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健康心理學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健康心理學論文【多篇】

心理健康畢業論文 篇一

題目: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議

關鍵詞:幼兒教師 教師管理 心理健康

摘要:在人們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同時,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職業特點、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等。因此,作為幼兒學校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瞭解她們的心理特點,創設條件不斷改善她們的內心狀態,找到維護她們的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對幼兒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教師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幼兒教師的素質是保證幼兒教育質量的前提,他們作為幼兒學校教育計劃的具體執行者,擔負着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任,對實現幼兒教育目標起着關鍵作用。川能不能培養出健康成長的孩子,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素質外,關鍵在於教師的心理素質結構是否健康。如果擔當此重任的教師心理不健康,又怎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因此,在對教師的管理中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於成功的幼兒教育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幼兒教師工作的職業特性

1、對教師素質的高要求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幼兒教育如同培植苗木,它關係到兒童終身的事業與幸福,關係到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搞好幼兒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尤其在當今,在提倡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對幼兒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高要求: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紮實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複合型的能力、良好的個性特徵等。〔’!面對現代社會對教育目標、策略等提出的愈來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素質不高,就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感覺到自身發展的壓力。

2、工作量大、工作煩瑣

幼兒教師面對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需要處理的事情從照顧好幼兒生活起居,到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再到培養他們的個性,工作量大,瑣碎繁雜。根據國家現行的規定,幼兒教師工作時間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但是由於幼兒學校為了滿足孩子多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使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國家的規定,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教師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二)學校的原因

1、教師的發展需要不能滿足

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能夠進行自我發展。除了基本的能力素質外,還應具備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手段等。廣大教師必須克服時間、經濟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困難,盡最大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近年來,新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地引入到了幼兒學校,這必定要求教師能適應新的形式,能夠跟上課改的步伐。但是,由於條件限制,只有少數教師有進修的機會,大多數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存在很大的心理壓力。

2、幼兒學校中的人際關係滿意度低

幼兒教師的人際關係大致包括教師和幼兒、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同事、教師和領導之間幾個不同的層面,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每一個層面的關係都會影響着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況。在所有這些關係中,教師與同事之間關係滿意度低是最為突出的問題。有調查顯示,有13. 8%的幼兒教師不喜歡幼教工作是因為工作單位里人際關係不如意,而喜歡幼教工作的教師中有64. 7%則因為喜歡單位裏那種融洽的人際關係。"

(三)社會的原因

1、家長的期望過高

現代幼兒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大多是家裏的“獨苗”、家長的寶貝,因此家長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a]家長們不再把幼兒學校當作是孩子的臨時寄養所,而是賦予學校重任,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在幼兒學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也對幼兒學校在教育環境、教師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高期望、高要求對教師來説就是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

2、社會的支持度不夠

雖然社會上對教師有很高的讚譽,但有一些人對幼兒學校和幼兒教師卻懷有錯誤的看法,他們覺得幼兒學校不同與其他階段的學校,教師的地位不能很好的被肯定和尊重。社會和家長們的對教師的不肯定和尊重的行為,極大地傷害了教師,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幼兒教師心理壓力的來源。

三、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採取的對策

教師的心理健康關係到學校所培養的兒童的質量,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既需要社會、學校的努力,也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斷改善學校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才能有效提高幼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教師產生心理壓力的種種原因,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採取以下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的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身體、業務、心理等方面。管理者對教師進行管理以保證教師的高素質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嚴格規定教師的招聘條件,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保證教師在工作中能夠更好的解決工作中的教育教學問題。!’〕二是為教師創造各種學習進修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以應付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和新時期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學校管理者應定期請來幼兒教育專家,以專題的形式給幼兒學校的教師傳達新的教育理念,保證幼兒教師能根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二)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針對社會上對幼兒教師存在偏見、不尊重的現象,學校的管理者應做好宣傳和溝通的工作。一方面,向上級行政部門反映,通過法制與宣傳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幼教的社會氛圍;〔‘忍另一方面,管理者應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改善幼兒教師的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滿足幼兒教師的合理需求,使其付出與回報基本持衡。

