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考察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W

企業考察報告新版多篇

公司考察報告 篇一

XX市區現有樓房3l90棟,分佈在多個居民小區內,住户17.23萬户,人口51.68萬人,郵政業務市場潛力巨大。現行的投遞網絡的組織是為了滿足郵政普遍服務的義務,投遞方式主要是道段投遞。由於投遞服務深度和廣度不夠,大量分佈在小區內的居民用户成了郵政服務事實上的“盲區”。鑑於此,1999年4月,大同局投資100多萬元,在全市23個小區購買了房屋,成立了家政收投服務公司,使郵政網點延伸到小區。公司成立初期的目的是通過家政公司的運作,覆蓋全市所有的住宅小區,實現報刊、信件直投到户,重點是發展報刊的私費訂閲。

一、運行情況

家政公司在網點佈局、作業組織、用工方式、內部機制和營銷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實踐。

l、網點佈局

家政公司成立初期,在23處較大的居民小區購買、租賃了靠近街口或小區中心位置的房屋,做為小區郵政服務的場所。每個小區機構負責20~30棟樓房,統一設置標識。配備l~2名服務人員,實行登樓服務。其後,依託小區託管會、物業管理站、街道居民委員會,發展委辦網點37處。截止目前,通過購買、租賃、委代辦三種途徑,共發展各類網點62處,招聘服務人員68名。

2、作業組織

從分揀、運輸、投遞三個環節上自成網絡體系。針對各小區網點佈局,根據區域劃分成立3個二級管理站。以管理站為中心,所有進口報刊、信函和包裹,由分揀部門按三個管理站進行分揀。其中,偏遠小區網點組成環狀網,採用汽車運遞;中心點和距離近的小區網點形成輻射網,採用自行車投遞。網絡改革後,各小區服務網點分別在早8點和下午3點出班投遞郵件。

3、用工方式

以社會聘用的協議工為主,服務人員全部從社會招聘。先培訓,後上崗。

4、內部機制

首先,小區服務人員的收入來源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根據樓房棟數和服務範圍核定出保底工資;另一部分則主要以各項業務酬金來獲得。採取上不封頂、下不保底。重獎重罰的約束機制,輔之以台階式激勵,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其次,採取末位淘汰制,對服務人員實行動態考核,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循環局面,先後淘汰了14名自辦網點的服務人員和3名代辦點的人員。第三,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工作制度”、“學習制度”、“經濟責任制”、“質量考核辦法”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等。

5、對外宣傳

一是廣告宣傳,二是形象宣傳,三是面對面宣傳。統一製作業務宣傳牌,懸掛在樓區顯要位置,並在所有交通路口,設置了指向路標。小區服務點內配置了音像製品架、書刊架、集郵櫃,陳列各種售品,懸掛了業務宣傳標語,形成一種聯鎖店式的格局。服務人員還通過登門入户的宣傳,使用户真正瞭解了郵政家政公司的服務內容。

6、服務

家政服務公司先後推出了“名片服務”、“上門服務”、“全天候服務”、“承諾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每個小區都開展電話預約服務。在辦理業務時,堅持“五個一樣”:即平房樓房一個樣,區內區外一個樣,樓高樓低一個樣,整訂破訂一個樣,訂多訂少一個樣。出現服務違諾現象,對責任人進行雙倍扣罰,限期整改,並向用户賠禮道歉;發生用户申告三次以上的,堅決辭退。

7、營銷策略

家政服務公司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採取了“地毯式”營銷、感情營銷、現場營銷、關係營銷、公關營銷等一系列營銷措施。利用小區住户中午和晚上在家的時間,逐門登記,上門宣傳發展業務。從最平凡事做起,培養與住户之間的感情,有效地拓展市場。

二、取得的成效

家政收投服務公司運行一年來,取得了一定成效。業務經營範圍擴大,除去傳統的郵政業務以外,開始嘗試開展“商品配送”以及家政業;服務範圍向縱深發展,直投到户和登樓投遞使小區居民感受到用郵的方便,也對郵政服務有了嶄新的認識;從經營的效果來看,業務收入在不斷增長。1999年,家政公司實現收入39萬元;其中報刊業務收入24.4萬元,攬收居民存款650萬元,銷售集郵票品9.8萬元,音像圖書收入1.08萬元。截止20xx年6月,完成私費訂閲報刊流轉額102萬元。家政公司的運作,解決了整個郵遞網運行效率不高、內部處理環節多、傳遞速度慢、郵件不能妥投到户特別是高層樓房投遞等問題。家政服務公司一改組織生產作業以自我為中心的傳統思維,以用户和市場為中心,自建網絡,從運輸、分揀、投遞等環節上自行組織作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加快郵件處理時限,實現了報刊、包裹、信件的直投到户,大大提高了郵政的市場競爭力。家政公司與用户的親近性為郵政提供了一個承載新業務的信息平台,為各項新業務發展創造了條件,併成為業務發展和信息反饋的起點。家政公司進入小區市場後,在不斷滿足用户需求的服務中,業務範圍已經拓展到了家政服務和實物配送,使郵政社區服務由單一的投遞網向集信息反饋、實物配送等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多元複合型網絡轉變。最近,家政公司發揮小區網點投遞平台的優勢,與郵購公司聯合,試辦物品配送業務。根據用户的具體要求及時將預約商品按時送到家中,已發展商品配送業務300餘筆,實現收入7000多元,家政公司已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投遞平台。

三、下一步的思路和做法

⑴以家政公司為基點,打破現有的條塊分割模式,使社區服務網絡與整個實物投遞網進行融合和重組,將投遞服務的重點轉移到社區服務上,縮短投遞時限,同時新增小區網點30處,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將投遞服務分層劃分,把重點用户服務作為第一層次;把社區分散的用户作為第二層次。對第一層次成立大用户服務中心實行專人專送;對第二層次的用户依靠社區家政服務網絡實現直投到户。

⑵從發揮網絡優勢出發,適應信息社會對郵政服務的需求,把郵政家政公司同185客户服務中心相融合,使客户服務中心成為市場經營的信息集散中心,不斷調整投遞網絡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把用户的預期需求作為自己的服務目標,予以滿足,以拓展服務領域,給傳統的投遞網絡不斷附加新的功能。

⑶社區郵政服務要獨立成為經營活動的主體,使小區服務從單純的投遞服務轉變成收寄、投遞、業務營銷、物品展銷以及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服務。在投遞作業上要依據細化市場和細分用户的原則,依據不同情況提供不同服務,優質優價,從而在不同層次和層面上滿足用户需求,使郵政網絡得到根本性的創新變革,真正實現郵政的商業化經營。

企業考察報告 篇二

一、基本情況

在日本,考察團首先參觀了東京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是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和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曾經有過1600多名交易員在交易大廳進行交易的場面。但在成功地實現了計算機網絡管理以後,目前整個東京證交所只剩下幾個計算機維護人員,所有的交易都轉移到網絡上進行。為保障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東京證交所同時準備了兩套計算機網絡系統。

考察團拜訪了日本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日本通運株式會社。日本通運株式會社的前身是1872年創立的陸運元公社,1937年,正式創建日本通運株式會社。目前,日本通運在國內擁有1400家分公司,僱員47000多人,在海外33個國家擁有242家分公司,僱員7300多人,上年營業額達到了1兆3897億6900萬日元,其陸運、海運、空運、倉儲,市場佔有率均為日本第一,宅急便為日本第三。日本通運早在198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網絡服務系統,通過廣泛的使用信息技術,包括庫存管理系統、宅急便服務系統、鐵路集裝箱系統、一般貨物運輸服務系統、海運系統、空運系統、顧客物流系統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顧客委託的貨物送達。

php研究所是松下幸之助先生於1946年創建的,主要宗旨是研究實現“和平、繁榮、幸福”。經php研究所有關人員的介紹,考察團對松下幸之助的經營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考察團也對php研究所乃至整個松下電器的信息化程度進行了瞭解。

另外,考察團還與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日本情報通信株式會社、大手株式會社、長城諮詢株式會社、芝株式會社、日中綜合開發株式會社和在日中國科學者聯盟等日方機構的有關人員共同舉行了“中日企業座談會”,就雙方關心的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在韓國,考察團拜訪了超易網絡公司,其網址是:。這是韓國最有影響的一家b2b公司,創建於1999年10月,以提供電子商務平台和技術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其門户網站名為“超易網”,長遠目標是建設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電子商務大聯盟,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電子商務平台,爾後再擴展到全球。

在韓期間,考察團還會見了大韓貿易協會的有關人士,並瞭解了其擁有的ec21網站。大韓貿易協會擁有8萬多家公司會員,ec21網站是其擁有的韓國目前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網站。考察團還與超易公司、韓國貿易協會共同舉辦了中韓企業網絡研討會,韓國產業資源部產業政策局局長李載勛、韓國電子商務振興廳廳長崔太昌和韓國科學技術院李在奎教授出席研討會並講話,與會的其他8家韓國企業還就互聯網絡的發展前景和有關技術趨勢發表了演講,並同考察團成員進行了自由討論,尋求雙方相互合作和協作的機會。

