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實用8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實用8篇)

篇1: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大全

《淺談幼兒園課程語言領域教學的研究》

前言:0~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要挖掘出幼兒自身所具有的智慧才能,我們就不能忽視幼兒成長階段的語言發展關鍵期,舉行的課題活動中,多數教師對幼兒的語言教育都沒有真正達到全方位的發展,他們都錯誤的認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只能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才能體現,其他領域教學活動不需過多考慮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不知如何將語言教育貫穿到其他活動中,而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其語言的發展也只侷限於看圖講述、續編故事、仿編詩歌等幾種形式,僅靠這些活動來達到幼兒的語言發展要求是不夠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語言領域;教學;研究

正文:

一、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的語言興趣。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並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來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而認知範圍的擴大,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應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為幼兒創設條件和生活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語言。如:海南的椰子樹,引導幼兒説一説椰子樹的幹、葉子的形狀、果的味道,讓幼兒親身感受到椰子樹的結構和用途,豐富其生活內容,開闊幼兒的視野。

(二)為幼兒創設多看、多聽、多説、多練的語言環境。

1、只有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説、多練,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彙,獲得練習的機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為幼兒多創造條件。如:為幼兒講述《還有誰要上車》的故事時,出示公交車圖片,講一講幼兒坐公交車的經驗,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了什麼説一説,教師在講述故事之前提出問題:故事裏小動物們是上公交車時都説了什麼。最後發生了什麼事。

2、培養幼兒有意地傾聽,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要學會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懂、聽得準確,然後才能正確的模仿——説。我們應積極的為幼兒創設聽的環境,如:聽故事、兒歌錄音、聽別人講故事、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叫聲......讓幼兒聽後模仿、想象,並説一説這些聲音像在説什麼。這樣能夠發展幼兒的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聲音的結分析。

3、培養幼兒説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時機,與幼兒進行交談。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願意講出來如:在户外散步時,引導幼兒交流所見的.東西,及時豐富幼兒詞彙;在進餐時,請幼兒報出餐具名稱和菜名;在盥洗時,教幼兒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稱和盥洗動作,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做到:讓幼兒想説——用鼓勵地方式,互相激勵的方法讓幼兒產生説的慾望;讓幼兒敢説——即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説的機會,來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慾望;讓幼兒會説——也就是把要是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形象些。怎樣能做到這些呢?如:請幼兒在觀察一個蘋果,讓幼兒説一説,“這是一個紅紅的蘋果”、“這是一個有大有紅有甜的蘋果,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的語言表達的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幼兒能正確發音、吐字清楚、有豐富的詞彙並能正確的運用。這些內容都將在語言實踐學習中獲得、掌握,這就要求幼兒多多練習,逐漸地掌握。我們應為幼兒提供多練地機會,創造多練地環境。如果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應及時地糾正,這樣幼兒才能進步地快、説的好。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靠模仿,如“老師我要玩積木、雪花與積木”,教師就要給予糾正説:“老師,我要玩雪花片積木”,並讓孩子多説幾遍,漸漸地,幼兒就會説了。凡是幼兒用詞不當,我們就馬上給予糾正,且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三)通過各種真實有效途徑的滲透,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會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如:在講故事《小豬的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把對媽媽的思念描述出來,畫好後,根據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創編故事情節,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象力。讓幼兒學得主動、活潑,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為幼兒創設與人交往的機會,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的促進幼兒語言交往的發展。談話是幼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自由交談令幼兒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兒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如:昨天幫媽媽做了什麼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們玩的高興嗎?你們玩的什麼?等等。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最主要的是具有禮貌的語言。從小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語言,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會使幼兒獲益終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教育幼兒尊敬長輩、成人。對待長輩應主動、熱情的打招呼、稱呼人。如:見到年老的叫“爺爺”“奶奶”,見到年輕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別時應説再見。讓幼兒知道在別人談話時,不應打斷、插嘴;別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的聽,不離開,不嫌煩。講話的聲音不要太大,但要讓大家都能聽見;語速要適中;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説話時要看着對方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

