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9W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 篇一

《加強高技術條件下人民防空建設》

摘要:文章結合未來戰爭的特點對現階段的軍事鬥爭準備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技術,人民防空,建設

中圖分類號:E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現高技術戰爭的作戰樣式、作戰手段、打擊重點的變化及特點、規律,對人民防空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人民防空的全面建設,還不同程度存在着指揮體制不夠順暢,指揮工程建設嚴重滯後。重要經濟目標防護問題突出。人口疏散地域建設務實不多,人防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能適應“打贏”要求,人民防空動員工作沒有擺上位置等問題。對此,我們必須以“打贏”為基點,按照未來戰爭怎麼打。今天就怎麼建的要求。紮實做好軍事鬥爭準備。

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人民防空指揮體系

人民防空法規定:“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同級軍事機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防空工作。”對平時而言,這種軍政結合。且以地方政府為主的雙重領導體制。有利於使人民防空建設與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有機結合,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發揮黨政軍各有關部門的作用,積極做好人民防空的各項準備。但對戰時而言,這種體制指揮關係複雜,指揮程序繁瑣,不能適應高技術人民防空作戰指揮的需要。戰時省及各重點城市人民防空的指揮體制。應實行軍政一體、以軍為主的聯合指揮。即:在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的領導下,授權同級軍事部門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負責指揮,黨委、政府領導參與決策。其理由:一是現代高技術戰爭,戰場形態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要求指揮體制統一、指揮程序簡化、指揮決策權威高效。二是軍事指揮是一門科學,要求指揮員具有深厚的軍事理論基礎、戰術戰役思想和對敵情、我情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現代高技術戰爭特點、規律的正確把握,能夠實施快速決策指揮。三是黨委、政府領導平時主要從事黨務和經濟工作,對人民防空指揮工作相對陌生,特別是對戰場千頭萬緒、異常複雜的情況,有時時間緊迫不允許開會討論研究就要求指揮員做出決策;有時則要求指揮員在錯綜複雜和諸多不同意見的情況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定下果斷正確的決心。這對一個地方領導而言責任重大,難以做到。四是戰時人民防空歸同級軍事部門的最高指揮官指揮,有利於統一制定防空作戰計劃,統一部署和使用各種防空力量。統一組織消除空襲後果行動。這種指揮體制。並不是否定和削弱黨政領導,而是更加貼近實際,可以避免政出多門、指揮不靈。從而簡化了指揮程序,提高了指揮效率。字串7

提高指揮工程的綜合防護能力

現代高技術空襲的高精度、高強度,對人防工程特別是指揮工程的防護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人防指揮工程建設嚴重滯後,從浙江省情況看,多數人防重點城市沒有指揮工程,已建的也是防護等級低、內部設施缺、自動化程度差,與高技術戰爭的要求相距甚遠。各級各類指揮所是敵打擊的首選目標。特別是省和一類重點人防城市的指揮工程,必須具有一定的抗新型鑽地導彈的精確打擊和抗電磁脈衝的能力,而目前工程的抗毀能力普遍較低,單建掘開式指揮工程的設計標準就不能防重磅精確打擊。為此,要從實戰需要出發,提高設計抗毀能力。新建指揮工程應儘可能利用天然巖層、天然地形構築坑道工事,儘量不要修建掘開式工程,確因地質、地形限制的要加大工程的埋深,並從設計、建築材料、施工技術和設備設施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工程的抗毀能力。已建工程要按新標準進行全面的加固、改造。要針對敵空襲兵器的特點,搞好偽裝、掩蔽,切實提高指揮工程的綜合防護能力,確保指揮穩定、可靠。

突出重要經濟目標和生命線工程的防護

從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看,空襲首先摧毀的是核心指揮系統和重要軍事目標,進而就是重要經濟目標和城市賴以生存的水、電、氣等生命線工程,做好重要經濟目標和生命線工程的防護事關社會穩定和戰爭勝負的大局。首先,要把重要經濟目標防護擺上重要位置。我國的經濟目標數量多、地位重要,並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防護問題必須置於與人員防護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時對重要經濟目標和生命線工程的破壞比直接殺傷人員造成的危害更可怕。損失更慘重。經濟越發達越要重視對經濟目標的防護。其次。要制定有關重要經濟目標防護的法規。目前,對重要經濟目標和生命線工程防護問題,説得多,做得少。國家應當立法。從法律上予以保障。同時要制定具體防護標準和規範強制執行。城市總體規劃要符合防空要求,統籌安排、合理佈局、分散配置重要建設項目:新建重要項目要按有關法律、規定同步修建防護工程和採取防護措施;已建重要項目要進行適當改造,使之符合要求。增強抗毀能力。城市供電、供氣、給排水、通信等管線系統。必須採取多點網狀配置,無特殊要求一律設置在地下;易產生核化次生災害的工廠、倉庫等要害目標,必須遠離市區和人口稠密區,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再次。要加強防護對策的研究。現代空襲作戰高技術兵器種類多、破壞性強,對防護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一些傳統的防護觀念。特別是單一的硬防護手段。不僅耗資太大,而且也難以奏效。要針對高技術兵器主要利用聲、光、磁、熱等信息。發現、識別和跟蹤目標的特點,加強對重要經濟目標防護對策的研究與應用。有針對性地採取偽裝、誘導、干擾、攔截等多種高技術防護手段和綜合防護措施,切實提高重要經濟目標的生存能力。字串6

