社團如澳大利亞建築業協會、建造師學會等,參與從業人員資格的日常管理,幫助政府部門做一些具體事務性工作,但其主要職責仍是代表會員利益,規範並促進行業自律。

(二)從業資格的取得

澳大利亞從業資格人員資格劃分為水、電、砌築等45個專業,不分等級。取得執業資格必須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理論知識是通過學歷教育取得,實際操作經驗則通過教育培訓積累,通常不少於4年。

澳大利亞建築業執業資格操作經驗培訓有三種模式:師徒關係模式(The indentured apprenticeship),在學徒和師傅之間簽定的合同;見習合同關係模式(The trainee apprenticeship),以學徒身份被公司僱傭;非經營培訓合同(The non-trade traineeship),在非經營性的業務領域接受專項培訓。

對於同時具備學歷證書和實際操作經驗證明的人員,即可以提出申請,經過認證合格並由政府機構頒發資格證書。特殊情況下,對於實際操作經驗非常豐富而非經學歷教育的人員,在獲得政府認可的獎項或通過專項培訓考試合格足以證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也可以向政府管理機構提出執業資格申請,通常也能獲得通過。

(三)執業的監督管理

從業人員取得執業資格後,即可在建築領域以個人名義執業並承擔獨立法律責任。這種執業有兩種模式:其一是當其本人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達到建築商執照審核委員會(Builder’s Licensing B’d)規定的相關標準,可以向政府機構即公平貿易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申請建築承包執照,成為建築商(builder),這種建築承包商相當於我們國內的建築業企業,不同之處在於建築商可以是其本人一人,也可以基於發展需要僱傭多人(包括學徒和已經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另一種模式是取得執業資格後被其他建築承包商僱傭,在該公司進行執業。

建築商(Builder)承接的工程可以自己自行設計、施工,也可以將其中的一部分分包出去或將全部工程量分包給分包商而只進行總承包管理,但無論是否分包,建築商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職責並對業主負全部法律責任,分包商對建築商負責。

澳大利亞對於執業人員的清出制度非常嚴格。建築承包商和執業資格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政府部門的相關規定,否則可能被吊銷執照及資格證書。比如澳洲對於施工安全和從業健康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建築承包商和執業資格人員不按照政府規定做,第一次被發現違反規定將至少面臨高額罰款,第二次發現則將被吊銷執照或資格證書。

四、國內與國外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的比較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目前我國正在推行的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與澳大利亞相比較,雖然執業資格均由政府部門負責頒發證書並實施監督管理,但二者仍有較大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的方式不同。按照我國現行建造師管理制度,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目前大中專院校的課程設置與執業資格考試沒有必然聯繫。而澳大利亞因執業資格制度由來已久,建造師執業資格已經與學歷教育掛鈎,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考慮了執業資格人員執業的所需理論知識,同時澳大利亞也結合建築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人員取得執業資格的途徑,對這類人員獲得執業資格比較切合實際情況。

二是建造師的市場地位不同。我國實行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建築業企業是法律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主體,建造師只是作為建築業企業內部的執業人員在建築市場從事建築活動,建築業企業與業主簽定合同並履約,法律責任由建築業企業承擔。例如即便因建造師本人的過失造成合同違約,違約法律責任由其所在建築業企業承擔。而澳大利亞實行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制度,與業主簽定合同的是具有執業資格的建築商個人,建造師個人是法律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由建築商(Builder)個人承擔。一旦發生合同違約或工程建設工程中建築商及其下屬人員違反政府相關規定等情況,建築商本人必須承擔違約責任並承擔政府部門的處罰。

五、建議

(一)建築市場監管方面

1、應健全完善以個人執業資格為主的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替代以企業資質為主的建築市場準入制度。

2、將建築市場監管的重點放到建築市場各方主體的市場行為上,儘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即包含業主、勘察設計、監理和施工企業和註冊執業人員等各方市場主體,集工程承發包、工程質量、安全等各種市場行為為一體的綜合信用檔案,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和社會輿論監督,增強行業自律性和市場各方主體貫徹執行國家建築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3、將工程監管的重點放到政府投資項目和涉及公共利益的建設項目上來,同時加強政府監管機構建設,改進當前施工圖審查、招標投標、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體制,使政府有限的管理資源發揮最大的管理效能。

(二)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方面

1、從目前建築產品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生產形態過程看,現場管理經驗和綜合協調能力對於將來擔任項目經理的建造師來説至關重要。國內雖然絕大部分項目經理實際工程管理經驗非常豐富,但當前建築業全行業人員學歷層次普遍不高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狀況還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長期存在。目前國內建造師制度規定取得執業資格的唯一途徑是通過考試,這種過關考試對於提高建造師綜合素質、推進全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管理密集型轉變非常重要。但是,鑑於當前國內建築業現狀及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未完全掛鈎,為有效解決考出不能執業、實際乾的考不取資格,建造師執業資格的取得應參照國外的經驗做法,適當考慮當前市場上實際操作經驗非常豐富的項目經理情況,實行雙軌制,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和培訓體系,對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在其通過理論知識培訓達到實際需要並經考核合格,可以直接給予執業資格。

2、當前國內建築施工的主體是建築業企業,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項目經理掛靠現象屢禁不止,問題十分突出,而項目經理在建築市場中的法律地位並不明確。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的推行,可以逐步實現突出個人執業資格,淡化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將有助於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秩序。

3、隨着入世後過渡期的即將結束,國內建築市場國際化的時代競爭即將到來,與此同時,國際建築市場的大門也逐步對國內建築業企業打開。為加快國際接軌步伐,使國內建築業企業能夠“走出去”,國內建造師的國際互認工作尤顯緊迫。這需要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參照國際慣例加快制定建造師執業資格管理的配套規定,抓緊推進建造師互認工作,加快融入國際市場,為國內建築業發展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考察團全體成員

二○○五年七月二十日

【第3篇】新西蘭農村社會考察報告

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以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調研員郭正文為團長的民政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考察團一行9人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情況進行了考察。期間,參觀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和新西蘭的奧克蘭等城市,訪問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南威爾士州農業部、昆士蘭州農業協會、新西蘭農場等,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進行了熱情友好的交流。通過考察,初步瞭解了所到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和基層管理狀況。考察期間,全體成員團結互助,遵守紀律,順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農村、農業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萬,其中74.2%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亞裔佔4.9%(其中華人、華僑約45萬人),土著居民佔2%。先後有來自全球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來這裏謀生和發展,是典型的移民國家,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成為澳大利亞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75%,僅悉尼和墨爾本就集中了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亞是一個以農牧業、採礦業和製造業為主的國家,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等農產品。農牧業以小麥、養羊為主,全國農牧業用地約4.8億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農牧業用地27公頃,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

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410多萬,其中歐洲移民後裔佔78.8%,毛利人佔14.5%,亞裔佔6.7%。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奧克蘭,人口近80萬,是國家最大的工業中心和國際交通樞紐。新西蘭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畜牧業、園林都包括在農業中,在這個大農業中,從事農業的人口才10%,但農牧業的各種產品收入約佔整個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國家60%的外匯收入是這個大農業創造的,僅畜牧業就佔到農業總產值的80%左右,從事畜牧業的人口占農業人口的80%。另外,新西蘭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

澳、新兩國的農牧業生產基本上是以農場為單位來組織進行的,生產規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頃,農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且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非常高,一個飼養了幾千頭牲畜的農場,僅需3至7名工人。作為高城市化率的國家,澳、新的大部分農業從業者都居住鄰近農場的大、小城市,僅有少量的農業人口分佈在廣大農村地區。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又往往以一個個農場為居住單位,所以居住相對分散,兩户之間相隔幾公里,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很難找到與我國類似的人口聚集的農村社區。

二、澳、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主要情況

澳、新都是英聯邦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由議會中佔多數的黨派執政。澳大利亞同時又借鑑了美國式的聯邦制,成立了聯邦制國家,實行聯邦與州分權。全國分為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六個州,首都直轄區和北領地兩個地區(領地),此外還有諾福克島等一些零散的海外領地。各州有自己的議會、政府、州督和州總理。澳大利亞實行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管理體制,聯邦議會和政府負責處理涉及全國利益的外交、國防、移民、高等教育、就業和社會福利等事務。州議會和州政府補充聯邦政府的活動。全國有大約700個地方政府實體,各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職責不盡相同,但一般主要負責城鎮規劃、建築標準的監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公共健康與衞生、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娛樂休閒設施等。

新西蘭1840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07年新獨立,成為英屬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新西蘭每三年選舉一次議會。議會控制公共財政及制定法律。總理領導新西蘭政府。總督和部長組成的行政會議是法定最高行政機構。行政會議由總督主持,總督缺席時由總理或高級部長主持。總督行使權力必須以行政會議的建議為指導。內閣掌握實權。新西蘭全國分為12個大區,下設有74個地區行政機構,其中包括15個市政廳、58個區議會和查塔姆羣島議會。

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市政府或地區行政機構是最低層次的社會事務管理機關,基本上相當於我國的鄉鎮,但又兼具我國村委會的某些功能。市政府一般只管部分地方社會事務,區域性公共事務由州政府實行州內條條管理,如社區間的主要道路、消防、緊急救護、社會治安和國小和中學教育,而聯邦政府管理社會保障、公民就業和公共醫療等。市政府直接面對居民,在居民與市政府間再沒有中間機構。所有房地產業主及在社區登記選民資格的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市長和市議會委員的權利。市長和市議會委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居民、服務機構和部門、地方企業都是公共管理的責任者,所有居民都有權參與市政府的決策過程,也有權參加市政議會。地方政府最為重要原則就是保障轄區居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參與權、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以便幫助市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準確和有效地做出決策。市政府必須保證轄區內所有成員在生活中享有平等機會,平等地參加市政府的決策過程、服務和計劃。為了做到這一點,一般市政府都採用多種語言印發多種出版物,如雜誌、週報、年度報告等向居民免費發放。

