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6.1K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論文精品多篇

愛情心理學結課論文【精華總結 篇一

愛情心理學結課論文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給我的啟示

姓名:張子彪

學號:110113010006

學院:車輛與能源學院

班級:11級交通運輸一班

心理學結課論文 篇二

如何解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困惑

摘要:大學時期也許是每個人遇到心理困擾做多的時期。例如,學業、情緒、人際關係、情感、性心理、大學生活適應、就業等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困擾()、保持樂觀心態、學會傾訴、保持內心平衡、改變形象、轉移注意、理性認識、自我實現、學會求助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心理困惑。也許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不一樣,但是肯定會影響到自己。就個人而言,隨着年齡的增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有些也許通過自己能夠調整過來,有些也許自己一個人也解決不了。我們會通過父母、好朋友、同學或者是網絡來解決。小時候遇到事了,哭一哭也許就好了。前一分鐘還在哭,現在已經笑着和小朋友去玩了。慢慢的長大,也許在也不會哭了。也羞於用哭去發泄,每個人會找到自己排解困擾的方法,儘管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自己。當你進入大學以後,可能一切又都變了。從小到大沒有一個人離家這麼遠,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一切都是陌生的。每件事都要自己去考慮,去處理,沒有人可以依賴。很多學生也許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困擾。朋友家人都離自己很遠。沒有人可以去傾訴,沒有人可以去依靠。如果一時沒有交到朋友。就會導致很多大學生去上網聊天,玩遊戲,或者找男女朋友等,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大學時期也許是每個人遇到心理困擾做多的時期。例如,學業、情緒、人際關係、情感、性心理、大學生活適應、就業等問題。

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因該怎麼辦呢?我們不能手足無措,感覺自己走進死衚衕了,沒辦法了。我們不能有這種消極的想法。我們要積極的面對我們遇到的問題。要想辦法去解決它,使自己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我們才能更健康的成長。使自己變的更加成熟。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八個方面去解決這些問題。

1、保持樂觀的心態

如果我們遇到心理問題了,不能消極牴觸。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持自己樂觀的情緒。只有這樣才可能儘快的解決自己的困擾。例如,學業問題。在高中是你可能你一個學習成績很不錯學生。感覺自己很有自信,沒有人能與自己競爭,感覺自己是最好的。但是,上了大學好像完全變了,是個學生都比自己強。高中建立起來的強烈自信被打擊沒了。整天鬱鬱寡歡,完全沒有學習的心思了。而且也不敢面對學習。慢慢的就在自己身上出現了逃課、不交作業等一系列在高中都不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情況只會更差。最後淪落為啥也不會,啥也沒學到。每個進入大學的學生都不是差學生,每個人的水平也都差不多。所以我們不必要認為別人比自己強很多。我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變得積極向上,努力去學,而不是放棄。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落後,才能和別人能夠競爭。

2、學會傾訴

在大學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也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

當然也可能受很多委屈。也許自己的情緒會變得很低落,甚至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當我們遇到這些事時,我們要找一個傾訴對象把自己的事説出來。傾訴的對象可以是親人、朋友、心理諮詢師等。他們都會給你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讓你走出情緒的低谷期,重新變得陽光樂觀。千萬不能把不舒服的事一直憋在心裏,越積越多,時間久了會對你的身心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

3、保持內心平衡

保持內心的平衡主要有三種方式,情緒自我控制、焦慮的減輕、自我轉化。情緒自我控制只要有發泄、數數、深呼吸、聯想釋放等方法。發泄有很多中方式。例如,可以去瘋狂的玩,去山頂上大叫等。深呼吸可以緩解自己緊張的心理,減輕心理壓力。如果哪個人惹你生氣了,你也許可以把某一件東西當作他痛扁他。從而達到發泄的目的。在國外有很多專門的心裏發泄室,裏面的東西隨你破壞,以減輕自己的壓力。能夠保持平衡的心態。

還有就是自我轉化。讓自己的壓力變成學習或工作的動力。努力的去學習,努力的去工作,忘掉所有的煩心事。

3、改變形象

通過改變形象增加自己的自信,消除自己的煩惱。例如,學會微笑,走路時昂頭挺胸、或者化粧。當你微笑着去面對生活是,生活是充滿陽光的。如果你每天愁容滿面,生活對你也會很吝嗇。