(三)開展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諮詢

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納人到學校管理的內容中來,對教師開展心理溝通和心理輔導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並通過舉行心理講座或座談會等增加教師對心理知識的瞭解,使他們具有自我調節心理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制定和實施教師心理輔導計劃,如建立教師心理檔案,定期開設心理諮詢等;還要儘量創造條件為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為教師緩解壓力。

(四)提供寬鬆和諧的校園氛圍

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必須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提高他們對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努力營造寬鬆的教師工作環境:一是校領導應在科學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在評價層面上進行改革,建立一種科學、合理、規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走“人本化”、“人性化”管理的路子,賦予教師教學自主權,讓他們與領導擁有同樣的話語權。二是建立和諧的羣體協作關係,妥善解決教師間的矛盾衝突,儘量多組織集體活動,使教師有互相交流、溝通的機會。三是作為教育教學的管理者也要善於發現問題,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使教師的情緒得到合理的調節,在工作中沒有太多的不滿情緒和積怨,教師的工作壓力自然會減小,心理問題也會慢慢減少。

健康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二

在這次培訓中,王淑蘭教授主要給我們講述了心理健康與維護中的這些內容:心理健康的界定與簡析;教師心理健康的特質;教師心理健康的價值;當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成因;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對策。學習了這些內容以後我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教師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認知:1.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2.正確認識和對待失敗,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調整的能力,從職業中獲得滿足和樂趣的能力,免於患上神經過敏性焦慮的能力。而教師對失敗的看法是自我維護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3.換個角度想問題,教師有時可以改變思維方式,換個角度考慮問題,也可以説是適時當一下阿Q。比如許多教師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班上某個學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學校的處分。其實,教師不必因此而過分內疚自責,

正如教育心理學者張春興所言,有些學生問題的“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並非僅僅是教育失當那麼簡單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師只要盡到了責任,就可以問心無愧。 二。調適情感:1.控制情緒;2.合理宣泄;3.從其他地方尋求滿足感;如果教師覺得在學校中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試着在教室以外尋求成就感。培養一項有創造性的愛好,比如集郵、寫作等等,是一個好方法。個體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 三。改變行為:1.角色學習,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

2.個別或集體討論,與其他眾多的教師進行討論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有效途徑,也是減輕壓力和煩惱的好辦法。3.堅持鍛鍊,身體健康能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生理疾病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4.尋求專業幫助,尋求專業幫助在這裏主要是指教師在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時應尋求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5.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6.尋求新的工作體驗,新的工作體

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畢業論文 篇三

一、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質的研究較少

有些學者認為儘管實驗、測量、調查等定量研究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但這不能充分揭示深層次心理結構和心理因素。目前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然以人文研究為主,實證研究多處於調查結果的分析水平上,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一味良藥,但是這方面深層次干預研究及相關研究還很少見,大多數研究只是從心理疏導與諮詢角度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等,具體干預理論還不曾出現。

2、我國對研究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説起來重要,坐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6]。人們對研究生這類高學歷人才心理素質的培養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其作為社會人羣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紮實的科學理論功底外,還必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專門針對研究生心理特點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或研究課題量都很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裏,對碩士研究生的德育、智育、體育必須達到的水平都有較明確的規定,並且入學和畢業時嚴格把關,而對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應達到何種水平卻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目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基本沒有對研究生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做出明確要求和必要培訓,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嚴重滯後本專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傾向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重對個體嚴重心理障礙問題的處理,輕對羣體事先心理保健預防”的不平衡傾向。不少人片面地將心理問題等同於心理疾病,對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缺乏全面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放在個別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輔導、諮詢、治療上,偏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出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傾向,認為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少數有心理障礙的碩士研究生克服心理障礙,忽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多數碩士研究生髮揮潛能、完善人格、實現價值這一主要功能。具體表現在:教育過程中調適心理障礙問題較多,而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交際過程中的一般心理問題較少,使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於被動地位。