三、澳、新基層公共服務的發展及其成就

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國家,社會貧富差距很小,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社會福利網,包括廣大邊遠地區。社會福利種類多而齊全,公民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貼,如家庭津貼、失業救濟金、生育津貼、免疫津貼、家長補助、子女補助、托兒津貼、住房補助、殘疾兒童津貼、護理人補助、土著青年助學金、偏遠地區兒童補助、健康護理卡、老年津貼、鰥寡津貼、殘疾人津貼、老年優惠卡、老年健康卡、電話補助、退伍軍人津貼、孤兒養育津貼、領津貼者的教育補助,等等。1997年,澳大利亞專門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名為“聯絡中心”,是政府出資設立的非贏利性事業機構,它負責原先由聯邦政府幾個部所承辦的一系列社會工作。這個全國性的網絡注意為邊遠地區服務,並安排為土著人和託雷斯海峽島民解決困難的工作方案。聯絡中心的總部設在首都堪培拉,在全澳各地社區有1000多個服務網點,提供的服務項目多達70多項。該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受家庭與社區服務部委託發放養老金,負責養老金領取人的情況登記、費用申報和通知發放,工作一直做到家庭,同時負責收集彙總全國養老金申領發放信息。聯絡中心的設立,使政府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脱出來,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家庭疏而不漏的社會服務網。

當然,城鄉發展的差距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同樣存在,資金、人才、公共資源等也容易從農村流向城市,帶了農村老齡化、公共服務落後等一系列現象。在澳大利亞,由於地域廣闊,人口稀少,環境複雜,地理社會多樣化,許多地方相距遙遠,有的甚至與人口聚集區相隔絕,缺乏社區服務和交通設施,教育和就業機會少,農民生活時常感到寂寞和無助,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農民自殺。

四、澳、新基層社會管理經驗的啟示和借鑑

由於國情不同,我們不能照搬他們的模式,但公共服務的理念和某些管理方式,對我國的農村基層管理和農村社區建設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的意義:

一是要大力發展各類農村民間組織。澳、新在發展農村、農業的過程中,十分注意發揮農村各類協會的作用。以澳大利亞為例,該國的農業協會有14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共有各類農業協會2400個,成員200萬人,遍佈各地,不僅城市郊區有,而且邊遠的漁區也有,且形式多樣。協會種類繁多,既有生活服務型的協會,也有生產服務型的協會;既有勞動合作的,也有資金股份合作的。協會的規模也大小不一,有十來户組成的,也有上千户甚至幾千户組成的。協會既有全國性的,如新西蘭肉類畜牧業協會;也有地方性的,如墨爾本穀物生產者聯合會。協會由理事會進行管理,理事會成員按章程規定,定期選舉,集體決定合作社重大事項,每個成員在協會事務中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協會的利潤一般根據各成員與協會之間所達成的業務量進行分配。協會為社員統一購買農資,降低了生產成本;引進新品種和技術,指導農民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通過培訓、教育活動,改善社區的環境等。所以協會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説農民可以離開政府,但不能離開協會。由於協會發達,澳大利亞政府對農民的許多公共服務都是委託民間組織來完成的,這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時也造就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

二是要大力培養髮展各類志願者組織。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志願服務事業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動,隨處可見到各種不同的志願者。他們在社會事務中,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大到為緩解社會矛盾,促進族羣和諧,小到為農牧民解決生活困難,做心理疏導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有超過30%的居民參與志願服務,這些志願者把幫助他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當成自己的一種精神滿足和自我價值實現方式,不求回報的。而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志願服務還不普遍,或者説有的地方根本沒有真正開展,而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關鍵一點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村志願服務,這確實需要政府切實加以引導呀。

三是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必須向農村延伸和傾斜。為了緩解城鄉差別等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做出了許多努力,如提升邊遠地區各類人員的工資待遇,有的甚至可以高出城區一倍以上;開出眾多優惠條件,吸引移民申請者到邊遠地區服務;僱用民間組織或人員為分散的農户提供公共服務,聽取農户意見和要求,在政府和農户間建立起橋樑和紐帶;定期組織醫療衞生人員到邊遠地區為農民提供醫療服務等。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第4篇】貴陽市工商聯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報告

貴陽市工商聯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報告考察團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接待。無論是在同政府官員還是企業界以及社會各個層面人士的接觸中,都明顯地感到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日益提高,他們對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政策予以高度評論。

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普遍看好,對貴陽市總商會考察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在首站考察訪問的阿德萊德市,我們參觀了阿德萊德市政廳,受到了米歇爾、哈比桑市長的親切接見,哈比桑市長向考察團介紹了該市的基本情況,表達了與貴陽市加強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願望。

李濤書記代表我們一行對市長先生的會見表示感謝,同時向市長先生全面地介紹了貴陽市的市情,尤其對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的情況做了介紹,還就貴陽市與阿德萊德市建立友好城市的意向進行交流,並邀請哈比桑市長方便的時候到貴陽來進行參觀考察,市長先生愉快接受了邀請。經我會執季、貴陽雅温飲食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張躍萍女士的牽線搭橋,貴陽市總商會代表團與阿德萊德市的澳亞商會舉行了友好商會簽約儀式,副團長、商會會長劉建軍代表市總商會與澳亞商會的張燕霞會長簽訂了友好商會協議書,同時就如何通過友好商會這個平台更好地促進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交換了意見,劉會長也向張燕霞發出了誠懇的邀請,希望她能到貴陽參觀考察,加強兩會的友好合作與交流,她愉快接受了劉會長的請邀請。

並表示在適當時候澳亞商會將組團到貴陽考察交流。 總之,此次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達到了宣傳貴陽、增加了解、廣交朋友、增進友誼、尋找商機、促進合作、增加信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預期目的。

我會與澳亞商會簽訂為友好商會,也為兩地工商界人士搭建一個好的平台,為民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一條便捷渠道,對促進我市對外交流工作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第5篇】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王桂顯(執筆)

為了更好地適應wto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所面臨的形勢,瞭解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職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做法,學習先進經驗,促進我國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由農業部農機試驗鑑定總站組織的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一行11人,於6月16日至7月1日對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專題考察。考察團先後到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農業園藝職業培訓中心、jamie grants農場、banchory農場、國家制造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維多利亞州初級產業部和新西蘭的國家資格認證局、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等部門考察訪問,與有關管理、研究、教學人員和農場主等進行了廣泛的座談和交流,對兩國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情況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考察到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有關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在南半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屬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通用英語。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為769.2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不足200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乾熱,雨水稀少,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大陸。新西蘭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東南部相望,由北島、南島和斯圖爾特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近400萬,境內山地、丘陵佔總面積3/4以上,平原狹小。絕大部分屬温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年温差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農牧業在兩國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都已高度機械化。澳大利亞農用土地面積4.55億公頃,2000年農業人口有41萬,不足全國總人口的3%。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大麥和燕麥,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甘蔗和亞熱帶水果等。天然牧場遼闊,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5%,羊和羊毛馳名世界,羊的存欄數和羊毛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肉、乳畜牧業十分先進。農業總產值390億澳元,佔國民總產值3.8%,加上加工後的部分所佔比例超過10%。新西蘭全國2/3的土地適宜農牧,農牧產品佔國民總收入的3/4,佔出口總量的60%以上。主要飼養羊和牛,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養羊、牛最多的國家,人均10只(頭)。農作物有小麥、燕麥、大麥、新西蘭麻和水果等,糧食不足自給。

在為期半個月的考察期間,考察團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澳、新兩國農牧業資源的豐富和生產的發達,我們到的季節雖然已是這裏的初冬,但整個大地依然都由綠色的植被所覆蓋,在郊外參觀的旅途中到處是綠草葱葱,不時可以見到成羣的牛、羊在大自然中悠閒的生活着。其畜牧產品及其加工品也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名不虛傳。

二、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基本情況

1、主要發展歷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全面發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標準化、規範化時期。初期的職業教育是在大學內設有部分的應用技術和實踐課程,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二戰結束後,由於大批的退伍軍人需要就業,同時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傳統工業部門進行了技術改造,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開始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這些都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樣,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生產一線就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傳統大學重學術科研、輕技術應用的教育思想,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這種需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tafe(技術和繼續教育)應運而生,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得到快速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使職業培訓更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提高培訓質量,保持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政府認為應推動職業教育培訓行業管理,更大限度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 政府組織產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在國家制定的職業培訓框架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能標準,以此作為職業培訓機構認證、課程設置審批和技能考核鑑定的主要依據,職業教育培訓全面走向標準化、規範化。

2、組織管理體系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管理職能明確,機構設置清晰、體系完善。澳大利亞有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各級政府都在教育培訓部設立“職業培訓委員會”專門負責職業教育培訓管理工作,聯邦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規劃和體系構建,指導、協調各州政府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統一政策;向聯邦政府議會提交有關職業教育培訓的法律和經費保障議案,下達全國的指導性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管理、劃撥該項政府撥款。各州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統籌和規劃本州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負責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評估和監督,負責對政府培訓項目進行招投標,負責監督培訓質量和管理職業教育培訓經費等,並且各州政府有較強的獨立性,都有一些不完全相同於聯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新西蘭有聯邦和地方兩級政府,也是由各級政府的教育培訓部負責統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3、職業培訓實施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可分為四類:①聯邦政府辦的tafe學院,是國家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的主體。有些tafe學院是獨立設置的,有些則附設在高校內。其規模大,設備先進,專業設置廣泛,培訓層次多樣化,學制長短結合,培訓模式靈活多樣。②成人與社區培訓機構,主要提供基本職業技能訓練,為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人員崗位流動提供崗前技術培訓。③私立培訓機構,國家鼓勵私立培訓機構參與對tafe學院競爭,通過立法形式規範職業培訓競爭機制。④產業部門、企業集團興辦的職業培訓機構,一般負責初級培訓,開展實用型技術的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再教育等。在上述職業培訓機構中,前兩類屬公眾性培訓機構,其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少量收取學費(澳大利亞收10%);私立培訓機構的經費,一部分靠收取學費,另一部分通過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招標,獲得政府撥款;產業部門和企業集團興辦職業培訓機構的經費則主要由產業協會和企業負擔。

