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師學前教育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幼兒教師學前教育論文【多篇】

學前教育論文 篇一

與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教學目的不同,學前教育專業琴法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能夠勝任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教師,即培養既有一定的鋼琴知識以及彈奏技巧,同時又能做到自彈自唱以輔助幼兒教育的實用型幼兒教師。但是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課教學基本沿襲了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傳統教學方法,在鋼琴彈奏基本功方面過於重視,而忽視了培養學生自彈自唱的重要能力。這樣就形成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畢業後幼兒園實際教學工作的脱節,最常見的情況為無法給簡單的歌曲伴奏甚至無法完成簡單的幼兒歌曲彈唱,這種現象違背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教育理論脱離了工作實踐。作為一名大專院校的琴法課教師,本人試圖根據當今社會對幼兒教師音樂教學工作的要求,結合本校琴法課教學現狀,提出幾點自己的教學構思。

一、教材的選擇和基本技能訓練

在傳統鋼琴教學中,參照一些優秀的傳統教材譬如《湯普森鋼琴基礎系列》、《拜厄鋼琴基本教材》、《車爾尼鋼琴教程》、《哈農》、《高級師範鋼琴教程系列》等來學習彈奏鋼琴,旨在訓練放鬆、觸鍵、手指獨立性以及指法等彈奏技巧方面的基本技能,透過傳統教材來訓練自己的鋼琴基本彈奏技巧。但由於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科目較多,這使得學生不可能像藝術院校的鋼琴專業學生那樣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鋼琴彈奏練習,因此,在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教材掌握了基本的鋼琴彈奏技巧後,教師就要把教學重點轉移至幼兒歌曲彈唱訓練上,可選擇常用幼兒歌曲譜本作為素材,結合常見伴奏形式進行自彈自唱的練習。

二、集體課與小組課結合的教學形式

藝術院校的鋼琴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其跟隨的導師平均每週對其“一對一”教學一次。而在我們學校,這很難做到,原因是學生多,琴法教師少。因此,集體課和小組課的結合便顯得尤為重要。小組課的教學形式是每個小組由二十幾位學生組成,每週一節。教師採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檢查學生上一週的作業完成情況,並進行指導。在學生上週作業過關的前提下,教師佈置新作業。這種教學形式有利於教師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進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也存在弊端,即一節課分配到每位學生上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分鐘,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失去相互借鑑的機會。所以集體課的出現顯得十分重要。集體課的教學形式是每班五十多位學生同時在同一間電鋼琴教室中聽課並相互學習。集體課的益處在於:1)教師講解示範,所有學生都可以看到、聽到、學到,這樣便可省去教師重複示範的時間;2)學生集體彈奏,使學生學會聆聽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同時培養團隊協作能力;3)學生單獨彈奏,培養學生形成仔細看譜、認真聆聽的好習慣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4)學生小組接龍,鍛鍊學生的大腦及肢體反應速度,培養團隊合作精神;5)團隊合作邊彈邊唱,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集體課的弊端在於無法因材施教,有些學生無法跟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小組課中的“一對一”形式進行教學。

三、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掌握了鋼琴基礎知識和基本彈奏技巧的前提下,教師便可開始灌輸伴奏知識給學生,讓學生慢慢學會如何自彈自唱。

1.注重歌曲的旋律線條。

當學生拿到一首常見幼兒歌曲譜本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歌唱,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線條後,準確判斷出歌曲的調式和風格,才能在接下來的伴奏模式、節奏等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

2.訓練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旋律中的每一個樂音都是通過節奏組織而成。在初期,教師可利用有趣生動的生活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生活中鮮明的聲音變成有趣的節奏訓練,可讓學生能夠較快地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節奏之後,教師可嘗試較複雜的混合節奏訓練,加上附點、休止符、連線及跳音等,結合探戈、華爾茲、倫巴等節奏型進行訓練。

3.分辨音色。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覺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教師可通過視唱練耳訓練,培養學生對音色、節奏、力度等方面的辨別能力。當對音色的敏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學生便能更好地掌握歌曲所要展現的情感並能夠快速地做出準確的伴奏音型的判斷。伴奏音型是通過分析作品風格而得來的,不同的伴奏音型有着不同的音樂表現力。

4.訓練口手的協調性。

在學習自彈自唱初期,學生可能會不太習慣,嘴巴和肢體配合不好,有時候光顧了唱歌而忘了彈奏,有時候又相反。原因為對歌曲不熟悉、彈奏技術受限等。教師可先讓學生將彈和唱分開,放慢速度並劃分樂句進行練習,或是單手邊彈邊唱,待熟悉之後再將兩手合起來,做到右手彈奏旋律,左手伴奏,嘴巴唱歌詞,使歌曲的自彈自唱更加完整。自彈自唱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練習,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後的實際教學工作有着極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積累經驗,改善教學方法,在每節課堂上充分鍛鍊學生的表演能力,為學生畢業後的幼兒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前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素養有着極高的要求,鋼琴課也是其中必須要修的一門課程,師生都要認真的對待,好好的練習,為以後走向社會,參與學前教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過去,我國高校音樂學院鋼琴教學一直採用“一對一”式的教學模式。但是,隨着高校近年來的不斷擴招,師資力量出現嚴重不平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教育經費和硬件設施不能夠預知相匹配,這一矛盾在加劇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和提升,以及包括鋼琴課在內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學前教育 鋼琴課 集體課

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包括對鋼琴演奏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技能,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不同題材、風格的音樂都可以彈奏出獨屬於自己的對音樂的認知,還同時具備即興演奏等技巧,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當然,鋼琴課的集體授課多多少少存在着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説,我們應該揚長避短,發揚其優勢,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體,提出相應策略,為以後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程教學的展開提出理論性的依據。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集體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

隨着高校擴招的推進,學琴教育專業鋼琴課已經不在適用於小班化或是個體化教學,這樣會要求更多的教學資源,更多的專業教師,也會相對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學習層次不盡相同,但又沒有參照物,無法做到更好的提升。相較於一對一的鋼琴授課模式,集體課程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同時享受教育資源,節省了教學實踐,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有利於教學質量的增強