二、三點體會

1、日、韓企業在上網人口和使用深度方面超過國內,尤其是日本的手機聯網發展很快。日本發展手機上網不到一年,用户已有550萬。日本電子商務的發展主流是b2b,b2c很少,日本模式是“傳統產業+商業+金融+網絡”。韓國只有5000多萬人口,計算機擁有量卻高達1200多萬台。在互聯網上發展電子商務涉及法律、制度、體制、習慣等諸多問題,在日、韓也存在着一個摸索、探討的過程。特別是金融信用如何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仍是急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2、將傳統企業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從企業內部最基本的管理做起來,將it技術在企業中的運用與原有的傳統經營方法結合起來,形成力量,對企業電子商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但國內企業目前對it革命的認識,與日、韓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科技人士認識較快,企業界卻缺乏危機感。國內企業要實現信息化,首先要進行一場思維革命,主要是要解決幹部尤其是中高級幹部的觀念。比如,有了網絡,沒有物流管理基礎,電子商務的解決方案也難以實施,有了網絡技術,管理人員的觀念不適應,電子商務也搞不起來。

3、我國發展電子商務要走自己的路。在整個信息化、全球化潮流中,中國道路到底應該怎麼走?信息化涉及各個層次,國家該幹什麼?企業該做什麼?社會和個人如何適應這個變化?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企業應該有自己的設想。必須結合中國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光靠網絡企業唱獨角戲肯定是不行的,不同行業應該聯合在一起發展。目前,中國網絡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障礙不是技術,而是觀念和管理基礎工作落後。

三、兩項初步成果

1、考察php研究所期間,代表團成員對日本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經營觀念和管理經驗很感興趣,幾位同志提出我會能否每年組織一個研討班到php研究所和松下公司進行較為深入的學習、瞭解和研究。夏忠華團長向日本php研究所的顧問山口先生提出了與其在日本共同舉辦松下經營觀念和管理經驗研討班的建議,山口先生很高興地答應認真研究並準備具體落實如何實施這一建議。這一建議如果實施可由我會培訓中心具體負責,如果初次合作成功,可作為我會培訓中心與日方交流的一個長期性項目。

2、韓國超易公司(supermerceinc.)曾於今年4月份與我會簽訂戰略聯盟合作協議,該公司準備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和分公司,其總裁瞭解到我會正擬建中企聯合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後,很高興與中企聯合公司合作共同實施雙方的合作協議,並努力組織韓國網絡技術企業來華開展技術合作交流工作。此意向擬與我會信息中心和中企聯合公司的負責人再詳談。

企業考察報告 篇三

為深化“兩年”活動,深入實施“555”工程,圍繞企業做大、做強、做長這一主題,8月29日—31日,縣委書記周學鋒、代縣長黃繼滿、副縣長張海松親自帶領列入“555”工程億元企業培育的18家企業老總,赴紹興縣和杭州市的蕭山區、上城區、餘杭區,考察了萬向集團、華立集團、娃哈哈集團、南方控股集團、三力士公司5家知名企業。縣委辦、縣府辦、經貿局、財政局、發改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陪同考察。考察活動得到了紹興縣委、縣政府和蕭山、上城、餘杭區委、區政府的熱情接待和妥善安排,尤其是萬向魯冠球和華立汪力成兩位著名企業家親自出面接待,使考察組同志感動不已。此次考察,使大家充分領略了發達地區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態勢和大企業風範,緊迫感、責任感油然而生,同時也深受鼓舞,信心倍增。考察活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輝煌的業績

這次考察的萬向集團等5家企業,都是近幾十年來發展壯大起來的,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是工業企業的一面面旗幟,它們都在各自的產業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萬向集團位於蕭山區,創辦於1969年,從4000元資產的小鐵匠鋪起家,現已發展成為146億元資產、3.18萬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國家520户重點企業之一。公司專業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現有專業製造企業32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形成4平方公里製造基地。主導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5%以上,並已進入通用、福特等配套生產線。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實驗室,在國外設立了18家公司和一家技術中心,保持與國際先進技術同步開發。產品被授予“中國名牌”稱號,“錢潮”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xx年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創利税16.08億元。

華立集團位於餘杭區,是一家跨地區、多元化、外向型的民營股份制企業。從1970年成立至今,總資產超過80億元,員工1萬餘人。控股國內三家A股上市公司。產業涉及儀表及系統、製藥、信息電子、房地產等領域。生產基地分佈在杭州、重慶、昆明、廣州、深圳、北京等地,在泰國、阿根廷、美國、加拿大設有製造工廠和研究機構。傳統核心產品電能表為“中國名牌”產品,“華立”商標亦榮獲“馳名商標”稱號。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創利税7.8億元。

娃哈哈集團位於上城區,創建於1987年,靠14萬元借款起家,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軟飲料產量位居全球第五的飲料生產企業,躋身全國大型工業企業百強行列,公司擁有75億元資產,員工1.8萬人,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70餘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娃哈哈”成為了最受消費者信賴和喜愛的飲料品牌。20xx年實現營業收入114.43億元,創利税18.82億元。

南方控股集團和三力士膠帶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紹興縣,南方控股集團是一家國家級的紡織企業,去年銷售收入達到40多億元,已躋身中國500強企業行列。三力士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膠帶生產企業,橡膠V帶(三角膠帶)連續多年產銷量、出口量居全國同行首位,產品獲得了“中國名牌”稱號,去年銷售達到5億元以上。

二、珍貴的經驗

萬向等知名企業儘管發展歷程各有千秋,但都具備着一些共同的特質和成功經驗。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值得借鑑。

1、企業家素質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

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必然站着一位領袖人物,華立集團老總汪力成、萬向集團老總魯冠球、娃哈哈集團老總宗慶後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初見汪力成和魯冠球,就即刻讓人感受到其於儒雅之中所顯示出的一股果敢的英氣,那是一種由睿智與優雅氣度和諧交融的個人魅力,強烈而富有感染力。汪力成不但是企業家,還是一位博士生導師,曾於20xx年被《財富》雜誌中文版評選為當年的“中國第一商人”。而魯冠球更富傳奇色彩,這位從田野走向世界的農民的兒子,現在已經成為香港理工大學博士、浙江大學MBA特聘導師,獲得了高級經濟師和高級政工師職稱,在《求是》、《人民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60多篇論文、被譽為“農民理論家”、企業界的“常青樹”。他們能夠把企業從小到大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現代化企業集團,這種能力,固然有其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更主要的在於後天獲得。正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倦學習、不斷進取的高貴品質,才成就了他們運籌維幄的謀劃力、把握先機的洞察力、與時俱進的創新力、知人善任的凝聚力和樂於奉獻的親和力,才能引領他們的企業攻堅越坎,長盛不衰。

2、準確的產業和戰略定位,是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靈魂。

萬向集團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做精、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產業,圍繞奮鬥十年添個“零”,到20xx年實現日創利潤1000萬元,成長為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價值的現代化公司的戰略目標,堅持“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資本式經營,國際化動作”的戰略方針,實施接軌跨國公司運作、接軌先進技術、接軌國際主流市場三大戰略舉措,一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跨國公司已初具雛形。

華立集團制定了到20xx年實現經營規模300億元,建成全球一流的電力設備製造商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全面推進“技術創新、資本經營、國際化”三大戰略的實施。通過技術創新戰略的實施,確立起華立在各產業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獲取產品和服務的最大增值;通過實施資本經營戰略,高起點切入信息電子、製藥、電力自動化等高科技產業,創造了中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擴張的奇蹟;通過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主動應對加入WTO後的機遇和挑戰,在海外建廠,收購海外上市公司,與拉森集團、飛利浦公司等建立戰略聯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以全球的視角完成產業佈局。華立已初步形成了從國外獲取高端技術,在國內實現產業化、而向全國及全球市場的資源配置方式。

另外,娃哈哈、南方控股、三力士等企業也都非常注重企業發展戰略問題。這些成功企業主業突出,定位、目標明確,戰略舉措切實可行,圍繞目標定位,科學運籌,前瞻決策,最大限度地整合所有資源,形成核心優勢,使企業一步步朝着目標奮進。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企業能夠順勢應變,知變善變,以新的發展理念制訂新的發展戰略,來保證企業在快車道上穩健運行,讓人印象深刻。

3、堅持技術創新,構築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

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這些成功企業都把推進技術創新、開發核心技術作為企業搶佔行業制高點及擴大市場佔有份額的法寶。

萬向集團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實驗室,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居全國第9位,是世界萬向節專利最多的企業。並在北美設立技術中心,負責新產品開發設計,保持與國際先進技術同步開發。