4、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逐步由政府和產業協會組建成立的,並經認可註冊的機構。如考察團訪問的澳大利亞製造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究中心、新西蘭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和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這些專門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遍佈全國,負責進行本行業的就業需求預測和職業分析,包括瞭解國內外企業、學員的職業培訓的需求,研究制定行業職業技能標準,經教育培訓部審核、批准、頒佈。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還負責向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建議,向tafe學院和其他職業培訓機構提供專業課程設置、教學依據和諮詢。其工作經費主要來自於政府撥款和行業資助,與政府有工作協議,並接受政府的工作考核,考核結果直接影響政府的撥款。據新西蘭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lan shepherd先生介紹,該機構每年有1200萬元新幣的經費,其中70%是政府撥款,30%是建築業資助。

5、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澳、新兩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被社會普遍認可,證書作用明顯,含金量高。政府有關法律規定,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國通用,只有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職業的技術性工作。職業資格證書成了求職就業的必備條件,僱傭者以此作為上崗、確定報酬的依據,同時也是其免除相應法律責任的依據。澳大利亞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六級,其中

一、二級為初級,

三、四級為中級,

五、六級為高級(相當於我國職業學校的大專和本科);新西蘭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十級,其中一至四級為普通職業資格證書、

五、六級相當於大專,

七、八級相當於學士,九級、十級分別相當於碩士、博士。

三、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特色

1、學分制修業

職業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和技能鑑定的內容,嚴格按照統一的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內容全面、詳實,不僅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要求,而且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具體細化分解為學分,學員可以通過累積學分完成學業。這種學分制修業方法使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選擇一級證書和二級證書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高中畢業進人tafe學院後,在高中教育階段所得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學分得到承認,即不必從頭學起,可直接學習後續的課程模塊。學生從tafe學院畢業後,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其在tafe學院學習的相關專業的課程全部(若大學的專業實踐性較強)或部分(若大學的專業理論性較強)得到承認。這為tafe學院畢業生進一步深造取得大學學位創造了條件。由於課程設置為模塊式的,學生可以進行全日制學習,也可以在就業後進行部分時間制學習,同時,職業培訓機構對學生通過自學或在工作、生活中獲得的相關專業技能也予以承認,使就業前教育和就業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根據個性發展需要進行選擇學習,也有利於學生逐步分段攀登,更為在職人員提高職業崗位技能創造了條件,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實用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2、注重技能訓練

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和職業培訓機構都與企業集團建立有廣泛的、有機的和密不可分的協作關係,以確保獲取最切合實際的訓練和最新的專業信息。企業集團研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往往都無償地予以提供,及時納入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行業企業和學員的培訓需求,特別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各職業培訓機構都有實踐基地或實習企業,大部分的學業是在實踐基地、行業企業或農場完成。對學員的技能鑑定,也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使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到工作崗位上馬上就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沒有適應期。另一方面行業企業通過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與監督,對職業培訓有很好的認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受到行業企業的普遍歡迎,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也到tafe學院接受職業培訓,才能有比較廣泛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了職業培訓的社會地位,增強了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和含金量。

3、實行資質管理

政府對培訓機構的質量保證體系、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實行資質管理,通過評審認證註冊登記。經過認證註冊的培訓機構才能有資格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的招投標,獲得政府撥款。擔任職業培訓的教師一般要有5年的專業工作經驗,受過教育專業培訓和具有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職業培訓機構鼓勵其聘用的教師成為產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接受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在職業培訓教師隊伍中,有相當比例的兼職教師,他們聘自於產業協會和行業企業,大多是企業集團的老總、部門經理或技術骨幹。考察團在新西蘭訪問的國家資格認證局,是聯邦政府教育培訓部下設機構,負責組織質量審查組對職業培訓機構的認證註冊,對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證書等評價認可。其對培訓機構認證收費每小時100—150元新幣,一次認證收費一般為1600元新幣左右。認證註冊有效期為3年,期間培訓機構還要接受質量審查組的年度監督審查。對審查出的不符合項,培訓機構要予以整改,問題嚴重的將被停業整頓或撤消註冊。

4、市場機制運作

政府主管部門每年根據職業培訓框架和培訓計劃,確定職業培訓項目和指標,以職業培訓這個“特殊商品”的“購買者”身份,在有資格的學院、社區、私立和企業的職業培訓機構中進行招標,哪一個職業培訓機構適應經濟和社會需要,且質量高(學生的鞏固率高、畢業生獲證率高、就業率高)、成本低(生均經費低),政府就“購買”哪一個的“特殊商品”,中標者獲得該項政府投入,以此來不斷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這種市場運作機制和撥款方式成為政府發展職業培訓的指揮棒,體現了政府引導市場的作用。這種管理模式促使職業培訓機構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同時,政府鼓勵職業培訓進入社會市場競爭,得到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資助。

5.技能鑑定便捷

由於職業技能標準是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分解疊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功能模塊都具有相對獨立性,使學員修業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要其能力符合某個功能模塊的要求,即可以通過技能鑑定,獲得該項的學分,待全部通過某個級別若干個功能模塊的技能鑑定,積夠學分,即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鑑定機構設置於職業培訓機構,其鑑定活動受控於認證註冊制度。職業資格證書由職業培訓機構頒發,全國統一格式。這種培訓與鑑定的結合,既促使培訓機構不斷按職業技能標準更新培訓內容,也使學員根據自己的精力與培訓要求,靈活支配時間完成培訓課程。同時,國家鼓勵職業技能標準、培訓教材和技能鑑定市場化,通過市場激烈競爭,刺激職業教育培訓事業蓬勃發展。

四、體會與建議

澳、新兩國社會、經濟的發達,與其從業人員擁有良好的素質和技能密不可分,歸結於國家對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視,歸結於社會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認可。兩國政府都把職業教育培訓放到了提高公民勞動力素質,保證國民經濟“高質量,高效益”運作的高度來認識,投入鉅額資金,頒佈有利於職業培訓發展的配套政策法規,積極支持和推動。社會各界,對職業培訓和資格證書制度投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標準研發、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技能鑑定等工作。各類教育形式相銜接,教育資源得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利用,職業培訓機構不斷壯大發展,並形成多元化的格局。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求職就業的通行證,得到求學者和僱傭者的普遍認可和信任。

我國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特別是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多、素質差,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尤為短缺,直接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制約了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造就農業人才隊伍,對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近年來,隨着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業行業的實施,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發展時間短,認識不到位,國家投入不足,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各方面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農機人才隊伍是農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是各級農機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廣大“農機人”的共同事業。結合澳、新考察和我國實際情況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協調農機系統內、外部關係和政策,整合系統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和部署,確定發展目標和工作目標,落實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和人員,納入考核管理,加強監督和指導,推動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上一個新的台階。

2、制定配套政策,強化主導作用。在積極採取措施,落實農機修理工就業准入制度的同時,加強農機行業其他職業(工種)就業准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在農機大户培訓、購機補貼、跨區機收、維修網點審定、整頓農機市場等業務和項目中,對人員能力和職業資格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將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與行業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政策約束力和利益驅動力,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機從業人員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推動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機行業順利實施。

3、加強宣傳發動,提高社會認知度。 注意收集和整理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在提高人員技能水平,提高作業效率,保證維修質量,減少機械事故和故障,增加獲證人員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結合科普宣傳、年審年檢等活動,通過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互聯網等媒體,加強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作用的宣傳。同時,通過組織業務比武、技能競賽等活動,擴大社會影響,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知度,為推動農機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4、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加強農機行業職業培訓方法和技能鑑定模式研究,探索單元化教學、學分制修業、模塊化鑑定的途徑,促進農機專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相銜接。以促進就業能力為導向,以提高技能水平為目標,鼓勵涉農院校和農機化學校推行“雙證制”,使畢業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機行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和其他社會單位積極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和職業標準研發,增強用人單位對職業資格證書的信任度。同時,通過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勵機制的建立,逐步搭建起職業培訓—技能鑑定—就業上崗的直通平台。

5、夯實基礎工作,保證“證書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機行業國家職業標準內容和功能作用的研究,及時瞭解農機新技術、新工藝,分析行業新職業、新需求,不斷完善國家職業標準的內容,使其成為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的重要依據,積極推進已頒佈職業標準的實施和統編職業培訓教材、技能鑑定試題庫的利用。同時,加強農機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的培訓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農機化中專和農機化培訓學校的“雙師制”,使農機職業培訓的教師具備講師和技師資格。按照“統一標準、教材、試題,統一鑑定工作程序,統一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規範職業技能鑑定行為,保證工作質量,使農機職業資格證書在行業企業和全社會有良好的質量信譽。

五、其他考察情況

通過接待我們的des mcgarry先生和昆士蘭大學jeff tullberg教授的介紹以及到jamie grants和banchory兩個農場的參觀訪問,使我們對澳大利亞的農業機械化和保護性耕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以家庭農牧場為主,而且規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積在幾百或上千公頃,機械化程度高,社會化服務完善,生產效率高。如考察團到的昆士蘭州多爾比市附近的jamie grants農場和banchory農場,分別擁有土地5千多公頃和2千多公頃,這兩個農場都是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有小麥、高粱、棉花和向日葵等,前者平時有3個人從事生產和經營,後者平時只有1個人打理。banchory農場的主人諾瑞斯(譯音)先生告訴我們,他有拖拉機、小麥播種機、高粱播種機、植保機和運輸車各1台(輛),採取保護性耕作方式,播種和田間管理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只是在農忙時(主要是收穫)從服務公司僱請幫手和作業服務。可見科學的生產方式、高度的機械化水平和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為農場高效率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和支持,減輕了生產壓力和管理的負擔。

