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近代史論文近代史論文3000字【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2W

近代史論文近代史論文3000字【通用多篇】

近代史事件論文範文二:談近代史與當今中日關係找病因展望關係 篇一

[摘要]:當今社會,對各個國家來説,最主要問題還是和平與發展的問題,沒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外交關係,各國不能正常的發展自己的經濟。中日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國際政治討論的熱點。從近代到當今,中國和日本的關係都是很複雜的。

日本和中國是兩個一衣帶水的國家,近年來,中日關係問題是一個敏感話題。兩國的關係關係對世界各國與中日兩國之間有着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談到日本時就憤憤不平,所以我覺得,中國應該記住歷史和恥辱,再去和平發展。

[關鍵字]:近代 當今 癥結 中日關係未來

1 提出問題

國與國之間,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收益,在整個中日關係中,經濟合作占主導地位,對中日的整體發展具有特別的重要的意義,從現狀看,中日兩國互為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之一。在貿易方面,日本已連續十多年保持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日本來説,中國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回顧戰後以來中日關係發展的歷史,人們可以看到,經濟合作推動了整個中日關係改善。在漫長的歷史年代,貿易合作通過民間渠道不斷得到加強,促進了政治和文化領域關係的發展,最終經過了長期積累得到了加強,促進了政治和文化領域關係的發展,並最終促成了中日關係的正常化。七十年代兩國關係正常化以後,在第一個關鍵時期,經濟關係,尤其是其中的貿易往來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發展。即使在中日兩國之間出現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時,經濟合作也在不斷髮展,並且成為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就近代史中日關係與當今中日關係之間有什麼呢?

2近代史中日關係的變化

中國近代史發生了許多事件。而許多事件也使中日關係發生着變化。

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簽訂《中日修好條規》和《中日通商章程》,正式確立了對等的國家關係,中日關係也從此進入近代新階段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羣島是日本的領土,不承認中國自1372年起對琉球的宗主國地位,宣佈廢除琉球國,設置琉球藩,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正式合併琉球。1874年,以台灣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的牡丹社事件為由,日本出兵入侵台灣。1879年4月4日,日本廢琉球藩,改為沖繩縣,完全吞併了琉球。

1877年,以何如璋為首任公使的清外交使團赴日,1882年9月正式開設駐日公使館。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6月2日,日本內閣作出出兵朝鮮的決定。6月3日,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協助鎮壓。1894年7月19日,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逼令朝鮮政府廢除《中朝通商條約》,並驅逐清軍出境。1894年8月1日,清政府對日宣戰。同一天,明治天皇發佈宣戰詔書,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4月17日,清朝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署了《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中國割讓其東南的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羣島和東北部的遼東半島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日本。清政府派出知府銜道員劉學洵與員外郎慶寬以“考察商務”為名赴日,相互密商結盟,並引渡康梁回國。但劉學洵與慶寬辦事不力,逐告吹。

1905年12月12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接受日、俄《樸次茅斯和約》中的所有規定,還額外給日本以某些權益。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日本既支持革命黨也支持清王朝,圖謀分裂中國。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的10月28日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彥吉緻密電給內田康哉外務大臣:“帝國政府亟須當機立斷,下定決心??趁此絕好時機,亟應在華中、華南建立兩個獨立國家,而使滿清朝廷偏安華北??維持滿清朝廷於華北一隅,而使其與南方漢人長期對峙,乃屬對帝國有利之上策。”

1914年8月23日,一戰爆發不久,日本對德宣戰,卻把矛頭指向了中國。1928年5月3日,中國國民黨北伐軍過境山東時,在濟南跟日軍發生衝突,並殺害了一些日本僑民。國軍戰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蔡公時及隨行17人在交涉公署被日軍殺害,史稱“濟南慘案”。之後,日軍繼續增兵並佔領濟南全境,對平民進行了屠殺,北伐軍被迫繞道北進。1928年6月3日,被北伐軍擊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乘火車由北京回奉天。之前,日本政府特使要求張宣佈東北獨立,被張拒絕。6月4日清晨,張作霖所乘專列途經瀋陽南滿路與京奉路交叉路“三孔橋”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炸成重傷不治而死,史稱“皇姑屯事件”。

