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論文優質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論文優質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一

摘 要: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現已經成為大眾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和一般普通大學生相比,往往承擔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問題更為嚴重,現就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產生原因作進一步探析。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大學生 心裏健康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現已經成為大眾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羣體,正在日益壯大。他們 有着許多共同特點,但因為未來發展目標和社會待遇等差異而又具有個別性。就心理健康教育這方面來説,我們更應該特殊看待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2013年初,對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水利工程系1089名學生做了一項問卷調查,其中大一學生佔43%,大二學生佔39%,大三學生佔18%。調查統計分析顯示,大約30%的學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因為就業競爭很激烈而造成的心理壓力的學生佔46.5%;因為家庭經濟收入底而造成自卑和挫折感的學生佔20.5%;因為人際交往所帶來不同程度心理困擾的學生佔17%;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造成學習壓力的學生佔10.5%;另外,還有5.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不佳,需要通過尋求他人幫助解決,然而,這些存在心理障礙的高職生們,當自己一人無法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絕大部分選擇了向父母、親人和朋友求助,只有極少數的同學選擇專業老師和專業的心理醫生。從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就業形勢嚴峻是當前困擾高職生的主要心理壓力,調查中雖然只有大三的學生面臨畢業實習,但大一、大二的學生也同樣感受到了未來就業形勢的嚴峻。

總之,目前困擾高職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有:就業壓力、家庭經濟困難、人際交往及情感問題、學習壓力等。就此而言,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不容忽視。另外,還有部分有特殊問題的學生,例如:抑鬱症、精神間歇性失常、行動怪異、孤僻症等,雖然這類學生所佔比例不高,但是一旦出現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性是相當大的,因此,應該引起各類高職院校的高度關注。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面臨着學業、人際交往、就業等人生重要課題。從目前各類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障礙來看,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症狀:孤僻、抑鬱、強迫、焦慮、偏執、衝動等,造成高職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因素。

1、個人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礙

當學生剛剛脱離家庭進入高職院校後,遠離親人和朋友,陌生環境和自我認知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心理方面的不適應,這就使很多學生面對實際困難時不知所措,難免會產生思家念舊的情緒,進而難以適應現實的學習生活。另外有一部分同學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和他人,看問題常常有失偏頗,這就影響和他人正常的交往。在學習生活中,有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素質發展還不夠成熟,理想和現實出現脱節,他們往往會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就業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提出過高的要求,由於期望值過高,不能清醒的面對現實,一旦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就會失意灰心,進而對生活產生無望的情緒。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生活以及人際關係上遇到問題,雖然能找到處理問題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但時常會出現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如果他們的偏執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及時有效地得到正確的引導和處理,就會導致心理障礙。

2、學校因素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學校教育影響着一個人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終堅持不懈,這對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有心理問題的高職生所佔的比例較高,而且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往往會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培養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歸咎於中國小對心理健康這方面的培養教育不夠重視,作為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更應該切實負起責任來,真正做到為每一位學生負責,為每一個家庭着想。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必要的物資設備。有些院校只是單方面的強調專業知識跟專業技能的掌握,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不到及時地疏導和教育。

3、家庭因素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現代心理學表明,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髮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影響人早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一個完整的家庭相比之下應該放在首位。家庭的變化,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家庭關係複雜、家庭矛盾以及家庭經濟收入的變化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4、社會因素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多樣化的職業教育,但是人們對這種職業教育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種教育模式是一種“另類”教育,覺得“只有普通高等教育才有出路。”由於這種片面的錯誤認識,相當一部分學生寧願打工也不願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還有一部分的高職生,仍然認為是因為當初分數不夠理想,無可奈何才作出的選擇。另外,隨着現代前衞生活方式的發展對傳統道德思想教育的衝擊,很多大學生抵制不了外界不良信息的誘惑,產生了一些道德困惑和心態失調,形成諸多複雜多樣的心理問題以及一些不良事件,比如頻頻出現的酗酒打架事件、偷盜行為案件等。

對於當前高職生複雜多樣的心理狀況,迫切需要不斷加強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應該倡導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參和,採取各種各樣的有效措施,進一步促進高職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和綜合水平的協調發展,使他們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

參考文獻:

[1]趙慧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09)。

[2]董文軍。談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則[J]。教育探索,2007.(11)。

[3]候淑芳。關於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4(6):59—61.

