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某學區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8W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關於做好我區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調研工作的通知》(桂教師範[2018]15號)文件,我們中心學校成立了以藍江平校長為組長的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調研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廣泛聽取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部分鄉村幹部意見,認真調研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現狀、成績、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上級對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意見參考。調查情況如下:

某學區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調研報告

一、學區國小教師基本情況

我鄉現有1所中心國小,4所村級學校,2個教學點,現有在校學生1674人,教師編制101人,實有教師85人,其中:在編教師74人,安置的特崗教師11人。這些教師中大學學歷21人,佔總人數24.7%;大專學歷38人,佔總人數44.7%;中專學歷17人,佔總人數20%;高中學歷以下的9人,佔總人數10.6%。

從年齡結構上看,50歲以上教師31人,佔總人數的36.5%,30-49歲的教師36人,佔總人數的42.4%,30歲以下教師18人,佔總人數的21.2%。

二、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後取得的成績

1.在職稱評聘方面,政策向農村學校傾斜。2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可以不受單位崗位設置限制申報高一級職稱,實行評聘結合。同時鄉村國小也設置了副高級職稱,極大的調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教師編制實行城鄉統一編制標準,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教師緊缺的壓力。

3.鄉村教師待遇不斷提高。《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3年來,通過發放教師績效工資增量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鄉村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

4.鄉村教師不斷得到補充。通過特崗計劃招聘和國小全科教師培養,近兩年來,國小教師隊伍得到了補充,為山區農村教育輸送了新鮮血液。

三、國小教師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

1. 鄉村教師存在普遍“下不去”的問題。全鄉4個村小和2個教學點教師都非常緊缺,而每年分配下來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村小或教學點工作,即使通過增加期末績效工資獎勵也不願意下去交流,導致村小和教學點教師超負荷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2.鄉村教師存在普遍“留不住”的問題。鄉村教師“留不住”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教師流失嚴重。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招錄的師範院校畢業生,由於缺少對鄉村環境的心理準備和認識,有的工作幾個月就離開了。有的教師雖留下了,但他們從進校之初就把農村學校當成他們職業生涯的跳板,等到時機成熟了,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地離開農村學校去鄉鎮或縣城學校任教,甚至有的教師“逃離”教師隊伍,轉任他職,導致農村學校教師年年補充,年年缺編。如:我鄉2017年雖通過國小全科安置補充了6個老師,但卻有3個特崗教師通過事業單位應聘考試考入了南寧市學校,有4個老師調到其他鄉鎮或縣城學校,有3個老師調到國中任教,有3位老師退休,教師補充出現了負增長。教師的這種單向流失與流動,直接損害了鄉村學生與學校的利益,甚至有時候使鄉村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陷入了僵局。

3.鄉村教師結構普遍不合理。在村小50歲以上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原民辦轉正教師,知識結構陳舊,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國小英語、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學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為了實現義教均衡,學校讓教師‘中途改行’或兼課,難以滿足當前素質教育開全課程的要求。

4.鄉村教師年齡結構普遍老齡化。由於目前村級學校學生數比較少,按照學生數測算編制,教師很難得到補充,有的教師在村小一教就是30年,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國小”現象。而因為年齡普遍偏大,思想相對保守,加上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缺乏針對性,許多農村教師講的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內容,根本沒有時間培養學術興趣,教育效能特別低下。

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拓展教師的補充渠道,加大教師的本土化培養。

加大教師的本土化培養,使鄉村教師“下得去”。要想讓教師紮根農村,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就必須對鄉村教師進行本土化培養,錄取本地資源,進行定向培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掌握本縣的教師徵聘、教師調動等權力,按照鄉村教育的發展狀況,對鄉村教師的補充實行定向錄取本地生源、給定培養院校、培養後分配到相應的鄉村學校,使鄉村教師資源源源不斷,真正實現鄉村教師“下得去”。

2.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提高教師待遇。解決教師“留不住”的問題,第一步是: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提高鄉村教師收入,改善鄉村教師的生活,減輕鄉村教師的生活壓力,以消除鄉村教師的後顧之憂。目前,與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相比,教師的工資水平處於中下等;與城裏的教師相比,鄉村教師的工資低於他們。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按照《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有關政策要求,將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的法律性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除了對鄉村教師進行物質上的獎勵之外,還應對其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對於一些紮根農村教育、為偏遠山區教育事業做出特殊貢獻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給予精神上的獎勵。針對鄉村地區的教師,每年進行評選“最美鄉村教師”活動,使這些優秀鄉村教師的事蹟能夠為更多的人所瞭解,使他們這種自願紮根鄉村、奉獻鄉村的精神為更多的教師所傳承。通過實行鄉村教師榮譽制度,讓鄉村教師成為一個既令人羨慕又受人尊重的職業。

3.提供符合鄉村教育的培訓

鄉村教師結構的不合理和師資隊伍的老齡化,要求教育培訓機構不僅要為他們提供各種級別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各種培訓應符合鄉村教育的實際,使培訓能夠真正解決鄉村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現階段,鄉村教師也參加了許多培訓,但對鄉村教師的幫助卻不大,有的培訓反而使鄉村教師越培訓越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教學,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培訓並沒有充分考慮到鄉村教育的獨特性。要實施符合鄉村教育實際的教師培訓,這就要求:培訓者必須要走進鄉村教育教學實踐,尤其是一些連片特困地區的學校。要親自體驗鄉村教育教學的相關情境,通過與教師、校長的深入交流,具體瞭解鄉村教師的願望與實際需求,以設計出符合鄉村教師與鄉村教育實際情況的培訓方案。同時,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要注重鄉村教師的親身體驗,多進行體驗式、參與式培訓,強調教師們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使教師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培訓中。培訓結束後,培訓者要深入到鄉村學校的教學現場進行示範與指導,進而提高培訓的有效性與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