1930年5月6日,《中日關税協定》在南京簽字。期限3年,日本承認中國關税自主,但又規定對110種進口的日貨暫不加税。1934年國民政府在《中日關税協定》期滿之際,再次提高進口税税率。中國進口關税從1929年的4%增至1930年的10%,1934年又達25%。

1931年9月18日,日軍借柳條湖事件向中國東北駐軍發起進攻,因中國守軍奉行蔣介石和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日軍很快佔領東三省,史稱“九一八事變”。 2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3 當今中日關係

當今中日關係面臨着各種低谷近期,而回頭看近代史中日關係的變化,中日之間的關係能完全解決嗎?能有好相處嗎?這有許多問號。就當今中日之間因為釣魚島等事件使中日關係降至低谷。

3.1釣魚島事件

在釣魚島的歸屬這一問題上,中日兩國存在分歧。多年來,日本時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問題上進行挑釁。日本政府曾決定,如果外國人無視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釣魚島,將被認為是非法入境,日本將用武力予以驅逐。

自9月7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釣魚島海域同兩艘日本巡邏船相撞以來,日本方面非法抓扣中國漁民漁船,並不顧中方十餘次的嚴正交涉,繼續非法扣押漁船船長的行徑,對中日雙邊關係造成了嚴重損害。釣魚島領土歸屬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在這次撞船事件上,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任由事態惡化,也是基於所謂“釣魚島歷史上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的立場。要想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客觀而公正的認識,首先必須正視和尊重歷史的客觀事實。

3.2日本篡改歷史並參拜晉國神社

晉國神社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象徵靖國神社是位於日本東京千代田區九段北的一個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帝國戰死的軍人或軍屬,其中絕大多數是在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幷包括14名甲級戰犯,使得神社備具爭議性,所以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

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指圍繞日本國內歷史教科書而衍生的爭議。爭論主要圍繞書中近代、現代史等課題,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檢定與採納等議題。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不止引起日本國內關注。周邊的國家例如中國、韓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尤其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記載、評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所做的事。因此,此事對中日關係影響很大。

以上兩事件説明中日當今關係處在低谷,聯想近代史中日關係説明中日關係處在利刃上,有點風就可能斷。

4 中日關係的癥結

4.1 我對這種關係的總結

中日的這種關係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在我想,在亞洲,中日兩國的綜合國力都在上升過程中,是未來世界多極化格局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日本遲早要成為政治大國,這與中國成為經濟大國同樣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中日兩國在告別了“一強一弱”3 的時代後必須適應相互容忍和接受對方。要是彼此把對方看做是威脅自己的對手,試圖聯合其它力量牽制對方,那就勢必會導致危險的對抗,從而危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如果認為對方是與自己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相互與促進的夥伴,就有可能構築起新型的雙邊關係的格局,進而為亞太地區乃至於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中日經濟關係正處於重大轉折,即日本經濟從佔絕對優勢正轉變到相對優勢。這一過渡將維持一個時期,兩國間矛盾也就會不斷地冒出來。日本的寬容度會相對地縮小,中國的應對能力還有限,這樣,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中日兩國間政治磨擦因素和大眾傳媒的片面報道,不僅阻礙着兩國增進相互理解,而且不斷製造出新的相互誤解乃至相互敵對的情緒。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西方文化影響的不對稱性也將對中日共同文化基礎產生抵消作用。近年來中日兩國國民之間出現了所謂“感情摩擦”,以致圍繞對華政策的日本國內政治形勢十分微妙,甚至連經濟界也不便將希望發展日中經濟關係的“心裏話”痛快地説出來。這種為政治的、情緒的因素而犧牲兩國利益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合作利益的傾向是十分可悲的。