字大學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摘要】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高校的重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加強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和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不斷探索改善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影響因素;改善措施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青年階段,由於自身生活閲歷的不足和知識的缺乏,加之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許多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後都會感到尷尬、困擾和煩悶,日積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關係到他們自身的發展,更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成為高校迫切關注的事情。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

當代的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不穩定階段,雖然大部分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由於面對着新的學習環境和交流環境,容易產生一些心理矛盾和衝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面對新環境需要重新適應,大學生剛剛脱離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離開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護,來到了一個完全的陌生的環境,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和人際交往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種突變,一些大學生無法很好的適應,遇到問題更是無法處理,造成心理的壓抑和鬱悶,久而久之得不到發泄,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形成抑鬱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際關係需要重新維護,大學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際關係,他們不單單是學習的夥伴更是生活的夥伴,新的人際關係需要新的方式來維護。有些大學生缺乏社會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差,在社會交往中無法做到溝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壓力,逃避羣體自我封閉,陷入孤獨的進退維谷的狀況。

無法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學生都是懷着美好的憧憬準備開展校園生活的,但是現實中往往有許多不如意,這時,一些學生採取消極的避世心態,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另一些學生卻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憤世嫉俗。這樣無法達到心理的平衡,形成萬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態。

在象牙塔下的大學生抗壓能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承載着父母無限的愛意,寄託着無限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面臨着挫折和壓力,容易束手無策,抗壓和抗挫折能力差,無法自我調節心理壓力,形成焦慮、抑鬱、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網絡誘惑下無法形成學習動力,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於高中的學習,大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一部分學生將時間用於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自控力差,將時間用在了網絡上,沉迷遊戲和網聊,影響了學習,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無法解決學習的困難。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加入了WTO,在這種劇烈的社會變革下,很容易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產生影響,而大學生更是處在心理髮展不穩定的階段,面對大量湧入的新鮮事物和新鮮信息,社會閲歷淺的大學生受到的心理衝擊更加強烈,對於心理的影響也更大。同時,現如今大學生畢業之後的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國家統一分配到現在的自主擇業,大學生投入了社會的競爭中,使得原本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競爭的壓力,對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懼,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方式,造成了學校一切的標準都以成績來説話,過分的注重學生的智力的培養,而往往忽視了對於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問題,這種重分數輕能力,重集體輕個人,重理性輕感性的教育觀,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影響着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高校應該加強自身對於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關注,提升認知,加強教育。

大學生一般都處在十七、八歲期間,正是青年中期時代,這是一個心理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心理髮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同中學相比較,大學的生活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遠離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這對於那些依靠父母形成習慣的大學生來説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而處理不當就會形成各種心理壓力;大學生活將會面對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身邊都是來自不同地區、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的同學,這給同學之間的相處造成了困擾,而一些大學生選擇了沉默,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參加社會活動,久而久之產生強烈的孤獨感;情感問題開始困擾着大學生,大學時期是情感萌動的時期,而自身的經驗不足,加之沒有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形成了不正確的戀愛觀,出現一些三角戀、單相思甚至是被動戀愛的問題,導致嚴重的情感壓力,最終將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改善措施

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系統化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課堂教學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的教學體系,列為高校公共課的正規課程。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當中,在正常的授課當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慮學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系統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地學習心理、衞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大學生了解心理髮展的規律,可以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加強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

學校的心理諮詢工作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想結合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的心理矛盾和衝突,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自我認識,適應新的環境。所以一方面要學校重視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養高素質的心理諮詢工作人員。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因此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校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還有利於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4、定期開展校園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定期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狀態,加強引導,使學生在心理問題的早期,早發現早治療。

重視自我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學生自身要學會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適度的釋放自身的壓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科學作息,健康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學會自我調節,調節自身的情緒和適壓能力,正確的面對現實,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__國,宋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體―載體雙贏”模式探討[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05)。

[2]唐柏林。 科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J]。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摘要:

我國是傳統的茶文化大國,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理念,還是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影響,都極其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從茶文化的價值內涵中,我們可以看到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對學生成長有着重要作用和影響,本文擬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入手,結合傳統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分析,通過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探究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

茶文化;大學生;心理健康;價值影響

對於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養活動來説,其對大學生的成長有着重要作用和影響。完善的心理素質培養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為學生參與整個大學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幫助。但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其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從而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存在的心理素質問題,對學生培養造成了極大影響。

1、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雖然當前高校教學體制實現了不斷完善與發展,但是客觀的説,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仍然與實踐應用之間存在極大差距,目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首先,多數學校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知識教育和體能教育上,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成長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影響,因此,無論是心理教育的投入力度,還是其課程開課狀況都較不理想。在很多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其未能對大學生的成長要求,形成有效的認知和了解,因此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當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要求,而從很多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上看,很多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如果不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那麼很容易對其成長和學習產生極壞的影響,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要求。但是客觀而言,目前在高校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從而使得多數老師和學校未能及時察覺到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即使部分高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但是其只是把整體教育的重點和精力放在了教學的表面,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根本瞭解和認知。最後,當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教學理念較為廣泛,教學元素較為陳舊,教學互動性較差,教育反饋並不及時,因此,這就限制了整個高校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效果,從目前大學生培養的實際狀況來看,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形式和思路極為必要,特別是在高校教學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及時引導和消除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健康完善,而目前很多高校在開展這一活動時,都只是從教學的表面來切入,無論是教育的及時性還是其先進性都較為欠缺。因此,我們必須探究適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教學理念和機制,通過系統化融入,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傳統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分析

茶文化是以茶為基礎載體所形成的文化內容,茶文化的核心市場,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成熟,而隨着當前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將茶文化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也極具現實價值和重要意義,通過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中包含着豐富而成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其中所具備的精神理念,實際上就能夠為當前我們所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教育基礎和幫助,比如,在茶文化體系中,除了相應的行為理念之外,還包括成熟的心態文化,而成熟的心態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通過將茶與人生哲學理念相結合,從而提升了整個茶文化的高度。我國的傳統茶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理念,同時也是經過長期傳承發展所形成的文化內涵。在茶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也具備了完善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應用到當前社會生活中,便能夠實現良好的價值體系,在我國茶文化體系中,除了其中所具備的物質文化之外,其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也是目前最值得我們傳承的內容之一,尤其是其在茶文化體系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都能夠給當前人們從事各項活動提供有效的指引與幫助。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

我們必須看到大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一個整體複雜的系統化教育工程而同時也是高校德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繼續採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降低其心理疾病的風險,從而幫助其逐漸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理念,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念和實施方法,確保整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實施。不僅如此,當前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其生活環境和條件更為優越,尤其是很多學生缺乏全面、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從而使得多數學生存在相應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性日益增強。因此,隨着當前高校教學活動日益成熟,如今完善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機制就極為必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對以往學生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隨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如今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完善心理健康素材融入,對於大學生培養則有着重要作用和影響。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缺失,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而機制的缺失,最重要的在於缺乏完善的教學元素。所以,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等理念融入到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其必然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教學效果,從根本上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

4、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

事實上,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系統化融入到當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其必然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其影響主要表現為:首先,茶文化理念的系統化融入,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行為處事思維方式。茶文化的精神是行為規範。而核心要求就是人應該在社會中怎樣正確的處事規則,因此,相對於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缺乏對學生處事態度的正確引導,所以,以茶文化為載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其必然能夠讓學生認清自己,從而對自己形成一定的自省和審度,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實現良好的定位,從而幫助學生自己形成平和穩定的狀態,進而引導自身能夠有效處理自身存在的各項心理問題。其次,茶文化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實現修身養性理念,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實際上就是靜心修身,而這從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們在飲茶的同時,感受個人的生活理念和態度,通過不斷求索,從而對傳統文化形成全面完善的理解和認知,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看,很多學生,或者是存在較為自卑或者未能對自已形成有效的瞭解,如果能夠運用茶文化理念,便能夠對學生成長提供有效幫助。不僅如此,當前大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其存在較為嚴重的考試作弊等誠信缺失現象,而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義、誠信理念,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便能夠引導學生在品茶的同時,領悟茶道精神理念,重新塑造自身人格理念,進而對其培養提供實質上的幫助。此外,茶文化理念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內,融入到整個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其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完善,更重要的在於對學生素質的有效提升,當前我們應該看到,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更重要的在於引導其形成全面完善的素質,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心理素質也是其中重要的內涵之一,因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就不僅僅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於能夠讓學生在感悟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學會掌握正確的處事行為規範和價值理念,從而形成完善的綜合素質。最後,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其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體系化創新,其關鍵在於新理念和新思維的有效完善。所以,相對於這種傳統心理素質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來説,多數學生和老師未能認識到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無論其重視程度,還是其實施理念都較為欠缺,而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心理素質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在於其是一種行為上的豐富與完善,因此,隨着當前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價值要求,探索茶文化與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具體方式就極為必要。