澳大利亞是實施農業保護性耕作較早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模式。des mcgarry先生向我們介紹“免耕、輪作和固定道作業”是澳大利亞保護性耕作方式的三要素。在澳大利亞由於土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為了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各農場普遍採用動力在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業機械。同時,由於大型機械反覆在耕地上作業,造成土壤壓實,不僅增加了機械動力的消耗,而且不利於雨水入滲,降低土壤的蓄墒能力,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經過多年研究,澳大利亞農業科技人員總結了一套固定道機械作業方式,該項技術主要是根據作物的行距、機組的輪距和作業的幅寬等,在農田中劃定出若干組一定寬度的固定機組作業道,適當調整機組輪距,使每次作業時機組的承重輪都能在固定道上行走。據jeff tullberg教授介紹他們多年的研究表明,固定道作業方式比傳統的非固定道作業方式:一是避免了機組在鬆軟的土壤上行駛、在壓實的土壤中播種,可以節省機組50%左右的牽引力,減少能耗,減低成本;二是避免了土壤被輪胎反覆碾壓,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蚯蚓含量(jamie grants農場實行固定道作業12年,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0增加到1.8,蚯蚓含量增加20%),適宜作物生長;三是減少壓實土壤面積,利於雨水入滲,增加土壤蓄墒能力,同時減少地表徑流,一般壓實土壤的地表徑流是未壓實土壤徑流的3倍以上;四是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10%—20%。

據介紹澳大利亞為了防止土壤風蝕和沙漠化、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態平衡,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推行保護性耕作方式,初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難度,政府為了推廣這項技術,先後啟動了大量的研究、示範、培訓項目,並對採用這項技術的農民在機具購置、改進、税收、用油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項目帶動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按照des mcgarry先生的估計,目前全國有30%的耕地實施了少耕技術、40%的耕地實施了免耕技術。澳大利亞在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同時,還十分注重視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綜合運用。如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農業機械的免耕精量播種、施肥、噴藥和固定作業道劃定等作業控制,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利用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澳大利亞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推廣該項技術,提高了有益 借鑑。

注: 赴澳、新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成員

團長:焦 剛 副團長:張開倫

團員:楊永明 李 燕 張 輝 李國軍 徐 偉 張瑞宏 張玉美 儲為文 王桂顯

【第6篇】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註冊執業制度考察報告

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註冊執業制度考察報告

由建設部執業資格註冊中心副主任趙春山領隊一行9人於今年10月26日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註冊執業制度考察,行程共計15天。考察團訪問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伯特設計公司、彼得諮詢公司、斯沃特工程諮詢公司、新西蘭專業工程師學會、新西蘭建築師學會、新西蘭建築師教育和註冊委員會。

考察團成員有: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院長徐國祥、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理事長沈融、中國公路勘察設計協會副祕書長姚為民、交通部水運司處長姜明寶、陝西省建設廳處長茹廣生、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處長李孝振、及建設部執業資格註冊中心處長習成英、肖俊傑同志.

赴澳前,考察團做了認真準備,事前向訪問的機構發出了考察提綱,便於被訪問單位做好資料準備,以保證考察任務順利完成。在澳、新兩國期間,我們與不同的機構、部門進行了交流、會談。在不同部門,從不同方位有針對性地瞭解兩國有關注冊管理制度,同時也向對方介紹了我國註冊建築師、註冊工程師制度的發展現狀。通過訪問,考察團對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現行的註冊工程師管理體制、註冊管理程序和具體操作方法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

一、概 述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工程師學會(ieaust)創建於1919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涵蓋內容多樣的工程學會,大約有60000名會員。會員專業涵蓋工程專業的所有學科。由國家政府領導的理事會管理學會,並指導學會工作.學會會員分資深會員、特別會員、會員、學生會員和名譽會員。學會為會員提供各種服務,代表、支持並積極促進工程學科的發展,同時為澳大利亞工程學制定標準,為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進行規劃。

澳大利亞執業工程師的註冊工作由全國專業工程師註冊委員會[(nperb)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ineers registration board]負責。nperb創建於1994年。全國專業工程師註冊委員會是澳大利亞工程師學會、澳大利亞專業工程師、科學家及管理者協會和澳大利亞諮詢工程師協會共同建立的聯合組織,由代表州,地區政府聯合組織(acea)監督管理。註冊內容包括:全國專業工程師註冊(nper),現有註冊人數10000餘人;全國工程技師註冊(netr),現有註冊人數40人。

澳大利亞國家對註冊執業工程師有相應立法條例。

新西蘭

新西蘭與澳大利亞都是英聯邦國家,兩國的法律、有關政策基本模式大有相同之處。新西蘭專業工程師學會(ipenz)同樣作為整體意義上的專業工程,會員專業涵蓋工程專業的所有學科。學會的基本模式與澳大利亞相同。會員分資深會員、特別會員、會員、學生會員和名譽會員。

新西蘭註冊執業工程師的註冊工作由新西蘭教育培訓和註冊委員會(aerb)負責。組織形式基本與澳大利亞相同。

新西蘭國家對執業註冊工程師有相應的法規條例。

澳大利亞全國專業工程師註冊委員會(在新西蘭為新西蘭教育培訓和註冊委員會,以下統稱註冊委員會)的主要職能及權利是:設置及保存註冊記錄,對公眾公佈註冊人員信息;制定及檢查註冊的資格標準;檢查和組織註冊人員的執業再教育(繼續教育);就註冊事宜向政府和學會提供建議和意見;審查及核實申請人的資格;制定註冊專業人員的操守及紀律規則;處理違紀行為。

註冊委員會是受政府領導的非政府機構.通常有14人以上委員組成。委員會通過選舉、政府指派產生,他(她)們來自工程師學會會員或其他人士.委員會主席由政府部門代表(來自任何省或地區所指派的政府代表),同時是註冊專業工程師擔任。現任的委員會主席是昆士蘭省的政府官員。註冊委員會祕書處由工程師學會主任工程師負責。委員會法定人數一半為工程師學會的工作人員,另一半為其他組織的代表組成。其中下設資格評估委員會必須由4人以上的委員組成,評估委員被要求在專業領域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在各領域有不同的代表性並能保證資格評估的質量。註冊委員會中還設有調查委員會、紀律委員會。

澳、新兩國於1997年簽有塔斯曼海相互承認法案,兩國的執業註冊工程師可以不經考試在對方國家直接申請註冊。

申請人根據相關規定以書面形式向註冊委員會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格。註冊委員會的申請表格有嚴格的信息格式:個人的工作簡歷、工作職位、和專業設計項目,以及對本專業發展的思考和專業設計活動中的認識,同時提供學歷(學位或考試合格證書)等相關證明。同時交納申請註冊費用。個人申請一經批准,由註冊委員會頒發註冊證書。

註冊工程師是一個資格,只表示註冊者本人的專業水平及能力,註冊建築師如果在新西蘭從事建築學的相關活動,還必須取得從業許可。新西蘭建築師從業許可由工程師學會負責辦理。

二、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

註冊工程師是一個整體概念,我們瞭解到,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註冊工程師的註冊執業專業範圍由申請人的專業學識而定。目前專業工程師註冊範圍有:土木(civil)、電子(electrical)、機械(mechanical)、化工(chemical)、土木與巖土(civil and getechnical)、生物醫學(chemical)、結構(structural)、環境(enviromental)、管理(management)。其中土木與巖土專業是專為在南澳大利亞工作的專家設立的。

在澳大利亞專設有註冊建築師委員會。新西蘭專設有註冊建築師培訓和註冊委員會。

1)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的教育標準

註冊工程師必須受到大學4年(註冊建築師為5年)以上完整的高等教育。對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育評估由工程師學會負責組織,每5年進行一次。參加評估者由各大學選派的成員、政府相關官員、學會資深會員及相關專業人士組成。評估內容有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內容、專業學時、師資情況、學生狀況、學生論文完成情況、實習時間、及學校環境、試驗室、圖書館等硬件設施、教育經費支出等。被評估學校有一個學術委員會配合評估。只有經過評估的學校出具的專業認可證書(學士/學位/考試合格證書),其畢業學生申請註冊工程師時,相關學歷才被認可。認可證書被認為是反映有效應用於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知識和技能要求的證明。通過評估,促進了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科學性、合理性,也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教育水準是否貼近專業工程的實際與發展。我們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瞭解到,該校每隔5年要準備一次相關專業的評估資料,學校對該項工作極為重視。

對各專業認可證書(學歷/學位/考試合格證書)通過立法確定其有效。對非本國畢業院校出具的證書要經註冊委員會認可或申請特殊考試以證明申請人已達到規定的教育標準。

2)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的職業實踐標準

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是實踐性很強的職業,不但需要較高的專業教育水平,也要求一定的職業實踐要求。澳大利亞、新西蘭對申請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根據條件和實際經驗有不同的註冊途徑。澳、新兩國對不同專業註冊工程師的職業實踐的範圍和類型都有具體要求。一般要求有2—3年的專業職業實踐。

在新西蘭,對註冊建築師通常做法是申請人從被評估認可的新西蘭建築院校取得認可證書(學歷/學位/考試合格證書),在本國取得140周(3年)註冊委員會規定的職業實踐經驗並通過委員會的實際經驗考試,才具備註冊建築師資格。

註冊建築師的職業實踐140周時間中,要求其中必須有45周時間是在新西蘭國內,同時要有澳大利亞或新西蘭兩個國家承認的註冊建築師的指導下進行。申請人必須在諸如建築企業、附屬交易、建築設計、城鎮規劃、城市設計方面獲取職業實踐經驗。當在建築學領域從事研究生學習或研究時,其學習和研究時間註冊局可酌情視為職業實踐時間。

申請人在註冊申請時,須提供一份職業實踐記錄:記錄獲得職業實踐經驗的方式。所有的記錄表必須有適當的僱主簽字,自我僱用者必須由與其形成導師關係的註冊建築師簽字認可。

3)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的考試標準

考試內容包括: 申請人經歷的職業實踐,對本專業學科的一般理解與領悟,現場知識,有關本專業的國家法律及規章,合同的條件、程序、和公文,相關專業管理的準則及開展專業設計活動中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等。

考試以面試方式進行。面試考試時間為90到120分鐘。通常由兩名註冊委員會任命的主考和一名觀察員出席。考官要充分檢查申請、職業實踐記錄、和提交的文件資料如工作圖紙、技術説明、報告等,以確定面試的範圍和領域。面試時,重點考察申請人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檢查申請人提交材料中的缺陷。考試情形多是討論而不是詢問。