4、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

由於沒有建立完整、獨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主要由德育工作者構成,由於思想慣性的影響,他們有意無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範疇。從教育學倫理上講,德育強調的是社會道德和行為需要,從社會道德倫理要求出發規範學生的個人行為;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個人內心發展的真實體驗需要,從人性角度出發以自我發現為目的促進心理髮展。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必然出現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為道德品質問題的不足,從而在不自覺過程中忽略學生的真實心理需求,約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5、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科同質化傾向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一直以科研為導向,以培養科學研究能力為目標,從而忽視作為自然人的心理需要,更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格魅力、促進潛能發揮、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重要功能的體現,沒有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視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而在發現這一教育缺失後,在缺乏針對性研究的基礎上,誤以為是本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後續,只簡單套用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沒有針對研究生特殊心理要求區別對待,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本科同質化,流於形式,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很多學者在研究中都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還有賴於探索和完善,教育方式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完全適合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二、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析

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羣體,他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緊密相連,更多地聚焦社會發展,審視個人成長,並積極探尋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最大限度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這一情況之下,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借鑑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和成果之上,結合研究生教育培養需要,建立適合研究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正視和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學術研究,通過學術研究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加強諮詢隊伍建設,對研究生心理諮詢工作人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專門心理諮詢業務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諮詢方法和手段,提高諮詢業務水平。鑑於目前高校中研究生心理諮詢工作人員大多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兼任這一現實,要特別提醒這些教師注意角色轉換,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化。其次,圍繞心理諮詢本身開展公關活動,讓研究生了解心理諮詢,形成對心理諮詢的正確認識,消除對心理諮詢的神祕感和恐懼感,願意提出心理諮詢,願意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袒露自己的心聲,願意接受輔導和幫助。

2、建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採取多種方法和手段,組合各種有機要素,得到1+1>2的效果。理論指導上,逐步形成以研究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為主,專業諮詢指導為輔助,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互為補充的教育體系。教育實踐中,形成以心理測量為科學依據,以團體輔導活動為載體,以參與社會實踐為形式,以心理諮詢和普及宣傳為手段,以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完善自我為目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學生主動參與,專業諮詢師積極介入相結合的立體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與干預體系,首先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工作,有針對性地深入調研,編制富有實效性的教材;其次課程安排上,儘可能安排人生閲歷較為豐富、專業實踐力更為紮實的教師;其次建立完整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檔案,全面瞭解研究生情況;最後建設研究生心理諮詢體系,由年齡較大、親和力更強、更瞭解研究生心理問題特點的諮詢師為研究生提供諮詢服務。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對心理危機事件的預警和干預。

4、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

現行研究生教育實施現導師負責制,研究生的絕大部分實踐都是在導師實驗室和項目組裏,研究生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與導師言傳身教緊密相連。導師作為研究生教育培養的第一負責人,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承擔責任。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增強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知識和技能,從而促使其主動與研究生交流與溝通,真正起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指導作用。

5、努力營造良好學習生活氛圍

社會性應激是研究生心理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如婚戀、就業、自我價值實現等都是誘因,特別自我價值實現是研究生自我發展的主導需要,由於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實現,也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最大的壓力源。因此,學校要把改善研究生學習生活氛圍作為工作重點,努力為研究生成才提供良好條件,促進自我實現和維護心理健康合於一爐。

6、關注研究生心理特點,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碩士研究生心理特點與本科生具有明顯差異性,碩士研究生心理問題已從本科生的交往障礙、思想不成熟為主轉變為對未來無把握而產生的不安感和恐懼感,多數研究生經歷一帆風順,受到社會厚愛和同齡羨慕,更易形成較強優越感,自尊心和虛榮心過強,對挫折的耐受力減弱。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多與社會大環境相關,他們更多地關注社會、思考未來,積極尋找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結合點,以期最大限度地追求自我、實現自我。這些心理特點是實施教育內容、採取教育方法的基礎。要求我們加強理論和實踐探索,在借鑑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方法,形成適合碩士研究生心理特點的完整、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與自我調適,提高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自我應對能力。