5、結語

我國有着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在這一資源體系內,不僅有着完善的物質元素,同時,其中也有着豐富的精神內涵,而通過對這一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尤其是從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看,多數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其更多考慮的是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因此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老師的關注度,其都未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與應有的關注。所以,學生的心理疾病及困難就使得學生很難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認知。而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得不及時有效的解決,那麼很容易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摘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於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有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各種挑戰,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發展的前提,如果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麼全面發展即是空談。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之處

1、教學目標忽視發展性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是以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沒有與發展性目標進行良好結合。一般來説,高校從預防心理問題、普及心理知識、治療心理疾病三個不同等級入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也分成了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主要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二級目標是以普及心理問題為主,教師通過對學校普遍心理問題的調查,面向全體學生予以針對性教育與輔導,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目的;三級目標是以治療為主,對患有較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診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通常是二級目標,即以問題導向為主,主要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忽略了發展性目標,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並沒有起到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的作用,不注重對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等思想品質的培養。

2、教學手段單一

據調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採取理論教育的形式,並沒有創設一些情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來就與其他專業課不同,不是記住基礎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的,該課程應該着重於學生真實的體驗。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使課堂毫無生氣,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不能發揮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課程設置有待優化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選修課或者是活動課程。部分學校有心理專業,開設的心理課程也相對較多,但是很多內容都很深奧,對於非心理專業的學生來説難度過大,加上部分教學內容沒有邏輯性,知識層次混亂,導致課程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

1、教學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學生為主導的,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進行鍼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促使其更好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將遊戲教學、情景教學、心理測試、影片分析等環節加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提高心理學教學質量,應該將書本教學與課外知識掛鈎,教師應該在課堂之餘,多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並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將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後反思相結合

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認真複習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自我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4、進行有效的課後評價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後評價,不僅包括心理知識的掌握,還包括課程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都是用分數評價教學效果,這是不全面的,並不能反映問題。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説,應採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展。我國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教育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只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課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後反思相結合,並進行有效的課後評價,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4):151—15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五

第一部分

時光的沙漏不停的行進,來不及告別歎息,昨日便已捲入時間的長流中旋轉着成為回憶,然後一點點透明,最終消失。

不知不覺,我已經成為一名大二的學生,在這漫長亦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在緊張的學習節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長的彼岸。

在我看來,我的人生路應該算是比較順利,無論是國小,國中或是高中,似乎學習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門心思的把學習搞好,就在我充滿自信的參加大學聯考的時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大學聯考落榜,一時間我無法承擔這樣的打擊,但是我的性格告訴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專科的話,無非是對自己的看不起和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我的成績一向是很好的,就連我的老師也沒有想到我會考不上,然而大學聯考的競爭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沒有辦法,所以最終選擇復讀。

在復讀的日子裏,我的思想逐漸有了轉變。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麼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別人相處,不再去鑽研哪些深不見底的難題,一心想着的就是大學聯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説復讀就不是人過的日子,可是這隻有經歷過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當一個人變的很現實的時候,一切的夢想或者是幻想都將不復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會太累。

當我看到同一屆的人都在享受大學生活的時候,我就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只是上天覺得我不夠成熟,所以讓我在鍛鍊一年,僅僅一年而已。