照分類指導原則做好人口疏散工作

人口疏散工作是人民防空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國人防建設的現狀看。多數城市人防工程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戰時防護的需要。加之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數量的迅速增長。人防工程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且在較長時間內長期存在。因此。在未來防空襲鬥爭中,搞好人口疏散工作仍然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防護手段。做好人口疏散工作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調整早期疏散的時機。“一戰”、“二戰”時期。戰爭的重點是消滅有生力量,戰前需要大規模疏散、掩蔽居民和轉移物資,且疏散手段單一、交通工具落後,疏散工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而現代戰爭。空襲的重點不再是大規模殺傷有生力量,且疏散手段多樣,交通工具先進,疏散工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同時。現代戰爭受國際和敵我雙方政治、外交鬥爭的影響更加明顯,因此。組織早期疏散的時機應由現規定的從先期準備階段開始,推遲到國家做出戰爭動員令之後再進行。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二是科學確定疏散比例。要根據城市的地位、作用、任務、人口密度、工程數量等要素。進行充分論證。科學確定疏散比例。戰略地位重要、目標集中、人口密集、防護工程少的城市。疏散比例要大一點,反之則小。通常一、二類人防重點城市疏散比例高,三類以下城市低。有的甚至可以不組織遠距離疏散。而以就地和近郊緊急疏散為主。疏散的重點應為易遭襲擊的首腦機關、指揮通信中心、交通樞紐、重要軍民用設施、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點目標周圍的高危險區人員。三是綜合選擇疏散地域。人員疏散無論採取何種疏散方式,應儘量選擇離市區較近、交通方便、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一般都不要出轄區範圍,避免跨轄區遠距離、大批量的疏散;疏散地域要避開重要目標和核化設施、大江、大河、大型水庫附近低窪地區,以免造成間接傷害。平時。要加強對疏散地域建設,採取城鄉對口掛鈎的辦法,有組織、有計劃地幫助疏散地區發展經濟和生產,提高接收安置能力。

加強人防幹部隊伍業務素質的培養

從人防幹部隊伍的現狀看,年齡偏大、知識陳舊、專業人員匱乏是個普遍的突出問題,已經影響和制約了人防建設和發展,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將難以擔當起“打贏”的重任。然而,在現行機制和編制條件下,想脱胎換骨的大出大進不可能。怨天尤人不解決任何問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立足現有,切實抓好乾部建設。充分激發每個同志的積極性、創造性。首先是認真抓好在職訓練。國家要制定人防幹部在職訓練大綱,編寫或選定訓練教材,規定年度學時和任務,重點是高技術知識和人防專業知識,從主任到一般幹部都要學,都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年度組織統一考試,考核成績列入年度工作考評,並作為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引入激勵機制。賞罰分明,優勝劣汰。其次是突出抓好重點培養。對一些年齡相對較輕、文化程度較高、專業性強的指揮、工程幹部等,採取送院校深造和短期、專題集訓等,建立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基地,既可脱產全面深造,亦可短期補缺淬火。再次是組織多種形式的防空演習。組織防空演習是鍛鍊提高業務素質和組織指揮能力的最佳訓練方法。也是發現和解決人防建設薄弱環節,檢驗各種方案、預案是否可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各地組織了一些演練。但總的看,練專業隊的多,練首長、機關的少;實兵演練的多,網上演練的少;練消除空襲後果的多,練平戰轉換工作的少。為此。要針對“三多三少”現象,採取人防部門機關室內作業。首長、機關網上演習,首長、機關帶部分專業隊實兵演習,城市及重要目標防空襲演習,軍地聯合防空演習等多種形式的演練,不斷提高人民防空指揮機關的組織指揮能力,協同能力和謀略水平。

落實戰時組(擴)建任務提高應急轉換能力

目前。各級人防辦公室幾經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編制一減再減。現有機關人員和專業隊伍。遠遠不能滿足戰時需要,一旦轉入戰時體制。機關擴編、專業隊擴充是必然要求,但這項工作目前還是個空白。還沒有引起各級的重視。為此,按照人民防空長期建設與應急準備相結合的要求,要將人民防空動員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納入國防動員體制,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當前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搞好人民防空動員潛力調查。根據戰時可能擔負的任務和動員擴編需求。對各類人員和物資潛力情況進行全面調查。重點是指揮、通信、計算機、工程及高技術專業隊技術骨幹和空情偵察預警、搶險搶修、醫療救護等。通過調查,摸清底數。科學建檔,為實施快速動員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制定人民防空動員擴編方案。要根據人民防空機關和專業隊的現有情況。結合戰時任務,制定人民防空機關擴編方案和人防專業隊組(擴)建方案,明確動員擴編的組織領導、方針原則、任務區分、要求措施以及完成時限等,並且要把動員任務、對象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人員,做到對號入座。三是組織必要的人民防空動員演練。為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和提高快速動員能力,要適時組織必要的動員演練。演練可採取先機關、後專業隊,先人員、後物資。在摸索經驗基礎上進行綜合動員演練,只有這樣,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才能做到預有準備,臨陣不亂,確保快速應急轉換。

參考文獻:

1姜坤寶 人防實戰化訓練的幾點思考[J],中國人民防空,2013.(03):30-31

2蘇振遠 構建基於信息系統的人防工程綜合防護體系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人民防空,2012.(08):30-31

3薛雲鑫楊金田。核化生武器及其防護【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錢建星(1987、1-)男,浙江湖州市人,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 篇二

談對軍事高技術的認識

時代在進步,世界在發展,中國要想立足在世界,要想不受外來國家隨意的欺

負,就必須擁有相當的軍事技術。自古以來,每一個強國都有強大的軍事後盾。一

個國家即使擁有民心、文明、文化等要素而不具有軍事力量,在其他的國家眼裏,這個國家只是一個小國而已。因為畏懼所以重視,拳頭硬的才有真正説話的權力。

所以軍事技術對國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這個時代軍事高技術則就是軍事技術的核心之重。所以對軍事高技術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一、軍事高技術的定義

軍事高技術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

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按照高技術分類,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航天技術。應用於軍事的高技術主要有

偵察監視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電子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

術、航天技術、核生化技術和新概念武器技術。因此,對於高技術戰爭的定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是這樣寫的:“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

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水平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

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二、軍事高技術舉例

1、精確制導武器:精確就是十分準確,制導是控制和引導。這類武器具有

三大特點:

一、採用導引和控制系統或裝置,可調整受控對象的運動軌跡。

二、命中精度高。

三、總體效能高。

2、高技術作戰平台:作戰平台是指現在各種武器系統中,具有運載功能並

可作為火器依託的載體部分。高技術作戰平台,是指應用各種軍事高技術製造或

改造的,高技術含量較高(一般認為在70%以上),並且在作用機理和設計概念的作戰平台。高技術作戰平台的機動性能好,突防和生存能力強,為充分發揮武

器裝備作戰效能提供了良好的依託。高技術作戰平台可分為地面作戰平台、海上作戰平台、空中作戰平台三大類。

3、軍用航天設備:軍用航天裝備主要指用於軍事目的或具有潛在軍事應用

價值的航天技術器材,主要包括軍用衞星、航天飛機、空間站、載人飛船,以及

運載工具。

一、軍事衞星主要包括

(一)軍事偵察衞星(1.照相偵察衞星 2.電

子偵察衞星 3導彈預警衞星)

(二)軍事通用衞星

(三)軍事導航衞星

(四)軍

事測地衞星

(五)軍事氣象衞星二 、載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載人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和正在研製中的單級火箭式空天飛機等。

4、信息戰裝備:信息戰裝備是由電子戰裝備不斷髮展而來的最為廣泛的裝

備,其代表性裝備除了傳統意義的電子戰裝備之外,還包括以計算機病毒武器為

主的網絡戰武器。電子戰裝備主要包括電子偵察裝備、電子進攻裝備和電子防禦

裝備等。計算機病毒武器有費用低廉、破壞巨大、蔓延廣泛、隱蔽待機、自主攻

擊等特點。

5、指揮自動化系統: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是中國、俄羅斯等一些國家軍隊的稱呼。目前,較能人們所接受的定義是:在軍隊指揮體系中,綜合利用現代電

子信息技術和軍事理論,融指揮控制、偵察情報、預警探測、通信和電子對抗等

要素於一體,實現作戰信息採集、傳遞、處理自動化和決策科學化,保障對部隊

和武器實施高效指揮與控制的人機系統。它是由信息獲取分系統、信息處理分系

統、信息傳輸分系統、指揮控制分系統構成。

6、核生化武器:核生化武器是分別運用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原理所制

造的,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三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包括核武器,化學武器,生

物武器。

7、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與殺傷機制不同於傳統武器的、具有獨特作戰效能、正處於研究或探索之中、尚未大規模用於戰場的一類新型高

技術武器。它包括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動能武器、非

致命武器和其他新概念武器。

三、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徵

1、綜合性。軍用高技術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一個技術羣體。

2滲透性。軍用高技術的應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同時還會迅速轉為民

用。

3、創新性。軍用高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週期短、創新快的特點,同

時它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各種創新活動。

4、增效性。軍用高技術能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戰鬥能力增

強。

5、時效性。軍用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

發揮巨大的軍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7、競爭性。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競相發展軍用高技術。

8、風險性。軍用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性研究,其結果難以預料。

9、知識性。軍用高技術是以各種科技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更離不開掌握各種知識的高科技人才。

10、戰略性。發展軍用高技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 ,它直接關係到一

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四、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影響

其一,反應高速化。由於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為一種最重要的作戰能力,成為現代戰爭手段的核心,使得戰爭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其

二,戰爭包括主動出擊和防護,高技術的裝備不但能使得主戰方能在攻擊上得到

很好的先機,也能在防禦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術使得國防變得越來越嚴密,使得國家在戰爭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其三,高技術使得偵察技術有了飛速的進步,使得偵察不受到許多客觀因素如地形,天氣環境等,的影響,是偵察工

作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二廳八方。其四,高技術使得軍事武器有了質的飛躍,使

得其攻擊範圍更遠,精確度越高。其五,高技術使得指揮更高效率。指揮在戰爭

中佔了主導地位,在現代戰爭中,利用高技術的全網絡指揮越來越重要,只有在指揮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隨着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

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

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於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

勢。我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必須加強國防教育的培訓,堅實貫徹我們的愛國

主義思想,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提高保衞國家和建設祖國的意識,為

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 篇三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一

大學教會我珍惜

轉眼間我的三年大學生活,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而我也即將走出大學的校門,正式的邁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最近走在校園裏,我能感受到幾分離別的味道。讓人忍不住感慨一下,還有一個月,我們就得離開校園,離開這熟悉的味道。而我,不想離開這個校園,不想離開這三年裏陪伴我一同走過的老師、同學。一想到離開的那一刻,心裏總有莫名的恐懼。可是,還有一個月,最後的一個月,我們就將離開校園,離開自己的學校生活。

至今,我仍對剛剛進入大學的感覺記憶猶新,那就是從魔鬼式教育的地獄進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魚兒入水、小鳥出籠一樣釋放我的思想與靈魂。在這裏,同學友愛,室友志同道合,我們在認真完成學業任務的同時,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實踐活動。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大學也不盡相同。大學三年對於我來説得到與失去的實在有太多太多。得到的並不十全十美,失去的亦不會令我抱憾終生。

大學的友情不同於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因為它是通過朝夕相處培養出來的,不僅在學習中,更多的在生活中。有人説,大學同學應該是一生的朋友,尤其是三年來朝夕相處的舍友。我們宿舍的幾個男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各異。平時大家聚在一起有説有笑,打打鬧鬧,生活過的也是很愜意。很高興認識這麼一幫真心朋友,我想他們將是我大學裏最寶貴的記憶,也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大學友情是個比較重要的話題,同樣大學裏的人際交往也是一樣。人際關係,在大學之前完全可以不顧。大學,它是我們進入社會的過渡。踏入社會,就得學着去融入社會,學着不被社會淘汰,學着去和身邊的同事一起去完成工作。自然的,大學裏的人際交往,也就顯得那麼的重要。他不同於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在生活中,同學之間有時難免有些小摩擦,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些小摩擦便是人與人相處的學問,也就是怎麼去處置這段人際關係。並且在大學的幾年中,每個人要接觸的不僅僅是朝夕相處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對外交往的機會。用課外時間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或者打工,賺得社會經驗得同時賺得自己的零花錢。這些都能讓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眼裏不能只有自己,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客觀地去看待問題。學會寬容,學會忍耐,讓矛盾不再是破壞自己人際關係的藉口,而是成為加深自己朋友圈的砝碼。