4.2 日本認識問題的方面

日本的認識問題。日本目前的心理是複雜的,昔日煌達的經濟如今深陷低迷,日本應該坦然承認和接受地區國家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在同一平台上進行競爭與合作的事實。日本要擺脱以下觀念:1.追求全球自由貿易,不參加地區歧視性經貿組織;2.繼續追求在東亞領頭羊角色,維護東亞的垂直分工體系;3.迫於國內政治的壓力,為保選票,不敢開放國內某些脆弱領域;4.迴避歷史,認為如果認罪有損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於面對歷史和現實,要成為一個正常的大國首先要以一個正常大國的姿態和度量行事,無論遇到什麼阻障和困難,依然故我。只有這樣,隨着時間的推移,周邊國家才能對你這種身份認同。

5 中日關係展望

由於日本既是中國的歷史宿敵,又是中國的心腹大患,既是世界經濟大國,又是中國的近鄰,既是美國封堵中國的第一幫兇和制衡中國的重要籌碼,又是企圖挑起爭端妄圖永久霸佔我國領海的罪惡國家。因此,我們有必要站在亞太地緣戰略的高度分析一下中日關係。

5.1 日本所處的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一個與地震共生的國家,日本地處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地震在日本人的四最怕中位居第一,地震就像夢魘一樣纏繞着這個櫻花盛開的國家。日本有一個古老的傳説:在日本海深處,有一條巨大的鮎魚,倘若太陽女神不滿人間的統治者4 的話,鮎魚就會翻身,地震就會爆發。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和這個古老的傳説, 地震改變着日本的歷史和未來:

5.2 中日兩爭的前景展望

中日兩爭的前景展望,中日釣魚島主權之爭與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之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中日兩爭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海底石油相當於中東的儲油量,又有巨大貢獻的戰略價值—釣魚島既處在日本的海外生命線上,也處在中國海軍出入太平洋的航道上;同時還與美國的全球戰略—保持自身的長期霸主地位而扶日製華—緊密相聯。因此,在美國的霸權還沒有一定程度之前,中日兩爭和台灣問題都解決不了。只有當美國的霸權衰落到顧不了那麼多或橫加干涉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時,中日兩爭和台灣問題方可一併解決。

5.3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中日不會太平的,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及其軍國主義也不會讓中國太平的。在與日本的交往中,我們應時刻記住歷史,以史為鑑,汲取教訓。不管時勢怎麼變化,我們要先做應對之法,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是對日本。 並不是中國人民不想友好,只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個世界並不太平,我們的國家也尚未足夠的強大,我們仍需要和平的環境發展,但是我們必須警醒,這個世界沒有誰對誰有多好,利益才是一切。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能是敵人,況且是日本。縱觀古今,我們必須時刻提防日本,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做好一切應對,適當的強硬才是硬道理!中國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參考文獻

【1】日本駐華使館編:《日本簡訊》,第110期。

【2】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8期。

【3】中國近代史綱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關於近代史論文(精 篇二

學史增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全黨從歷史中獲取滋養、滿懷信心開創未來的重要保證。深刻理解學史增信的要求,感悟百年黨史的增信歷程,從黨史中獲得增信的不竭力量,對於深化黨史學習教育、鼓起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史增信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把學史增信作為其中的目標要求之一,凸顯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政治價值,反映了走過百年曆程的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歷史自信和清醒的歷史自覺。

黨史學習教育着眼凝心聚力,學史增信正是對中國共產黨精神的再感悟、再弘揚。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崇高理想、負有偉大使命的先進政黨。為了理想與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披肝瀝膽、犧牲奉獻,創造和積累了一系列彰顯黨的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黨創造歷史輝煌的力量所在,也是繼續完成崇高使命的動力所在。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把黨百年奮鬥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給每一位共產黨人,感受中國共產黨精神的偉大和由此產生的力量的強大,思考和總結屬於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特徵,展現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品質,在新的歷史傳承中豐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把精神力量轉換為推動使命完成的強大動能。