心理健康畢業論文 篇四

1心理課題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學校的健康工作的進行中,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現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關;已有的心理健康干預研究則證明,要從學生自身、學校教師和學生家庭三個維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學校心育環境營造,多學科滲透,開設心育課程,心理輔導與心理諮詢等多途徑進行效果更為理想。但我們現有師資的實際情況是,能夠配備心理專業背景出身的專職心理教師的學校極少,大多數學校的心理教師都是中途改行的兼職,而教師整體的心理健康知識也極為有限。因此以往的這些研究成果在推廣上會受到學校教師心理專業素質的限制,這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為了更科學、更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校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課題同時開展。2007年6月我校與華北煤炭醫學院申報立項了《心理干預活動對改善國小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於2009年12月順利結題。

2011年我校又與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系共同申報立項了《國小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與干預研究》省級“十二五”規劃課題,於2014年7月順利結題。兩個課題的研究都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篩查,並對結果進行了分析:低年級(一至三)採用兒童行為量表CBCL(家長版)對其社會能力及行為、情緒等進行評定,結果顯示在169份有效(11份無效)問卷中,篩查出12名國小生可能存在行為問題。高年級(四至六)採用華東師大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量表MHT對其情緒、行為進行評定,在228名學生中有效問卷215份,其中35人可能存在一項或多項心理健康問題,總分檢出率為15.82%。其次,根據前測數據對篩選出來的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實驗。

對二年級部分行為問題較多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共進行了6周。主題由團體意識、注意力訓練、愉快情緒和悦納自我等方面組成。四、五年級也分別對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部分學生開展了團體心理健康干預實驗,分別進行了8周和6周。通過課題的開展,我校學生在文明禮儀、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改進,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課題主持人還完成兩篇心理論文《國小高年級心理健康相關因素統計分析》、《談國小4-6年級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分析》並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上發表。

2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完善心育設施,打造“愛心小屋”

最初的心理諮詢室十分簡陋,只有兩把椅子和一張茶几,也沒有其他的相關設施。幾年來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對心理諮詢室進行了擴建改造。劃分了辦公區、諮詢區、閲讀區和情緒疏導區四大區域,添置了沙盤、沙具陳列架、宣泄人、團體輔導箱等設施設備,安裝了心理測評軟件,力爭做大做強學校心理諮詢室,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走進“心語小屋”這裏是面談諮詢的主要機構,重點是解決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心理困擾;設有“心語”熱線,主要是針對部分不願面談的學生建設的,同時也對家長開通,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或難題;設有“心語”郵箱、信箱,部分學生更願意以信件的形式進行交流,也可迴避部分學生的尷尬。

2.2健全心育網絡,加強培訓

學校倡導“讓心靈的天空一片蔚藍”的教育理念,提出給師生以綠色人文關懷,樹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保護學生綠色心理環境,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學校健全了心育網絡,成立了心理教育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完善了交互的立體的心育網絡,打開了全面鋪開、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學校重視並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和輻射工作。學校積極邀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高志華、張郢、王巖等教授對學校老師進行講座指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班級設置男、女兩名心理健康聯絡員,稱為“心語大使”,每兩週一次定期培訓,指導他們在學生中發現、識別心理困擾,並能對一些輕微的困擾予以簡單幹預;對部分學生予以引見介紹來諮詢,並負責在各個班級內宣傳有關心理知識,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

2.3利用“陽光心語”廣播站,傳遞心語,播灑陽光

多年來,我校的“陽光心語”廣播站,一直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夥伴。廣播站裏的“陽光使者”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正是他們,架起了一座學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樑。“陽光心語”裏的“心語傳遞”、“我談我心”、“校園拾貝”、“成長煩惱”等專題欄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它們像一陣和風,更像一場細雨,撫慰滋養着學生的心靈。另外,把心理的問題以書信的形式寫給“陽光使者”,針對學生的來信,有些涉及學生隱私,就採用回信的形式,直接回復。有些不涉及隱私,反映的是一些共性化的心理傾向,就利用廣播站這一陣地進行專門的輔導。以期排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指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2.4發揮《春蕾》校報以及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功能

我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校報的編輯,我們還引導更多的學生撰寫“心育小論文”,讓他們成為小報“匿名”的主人公,大膽地説出自己內心的鬱悶與苦惱。我們更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效應,加大對學生心理教育宣傳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2.5開展相關的心育活動的主題班、隊會

