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赴肅蘭省隴西市學習考察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6W

關於赴肅隴西市學習考察的調研報告

關於赴肅蘭省隴西市學習考察的調研報告

按照市委領導要求,12月11日—15日,市文明辦由副主任滿江同志帶隊,組織赴肅蘭省隴西市學習考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考察組一行在隴西先後走訪了主次幹道、街道社區、集貿市場、科技場館、道德講堂、政務大廳、文化中心、循環經濟館、雲水湖景區等,深入瞭解隴西市城市管理、生態建設、社區創建、道德建設、志願服務、獎懲機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隴西基本情況

肅蘭省隴西市位於河西走廊東段,地處西北戈壁地區。1959年隴西地區發現特大型鎳礦,經過50多年的發展,銅川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知名採、選、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和化工聯合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鎳鈷鉑族金屬生產企業和第三大銅生產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隴西由此被譽為“祖國的鎳都”、“難得的金娃娃”。隴西緣礦興企、因企設市,1981年成立地級隴西市。全市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47萬,城鎮化率66.8%。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5.64億元,財政收入48.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元。

早在1985年,隴西市就響亮地提出創建文明城市的口號。3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一場接力賽、作為一個政治責任來傳承,發揚“艱苦奮鬥、和諧進取”的隴西精神,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創建化民”理念,以創建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以發展惠民生,年年都有新舉措,處處都有新變化,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實現了甘肅省全國文明城市零的突破,走出了一條西部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特色之路。

二、幾點啟示

隴西一行,考察組成員頗為震撼,更深受啟發,隴西與我市為同一時期開發建設的資源型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市情相似、基礎相似、歷程相似,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鑑,主要有六個方面的體會:

1、拼搏精神是創城的核心。隴西是在戈壁灘上建設的城市,33年前還是遍佈沙礫的荒原,“風吹石頭跑,日曬黃泥焦”,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國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隴西人始終秉承“敢叫日月換新天”拼搏精神,從1985年首次提出創建目標,到2005年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再到2015年成功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隴西人民為之付出了30年的艱辛努力。30年矢志不渝追求,30年眾志成城奮鬥,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隴西人用心血和汗水,在荒漠戈壁上興建了一座現代化的生態文明之城。

2、生態建設是創城的根本。歷屆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恆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樹立“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思路,把綠化美化、改善生態作為創城的根本,擺在突出位置。堅持規劃引領,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十大碧水藍天”工程,在“種棵樹比生個娃娃更難”的隴西,先後建成了銅川公園、雲水湖景區、紫金花卉觀光基地等綠化工程,湧現出“造林英雄”張雷雲等一批先進典型。雲水湖景區是在戈壁灘上挖出來的人工湖,總佔地約236公頃,從內陸省份引入客土9萬多立方,注入中水180萬立方,成為西北最大的中水蓄水景觀帶。

3、創新發展是創城的引擎。隴西樹立改革全局觀,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為抓手,推進“產城一體、景城一體、城鄉一體”發展。在產業上突出創新、循環、統籌,打造有色金屬及新材料、化工、新能源三大產業板塊,為創城奠定堅實物質基礎。把創城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彙報,實行“定目標、定標準、定責任單位、定責任人、定獎懲”機制,市文明委全體會議定期安排主創單位述職,對創城工作存在的問題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辦,定期開展模擬測評,實行創城工作“一票否決制”,從人、財、物、制各方面保障創城工作開展。

4、風貌塑造是創城的關鍵。隴西城市不大,樸實無華,整潔有序。曾為“重度污染城市”的隴西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利用現代科技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廢水、廢氣、廢渣綜合利用水平,2013年入選全國宜居城市百強。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加強對城市內河、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先後建設龍泉景觀帶、新華路景觀帶、銅川國家礦山公園等城市景觀。重點打造了“中國鎳都、神祕驪靬、紫金花城、沙海樂園”四個形象品牌,出台了遊客補貼辦法,每年吸引遊客超過200萬人。目前,隴西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1.96%、36.11%,形成了“半城樓宇半城綠”的秀美景色。

5、以人為本是創城的精髓。始終堅持共建共享,大力為民辦事。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整治,實施背街小巷翻建,推行街巷市場化保潔,開展社區環境整治,常態開展志願者文明勸導,讓居民在創建中受惠,從而積極參與創建、支持創建。在甘肅率先實施城鄉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了城鄉一體社會保障體系。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問題,市、區投資1.1億元,建成專門招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銅川區第二國小。抓住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契機,推動文化資源大整合,公共文化設施遍及城鄉,使市民素質在教育中培養、在實踐中塑造、在管理中強化、在環境中薰陶,不斷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新風尚。