黨史學習教育着力激發鬥志,學史增信正是對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再準備、再推動。中國共產黨經歷百年曆史風雲,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這裏的關鍵節點,不僅僅體現在時間上的前後相繼、進而關係到能否順暢銜接,還體現在環境上的錯綜複雜、進而關係到能否準確識變,更體現在能力本領上的練就提升、進而關係到能否高強過硬。如此的關鍵節點,使中國共產黨處在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的歷史關口,所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務愈加艱鉅,極需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有不畏艱險、知難

而進的勇氣,有見微知著、把控風險的能力。黨史學習教育恰好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開展,就是要用歷史視野把握重大風險挑戰,從歷史中取得經驗,從經驗中獲得啟迪,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中牢牢掌握歷史發展的主動權。

黨史學習教育着重主流本質,學史增信正是對黨的初心使命主題的再認識、再踐行。中國共產黨為初心使命而誕生,為初心使命而奮鬥。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史。在奮鬥的征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始終不曾動搖過;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奮鬥目標始終不曾改變過。因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使全黨牢牢把握初心使命這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原點、邏輯起點和價值支點,讀懂百年黨史,特別是要讀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必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必然,從而以更高的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帶領人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二、黨的百年輝煌歷程是學史增信的豐厚歷史滋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一百年成就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輝煌,也造就了強大的中國共產黨,為中國共產黨人學史增信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歷史營養。

黨的理論發展是學史增信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在百年曆史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信仰,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形成了寶貴的理論成果,不斷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使馬克思主義始終綻放着真理光芒,為中國人民照亮了擺脱苦難、走向強盛的前進道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歷史任務的重要根源,也是馬克思主義能夠賦予學史增信以強大思想理論支持的重要條件。

黨的歷史成就是學史增信的重要實踐依據。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

社會危機空前深重。一百年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中國奇蹟”。如此巨大的歷史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砥礪前行、接續奮鬥、勠力拼搏所取得的。中國共產黨以奮鬥的筆墨書寫了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展現了極其豐富的政治智慧,彰顯了無堅不摧的政治力量,成功地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以豐碩的實踐成果為學史增信提供了極富説服力的實踐材料,堅定了人民永遠跟黨走的信心與信念。

黨的自我革命是學史增信的重要政治基礎。黨的自我革命內藴着“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崇高追求和自我淨化、自我提高的膽略氣魄。在百年建設發展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以合乎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原則,不掩飾缺點、不迴避問題、不文過飾非,一刻不放鬆地糾正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努力跟上時代、實踐和人民的要求。無論是遵義會議,還是延安整風,無論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都在歷史關鍵時刻顯示了敢於直面問題、敢於修正錯誤、敢於刀刃向內的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表現出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革命作為鮮明品格已經熔鑄在黨的形象中,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閃耀的光輝,賦予學史增信以內在的品格魅力。

三、學史增信在砥礪奮進新徵程上共鑄新輝煌

百年大黨的歷史輝煌不能忘記,這是中國共產黨繼續前行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條件。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共產黨的新時代開創依然任重道遠。學史增信,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明志,胸懷“兩個大局”,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經驗、智慧和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未來的奮鬥之路,用實際行動創造無愧於偉大新時代的新輝煌。

學史增信,增的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用熱血和生命澆鑄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理想信念是力量凝聚。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就在於有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始終堅定追求。中國共產黨用百年的歷史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勝利之匙”,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羣眾始終跟黨走的力量支持。學史增信,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全黨在不懈奮鬥中