當你感覺很自卑,沒有自信時,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形象來增加自己的自信。你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帥一點或漂亮點,使自己心情變得好點,慢慢的增加自己的自信。

4、轉移注意

當朋友不理解你,而你又一時沒有辦法解釋清楚時,不能一直糾纏在這件事上。而是要想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去打打球,看看書,或者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當你運動完或者是看完書後,也許你的內心將會平靜很多,也能夠更清楚的認清事物的本質。才能找到合理的方式去處理它。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當你幹一件事的時候,對另一件事的注意力會有所下降。這樣使自己不過分執着于于一件事,而造成不必要的後果。

5、理性認識

俗語説: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所以我們所做的每一見事都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影響。我們遇到問題是一定要冷靜,理性的去分析。不能感情用事,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一惡小而為之。這種做事習慣也會影響我們,增加我們的修養,提高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至於以後遇到問題時,能夠表現的更成熟點。

6、自我實現

每個人都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説:“在任何情境中,都嘗試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問題,從長遠的利害做決定。對生活環境中的一切,多欣賞、少抱怨;有不如意之處,設法改善;坐而空談,不如起而實實行。設定積極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標,然後全力以赴求其實現;但不能期望未來的結果一定不會失敗。對是非之爭辯,只要自己認清真理正義之所在,縱使違反眾議,也應挺身而出,站在正義的一邊,堅持到底。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為自己在思想與行動上留一點彈性空間,偶爾放鬆一下身心,將有助於自己潛力的發揮。與人坦率相處,讓別人看見你的長處和缺點,也讓別人分享你的快樂與痛苦。”

7、學會求助

當我們遇到心理問題時我們要學會求助,例如我們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社會或者進行心理輔導。我覺得最好的求助對象是朋友。首先,朋友是同齡人好交流,也許他們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看他們是怎麼解決的,或許對自己有幫助。如果是父母也許會有代溝,有些問題父母的觀念不適應年輕的我們。心理輔導也是一個好的選擇。老師比較專業,接觸的心理問題比較多,對我們的心理問題也許會提出一些比較可行的方法。結束語: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瞭解了當你遇到心理問題時該如何解決。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論文 篇三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了,各科考試也陸續結課,我們馬上要對這個學期説聲再見。時光如梭飛逝,往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昔。想到了那些經歷過的跟沒經歷過的事,那些你想念的人和想念你的人,那些經常見卻始終見不夠的,那些偶然可見卻只是相識一笑的,那些無法見卻在懷念着的,那些極度想見見了卻無言的,那些不想見便真的沒見的,原來我們互相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大學生活。貫穿三年的始終,我們大學生始終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標,定位自己的位置,探索生活的真諦。這個過程有過幸福跟快樂,也有痛苦跟彷徨,我想説所有這些都不重要,在不斷的經歷中磨礪自己的品性,沉澱自己的氣質,才是關鍵。言歸正傳!

每一堂大學生心理學課都是一場視聽盛宴,讓我們瞭解了大學生心理學的奧祕,瞭解其中的樂趣。鋼鋼老師的課透着心理學的神祕,也充滿了人文關懷,每一個活生生的案例都讓我們認識了心理干預在個人的內心和諧跟社會整體的和諧發揮的巨大的作用。從親情到愛情,從戀愛到職場,每一個專題都跟我們大學生有緊密的關係。同學們仁者見仁,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跟觀點,但我想,所有這些都遵循了這個理念:感情要珍惜,奮鬥是常態。

珍惜感情,要學着有一顆感恩的心,寬厚的心,不要把同學對你的關心與呵護當成是理所當然,關心你並不是別人的義務。都奔三的人了,本該自立的年紀卻大手大腳花父母的錢時你是否心裏有過愧疚?生活中,你是否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自己的微小利益受到了觸犯,是不是就吵吵鬧鬧,甚至反目?宿舍裏,多打掃一次衞生,多搬幾桶水,原本很小的事,非要算計的那麼清,同學情緒不對,你要做的不是要跟他針鋒相向,更不是在背後非議別人,既然都是大學生,陪着一起打球,喝酒有何不可。否者,這宿舍生活也就索然乏味了,其實經營感情常常需要從這些微小的事中入手,友情這樣,愛情這樣,親情也是這樣。不是自己心裏舒坦就稱得上幸福,當你的快樂跟別人的幸福形成一個交叉點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諧的快樂。

