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智障學生語文生活化的實踐探究策略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9W

立足生活實際 促進語文教學

智障學生語文生活化的實踐探究策略

——智障學生語文生活化的實踐探究策略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決定教育,教育必須適用於生活。”智障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對未知的知識接受起來相對來説是較慢的。為了讓智障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生存於社會,立足於社會,語文教學應依據自身學科的特點與智障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把抽象的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有效地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關鍵詞: 智障學生  國小語文  生活化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為了讓智障學生能夠適應社會,我們應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創設生活場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學環節,寓教於樂,讓智障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智障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特點,對信息的接收、反饋及運用能力都相對較弱。為了提高學習效果,達到學生學知識就是為了用知識的目的,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教學工作中,我根據智障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採取了生活化的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樣,每個智障學生能最大限度地融入社會,適應於社會、生存於社會、立足於社會。 

一、場景設計——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以生活適應為核心,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智障學生現在的教學目標是掌握以衣、食、住、行為主的各相關領域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讓他們走上社會後儘可能獨立地適應家庭和社區的生活。根據這一目標,我在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有了側重點,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或學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內容。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繫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潛在的意義,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

知識源於生活實踐,又服務於生活實踐。教師應打破傳統的學校圍牆內的教學,努力拓展學習空間,創造機會讓學生去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如學習《秋天》一課時,在智障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走出教室一起去找秋天,在大自然中他們發現了樹葉、小草黃了,大雁南飛……回到教室他們捧起書興趣盎然地再讀課文,此時一個個文字與他們觀察到的實物很自然地聯繫起來,使智障學生在自己觀察、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事物的認識,使文字活起來、想象飛起來、語音美起來。這樣的學習設計,把野外作為學習的資源,拓展了學習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生活技能,促進教育目標的達成。由於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智障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營造氛圍——教室佈置的生活化

教室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環境之一,一個美麗優雅、充滿知識情趣的教室環境佈置,不但能給智障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還能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豐富他們的知識範疇,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室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是重要的育人環境,好的教室環境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安全、整潔與充滿樂趣的環境不僅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愉悦的自信,也利於班級文化的建設。如何使教室佈置生活化、生動化,則立體裝飾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像是擺設或懸掛實物類,平面圖表或文字資料都可立體設計,變化造形。在教室中,假如有各種競賽的圖表,老師可用實物,如玩偶或貼紙,收在上頭,如此圖表的呈現也就不會太過單調。另外,貼在後面宣傳欄的文章可多加修飾,如重點部分用彩色筆或熒光筆加以強調,或是在旁設計一個感想或意見欄,供大家發表感想與意見,使文章不單單呈現而已,而是能和同學產生互動。

智障學生認識事物主要靠形象思維,對於他們來説,熟悉的、具體直觀的材料比較容易領會掌握。一般意義上來説,智障學生的生活知識構建需要以生活經驗為基礎,教學需要以生活情景的提示。根據他們的這一學習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來佈置教室,儘量讓學生在一個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環境中學習。 如在教《文具的家》時,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從媽媽與貝貝的對話中,教會學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形象。並通過媽媽的教導,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從而遷移到《我愛我的家》,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照,與父母的合照,還有和老師、同學一起活動的、學習的等記錄着他們成長色彩豐富的照片貼在課室牆上,並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拿來放到教室裏,將教室營造成一個家。讓孩子有一種在家裏學習的感覺,讓他們時刻覺得自己是被關愛的。這些學生每逢教師或家長進課室時都會興奮地給他們介紹那些照片,説照片上的人是誰,他們在於什麼,從學生的語氣中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他介紹照片時的驕傲與自豪,同時,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師生合一——教師言行的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鬆、和諧、開放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把學習當作樂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良好的教學氛圍從哪裏來呢?要靠老師來創設和營造。古語有云:“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一點對智障學生來説就更為重要了。智障學生由於智力上的缺陷,導致他們學習能力不強,理解力差,高級情感建立困難。但智障學生一旦喜歡一個老師,他就會喜歡聽他的課,願意接受他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淺顯易懂,不要過於辭藻華麗,行動上要主動“出擊”。我利用課餘時間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交談、做遊戲等,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從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淺顯易懂,不要過於辭藻華麗;行動上要主動“出擊”。我利用課餘時間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交談、做遊戲等, 因為孩子的好動好玩是天性,對於智障學生雖然認知能力不夠高,但也喜歡玩遊戲,只是他們在反應和動作協調方面較普通的孩子相比就會慢一點。經常地開展遊戲活動能夠讓學生的肢體進行活動,對於他們的智力發展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從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比如,在口語交際課《一起做遊戲》時,我瞭解到我們班的智障學生的家人平時都忙於工作,很少與孩子一起遊戲、玩耍,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與家人一起遊戲的那種愉悦的氛圍,享受過父母一起的天倫之樂。在這次真實的遊戲交際情景中,他們養成樂於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識和行為習慣。在邀請小夥伴們參與遊戲、一起遊戲的場景中讓他們感受到了快樂。從那以後,每次的遊戲節目成了我班學生最盼望的一次活動。每當看到學生樂在遊戲中,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我就感覺和學生更貼近了。

四、融入社會——教學實踐的生活化

教學實踐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運用。對智障學生而言,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智障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特別差,怎樣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生活知識,從而達到特殊教育的最終目的呢?只有通過實踐,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回到生活中去嘗試運用。用生活化教學形式進行語文教學,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用生活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反映生活的語言與語文。

創設情境,再現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學習,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紅綠燈”的時候,讓學生認識紅綠燈、斑馬線,知道了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行人要走斑馬線等規則。模擬行走後,我再把學生帶到十字路口,讓學生看清楚紅綠燈,在斑馬線上過馬路。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增強了交通法規意識和安全意識,為以後獨立走向社會打下了基礎。

語文要為生活服務,把教學活動置於學生的生活情境中,培養生活能力。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給學生創造“語文化”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讀書看報,經常接觸生活,積極參與集體生活、社會實踐、參觀旅遊等。這樣,在“語文化”的生活中,學生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我要求家長配合,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自己動情的東西。例如:讓學生每天都要和家長道“早安”“晚安”,放學回家後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逢年過節,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讓學生每天回家將一天的校園生活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溝通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過自己的實踐,我充分感受到中重度智障兒童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大大提高了智障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加強了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又讓教學貼近了生活,聯繫了實際,幫助智障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學會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生活是智障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在特殊教育中貫徹教育的生活化理念,智障學生能在濃郁的生活氛圍中、在人與人的自然相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既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也為將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①陳欣.分析特殊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措施[J].現代閲讀:教育版,2015(2).

②邊照雪.特教學校老師如何開展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