申請者的實際經驗是否已充分合適作為一名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由註冊委員會通過實際經驗考試來檢驗。實際經驗的考試目的是確信申請人有本專業實踐的能力和技巧,能注意與本國的實際標準、規範保持一致,這個能力要求足夠的知識和理解以及運用專業技能和判斷力。

擁有不在澳、新兩國規定的院校取得外國學歷/學位文憑的申請人應申請參加特殊考試。

新西蘭建築師教育和註冊委員會設有特殊考試委員會對申請人學歷資格進行認可考試,內容是新西蘭建築學院承認的專業經驗,並有權要求申請人通過其他科目的考試。

考試結果將對申請人能力有一個總的評定。在本專業領域中有嚴重的不可彌補的缺陷者,則表明其不能勝任;當被決定不予註冊時會書面通知申請人,指出他(她)本人在某些領域缺乏足夠的知識和理解,以此幫助申請人和僱傭者獲取需要的經驗和知識。

考核合格者由註冊委員會向申請人頒發註冊資格證書。註冊證書的專業劃分由申請人的申請和專業學識而定。

4)註冊工程師的繼續發展和繼續教育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技術世界裏,公眾需要熟練的專業服務和升級的專業知識,需要註冊工程師不斷提高知識、改進技能,這是繼續發展的要求,也是註冊委員會對註冊人員提出的繼續教育要求。繼續發展的目的是:維持或提升註冊工程師技術能力水平;擴展工程技能範圍;發展新的專業技術領域;增加註冊工程師的工作信心;增加註冊的執業選擇。獲得註冊資格的工程師,有義務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增加知識和專業技術的涵蓋範圍,提高專業服務技能,確保專業充滿動力,加強專業的公共形象。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工程師學會為註冊工程師提供了各種活動類型的繼續教育:a:遠程教育、短期課程、更高的學位或研究生教育;b:書本、雜誌、在職學習、個人研究;c:討論會、座談會、技術檢查和會議;d:課程、討論會、研究會和座談會的準備和現場發言,提高對本專業的認識;e:提供其他專業的繼續發展;f:為在學術崗位上的人提供實踐機會。註冊人員根據個人需要,確定一個清晰的發展目標,選擇合適的繼續教育內容與活動。

繼續發展是指註冊工程師整體水平提高和發展的目標,繼續教育則是對每一個註冊工程師的具體要求,是註冊工程師的應盡的義務。繼續教育是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繼續註冊的必要條件之一。澳、新兩國在繼續註冊時,要求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不得少於15小時。我們從兩國註冊委員會了解到,澳、新兩國的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中,沒有發現不參加繼續教育的。

5)註冊工程師管理

註冊工程師的管理由註冊委員會負責。註冊工程師的註冊有效期為1年,每年的4月、10月為註冊、繼續註冊的申請時間。繼續註冊時除提供繼續教育,繼續發展記錄外,還要提供工作項目記錄,交納繼續註冊費用,辦理繼續註冊。根據相關立法,註冊委員會對註冊工程師(建築師)主要有以下管理內容:

設置和保存註冊記錄,對公眾公佈註冊人員信息。

目的在於使公眾瞭解此人的註冊記錄狀況和相關歷史;便於聯繫、選擇合適的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知道哪位工程師(建築師)在過去的3年中接受過處罰;為相關部門管理、懲戒和其它職能提供方便。記錄內容包括:姓名、詳細地址、聯繫方法、註冊日期、證書及有效期、過去3年中因懲罰事宜發佈的指令、註冊暫停或失效的原因以及註冊委員會認為需要或應當包括的其它信息。

註冊記錄由註冊委員會以恰當的方式保留,包括以電子形式或其它形式記錄和共享信息,使記錄信息便於檢查和複製。註冊記錄公開、免費、在合理時間內供公眾查閲,在支付合理的費用後,可以提供部分註冊記錄複印件。

檢查和組織註冊人員的執業再教育(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註冊工程師應盡的義務。註冊委員會在註冊工程師繼續註冊時要檢查其在過去的1年裏是否參加了不低於15小時繼續教育學時,註冊委員會還為註冊工程師舉辦各類技術講座或提醒註冊人員參加有關繼續教育學習和活動。

註冊人員的道德守則、違紀處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註冊工程師均有相應的立法,註冊工程師學會對專業人員行為守則從社會責任、專業責任、對客户及僱主的責任、對同行的責任有明確規定。任何人可以根據以上規定向註冊委員會對某個註冊工程師的行為進行投訴。註冊委員會在接到投訴之後由下設的調查委員會盡快進行調查。屬於違紀行為的由調查委員會將調查結果提交紀律委員會考慮決定處罰措施。

處罰依據:

1)無論在註冊之前、之後,被國家或地方法院宣判有罪,處以6個月以上的監禁,既表明本人不適合從事註冊工程師工作;

2)違反規定或職業道德守則;

3)由於個人疏忽不能勝任操作工程機械;

4)為個人或他人出於獲得註冊資格目的提供虛假證明材料或口頭表述的。

懲戒處罰:

1)刪除註冊記錄,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得重新申請註冊;

2)當事人暫停註冊不超過12個月;

3)當事人接受審查;

4)當事人支付不超過5000美元的罰款。

紀律委員會將處罰指令傳達當事人,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申訴複議,在沒有申訴或申訴未果的情況下,註冊委員會將公開處罰指令並做註冊記錄。

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沒有註冊年齡的限制。作為執業活動的退休,並不意味着從註冊登記中刪除其名字。

三、諮詢工程師

諮詢工程師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英語直譯為“調查和診斷顧問工程師”(investigative and remedial consulting enrineers)。諮詢工程師沒有專設的執業資格,因此,也沒有相應的考試標準。澳大利亞諮詢工程師學會認定諮詢工程師的條件是:此人必須是執業多年的專業註冊工程師,其工作內容有25%是調查和診斷工程技術,每年不少於500小時的專業技術調查和診斷。

諮詢工程師沒有專業劃分,可以是任何專業的註冊工程師或註冊建築師,統稱諮詢工程師。澳大利亞設有調查和診斷工程師學會。參加調查和診斷工程師學會的條件是:

1)申請人是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地區開業的顧問工程師公司的負責人;

2)居住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或大幹洋地區;

3)主要工作是專業諮詢,業務涉及法律、建築學、建造、工程技術、項目管理、工程概預算等內容,供職的公司主要向客户而非公司業主提供工程技術服務;

4)在工作領域具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可以提供獨到、可靠的專業建議;

5)至少有20年的工作經驗,其中3—5年擔任高級經理或負責人,並能夠出示證據證明以往和當前從事諮詢工作的經驗。

諮詢工程師必須是註冊的專業工程師或註冊建築師。他(她)所提供的服務範圍必須是在本人專業領域內。諮詢工程師不設執業資格。澳大利亞國內有註冊諮詢工程師學會,具有註冊工程師資格,具有一定資力的,可以申請參加諮詢工程師學會。我們從澳大利亞彼得諮詢公司瞭解到:公司經理彼得先生是澳大利亞的註冊機械工程師,從事機械工程專業工作多年,年齡近60歲,鑑於他個人在機械專業多年的技術經驗和市場經歷,個人註冊了彼特諮詢公司,從事技術諮詢服務工作。從我們瞭解情況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諮詢工程師與我國即將實行的執業諮詢工程師服務內容相同,但管理方法完全不同。

四、考察體會與建議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都是英聯邦國家,兩國現行註冊執業制度基本相同。澳、新兩國的註冊專業工程師、註冊建築師執業制度與管理方式和我國現行執業資格管理方式有共同之處也有一定區別。

1)管理體系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執業資格註冊管理與行業協會會員註冊管理是兩個概念。執業資格是從事某項專業的學識、技術能力的標準。在澳、新兩國,執業資格註冊是一種政府行為,註冊委員會由政府授權組建,委員會成員來自各個方面,以示公正。協會會員的“註冊”實際是各專業協(學)會會員管理的一種形式。註冊工程師可以不是專業協會會員。

我國的註冊管理工作方法不同,在建設行業領域中有以政府授權機構管理的,如註冊建築師、註冊工程師的註冊管理是由全國註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全國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結構、巖土等)下設祕書處日常管理註冊工作;也有行業協會管理的,如註冊監理工程師、註冊造價工程師等;管理模式不一。我們以為,註冊執業資格管理應有統一的管理模式。其實在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執業註冊與會員登記也是有區別的。執業資格是市場準入的技術和能力的標準,不應和行業協會會員註冊管理混餚,也不應將屬於協(學)會行為的內部管理行為變為政府行為。

2)註冊執業人員的標準體系

客觀公正地確認註冊人員的執業資格應有一個完整的評價標準體系。 目前各國將教育標準、職業實踐標準、考試標準緊密結合為一體,作為執業註冊人員的一個綜合評價標準。澳、新兩國也是這樣做的。通過對澳、新兩國註冊制度考察,與我國註冊建築師、註冊結構工程師比較,我們認為,我們的註冊制度正逐步向科學、規範、嚴明、公正的方向發展。我們的教育標準、職業實踐標準、考試標準是高起點、高標準起步,在這方面,我們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根據我國的教育水準及國內市場的需要,設立了二級註冊建築師、二級註冊結構工程師,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去完善。

執業資格的設立必須以教育標準為基礎,它包括專業教育和專業評估兩個方面。目前我國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堅持了這一標準。但在教育評估工作方面,我們目前只對建築學、土木工程專業由政府組織進行了評估。但由於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所限,在其它專業學科領域專業教育評估工作還沒有開展,這對整個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執業標準的設立影響很大。

職業實踐訓練是作為一個執業註冊人員必須有的實踐經驗積累過程,被稱為“實踐培訓”,在整個實踐訓練過程中不但有時間要求,而且有具體工作和業務活動內容要求。全國註冊建築師委員會對申報註冊建築師的人員有明確的規定:要求註冊建築師要達到一定的職業實踐標準,要求設計人員在實踐中完成規劃、設計、管理、現場施工監理等有時間要求的訓練和實踐。但由於我國的管理體制不同,在一些設計院由於單位資質條件本身限制,難以為設計人員提供全面的、多方位職業訓練機會。其它專業註冊工程師在實踐標準的把握上,還只限定一個時間年限,需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資格考試是作為資格認定的一種手段,是對專業人士接受教育和職業實踐能力的綜合評估。考試標準不能代替教育和職業實踐標準。各國家考試方法是不一樣的。澳、新兩國對有關人士是採取面試的方式,他們十分重視專業工程師的教育和實踐,在教育和實踐方面把的很嚴,要求很高,並以此作為國際間資格認可的基本標準。