奮鬥是常態。在大學裏,你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獲得了很高的績點跟很靠前的年紀排名是一種奮鬥,可是,如果我們的目標含混不清,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是否會感覺到愈發的迷茫,要知道,目標不只是保研或考研這麼簡單,那只是一個途徑,它是在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瞭解的基礎上,基於自己目前自身的能力及能力提升的空間還有周圍的社會環境為基準作出了綜合的判斷。基於此,我覺得,真正的奮鬥是自發的,而不是完全由家長,學校或環境逼迫你做出的努力。但是目前大學教育的缺位,讓我們囿於大學的小圈子裏,小生活中,無法對社會生活的變化作出及時的反饋,也就是説,我們無從同社會接軌,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你,需要你的什麼,我們都無法做出正確的結論,找不到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這是悲哀。心理學課堂上,感覺我們通過測試的手段只能説是一種輔助的方法。還得靠自己!

終於飄來了入冬的第一場雪,盼了好久,又是一個輪迴。從小被耳提面命,要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如此持續了十八個春秋。而等到自己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堂,方才明瞭,過去所有的教導都成了浮雲耳,想起了充滿激情與夢想的大一,那是掙脱勒中學教育桎梏的釋放。時至如今,卻也明白了,所謂的:夢想是用世俗的思想高尚的活着,現實卻是用高尚的思想現實的活着。要活在現實中,做個有質量的人,在一次次的經歷中淬鍊自己,沉澱自己,不求讓自己發光,但求使自己更加厚重,思維敏鋭,判斷清晰,氣定神閒,寵辱不驚……。.或許這才是真諦。但是,目前網絡媒體上經常報道有大學生自殺的新聞,讓外界對我們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判斷產生了偏差,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真的很嚴重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癥結又在哪裏?一想到大學生就會把我們同墮落,網遊,蝸居,蟻族相聯繫,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可是活在大學裏的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那只是個別現象,我們的大學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的墮落,我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學生中間藴藏了蓬勃的朝氣和巨大的尋求改變現實的能量,我們勇敢的去談女朋友,勇敢的去就業工作,蝸居只是現狀,無法阻擋我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對社會公平的期望,而蟻族則是我們在底層蓄勢待發的前奏,凱旋前的高歌。

大學生自當有“會當即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言壯語。要有“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霸氣與朝氣,又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與氣度,更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最後謝謝鋼鋼老師的怡口蓮,很美味!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2000字 篇四

《淺談大學生心理教育》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等,本文針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應對措施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措施

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劇,多元化和價值觀念衝突的不斷加深,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普遍重視,中央已經陸續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做好心理諮詢工作,是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特別是一線輔導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生活環境的改變

大學新生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係、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大學時代開始了寢室生活,同學之間的距離近了,各種隱私也暴露無餘。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環境,不免在心裏造成失落與孤獨感。筆者曾經有位學生,飯卡壞了自己不會補辦,且不敢和老師溝通,讓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蘇打電話給輔導員老師。可見很多學生出生在温室的環境中,到異地求學還不能完全獨立。

還有,有的同學天生身體有殘疾,可能從小就會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學,父母不在身邊,孤獨加上自卑感,會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這種因為環境改變所產生的壓力與失落,如果不能及時疏導,久而久之,必然會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

(二)大學生戀愛

大學生已進入成年階段,父母多不在身邊,渴望與異性戀愛。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多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讓。且多數同學尚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往往是出於寂寞,好奇,隨大流而去談戀愛,這樣的初衷往往會導致戀愛的不如意或是失敗,最終導致心理壓抑苦悶,甚至出現輕生、心理變態導致性取向出現問題等。

(三)學習考試等自身原因

大學的課程,老師講課的速度很快,篇幅較長。很多同學開始並不適應,不會合理安排時間,致使心理上產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懷疑,所以很多新生剛到大學有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落後了,墮落了,沒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難有好的成績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課睡覺,迷戀網絡遊戲聊天等,深陷虛擬的環境中不能自拔,產生惡性循環。

二、大學生心理應對措施

(一)大學生入學後存在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問題

輔導員可通過開班會和個別談話輔導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這種變化的原因,以及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由於我國中學階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學生在兩性關係上存在不少困擾。輔導員可通過講座、演講和討論等形式,及時澄清同學們對兩性關係的困擾。大學生由於某種挫折,無法解脱的時候,會自卑,甚至有可能通過自殺等過激行為來消極面對問題,輔導員可以通過正面鼓勵,引導班級同學對其關心,幫助其注意力轉移等方法對其進行輔導。這種輔導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能夠具備新需要的知識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輔導員參與學校心理諮詢和問題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