華立集團有一支來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科技開發人員組成的技術創新隊伍,他們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泰國和國內的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華立每年的科技經費不低於年度銷售收入的5%。電能表產業上強大的科研實力是“華立”電錶得以32年保持卓越的源泉。公司擁有機械錶研究所、電子錶研究所等七個不同級別的研究所,自主開發了數十項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確保了“華立”牌電錶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同時,公司也加強與國外公司的技術合作,與以色列著名的上市公司尼斯科公司合作成立浙江華立尼斯科電氣有限公司,合作工發高精密度、高技術含量的電子式電錶和電能計量系統,保持電能計量技術方面與國際的同步。在信息電子產業上,公司收購了飛利浦CDMA手機芯片設計及整體解決方案設計部門,成為我國信息產業中首家通過海外資本運作直接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在電力自動化領域,華立與北美著名的電力自動化技術集團拉森集團建立了全球領域的電力自動化戰略同盟,並通過在北美的子公司——太平洋系統控制技術公司,時刻關注國外本行業的新技術、新動態,將北美地區先進的電力自動化技術和產品引入國內,以此實現華立的電力自動化產業在技術上的世界級水準。公司還與國內的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華立正逐步從一家傳統的製造型企業轉變為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

4、先進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資源是會枯竭的,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一流的企業必定十分注重培育富有朝氣、飽含激情、充滿生命力的企業文化,讓全體員工在富有親和力和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氛圍中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萬向人把企業宗旨定位為“為顧客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利益,為員工創造前途,為社會創造繁榮”,就是要讓顧客、員工、股東、社會“四滿意”,並以此作為萬向的公開承諾,以體現萬向存在的社會價值;萬向人宏揚“講真話,幹實事”的企業精神,倡導“外樹誠信形象,內育職業忠誠”的企業道德觀,要求每一位員工在企業內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在企業外成為文明的社會公民,形成有獨特行為內涵的“萬向人”現象。這次我們考察萬向集團,魯冠球老總親自率領接待人員列隊迎送,讓我們在驚訝之餘,更多的是讚譽和敬佩。在這樣一種看似簡單的迎送儀式當中,我們看到了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萬向人沒有把我們當成是一支欠發達地區來的考察隊伍,而是把我們當成了可聯合的力量、可利用的資源。萬向確立的“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的開放理念,已經根植於每一位萬向人心中,並隨時隨地加以體現。萬向的成功,由此可見一斑。

一流的產品、先進的文化,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娃哈哈集團正是憑藉良好的品牌效應,加大了資本輸出、品牌輸出的力度,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70餘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不斷擴張規模,佔領市場,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飲料生產企業,躋身全國大型企業百強行列。知名品牌為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

三、深刻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天台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有力地支撐了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大廈。但就整體而言,我們與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的差距還很大,我們還沒有一家規模上10億元的企業,沒有一家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沒有一件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橡膠產品、產業用布等傳統行業甚至還沒有一家上億元企業來領跑,產業層次低,升級緩慢。儘快做大、做強我們的企業,形勢緊迫,任務艱鉅。萬向等先進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不但增強了我們做大、做強的信心,而且也給予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1、作為企業的掌舵者,企業家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要想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企業家,要想實現百年事業的美好理想,惟一的祕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現在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很快,信息更是瞬息萬變,尤其是入世後,如何運作資本,如何防範風險,如何讓企業按國際遊戲規則運作,需要有更豐富的知識,少學習要落伍,不學習就要被淘汰。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家要從戰略規則的角度出發,致力於建立學習型企業,形成一種崇尚學習的風氣,一種不斷創新的氛圍。

2、要十分重視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把握好發展方向。

我縣許多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多數企業把精力放在內部管理和傳統商業競爭手段上,而忽略了戰略設計及落在實處的具體實施。中國“名牌”企業很多,有些“長不大,活不長”,速興速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條在於沒有明確的產品(產業)定位和戰略規劃,或者產品與發展戰略設計互相脱節,戰略與手段大大落後於時代的需求。我縣的“聖達鼈精”和“總督襯衫”的消亡,也有這方面的因素。企業的戰略設計,要具有持久性,不可一蹴而就;要有非常明確的產品(產業)定位,近期、中期、長遠的具體目標和戰略舉措,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如果對於將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對本企業的未來形勢沒有一個實在的指導方針,不管企業的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定,都有可能在新的革命性的技術和經濟的大變革中失去其生存條件。戰略對正處於成長期的我縣企業來説顯得尤為重要。

3、要十分注重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構築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通常被描述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難以模仿”或“競爭優勢”。現代核心競爭力的研究表明,一個企業的所有競爭能力都來源於其核心競爭力。目前,我縣大多數企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汽車飾品、橡膠製品、產業用布等傳統行業大都生產一些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易於仿製的產品,出口產品中自主品牌少,多數實行貼牌生產,代人作嫁衣,賺取微薄加工費,只能以低價競爭和多年的客户感情來維持市場。隨着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上升和人民幣升值,企業的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因此,必須着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模仿、借牌贏不來核心技術,更贏不來市場,惟有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我們要加強研發投入,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學會善於引進和使用人才,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掌握和發展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佔領市場制高點,提升產品檔次和規模,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要創出品牌,圍繞品牌建設不斷完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升生產、營銷管理人員素質,抓好市場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靠核心競爭力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競爭優勢。

4、要深入理解“走出去”和“引進來”都是國際化,因企制宜,走自己的路。

開放是國際化的前提,也是加快發展的手段。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的企業要學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走出去”是國際化,這是跨國公司發展的一般軌跡,但“引進來”同樣是國際化。在我國入世的新形勢下,抓住外資大量流入特別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契機,高起點地開展合資合作,不僅降低了跨國經營的風險,也可引來可觀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對於我縣一些成長中的企業來講,更具戰略價值。目前,石樑酒業已開創了與英博集團合資合作的先河,銀輪公司、天成座椅、永貴電器等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也都紛紛主動上門洽談合作事宜,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態勢。競爭與合作,從來就是市場經濟的“一體兩面”,競爭與合作都不可偏廢,只有競爭的拼死博殺,而沒有合作的協同合力,企業就會失去“天使的翅膀”。

5、要致力於精心培育企業文化

IBM創始人沃森曾經説過,任何一個組織要想生存與成功,首先必須有一套完整的理念,作為一切政策和行動的最高準則,其次必須遵守那些理念。這種理念具體到一個企業來説,就是一種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一種被社會肯定、得到企業上下員工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可以產生強大的吸吶、穩定、激活效應,可以在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成為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行為,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形成強大的企業內聚力和向心力,產生奮發進取的集體意識,煥發員工的能動精神,有效地推動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的企業應在發展過程中精心提煉、積累核心價值觀,培育開放、先進、獨特的企業文化,為企業成長提供強有力支撐。

6、政府要為企業的成長、壯大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這次考察的蕭山區、紹興縣、餘杭區,去年人均GDP分別達5200美元、5600美元、3650美元,工業規模分別達到1600億、1100億、767億,在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中分列第7、第10和第20位。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背後,大企業的支撐、帶動作用非常突出。因此,政府要堅持不懈地實施扶優扶強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做大做強。要關心、愛護企業家成長,通過培訓、考察、論壇、沙龍、聯誼等多樣途徑,提升企業家素質,培養後備梯隊。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大企業、大項目的引進,高起點培育巨人企業。要加快洪三、坦頭、西工業區等工業集聚區的整合提升和標準廠房建設,按照“大企業、大項目進園區,小企業、小項目進標準廠房”的要求,完成工業的合理佈局,拓展工業發展空間。

企業考察報告 篇四

為了借鑑國外企業債務重組的經驗,我們赴瑞典、芬蘭考察了企業債務重組情況。瑞典、芬蘭兩國都很重視企業的債務重組工作,並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企業債務危機防範機制和債務重組機制,對我國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工作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一、瑞典、芬蘭兩國企業債務重組基本情況。

(一)兩國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都曾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

在瑞典企業中,由國會委託政府管理的國有資產現有8700多億瑞典克朗,主要分佈在57家企業,其中47户企業為國有獨資企業,有職工20多萬人(在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仍是國有企業的股票)。芬蘭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原由政府管理的近3萬户國有企業通過出售和上市,已陸續實現私有化。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東歐鉅變及前蘇聯解體的影響,瑞典和芬蘭企業的主要國際市場急劇萎縮,國內通貨膨脹嚴重,貨幣貶值,導致瑞典和芬蘭兩國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

受危機的影響,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償還,銀行的不良資產大量增加,使兩國的銀行和企業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不少企業和銀行宣告破產。例如,1991年,瑞典銀行業的虧損就達360億克郎,1992年虧損上升到600億克郎。其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佔總貸款的比率平均為8。8%,最高的達到16。5%。芬蘭在1992年至1995年也出現了商業銀行、企業和自然人破產浪潮,全國15萬户企業中有20%的企業破產,其中也包括國有控股和參股的公司。