二、幼兒語言發展的侷限性。

(一) 將語言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1、在這裏,我們需要弄清幾個概念:説話、言語、語言。説話指通過震動聲帶發出一定音節的聲音就叫説話,只要不是天生聾啞,就可感到這種狀況;言語,就是將一個個音節串連起來,變成能夠表達一定意義的句子;而語言,則是包含着聲音、詞彙、語法有機結合。它是一種完善表達某種思想狀態的一種高級語言形式,它是言語的昇華和發展。作為幼兒教育,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學會衣、食、住、行,讓他們學會背詩繪畫,更重要的就是要叫他們運用語言,發現語言,提煉語言;因此,我們應把語言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

(1).數學教學活動中沒有豐富的語言描述,但它卻要求幼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教師可將兒歌、遊戲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玩説説中掌握相關的數的概念,如:認識數字1——10,讓幼兒來具體描述各個數字並可根據幼兒的描述進行模仿。

(2). 美術活動中的語言教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詞彙,還能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幼兒在畫畫時,可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出自己作品的內容,幼兒在開始的描述中詞彙還很單一,但經過多次的練習後,會發現幼兒語言描述能力超乎想像;在手工課中,有的幼兒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教師一個人教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課程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半數幼兒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逐漸對其失去興趣,如果採取先將學會的幼兒分配到各個小組中,讓他們去教幼兒,幼兒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合作來完成作品,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對手工課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3).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語言發展的空間也很大,讓幼兒將自己的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並提出疑問,評價他人的探索結果,可採取描述和討論兩種方法(如:在種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幼兒將每日觀察的現象過程描述出來,再將自己在探索中發現的疑問同大家一起討論,尋找答案),但幼兒在描述時常會用詞不當,教師應注意糾正並隨機豐富幼兒的詞彙。

2、多為幼兒提供語言發展的機會

(1)晨檢後,教師會組織幼兒安靜的吃早餐,不得隨意走動、喧譁,而幼兒總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儘快告訴老師和自己的同伴。根據這一特點,可將這段時間改為談話活動,讓幼兒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向大家一起來分享,這對幼兒學會任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有幫助。

(2)遊戲活動中,一貫都是教師提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活動過程千篇 一律、死板硬套,如果將遊戲規則告訴幼兒,而讓幼兒自己來組織活動開展,並進行人員分配,然後讓幼兒分組進行經驗交流,並進行師範,最後在讓幼兒進行活動,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不僅增加了遊戲的靈活性,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3、經常進行故事、兒歌比賽或心情描述等活動,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聲音洪亮地發言,對於那些不善於集體場合與人交談的幼兒而言,是一種練習語言技能的好機會。

(二)、採用多種方法,加強幼兒語言訓練,刺激幼兒語言行為。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要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加強語言訓練。

1、豐富詞彙

詞是語言的基礎,幼兒掌握多少詞,理解詞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着語言表達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幼兒期是掌握詞彙最迅速的時期,但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掌握知識有限,理解力不強。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應藉助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幫助幼兒理解詞義。如:實物、圖片、動作、表情等。

2、發展口語

發展幼兒口語有多種途徑,如;複述故事、看圖説話、欣賞文學作品等。這些都能幫助幼兒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平時就要求幼兒對老師講的故事進行復述,多選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幼兒欣賞,隨時隨地讓練習口語表達。如:教室牆上的裝飾畫就可以讓幼兒自由的講一講:你喜歡這副畫嗎?為什麼?你能編出一段故事嗎?街上的廣告畫也可以讓幼兒説一説:你覺得畫的是什麼?它是做什麼廣告的?總之,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教育契機存在,只要我們稍加註意並充分利用,就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3、注重條理

語言必須具有條理性,否則就不能準確表達出你的意圖。要教會幼兒正確的使用語言,有條理的説話。如:在看圖講述《送奶奶回家》中,讓幼兒先觀察他們在幹什麼,後來又怎樣了,最後又怎樣了,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條理講述故事。使幼兒不但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語言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4、早期閲讀

教師在指導幼兒早期閲讀活動中,幼兒自己按順序翻閲,學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理解故事人物、情節,並逐漸將聽到的語句、詞與書上的印刷符號對上號。教師還應經常鼓勵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作品,並學會評價別人的講述。在此過程中,幼兒養成了閲讀的興趣和習慣,並鍛鍊了初步的閲讀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早期閲讀在幼兒語言發展中有着獨特的價值。