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工作。進行早期發現與預防。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是開展一切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輔導員要對每一位新生通過填寫“心理健康問卷”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從中篩選出有問題,有症狀的同學進行備案。與心理諮詢中心的諮詢師取得聯繫,可約請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到心理諮詢中心,做到提前預防,防患於未然。在必要情況下,輔導員手中的學生心理調查資料,也可以成為心理諮詢中心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諮詢時的補充材料。因為,輔導員與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過直接或者班級幹部、寢室同學等間接觀察,瞭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因此,輔導員可以為心理諮詢中心老師提供更多鮮活的一手材料,協助其做好諮詢工作。

(三)注意關注特殊大學生

特殊大學生包括學習成績不好臨近畢業可能不能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的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遭受突發性重大變故、身體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機且情緒反應較激烈、情緒極端不穩定有嚴重神經衰弱、強迫症、抑鬱症的大學生等。他們是大學生中不可忽視的羣體。這些大學生身心不夠健全,極易出現問題,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此類大學生的管理已經構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對重點大學生進行重點關注不代表只做這一部分人的工作,還要加強日常調研,全面把握大學生信息。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漫長和艱鉅的過程,任重而道遠,輔導員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各項措施和方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吳洋,孟小茜。淺議輔導員對於大學生心理教育[J]。知識經濟,2011(19)。

[2]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3]邱偉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3200字 篇五

《淺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探討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素質的競爭。面對嚴峻挑戰,人們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強健的體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近年來國內的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經明顯地影響到他們的智能素質、人格成長和身體健康。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從而使他們能夠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羣體,處在青春期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主要是因為:第一,大學生都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極強的進取心,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看不慣,想不通,從而產生困惑和煩惱,加重了精神負擔,出現失落、無聊、發泄心理。第二,大學生是同齡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陽”,而且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經受過逆境與困難的磨鍊,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陷入苦惱、失望、憤怒,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出現心理障礙。第三,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激烈的競爭,繁重、緊張的學習,離開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環境以及不習慣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難以適應,從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須轉向靠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念,又從各個側面衝擊着他們的心靈和思想,給他們造成壓力。越是敏感、進取心強的學生,壓力感、緊迫感就越明顯,越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這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和人格。第四,大學生雖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但他們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近幾年大學生來自於學業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壓力越來越突出,大學生自殺、犯罪等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質,健全其人格,增強其承受、適應環境的能力勢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歎“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根據大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大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夠的、積極的認識,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質。

3、重視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複雜而細緻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作。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專業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二,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確立遠大的目標、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其學會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充實和完善自己;學會駕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三,開展大學生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工作。在高校成立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抽調心理學專業人員以及經過培訓的專門人才從學習、生活、品德修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和幫助;也可以專門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供學生選修;還可以定期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和活動,吸引大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力,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分析學習成敗的原因,減輕學習的壓力;在生活上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新的環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以及同學關係,合理安排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在品德修養方面,幫助學生正確、理智地對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學會關心集體和他人,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習慣。

第四,積極開展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對全體教師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廣大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以便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從而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第五,重視廣大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教師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這是因為,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為人師表,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還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地優化教學的心理環境,才能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態度。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於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第六,營造濃郁的校園人文氛圍,開展多姿多彩的學術和文化活動。高尚的風氣,良好的秩序,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能美化大學生的心靈,陶冶其情操,啟迪其心靈,激發其上進心,培養其愉快情緒,而且有助於大學生緩解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目前就全國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已有一定規模,但許多高校從思想認識、師資水平到必要的條件都還難以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積極創造條件,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此項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雖有密切聯繫,但卻不能簡單地用德育教育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結為品德問題。同時還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理論和知識的簡單傳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科學地引導其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高等學校擔負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強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一項急待解決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唐惠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優化教育心理環境。大眾心理學,2000,(3)。

[2]教育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10.