(二)兩國企業通過政府指導下的債務處置相繼走出困境。

為了克服銀行和企業的債務危機,兩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了各種措施,處置不良資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對銀行的重組和對不良資產的處理,以及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各項措施的成功實踐和外部條件的改善,瑞典銀行業終於在1993年下半年擺脱了進一步滑坡的局面,並逐漸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銀行經營明顯好轉後,開始對其實行民營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銀行股權,回收政府注入的資金;承接剝離和負責處置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按比預期快的速度賣掉了所擁有的工業和房地產業的資產,收到了比預期好的價格。共花費直接成本達650億克郎,佔瑞典gdp的4%,其中130億克郎來自私人資本。值得關注的是資產管理公司支付的所有成本幾乎都已收回。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地解決了不良資產問題,典型標誌是1996年7月政府取消了對銀行業的擔保。

芬蘭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對銀行和企業採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過銀行的不良資產剝離和出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其企業在1995年後開始走出困境,芬蘭經濟也走出低谷。

(三)目前,兩國仍保留和加強了政府對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做法。

目前,兩國除了不斷健全相關資產重組法律,加強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內的資產重組以外,仍保留了通過政府的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手段對企業進行債務重組的做法,並不斷完善。如瑞典於1998年在工商部下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所監管企業的債務重組;芬蘭在XX年後建立了企業債務危機監測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理企業的債務危機。

二、瑞典、芬蘭兩國企業債務危機治理工作的主要特點。

(一)強調政府採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業債務危機治理中的作用。

面對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面積的企業債務危機,兩國政府均以支持企業為主要出發點,從幫助債權銀行進行債務重組入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銀行業進行重組,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和處置不良資產,化解金融風險。其中,尤以瑞典的做法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政府成立援助銀行的專門機構——瑞典銀行援助局sbsa。

它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拯救銀行業,包括對銀行注資、為銀行債務提供擔保、剝離銀行的不良資產、銀行的國有化和合並等。sbsa根據銀行內部狀況和外部環境,將銀行分為a、b、c三類三個等級,分別有針對性地採用提供臨時性的擔保、提供貸款、資金注入、剝離不良資產或銀行合併等具體措施。同時,政府還成立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來監督整個過程。

2、合併銀行。

對於資產規模小、受衝擊最大的儲蓄銀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儲蓄銀行被併入全國儲蓄銀行總部swedbank,成為其緊密控制下的分支機構。對於商業銀行,政府通過購買銀行的優先股的方式注資,將其國有化,並將其不良資產剝離給政府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1993年,政府還將問題嚴重的goiabank與nordbank合併。

3、實施“好銀行壞銀行”戰略。

瑞典政府靈活地採取了成立多個資產管理公司分散處理不良資產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又有銀行下屬的民營資產管理公司。在運作中,兼顧處理速度和規模效益,對於問題嚴重的銀行,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如對兩家問題嚴重的銀行nordbank和goiabank先各自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理完各自不良資產後,將之合二為一。對於其他經營較好的銀行,則由銀行自身設立下屬的資產管理公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並不是全部收購不良資產,為了維持公平競爭,政府將一定比例的不良貸款按平均水平交由問題銀行自己承擔,所有不良資產按可實現的長期價值進行轉讓。

(二)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債務危機處理和防範機制。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處理債務危機,瑞典和芬蘭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相繼建立了企業債務危機防範和處理機制,直至目前,仍在發揮着非常好的作用。

1、瑞典的做法:

一是在公司設立之初,儘量使公司治理扁平化,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成本,不斷提高公司的專業化程度,加快公司資金回籠,減少公司出現債務危機的機率。

二是政府內閣設立國家債務辦公室,在該辦公室下設立國有資產債務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立一個改善國有企業經濟狀況基金會。國家將國有企業上交利潤的10%給該基金會,由基金會用於挽救虧損的國有企業,在總體上平衡國有企業的盈虧。

三是瑞典於1998年將所有國有企業集中到一個部門管理,在工商部下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的到位問題,而且參與對所監管企業的債務重組全過程。該類重組不進法庭,完全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指導下進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指導企業進行債務重組,一類按市場運作,一類按政策指導。按市場運作的企業,主要是將其所欠國有銀行的債務轉化為民營銀行的債務或借貸,依靠資本市場,依法進行重組;按政策指導的企業,主要在政策框架下,通過購併、壓低成本、優化資本結構等方式,實施重組。

20xx年,瑞典約有5000家企業申請破產,其中約有100家企業進行了重組,50家企業重組成功,成功率達50%。

2、芬蘭的做法:

芬蘭政府認真吸取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的經驗教訓,調整企業重組體系,於1999年在工貿部下設立了國家貸款保證委員會,為大型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為各類企業提供貸款或直接持股,面向全國企業提供風險監測和評估服務,並專門成立地區重組小組參與所服務企業的重組工作。

該委員會重組小組對企業進行重組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對企業進行重建。即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整合企業業務,出售或終止虧損業務,構建新的領導系統,改組公司,使之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二是將危機企業以合理的價格出售轉讓給別的公司;三是交給(arsenal)資產管理公司重組出售。

該委員會還對所服務的3萬户企業建立了風險評估系統,制定了危機診斷圖,每年做兩次風險評估。它把企業分成四大類,一是業績好的公司,二是新設立的公司,三是瀕臨破產的公司,四是破產公司。該系統能及早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債務危機是否到了警戒線,及時進行治理,儘量減少破產的發生。

(三)健全企業債務危機治理的法律制度並依法治理。

瑞典和芬蘭在20世紀90年代銀行和企業債務危機之後,均在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關於企業重整內容的影響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頒佈實施了《資產重組法》,開展了法庭內企業債務重組工作,依法規範了企業債務危機治理問題,並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重在同時保護債務人和債權人利益,鼓勵重組,減少企業破產及企業破產對社會的衝擊。出現債務危機的企業可以向法庭申請資產重組。有以下特點:

一是規定重組條件和期限。到法庭申請資產重組的企業,必須能夠證明以後能夠償還50%的債務,從長期看有盈利能力。重組保護期(從申請保護到宣告正常化)一般為3至6個月,最長不超過12個月。在這個期限內,債權人不能向債務人追索債務。其目的在於保證債務的完整性,防止一部分人先受償,同時讓負債累累的企業有喘息的機會,不受債權人的干擾,靜下心來研究重組和企業發展問題。在這個期限內有擔保的債權人也受此限制。在經過調查、法庭宣判重組、債權人認可三個階段後,可宣告正常化。

二是需要確定重組代理人。法庭裁定企業可以進行資產重組後,需由法庭指定或由債權人、企業確定資產重組代理人(不同於美國破產託管人)。原企業董事會仍然發揮作用,並有權決定是重組還是破產,與代理人相互制衡。

三是需要制定重組方案。重組方案由資產重組代理人和企業董事會共同制定,並必須取得60%至75%債權額的債權人同意,才能呈交法庭批准。重組方案只負責債權、債務處理,並體現在財務上。方案批准後,即使有些債權人不同意,也要受此約束。重組方案批准後才可以減輕債務負擔。一旦債務人按照重組方案,償還了一部分債務,債權人沒有權利再追索這部分債權。國家税收等同於一般債權。在企業實施資產重組過程中,不得拖欠職工工資。

四是法庭內的企業重組過程是一個訴訟過程。重組方案付諸實踐後,在3個月內,企業經營和償債無進展,法庭有權終止重組方案的繼續實施。債權人對獲得的清償不滿意,也可提出訴訟。通常情況下,債權人可以通過100%追償、放棄利息和債權打折等方式獲得清償,但一般只能得到10%—20%。

企業考察報告 篇五

20xx年3月27日至4月5日,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企業信息化赴日考察團”一行4人,在日本進行了為期8天的考察。考察團先後走訪了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日本經濟產業省、SAP日本公司、德勤等鬆諮詢公司、日本電氣公司(NEC)東京日比谷展示廳和日立製作所橫濱數據中心。通過考察,初步瞭解了日本信息化的現狀,政府在推進信息化方面最新的戰略和政策措施,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成效和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

一、日本信息化的現狀?