各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寫心靈日記,設立心語本;學生和老師説悄悄話,班級設立“心語箱”;開展“我自信,我能行”、“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挫折是一道坎”等班隊主題活動。

2.6家校結合

除了常規的各年級家長會、每學期開展“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心理教育指導外,我們還舉辦了“家長日”開放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參與學習,親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融洽度,而且還積極開發了“家長”這一有效的教育資源。我校多次聘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的高志華老師,來我校通過視頻直播就《家庭中如何進行心理疏導》等主題進行講座,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指導家長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潛能、動機和能力,來創建健康家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地發展。

2.7開設心理活動課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看到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較多,我們除了按照課程設置由班主任完成每學期的4節心理健康活動課外,為了讓學生學習心理有更健康的發展,我校聘請了50名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的大學生作為我們的課外輔導員,來校深入課堂進行心理活動課的輔導,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些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開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2.8創設安全和諧氛圍,培育健康心理

學校以全面滲透的原則開展工作。首先在整體上營造和諧的氛圍,走進東小,處處都以醒目的標語,提示學生自尊、自愛、自信,暗示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其次學校以豐富的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進行歷練,增加經驗。每年的藝術節、運動會成為孩子們盛大的節日,平時的少兒藝術活動頻繁,每日的“一課兩操”更是從不間斷。學校努力讓每一堵牆會説話,讓每一塊牌子都會歌唱,讓每一株花木育情感,讓每一處景點孕意藴,真正做到“校園處處皆文化,處處文化育人心”。和諧的校園是一種無聲的隱性文化,她無時不刻地薰陶着師生健康心理的養成,她是一種潛意識的引導。工作中,我們巧妙地將這種“引導”與“四條疏導”即心語小屋、心語熱線、心語郵箱信箱、學生互動結合起來,雙管齊下發揮其功效。幾年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紮紮實實,轟轟烈烈,活動的開展多次在直播五十分、環渤海網等媒體報道。今後我校將繼續把“享有健康心理生活,提升師生幸福指數”作為學校管理、班級管理的目標,將“心事”做出大文章來,更好地彰顯“以美育心”的活力優勢,讓她更好地服務廣大學生,服務我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力爭把我校創建成“健康班級、健康課堂、健康家庭、健康校園”的幸福園地。

健康心理學名言 篇五

1) 世上本來有富於思想和富於感情的兩種人,前者造成了以行動著稱的人——將軍和政治家,後者造成了詩人和夢想者——一切藝術家。

2) 在感受到傷害時,人心如果紛亂不安,並且有報復之意,這就叫做憤怒。

3) 沒有一種本質或狀態是或被認為是適合一切人的,同樣,所有人也不都追求相同的快樂。

4) 被嫉妒的火焰所圍困着的人終於如同蠍子一樣轉動了毒尾刺殺了自己。

5) 心理學應當和其它自然科學處於同樣地位,應研究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那就是行為。

6) 勝利所帶來的最好之事,莫過於解除了勝利對失敗的恐懼感。

7) 虛榮促使我們裝扮成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以贏得別人的讚許,虛偽卻鼓勵我們把我們的醜惡用美德的外表掩蓋起來,企圖避免別人的責備。

8)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搓愈勇,再接再厲。

9) 人們都是受到環境的支配,只要有合適的環境,給他任何一個嬰兒,要把他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可以培養什麼樣的人,無論是律師、醫生、運動健將、政治家,還是無賴、乞丐都可以。

10)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11)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12)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3)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15)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無過矣。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7)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

18) 一切有意義的戰爭,都在我們內心進行。

19) 恨由於互相的恨增加,但可以為愛所消滅。

20) 信心是靈魂的防腐劑。

心理健康畢業論文 篇六

心理健康尤其是幼兒的心理健康,絕不像身體健康那樣受人們重視,行者絕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種關注未來的嶄新觀念,寫此文以求拋磚引玉。

在我國,心理健康可以説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在這個陌生的知識領域裏,很多知識點在關乎着我們這個民族的身心健康。由於我們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起步較之於西方要滯後,所以還存在着一個被瞭解被認識被接受被重視的過程。而幼兒心理健康在整個心理健康中更處於瀕臨遺忘的角落。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幼兒心理健康的相關問題。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迴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健康呢?簡單地説,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主要特徵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與愉快、行為協調統一、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適應能力。