集體化鋼琴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相互依存心理,同時還會形成集體共同感,這有利於學生之間對鋼琴專業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取得共同進步。在大課堂的環境下,學生更有勇氣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自信心的提升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就能夠更好的根據自身的教學計劃展開課程,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升。

(三)緩解課堂氛圍

過卻一對一的鋼琴授課模式,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學生會相對壓抑,雖然老師的注意力都在一個學生身上,但是反而會有反作用,學生在一種沉悶的氛圍裏,思想收到限制,漸漸也就不太願意和教師進行溝通,反而變成了對鋼琴教學內容的被動接受。但是,集體鋼琴課程,學生與學生之間會有更多的話題,在於周圍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之後,更願意與別人分享,也會使得鋼琴教學課堂氛圍越來越活躍,學生的大腦也會被帶動起來。如果穿插一些鋼琴相關的小遊戲,會讓課堂氛圍更加和諧。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鋼琴是一種非常注重專業能力在現實生活得檢驗,純粹的依靠教師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集體鋼琴課,讓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可能,學生在自我思考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集體課更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化的參與到課堂上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集體教學實施策略

(一)立足課堂,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

無論是什麼樣的課堂,打基礎一必經階段,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環節。集體鋼琴課程更加需要基礎知識的培養。因為,集體課是一個教師面對一羣學生,教師不可能做到將每一個學生照顧到,但是仍舊要求學生加強對自己基礎鋼琴知識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也要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為學生以後鋼琴課程深入學習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良好課堂氛圍的捕捉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可以最大化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的。鋼琴課在調動課堂氛圍方面有着和好的先天優勢。很多學生認為上集體課,可以趁機開小差而不被教師察覺,抱着這種僥倖心理,鋼琴課程對他們來説並沒有起到教學的作用。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鋼琴課程相結合,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

(三)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如果一直沿用學院派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是沒有太多的機會參與學習。學前教育鋼琴課又是很注重實踐的一門課程,所以説教師要讓教學方法更加豐富多彩,這樣一來學生不會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最終沒有達到任何效果。比如説分組教學,因為在剛剛走入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説,在鋼琴指法、手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及時糾正。但是,教師有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進行這一環節,就可以採用小組教學,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讓一個鋼琴綜合素養好的學生當組長,監督小組成員的練習,還可以在小組內進行比賽等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互實現鋼琴水平的提高。

(四)教學硬件設施的不斷改善

現在很多的高校雖然不能夠做到,再進行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授課時人手一台鋼琴,但最起碼應該讓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鋼琴訓練,教師的選拔也應該是綜合能力很強的人員,必要的時候還要藉助多媒體配合教師的講學,因為有的時候會涉及到很多音樂理論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學生更直觀立體的感受鋼琴音樂的魅力,從而加強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還有就是,鋼琴訓練室應該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最大限度的,最長時間的開放,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也有練習鋼琴的機會。

(五)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鋼琴樂譜就像閲讀文章一樣,想要真正的瞭解作曲家通過樂譜表達的思想情感,就需要認真的閲讀,指法、樂句、表情等都需要有很好的自我理解和拿捏。讓學生在實踐中反覆練習。當然,還有就是練琴的時候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注意完整性、連貫性,慢練、分手練習、分段練習、重難點練習等都要根據自身特點不斷的進行,在這種良好習慣的推動下,讓自己的鋼琴手法更加嫻熟和紮實。

(六)結合主觀能動性,尊重差異化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鋼琴方面有着很好的素養,但是,有的學生還需要勤加練習。這個時候的教師,不應該是隻注重對優秀學生鋼琴知識的培養,也要關心專業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因為,每個學生擅長的點不一樣,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有效的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最大優勢,這樣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將其運用在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之中。

(七)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建立平等師生關係

每一位教師都不僅僅擁有很高的鋼琴專業知識,也應該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質,能夠真正的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師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瞭解學生內心想法,這樣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才能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上課的時候出現,下課就找不到人,教師和學生之間出現脱節,那麼教師課堂內容的制定,和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存在差異,這樣並不利於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學生也不會再這樣的課堂有很大收穫,所以説,師生之間應該存在平等的關係。

(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教學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在建立評價機制的時候應該堅持公平、公正。當然,評價不僅僅包括對鋼琴彈奏等直觀的考核,還應該包含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以及課下小組之間,成員之間的練習互動等方方面面都應該納入評價機制。其中,鋼琴專業能力的掌握是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專業課內容的掌握程度,也給教師完善教學方法提供依據。總之,教師不應該建立唯期末考試是評價標準,這樣容易產生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專業知識不等牢固掌握。教師更不應該主觀臆斷,固定思維的給高專業水平學生高分,而忽視對專業知識相對薄弱學生的正面評價。

三、結語

學前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鋼琴技能的培養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一對一”的鋼琴教學模式已然無法適應社會對鋼琴人才的大量需求,而鋼琴集體化教學適應了這種需求,也被很多高校運用。雖然説,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能夠有力的適應人才大量輸送的要求,但是也為教師的教學課程帶來了弊端。所以,本文就其課堂策略進行研究,找準鋼琴課集體教學的方法,真正發揮鋼琴集體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為現實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打下基礎。

【註釋參考】

[1].孫爽。試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06).

[2].閔勝林。對音樂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的探索與研究[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xx(S1).

[3].丁淑娜。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黃河之。20xx(11).