從總體上看,雖然日本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日本全社會因特網普及率為20%(美國為40%),其中,1千萬人通過移動電話上網。廣播和電視的數字化、信息保密水平等都落後於美國和英國,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比較突出。政府內部、文化福利部門、民間團體等公共領域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剛剛開始。

近些年,日本企業在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改造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ERP等歐美管理方法與日本傳統的終身僱傭制度存在一定衝突,因此,完全成功的例子較少,失敗的居多。在開展電子商務方面,日本企業已有很好的起步,但與美國相比,電子商務佔總交易額的比例還很低,規模較小。20xx年,日本B—B交易的市場規模為20兆日元(約1626億美元),B—C交易的市場規模為1兆日元(約81億美元)。

目前,日本政府和企業已意識到在信息化方面與歐美之間的差距及其這一差距對日本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加快信息化進程,希望到20xx年建成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社會,成為信息化方面的先進國家。

二、日本政府推進信息化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組織領導,實施信息化戰略

為推進信息化,日本國會於20xx年通過了《日本高度信息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見附件一),明確了信息化的基本方針、領導機構和信息化推進重點。該法為日本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據。

按照《基本法》規定,制定推動信息化建設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針是:進一步發展信息網絡,擴大信息網絡的應用,豐富網絡信息內容,建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訊網。

日本政府還依據《基本法》在內閣成立了建設高度信息網絡社會的戰略總部,由首相、國務大臣和優秀的專業人員任部長、副部長和委員,負責審議並實施信息化的重點計劃。

日本經濟產業省一改長期以來不制定經濟發展計劃的做法,在20xx年用一年的時間制定了《e—Japan戰略》。20xx年又依據《e—Japan戰略》制定了《e—Japan重點計劃概要》(見附件二),並於3月29日由戰略總部批准實施。《e—Japan戰略》明確指出,日本信息化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在五年內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先進的信息化國家”;要通過建立世界最先進的高速信息通訊網絡、加強信息知識教育、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促進政府等公共領域信息化、確保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2、明確政府、民間機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基本法》和《e—Japan戰略》都明確規定:民間機構(包括企業、行業協會、公共團體等)是信息化的主體,在信息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政府主要發揮二方面的作用:一是為民間機構發揮信息化主導作用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如修改阻礙信息化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改進和完善政策措施等;二是推進民間機構力不能及的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如政府信息化、消除社會各階層間存在的數字鴻溝、研究開發民間機構無法獨立進行的科研項目等。

在政府信息化方面,《e—Japan重點計劃概要》要求中央政府要在20xx年建成電子政府(e—Government)。但對3300個地方各級政府的信息化進程並無明確規定,而是希望它們參照《e—Japan重點計劃概要》,能在20xx年實現政府信息化。

3、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為促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服務的發展,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鼓勵自由競爭的政策。例如,建立電氣通信糾紛處理委員會(暫稱),制定壟斷禁止法方針,加強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職能等。20xx年,日本政府還制定“非對稱法規”,對最大的電信企業日本電話電報公司(NTT)實施專項政府管制,重組這家國有股佔60%的企業,目的是消除其壟斷地位,在通信行業實施自由競爭促進政策,引入自由競爭機制,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加強信息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多渠道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為實現20xx年因特網的個人普及率超過60%的目標,日本政府加大了信息化知識的普及教育。20xx年,計劃舉辦550萬人次的信息化基礎知識講座,140萬人次的信息技術職業培訓,為7000所圖書館和羣眾性文化活動場所配備計算機。

同時,也加強學校的信息技術專業教育,增設有關課程,擴大培養高學歷的信息技術人才,建立信息保密技術資格認定製度,完善吸引國外專業人才的機制,計劃到20xx年吸引3萬名國外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為使日本信息技術的科研水平超過美國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三、日本政府促進企業信息化的措施

日本政府對大企業信息化建設並沒有特殊政策措施,但對影響某個行業的信息化項目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務。

目前,中央政府對各地方政府(都、道、府、縣)、各行業、學術界提供一部分專用於信息化建設的補助金。從20xx年開始,補助金髮放重點由過去的給單個企業或商會配備計算機,轉向支持對整個地區、行業產生影響的項目和有益於全社會的重大研發課題。例如,政府對鋼鐵行業的EDI項目提供了一部分資金援助。一般情況下,政府通過三種方式信息化項目提供補助,一是政府對項目補貼50%,企業自籌50%;二是政府全額支付科研項目的費用,科研成果由政府與開發人員共享;三是政府對項目發放低息或無息貸款。

為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日本政府從多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務,利用各地現有的商會,為中小企業舉辦信息化知識講座,利用現有的法律諮詢窗口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等。

四、日本企業信息化的內容和成效

日本企業信息化過程可以概括為“三次統一”過程。在信息化過程中,日本企業首先將企業內部(各部門、分公司、子公司)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統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實現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商務流程的統一,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最後是行業內部各企業商務流程的統一,形成統一的行業交易市場和經營模式,提高行業整體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日本部分企業信息化的成效也非常明顯。例如,夏普(Sharp)公司使用SAP管理軟件後,制定生產計劃提前時間由3個月縮至2周,確認存貨—發貨的時間從2。2個月縮至0。9個月。尼桑(Nissan)公司估計,藉助SAP管理軟件將使採購成本降低20%。目前,SAP與美國排名第一的CommerceOne公司合作開發的“電力相關材料和資產電子交易市場”已在日本投入運轉,初步形成了日本電力行業的統一交易市場。

據日本信息化建設較好的企業估計,通過利用先進信息化技術,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計劃、庫存管理、客户管理、網上採購等環節的效率,效果十分明顯,一般可降低成本10—30%。

日本信息技術企業在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上也不斷創新。例如,日本電氣公司(NEC)提出“五i”理念,即想象力(?imagination)、靈感(inspiration)、思想(idea)、信息(information)和因特網(internet)相融合,目標是藉助寬帶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如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等),實現“i社會”(i—Society)。NEC還推出了“因特網廣播”(Internet?Broadcast),通過設在日本各地的數字攝像機,按照顧客要求的比例實時傳輸指定城市、建築物或風景的現況,還提供網上購物服務,通過與生產商、速遞公司、24小時便利店合作,共同開展B—C業務。

五、日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教訓?

在信息化過程中,日本企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訓。企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同時也是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現有的業務流程的過程,業務流程再造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敗。日本部分企業信息化建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在導入先進的計算機管理模式時,不是採取自上至下的整體設計方法(top—down),按照科學的方法改造企業現有業務流程,使生產經營管理系統化,而是根據傳統習慣,大幅度修改管理軟件(如改變軟件的標準畫面、結構和流程),使先進的手段去適應過去的工作習慣,即“穿新鞋走老路”,從而使科學先進的管理軟件喪失統一性和先進性,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由此導致了許多企業信息化效果不理想。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國企業吸取。

企業考察報告 篇六

作為一個總面積不足400平方公里、總人口不過40萬、資源匱乏、位置偏僻的海島小縣,20xx年,玉環縣專利申請達780件,躋身浙江省前10位,名列台州市第一,萬人佔有專利申請數列浙江省第6位;授權專利425件,不僅名列浙江省第9位,而且同比增長58%,創下了歷史新高;發明專利授權超過前5年的總和,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今年一季度,玉環縣專利申請量近百件,同比又增長了10個百分點。這一串令人驚歎的數字是怎麼得來的?本人借掛職之便,對此進行了考察調研。考察發現,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引導扶持和企業的積極努力,共同開創了玉環縣自主創新的嶄新局面。

一、採取積極扶持政策,激發企業“創新力”

玉環縣自從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後,有針對性地對科技政策環境進行優化。20xx年和20xx年,玉環縣分別以縣委1號文件的形式發出《關於依靠科技進步建設科技之城的意見(試行)》和《關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先進特色製造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另外,又出台了《關於引導和鼓勵投資的若干意見》等20多個科技政策,構建和完善了縣域科技創新體系,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

近年來,玉環縣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地方財政投入的科技三項經費年均增幅達到30.9%,僅去年就達1300萬元,並爭取到上級科研經費700多萬元,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這些資金主要用來對獲得國家級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發明專利產品實施獎勵,並採取補助的形式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這些由縣財政支出的科技經費,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應,在玉環企業界激起了一股創新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一個個發明專利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專利申請數和授權量逐年上升。較為典型的是該縣省級專利示範企業——台州方科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一開始就從專利起家,目前已擁有專利35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形成了方向盤系列和汽車內飾系列的專利保護羣,產值從1992年的幾十萬元上升到1億多元,產品進入了國際配套市場。

與此同時,高新技術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玉環已有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1個。僅去年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的就有4項,新增國家級重點新產品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1個,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超過40億元,年增長率達37%。

二、大力建設研發機構,打造產業“創新鏈”

企業的研發中心就像“孵化器”,讓一項項發明“呱呱落地”。玉環縣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中捷公司通過建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先後投入1億多元的研發經費,開發了無油潤滑機、電子套結機、電子鎖眼機、電子曲折縫等12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的工業縫紉機,其中擁有自主產權的新產品2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30多項。短短10年時間,就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中國縫製機械行業的龍頭骨幹生產企業。浙江雙環集團依靠自身建立的省級研發中心,每年投入不低於20xx萬元,使企業產值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遞增。目前,玉環縣擁有省、市、縣級企業研發中心28家,幾乎覆蓋了全縣所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其中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1家,有兩家研發中心還被評為省級重點高新技術研發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的建設,不僅打造了一條產業“創新鏈”,而且聚集了一支專業科技隊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大量經費的投入,又使企業科研裝備“鳥槍換炮”,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從玉環縣科技部門的統計資料反映,近四年來,玉環縣各企業研發中心承擔各級科技計劃項目50多項,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就有4項;開發新產品1000多項,申請專利200多項。其中11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開發了9個國家級新產品,4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7項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2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項省重點科研項目,31個省級新產品,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