(三)利用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陳鶴琴説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主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我們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通過調查瞭解發現,現在家長與孩子溝通很少,雖然有的家長了帶孩子出去玩,但卻不知道怎樣引導孩子説話,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説話,不着急。”還有的家長把教育的任務推給了老師,來個撒手不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啟發家長重視早期語言教育,指導家長培養孩子的語言方法。如在家園聯繫欄張貼《如何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做好孩子的語言玩伴》、《小兒説話掌握的五種技能》、《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等相關文章,讓家長進一步瞭解語言教育方面的知識。利用早晚接送、家訪、電話諮詢等方式解答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育,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家園共育的目標,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於孩子生活的每時每刻,因此需要我們家園緊密合作,共同培育,只有這樣,孩子的語言發展才會更為迅速。

結果:

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下去,我們仍將繼續探索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把握幼兒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持之以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並應該充分地去開發幼兒所具有的天賦,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智力。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以上幾點都可以稱為“環境”,這種有利於幼兒語言發展的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能夠提供的。我們在發展幼兒語言過程中要把握每個幼兒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幼兒的整體素質也將全面提高,為造就將來的祖國棟樑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愛玲《學前全語言創造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專業幼兒資訊《父母必讀》。

4、中華家庭教育網

5、中國學前教育網

篇2: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境裏,幼兒教師的語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教師的語言是提高幼兒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否將經驗缺乏的幼兒自然而然地引入到預定的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技巧決定着整堂課的成敗。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言有吸引力,像磁鐵一樣牢牢的吸引住幼兒呢?我認為幼兒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具有趣味性。

幼兒教師所面對的是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又愛哭鬧的幼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有趣、形象、活潑的語言。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也不能太過“成人化”,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鬱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用清脆的聲音扮演小紅帽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的順利且充滿活力。相反,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會使幼兒昏昏欲睡,毫無興趣。因此,我們要善於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的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具有激勵性。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幼兒更是如此。可是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在陌生的同伴面前,難免感到膽怯,害羞。因此,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計算活動,學習5以內的加法時,教師問幼兒,“樹上原來有兩隻小鳥,現在又飛來了兩隻,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大部分的孩子都踴躍的舉起了小手,急切地等待着老師。我環顧一週,發現平時不喜歡舉手的劉英也舉起了手,我把這個機會留給了她。但是我對她能把結果準確的説上來希望不是很大。因為她在班裏各方面能力不強。她膽怯的站了起來,小嘴動了半天也沒有發出一點聲音。無助的眼神看着我,小臉漲得通紅,我笑着對她説:“別緊張,老師相信你。”聽了老師簡短的'一句話,她挺了挺胸脯,大聲的説出了答案。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説,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

三、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力求豐富多采。

語言貧乏,乾癟無味,是幼兒教師口語的大忌。翻來覆去用那幾個詞,可聽性差。教師要善於準確地遣詞造句,善於從眾多的詞彙中選擇最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入耳入心。語言新鮮,幼兒的好奇心就能得到滿足;語言新鮮、多采,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求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範化語言的基礎上,做到趣味性、激勵性和藝術化,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孩子們伴着我們的語言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3: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關於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活動的相關措施》

摘要:為了能夠保證學齡前幼兒對於中國禮儀知識有着更加全面的掌握,幼兒園需要結合實際狀況來開展相應的禮儀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還有待完善,教師選擇的禮儀教育方法和途徑較為單一。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園學生的綜合素養,就要對全方位的禮儀教育內容體系進行構建,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獲得更加顯著的禮儀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現狀;改進措施

中國作為一個著名的禮儀之邦,中國文化精神結構中的“禮”地位較為顯著,“有禮、好禮、注重禮儀”作為中國人的一種美德,需要對其進行發展和弘揚。但是,在實際研究中不難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孩子對於禮儀相關知識的瞭解相對較少。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在幼兒園開展相應的禮儀教學工作有着較為顯著的意義。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通過相關的觀察和分析,很多幼兒對於禮儀知識的瞭解相對較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很容易出現禮儀缺失的現象。 [1]例如,為了能夠讓幼兒懂得尊老愛幼,教師常常會問道,XX,你買的炸雞腿真香,能不能給媽媽或者爸爸嘗一嘗啊,這時,很多幼兒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對於這種較為常見的現象,不難發現幼兒對於禮儀知識的掌握水平有待提升。面對幼兒禮儀行為缺失較為嚴重的現象,很多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在對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了解之後,不難發現很多禮儀教育工作中還缺少預見性和系統性的要求。教師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大都比較隨機,也就是遇到幼兒的不文明現象之後,隨便實施禮儀教育,整個教育方法有着明顯的即時性,指向較為明確。 [2]但是,這種隨機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只能夠在教師視線範圍之內,整個教育實踐活動只能夠針對個別幼兒或者一部分幼兒開展,難以兼顧到所有的孩子。這種隨機教育方法的發生方式大都是語言提醒,若想讓幼兒能夠明白不能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教師一般會在講道理的方法效果不明顯之後,使用批評、厲聲警告等方法,從而導致禮儀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二、提升幼兒園禮儀教育質量的相關措施