而具體到幼兒心理健康的涵義,我們在這裏可以引用一種説法。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與願望得到滿足之後,情緒與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幼兒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與諧,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與發揮,幼兒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孩子性格特徵的優劣,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與對待未來的態度。

二、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意義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是我們這個美麗國家將來的建設者。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孩子這個羣體的健康成長,就有可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相反,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健康成長,他就有可能成為對社會無用的庸才,甚至會墮落成破壞者;如果孩子這個羣體不能健康成長,那麼我們將來的這個社會將無法想象。

當然,1948年世界衞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其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也許,應該再加上一句,解放兒童的心理。

在這裏,我們是不是可以説: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就是關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説》中曾提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在這裏,也可套用一下,“幼兒心理健康則民族健康。”

再則,幼兒歷來被成年人認為是喜怒無常的羣體,高興了就歡呼雀躍,傷心了就涕淚橫流。根本不存在什麼心理健康不健康地問題。但是,孩子這個羣體確實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且不能忽視。比如,孩子沒有要好的小朋友、吃飯時經常耍脾氣、總是需要看管、經常失去自制力、常有恐懼心理等等,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問題。

三、如何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植根於家庭,成型於學校,發展於社會。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僅需要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身體力行,還需要學校尤其是幼兒園的專業系統地科學培育,當然也離不開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

1、把“根”植正,為孩子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課”。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師。幼兒首先接觸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對象同樣也是他身邊的親人。因此,父母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是何其重要啊!

幼兒心理的絕大成分是父母潛意識縮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兒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這方面,古代聖賢就做的很好,我們津津樂道的《三字經》中,“子不教,父之過”,責任分割的十分明確。“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成為後世教子的典範,為了兒子的健康成長,不惜一切代價尋找芳鄰,這恐怕不是我們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們在介紹某位有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時,都離不開一句“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良好薰陶”。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人不僅要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好的物質條件,還要用我們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響孩子,而不能説的和做的大相徑庭,讓孩子的視野處於迷濛狀態。比如,教育孩子吸煙有害,自己卻每天燒兩包煙;告訴孩子在走路時有序謙讓,自己卻橫衝直撞。你想,那樣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説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實踐,不就是當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嗎?戴上了虛偽的面具,卻丟失了做父親的尊嚴。

記得清代無極縣令有句官場名言: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官場如才,教子當如是。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一定要多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多培養自身的良好品性和人格完美,儘量避免道德的劣跡和人格的缺陷。我們不能用“我們這麼大歲數了,千萬別跟我們學”來搪塞孩子,我們耳染目渲的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行為,正所謂“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大家要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些身為父母的,這第一堂心理健康課對於孩子的後天成長是多麼重要啊!

2、把“型”整好,接受學校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的系統性、專業性和科學性不容置疑,但學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養方面卻存在不少缺失,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全社會對心理健康關注的程度不夠,換言之,那就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沒有提到相應的高度來認識。學校應該聘請心理諮詢師,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安排相應的課時,採取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淨化和成長。在這一點上,城鎮學校要優於農村學校,發達地區要領先於欠發達地區。

現代教育在幼兒教育這個產品的設計上,應該多考慮孩子心理健康這一重要元素,凡是有強烈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沒有理由去忽視甚至漠視幼兒健康問題。衡量我們現代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這個問題理應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不然我們培養出的人才,智能技術一流,而存在明顯的人格缺陷。那麼我們提供的這個教育產品,能算得上優質產品嗎?從嚴格意義上講,把其劃為次品乃至廢品一點也不為過。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培育人才的艱難我們可想而知,但是幼兒教育是培育人才的發端,是基礎性的工作,如果學校能開設心理健康課,那麼幼兒就能接受良好的'系統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能生髮出完美的雛形,為今後的健康成長埋下了伏筆。