現在回想這個,“寒窗苦讀十二載,一心只問今朝”這已不算什麼,重要的設平靜的看待生活,平靜的看待未來,活在當下,因為今天是為明天準備的,把握好今天才能過擁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説曾經的我們時在父母傘下膽怯的雛鳥,那麼現在的我們便是漸漸高

翔的鷹。我們奮鬥,我們拼搏,我們自豪!我們將點燃種子的希望,召喚候鳥的飛翔,像飛揚的蒲公英一樣,沿着夢想的軌道,勇敢地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分析

[ 摘 要]近年來,受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戀愛觀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戀愛態度輕率,戀愛觀念開放化 、戀愛行為公開化等特點,體現 出重功利價值、重物質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質。為此,應從加強性道德性識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學校管理機制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正處在青春時期的大學生對戀愛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憧憬,他們認為,戀愛是大學的“ 必修課” 而不是“ 選修課” ,不經歷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美、不全面的。隨着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人生態度、理想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戀愛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新特點

1 。 戀愛態度輕率化。當代大學生只注重戀愛的過程, 而不注重戀愛的結果。多數學把戀愛描述為“ 體驗幸福” 和 “ 充實大學生活” 。有些學生以選擇理想對象為由, 見異思遷, 頻繁更換對象; 少數學生出現“ 三角戀” 和“ 多角戀” , 以至在同學之間造成感情糾紛, 甚至發生衝突, 釀成悲劇。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只一味追求愛情的浪漫,而忽視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認為戀愛與婚姻無關。未婚先孕就是當代大學生戀愛輕率化的最好見證。

2 。 戀愛觀念開放化。當代大學生受西方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傳統道德意識逐漸淡化,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態度。據 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 在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的比例為54.08%, 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為 75.3%…由此可見, 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也日益開放。大學生多角戀愛、在外同居的現象時有出現。

3 。戀愛行為公開化。儘管社會各界對於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態度持“ 不贊成、不反對” , 但這並不意味着在校大學生的各種行為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然而在高校大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不談戀愛的人被視為弱者, 不談戀愛被 視為不正常行為。他們把談戀愛作為一種榮耀, 每天出入成 雙成對, 攜手漫步於校園,上課 、吃飯、自習形影不離,行為上一點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紀校規於不顧。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願意對周圍的人公開戀情的大學生比例為87.6%,願意在校園裏各種環境下有親呢行為的:教室23.7%、圖書館 37.5%、食堂68.6%、校園綠地86.2% 。

二、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綜合各因素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 注重功利價值。他們在擇偶標準上,趨於功利化,更注重對方的實際價值。近年來,隨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及求職中的“ 不正之風” 對大學生戀愛觀產生了一定影響,交往對象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往往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具體表現為,有些學生把自己今後的前途寄託在戀人及戀人家長身上而急於談戀愛。

2 。 注重物質享受。部分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大或者愛慕虛榮、沉迷於高消費等原因而選擇戀愛。他們企圖通過戀愛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賺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譽,採取欺騙的方式同時進行幾段“戀情”。

為追求享樂和地位而戀愛,是一種畸形的戀愛觀。

3 。 注重生理需求。大學生的年齡界限已跨過青春期並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由於生理髮育的成熟,有了追求異性的慾望,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 ,產生了性親近的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有83%的大學生有和異性交往的強烈願望,渴望擁有愛情。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性衝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這一原因的驅使下,青年開始脱離羣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現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新型戀愛觀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觀受個人生理、心理成長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着變化,但他們在諸多方面相對不夠成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具體從四方面闡述 :

1 。 受社會的影響。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網絡、影視已經走人人們的生活,也帶大學生進入戀愛的世界。由於社會上一些文藝作品中對 愛情的過分渲染,更有大量關於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 使 大學生難辨是非。同時受西方的“ 性自由” 、“ 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戀愛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他們相信網上愛情更勝於現實愛情。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網絡色情的影響,驅使他們渴望揭開兩性之間神祕的面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戀愛起了一定誘發作用, 使一些大學生對愛和性的觀念發生扭曲,缺失了應有的責任與道德。此外,面對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前景的不樂觀, 競爭的激烈化, 為逃避現實及外界的壓力, 他們亦然選擇了戀愛。