6、精細治理是創城的基礎。統籌爭創文明城市和城市管理工作,將城市管理作為創城的基礎。在城市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突出精細化。針對大風天氣較多的實際,垃圾箱全面埋入地下,既美觀又不佔地方。街道社區普遍實行環衞市場化,行道樹和綠地用中水滴灌、噴灌,節水環保。廣場、人行道鋪設防滑磚,大量增設座椅,方便市民休息。公共場所普遍設有“袋走陋習、留下文明”儲物盒,裏面備有舊報紙摺疊的果皮袋。每個公共廁所都有洗手用熱水,酒店、餐館設置“愛心驛站”,為交警、環衞工人等免費提供茶水、加熱飯菜等服務,切實以羣眾需求為導向,從細小處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三、幾點建議

要想打贏創城攻堅戰,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創建育民”的工作理念,圍繞“兩個建成”的目標,堅持“六謀”,強化六項工作落實,確保2017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為此建議:

1、謀“創”,創城實踐培厚城市精神。“日新之謂盛德。”將創新創業融入新時期城市精神,作為推動轉型發展和創城決勝的重要力量。一是堅定創牌決心。21年來,我們不懈追求,歷練出愈挫愈勇的創城精神,文明創建融入城市血脈,成為羣眾的“淮北夢”。要深化時代內涵,提煉更為精準的“淮北精神”。要大力宣傳淮北精神,匯聚全市幹部羣眾抓創建、謀發展、快轉型的磅礴力量。要針對加分“短板”,深化“多城聯創”,着眼2017年加分榮譽調整變化的可能性,儘快制定實施全國衞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等國家級榮譽爭創方案,以創牌帶動各項工作發展。二是樹立創新思維。緊緊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精緻淮北“兩個建成”目標,冷靜分析當前形勢,深化對“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五大發展理念”的認識,將創新貫穿於創城工作全程,與淮北的實際緊密結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美麗鄉村建設、誠信建設、志願服務、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旅遊、網絡文明建設、互聯網+文明創建等方面創造新經驗、催生新典型、構建新成效。三是激發創業熱情。在新一輪爭創中,文明創建既要當全省創建的旗手,也要做轉型發展的推手,用創城凝聚羣眾力量,樹立鮮明價值取向。要吸納羣眾意見訴求,謀求創城“最大公約數”。將評判權交予羣眾,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眾代表評議各單位創城工作活動,提高市民對創城的支持度和參與度。開展推薦評選年度“最美社區工作者”、創城工作先進個人等活動,激發基層一線人員的創業激情,出實招、惠羣眾、有特色,使創城成為最生動的羣眾實踐工程。

(二)謀“建”,塑造特色彰顯城鄉風貌。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融入到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一是推進城市“大建設”。持續開展停車難、行車難、買菜難等綜合治理,以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升,為化解“城市病”,提高羣眾幸福感指數提供條件。以棚户區改造為契機,加強城市空間、佈局、風貌、文化等規劃管控,統籌推進老舊城區改造和東部新城建設,推動城市建設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文化,每年實施為民創建“十件實事”,不斷彰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精美城市風貌。二是加強農村“大整治”。農村文明創建是創城的重要基礎,農民住上好房子、保護好環境、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對城鄉一體化文明創建至為重要。以城鄉環衞一體化、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明鄉風培育、公益廣告宣傳、志願服務等工作為重點,以石台、渠溝、百善、臨渙、烈山等美麗鄉鎮建設為載體,協調推進以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鄉風民風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文化繁榮發展各項工作,讓農村儘快“美”起來,為提升全域一體化創建水平奠定基礎。三要提升區域“大生態”。深入實施森林增長工程,鼓勵企業、團體、個人領養、認養林木,積極開展綠化造林主題志願服務,實施園林企業、園林社區、森林村鎮等命名錶彰活動,早日爭創國家森林城市。鞏固“三線三邊”環境治理成果,建設一批治水、治污、治霾、治土重點項目,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使環境治理與城市建設、景觀工程有機結合,早日爭創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三)謀“管”,以人為本做好城市文章。城市管理是創城的基礎,要最大限度發揮政府、社會、市民三個積極性,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一是加快推進精細管理。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委員會,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制定城市管理工作條例,開展“城市管理先進縣區”評選工作。加快“智慧城市”、“數字城管”系統建設,利用GIS、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分析等技術,綜合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應急處置、社會治安、人口管理等職能,實施網格化、標準化、精細化社會服務管理。二是切實加強常態管理。推動城市管理建管分離、監管分開,理順市區兩級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職責任務,落實轄區的屬地管理責任,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實現“一支隊伍”執法。市、區、街道辦成立社會服務管理指揮機構,以正在建設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台為依託,將社區科學劃分為網格,將街道社區幹部納入網格,建立信息數據庫,明確為民服務事項範圍,明確各類事項牽頭單位、業務流程,實現城市管理“發現上報—指揮派遣—處置反饋—核查結果—評價考核—辦結歸檔”閉合操作。三是積極推行“温暖管理”。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將服務思維滲透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總結推行“王小勇工作法”,建立城市管理實務操作工作標準,推行標準化管理。建立“互聯網+城市管理”模式,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及時整改羣眾反饋的問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各級不斷加大為民辦實事投入,加強黨員幹部志願服務工作考核,帶動社區志願服務形成常態,針對羣眾需求設計項目,幫助弱勢羣體解決困難,温暖千家萬户。