大學生心理課論文2300字 篇六

《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與調試策略》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深深地困擾着廣大學子,旨在分析大學生擇業心理誤區及其調試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擇業 心理誤區 調試

隨着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學生數量的日益增多,使得當代大學生就業越發困難。雖然傳統的包分配製度的取消為大學生自主選擇職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是由於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且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苛刻,以及大學生本身所經歷的挫折與磨難比較少,對壓力的承擔能力不夠。許多面臨畢業的大學生都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這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正常擇業,嚴重者還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因此,關於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其誤區的研究可以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正確有效的面對社會壓力。

1 當代大學生擇業的心理誤區

1.1 怯懦心理

單純的校園生活,使得很多大學生不願意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害怕面度社會上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害怕自己做事不妥當受到別人輕視或者處罰,有些甚至因為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產生各種消極想法。因為這些種種的害怕與怯懦,使得他們前怕狼後怕虎,做事時總是想着別做錯了,而顯得畏首畏尾,不僅不能表現自己的真實風采,長期以往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壓抑。而這樣的表現在求職的過程中更會加劇用人單位對自己的不滿。

1.2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現為覺得自己不如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較低。常表現為不能勇敢的表現自己,缺乏自信,喜歡聽從別人,不敢發表自己的言論。一些來自農村或小城鎮的大學生由於家庭地理條件的限制感覺不如他人見多識廣,且擇業時可能會受到大城市對內保護策略的限制,常常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相貌平平,學業平平,沒有任何優勢,因而對自己不自信;還有一些學生受到挫折後就貶低自己,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而產生自卑心理,變得萎靡不振。對於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健全的大學生來説,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遇到挫折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因為這些原因產生的強烈的自卑心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擇業和正常生活。

1.3 自負心理

自負心理表現為對自己評價和期望值過高,脱離實際。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名牌大學就讀的以及學習熱門專業的大學生身上,認為自己擁有社會所急切需要的一技之長恃才傲物在擇業時擺架子,挑職位,對薪水,工作條件一挑再挑,對稍有不滿的單位就加以拒絕,卻不曾想十全十美的職位少之又少,就這樣一次次的錯失良機,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業單位遲遲不能落實。

1.4 焦慮心理

面臨畢業時很多大學生都會出現不等程度的焦慮心理,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焦慮,有的同學為市場經濟的變化莫測與競爭的風險而擔憂;有的為就業城市的選擇而焦慮;還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時他的同時面臨着感情上的危機,不僅為自己的就業焦慮還擔心倆人工作能否在一起。適當的焦慮不會對他們的生活和擇業帶來阻礙,還能夠促進大學生擇業的積極性,然而,許多大學生在家受到父母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協助,心理承受能力相當有限,畢業時受到一些挫折的衝擊就可能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如不能及時緩解,則可能出現失眠,身心疲憊等症狀。

1.5 求穩心理

就業制度的改革給廣大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同時也加劇了各行業之間的競爭。當今的大學生非常清楚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競爭的殘酷性,很多畢業生就是害怕面對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在找工作時只求穩定安逸鐵飯碗,貪圖眼前利益,不願意為未來奮鬥,不去想以後的發展道路,長此以往,必然造成意志的消沉,不利於自己終身的發展。

1.6 依賴心理

當今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家裏的獨身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長輩的保護,在學校里老師又成了理所當然的被求助者和依賴者。從小就形成的依賴心理同樣會帶到求職擇業的過程中,缺乏主動積極的競爭意識,猶猶豫豫,缺乏信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依賴父母,依賴各種社會關係去尋求工作。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已經被人們形象的形容成是父母實力的比拼,而不再是大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拼搏,這種就業途徑現在已經為很多大學生和家長們所默認,這樣下去大學生何時才能獨立於社會,依賴心理往往也會成為擇業路上的絆腳石。

1.7 功利心理

功利心理,指人們對名利追求的心理。就業制度改革新制度的大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過分注重經濟效益,重視實惠的物質條件,嚮往中心和沿海發達城市,忽視個人長遠發展。他們在擇業時也有為國家社會奉獻的強烈願望,但是由於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家長的阻撓,他們選擇的往往是個人利益,把有助於個人才能發展,經濟收入好等作為擇業的首要標準。偏遠貧困地區這些極度缺乏渴求人才的地方,廣大畢業生卻常常避而遠之。

1.8 從眾心理

從眾:指個人的觀念和行為由於羣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從眾心理在大學生擇業時也常常遇到,這種心理在擇業時表現為不知道何去何從,盲目跟隨別的同學,向大城市湧進,甚至在選擇職位是也是先看哪個職位報考的人數多,這些現象在那些沒有正確意識到自己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同學身上表現得尤其顯著,因為這種心理畢業生擇業的選擇減少,道路越加狹窄,是擇業時的又一阻礙。