3、把路鋪平,營造全民關心幼兒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我們大家都有孩子,幼兒的心理健康關乎着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響亮的口號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今天看來,一點也不過時。為了你的孩子,為了我的孩子,為了我們大家的孩子,讓我們共同來關心幼兒的心理健康。首先,電視電影分級應該列入重要日程,兇殺、槍戰、暴力、情愛等節目應淡出孩子們的視線,那些天真的童趣、純真的友誼、樂觀的心態、豐富的想象、團結的集體、奮鬥的快樂應該成為孩子們的首選。其次,圖書出版工作者,要編印格調高雅、積極向上、可讀性強的兒童讀物,不僅能使孩子們獲取知識,還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醫院要開設兒童心理健康門診,像治療身體疾病那樣,關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後,民政審判部門,要從有利於幼兒成長的角度出發,切實維護幼兒在家庭婚姻的解體中的權益,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儘量把孩子的心理壓力降到最低點。社會救濟也應優先考慮孤兒、貧困兒童的生活教育的撫卹問題,使我們的孩子享受盡可能多的來之於家庭的政府的社會的温暖,對於他培育健康的心態極其有益。

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

健康心理學名言 篇七

1) 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2) 除非你是絕世天才,否則最好還是力爭被人們理解吧。

3) 聰明人寧願看到人們需要他,而不是感謝他。

4) 事情的意義並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我們對待它的態度。

5) 幻想的自由只是幻想,自由的幻想都是真自由。

6)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7) 憤怒即片刻之瘋狂,所以你應該控制感情,否則感情便控制你。

8) 人的心靈只能承擔一定數量的痛苦。如果痛苦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就會逃逸到思想的深處,給埋了起來。

9) 人生最大的光榮,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屢仆屢起。

10) 意志是十分強勁的槓桿。

11) 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12) 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13) 只是由於自己感到恐懼,我們才低頭。

14) 失去什麼都行,但千萬不能失去教訓。

15) 和善是同情的表現,本身往往是一種報償。

16) 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17) 切莫垂頭喪氣,即便失去了一切,你還握有未來。

18) 社交場上,信心比機智更加重要。

19) 意志引人入坦途,悲傷陷入於迷津。

20) 衡量一個人,應以他在不幸之下保持勇氣、信心的方式為準。

心理學論文 篇八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由於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有些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只是停留在對心理問題的描述、診斷和治療方面,片面注重部分有症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忽視大多數學生是健康羣體這一事實,結果導致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不強,預防工作做不到位,使大學生的發展性問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趨勢。本文旨在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實際情況,倡導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開展好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性研究。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裏格曼·謝爾頓和勞拉·金在20世紀90年代倡導興起的心理學研究新思潮。積極心理學主張重視研究人類潛能的開發,激發與培養人類的積極情緒,引導人們朝快樂、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層面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一是主觀層面上積極情緒和體驗的研究。研究包括:主觀幸福感與滿足、快樂情緒體驗與希望等。根據“擴展-建構”理論,我們知道,積極的情緒能夠在生活中良性地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使人們能對當下的情境產生滿足感,對未來充滿希望,對過去有正確的認知觀念。二是個人層面上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人格特質的研究包括:愛與工作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創造力與洞察力、才能與智慧、毅力與勇氣等。如果要想使人能夠把握機遇與環境,迎接挑戰,就要增強個人積極的情緒體驗。三是羣體層面上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在研究影響人發展的諸因素中,我們發現良好的組織系統對人的發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包括社會大系統,如:國家的法律、法規與方針政策等研究,社會小系統,如:工作領域、各級學校、社區和家庭等機構部門的研究。

二、開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是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用積極心理學理念代替消極心理學工作模式

長期以來,人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高職院校心理學工作的認識有一定的誤區。比如:認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的對象是心理有困惑和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及教師,講授課程的內容就是講心理問題的判斷、認識等知識,健康的人或者是其他學生與心理課程的學習和心理諮詢中心聯繫不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成是少數心理學專業人員的專利,大部分人缺乏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難以形成全員關注心理健康和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有些領導和教師根本看不到心理學在個體人生髮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聯運機制的效能發揮。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到用積極心理學理念代替消極心理學工作模式。