(四)謀“改”,雷厲風行鍛造工作作風。樹立鮮明的問題意識,踐行“三嚴三實”的工作要求,在“嚴”上用勁,在“實”上見功。一是緊盯問題“立刻改”。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一線“三不一直”方式,常態化開展各級領導幹部“行走淮北”督查活動,現場解決存在的問題。組織省文明辦模擬測評、第三方定期測評、各單位互相測評,分級建立問題台賬,及時交辦問題整改清單。對久拖不決的問題,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蹤督查問效,並形成專題報告。二是對照標準“科學改”。市創城指揮部每年編撰創城工作手冊,使長期奮鬥目標與年度工作任務有機結合,將測評工作任務層層分解,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完成時限、完成標準。加強與中央文明辦、省文明辦的對接彙報,及時掌握上情,科學制定軟件材料、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三個方面的工作標準,嚴格對照標準落實各項工作。對不達標的項目,由責任單位落實整改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確保限期達標。三是統分結合“聯動改”。加強市區聯動,市區兩級指揮部、責任單位定期聯合排查、聯合督查、聯合整改、聯合驗收。加強部門聯動,對涉及多部門的問題由牽頭單位協調、責任單位共同參與整改,牽頭單位對參與單位提出評價意見。加強政民聯動,暢通羣眾投訴熱線,及時受理、整改羣眾意見建議,聘請文明創建“監督員”,加強城市文明的日常監督,引導羣眾參與查問題、督整改、問效果。

(五)謀“制”,賞罰分明強化制度保障。堅持測評體系達標的“底線思維”,建立一系列見真章見實效的好做法好辦法。一是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將實地考察、材料審核、問卷調查三類測評不達標項目,全部轉換成負面清單,按照“設置總分、嚴格扣分、分級懲誡”原則,建立“發單—查單—驗單—結單”鏈條,每單位每年設置總分,採取多種測評方式對不達標問題扣分,扣分達到年度總分的40%、60%、100%,分別採取約談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和一票否決的懲誡方式,通過問題有效整改提高各級執行力。二要建立正向激勵制度。把握幹部既是“經濟人”,又是“公共人”的特點,不斷培養幹部的大局意識、擔當意識和謀劃能力、落實能力。定期開展評選表彰“十佳”鎮辦黨委書記(鎮長、街道辦主任)等活動,強化正向激勵作用。加強對各級優秀幹部的媒體宣傳,講出好故事,引導好輿論,把握話語權,凝聚正能量。制定對各類先進進行獎勵的政策,讓要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人心情愉悦,敢於擔當。三是建立幹部培訓制度。採取上派掛職、下派鍛鍊、交流任職等方式,加大文明創建系統幹部請進來、走出去力度。在市委黨校開辦文明創建系統幹部培訓班,實施封閉式教學管理,邀請市、內外專家學者開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志願服務、道德建設、誠信建設等方面專業培訓。組織講師送課下基層,解決基層文明創建幹部工學矛盾。鼓勵幹部自學並參加學歷、學位教育,不斷增強幹部的綜合素質。着力改善基層工作者待遇和工作條件,幫助解決後顧之憂。

(六)謀“育”,多點發力提升市民素質。市民文明素質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和支撐,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為主線,以道德建設為載體,持續發力,久久見功。一是強化“源頭教育”。抓住未成年人工作重點,明確教育部門牽頭職責,切實加強“文明校園”創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積極推進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提升學生文明素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弘揚良好校訓校風,廣泛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創建。加強城鄉學校少年宮建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快樂成長、安全成長。組織中國小生假期參與志願服務、科普、體育健身等主題活動,切實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打造成淮北靚麗品牌。二是深化“示範教育”。深入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傳幫帶”活動。持續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逐級評選活動,建立獎勵和幫扶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長效機制。建立“最美人物”先進事蹟巡講團,廣泛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發揮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示範作用,深入開展“週五志願服務”、文明勸導志願服務,發揮“志願服務網”承載功能,讓羣眾在社區見得到人、聽得到聲、參加得了活動,帶動市民羣眾爭做文明的踐行者、傳播者。三是創新“載體教育”。設計羣眾喜聞樂見、便於參加的主題活動載體,突出發揮道德講堂、市民學校、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農民文化樂園等載體功能,對照測評體系的要求,創造性開展文明素養提升教育,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等主題活動,把羣眾組織起來,不斷鞏固團結奮進、文明和諧的社會局面。在核心價值觀宣傳上下功夫,在推動“24字”人知人曉的基礎上,與羣眾身邊的人與事結合,深化內涵教育,引導內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