三、紮實推進“三大集聚”,完善企業創新平台

翻開玉環的科技發展史,能夠成功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離不開產業集聚、資源集聚和人才集聚。

(一)產業集聚:拼船成艦提升整體競爭實力。在玉環,主要的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近70%,其中汽摩配和閥門兩大產業即佔50%,這使得玉環贏得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和“中國閥門之都”的美譽,玉環縣的科技扶持重點也向這兩大支柱產業傾斜。目前,《玉環縣汽摩配產業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已通過省科技廳專家評審,被批准為全省6個高新特色產業基地之一,按照規劃確定了6家骨幹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這一規劃的實施,將為玉環帶來一批新興的汽摩配產業,提高產業集羣核心競爭力。

(二)資源集聚:多元化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走“多元化”的路子,有效集聚社會資源,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是玉環縣自主創新的一大亮點。在玉環縣的大力培育和政策激勵下,一批涉及數控機牀培訓、機械設計、管理諮詢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相繼成立。玉環縣經理人俱樂部去年邀請專家和國內知名企業培訓講師來玉環為企業講課20多次,參加人數達5000人次,還開展了玉環縣科技教育中心建設,並通過省科技廳評估,被認定為省級星火學校。玉環縣火炬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專門開展專利代理和科技項目申報代理,去年就幫助企業完成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可行性報告2篇,解決技術問題5項,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460多次。玉環縣還積極鼓勵企業研發中心從企業中獨立出來,為行業服務。玉環縣科技圖書館向全縣科技人才開放,新建了電子閲覽室,開放萬方數據庫,為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提供網上科技資料、數據查詢。此外,還建設了網絡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使得玉環科技服務功能得到逐步完善。

(三)人才集聚:創造出人才“軟性流動”新模式。玉環地處偏僻又遠離高校院所集聚區,引進高素質人才到玉環落户實非易事,科技人才缺乏成為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的一大障礙。為此,玉環縣根據自身的產業特點,廣泛與高校院所開展以項目為載體的科技合作,推動人才的“軟性流動”,為玉環的技術創新尋求雄厚的智力支撐。玉環縣從20xx年開始與武漢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開展科技合作,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書”,編制科技合作手冊,共同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並設立科技合作項目專項資金,開展優勢學科對接等活動,全方位、多領域地開展科技合作活動。這樣,一個雙向互動的人才“軟性流動”就形成了,給玉環縣企業帶來了豐富的“信息流”和“知識流”,提升了玉環縣企業的研發水平和管理水平,科技合作也實現了從單項向整體技術層面合作的轉變。

公司考察報告 篇七

200x年8月21日至29日,有幸隨省電力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時家林和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克儉一行到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考察學習,在考察學習期間受到了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和各地市、縣供電企業熱情、周密細緻的接待。整個考察行程按計劃進行,順利完成了這次考察任務,收穫頗豐,感受很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將這次考察的有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考察情況

在山東期間,考察了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本部、青島供電公司、煙台供電公司、威海供電公司、蓬萊供電公司、濟南供電公司、曲阜供電公司,瞭解了企業概況,參觀了客服中心、調度、變電工區、多經企業等部門和單位,與各單位領導和主要生產部室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並重點對同業對標指標管理和工程管理情況進行了交流學習。

(一)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及其地市供電公司的基本概況

1、山東電力集團公司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總部設在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公司現有職工4。5萬人,下屬17個市供電公司,對全省91個躉售縣供電企業進行代管。

山東電網是以30萬kw和60萬kw機組為主力機型、500kv和220kv輸電線路為主網架的現代化大電網。1996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户户通電。20xx年,山東省全社會用電量完成1640億kwh,公司售電量完成1188億kwh,實現電力銷售收入499。22億元。集團公司位列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大型工業企業第14位,《世界商業週刊》公佈的20xx年中國能源200強第10位。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是全國第一家“中國一流管理的電力公司”。近些年來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全省文明行業”、“全國雙文明電力公司”等榮譽。

2、濟南供電公司

濟南供電公司是山東電網轄區內的大型一流供電企業,擔負着濟南市11個區(縣、市)的供電任務,電網覆蓋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共有員工1436人,20xx年完成售電量115億kwh。供電可靠性、電壓合格率、線損率三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在全國省會城市供電企業中保持領先水平。濟南公司積極推進電網管理自動化系統、營銷管理自動化系統、數字電網“三大系統”建設,城區電纜化率92。9%,共有41座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全面實現城區配網自動化,自動抄表率達86—90%,在全國多數城市電荒嚴重的情況下,保證了濟南電網的安全、可靠、連續運行,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建立了配電地理信息系統。數字電網系統將所有實時系統互聯為一個統一的平台,全部電網信息和營銷信息實時顯示、在線統計和查詢。20xx年新增變電容量1050mva,新建110kv、220kv項目10項。開展了優質服務向移動、網通學習對標工作;開展了組織變革與流程再造;營銷與地調合一,實際了限電不拉路;樹立了“只要您一個電話,其它的事由我來做”的服務理念,建立了“彩虹條”服務監督卡;與8家銀行聯合設立了61個網點收費,方便客户繳費;設立了供電網站,向全社會公開開放。建立了大學生實踐導師制度和首席專業技師制度。

公司相繼榮獲“國家電力公司雙文明單位”、“全國一流供電企業”、“城網建設與改造先進單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電力‘彩虹工程’先進單位”、“濟南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3、青島供電公司

青島供電公司擔負着七區五市供電任務,下設14個管理處室、9個生產車間和一個多種經營產業實體。現有員工1260人,主業744人,年售電量142億kwh。

作為首批國際一流供電企業,青島供電公司以信息管理系統和用電營銷管理系統為基礎,集成“變電站抄表管理系統”、“配變負荷綜合監測系統”、“gsm電能表遠程監測系統”、“負荷管理信息系統”運行數據,建設了線損在線監測及綜合管理系統,貫穿於電網的輸、變、配、供用電各個環節,在線監測、綜合分析生產經營指標,措施、計劃、分析、考核等線損日常管理同時納入同一系統,通過靜、動態結合,實現線損管理工作的全過程閉環管理,並實現web瀏覽方式查詢。

20xx年被國家電力公司授予“全國一流供電企業”“全國電力雙文明單位”“城網建設與改造先進單位”以及“三五普法先進單位”稱號,是連續8年的省級優秀政工企業,連續12年的省級文明單位。

4、煙台供電公司

煙台供電公司是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直屬國有大一型供電企業,承擔着煙台市13個縣市區的供用電工作。目前,公司直轄35kv及以上變電站41座,變電總容量464。38萬kva,35kv及以上輸電線路92條,總長1768。4km。公司下設16個職能部室、10個主業二級機構、41個多種產業單位,職工1273人。

多年來,煙台供電公司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堅持改革、發展、穩定整體推進,突出抓發展、抓管理、抓隊伍、創一流,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先後獲得首批“全國一流供電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城網建設與改造先進單位”、“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愛心捐助獎”、“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獎”、“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實踐創新獎”和“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山東省文明行業示範點”、“全省部門和行業作風建設示範窗口”、“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山東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集體”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多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山東電力先進企業”、“煙台市文明行業”、“煙台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20xx年,煙台供電公司完成售電量108。08億kwh,同比增長13。25%;實現多產總收入14億元,税前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15%和26%,居山東電力首位、全國同行業前列。

5、威海供電公司

威海供電公司成立於1990年5月,直屬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現有職工621人,是國有大二型企業,擔負着威海市三市(縣)三區的供電任務。截止20xx年1月底,全公司擁有220kv變電站6座,110kv變電站1座,35kv變電站25座,主變總容量達214。35萬kva,35kv及以上線路848。84km。全市城鄉電網布局合理,技術設備先進,威海市區形成了220kv雙電源、35kv環網、10kv手拉手、市中區地下環網的供電方式。強大的電網支撐,使供電可靠性逐年提高,20xx年供電可靠性完成99。987%,電壓合格率完成99。79%,售電量連續14年保持快速增長,20xx年完成電網售電量37。19億kwh,為威海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威海供電公司以建設國際一流供電企業為主線,堅持抓改革、抓發展、抓管理、抓隊伍,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一流供電企業”、“全國創建文明行業示範點”、“國家電力公司雙文明單位”、“山東省創建文明行業示範點”、“山東省優秀政工企業”、“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山東電力先進單位”、“山東電力農電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客户服務中心營業廳被團中央、國電公司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三市(縣)供電公司獲全國一流縣供電企業稱號。

在全市電業系統推行了首問負責制,制定了《服務崗位行為規範》、《服務崗位文化理念》和《“彩虹工程”形象標識》,構建了服務規範、文化理念、形象標識三位一體的行風建設識別體系。連續五年榮獲“山東電力‘彩虹工程’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六年榮獲“威海市文明行業”稱號,並進入威海市首批“百佳誠信單位”行列。