學習上,我始終沒有讓自己失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獲得獎學金,英語是我的短板,不過我也憑着自己的努力過了大學英語四級。我學的較好的是我的專業課,因此現在也因此能進入奔馳4S店裏實習。由於我所學的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因此非常注重實際操作能力,除了理論學習之外,我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時我也去網上搜集一些汽車維修方面的資料,這些讓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再有就是遇到一些汽車方面的東西也會去獨立思考。要想學好只埋頭苦學是不行的,要學會“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話説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習時,,我勤于思考,有不懂的就去請教老師或者同學。隨着學習的進步,我不僅學到了一些公共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我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個飛躍,我認為這對於將來很重要。在學習知識這段時間裏,我更與老師建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使我體會了學習的樂趣。總結三年的學習過程,我很欣慰,因為我並沒有虛度這三年時光,雖然其中不乏走過一些彎路,我享受着我的學習過程,也在學習中成長、收穫着成功的喜悦和快樂。認識到了學習的目的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識體系,將所學為我所用。現在我已經參工作了,在學校學習的東西也能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這讓我受益匪淺。

三年的大學生活裏,我總是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在和周圍同學一點一滴的相處中,我也從他們身上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真誠的對待他人,也真誠地對待自己,不虛偽,不做作,勇敢地面對未來,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不逃避,不退縮。在大一的暑假,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這次實踐鍛鍊了我的自信心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一個人的心態決定做人、做事的行為方式,同時也決定着結果。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提高自己,我順利的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感覺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聖的一筆,轉化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鼓勵我,在督促我,在時時刻刻的檢查我,讓我在思想行為方面能夠待人誠懇,能較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處事冷靜穩健。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着自我反省且。現在我理解了,樂於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收穫,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面對生活,我們應該確立目標,而不是忙的不知所措。再有就是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努力的過程遠比結果要重要的多。

三年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但是這個小插曲裏卻容納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無數個這樣的小插曲就構成了自己的人生。大學將是我人生裏最難忘的記憶,所有教過我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構成這記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謝三年裏有他們的陪伴。馬上要踏出校門開始人生旅途裏的又一個新的起點。我深信並堅信着,明天會更好。似水的年華匆匆而過,而我們還要走過嶄新的一天又一天

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軍事高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有着重大影響。而高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到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二

軍事理論課是我們繼軍訓後的第二次國防教育,它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等,以便我們掌握基本軍事理論,達到加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

進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眾所周知,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高技術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着深遠的影響,而且導制軍事高技術領域的開拓和發展。自60年代以來,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相繼問世並用於戰爭,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戰爭的面貌。因此,無論是誰,不瞭解當代高技術的發展情況,不熟悉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不理解高技術武器裝備對現代或未來戰爭所帶來的具大影響,就不可能在高技術戰爭中掌握主權,進而立於不敗之地。

一、軍事高技術的定義

軍事高技術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按照高技術分類,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航天技術。應用於軍事的高技術主要有偵察監視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電子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術、航天技術、核生化技術和新概念武器技術。因此,對於高技術戰爭的定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是這樣寫的:“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水平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二、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徵

1、綜合性。軍用高技術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一個技術羣體。

2滲透性。軍用高技術的應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同時還會迅速轉為民用。

3、創新性。軍用高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週期短、創新快的特點,同時它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各種創新活動。

4、增效性。軍用高技術能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戰鬥能力增強。

5、時效性。軍用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發揮巨大的軍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7、競爭性。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競相發展軍用高技術。

8、風險性。軍用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性研究,其結果難以預料。

9、知識性。軍用高技術是以各種科技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更離不開掌握各 種知識的高科技人才。

10、戰略性。發展軍用高技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 ,它直接關係到一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軍事高技術的重大影響

(一)新的軍事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一場新的深刻變革。這場新軍事變革具有劃時代的特徵,實質是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化革命在軍事領域的反映。

(二)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其一,反應高速化。由於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為一種最重要的作戰能力,成為現代戰爭手段的核心,使得戰爭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其二,戰爭包括主動出擊和防護,高技術的裝備不但能使得主戰方能在攻擊上得到很好的先機,也能在防禦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術使得國防變得越來越嚴密,使得國家在戰爭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其三,高技術使得偵察技術有了飛速的進步,使得偵察不受到許多客觀因素如地形,天氣環境等,的影響,是偵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二廳八方。其四,高技術使得軍事武器有了質的飛躍,使得其攻擊範圍更遠,精確度越高。其五,高技術使得指揮更高效率。指揮在戰爭中佔了主導地位,在現代戰爭中,利用高技術的全網絡指揮越來越重要,只有在指揮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以上種種讓我們都發現現代戰爭對於高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他也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到政治建設中,國防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如何理解和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它關係到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古書有云:“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這些都説明只有使國家經濟繁榮富有,國家武裝力量才能強盛。由此來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秦時的商鞅變法不僅使秦朝的經濟有了高速發展而且由於推崇軍功使得軍隊不斷壯大,實現了富國強兵的政策,從而使秦國同意了六國,實現了霸業。我們發現,國家緊急條件與軍事力量是相輔相成的。

黨的十六大報告同樣指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讓我們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它是目前戰爭史上運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一次。而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我們應該看到伊拉克國防意志和傳統的作戰模式與現代化裝備齊全的美英聯軍的國防意圖和現代化作戰模式的利與弊。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協調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關係的一個基本要求。為此,應當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視角,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第一,兩個建設相統一。當今世界,一個國家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江澤民同志指出,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和建立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任務,從根本上説,這兩大戰略任務是統一的。一方面,經濟是國防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如果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這兩大戰略任務出現失衡,必然危及到國家經濟社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兩個進程應同步。國家戰略是一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之間的協調運行,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客觀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面對我軍發展現實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不相適應,面對祖國完全統一的神聖使命,面對改革開放條件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