我國現階段幼兒園禮儀認知或者禮儀行為教育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整個教育內容達不到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教師選擇的禮儀教育方法和途徑較為單一。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一)教師要能夠對禮儀教育內涵進行把握

禮儀教育有着較為豐富的含義,幼兒園禮儀教育內涵也相對豐富。從教學內容來分析,包括體態、面部表情以及諺語等個人修養;包括通聯禮儀、交往禮儀、應酬禮儀、餐飲禮儀以及聚會禮儀等。 [3]雖然分類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應該包括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生活、家庭禮儀、個人利益以及公共場所禮儀等。教師在對禮儀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需要堅持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他律、無律到自律的具體發展規律,從而保證幼兒禮儀教育的預見性和系統性更加明顯。幼兒禮儀行為包括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以及同伴關係。所以,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還要包括各種不同的對象關係,並適當地凸顯出禮儀。

(二)採取滿足幼兒年齡特點的禮儀教育方法

在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工作時,需要從根本上發揮出榜樣的作用。幼兒有着較為強烈的可塑性,並且能夠對各種行為加以模仿。所以,幼兒教師需要能夠從自身角度出發,遵守各種禮儀規範的要求,保證言傳身教的統一性,從而處處、時時為幼兒樹立積極健康的榜樣。

從幼兒年齡特點來分析,幼兒園禮儀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開展和實施,避免出現形式單一、抽象枯燥的教學現象。 [4]教師可以通過手工製作、觀察比較、遊戲體驗以及討論交流等方法來開展相應的禮儀教育工作,讓幼兒能夠在感知之後對其進行實踐。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教師就需要對相關教育工作進行實踐,並且緊緊抓住先私生活中的各種教育機會,通過情境創設、移情教育、角色扮演、觀點採擇等方法為幼兒提供更多練習、鞏固禮儀知識的行為,從而讓他們能夠對各種禮儀知識進行學習,形成一定的禮儀行為習慣。

(三)創設禮儀教學情境

為了能夠讓幼兒養成更多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不斷對禮儀教育活動進行滲透。例如通過各種文化長廊來對不同的禮儀知識進行創設;利用漫畫的方式來對各種文明行為進行詮釋。社會和家庭也需要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相關的禮儀教育工作,營造出更加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 [5]通過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從根本上提升禮儀教育教學質量;教師還要與家長進行主動溝通,營造出較為文明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幼兒在這種和諧的禮儀環境薰陶之下發展成才。

文明禮貌的社會氛圍創設有利於幼兒對各種良好的禮儀行為進行鞏固,所以,教師還要與周邊社區做好聯繫,並在社區內開展各種教育工作,獲得更多居民的支持和配合,營造出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結語: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工作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很多教師進行施禮教育活動時,難以兼顧受禮教育工作,從而導致整個教育工作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教師只有引導幼兒在今後的學習或者生活中充分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採取相關措施加以引導,才能夠保證整個教育工作獲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俊嬴. 家園合作:幼兒禮儀教育的關鍵因素[J]. 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2009,11:11-12+10.

[2]羅翠麟. 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9:94-95.

[3]劉曉麗. 淺談如何實施幼兒園禮儀教育[J]. 新課程(國小),2013,12:107.

[4]陳慕. 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社交禮儀的培養[J]. 學園,2014,29:162.

[5]鄭曉燕. 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10,13:153.

篇4: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機構所認可,幼兒教育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啟蒙教育,對幼兒以後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幼兒教育實際,對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做下面一些論述。

一、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兒情商

情商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啟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於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為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願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並能為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複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着,經常是在孩子後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瞭解孩子的心裏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於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鍊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遊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為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後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鍊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後,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後,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5: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皮亞傑認為,遊戲是兒童的認識興趣與情感興趣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區,意即,遊戲中既包含着兒童認知的需要,也包含着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綱要》中這樣要求: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生活、遊戲及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中通過直接感知、行動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過程。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的超前教育和機械訓練不僅會剝奪幼兒童年的幸福,也不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這些科學理論指導,我堅信: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回顧當下,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我們做到了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嗎?