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理想信念之火永不熄滅,用理想信念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學史增信,增的就是經過千辛萬苦探索而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偉大實踐中領導人民歷盡艱辛、克服千難萬險而取得的寶貴成果。中國共產黨用百年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學史增信,就是要堅定“四個自信”,引導全黨從黨的歷史中獲得堅守的底氣,帶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學史增信,增的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埋藏在中國人民心中非常強烈的願望和夢想。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的歷史作為,義無反顧地肩負起這一歷史重任,經過百年的艱苦鬥爭和艱辛探索,把一個曾經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今天日益富足強大的新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共產黨用百年不懈奮鬥的歷史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史增信,就是要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引導全黨學會運用歷史思維判斷歷史大勢,堅持黨的領導,保持政治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關於近代史論文(精 篇三

黨的十八大前後,習近平同志圍繞黨史、國史和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史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深刻的歷史思維、深遠的歷史眼光,既為我們深入學習總結黨史國史提供了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也為我們正確借鑑運用歷史,更好地以史鑑今繼往開來,繼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

一全黨必須學好黨史國史必修課,不斷增強歷史意識,努力學會歷史思維,自覺培養歷史眼光

我們黨是具有高度自覺歷史意識、十分注重歷史思維、善於以歷史眼光分析問題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習近平同志從不同角度多次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對共產黨人來説是最好的營養劑。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領導幹部一定要學習歷史,學習歷史一定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要以自覺的歷史思維從以往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開展黨史國史學習,不斷增強歷史意識,努力學會歷史思維,自覺培養歷史眼光,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高全黨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任務和途徑。只有學好黨史國史,增強歷史意識,掌握歷史思維,具備歷史眼光,才能堅定對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社會主義歷史的自信,進而堅定對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的自信,才能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中,知所從來,明其所趨,繼往開來,堅定前行。

二以深刻的歷史思維、深遠的歷史眼光,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對黨史國史等作出新的科學闡釋和總結

對中國近代歷史、特別是黨的90餘年歷史進行新的闡釋和總結,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習近平同志指出,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不斷奮起抗爭,終於掌握自己命運,開始建設自己國家,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鬥的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辛探索、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找到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對改革開放30餘年歷史進行新的闡釋和總結,進一步深刻揭示改革開放歷史經驗,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深刻論述了30多年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史所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強調指出,作為生動的歷史過程,實踐發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曆史的關係進行新的闡釋和總結,祛疑釋惑,為正確認識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提供正確思想指導和科學方法論。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這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這兩個歷史時期既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明顯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階段,但同時又都是我們黨領導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實踐探索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和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實踐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堅持、改革和發展。歷史是連續的生動的豐富的發展着的客觀進程,既不能割斷也不能虛無,事實上也割斷不了虛無不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曆史進行新的闡釋和總結,深刻論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習近平同志系統回顧總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外國到中國500年來的歷史,深入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艱辛探索到破浪前行的歷史進程,深刻闡明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探索實踐中,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終於開創並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同志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曆史的回顧總結,科學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結論。

對5000多年中華文明進行新的闡釋和總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牢記中華民族歷史上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和警示,從中獲得有益的鏡鑑和啟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盪的深刻教訓。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既需要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瞭解,也需要對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地前進。

三以深刻的歷史思維、深遠的歷史眼光,科學闡明必須正確對待黨的歷史,更好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

正確對待黨的歷史,事關黨和國家的命運前途,具有重要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在黨的十八大前後有關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定要以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他強調,正確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運前途。

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必須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線和主流。中國共產黨自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鬥。這一不懈奮鬥的偉大曆程,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線。90多年黨的歷史,就是圍繞這個主線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並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成果的歷史,就是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不斷髮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構成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只有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線和主流,才能從黨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必須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的失誤和曲折。強調黨的歷史的主線和主流,並不是要否認黨在歷史上的曲折和失誤。我們黨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從事的是人類歷史上極其偉大而又空前艱鉅的事業,在艱辛探索的歷程中,難免會發生這樣那樣一些失誤,遇到這樣那樣一些曲折,甚至付出慘烈的代價。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是一切正義事業勝利的邏輯。重要的是要從正確的立場和積極的目的出發,正視失誤和曲折,認真考察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特別是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從中探索出防止重犯錯誤再走彎路的正確辦法和對策,不斷提高水平增長本領。事實上我們黨也正是這樣做的,這可從中央專門做出的關於黨的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得到生動的證明。