隨着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於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我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必須加強國防教育的培訓,堅實貫徹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提高保衞國家和建設祖國的意識,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 篇四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摘 要: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指導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成熟與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壯大史,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思想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0-0010-02

一、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關於中國革命戰爭、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指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對象。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的對象是中國革命戰爭、人民軍隊、國防建設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

第二,指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的背景和條件。沒有五四運動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沒有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的結合,就不可能有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結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積極開展武裝鬥爭,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

第三,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軍事理論產生於戰爭實踐。毛澤東長期親身和領導戰爭實踐,總結理論,後又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如此循環不斷完善,形成了科學的理論體系。

第四,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集體智慧包括了對人民羣眾戰爭經驗的總結、領袖集團成員的智慧以及毛澤東同志的傑出貢獻。

第五,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領域是毛澤東一生中最光輝、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動領域,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豐富、最系統的理論體系。

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它是同中國革命戰爭的發生、發展和勝利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的,逐步形成為一個科學體系。

(一)初步形成時期

1、八七會議。1927年,在大革命出現重大事變的時候,共產黨人體會到沒有槍桿子,不管我們的理論多麼精深,我們的政治判斷多麼尖鋭,在一個只憑實力説話的環境中,也難於成事。

黨的八七會議,確立了武裝暴動的總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從此找到了出路。毛澤東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都是拿槍桿子起的,我們獨不管。現在雖已注意,但仍無堅決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此會議應重視此問題,新政治局的應更加註意此問題,湖南這次失敗可以説完全由於書生主觀的錯誤,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句話後來就演變為毛澤東提出的那個石破天驚的理論,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創造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確立了武裝奪取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指導中國革命戰爭走向勝利的道路。毛澤東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生動實踐中,孕育了毛澤東軍事思想。一個最具體的表現就是,與朱德等人一起提出了游擊戰的十六字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3、三灣改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萌芽,不僅在於他的戰爭指導藝術出類拔萃,更在於他統帥的軍隊,是與其他軍隊迥然不同的人民軍隊。他曾經將中國近代軍隊,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代的清末新軍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完成了推翻清王朝的任務。卻淪為軍閥割據,魚肉民眾的武裝。第二代是國民黨建立的國民革命軍,又變成了蔣介石屠殺工農,鎮壓革命的工具。第三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毛澤東創造性地在部隊中建立起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設黨小組,營團建黨委,“支部建在連上”,連以上設黨代表。部隊一切重大行動必須經過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從而在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立了人民軍隊的“黨指揮槍”的鐵律。

4、光輝著作的發表。此外,毛澤東從我黨的武裝鬥爭實際出發,完成了許多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這些光輝著作奠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礎,標誌着毛澤東軍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二)基本成熟時期

1、遵義會議。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 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2、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子長縣召開著名的瓦窯堡會議,會上毛澤東説我們要從關門主義中解放出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抗戰指南――《論持久戰》。隨着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戰爭的思想,他代表黨中央發佈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總方針。1938年5月,毛主席還寫下了永載史冊的《論持久戰》。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科學的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科學地論證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為全國軍民指出了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道路。闡述了人民戰爭思想,指出: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戰略戰術和技術原則與行動的依據,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論持久戰》對於統一全黨思想,鼓舞全中國人民信心起了極大作用,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

4、中共七大。我們黨在抗日戰爭中,一面堅持抗擊日寇,一面同蔣介石集團進行鬥爭,在艱苦的鬥爭中壯大了自己。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已經由原來的四萬人發展到近一百萬人,在八年抗戰中殲滅了大量的日偽軍,收復了大片國土。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毛澤東做了著名的《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在這個政治報告中,毛澤東分析了當時國際和國內的形勢,駁斥了蔣介石反動集團的謬論,全面闡述了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思想,標誌着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建立。

(三)全面發展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全面爆發,毛澤東審時度勢、決戰決勝。由此,毛澤東軍事思想有了重大發展,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

1、戰略轉變。蔣介石集團經過近一年的內戰準備,與1946年6月大舉向解放區進攻,挑起全面內戰。面對國民黨氣勢洶洶的軍事進攻,毛澤東明確提出了“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作戰形式由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正是這一戰略轉變,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軍事進攻。

2、戰略戰術。我軍在積極防禦的戰略總方針的指導下,強調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法,要求各戰區靈活運用戰略戰術,這都充分證明了毛澤東軍事思想來自解放戰爭實踐,才能有力地指導人民軍隊扭轉局面,逐步施行戰略反攻。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直插國民黨的心臟――南京。毛澤東在這一時期發表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總結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軍事辯證思想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3、決戰決勝。1947年7月-9月間,毛澤東抓住時機,組織指揮人民解放軍以獨特的方式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當時國民黨總兵力為370萬人,解放軍為195萬人,再次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蹟。

到了解放戰爭的第三年,毛澤東下令,向敵人發起戰略進攻的大決戰。毛澤東把首戰方向直指東北,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為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進攻和戰略決戰理論,成為指導解放戰爭奪取最後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也表明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發展。

(四)豐富完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進入了保衞勝利果實、抵禦外來侵略的新時期。面對新的國內和國際環境,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與完善。

1、抗美援朝戰爭。在1950年,美軍披上了“聯合國軍”的外衣,越過三八線,直逼我國國界。黨中央和毛澤東經過戰略上的深思熟慮,做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包括毛澤東長子毛岸英在內的36萬志願軍官兵血灑朝鮮。

毛澤東做出的出兵參戰的戰略決策,體現了“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精神,反映了毛澤東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的膽識和偉大氣魄,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發展和運用。

