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歷史教學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探究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W

國中歷史教學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探究

國中歷史教學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探究

摘要:我們學習歷史,不僅是學習歷史知識,古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見識,提高自身的素質,還要通過歷史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歷史中汲取有益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養分。在注重核心素養培育的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培育。但當前歷史教育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考試考查的內容,忽略了對家國情懷的培養。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素養,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昇華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在思想上有遠大的理想,是在行為上實現自己的抱負。那麼怎樣培養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呢?基於此,對國中歷史教學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國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素養;提升策略;實踐;

引言

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國情懷自古以來便是我國高度推崇的思想情感,更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我國偉大復興進程的不斷推進,提高全民家國情懷十分有必要,相應的中學教育也更加重視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尤其是歷史教學這一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的學科中,對家國情懷進行培養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國情懷素養內涵解讀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悠久的文化,不僅包括偉大的四大文明,以及以故宮、都江堰、長城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還包括京劇、南音、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家國情懷素養要求學生必須充分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通過國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超越它、昇華它,從而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

(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讚賞和認同感

雖然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民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語言、信仰,但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休慼與共,需要共同面對諸如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這就使得世界人民實際上已經身處命運共同體之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7年向世界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重大國際倡議,對此教師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必須深化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和理解,使其在學習中瞭解世界多元化文化,感知、讚賞和擁抱人類大家庭。

二、國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理解家國情懷教育內涵

要想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首先需要確保教師自身綜合素養足夠高,不但能夠從理論層面展開教學,還能以身作則地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養,而教師自身也應當重視自我學習和提升,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謹言慎行地為學生樹立典範。第一,教師應當對愛國情懷教育的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在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既是教學過程中課程價值的體現,也是新時代的人文情懷的表達,更是為國家強盛及民族自強而服務的先進教育內容。教師只有清楚認識到家國情懷教育的定位與內容,才能深刻把握其內涵,並在實際教學中做好理論教學。第二,教師應當加強對自身家國情懷的培養,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嚴格控制自身言行,不得表露出有悖於家國情懷的行為,從而親身示範地強化學生家國情懷。

(二)利用教材中恰當的歷史人物的事例,以事例為引導,增強學生愛國情懷,樹立學生的遠大理想

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故事”也是歷史課堂的“發動機”。因此,在歷史的課堂上遇到恰當的歷史人物時,教師可以講幾個歷史小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節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跟隨着“故事”的進程,摸索着其中的緣由,也由此強化了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得到啟發,得到教育,也對知識的把握進行了鞏固。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10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中,文天祥在獄中寧死不屈,嚴詞拒絕了元世祖的親自勸降,並且課本上還引用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我們通過文天祥的“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展開具體事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天祥的為家為國至死不變的決心,以及捨生取義的救國精神,都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家國情懷的素養。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年,不光是他抵抗侵略,保衞國家,勇敢走向戰場的救國精神,文天祥平時的家國情懷也從其事蹟裏能展現出來。比如,文天祥要像竹子一樣做人,竹子還沒出土,竹筍已經有節,就像從小就要有節操;竹子長到凌雲高度,竹竿還是空心,就像很多人取得成就依然虛心;竹子在寒冷天氣樹葉也不會凋落,就像人有堅強的性格。文天祥將“像竹子一樣做人”寫成條幅當成座右銘,以警示自己。教師在教學中,用這些小故事緊緊聯繫學生內心,不斷地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

(三)採取情境教學,體驗家國情懷

為了防止家國情懷教育陷入空洞説教,教師應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情景,讓學生走近歷史,觸摸歷史的脈搏,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2017部編版)第二單元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課堂教學時,先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甲午海戰》電影片斷,藉助電影再現歷史,從而將學生帶入當時的特定歷史環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得到心靈上的震撼。然後,教師再組織學生就“如果你是鄧世昌你將如何做出判斷”開展思考、討論,進一步拉近學生和歷史人物的思想距離,深化學生對民族英雄勇擔道義、捨生忘死的體驗和感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師也可以採用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中心、歷史場景為載體的角色扮演教學法,增強學生感官感受,強化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第二單元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課堂教學時,可以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之上,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各自扮演宋朝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然後嘗試以自己扮演的身份介紹當時宋代這一行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學生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必然會主動思考、梳理和總結,進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四)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深化愛國情懷實踐

家國情懷的培養如果只是從理論層面展開,不注重實踐的話,很容易淪為空談。所以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時,必須要積極通過一系列活動強化實踐,而課外活動正是廣受學生歡迎,實踐效果良好的方式。例如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在操場上進行負重前行,通過這種方式模擬紅軍長征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紅軍艱苦卓越的精神,並體會紅軍艱苦長征背後所藴藏的愛國情感與家國情感。

結束語

對於如何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素養這個問題,最終還需要我們教師課堂上去實踐,在平常的時候不斷的探究,不斷地摸索,以求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總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太多的歷史故事詮釋了家國情懷,教師用歷史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這也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探究,也要不斷探索以更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宇.家國情懷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0,42(03):261-262.

[2]姚俊英.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J].教育觀察,2019,8(42):135-136.

[3]周建菁.談國中歷史課堂中家國情懷的有效培養[J].才智,2019(34):4.

[4]葉敬玉.國中歷史教學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實踐探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9(29):45-48.

[5]王攀攀.基於家國情懷素養的國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