我們國家目前正全面推行各專業類別的執業資格。我們以為有關部門在設立有關執業資格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執業註冊人員的標準體系:把大學專業教育、職業實踐和能力評價作為整體考慮,確定教育標準、職業實踐標準、考試標準。僅僅以考試大綱確定考試內容,沒有完整、系統的專業知識教育標準和相應的職業實踐標準,單就考試評價個人執業能力,我們認為是不完善的,這種執業資格的設立既不科學,也不公正。以幾本考試用書代替專業教育,也是對執業資格考試標準的誤解。

3)諮詢工程師

執業資格是政府對某些責任大,社會通用性強,關係公共利益的專業實行的准入控制。對執業資格的設立應以專業學科為基礎。我們認為澳大利亞諮詢工程師的做法比較科學,首先將諮詢工程師定位於調查、診斷、顧問地位,要求諮詢工程師是具有2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專業註冊工程師。諮詢工程師不設立執業資格,只是有諮詢工程師學會。諮詢工程師只是一種社會職業,而不是執業資格。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服務於諮詢機構的專業註冊工程師就可以稱謂專業諮詢工程師。

工程諮詢是整體意義的工程,包涵多個專業領域,各專業領域要求的專業技術內容不同,很難要求一個諮詢工程師為不同專業服務,設立諮詢工程師執業資格也很難確定一個標準體系:教育標準、職業實踐標準、很難有相應的專業學科對應。因此,我們建議有關部門慎重考慮諮詢工程師執業資格的建立及定位。對,執業資格的設立要對應一定的基礎教育學科,有一個科學的規劃。

4)註冊管理

在註冊管理方面,我們的註冊檔案記錄與澳、新兩國基本一致,也比較全面。以註冊建築師、註冊結構工程師為例,註冊記錄信息隨時在網上公佈。但個人違紀記錄公佈沒有明確的公佈時間週期,澳大利亞、新西蘭這項記錄只保留3年,可以考慮借鑑。

由於國家國情、國家體制、管理方式不同,我國建築行業實行的是個人執業資格與單位資質並行的管理體制,政府比較重視單位資質管理。由於單位資質條件與個人執業資格掛鈎。在近期的建築設計行業資質就位過程中,使得大批註冊人員變更單位,新單位以優厚條件聘用,老單位又不願意放人,造成一些單位與個人間的矛盾,同時加大了註冊管理難度。澳、新兩國註冊人員不存在此類問題。這是不同管理體制下出現的問題。同樣,我國的註冊建築師註冊年齡的限制在70歲以下,對建築學專業來講,我們以為也不盡科學。

通過對澳大利亞、新西蘭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執業制度的考察,使我們對兩國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的管理體制、制度及管理程序有了一定了解,同時對我國的註冊工程師、註冊建築師管理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同的國情與管理體制,執業註冊管理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我們應加強國際間的行業交流,借鑑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儘快制定、完善行業職業道德規範,樹立註冊人員誠信觀念,採取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使我國的註冊工程師執業制度按照科學、規範、公正、嚴明的要求健康發展。

代表團成員:趙春山、習成英、徐國祥、沈融、姚為民、姜明寶、茹廣生、李孝振、肖俊傑

2002年12月9日

【第7篇】關於澳大利亞、新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

關於澳大利亞、新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

-01-13 作者(來源):陳為民、周莊秋、樓麗華、宓曉羣、高舸、石衞東、葛瑛、李綱、丁文鈞

澳新教育考察團於12月14日至12月26日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為期13天的考察訪問,先後前往悉尼、堪培拉、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墨爾本、奧克蘭等城市。本次教育考察團由西湖區古蕩街道黨委書記陳榮生任團長,團員有:陳為民、趙志龍、嚴翔勝、金餘軍、單金髮、周莊秋、樓麗華、宓曉羣、高舸、石衞東、葛瑛、李綱、丁文鈞。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聽介紹、參觀、交流等形式,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教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兩國的基礎教育體系進行具體的考察和交流,從而汲取其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新的思路。

在澳、新期間,考察團聽取了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教育情況的介紹,並實地考察了悉尼大學、西湖女子學校、西湖男子中學、welcome等6所學校,感受了當地的校園氛圍。教育要面向世界,先要了解世界,籍此我們可以一窺國門之外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鱗半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觀我們自己的教改實踐,從中會得到不少啟發。這次考察時間雖短,參觀的學校也不多,但是收穫頗豐,對我們今後從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一、澳洲教育的概況

澳大利亞有着獨特的歷史、地理和文化環境,人口1900多萬,國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得天獨厚。它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它的教育體制分為中國小、職業教育與培訓以及高等教育三個部分。澳州實行十二年免費中國小教育,其中一年級到十年級為義務教育,傳統説法是,1—6年為國小教育,7—10年為中學教育,11—12年為大學預科教育,通常5歲進入學前教育。5歲前是進入托幼中心(幼兒園),託兒所和幼兒園階段是交費的。正常要求6歲至16歲為義務教育時段。現在似乎把7—12年級也稱為中學教育。目前澳大利亞全國共有中國小959o所,其中政府學校6970所,佔學校數的 73%,非政府學校2620所,佔學校數的27%。tafe學院及其他政府培訓機構約四所,私立培訓機構4000多家。共有大學42所,其中公立38所,私立4所。中國小、職業教育與培訓以及高等教育在校生分別為325 萬、175萬和69.5萬人。 澳大利亞人堅信,受過教育、具有靈活性的勞動力是保持澳大利亞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教育制度則是其保證。

我們考察的另一個國家——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是一個以英語為主的島國,國土面積與英國相當,人口370萬。這是一個美麗富饒、風景如畫的國家。新西蘭人熱情友好,保留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綺麗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碧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每年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新西蘭的教育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絕大部分孩子5歲開始上學,公立學校不收費,鼓勵成年人學習,可上中學、大學或參加專項技能培訓,許多學校提供英語補習,為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提供幫助。新西蘭政府規定,六歲至十六歲的孩子必須上學,包括國小。全國六十六萬中國小生就讀於兩千八百多個國立中國小校,政府每年用於中國小教育的投入超過二十億新西蘭元。為幫助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完成學業,政府制訂了學生貸款政策,學生可獲得足以支付學雜費的貸款和用於支付日常生活的學生津貼。移民新西蘭,可自由申請學校和專業,學費僅是留學生的1/5-1/10,可向政府貸款,畢業有工作後根據收入多少逐步償還。新西蘭共有8所公立大學,25所理工學院,提供從學士到博士的所有課程。新西蘭的國小學制為六年,中學為5年,大學預科為1-2年,大專文憑1-2年,學生士學位3-5年,碩士學位2-3年,博士學位3-5年。由於高中最後一年是大學的預科,相當於大學的一年級,學士學位一般只需要3年就可以完成。新西蘭的高等教育由大學、理工學院和師範學院三部分組成,它們由政府撥款並實行自主管理。同美國的教育體制相比,新西蘭大學教育要更接近於英國的教育系統。

二、點滴感受

考察團一行通過聽介紹,參觀,以及在考察期間對澳大利亞經濟、社會的直接感受,對兩國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感受之一:教育屬於全社會

見聞一:國會大廈裏設課堂。我們一行參觀堪培拉國會大廈的時候,正遇上悉尼大學舉行畢業典禮,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大學生身着學士禮服、頭戴學士帽端坐在國會大廳,列席的還有家長、教授,伴着悠揚的音樂拉開了典禮的序幕。那一刻是多麼的莊嚴,以至於參觀的人都屏息凝視,沉靜在這一份莊嚴與肅穆之中,或許也是這一神聖的場所所賦予的。接着導遊又帶我們來到議會廳,她告訴我們作為公民均有權利旁聽議會,這讓我們很是吃驚。而且在議會廳內環形座位的最後一排,桌上裝有有機玻璃擋板,據介紹是專門給旁聽會議者安排的。通過特製的裝置將會議的實況傳給旁聽席的聽眾。有不少學校就組織學生走進議會廳現場進行社會課學習,從而讓學生真實瞭解國家政體、政治運行模式以及社會問題等內容,考慮到教師和學生可能還需現場進行必要的教學探討活動,所以安裝了隔音的有機玻璃擋板,這樣既可以不影響會議活動的正常進行,又不會限制師生對會議全局的觀察和思考。真沒想到國會大廈居然還是一個社會課堂。

見聞二:處處皆為教育的場所。在澳大利亞,處處皆為教育之所。當你走在風景區內,只見植物環繞,有的植物上面掛着小牌子,有的植物旁邊立着櫥窗,它們都在向人們介紹着相關的植物學知識和周邊的生態環境;多重的砂巖,高地,引人注目的峭壁,許多巖石斷面附近有介紹地質特徵和地質變遷的説明;走進公園,有專為兒童開闢的娛樂場所,人造海灘、人造湖,孩子們在水中自有嬉戲,歡聲笑語響徹公園,同時人們在充分保證兒童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安排動物與孩子們的“零距離”接觸。孩子們在玩耍之餘,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認識了動植物並瞭解它們對人類的貢獻,認識各種自然現象獲得感性知識,興致盎然地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和奧妙。同時,澳大利亞許多公共文化場所,如國家藝術館、市博會舊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都對學生免費開放,在那裏常可看見學校教師帶隊,學生在那裏參觀、聽講座、互相交流、查閲資料、動手實驗、參與網絡互動交流,不少學生正是在這些地方完成論文或調查作業的,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一般都有工作人員或志願者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當然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歷史、文化、建築均是學生學習的素材。