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必須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歪曲醜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在思想文化領域鬥爭複雜、取向多元、矛盾尖鋭的情況下,必須更加自覺地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洞察力,認真關注、分析和研究意識形態領域與黨史問題有關的動態,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以所謂“還歷史本來面目”、“重新評價”等之名,行歪曲、顛倒甚至編造近代中國革命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之實,試圖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否定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對於社會上和境外一些人通過多種方式,肆意歪曲我們黨的歷史、醜化黨的領袖、混淆歷史是非的行為,必須提高警惕並有理有據地予以澄清和批駁,用有説服力的研究成果佔領黨史輿論陣地。無論是對於一個民族還是對於一個政黨,歷史就是根基,歷史就是血脈。歷史根基、血脈被虛無、被否定了,必然“國將不國”、“黨將不黨”。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全面否定蘇共歷史、全面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歷史、全面否定列寧和斯大林打開了缺口。這是我們應該深刻銘記的歷史教訓。

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必須着眼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和未來發展,總結好運用好黨的歷史經驗,更好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只有對我們黨昨天的奮鬥有深切瞭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現實工作,承擔起明天的新使命,更好走向未來。學習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運用黨的歷史經驗,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對黨的歷史經驗的分析總結和發展規律的揭示,為正確認識和改造現實提供歷史依據、借鑑和啟示,更好地為黨的政治路線和政治任務服務。以史鑑今、資政育人,切實做好研究歷史、總結經驗、提供借鑑和啟示的工作,是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的重大政治責任。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必須自覺做到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四以深刻的歷史思維、深遠的歷史眼光,鄭重宣示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歷史任務,我們為此而進行的是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一個立意高遠、內涵深刻的重大論斷。“新”則意味着前所未有,“多”則意味着繁重艱鉅,“鬥爭”則意味着尖鋭嚴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只有敏鋭捕捉和準確把握“新的歷史特點”,才能更加自覺堅定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新的偉大斗爭,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敏鋭捕捉和準確把握“新的歷史特點”,必須深入分析新世情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一方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國際力量對比繼續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正發生廣泛深入調整,國際秩序正經歷快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進入新的分化組合,新舊矛盾、新舊力量、新舊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發力,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與此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帶來的國際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大,明顯改變了與國際社會的戰略關係,對整個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影響。中國越是發展,來自國際上利益衝突方的現實阻力和戰略擠壓就會越大。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以歷史的發展的眼光辯證把握時代主題,科學研判世界格局變動調整新動向,深入分析戰略機遇期的新條件新內涵,處理好獨立自主與合作共贏、韜光養晦與積極作為等重大關係,以堅強的政治定力和科學的戰略運籌,奮力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繼續推向前進。

敏鋭捕捉和準確把握“新的歷史特點”,必須深入分析新國情所發生的深刻變化。經過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的不懈奮鬥,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世界影響力顯著提升,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與此同時,在一些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仍未得到較好解決的同時,新的矛盾和問題也不斷增多和凸現。對此,必須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事業越是向前拓展,難度就越會增大。改革越是深入,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就會越深刻越尖鋭。開展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開拓精神,不斷解決新問題、戰勝新困難,不斷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道路。