學前教育論文 篇三

一、關於素描

素描在我國美術學院教學中屬於必修課之一,在全國美術類院校藝考時也通常會作為一門必考科目。近年來,隨着美術教育與世界的接軌,教師對於素描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同時結合日常教學中的實踐,對於素描教學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從廣義上來講,素描包含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是指使用單一顏色進行作畫的繪畫方式,其中最常用到的顏色是黑色和白色。在此定義下,如果只用藍色或者紅色等單色進行作畫同樣也可以歸類為素描,甚至還包括了使用黑、白、灰為主的中國水墨繪畫等。在當代素描教學中主要應用鉛筆或炭筆等材料工具作畫,尤其是鉛筆素描,材料工具的準備十分簡單和經濟,可以畫出深入細膩的畫面效果,而且修改起來也十分方便。但素描教學所包含的內容不僅侷限於單色的畫面和材料工具,從本質上來講,素描既是藝術表現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對藝術思維與觀察習慣的一種訓練[1]。在我們日常專業教學中最常提到的素描主要是指在學院中具有規範性和系統性的素描教學,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學院派”素描。

二、我國各階段素描教育概況

對於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而言,素描教學作為必修科目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在學生的其他學習階段如學前、小、初、高的教學中學院素描教學卻處於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在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是不會或者極少運用到學院素描教學中,因為注重傳統的學院素描十分強調繪畫中的科學與理性成分,作畫者需要做到客觀整體地觀察事物。與此同時,學院素描還十分注重技巧方面的長期訓練。而初等教育以下、尤其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因為自身的年齡階段特性觀察事物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其理性思維能力並未能達到可以客觀科學地觀察事物的階段,並且大量重複性的素描訓練十分枯燥,限制了兒童的作畫自由與想象力,這樣會嚴重破壞兒童對於繪畫的興趣培養。因此,在學前和初等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更注重培養兒童的藝術審美素養,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等。美術教學在中等教育階段基本繼承了學前和初等教育的美術教學模式,但是很多立志從事美術專業和計劃考取美術類高校的學生已經開始接受專業的學院派美術教學了,如中央美院附中、工藝美院附中,以及清華附中國中和高中部的藝術類特長班等。而非美術類高中和非美術班的學生如果想考取美術類高校,則需要在課業之餘到校外報專業美術大學聯考的補習班。如此一來同樣是美術課,美術專業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模式與大多數非美術專業學生相比差異很大,或者可以説是相互隔離開的,但這種教學模式卻與美術類高校開設的美術專業課程十分相近,或僅在難易程度上有所區別,這樣起到了高中和美術高校之間教育銜接的作用。

三、素描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那麼素描是否有必要運用到學前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呢?上文中已經提到了學院素描教學的特點,將其直接套用到學前美術教學中必定會出現問題。不過在幼兒園日常的美術活動裏常常會涉及一些包含素描因素的重要內容,比如運用線條作畫和辨識、描繪幾何圖形等,這些內容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與所謂學院模式的素描教學關係不大,但在其中卻涉及了素描教學的'本質,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繪畫造型的角度而言,幼兒美術活動會涉及簡單的人物或物品辨識以及圖畫活動等,但是與美術學院的素描教學相比,其內容簡化了不少,並且技巧訓練的難度也會大幅度降低。幼兒對於人、事、物等進行描繪時主要涉及到素描因素包括簡單的線條組合與平面的形體色塊等。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首先需要考慮幼兒認知階段特性,降低繪畫難度,主要運用素描當中的線造型因素,也就是要求幼兒掌握以線為主的繪畫方式。線條是一切繪畫的最基本要素,因為線條可以圈成“面”,而“面”則可以組成“體”,運用不同的線條就可以畫出十分豐富的形體。需要注意的是,在學前教育階段不應苛求幼兒在平面紙張表現立體塊面的能力,因為要實現這種畫面效果需要作畫者具備相對專業的造型思維和繪畫技術能力,這對於大部分低齡段的幼兒來説作畫要求難度過高。幼兒應當具備的是最基本的平面作畫能力,不需要做到學院派素描那樣畫出逼真和立體的效果,僅僅能夠畫出二位空間的人或物品就足夠了。比如在人物畫中,幼兒可以使用鉛筆或水彩筆等對人物進行類似鐵線描的線條勾勒,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和肯定地使用線條,不要怕畫錯,可以讓幼兒突出所畫人物形象的特點或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如鼻子或眼睛等,這樣就可以畫出充滿童趣以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第二,從幼兒對形體的抽象概括思維訓練角度而言,幾何形教學是素描教學的初級階段,通過簡單的幾何形概括和疊加可以產生一切複雜的形體,所以美術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從畫幾何形靜物開始學習素描的。而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平面幾何的概念,如對簡單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圖形的辨識。同時幼兒還要具備將現實生活中各個物品簡單歸納成幾何形的能力,比如在畫海洋類題材作品時,將小魚概括成三角形或菱形,貝殼概括成扇形,水草概括成波浪形等。用幾何形歸納事物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促進幼兒用整體眼光來觀察事物,對不同形體進行概括和提煉,快速辨識出不同物象中大的形體特徵。同時這也在視覺上為幼兒提供了一種科學理性的觀察方法,鍛鍊幼兒在觀看世界時的總結和歸納能力。第三,素描可以通過繪畫技術訓練提高幼兒的動手協調能力。在素描教學中技術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進行素描學習時一方面要訓練客觀整體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要訓練手和眼相互之間高度的配合能力。幼兒在畫簡單的幾何線條時就可以充分鍛鍊到他們的動手協調能力,比如通過對直線、曲線、方形和圓形等描繪可以使幼兒具體瞭解到不同線條與形體中的規範和標準。因為幼兒剛開始畫時很難一次性畫準,所以需要反覆地修正以畫出相對準確的線條和形體。在此過程中幼兒手的握筆動作會進行細微的調整,同時眼睛也要不斷觀察和進行對比,這樣幼兒就能在作畫中逐步地訓練手和眼之間的協調性。幼兒在基本掌握線條和幾何形的作畫技巧後,對於其他不規則形物體的描繪能力也會加強,如此可以提高幼兒在畫面表達中的控制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幼兒畫出內容更為豐富的繪畫作品。

綜上所述,學院派素描在我國美術類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十分傳統和嚴謹的美術學科,也幾乎是所有美術專業學生學習繪畫的必經階段。而在學前美術教育階段卻不必要求幼兒完全遵循這種學習模式,美術活動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在審美素養以及豐富、健康的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和培養。但素描教學中所具有的一些能夠促進運動協調和視覺觀察訓練等重要內容,如果將其運用到日常的美術活動中則是十分有價值的。我們應當拋開素描教學中表面模式化的成分,認識到素描的本質,從而使素描能夠更好地在學前美術教育當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虹。素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1.