2、和平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和平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包括了“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不放第一槍”、“依靠人民羣眾強邊固防”、“軍事與政治、經濟、外交緊密結合”等軍事思想,這些都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新國情條件下的新發展。

3、國防建設理論。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要求把我軍建設成為“強大的國防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堅持兩條腿走路,實行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現代化國防,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的,“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特別是創辦軍事院校。

所有這些,對於保證和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遠保持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促進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毛澤東軍事思想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卓越的歷史功勛

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理論,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在新中國成立後又繼續指導了中國的國防建設、抗美援朝戰爭和邊境自衞反擊作戰,是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指針。不僅在中國軍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軍事思想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毛澤東軍事思想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

四、總結

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共產黨人中第一個喊出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口號,確立了黨組織建立在連隊基礎上的政治體制,確定了黨指揮槍的絕對原則,為這支部隊制定了“十大軍事原則”的鋼鐵紀律……今天的人民軍隊,已然成長為一支讓世界任何強敵為之膽寒的文明之師、威武之師,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也必將與時代精神相融合,鑄就人民軍隊的鋼鐵意志和無敵軍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2]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黨史風雲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017大學軍事理論論文參考論文 篇五

《通過國防歷史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初探》

摘 要: 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需要強大的國防,而全民的國防意識是強大國防的精神根基,但是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卻越來越令人擔憂。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國防意識尤顯重要。本文擬分析如何通過國防歷史教學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

關鍵詞: 國防歷史 大學生國防意識 歷史教育

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離不開強大的國防,而全民的國防意識則是強大國防的精神根基。我國的國防歷史源遠流長,在古代,便形成了“以民為本,居安思危”的國防指導思想,“富國強兵,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鬥爭策略。鴉片戰爭之後,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一部分率先覺醒的中國人亦一直在尋求救亡圖存之道。新中國成立以後,更是把加強國防擺到了頭等大事的位置,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是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然而在現在,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一、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

筆者於2011年10月,對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40份,調查顯示:有72.9%的學生能基本闡述“國防”的概念;62.3%的學生了解鄧小平同志主張的“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11%的學生知道我國的領土不僅有領陸面積還有藍色領土;11.5%的學生能識別人防工程的圖標;40%的學生知道公民的國防權利和義務;47%的學生表示不願意從軍,52.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學生軍訓;58.5%的學生認為應該開設國防教育課程;9%的學生知道“三股勢力”;65.7%的學生了解釣魚島爭端;70%的學生表示關注南中國海局勢;65.9%的學生了解我國的國防航天事業;36%的學生表示關注國際形勢;64%的學生認為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主流是和平穩定,但穩中有亂、好中有壞、喜中有憂。

從這份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大部分對國防問題有一定的認識,比較關注我國的國防現狀,普遍擁有愛國主義信念,樂於接受國防教育。但是,首先,由於當前我國正處於和平發展建設時期,戰爭已經遠去,長時間的和平,致使很多人的國防意識開始淡化,不再居安思危;其次,現在經濟全球化,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大學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就業、工作、住房等與己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方面,至於國家、社會、他人等則覺得離自己太遙遠,與己毫不相干;再次,當代大學生是個非常特殊的羣體,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且富有愛心,但是,由於心智不成熟,認識事物不全面,往往容易出現偏激叛逆,個性張揚,而社會責任意識薄弱的現象。

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是積極與消極並存,好憂參半。“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未來,他們擁有較強的國防意識,能夠站在國家的角度從大局上思考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大學生充滿活力具有可塑性,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之際,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搖籃,理應加強國防教育,以其強烈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二、國防歷史教育對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的作用

國防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隨着國家的產生髮展而產生髮展。我國曆史源遠流長,公元前21世紀,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建立,國防作為抵禦外來侵略和討伐他國的工具便已經開始產生,至今已有幾千年。縱觀我國悠久的國防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發展經歷了無數個強盛與衰落的交替,是個波浪式的演進軌跡,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國防遺產和深刻的歷史教訓。國防歷史以其直觀性、生動性、嚴謹性、積極性等特點,對於教育大學生,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具有顯著作用。

1、增強憂患意識。現代以來,由於各地各組織之間的交流加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例如我國,最近的一次大型戰爭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衞反擊戰,距今已經有30多年未爆發過戰爭,因此從未經歷過戰爭,對戰爭毫無概念的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遺忘了戰爭,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戰爭與國防非常遙遠,即使發生,也只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而非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雖然現在是個長期和平的環境,但居安要思危,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孫子説:“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滿足人類私慾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人類私慾不消失,戰爭就不會終結,在我國曆史上,由於不重視戰爭而付出慘重代價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南唐後主李煜,在國內政治、社會矛盾日漸尖鋭的時候,卻醉心於詩詞、歌賦、書畫,一邊是國勢日危,不斷地喪失土地,另一邊是歌舞昇平,最後,縱使李煜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妙詞佳句,卻改變不了南唐黯然滅亡的結局。再看晚清時期,1884年中法戰爭後,列強之間由於忙於爭鬥,一時之間無暇顧及中國,所以中國有大約10年的時間沒有再出現大的戰爭,可是這種平靜卻讓中國的政治家們懈怠了,當他們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當慈禧興高采烈地挪用海軍軍費為自己準備千秋節的時候,卻沒想到東邊的一個虎視眈眈的鄰國正蓄勢待發,一場事關中國國運的甲午戰爭終於爆發。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的精華水師北洋水師於黃海海戰一役全軍覆沒,中國因此喪失了黃海制海權;清朝經營20多年,耗銀數千萬兩的重要軍事基地旅順亦陷於敵手,大量船隻、武器、裝備、糧食被敵繳獲,數十年辛苦最終為他人作嫁衣,不僅如此,日軍在佔領旅順後,還進行了連續四天的慘絕人寰的屠城,罹難者達2萬餘人,據英人胡蘭德記載,全城僅36人因被留作埋葬屍體之用而獲生;戰後,日本還趁機向我國勒索鉅額賠償,從此一躍成為亞洲強國,而我國國勢卻更加一落千丈。