見聞三:政府協調服務,形成全面育人環境。澳大利亞對學生行路交通、參觀展覽都有統一的優惠政策。在許多活動中,相關部門都安排參與輔導的成年人負責保護、指導青少年。新西蘭的學生參加社區教育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參加不同的項目。不同項目的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參與活動的學生交來的教育券的多少,來獲取政府的教育經費;而在澳大利亞政府,對於16歲以上的學生離家體驗獨立生活,還會發放一定的津貼。

在澳大利亞,每個學生都必須穿校服,校服的費用需要家長支付,價格不菲,但是家長們大都非常支持。一方面是因為校服種類較為豐富:從襯衣、絨衣、外套、運動衣、禮服到皮鞋、球鞋等一應俱全,而且校服式樣、質地很適合學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校服是保護澳大利亞青少年權益的一種有效措施。首先,每位家長可以自主選擇是為自己的孩子買新的校服還是買上屆學生穿過的舊校服,而且穿過的校服還能折價賣給學校或自願捐獻。其次,統一着裝可以避免青少年之間不恰當的攀比,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和勤儉意識。最後,更讓家長們滿意的是,每天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警察會對流散街頭穿校服的學生加以過問,不宜青少年出入的場所一律謝絕穿校服者,乘坐公交、參觀展覽等,身着校服的學生都可享受優惠。這樣既強化了青少年學生的平等意識和環保意識,節約了整個社會的教育投資,明確協調了全社會關心下一代的教育職責,又合理兼顧了各方利益,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因此得到了公眾的普遍支持和擁護。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新西蘭全社會均在關注教育,教育屬於全社會。我們説素質教育、品德養成必須隨時與每個人親身的、具體的、反覆的體驗緊密相連才能深入人心,自然成為其內在的道德品質。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讓學校教育融入社會,不斷得到社會生活源泉的滋潤和社會力量的支持,這樣的教育將會朝氣蓬勃,均衡發展,為社會的穩定進步、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政府非常重視教育,確保了教育經費的需要。近年來,澳大利亞在這方面增長十分迅速,1998年,澳大利亞教育總經費就已達到了佔gdp的5.46%;財政性教育經費則佔全部教育經費的84.1%,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僅佔全部教育經費的15.9%。除了州政府的正常性教育投入外,學校用於硬件設施(如建造校舍)的經費全部由聯邦政府下撥。另外,除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全部由政府投入外,對於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的學員,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特別是對工作後繼續參加職業培訓的學員,常常可以帶薪讀書。除此之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願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個電腦房,或者在校園裏建立一個健身房等。一些企業也會向實行捐助。

【第8篇】赴新西蘭參觀新農村的考察報告

XX年1月22日至2月2日,以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調研員郭正文為團長的民政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考察團一行9人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情況進行了考察。期間,參觀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和新西蘭的奧克蘭等城市,訪問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南威爾士州農業部、昆士蘭州農業協會、新西蘭農場等,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進行了熱情友好的交流。通過考察,初步瞭解了所到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和基層管理狀況。考察期間,全體成員團結互助,遵守紀律,順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農村、農業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萬,其中74.2%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亞裔佔4.9%(其中華人、華僑約45萬人),土著居民佔2%。先後有來自全球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來這裏謀生和發展,是典型的移民國家,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成為澳大利亞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75%,僅悉尼和墨爾本就集中了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亞是一個以農牧業、採礦業和製造業為主的國家,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等農產品。農牧業以小麥、養羊為主,全國農牧業用地約4.8億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農牧業用地27公頃,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

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410多萬,其中歐洲移民後裔佔78.8%,毛利人佔14.5%,亞裔佔6.7%。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奧克蘭,人口近80萬,是國家最大的工業中心和國際交通樞紐。新西蘭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畜牧業、園林都包括在農業中,在這個大農業中,從事農業的人口才10%,但農牧業的各種產品收入約佔整個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國家60%的外匯收入是這個大農業創造的,僅畜牧業就佔到農業總產值的80%左右,從事畜牧業的人口占農業人口的80%。另外,新西蘭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

澳、新兩國的農牧業生產基本上是以農場為單位來組織進行的,生產規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頃,農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且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非常高,一個飼養了幾千頭牲畜的農場,僅需3至7名工人。作為高城市化率的國家,澳、新的大部分農業從業者都居住鄰近農場的大、小城市,僅有少量的農業人口分佈在廣大農村地區。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又往往以一個個農場為居住單位,所以居住相對分散,兩户之間相隔幾公里,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很難找到與我國類似的人口聚集的農村社區。

二、澳、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主要情況

澳、新都是英聯邦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由議會中佔多數的黨派執政。澳大利亞同時又借鑑了美國式的聯邦制,成立了聯邦制國家,實行聯邦與州分權。全國分為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六個州,首都直轄區和北領地兩個地區(領地),此外還有諾福克島等一些零散的海外領地。各州有自己的議會、政府、州督和州總理。澳大利亞實行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管理體制,聯邦議會和政府負責處理涉及全國利益的外交、國防、移民、高等教育、就業和社會福利等事務。州議會和州政府補充聯邦政府的活動。全國有大約700個地方政府實體,各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職責不盡相同,但一般主要負責城鎮規劃、建築標準的監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公共健康與衞生、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娛樂休閒設施等。

新西蘭1840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XX年新獨立,成為英屬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新西蘭每三年選舉一次議會。議會控制公共財政及制定法律。總理領導新西蘭政府。總督和部長組成的行政會議是法定最高行政機構。行政會議由總督主持,總督缺席時由總理或高級部長主持。總督行使權力必須以行政會議的建議為指導。內閣掌握實權。新西蘭全國分為12個大區,下設有74個地區行政機構,其中包括15個市政廳、58個區議會和查塔姆羣島議會。

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市政府或地區行政機構是最低層次的社會事務管理機關,基本上相當於我國的鄉鎮,但又兼具我國村委會的某些功能。市政府一般只管部分地方社會事務,區域性公共事務由州政府實行州內條條管理,如社區間的主要道路、消防、緊急救護、社會治安和國小和中學教育,而聯邦政府管理社會保障、公民就業和公共醫療等。市政府直接面對居民,在居民與市政府間再沒有中間機構。所有房地產業主及在社區登記選民資格的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市長和市議會委員的權利。市長和市議會委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居民、服務機構和部門、地方企業都是公共管理的責任者,所有居民都有權參與市政府的決策過程,也有權參加市政議會。地方政府最為重要原則就是保障轄區居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參與權、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以便幫助市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準確和有效地做出決策。市政府必須保證轄區內所有成員在生活中享有平等機會,平等地參加市政府的決策過程、服務和計劃。為了做到這一點,一般市政府都採用多種語言印發多種出版物,如雜誌、週報、年度報告等向居民免費發放。

三、澳、新基層公共服務的發展及其成就

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國家,社會貧富差距很小,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社會福利網,包括廣大邊遠地區。社會福利種類多而齊全,公民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貼,如家庭津貼、失業救濟金、生育津貼、免疫津貼、家長補助、子女補助、托兒津貼、住房補助、殘疾兒童津貼、護理人補助、土著青年助學金、偏遠地區兒童補助、健康護理卡、老年津貼、鰥寡津貼、殘疾人津貼、老年優惠卡、老年健康卡、電話補助、退伍軍人津貼、孤兒養育津貼、領津貼者的教育補助,等等。1997年,澳大利亞專門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名為“聯絡中心”,是政府出資設立的非贏利性事業機構,它負責原先由聯邦政府幾個部所承辦的一系列社會工作。這個全國性的網絡注意為邊遠地區服務,並安排為土著人和託雷斯海峽島民解決困難的工作方案。聯絡中心的總部設在首都堪培拉,在全澳各地社區有1000多個服務網點,提供的服務項目多達70多項。該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受家庭與社區服務部委託發放養老金,負責養老金領取人的情況登記、費用申報和通知發放,工作一直做到家庭,同時負責收集彙總全國養老金申領發放信息。聯絡中心的設立,使政府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脱出來,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家庭疏而不漏的社會服務網。

當然,城鄉發展的差距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同樣存在,資金、人才、公共資源等也容易從農村流向城市,帶了農村老齡化、公共服務落後等一系列現象。在澳大利亞,由於地域廣闊,人口稀少,環境複雜,地理社會多樣化,許多地方相距遙遠,有的甚至與人口聚集區相隔絕,缺乏社區服務和交通設施,教育和就業機會少,農民生活時常感到寂寞和無助,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農民自殺。

四、澳、新基層社會管理經驗的啟示和借鑑

由於國情不同,我們不能照搬他們的模式,但公共服務的理念和某些管理方式,對我國的農村基層管理和農村社區建設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的意義:

一是要大力發展各類農村民間組織。

澳、新在發展農村、農業的過程中,十分注意發揮農村各類協會的作用。以澳大利亞為例,該國的農業協會有14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共有各類農業協會2400個,成員200萬人,遍佈各地,不僅城市郊區有,而且邊遠的漁區也有,且形式多樣。協會種類繁多,既有生活服務型的協會,也有生產服務型的協會;既有勞動合作的,也有資金股份合作的。協會的規模也大小不一,有十來户組成的,也有上千户甚至幾千户組成的。協會既有全國性的,如新西蘭肉類畜牧業協會;也有地方性的,如墨爾本穀物生產者聯合會。協會由理事會進行管理,理事會成員按章程規定,定期選舉,集體決定合作社重大事項,每個成員在協會事務中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協會的利潤一般根據各成員與協會之間所達成的業務量進行分配。協會為社員統一購買農資,降低了生產成本;引進新品種和技術,指導農民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通過培訓、教育活動,改善社區的環境等。所以協會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説農民可以離開政府,但不能離開協會。由於協會發達,澳大利亞政府對農民的許多公共服務都是委託民間組織來完成的,這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時也造就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

二是要大力培養髮展各類志願者組織。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志願服務事業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動,隨處可見到各種不同的志願者。他們在社會事務中,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大到為緩解社會矛盾,促進族羣和諧,小到為農牧民解決生活困難,做心理疏導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有超過30%的居民參與志願服務,這些志願者把幫助他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當成自己的一種精神滿足和自我價值實現方式,不求回報的。而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志願服務還不普遍,或者説有的地方根本沒有真正開展,而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關鍵一點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村志願服務,這確實需要政府切實加以引導呀。