敏鋭捕捉和準確把握“新的歷史特點”,必須深入分析新黨情所發生的深刻變化。近年來,黨的建設改革創新邁出重要步伐,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全面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推進,黨內民主進一步擴大,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深入進行,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頒佈實施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黨風建設、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顯著成效,極大地淨化了政治環境和政治生態,極大地鼓舞和凝聚了黨心民心。但另一方面,我們黨是擔負着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黨,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黨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全面提高管黨治黨的科學化水平,全面建設清廉清正清明的政治生態。黨中央和習近平同志都反覆強調,新形勢下,黨正面臨並將長期面臨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全黨面前。必須看到,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相比,與人民的要求和期待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黨員幹部的素質、能力、作風等,都還有不小差距。新形勢下如何經受“四大考驗”,如何戰勝“四種危險”,如何落實好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必須打鐵先得自身硬,使自己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發揮堅強領導核心作用。

習近平同志對黨史國史等問題的重要論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揭示歷史規律,把歷史有機地融入治國、理政、管黨的現實實踐,經略全局,擘畫長遠,為全黨樹立了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總結歷史、運用歷史的典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把習近平同志對有關歷史問題的重要論述作為重要內容,不斷增強歷史意識,努力學會歷史思維,自覺培養歷史眼光,更好總結運用歷史饋贈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更好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和自身建設規律,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關於近代史論文(精 篇四

同志們:

按照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有關要求,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大家都是知道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要求,要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全面回顧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奮鬥歷程,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加強自身建設。按照中央要求,我們及時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員、幹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在回顧和重温黨的光輝歷史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下面,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我圍繞“為什麼”“學什麼”“怎麼學”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學習黨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借鑑。

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

一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學習黨史我們就會知道,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從客觀現實來看,全面瞭解黨所走過的奮鬥歷程,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初心使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至關重要。二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以史為鑑、更好前進。認真學習黨史,釐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事實,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能夠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複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蹟的黨。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就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讀深悟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刻地不忘初心使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永遠在路上。

三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認真踐行、不負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近100年來,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無論順利還是曲折,我們黨始終在奮鬥中克服艱難曲折,靠奮鬥創造未來;

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也在不懈奮鬥中堅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鬥史。要從黨史中激發責任之心,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為民族之大我承擔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要從黨史中激發擔當之心,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立足新徵程新使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要從黨史中激發為民之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一是要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翻閲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歷史,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奮鬥史。從嘉興南湖承載革命火種的小船,到劈波斬浪領航復興偉業的“中國號”巨輪,中國共產黨譜寫了執政14億人口大國的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教科書。作為黨員幹部,就應自覺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在學習黨史、借鑑黨史中汲取成長營養、獲取奮進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恪守為民初心,擔當時代重任。

二是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特徵,是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保證。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反覆證明了一個道理: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在黨的歷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線一旦出現問題,形勢就會變得複雜,局勢也會隨之艱難,黨的前途命運則可能出現危險局面。歷史經驗和現實面臨的任務告訴我們,全黨上下只有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自覺站穩政治立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以及敏鋭的政治觀察力和政治判斷力,才能真正做到服從大局、圍繞核心、自覺看齊。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温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堅定崇高的精神信仰,獲取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汲取革命前輩的智慧,練就“觀察事物的敏鋭眼光,判斷時事的深刻洞見,處理人際關係的練達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動能力”,是我們學習黨史的落腳點。我們要在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獲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上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善於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善於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中把握政治邏輯,堅持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執行力。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攻堅克難,一路成長,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黨。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只有具備崇高信仰、嚴明紀律、自我犧牲精神、敢於且善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前進。黨的__擘畫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這需要全黨站在歷史和現實交會的高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努力前行。

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們黨歷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不動腦子的東西”“要把官僚主義這個極壞的傢伙拋到糞缸裏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治理,作風有明顯好轉,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説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作出艱苦努力。這要求我們通過學習黨史,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思想上徹底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