這些慘痛的歷史都是鮮活的前車之鑑,通過對這些國防歷史的學習,可以告誡我們的大學生們,雖然現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和平而淡化國防意識、憂患意識,“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戰爭,即使不主動挑起戰爭,也不能忘記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警鐘必須長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之心,並且自覺承擔國防義務,為我國的國防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增強發展意識。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同志便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胡錦濤同志也指出:“如果不能從政治上觀察和思考問題,腦子裏缺少國家利益全局這根弦,遲早是要吃大虧的。什麼是國家利益全局?就是抓緊戰略機遇期,一心一意謀發展。”可見,我國領導人都把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的事無非是兩件,一為安全,一為發展,當一個國家安全無憂,獨立無慮的時候,就應尋求進一步的發展。“落後捱打”是我國國防歷史昭示給我們的又一重要教訓。中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着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開始,中國便進入封建時代,曾經創造了無比燦爛的古代文明:既出現漢唐四夷自服的局面,又有元朝鐵騎踏歐洲的輝煌;即便到了清朝前期,也一度國勢達於鼎盛,史稱“康乾盛世”。在中國強盛的時候,四方來朝,周圍小國皆自願成為天朝上國之附屬國。但是從18世紀末開始,我國從鼎盛的高峯下跌,猶如“日之將西”,積重難返,也就在這個時候,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封建制度的障礙,通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猛發展。發展後的歐美國家開始瘋狂對外擴張,而政治腐敗、技術落後的中國,便成為其主要的侵略對象。從1840年鴉片戰爭,帝國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叩開我國國門之後,我國先後經歷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等數次大的對外戰爭,共簽訂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而每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無一例外的都是割地、賠款、轉讓利權等。在近代,中國1萬8千公里的海岸線上,沒有一個口岸由我國自己擁有主權,外國人在我國領土上胡作非為,罪惡累累,罄竹難書,我國卻無權處理。……是什麼導致我國近代國土被瓜分、人民被屠殺、國寶被掠奪?這都是因為我國發展太慢太落後所導致的。在近代國際競爭中,中國的發展步履蹣跚,不僅政治、經濟、軍事落後,而且國民整體素質落後,“弱國無外交”,我國的不發展和發展太慢換來的便是被蹂躪和欺辱。

通過將中國古代國防史和近代國防史相對比,可以告誡當代大學生們,要想不被侵犯,就想讓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想讓每一箇中華兒女真正揚眉吐氣,就必須求發展。現代國防是綜合國力的抗衡,經濟是基礎,國防實力是支柱,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必須把發展經濟、增強國防放在第一位,只有實力強大,我國才能不懼任何挑戰與威脅。

3、增強穩定意識。創造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以及穩定的周邊,為國內現代化建設服務,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大政策。因為只有贏得和平穩定的局面,我們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設、促發展。但是現在,我國的周邊在保持總體安全穩定的同時,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面對中國的崛起,某些大國作為國際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失衡心態在加劇,對中國的防範意識加強;周邊部分小國對中國崛起的誤解,強化了他們的擔憂意識。這些安全隱患都為我國帶來不穩定因素。尤其是近年以來,我國與鄰國關於海洋權益的爭議情況日漸複雜,使得中國東南沿海領土領海爭端急劇升級,如日本對釣魚島的竊取,中日在東海的劃界歧義,越南、菲律賓等國對南中國海的覬覦,等等。類似事件都極大地刺激了大學生的愛國激情,年輕人的熱血心態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應用武力解決這些爭端,以彰顯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

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應給予鼓勵和支持的,然後這種愛國中也包含着一種非理性因素的存在:要求以武力解決南中國海問題很可能會損害我國周邊的穩定,因此,勢必要讓大學生了解穩定的重要性,才能促使他們理性對待我國的南中國海問題及周邊的其他熱點問題。

要培養大學生的穩定意識,就必須讓他們知道維持穩定的意義。翻開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國家蒙受恥辱必定與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有關。甲午戰爭爆發後,國內外許多人都有一個疑惑:英法等國入侵中國是因為他們比中國強大,而日本,只是一個同樣飽受剝削的彈丸小國,竟也敢悍然侵略泱泱大國中國?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雖大,但只是虛有其表,當時國內政治腐敗,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如此一個危機四伏,形成不了合力的國家,是不足為患,可以任意欺侮的。在清朝,雖然中國的封建制度邁入發展的最高峯,但是自中期以後,由於國內政治社會矛盾迭起,天災人禍交相作用促使民變頻繁爆發,大大小小的抗捐抗税運動、搶米風潮、反洋教運動,以及祕密會社活動四起,清政府為了鞏固其統治,只能四處鎮壓。應對國內民變事件已經使得清統治者疲於奔命,焦頭爛額,無暇再從事發展,振興國力,遂導致外強伺機入侵,最終,內憂外患終結了清朝200多年的統治。以史為鑑,正是因為對歷史的反思,我國領導集體才一再強調:“中國不允許亂”,“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通過對國防歷史的學習,對歷史教訓的總結,可以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當前的發展需要安定團結,從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確保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防歷史曲折漫長、跌宕起伏,充斥着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當這生動的歷史長卷擺在大學生面前時,可以直接激盪其心靈,讓他們印象深刻,從而培養其憂患意識、發展意識、穩定意識等,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2]高鴻志。中國近代史[M]。合肥:黃山書社。1989.