三是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必須向農村延伸和傾斜。

為了緩解城鄉差別等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做出了許多努力,如提升邊遠地區各類人員的工資待遇,有的甚至可以高出城區一倍以上;開出眾多優惠條件,吸引移民申請者到邊遠地區服務;僱用民間組織或人員為分散的農户提供公共服務,聽取農户意見和要求,在政府和農户間建立起橋樑和紐帶;定期組織醫療衞生人員到邊遠地區為農民提供醫療服務等。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第9篇】加快經濟發展,建設文明家園——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報告

3月上中旬,經市人民政府批准,考察團一行六人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重點對澳大利亞的國家議會制度、城市規劃與建設和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學習考察。這次學習考察在境外雖然只有短暫的9天時間,但由於行程安排緊湊,考察內容豐富,的確使我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學到了知識,受到了啟迪。現將考察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整理,也許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有所借鑑。由於時間關係,考察見聞未作核實,難免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敬請諒解與指正。

一、考察見聞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國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劃分為6個州,2個地區。人口2100萬人,其中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佔74.2%,亞裔佔4.9%,華人華僑約為45萬人,土著居民佔2%,約37.5萬人。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

1、澳大利亞的最高立法機構是聯邦議會。澳大利亞聯邦在政體上基本上仿效了英國的議會制模式,聯邦最高立法機構是聯邦議會。聯邦議會由女王(聯邦總督代表)、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澳大利亞人認為,實行兩院制可以防止立法的草率與武斷,防止議會專橫腐化,還可以平衡代表的利益。

眾議院開會期間討論政府事務,主要是立法事項和政府預算等。在議員中分為執政黨和反對黨兩大派,執政黨的總理履行政府職權落實立法事項和涉及國計民生等工作。反對黨成員主要行使監督權,對執政黨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提出不同意見,澳大利亞人稱其為“影子總理”。

聯邦議會在開會期間,強調公開與監督。會場周圍設置了許多旁聽席,公民可以自由進入旁聽,新聞媒體也進行全程報道。會議的所以議題和內容都是在公開場合進行討論決定的,有時出現意見分歧,爭論十分激烈,最終都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形成決議。

參議院的主要職能是複審眾議院所通過的議案。它無權提出有關財政的議案,對於眾議院提交的有關財政的議案,它只有提出“要求修改”的權力,而無權自行修改。許多澳大利亞人認為:參議院只是個“複審院”

澳大利亞立法講究自由、民主、平等、寬容。這是澳洲人生活的特性,他們講究自由、隨意,如:土著人不願意接受西方觀念與生活方式,澳政府就劃定一片區域讓土著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年劃撥一定的經費予以補貼。澳洲人尊重歷史,只要過去被依法批准的就不輕易廢止,他們認為,凡是法律沒有限制的就是允許的。在新西蘭,注重以人為本,對於公民的行為,寬容多於限制。對於旅行者的態度也很和藹:“留下您的腳印,帶走您的照片”,給人以親切感。

2、澳大利亞的城市建設卓有成效。一是城市規劃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強調城市的持續發展,重視發揮所處地理環境特色,注意聽取市民意見和基礎資料的積累。二是充分重視城市設計。經過周密設計的城市廣場、街心綠地、城市街景、商業步行街以及各種城市小品,增添了城市魅力。三是市內交通很少採用車行立交橋和人行高架橋,而是採用地面單行線路和分佈較密的路網,以保護城市風貌。悉尼還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聯網交通控制系統——“可協調的適應性交通系統”。四是環境保護方面成效卓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對澳新環境保護成果的真實寫照,尤其對水資源的保護非常重視,他們對影響水資源的水生養殖業控制非常嚴格,水質污染少。沿海城市特別注重加大對海水的利用,如游泳池大都是利用海水。淡水的利用分為直接飲用和二次回收,提高利用率。墨爾本於1991年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首,澳大利亞已做到1/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3、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住房建設。他們根據不同層次和老年人的特點,建造出大量的房子供國民選擇。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重視住宅產業的建設及發展,如澳大利亞目前平均每人有住房1.67間。最大城市悉尼每年建造住房2.5萬-3萬套,一般每套45-100平方米,年建造住房面積180萬-200萬平方米。市中心建設的住房價格比較貴,因此住房委員會在市區邊緣建造一些公房,供低收入者居住。

澳大利亞在房屋建造過程中,十分注重房屋的造型多樣化、結構輕型化,使房子外觀造型多種多樣,有的猶如一件藝術珍品,別墅式獨立house多為橙紅色,斜坡屋頂,有的上面有木結構加一小層或兩層樓房。結構多為硬木框架,外加單層空心磚,有一定承重力。牆磚色彩造型多樣,有現代化的淡雅白色、也有仿古色彩很濃的表面凸凹不平的外牆。有些居民花幾十萬澳元買一座舊房,推倒重建,半年即可建成新房。高層樓宇則由房地產開發商興建,一般半年至一年亦可建成。澳大利亞人每搬遷一次家或房屋轉讓一次,都要重新裝修一次,換牆紙或刷乳膠漆、換地毯或重鋪木地板,顯得煥然一新。有的較為輕型的房屋,在搬家時是真正的“搬家”,他們在另外一個地方買到地皮後,就用吊車將輕型的房屋吊起裝在平板汽車上運走,然後運到新的地方安裝好,就可以住人了。如果房屋太大,那麼就分兩次吊裝和搬運。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節能,鼓勵居民對屋頂用羊毛製品增加隔熱層,實踐證明,用羊毛製品製作的隔熱層可使室內外温差達到9℃,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據説,每户增加隔熱層可獲得政府補貼1500—XX澳元。其房屋的最佳朝向與中國正好相反,座南朝北對於南半球來説是光照時間最長,通風保暖最佳的朝向。

4、澳大利亞的城市大都是先規劃後建設的。不管是堪培拉、悉尼,還是墨爾本,其城市規劃都是一步到位,它不會因為城市領導人的改變而隨意改變。而且城市規劃的重大項目和工程都必須在互聯網上公示和投票,徵求不同利益羣體的意見,徵求社會各界方方面面最廣大人羣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説澳大利亞城市規劃真正成為了城市各項建設的靈魂。堪培拉是典型的先規劃、後建設的新型城市,整個城市綠地面積佔60%,猶如建設在公園中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國會大廈,建築物與山體融為一體,屋頂是山坡上的草坪,房子在山中,外表看去沒有一點“大廈”高聳的派頭,但房子面積並不小,擁有三層共3600個房間,可滿足參眾兩院各種類型的會議需求。

澳大利亞政府在舊城改造或拆建房子時,尊重歷史且在建造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傾向“修舊如舊”。墨爾本將老工業廠房改造成商業門面時,大都在原地基上重建,外形上保持原有的風貌,內部改建達到現代標準,符合商業經營的需要。

5、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網絡相當完善。從公共汽車、有軌電車、計程車到火車、輕軌、渡輪一應俱全,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還是私人汽車。踏上澳大利亞的國土,映入眼簾的是滿街的小汽車,車比人多是不變的事實。據説澳大利亞的小汽車非常便宜,二手車200-300澳元就可以得到,嶄新的寶馬標價也只有4、5萬澳元一輛。有趣的是,在澳大利亞騎自行車的人是有錢人,因為自行車價格昂貴,是有錢人用來鍛鍊身體的,並非交通工具。據説澳大利亞人旅遊到中國,看到滿大街騎自行車的人羣后非常感歎中國人的富有。

澳大利亞的出租車裝有探照燈和攝像頭,駕駛室均不設防護欄,攝像頭是用來防劫車和酒鬼鬧事或其他案件,警方通過攝像資料很容易找到線索。由於澳大利亞的住房多掩映在綠樹叢中,探照燈可以協助司機為酒鬼找到自己的家。

澳大利亞的公路交通是免費的,僅有少部分基礎設施收取極少的費用,如悉尼,僅有隧道是私人投資建設的,每通行一次收費3.8澳元;悉尼大橋收取大橋維修的油漆費,每往返一次收費3澳元,並採用電子自動收費系統,車輛通過時不需要停車繳費,保證了道路暢通。高速公路普遍不收費,公共停車場大多免費限停2小時。

6、澳大利亞物產豐富,經濟發達。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它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多達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洲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最大的煙煤、鋁礬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和第三大鋁、黃金出口國。澳大利亞寶石獨具特色,俗稱“歐珀(opal)”,世界上獨一無二。澳大利亞天然氣產量極高,對中國政府大量出口。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從英國引進的美麗諾羊產毛量多,毛細而長,屬羊毛中的上品。鴕羊是澳洲獨有的物種,數量少,鴕羊毛保温抗潮性極好,堪稱羊毛中的極品,價格昂貴,素有“軟黃金”之稱。

澳洲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第三大捕魚區,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牡蠣等。深海中的藍鯨也是澳大利亞研究開發的物種,研發和生產的生物保健製品為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少貢獻,也創造了非常可觀的經濟價值。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遍佈澳大利亞全國,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國家公園、墨爾本藝術館、悉尼歌劇院、大堡礁奇觀、土著人發祥地卡卡杜國家公園、土著文化區威蘭吉湖區及獨特的東海岸温帶和亞熱帶森林公園等景點,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袋鼠和考拉成為澳大利亞的驕傲,袋鼠彈跳力非常高,可達12米,奔跑速度快,每小時可達60公里。袋鼠渾身是寶,藥用價值極高。考拉憨態可掬,猶如中國的大熊貓,是澳洲的國寶。

7、澳大利亞根據地理特點進行產業定位,注重合理佈局。澳大利亞各個州和主要城市都明確了各自的產業,避免重複生產和建設。如:悉尼以商業和文化產業為主,墨爾本是製造業基地,澳大利亞的三大汽車製造廠(豐田佳美、豪頓、福特)都集中在這裏,黃金海岸以旅遊業為主等。新西蘭以畜牧為主,注重飼養牛羊鹿,並開發與牛羊鹿相配套的食品與生物深加工,發展輕工業,沒有重工業。

二、感想與建議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國土開發和經濟建設方面都是歷史很短的國家,並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