6、蓬萊供電公司

蓬萊供電公司成立於1979年,屬國有中一型企業,現有職工513人。擁有35kv及以上變電站22座,其中110kv變電站10座,35kv變電站12座,主變42台,變電總容量80。45萬kva,電網最大供電能力可達67萬kw,比全市實際用電需求超前五年以上。有110kv輸電線路10條,總長133。3km,35kv輸電線路39條,總長241。4km,10kv配電線路108條,總長1276km,輸配電線路總長1650km,公司總資產4。17億元。20xx年購電量達9。3億kwh;全市城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7%,農村供電可靠率99。84%;電壓合格率99。24%;網損率2。42%;10kv線損率3。56%;低壓線損率8。1%;電費回收率100%。公司連續17年保持山東農電先進縣供電企業,連續15年保持拾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稱號,連續14年保持省級文明企業稱號,連續12年保持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稱號。20xx年,首批跨入全國一流縣供電企業行列,20xx年被國家電力公司命名為“安全生產先進企業”和“全國供電系統雙文明單位”,20xx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榮譽稱號;20xx年,榮獲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榮譽稱號。

(二)山東省地市供電公司管理方面的一些共同特點

1、生產管理理念超前,設備選型先進,電網堅強可靠。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各地市供電公司除主變外,35kv及以上一次設備全部實現了無油化,35kv和220kv一次設備絕大多數採用了gis,且選型多為國外abb和西門子在國內的合資產品。所有變電所、線路均達到了電網n—1配置,重要區域實現了n—2配置。所有110kv及以下變電站均為無人值守,只有500kv和220kv變電站有人值班。所有變壓器均實現有載調壓。所有配網線路實現了手拉手。電網規劃、設計、建設、設備定購均以滿足電網安全生產運行為前提,滿足供電可靠性要求。良好的設備裝備水平,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強的物質基矗

山東各供電公司春秋檢不採用大面積停電檢修方式,僅對故障點有針對性的、不停電處理。在日常工作中根據用户需要停電檢修,因此不影響供電可靠性指標。全面推行狀態檢修,不搞定期檢修。如在變壓器預試周期到期後,由專責人員根據監測數據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如運行狀況良好,則提出延期建議,經生技部門及主管領導簽字確認後,設備繼續運行。

電網調度、集控、配網調度多由調度中心統一管理,所有通訊均為光纖或數字微波,載波通訊已基本停用。

專業管理體系和監控系統完善,各專業每月召開專業會,每季向領導小組彙報工作開展情況,使專業管理深入細緻,專業標準有效執行。

2、營銷管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規範服務以人為本,體現了供電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

客服中心以形象、服務和技術贏得了市場,在不允許“三指定”的前提下,各供電公司承建了全部的用户工程,對承建的工程承諾十年免費保修,充分展現了供電企業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確立了供電企業在用户工程市場中的誠信地位。

各供電公司在城區供電多采用營配合一的模式。青島公司在客服中心又設了抄表公司,60%的抄表人員為外聘人員,每抄一塊表付0。2元,費用從成本中列支。各公司的客户服務中心均備有詳細的配網工程流程圖、客户繳納電費須知、供電服務卡、居民住宅電氣配置常識等精美宣傳資料。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20xx、20xx、20xx連續三年實現了當年電費結零,陳欠電費以每年20%的速度回收,供電企業以物抵頂電費、幫客户銷售產品、回收貨款等多種方式清繳陳欠電費,目前陳欠電費已基本結清。

3、同業對標體系細密,指標在全國領先。

青島供電公司的同業對標工作由企業法制處負責,隨時確定排序,及時分析原因。濟南供電公司在同業對標工作中建立了“三大體系”(組織領導、對標指標和目標管理與措施保證)、“兩項制度”(全過程管理、檢查考核)和“兩個平台”(整合型企業管理和對標信息平台),實施了同業對標信息報送、信息發佈、過程控制、信息分析、對標交流、對標工作例會六項管理制度,開展了全系統、全方位、多層次創一流同業對標工作,即公司和公司之間、部門和部門之間、班組和班組之間、專業崗位之間進行對標,每半年發佈一次對標情況,用指標來評價企業,用業績來考核企業。同業對標已成為山東省各地市、縣供電公司提升管理水平、改進管理流程的主要手段。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被評為國網公司20xx年度綜合管理標杆單位和安全管理、資產經營等全部六項專業管理的標杆單位。也是國網公司確定的與澳大利亞越網公司進行國際對標的試點單位,目前對標項目組已赴澳大利亞越網公司進行掛職學習培訓,第二階段對標工作已全面展開。

4、多種產業資產優良,發展前景廣闊,效益顯著。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和各供電公司十分注重調動兩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實現“雙贏”。做決策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只要有利於企業發展的事,有利於企業安全生產的事,有利於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事就可以大膽探索,積極去做。強調要幹成事,尊重幹事的人,形成了良好的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氛圍。

建立了集團化管理體系,形成管理、指導、服務有機結合、配套聯動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橫向分權、縱向制約、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和信息與政令暢通、反應靈敏、疏而不漏的運作機制,多種產業整體管理水平高,經濟效益好。

5、企業文化建設成效卓著,職工隊伍穩定,員工對企歸屬感強,忠誠度高,人才激勵機制靈活有效。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注重抓隊伍建設,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提高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一要幹事、二要乾淨”的要求,改進了基層領導班子考核獎懲辦法,領導幹部績效管理體系完善,實行了幹部末位淘汰制。薪酬體系合理,使分配很好地發揮了激勵作用。人才工作推陳出新,推行了優秀人才培養選撥工程。對新進員工實行招聘制,全部實行人事代理。推行學習型組織建設,倡導全員學習和終身學習。

企業文化氛圍濃厚,各地市、縣供電公司門廳一般都設有與國網公司統一的視覺標識系統一致的一強三優、四個服務宣傳牌,企業文化緊扣國網公司、山東電力文化建設主題,以人為本、忠誠企業、奉獻社會。弘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每個公司年報、宣傳冊等均充分展示了企業的業績和形象。

二、考察體會

通過在山東的考察學習,感觸很深,體會到要向先進學習,越學越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越能找出自己的差距。改革開放以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思想觀念的落後,使我們和東部供電公司的差距越來越大,但落後也給了我們一個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的空間。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差距,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需要妄自菲雹失去信心,要認真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1、知恥而後勇,要實事求是地看到差距,不甘於差距,不甘於現狀,努力縮小差距。

允許基礎有差距,不允許觀念有差距;允許能力有差距,不允許努力有差距;允許實力有差距,不允許管理有差距。張掖供電公司對開展創一流同業對標工作的重要意義過去認識不夠,領會精神不透,工作措施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對標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業對標工作停留在簡單的數據統計,指標報送階段,主觀分析少,規劃措施少,沒有實現創一流同業對標與公司生產經營綜合管理的有機結合。通過本次考察學習,要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從現在起要建立同業對標工作長效機制,以國網公司同業對標指標體系為核心,積極拓展和細化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和管理控制體系,開展指標診斷分析。加強指標監控,落實過程控制措施,確保指標真實、可比,增強對標的科學性。要根據業務範圍,建立定期分析主要業務指標的工作機制,尤其要加大對安全、服務、成本、利潤等指標的分析力度,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工作、狠抓落實,以同業對標為載體,切實促進張掖供電公司綜合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2、安全生產是供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安全生產的基礎首先依賴於電網設備的裝備水平。

沒有堅強的電網和優良的設備就不能保證安全生產。張掖電網網架結構薄弱,設備選型相對落後,電網的安全可靠性較差。目前主網架結構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張掖配電網建設嚴重滯後,有電供不出去和供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矛盾已成為影響張掖電力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使張掖供電公司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目前張掖供電公司僅有7個變電站實現了無人值班,尚有無載調壓的變壓器和油開關在運行。只有一個變電站使用了gis設備。單電源、單迴路、單變壓器供電情況依然存在,供電可靠性受自然環境影響大。生產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仍沿襲傳統方式。春秋檢搞規模停電檢修,狀態檢修未得到推廣和提倡。

通過考察學習,體會到首先要轉變觀念,電網規劃、設計、設備選型要優先滿足電網安全運行的需要,並具備一定的超前性。要進一步完善電網和配網規劃,加快電網建設速度,積極爭取項目,並按期實施。進一步強化生產管理體系和技術監督體系,對生產過程實施全面有效控制。深入開展標準化工作,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指導書規範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加強電網運行方式管理,促進電網經濟運行。按反事故鬥爭和十八項反措的要求,集中解決威脅電網運行安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推廣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無功電壓及線損管理工作,降低線損。進一步轉變生產管理理念,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實,今後張掖供電公司改造項目的籌劃都要以滿足安全生產為第一需要,改進項目管理模式,逐步適應建設堅強張掖電網的發展要求。