(二)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的內容和方法

我們既然不提倡過分關注消極心理學,那就要在關注心理症狀的同時,還要拿出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樹立一個創新的理念——積極心理學,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尤其是積極心理學的六大美德: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慈與愛、正義、修養與節制、心靈的超越;積極心理學的二十四種優秀品質:好奇心、勇敢、仁慈善良慷慨、精神、自我控制、欣賞美和完美等。要針對各專業、各年級的實際情況,考慮好開設課程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要與學生的專業需求、人格品質的培養、職業生涯的發展等方面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千萬不能為了開設課程而開設課程,要真正地發揮好積極心理學的有效作用,在授課的同時,也要注重通過多角度多方面地開展各項活動,促進積極心理學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進一步促進積極心理學發揮作用與影響。

我們知道,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有利於大學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也能增強高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升高校自身核心競爭力,更能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同時領導者要重視自身和學院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教師的率先垂範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高職院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悠遠的大學校風和校訓等文化軟環境同樣能使大學生受到積極和諧校園環境的影響,從而營造出一種全體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最後要求全體師生要積極地體驗與感悟。

三、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具體方法與步驟

(一)採用積極心理學模式,注重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的創新。

筆者認為,目前各高校由於各自的實際情況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又有其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特點,但最終的目標都是在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服務,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的創新在這裏主要論述課程內容的設置問題。如今各高職院校陸續開設了各種心理學的相關課程,大多數學校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但回過頭來按照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來看,是不是課程設置得有針對性、實用性,是不是能滿足大學生個性的發展要求和職業的發展就很難説了。我們要從整體課程上一改以往的照抄照搬,要把有利於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潛能的開發、職業生涯的發展、個性的培養等方面統統考慮進去,制定培養適合大學生積極品質的教學計劃及教學活動,並結合當前的形勢發展,要倡導正能量的傳遞,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品質,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這就是我們本文中倡導要採用的積極心理學模式。

(二)注重實現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上的創新

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上的創新,就要一改以往傳統模式所表現出來的被動性和侷限性。我們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正確地做到: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輕診治重預防;輕個體輔導重團體輔導;輕障礙性諮詢重發展性諮詢等。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積極心理品質,提高他們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同時我們也要開展好高職院校教師的積極心理學的宣傳和輔導工作,發揮好教師的率先垂範的作用,讓教師為人師表的示範影響在學生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教育活動實現優秀心理品質的培養,通過活動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內驅力,達到積極品質的塑造,採取有效方法增強這些積極品質從而實現預防作用。達到心理學家們所倡導的教會學生運用樂觀的心理品質,有效地預防抑鬱和焦慮等不良情緒,真正樹立起以預防為主,矯正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理念。

(三)注重實現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方法策略上的創新

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用積極干預手法來進行心理問題的解決,積極心理干預是從人發展的可能性入手,通過激發人的內在積極潛力,從而實現問題的消解與積極力量的昇華。積極干預主張用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來完成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這種積極力量不是通過外在的灌輸獲得的,而是在干預中個體自主建構得來的,是個體積極品質的發掘與培養,是積極力量的保持與提升。

(四)注重運用多種心理學技術開展好教育、教學和校園文化等活動的創新

我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性研究中,就要在保留以往適合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心理教學和心理講座等活動形式的同時,還要開拓創新出一系列深受大學生成長需要受歡迎的活動形式,來保證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培養好大學生的優秀品質。例如:運用團體心理輔導,實現高效率諮詢;以心理健康活動月為載體,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大學生心理劇表演,感悟生活,培養同理心;通過體驗式心理素質拓展訓練,達到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開展班級心理委員培訓,有效實現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培養大學生中的心理骨幹力量;在大學生實習實訓中,進行心理健康培訓活動,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意志品質、社會適應的能力,提高就業成功率;組織學生進行心理主題班會,讓大學生體驗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感悟心理學的博大精深;開展心理健康知識進寢室活動,融洽宿舍管理人員與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等。同時我們認為要建立起學院、系部、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即班級心理委員、宿舍管理員和心理健康協會成員、各院系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和心理健康領導小組三級模式;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和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有效地預防和緩解危機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