2 。 受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深遠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現在的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生於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 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家庭的過分寵愛, 使他們產生了極其強烈的依賴心理。進入大學後面對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望而卻步,為逃避現實從依賴父母轉向對新的關愛的渴求, 過起了所謂的“ 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婚戀觀念缺乏正確的指導,大多數家長不瞭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致使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累積。到了大學,遠離了家庭束縛,最終觸發了體驗戀愛的動機,進而誘發了大學生戀愛問題的產生。

3 。 受學校的影響。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戀愛問題所持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 沒有相關、具體的政策和制度給予指導。同時,在課程設臵上關於戀愛、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 各類輔導講座欠缺, 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戀愛觀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

4 。受個人自身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按照青年心理學的劃分,屬於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統趨於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但由於在校大學生剛從父母的翅膀下掙脱出來, 沒有經過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鍛鍊,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任何問題的處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斷力較差。再加上其心理髮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容易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對問題的考慮欠周全,使其戀愛過程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戀愛道德上的種種缺失。

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 。 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提高戀愛的道德觀。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通過課程教學、專題講座、訂閲報刊、定期輔導等形式,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諮詢活動 和性健康諮詢服務, 為建立 良好的性意識和性道德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學生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培養健全的人格,以引導他們在戀愛問題上做出理智的選擇,形成健康 、正確 的戀愛心理,使學生理解並懂得“ 兩性區別,男女平等; 異性 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愛,自立自強”這些基本的性道德規範,自覺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響, 防止不良性行為的發生; 同時引導大學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業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愛情真正成為人類文明行為的高尚部分。

2 。 加強大學生的自主性教育,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學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 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成才觀;要讓學生認清現實,讓學生知道戀愛問題和學生的理想、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促使大學生把學業放在首位, 擺正戀愛與學業的關係,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説愛而放鬆了學習。要讓大學生認清學業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明白學業是大學生價值的主要支柱;要讓大學生懂得戀愛是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學業、事業基礎上的。

3 。 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管理, 促使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另一方面要加學生宿舍、公寓和校園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 圍,杜絕大學生在外住宿現象的發生;最後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範大學生的戀愛行為。學校對大學生談戀愛問題要實行引導、教育、管理三位一體模式,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對於那些沉迷於戀愛而荒廢學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和引導, 使其迷途知返;對於那些在戀愛中違反校紀校規,違背社會公德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教育,必要時應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總之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短暫而寶貴的,當代大學生不 要把黃金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而應立志奮發成才。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智慧與才華發展最快的黃金季節,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形成健康的戀愛心理,把愛情融進成才目標中,才能使愛情成為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成為我們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動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六

摘要:

“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和諧”一詞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獨特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諧

和諧是一種品質和價值取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實現和諧發展,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成長、成才。然而,大學生要想實現和諧發展,必須在心理髮展上實現和諧,這就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諧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1、教育內容的和諧———增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史。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風雨兼程中凝練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如儒家經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荀子》提出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等。教育者應當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緊密聯繫當代大學生心理髮展特點與思想實際的基礎上,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知識,創造出“中國味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當要求大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或網絡等查閲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並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評。但在注意,考評的分數高低並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查閲、理解、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使和諧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

2、教育過程的和諧———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計劃,切忌無章法的教育

從概念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他們的心理施加影響,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活動。因此,教育者在組織、實施大學生心理教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關於這點,教育者要做到兩個要求:一是堅持循序漸漸、由淺入深的教育;二是堅持有步驟、有輕重緩急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不是一項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是因為它的教育對象———大學生存在着太多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隨着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易變性。

3、教育互動的和諧———善於利用情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親和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情感的對話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持着真誠之心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夠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瞭解到這項教育活動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有利的。具體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的和諧可以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創新教育方法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生活,若發現他們出現情感問題,及時解決,以防他們衍生出諸多嚴重的心理問題。

4、教育環境的和諧———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或是政治環境,或是經濟環境,或是文化環境。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園文化環境。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校園,無論是生活、學習、娛樂還是進行各種情感交流,都離不開校園這個重要載體。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於大學生心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教育者應當積極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當然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精神支持與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俞衞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11)。

[2]史立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