3、要牢固樹立甘肅電力和張掖供電公司是企業的意識,紀律嚴明,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優化財務管理手段,強化成本控制,切實提高企業贏利能力。樹立優質服務不僅是營銷、客服和用户的問題,而是事關企業生存發展,事關企業形象,事關整體文化理念的意識。通過客服中心的積極工作,贏得轄區內的儘可能多的用户工程市場,採用供電公司負責設備選型、定貨、施工,用户負責付款的總包方式,提高用户工程建設質量,提高效益,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實力。發揮稽查功能,深入開展用電檢查和營業普查工作,規範用户的用電行為,杜絕“跑冒滴漏”。細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響應速度,為客户提供無障礙的高效服務。進一步提高營銷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用化程度。加大電費清欠力度,鞏固和提高預付電費的範圍和單户預付額度,確保電費回收不滑坡。要採取靈活的策略和多樣的方式,改變目前陳欠電費數額過大(1428。98萬元),回收速度過緩,且回收難度較大的現狀。加強需求側管理,積極做好大用電項目的接入協調工作,樹立營銷工作的經濟意識和利潤意識,確保全年售電量等指標的完成。

4、供電企業在前進中遇到的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來解決。

要在發展中體現四個服務,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於發電企業、服務於電力客户、服務於社會發展。通過為地方經濟服務來換取最大的利益,在服務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快電網發展,優化工程管理,全面、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建設任務。要全力支持多經的發展,積極開發市場,達到多經和主業雙贏的效果。針對多經發展沒有優勢項目,壓力較大等困難,調整多經發展思路,慎重開發高新科技產業項目,做實做強施工企業,鞏固提高產品製造業,做優做強商貿流通業,積極開發水電產業。以小水電開發經營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完成向梨園電站小水電項目的入股投資,並參與電站經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穩定的硅電聯產局面,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矗

5、加強基礎管理,加大管理創新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結合目標、過程、效率(tpe)建設來確定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圍繞全面提升創建水平工作進行流程再造,通過與國際最佳實踐對標診斷,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改進業務構架與業務流程,優化設計績效指標庫,內容涵蓋營銷、輸配電等核心業務以及財務、人力資源、信息系統集成等後台支撐系統。要通過流程優化,利用業務流程的再造及附着於物質層面的精神文化再造來提高個人和組織的績效,實現管理的高效率。通過業務流程的優化,實現組織結構扁平化,使管理信息指令傳遞更加靈敏高速,服務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使管理組織結構更好地適應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專項工作的需求。

6、人才作為現代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公司要想創建一流供電企業就要靠一流的人才來支撐,要想創造一流的業績也離不開一流的員工隊伍。

近兩年隨着張掖電力工業飛速發展,城農網改造逐步深入,每年、每月都有大量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和新的管理方法投入使用,但與之相對的是公司經營人才、技術人才和高級技工嚴重缺乏,尤其是缺乏能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和技能尖子人才。供電公司作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必須擁有一支技術精、業務強、能幹事、幹實事的優良職工隊伍。因此在今後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培養好、用好人才放在突出位置,紮紮實實開展好培訓工作,着重培養一批掌握電力專業新知識、有較強解決問題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協調能力的高素質職工隊伍。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把制定公司人力資源規劃和長期培訓計劃同公司制度建設、戰略目標實現緊密結合起來,構建公司規範化、系統化的培訓策略,形成長效人才培訓機制。其次要通過建立學習型企業,將創建學習型組織與企業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把學習與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緊密結合起來,使公司員工通過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完成工作任務檢驗學習的效果。學習內容除有關世界觀、方法論方面的基本理論及企業管理、技術技能等實用知識外,要分析不同對象的知識技能結構以及他們的培訓需求,針對不同層次、部門和時期在培訓上等級化,不侷限於本身崗位,儘量將知識在本等級上進行拓展。另一方面,還要實行培訓機會優先化,讓有能力的先培訓,讓有發展潛力的先培訓。學習形式要做到豐富多樣,通過舉辦知識講座、分析研討、網絡教學、參觀、操作等形式進行學習。第三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凝聚隊伍,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在觀念層次上,形成公司經營哲學、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培育公司核心價值觀;在制度和行為層次上,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企業風氣,完善員工的行為規範;在物質層次上,設計企業標識,營造完善的文化體育設施,形成企業形象的識別系統。通過持續獲得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優秀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向知識型、學習型企業轉變。

這次在山東電力集團考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對山東電力的瞭解僅是浮光略影,更多、更深層次先進經驗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深入瞭解、深入學習。有些個人觀點不盡正確,也需要在今後工作中不斷改進。

“需讀千卷書,更行萬里路”。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將借他山之石,開我山之玉,樹立“追求以人為本,崇尚學習之風,推崇寬容公正,尋求社會認同”的理念,完善企業流程、提高綜合素質、刷新管理目標,全力鑄造張掖供電公司企業金牌形象。

企業考察報告 篇八

1月14日到11月16日,公司主管領導及修理中心相關人員一行5人對杭州現代汽車實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在這有限的三天時間內,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該公司領導及全體員工的熱情好客,更主要的是我們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經營和管理方面的經驗。他們超前的市場意識、切合實際的經營定位、科學的管理手段以及全體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説,這次杭州之行對修理中心即將開始的改革調整及明年工作的開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杭州現代的許多經驗,更主要的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借鑑。

一、該公司基本概況

通過考察我們感到,該公司與我們企業現在的體制基本雷同,隸屬於杭州市海外海集團,屬於私企股份制企業。95年建成一汽大眾特約服務站,至今已十年之久,建站初期,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由於市場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從XX年開始,經營形勢大幅度下滑,造成02、03、XX年連續三年虧損,在XX年的一汽大眾評比中,列全國倒數第二,被一汽大眾視為砍掉對象,取消單一服務。

二、經營思路的轉變

面對這種形勢,海外海集團及時調整了現代汽車實業有限公司的領導班子。新班子上任後,就提出了“維修業今後的走向在哪裏”這樣一個十分現實的課題,他們最後認定了建4s品牌店這樣一條道路,首先通過多次整改,得到了一汽大眾領導的認可,前後僅用了半年的時間,軟硬件均得到了改善,拿下寶萊銷售權。XX年共投入300萬元進行改造,其中銷售展示廳只投入了250萬元左右,其餘的50萬元用於車間改造和設備更新,在此過程中一汽補貼了100萬元,實際他們僅投入了200萬元左右。今年,他們與一汽大眾簽訂了銷售780台寶萊車的合同,目前已銷售660台,估計完成有一定困難,但一汽大眾做出了承諾,只要銷售合同規定的85%即可。

他們的一汽紅旗維修以建立大客户為主,並隨時發展新的大客户。

一汽大眾維修主要面對私家車及出租車客户羣體,尤其是針對出租車修理,他們採取了比較獨特的方式,他並沒有利用廣告來宣傳自己,主要是以自身的維修質量和良好的服務來贏得客户的信賴,並做到了來一個,留住一個。出租車羣體希望的是價格最低,質量最好,時間最短,因為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出租車羣體的心理,所以他們實行了出租車綠色通道,設立了幾個專用架子,即來即修,修竣即走。

三、機制比較合理

杭州現代汽車實業有限公司在機制建設上動了很多腦筋,想了許多辦法,確實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海外海集團每年都與該公司簽定經營目標責任狀,公司的高層領導實行年薪制,完成目標責任狀年薪100%兑現,完不成扣發相應比例,平時按75%藉資。

現有員工110人,其中一線工人66人,銷售人員20人,管理及勤雜人員20人。集團每年核定工資總額,具體的分配辦法自己確定,員工平均工資在1。8萬—2萬元之間,但最低工資在800元左右,在分配上他們的原則是在同行業中工資不能偏低,否則留不住人才,因為在杭州,同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尤其是修理技能人才的競爭更是異常激烈。

具體的分配辦法是,工人取消保底工資,收入主要依據本人工時收入去掉税金後的25%提取,如果維修質量高,服務水準高,用户滿意度高的員工工時可上浮30%,員工所提取的工資相應提高30%。管理人員的工資按工時收入的2。8—3%提取。

副經理的工資按車間當月收入的額度乘以一定係數發放,同時還有新增大客户,

應收款的回收情況,均納入副經理的工資考核內容。

備件經理的工資按配件的差價的一定比例提取。

凡是與創造經濟效益有關的工作內容及涉及的人員均實行適當的獎勵辦法。

平時考核主要依據,修理按核心流程手冊中規定的內容進行考核,現場按照4s標準進行考核。

還有維修工時標準,用户滿意度等均納入考核範圍,常年實行維修日報、效益月報方式進行考核。

杭州現代公司依據一汽大眾的服務核心流程,制定了本企業各類人員的工作標準,其中責、權、利體現的比較清晰,考核的辦法比較適用。

杭州現代汽車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模式、科學管理手段、機制建設可操作性使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修理中心在本月末之前,將結束經營結構調整,人員定崗定編,下一步馬上面臨今年收尾,明年起步的工作,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認真謀劃。因此我們將把學習到的好的做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經營思路上,機制建設上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進一步統一認識,有針對性的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