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淺談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的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淺談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的論文【新版多篇】

淺談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的論文 篇一

《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 中國 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即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本文旨在闡明,認識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關鍵詞:鴉片戰爭;危害; 現代 文明

19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英國 工業 革命已經完成,法、美工業革命也正在迅猛 發展 。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闢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此時的清王朝依舊做着“天朝上國”的迷夢,清王朝統治集團虛驕自大,閉目塞聽,對世界形勢茫然無知。清政府仍舊推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 自然 經濟 ,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當時的英國政府已感到在中國這個封閉了幾千年的古老大國,單靠貿易手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輸入鴉片,鴉片嚴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統治,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禁煙,但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卻成為英國政府使用“炮艦政策”的藉口。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一八四三年七月與十月,耆英和璞鼎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對《南京條約》進行了補充和具體化,對關税税率、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又達成了協議。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與美國全權代表顧盛在澳門望廈村簽訂了《中美五口貿易章程》即《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與拉萼尼在停泊在廣州黃埔的法國兵艦上籤訂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黃埔條約》)美國和法國與中國達成同英國相同的權利。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消極影響深遠,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二、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進步性

中英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儘管由於中國道光皇帝的無能和當時清政府的腐敗,落後與封閉,造成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作為一個失敗者的中國不能不賠償戰爭的費用和損失,接受外國的一些苛刻條件,甚至有些條件直接有損於中國主權的完整。但是畢竟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古老中國大門被英國用“炮艦”強行打開了,儘管這個時候打開的僅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進了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中國的瓦解,對於推進世界文明在中國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其主要表現為:

(一)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了 中國 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大門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與專制 社會,廣大民眾侷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過着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到了滿清的後期,這種封閉性與落後性以及腐敗性更加突出,當世界在 發展 ,特別是歐洲 經濟 經過近幾百年的迅速發展,先進的技術和 現代 文明,給歐洲民眾不僅帶來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還帶給了歐洲民眾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國與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差距更大,儘管西方各國在打開中國封閉大門時,採用了“鴉片”和“大炮”兩種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國的封閉大門畢竟是需要打開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這種進程。

(二)促進了中國商業的發展

由於《南京條約》規定了五口通商,先後開放廣州、廈門、上海、寧波、福州為商埠。五市的開市和開埠,促進了當時五市商業的發展,舊日的商業中心廣州和新起的商業中心上海最為繁盛,其他次之,中國也出現了一批大商人如廣州的吳健彰,揚坊等人,這些擁資百萬的商人,儘管有些商人是依附於外國人,但是畢竟是中國較早的具有現代商業意識的商人,他們促進了當時中國商業的發展。

(三)帶來了歐洲的現代文明和技術

隨着中國的國門逐步被打開,一些外國的文明與技術,特別是外國的一些進步和開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張,也開始在中國大陸產生。比如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鴉片戰爭”的過程,提出了對外關係方面的幾個原則。第一是“聽互市各國以款夷,持鴉片初約以互市”,這就是允許合法貿易,反對鴉片貿易。第二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長技”雖然主要還是指槍炮。魏源等人的這些主張已成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較早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先驅者,自這以後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和新產品也開始陸續地進入中國,中國民眾也開始在逐步認識西方世界。

總之,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鴉片戰爭也強行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出現了探求西方知識、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中國的瓦解。

淺談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的論文 篇二

《淺析鴉片戰爭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摘 要】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叩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使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同時隨着中國國門的逐漸打開,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對中國落後的農業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洋務運動的興起和洋務活動的展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近代化工廠的建立,農民運動的此起彼伏,對舊社會舊思想的衝擊是難以想象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儒家思想體系和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堅船利炮擊碎,有識之士開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從經世致用思潮到開眼看世界,再到師夷長技以制夷,飽學的進步之士的思想逐漸轉變,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發起了變革。本文研究淺析鴉片戰爭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其目的在於試圖通過對鴉片戰爭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分析,瞭解到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受鴉片戰爭的影響造成的轉變及原因,並對此做一個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鴉片戰爭;中國文化;影響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十分繁榮,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環境下,社會風氣逐漸走向奢侈糜亂,光鮮之下矛盾暗長。清王朝統治者在落後的封建觀念統治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與外界溝通的封閉狀態,國家發展陷入停頓,逐漸由盛轉衰。而當清王朝逐漸走入沒落之時,歐洲各國卻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以英國為首的歐洲資本主義各國逐漸完成了資本主機原始積累,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在具備雄厚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時,為了擴大海外市場,它們逐漸把目光瞄準了中國。