幼兒教師學前教育論文 篇四

加強幼師生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策略摭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業的日益發展,教師隊伍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已提到議事日程,並有了廣泛的研究。幼師生也無一例外地要高質量地完成學前教育理論課的學習,形成理論素養。本文結合幼師實際,針對學前教育理論課教學中的問題,談談加強幼師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幼師生;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策略

目前,不少幼師生對學前教育理論課產生厭學行為,理論學習毫無興趣,導致缺乏教育專業意識。“學前無專業”是對他們最經典的概況。“理論學完了和沒學一樣,沒用”是他們不學理論課堂而皇之的理由。在他們看來,師範生琴棋書畫略知一二,能歌善舞已經足夠勝任幼兒教育,因此不必學習那些“高高在上,不着邊際”的理論課。由此看來,理論課教學在新形勢,新問題面前需要有專門的研究探討,加強理論課教學,提高教學實效。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加強幼師生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的學習呢?

一、加強認識,明確目標

專業信念與責任被看作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一個不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是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幼師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加強學前教育理論課的學習有助於瞭解幼兒心理的特點,走進童心世界;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能夠正確地看待幼兒、對待幼兒、尊重幼兒,從而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因此,幼師生更需要樹立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意識信念,充分認識專業價值。樹立堅定的專業信念與責任,把教育作為內心熱愛的工作,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來對待,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榮耀的職責來承擔,在此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並在教育實踐中完善自身素質。

二、創新方法,因材施教

加強理論課教學,在教學方法、方式上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是教學內容調整需要的結果;是教育對象特點研究後“因材施教”策略的實施,即教師的“教”要去適應幼師生的“學”。

內容決定形式,結構改變功能。從綜合課程看,教學中教師可能更注意實踐案例的分析引導,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的合作教學,共同成長。比如採用各有所長的多位教師以教學小組的方式承擔教學任務,發揮集體才智進行教學。從課程結構調整看,教學可能更需要對幼師生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學習風格的研究,做出適應學生的方法選擇。總之,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讓教學內容和形式更新穎,更多樣。

三、實踐教學,合作探究

加強幼師理論教學實施中使理論內容與實踐體驗互相滲透,有機結合,加深理解,學以致用,克服理論課突出知識系統性、完整性而帶來的重知識講解、輕實際工作能力培養的現象。

首先,教學目標凸顯“實踐性”。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師範學校教師教學時既要向師範生傳授保育教育知識,又必需培養同學“保”“教”的能力,實現由學與教、師與生之間的轉變。依據幼兒園教師崗位的需求,制定出培養目標體系,包括情感目標、社會目標、能力目標、學科目標等,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同學分層次、分板塊進行技能達標,並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推進,在實習、實訓中強化。

其次,教學備課凸顯“探究性”。備課過程中引入同學參與,通過師生相互合作,一起交流,共同探究,使教學出現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局面。同學參與備課的主要過程為:收集教學資料——討論資料的取捨——設計教學過程——製作教學課件——預講課。這樣,“做中學”、“學中做”,不只鍛鍊了同學動腦、動手、動口能力,合作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師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讓他們體驗、實踐教師的角色,為將來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打下了實踐的基礎。實現課堂“學—研—做”一體化,達到課堂師生“合作探究+實踐演練”的理想實效。

四、創新思維,培養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幼兒師範學校是培養幼兒教師的聖地,對幼師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教育是對人的發展基礎階段的啟蒙教育,早期教育的質量,對人的一生髮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而幼師生是即將成為幼兒教師,他們要針對幼兒學習情況不斷鑽研教材,創造性進行取捨,選擇最優教學方案和最優教育手段,這要求他們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併發揮創造性能力來完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要積極引導幼師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要經常與他們平等對話、雙向溝通,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他們傳授知識,要培養創新精神,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善於創新的品質;要以幼師生為主體,圍繞他們的發展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巧妙提出問題,要給他們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鼓勵積極發言、大膽質疑,提供主動探索、創新的機會,在積極主動探求新知的過程中,通過質疑釋疑,樹立創新意識。

五、學科整合,調整結構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作為教師教育區別於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標誌,是一名合格幼兒教師養成專業內涵、職業特點的知識源頭。現行的理論課程結構已不能滿足未來教師對各種知識的需求。因此,師範學校應調整專業課程與教學技能課程之間的比例,加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比例,深入學習教育和教學方面的知識。不斷更新內容,完善教材內容呈現方式,增加教材的可讀性,提高師範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材形式更加活潑。學前教育專業課時需要在我國現有的課程體系上加大比例,如果能達到比例佔總學時的四分之一以上,就可滿足對教師專業化教育課程的擴展要求。幼兒師範學校要加強課程的改革力度,研究開發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學生髮展需要的校本課程,揚長避短,發揮幼兒師範學校的優勢,增強就業競爭力,才能確保幼兒師範學校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總之,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重要場所的師範學校,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調整課程結構,增設實用性課程,使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更加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校理論課的興趣與熱情,從而加強學前教育理論課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鍾啟泉。現代課程論(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楊小微。現代教學論,山西教育出版社,.11.

[3]孫玉潔。覺醒與自主:教師專業發展的基點,.8.

[4]朱新卓。教育變革的現代困境,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4).