[3]鄭志強。從民族角度看中國國防歷史的階段性特徵[J]。黨史文苑,2004(10)。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0-2011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國防歷史教學對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愛國觀的途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軍事理論課結課2900字論文:《高校國防教育淺析》 篇六

摘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世界仍然動盪不安。大學生不僅擔負着國家經濟建設重任,更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當前重文輕武的環境下,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以增強其國家憂患意識,提高其軍事素質。

關鍵詞:高校;國防;憂患意識;國防體育

在國家少生優生等政策影響下,現在大多數高校學生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長從小呵護下,相當大的部分成為温室花朵,白面書生;有些智商發達,而身體素質卻奇差,柔弱不堪。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未來的社會責任承擔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是擔負着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雖以和平為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世界仍然動盪不安,美伊戰爭、黎以戰爭等地區衝突和小規模的戰爭便是明證。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軍事素質,養成學生尚武崇軍的良好意志品質,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緩的急切任務。

首先,應該增強學生憂患意識,提高國防觀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羅馬帝國由興盛走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帝國興盛時人們的尚武傳統所培養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環境下逐漸褪去,國家疏於武備,人們也以服兵役為恥。中國也有類似的例子。唐太宗時,中國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爾後由於國內承平日久,各項軍事制度日益廢弛。到唐玄宗時,外患無窮,內亂橫生。唐王朝開始走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綠肥紅瘦”,輕視武功,終於亡國;清朝“國困、民窮、兵弱”,帶來的是腐敗和衰亡。所以,國力強盛、武力強大者國防盛;凡全民重視國防,社會崇尚武功者國防強;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國防興;反之則弱。縱觀古今中外,無不如此。

中華民族有着不畏強暴、為國捐軀的傳統美德。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文弱積習,增強了人們的尚武崇軍觀念。尚武崇軍的觀念和不畏強暴的傳統美德相結合,中華民族變得更加團結和強大。全國人民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同反動統治和外來侵略者進行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獲得獨立,並逐步走上強盛之路。但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後,許多人意志消沉,“刀槍入庫,放馬南山”,國防觀念淡薄。隨着和平時間的延長,人們的國防觀念日趨淡化。在經濟意識占主導地位的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隨之有所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佔有一定市場,新中國成立後的尚武崇軍思想逐漸淡化,影響國防教育的開展。這一系列的觀念難免影響到學校與學生。學校中受升學率等各方面因素影響,長期“重文輕武”;學生本“不識愁滋味”,對學國家大事更顯得天真無邪,國防觀念、崇軍擁軍的觀念相當淡薄,許多學生不瞭解國情,不從事體育鍛煉,整天埋頭於書本,久而久之,都“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薩,戢戢如馴羊”。中共中央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應當加強國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國防觀念”。江澤民同志也曾指出,“國防教育就要長期進行,作為公民的終身教育來抓”,並特強調“不能搞一陣風”,不能形勢緊張就搞,形勢緩和就不搞。他還強調國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一兩個部門,“必須由黨、政軍各機關,工青、婦各羣眾團體,教育、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式等各部門通力合作,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統”。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日關係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點;霸權主義、恐怖活動有增無減;台獨勢力負隅頑抗,挾洋自重,拒絕和平統一,不斷增強台獨攻勢,大肆擴充軍備,甚至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戰略主張,妄圖以武拒統。在這樣一個國際、國內背景下,我們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不能不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而國防教育是加強國防建設的基礎工程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加強國防教育,才能引導人民羣眾自覺增強憂患意識,積極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才能凝聚人民羣眾的力量,有效動員人民羣眾參軍參戰,發揚人民戰爭的傳統。尤其在我們經濟、技術、武器裝備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重視愛國尚武精神的培養,將這種精神注入民眾意識並變成自覺行動,增強全體公民的鬥爭意志,就能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進而彌補戰爭物質方面的不足。因此,我們不僅要繼承發揚這一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要提倡和宣揚具有時代特色的獻身思想,把培養愛國尚武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強化這種精神的儲備。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既是現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來知識與觀念的傳播者,擔負着雙重使命。在當前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強化他們的國防觀念和意識,將有利於促進全社會對國防建設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建設強大國防的目的。

其次,應該加強國防體育建設。國防體育是指寓國防教育於體育活動之中,通過國防教育與體育活動的有機結合,達到增強人民體質,加強國防建設的雙重目的。廣泛開展大學生的國防體育活動,加強國防體育訓練,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於振奮精神,鼓舞鬥志,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於保衞祖國、鞏固國防,奪取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軍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視通過體育運動為軍事鬥爭服務。恩格斯認為,在學生當中開展體育訓練,可以促進學生體力和智力發展,這些學生入伍之後,“士兵的質量就會提高兩倍”,軍隊的戰鬥力和國防建設也就在無形之中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日常舉行的許多體育比賽項目,如射擊、游泳、跑跳、投擲、騎馬、跨欄、拳擊、擊劍等都與軍事活動密切相關,有些則是直接從軍事活動演化而來的。組織與國防有關的各種體育活動,舉辦各種軍事體育競賽,使學生達到國家和軍隊規定的各類人員的體育標準,以增強其身體素質,磨練國防意志,這是國防體育的根本任務。國防體育不受職業、年齡、性別的限制,具有最廣泛的普遍性,是國防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國防體育被正式列為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1952年成立了國防體育協會,1956年經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建立了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國防體育活動遂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起來。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奧運會上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但在全民健身、對高校學生的體育教育,尤其是國防體育上做得非常不夠,因此,我們應在加強全民體育活動的同時,着重加強對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廣泛開展射擊、武裝越野、定向越野、武裝泅渡、軍事野營、跳傘、通信、航模、舢板、負重登山等活動,使國防體育成為一項既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又提高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活動。

保衞邊疆,捍衞祖國,維護社會穩定,已不是軍人獨有的責任。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每個公民都應盡其責任。身為知識分子的大學生,肩負的責任更為重大。因此,應把國防教育、國防體育推廣到各級高校,把學生感奮起來,凝聚起來,將革命英雄主義推廣到全社會,在全體學生中形成愛國、崇勇、尚武、擁軍的良好風尚,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提高學生的國防觀念。

參考文獻:

1、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4集,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頁。

2、陳記雲主編:《國防教育通俗講話》,北京: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頁。

3、江澤民:《國防教育應納入思想教育總體系》,《解放軍報》1988年10月25日。

4、任連奎主編:《國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