我們的教育觀念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要改變,我們的課程選擇要改變。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落實“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

一、教師的角色轉變

1、一個教師要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就應該把自己變成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有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孩子玩的勁頭。

雖然我們不可能成為孩子,但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想讓孩子快樂就一定能做到。

2、遊戲是孩子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教師不要過多幹預,充當幼兒遊戲的合作者(平等參與幼兒遊戲,營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心理氛圍)、幼兒發展的評價者(觀察、理解和掌握幼兒的個體特點,因人施教)、幼兒經驗的擴展者(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豐富幼兒遊戲所需要的活動經驗)、幼兒需要的反應者(適時為他們搭建有效地支架,推動遊戲更好的發展)。

以娃娃家遊戲為例。娃娃家裏,幼兒正興致勃勃地玩着。教師則在一旁觀察遊戲情況。當幼兒總是無所事事地抱着娃娃時,教師轉身一變,成為抱娃娃的鄰居媽媽:“你好!我是隔壁丁丁的媽媽,我帶寶寶來串門。歡迎嗎?”孩子們高興地表示歡迎。“丁丁媽媽”問:“你今天要給寶寶做什麼好吃的?”幼兒停頓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丁丁媽媽”接着説:“我新學了__菜,我家丁丁可愛吃了,我可以教你做。”就這樣,兩個媽媽將寶寶“哄睡”後,開始忙着做好吃的。娃娃家裏頓時活躍起來,又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生成了。在這個遊戲中,教師在幼兒出現遊戲問題時,以角色身份介入,遊戲的情境沒有被破壞,還調動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從提出問題到增加遊戲情節,都是在同等角色關係中自然完成。遊戲支架有效而有趣,推動了此項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幼兒的遊戲經驗。

二、遊戲與課程的相互交融。

(一)、遊戲與課程相互轉化的科學模式。

1、幼兒遊戲中自然生成課程(均權遊戲生成課程)。這樣的模式經歷了“幼兒自發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 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它把“幼兒要學的”變成課程,通過幼兒自主遊戲,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豐富經驗,支持遊戲更好開展。

如娃娃家裏,“媽媽”抱着寶寶着急的對“爸爸”説:“寶寶發燒了,我們要帶他去醫院。”可是,班級裏沒有設置醫院,寶寶無法去看病,只能在家裏隨便地“吃藥”。教師發現了,便將此話題拋給了所有小朋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要“開”一個醫院。可是,醫院該怎樣建呢?孩子們充滿好奇地希望得到答案。於是,有關醫院的主題活動生成了。老師組織小朋友到社區醫院參觀,通過談話活動,瞭解了去醫院就醫的基本過程。在這些活動中,幼兒表現得積極主動。當孩子們對醫院有了初步認識後,班級醫院就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順利“開張”了,此時的醫院只有一個就診室和一個藥房。在後續遊戲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圍繞“醫院”主題又開展了很多相關學習活動,家長資源也被充分利用。班級醫院越來越完善,從簡單的“診所”變成了功能豐富的“醫院”。孩子們在這裏玩得不亦樂乎,相關經驗也潛移默化地獲得。

2、老師預設課程,將“我要教的”滲透進遊戲中(均權課程萌生遊戲)。這種模式經歷了“老師設計課程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的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幼兒在玩中逐步完成一些預設的內容,是主動的學習過程。

如“紙的一家”主題活動,教師預設了五大領域的相關活動,並將活動的材料投放到各個區角中,幼兒根據需要和興趣,充分地遊戲和感知,各項預定目標都在遊戲中達成。

(二)生活課程遊戲化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從孩子入園就開始了,我們更應該關注一日生活中學習,所以生活課程非常重要。在生活課程中不都是老師説寶寶做,更加需要遊戲化。

如,餐前讓孩子們聞聞香味猜菜名,以此激起食慾,開展均衡營養的隨機教育。又如,通過毛毛蟲鑽山洞的遊戲練習冬天睡被筒,帶着遊戲情境,幼兒努力實踐,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量也逐漸減輕,這是一個雙贏的活動。而在上下樓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按照右行原則有序上下,在樓梯上貼上卡通腳印,不用老師過多提醒,幼兒就能夠開心地順着腳印上下。