學前教育論文 篇五

從某種程度上講,藝術教育是塑造和諧健康人格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特別注重將舞蹈藝術引入學校的教育體制中,而且尤其注重舞蹈藝術在兒童時期發展的作用,經過長時期的發展,西方的舞蹈教育學者創造了許多適用於兒童舞蹈教學的方法。相比之下中國的舞蹈教育起步比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兒童舞蹈教育體系。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藝術教育已經越來越引起舞蹈界以及教育界的不斷關注了。

一、學前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上舞蹈課的時間少。

相關的舞蹈教育學者指出目前我國的很多學校中上舞蹈課的課時相對比較少,基本上一週只有兩個課時,如果一個學期按17周來計算的話,學生學習舞蹈的課時為34個課時。一學期34個課時對於舞蹈這門技術性比較強的課程來説是遠遠不夠的。舞蹈課課時的不足一方面會使得學生訓練的時間縮短,另一方面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也會縮減,長此以往下去學生的舞蹈技能不會得到任何提升。

(二)學生的舞蹈教材存在不規範的現象。

教材是老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結構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到老師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對於學生來講,如果沒有教材,那麼他們學習的課堂會變得枯燥無味,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就沒有可參考的學習工具,學習起來會變得相當吃力。當前,在大部分學校中缺乏適合學前教育的舞蹈教材,他們往往採用的是專業舞蹈院校的教材,這就使得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偏離了教學實際情況,也不利於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

(三)學校中舞蹈老師的專業性知識不強。

當前,我國很多學校的舞蹈老師基本上是由音樂專業的專職舞蹈老師所擔任,這種現象一方面對學校來説是好事,從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學校在人事上的編制,但是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專業老師的高要求與學生低能力之間的矛盾。

(四)學生自身素質的侷限性。

有的孩子在上學之前根本沒有跳過舞,甚至連一些基本的簡單的舞蹈節目也沒有看過,可以説她們的舞蹈素質相對來講比較差。舞蹈的展現很多時候是要依據人體的動作來完成的,舞者的動作是否優美會影響着欣賞者的感受。因此要想學好舞蹈就必須從小抓起,因為那時孩子們的骨骼還沒長成,身體比較軟,對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動作學習起來會相對容易的多。

二、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提出“美舞融合”的教學模式。

相關的教育學者指出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一方面應注重技能教學,另一方面更應注重美育教學。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舞蹈老師應把音樂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音樂的美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適當的引導學生做一些有節律性的肢體動作,從而進一步感受形體之美、力量之美以及神韻之美,最終達到“美舞融合”的效果。

(二)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

在整個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作為舞蹈老師一方面要教學生學習專業性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應該不斷的揣摩學生的心理過程,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以及探索欲。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將學生“要我學”的心理轉變為“我要學”的心理,樹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

(三)樹立“身教優先”的教學模式。

要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舞蹈老師必須具備相應的舞蹈教學技能,用自身優美的舞蹈形象去感染每個舞蹈學者。眾所周知,直觀教學是學習舞蹈的主要方法,所以舞蹈老師既要做到“一專”又要做到“多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規範自身的舞蹈動作,提升自身的舞蹈素養。

(四)構建德育教育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舞蹈教學是以人體的肢體動作為手段的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在整個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老師要對學生的舞蹈技能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老師也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相應的指導。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學生灌輸一些思想道德知識有助於之後他們人格的塑造。因為在從事整個舞蹈的行業中,舞者之間會存在相應的競爭,競爭就會有成與敗,競爭也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則,競爭更需要懂得尊重對手,而這些原則都需要從思想道德品質上抓起。

三、結語。

當前,我國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更應該要求每一位舞蹈教育者不斷的更新舞蹈觀念、探索新方法,從而建立起一套與舞蹈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論文 篇六

摘要:本文對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特點和價值進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發揮遊戲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遊戲教學;價值分析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對幼兒的教育也愈來愈早。幼兒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個系統性的教育。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教育中加入遊戲,形成了遊戲教學的模式。根據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遊戲教學模式對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積極作用。

一、遊戲教學概述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以遊戲為依託,將要教授的知識以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幼兒主動學習,使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到相應的知識。遊戲教學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體驗性、自主性等特點,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可自由發揮,進而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二、遊戲教學的特點

1、遊戲教學的體驗性

遊戲教學最大的特點在於體驗性,只要幼兒進入到遊戲中,就會在特定的遊戲氛圍中獲得自己的主觀感受。如在“丟手絹”活動中,坐着的幼兒會對小夥伴手中的手絹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絹的幼兒則有擔心被追上的緊張以及想將手絹給其他同伴的激動心情。這些思想活動都是幼兒在遊戲中自己體驗到的,教師只需從旁引導,幼兒就會懂得。

2、遊戲教學的自主性

遊戲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或者遊戲的選取者,幼兒才是遊戲的主導者。在遊戲開始前,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夥伴、遊戲場景和遊戲材料。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與同伴進行協商,只要達成共識,幼兒就可以改變原有的遊戲狀態,根據自己的興趣制訂相應的遊戲規則。遊戲對於兒童的無限包容性,在遊戲教學中以自主性的方式體現,這也是遊戲教學的特點。

3、遊戲教學的虛幻性

遊戲教學中游戲的內容雖是依託於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於現實生活的一面,即虛幻性。例如,角色扮演遊戲,遊戲的基礎在於幼兒假裝自己的身份是某一個角色,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賦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遊戲教學的虛幻性充分滿足了幼兒的想象力,並可以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常識通過遊戲體現出來。

三、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價值

遊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有獨特的價值,其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所無法企及的。因此,對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價值的分析可以對今後的幼兒教育模式的發展提供經驗方面的支撐。

1、遊戲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幼兒階段孩子的特點是年齡小、好動,且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遊戲教學則是根據幼兒以上三個特點定製的教學模式。在進行遊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常識性問題穿插其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學習。幼兒在遊戲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長。另外,遊戲教學的場地可以設在室內,也可以設在户外,以滿足幼兒好動的天性。因此,幼兒在遊戲中的學習效率較高。