一、鴉片戰爭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並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極力向中國傾銷鴉片以抵禦貿易的入超,妄圖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在這一過程中英國大發鴉片財。中國方面白銀大量外流,人民飽受鴉片摧殘,精神和健康受到嚴重傷害。道光帝派遣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禁煙,林則徐把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集中銷燬,這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

英國政府以此為藉口向中國出兵,但清政府並未在沿海地區積極備戰,導致當英軍來襲之時清軍變一觸即潰。戰爭期間,中國人民積極抗英,湧現了三元里抗英鬥爭等反侵略鬥爭,充分展現了人民對侵略活動鬥爭的決心和強烈的愛國情操,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戰敗收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二、鴉片戰爭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一)傳統觀念的變遷

中國的文明誕生極早,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在周邊國家中,中國的文明發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邊落後的少數民族用武力征服,中華文明強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終也會將之同化化作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同時中華文明也以其強大的影響力輻射了周邊國家,形成了深遠影響。因此中國自古養成了以中原為中心的天下的觀念而非國家觀,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理念,視周邊的民族皆為蠻夷,認為中國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書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中者為中國,居天地之偏者為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

我們能看到這時國人已視自己置身所在即為世界的中心。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中國即為中央之國,周圍的蠻夷國家都應該向中國稱臣納貢。在“天朝上國”的驕傲自滿中中國對所謂的“洋夷”不屑一顧,這種洋洋得意的自滿被帶到了鴉片戰爭之中,清政府認為英國還是一個未開化的民族,甚至當時有的官員向皇帝獻策稱洋人的腿是不會奔跑的,因此對付他們只需要用竹竿將他們擊倒。直到經歷了鴉片戰爭清政府的慘敗,時人才認識到清朝“天朝上國”不過是自己編制的美夢,被認為野蠻未開化的夷人已經將自己超越。少數的飽學有識之士開始了自強的道路。從“經世致用”到“開眼看世界”,從“變古愈盡,變民愈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天下”的觀念向“世界”的觀念逐漸轉變。所以直到鴉片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以“國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稱的觀念才逐漸形成。

(二)現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鴉片戰爭後西學的傳播還是中國的現代教育的重要條件。其中洋務運動時期的洋務教育是中國現代化教育的萌芽階段,在中國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務教育主要有三個方面:洋務學堂為中國培養現代化人才,留學教育把學生送往歐洲接受先進教育,翻譯西方的優秀著作傳播西方先進知識。洋務教育是現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國的教育由傳統的模式向着現代化模式轉變,這是對舊中國已經無法滿足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徹底否定。中國的近現代教育從此拉開了序幕。

洋務派的洋務學堂無疑應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佔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務學堂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最初的領地,為傳統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體創造了條件,從而也為中國教育正式啟動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作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和中國近代首次教育價值與道路選擇,洋務學堂以縮影的形式充分體現了國人在中西文化衝突的初級階段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和處理。它的辦學得失對中國近代教育發展道路的選擇,乃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響。具體來説,洋務學堂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並衝擊了陳腐的科舉制度,促進傳統書院進行改造;洋務學堂是中國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方向等。洋務學堂儘管在客觀上開啟了中國早期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但是,在“變器不變道”辦學思想的支配下,洋務學堂僅僅是引進了西方的工藝技術,卻失掉了作為技術根本的科學精神;試圖保持傳統的人文教育,但事實上卻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這些都引導中國早期教育現代化走進了狹窄之路。

參考文獻:

[1]石介。中國論徂萊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6.

[3]張靜。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J].歷史教學,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