四是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淨化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早在1932年的江西瑞金,中央蘇區政府就專門設置了檢舉木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不懈“打虎”“拍蠅”“獵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成效顯著。在新形勢下,我們黨員幹部應把黨史作為最好的營養劑,努力修好黨史這門必修課。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經常攬鏡自照、每日三省。要嚴在第一次,常存“白袍點墨”之戒,在從政伊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要嚴在關鍵處,嚴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把“嚴”的基因薪火相傳。要嚴在細微處,常懷“堤潰蟻穴”之思,樹牢進步靠組織、温暖靠家庭、消費靠工資的意識,從一包煙、一瓶酒、一盒茶做起,管好自己的手,做到乾乾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2015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準確把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重大事件、重要黨派、重要人物。為我們揭示了黨史教育的方法。

一是要真學、篤學。“多重温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多學習黨史,學好黨史、學深黨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出發、走向哪裏。只有理解和回答好這些問題,在真學、篤學黨史中尋根守魂,才能真正補足精神之鈣,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上行穩致遠。

二是要學深、學新。學習黨史,貴在學新、難在走心。我們黨是一個不斷髮展壯大、不斷成長奮進的黨。這一過程,黨的理論、黨的歷程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需要經常學、反覆學、比較學,掌握新知識、學出新氣象。要從黨史學習中吸取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不斷推陳出新,對標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走好新道路。要從經常學習中常學、常思、常省,對標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斷改造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合格黨員。通過在黨史學習中豐厚知識、提升能力,厚植人民至上情懷,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三是要學常、學實。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做好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開啟新局面,就要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學在日常、學在實處,始終做到實實在在學、結合實際學,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真學真用、真知真行中汲取寶貴經驗,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提高成事的真本領,積極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好“六保”任務,以劈波斬浪的勇氣、迎難而上的鋭氣、向難而行的膽氣,不辱使命擔當,不負偉大夢想,書寫新時代新徵程壯美華章。

同志們,學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亂。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鑑往知來的航標燈。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闊步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贏得一切挑戰,抓住一切機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開好局、起好步。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關於近代史論文(精 篇五

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廣大黨員幹部弘揚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增加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與基礎。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通過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找回共產黨員的初心,找回當初入黨時的澎湃激情,從而牢記使命,敢於擔當作為。

(一)黨史、新中國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奮鬥史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之時,毛澤東豪邁地向全世界宣佈:“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科學教育文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後來的富起來強起來奠定了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果斷地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部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鬥史。我們必須重視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讓廣大黨員、幹部通過加深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更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更加自覺地為黨和人民努力工作。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有一個這樣偉大的黨而自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瞭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通過新中國史的學習,可以讓我們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重視黨史、新中國史學習是開展黨內教育的優良傳統

我們黨在黨內教育中歷來十分重視黨史的學習。通過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可以讓人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如何走過來的;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對黨的歷史經驗教訓作出科學總結和概括,統一全黨的思想認識,既凝聚了全黨共識,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匯聚全黨力量,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強勁動力。

(三)努力提高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自覺

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歷史之所以是最好的教科書,是因為歷史能給人們以深刻的警示、啟示與借鑑。如果我們對土地革命前期中期黨內發生過的“左”傾教條主義的危害有過了解,就能深刻認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極端重要;如果對長征途中發生的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這段歷史有過接觸,就能對為什麼一定要做到全黨服從中央有深刻的認知;

通過我們黨大力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可以深切感受到政策與策略確實是黨的生命;通過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作出“向南防禦、向北發展”的戰略決策和東北根據地的建立,可以明白全黨一盤棋、樹立全局意識是多麼重要;從老一輩革命家人生經歷特別是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心路歷程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進而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守初心、擔使命;反過來,黨史上某些歷史人物因理想信念動搖、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最後走向革命的反面的教訓,亦能給我們以深刻的警醒。黨員領導幹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首先應做一個黨史、新中國史問題上的明白人,因此,應當努力把黨史、新中國史這門必修課修好。

與老一輩共產黨人不同,今天絕大多數黨員幹部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生,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不存在天然的熟悉,有一個學習與瞭解的過程。因此,不但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應抓好學習,就是主題教育結束後也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黨建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