2、遊戲教學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對於遊戲的熱衷確保了他們的參與度。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適當的奔跑、跳躍等可以增強幼兒對自身肢體協調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陽光下進行遊戲,也增強了幼兒對環境的適應性,幼兒的體質也得到了明顯地改善。遊戲教學模式以遊戲為出發點,幼兒在遊戲中會主動與其他小夥伴進行交談,也學會了傾聽,培養了幼兒的集體意識,有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3、遊戲教學可以提升幼兒語言駕馭能力

在幼兒階段,幼兒除了學習常識性知識,更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讓幼兒主動開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點及難點。遊戲教學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扮演角色時,幼兒通過對日常生活中該角色的語言特點進行模仿,可瞭解到接人待物的相關知識。因此,遊戲教學有提升幼兒語言駕馭能力的作用。

四、結語

幼兒教育作為系統教育的起點,其教學模式的選取是否符合幼兒特點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遊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有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幼兒語言駕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兒教育中作為重點教學模式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陶雲娣。論幼兒教育中的民間遊戲教學創新的基本經驗--小班民間遊戲《小兔和狼》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6):118-119.

[2]陳豔紅,劉紅。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模式初探[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118-119.

[3]樂元芬。試述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張傳堂。迴歸遊戲教學--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10):136-138.

學前教育論文 篇七

1.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的發展誤區

1.1教學目標的設置凸顯功利性,有悖於“啟蒙”與“激發興趣”的教育宗旨

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應以啟蒙為主要手段,以培養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為基本目標,通過對適合於學齡前幼兒心智特徵的教育手段的運用,來強化其對於英語學習的感知,進而形成較為鞏固的認知表象,以便於為其未來接受系統化的英語教育創造有利的條件。然而,通過對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現狀的調查可以發現,在名目繁多的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機構中,無不將快速提升學齡前幼兒的英語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於用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廣大家長的關注,進而獲取更多的生源,以便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種凸顯功利性的教育目標的設置,專注於自身的經濟效益與發展前途,無視學齡前幼兒的心智承受能力,因而,不僅有悖於開展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的宗旨,而且,還會制約學齡前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生成與發展。另外,通過對經歷英語教育的學齡前幼兒家長的訪談可以得知,這種凸顯功利性教育目標的設置,會導致學齡前幼兒在接受英語教育後,其實際效果與家長預期間存在着較大的差距,並且,在學齡前幼兒正式上學以後,往往會出現英語學習與漢語拼音學習在內容上的相互交錯與混淆,由此導致了學生在面對母語知識學習時出現困頓或迷茫的現象,進而限制了學齡前英語教育的社會實用價值的體現。

1.2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重疊性,易於造成培養行為的失效與教育資源的浪費

現階段,由於在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目標的設置上存在着一定的誤區,使得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國小英語教學的內容存在着較為明顯的重疊性,即學齡前英語教學的內容大多借鑑國小英語教學的內容體系,致使學齡前幼兒在上學之後所接受的英語教育與其在學齡前時期所接受的英語教學內容大致相仿,極易誘發學生的懈怠心理與厭學情緒的產生。這種教學內容的重疊是造成我國學齡前英語教育與國小英語教育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另外,這種對教學內容的嫁接性擇用,還會屏蔽學齡前英語教育的創新,無法構建起適合於學齡前幼兒心智特徵的英語教學體系,進而對學齡前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較為嚴重的阻礙作用。這種對於學齡前英語教育教育創新發展的阻礙,會導致我國學齡前英語教育發展的停滯不前,無疑也是一種對於英語教育資源的較為明顯的浪費行為。

2.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發展誤區的成因

2.1應試教育思想的誤導

學齡前幼兒天真浪漫,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理。因此,在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學中,如果能夠依據學齡前幼兒的天性特徵進行有針對性的興趣引導,則必將為其未來接收系統的英語知識傳授與英語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應以啟蒙為主,強調對學齡前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但是,由於我國在教育領域內長時期地奉行應試教育,致使教育理念受到長期禁錮,對於我國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也產生了貽害至深的影響。導致了學齡前幼兒英語教學體系的構建,無法秉承“以激發學齡前幼兒英語學習興趣為主的啟蒙式教育”的宗旨,而是在違背學齡前幼兒心智發展特徵的前提下,專注於提升學齡前幼兒的英語能力。這種超出學齡前幼兒心智承受能力的教育行為,凸顯出明顯的“拔苗助長”的弊端,不僅在發展取向上步入狹隘性的誤區,同時,對於學齡前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發展與維護,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制約性影響。

2.2望子成龍意識的驅使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學齡前幼兒都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在擁有來自於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以及豐厚的物資享受的同時,更承擔着振興門楣、光宗耀祖的殷殷期望。因此,在學齡前幼兒出生伊始,其家長便為其規劃出“宏偉的發展藍圖”。在此望子成龍意識的驅使下,“絕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成為廣大學齡前幼兒家長的信條。於是,學齡前幼兒被迫放棄理應享受的童真快樂,接受各種學前教育以及技能培養。由於英語的重要作用已為社會所共識,因而,學齡前英語教育就成為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們為其子女選擇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由於英語作為非母語的語言類型,相對於心智尚處於發展起始階段的學齡前幼兒而言,難免會有生澀、枯燥的感覺,這就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啟蒙手段,對其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而廣大學齡前幼兒的家長在望子成龍意識驅使下,過於強調對其子女英語能力的快速提升。而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機構無不將發展取向制定為強化對學齡前幼兒英語能力的培養,由此造成了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步入發展的誤區。

2.3功利主義觀念的誘導

伴隨着我國英語學習熱潮的興起,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英語教育機構,其中既包括針對成年人英語知識充實與英語能力提升的業餘補習機構,還包括滿足出國留學需求的雅思、託普等高級培訓機構,同樣也包括針對學齡前幼兒羣體而專設的英語教育機構。但是,這些英語教育機構大多以私立形式存在,以辦學盈利為主要目的。因此,為了迎合社會各種羣體對於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宗旨的確定上,往往凸顯出較為明顯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在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機構中的表現尤為嚴重,即使是幼兒園這種專注於對學齡前幼兒進行學前啟蒙教育的機構也將開設英語教學科目作為提高入園學費的條件。而為了獲取更多的入學生源,在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設置與擇用上,無不凸顯對學齡前幼兒家長需求的迎合性,而忽視學齡前幼兒的自身素質與興趣取向。因而造成了學齡前幼兒英語教學的社會實用價值較為低下的嚴重後果。