2 當代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又稱心理衝突,是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中,由於兩種以上相互排斥的動機所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是心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其實大學生畢業之時懷有矛盾心理並不奇怪,但過分而長久的矛盾心理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矛盾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2.1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大學生涉世不深,閲歷淺薄,對理想的追求遠大且充滿激情,而現實中擇業道路卻是佈滿荊棘,沒有理想的那麼好的就業機會。由於對社會的瞭解不夠深,擇業時理性與現實的差距沒有充分考慮,所以在擇業時這種矛盾心理表現得更為突出,往往產生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考試 篇七

《大學生心理學》結課考題

1、課上我們講到了適應與發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愛情花開、情緒與壓力管理和自我探索培養自信等方面的內容,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請描述其中的知識點,並講述為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課上我們講到了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以及心理諮詢與治療和團體諮詢與治療,請描述個體諮詢與團體諮詢兩者的不同,並描述團體諮詢中凝聚力建立的過程。

3、請描述在這門課堂上,從第一堂課到今天,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對你們的小組,你有怎樣的感覺,你對自己在這門課上的表現怎樣評價呢?

大一心理課結課論文範文一: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篇八

【內容摘要】

本文以心理健康臨牀症狀自評量表(scl-90)為調查工具,對長春大學大一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症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症狀低於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症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差異對比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一個特殊階段,此階段的個體心理髮展尚未成熟,自我認識還不夠深刻,情緒豐富且不穩定,意志力較為薄弱,他們從父母包辦代替的生活走向獨立自主的大學生活,由於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係等因素髮生變化,導致他們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不適應的情況。同時,大學階段也是個體建立自我意識,塑造獨立人格,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如果當個體遇到內心困惑時,沒有及時得到老師、家人或者朋友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難免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不同羣體的心理問題特點,深入細緻地瞭解和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將對預防和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長春大學3,681名大一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施測3,681人,有效測試3,644人,有效率為98.99%;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漢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專業學生1,318人,文科專業學生465人,藝術專業學生339人,綜合專業學生1,522人。

二、調查工具

本研究採用心理健康臨牀症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該量表共90個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飲食等方面)十個因子,每個項目採用五級評分(即無=1,輕度=2,中度=3,重度=4,嚴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三、調查程序及數據處理

本研究採用團體施測的方式,由各學院心理輔導員擔任主試,通過心理測試軟件對學生進行調查。最後,採用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四、調查結果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六個因子得分顯著高於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顯著低於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在不同專業之間存在差異,其中敵對因子在不同專業之間差異顯著,以下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分析。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發現,理工專業學生在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四個因子得分中高於文科專業學生,其中敵對因子分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因子得分高於文科專業學生。

五、分析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症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症狀低於女生,總體來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女生。而已有相關研究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較多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女生,但還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極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於男生。這個結果可能與樣本選擇和被試測試的認真程度有關,需進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結果表現出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長久以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就是堅強、勇敢、有責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對困難時,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閉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這與我國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趨於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狀況也無顯著差異。另外,被調查的大學生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與文化薰陶,所以樣本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果。如果對至今仍較好地保留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被試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其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症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本研究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已有研究多認為文科專業學生的心理症狀較多,且嚴重程度明顯高於理科學生,藝術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理科生的心理症狀較文科生多且明顯,可能因為理科生與文科生相比,較不善於表達,性格多偏於內向,當遇到心理困惑時,一般不願意向他人傾訴,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較易形成軀體化、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和偏執等心理症狀。另外,本研究中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生明顯,可能是因為多數藝術專業學生多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通過學習藝術考上大學,此類學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時的叛逆青年,所以導致藝術生整體測試結果的敵對症狀較高。

【參考文獻】

[1]崔愛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1

[2]馮文靜,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衞生,2013

[3]胡發軍,張慶林。大學新生SCL-90調查結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4]張玥。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

[5]馬俊,王偉,郭彩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形勢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

[6]李亞紅。民族院校4782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

[7]王曉麗,周曉梅。少數民族與漢族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研究[J]。校園心理,2015

大學生心理課論文4400字 篇九

《試談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障礙;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着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羣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説,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逐漸會產生孤獨感。

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教學之中

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衞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羣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

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衞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