3.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發展誤區的修正途徑

3.1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對啟蒙式教育在學齡前幼兒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與實施學齡前幼兒正處於智力發育以及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因而還無法承受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相對於學齡前幼兒的英語教育而言,由於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以及幼兒家長望子成龍意識的驅使,再加以教學機構的功利主義的誘導,造成了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理念上的偏失,並由此導致了在對教育行為方式的選擇上存在着明顯的“拔苗助長”的弊端。這不僅會導致學齡前幼兒英語學習實際效果的低下,同時,還會對學齡前幼兒的心理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所存在的發展誤區,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迎合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就成為修正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發展誤區的首要環節。這就要求徹底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針對學齡前幼兒的心智特徵,開展行之有效的啟蒙式教育,運用點化、引導、體驗以及刺激等手段,不斷地吸引與喚醒學齡前幼兒對於英語學習的關注。

3.2創新教學內容體系,通過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

來提升學齡前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目前,我國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在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上,仍以快速提高學齡前幼兒英語能力為核心目標,而缺乏較為完善的凸顯啟蒙作用的內容體系。這就造成了學齡前幼兒在心智發育尚未成熟階段,就要接受較為生澀的非母語類語言學習,因而,會對其學習興趣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誘發心理壓力的產生。學齡前幼兒天真活潑,對於藴含趣味性的事物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此,為了實現對學齡前幼兒的英語啟蒙教育,應注重對教學內容體系的創新,針對學齡前幼兒的天性特徵,在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強化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用以吸引學齡前幼兒的關注,進而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凸顯趣味性特徵的英語教學的體驗,實現對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與維護。

學前教育論文 篇八

一、注重實踐教育課程

在對高校的學前教育課程進行設置以及建構的整個過程之中,一定要去設置一些學生可以進行自主解決的實踐問題,一定要在當前設置的課程基礎之上提升一些合適的實踐課程比例,而且要保證這些實踐課程較為豐富。起先,在對實踐課程的比例增加這個問題上,教師和一些相關的課程管理機構一定要依據學前教育自身的特點,確保合適的實習課程時間,要保證學生可以在充足的課程上將有關學前教育的知識以及理論進行充分的發揮,並將其進行有效的應用。再則,在不斷豐盈實踐課程的這個問題上,相應的高校課程管理機構必須要依據學前教育自身的特點,進一步運用更為豐富多彩的實習教學。在對高校的學前教育課程進行建構的整個階段,一定要將實踐課程與提升學生找出問題、有效分析問題並將其解決的能力相互融合。這不僅僅可以看作是未來選取幼兒教師的重要條件,也可以嘗試把自身所學到理論貫穿到實踐之中。往往對於學前教育的實踐教育課程來説,其主要的結構有這兩部分:其一為教育見習,其二為教育實習。因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制約,使得一些院校在對教育見習進行安排的時候一直存在週期較短的問題,而且它的見習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別好。因此進行教育實習都是在最後的一個學期開始進行,往往是學習一些備課以及上課的技巧,但是不會過多的涉及到整體的教學活動。在對實踐教育的課程進行重新的建構時,能夠在校園裏面建立一些教育實習的基地,並且將其與一些幼兒園聯繫到一起,確保學前教育這個專業的學生能夠恰當地進行實踐教育的活動。但一定要注意,在整個幼兒園實行教育實踐的整個過程裏面,還必須有專業的老師和幼兒園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旁邊進行協助與指導,用以更加好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二、融入通識教育的課程

在學前教育這個專業裏面,通識教育的課程一般是指的展開一些大學英語的課程、較為基礎的計算機應用課程和有關的德育類課程。儘管這一類的通識知識還不可以直接地影響到學前教學,但往往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進行教學準備的速度和他們的綜合素質,故而在高校進行學習的這個階段,學生一定要嚴加重視學習有關的通識教育課程。對於有效地融入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僅是對學前教育這個專業課程結構的完善,同時也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成為了有效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內容。對於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這一問題也能夠設置一些和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類似的通識教育課程,這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自身的知識面。除以上所説的專業教育、實踐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通識教育這四個課程的建構,還要添加一些能夠進行自主選修課程的開設比例。這不僅僅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具備了特色,有效強化了某一方面的教學能力,這對今後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脱穎十分關鍵。

三、結束語

從上可知,由於當下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斷地發展,故而在我國高等院校之中,學前教育這個專業不僅是在教學的方式上面還是對課程進行設置的問題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故而要恰當地增添一些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選修的課程去學習,這樣有助於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對課程進行重新的建構還一定要把推進學前教育這個專業可持續地發展作為目標,確保進行幼兒教育的事業能夠穩步前行。

學前教育論文 篇九

一、採用多樣化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除了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外,還可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兒童舞蹈學習中運用“舞林大會”等和舞蹈相關的比較火的電視節目,調動學生的興趣。這種教學方法的變換多樣,會讓學生感到生動有趣。他們也會因此愛上了舞蹈課,期待上下一節舞蹈課,這樣就逐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精心設計舞蹈展示,使學生在觀看作品和老師的表演中,能對舞蹈的美切身感受,進而產生想跳舞的衝動。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在表演前,應為自己表演進行有意識的鋪墊,通過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訓練的時候也能夠全神貫注,這樣會促進舞蹈訓練向更高層次推進。

二、在多彩的課餘生活中昇華興趣

業務生活的豐富多彩,不單單可使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心理負擔減輕。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為了對學生的業餘生活進行豐富,學校可舉辦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給學生提供足夠大的舞台,讓他們在實踐中運用課堂所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開展文藝匯演和舞蹈比賽等形式,使舞蹈不單單是成為一門必修課程,還與他們的業餘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觀看的學生,還是參賽的學生,都會在濃郁的舞蹈藝術氣氛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對舞蹈的興趣大幅提升。

三、結語

培養舞蹈學習的興趣,需要逐漸的積累,而舞蹈訓練的結果也並非能在短時期內體現。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舞蹈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的摸索,並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提高學生舞蹈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勤於動腦的能力,使舞蹈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學前教育論文 篇十

一、集體課課程的設計與構建

(一)鋼琴集體課的教學設想

鋼琴集體課應該怎樣上呢?我們要明白學前教育的鋼琴集體課和鋼琴培訓是不一樣的,無論是教學方向、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很大的差異。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適用於較少的人數,是少而精的,而相對於這種模式,集體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是不是就像炒大鍋菜一樣一鍋出呢?當然是不能這樣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師,在集體課上可以很容易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但是學生的個性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在集體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能讓所有學生都彈一樣的曲子,而是要將學生分組,不同的小組在教師的組織下用不同的形式來彈奏對於出現的個性問題,要在集體課上找典型,在全班範圍內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集體課的人數應控制在三十五到五十人之間。每週為兩個課時,每次的授課方向內容形式都應該由教師指定統一的計劃。在授課時,教師應用一個課時來正式授課,另一個課時作為學生練習時間,教師可利用這個時間安排學生會課。在整個的上課過程中,教師都應該深入學生中間,主動與其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集體課當中,教師應該對學生上課的表現及平時作業的成績進行點評,是學生從上課就將放在課堂上。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發展意願將學生進行分組,即程度較好的小組、程序中等的小組、程度較差的小組。每次上課時針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差別式教學,根據分組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指定自己的教學計劃。

(二)鋼琴集體課分層次教學模式構建

1、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層次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教師就可以了把學生分組了,在編排分組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實際演奏能力來進行。可採用考核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選一個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作品來演奏,教師考核學生技能技巧、音樂的表現力、感受力等等掌握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參考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習態度以及學生自己的發展意願等,絕不能單純的以考來進行分組。每組的人數要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五人左右,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開展集體課的教學。教師應每過一個階段,對學生從新進行考核,根據學生的成績和表現,以“優升劣降”為原則,重新調整分組。如此一來,學生有了危機感和競爭性,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層次

將學生分組之後,教師要根據每一組的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要兼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和升學就業需求的不一,靈活指定。程度較好的一組,學生的基礎好,演奏水平高,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達到一定的認知、彈奏、聽辨水平。在教學內容上,應多練習不同風格、難度稍大、篇幅稍長的曲目,可拓展學生的視野。程度中等的一組,學生的基礎一般,應以“重應用、重實效”為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表現音樂內涵的基礎演奏技能,曲目安排上應以中等難度的曲子為主,風格適中、加強和鉉、八度、震音、顫音、指尖等基本功的訓練。程度較差的一組,學生的基本功較差或是根本沒有,應以重點訓練基礎、培養興趣愛好為目標。掌握基礎的識譜能力和演奏方法、技巧,曲目上應選擇一些短小、簡單、好聽又有趣的曲子。教師在給這組學生上課時,要有更多的關心、愛心和耐心,多鼓勵支持、多引導,培養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課堂教學分層次

在授課時,可採用“分步驟、抓重點”的方法來進行,根據每一組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變動。

(1)理論講解和技術示範:教師先講曲子的理論背景、彈奏重點、難點講清楚,然後演示實際運用的方法,示範彈奏難點。

(2)領會與練習:學生明白了曲目的要求與技能難點後,可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主動分析,同時積極聯練習,通過練習進一步領會彈奏的技能與重點。

(3)檢查與總結:練習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彙報表演,以檢查知識和技術的掌握情況,檢查的請示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四手聯彈、合奏、各類伴奏音型的創作練習等。最後,教師應對學生的彈奏情況做整體的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改正的辦法,為學生點明學習的道路,使學生明確以後努力的方向。集體課的會課,一直是困擾很多老師的問題,現在很多老師還是以挨個檢查、單獨糾正問題為主,這樣做不僅教師的工作量大,而且不利於發展集體課的優勢。所以在會課時要採用分層次集體會課的方法。集體會課可以採用齊奏、輪奏、獨奏、接力等形式來進行,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了集體課的羣體性效應。對於學生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抽取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全班進行講解深化學生的印象。會課可以採用小型演奏會的形式,即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一次比較正式的表演。演奏的曲目是需要會課的曲目,每位同學彈一首曲子一個接一個不間斷進行,每位同學即是演員又是觀眾,在學生彈奏的過程中教師不發言,等到全體你都彈完之後教師再根據每個人的彈奏給與指導。這種形式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時間和鍛鍊的舞台,豐富了他們的表演經驗、段煉了膽量、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4、課下作業分層次

教師要根據不同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佈置與其能力相適應的作品,在佈置時要把學生可能出現錯誤的地方做全面地預示,對較難的知識點講解清楚,重點難點要正確地給學生示範。讓學生確實明白他們在課下練習的是什麼、應該怎麼練、練成什麼樣,這樣才能在會課時減少“共性”錯誤的發生,使每個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效率。

5、學生評價分層次

評價學生是,不應該僅看考試成績,還應重點參考學生的平時成績、上課表現、練琴情況,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等。分層次評價體系要多元、發展、綜合,其目的不是為了區分學生的優劣,或是貶低某些學生,而是旨在建立一個全面性、綜合性的評價體系,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評價。這個體系應以激勵和改進為目的,使生能夠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為日後的努力指明方向。在評價各組的學生時,也要有所側重。對於程度較差的學生,要多表揚肯定,增強它們的自信心,獲得成功體驗;對於程度的學生,要多以鼓勵為主,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其積極奮進;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多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讓學生有危機感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二、結束語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模式,不能侷限於傳統教學的框架當中。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根據學前教育領域的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現在看來集體化教學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來教師當中得到廣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