只要教師有心,一個又一個小遊戲的開展,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解決生活活動的很多管理難題。

(三)集體教學的遊戲化

1、創設遊戲化的情境。利用遊戲化的情境能夠營造輕鬆自然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不自覺中達到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滲透”與“融合”,使他們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如大班科學活動《對號入座》,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將活動室佈置成電影院,讓幼兒有如置身影院中,學習過程就像是一次實踐活動,效果顯而易見。

2、設計有趣的遊戲環節。遊戲環節的融入,既解決了寓教於樂的問題,又能讓孩子們通過遊戲體驗強化認識。

如大班社會《等一等》,前面三個環節都是讓幼兒圍繞故事進行等待,以此培養“等待”的良好意志品質。為了體現動靜交替的學習原則,讓好動的孩子們獲得一些積極情緒體驗,教師巧妙地結合“等待時可以幹什麼”而引出“大家可以邊玩遊戲邊等待”,師幼在音樂聲中玩了一個熟悉的遊戲,活動氣氛進一步被調動,孩子們在玩中瞭解到“還可以這樣等待”。

3、操作性活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要多創設操作性活動,讓他們參與實踐,親身操作,主動獲取經驗,提高能力。

三、區域遊戲最大限度滿足幼兒不同的遊戲需要。

區域遊戲因內容多樣、自主選擇、材料豐富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遊戲需求,也為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因材施教的機會和途徑。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園所環境和資源,以“創設班級活動區”為首要任務,創設能夠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想象和思考的遊戲環境。

在組織與指導區域遊戲時,開始階段要體現幼兒自主選擇的理念;進行階段我們要充分觀察瞭解、提供適宜的指導和幫助,切不可過多幹預;結束階段就是收拾整理、分享交流經驗、總結和評價遊戲活動的過程,這一過程不能忽視,要體現師幼互動,讓幼兒從中獲得積極的遊戲經驗,為下一次遊戲做好準備。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遊戲是他們最好的活動,讓我們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童年世界,那該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篇6: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於一個人來説,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多年的實踐.本文總結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經驗,使幼兒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回報,學會責任。

關鍵詞:幼兒 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説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恩的人,未必圖報。但受恩的人,應心存感激。學會感恩,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而當今物質條件極其富有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而稍微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加之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裏六個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圍着他一個人轉 ,這些小寶貝、小皇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在幼兒期對其進行感恩教育,孩子的習慣容易養成,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洛克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教師和家長來説,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會在潛意識裏影響孩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動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動方面也應該樹立榜樣。如老師之間,師幼之間在文明禮貌用語上的使用。讓“你好”“謝謝”“不用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時常掛在嘴邊,對於小朋友對老師的幫助,要非常誠懇的對幼兒説一聲:“謝謝”,小朋友受到老師的尊重,也會不自覺的去尊重別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師。

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的健康成長。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長大後就對父母孝順。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時主動帶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做家務,一方面體驗勞動的快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與艱辛,要讓孩子學會分擔,並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歲以後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擺好碗筷,幫父母打好飯,下班回家給父母提鞋子,讓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時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主動對他人施恩的意識,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學會謙讓,引導他們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帶領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總之,生活在充滿感恩和愛的環境裏的孩子就更有愛心,責任心,就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二、注重生活細節,並給予及時的鼓勵

鼓勵是孩子實現某種活動的催化劑。當孩子的感恩活動還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感恩活動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時常關注幼兒的生活事件,關注孩子們的言行,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後面的拉鍊拉不下來,很是着急。這時,琦琦小朋友看見了,就過來主動幫助她把拉鍊拉下來,小惠非常高興的對琦琦説:“謝謝你”,琦琦説:“不用謝”。看見他們互相幫助而且還主動道謝,我對他們兩個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了表揚。從那以後,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班就越來越多,如幫別人端飯,拿紙呀,互讓玩具呀,小朋友之間的爭吵少了許多,並且孩子之間的相互友愛之情正慢慢蔓延開來,不僅在班上,對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學期的半日開放活動,我們班的張祥鎮小朋友見媽媽來了,就主動把小椅子抬到媽媽那裏,讓媽媽座。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觀察要仔細,對他們的行動做出肯定,這讓感恩活動才能持之以恆的繼續下去。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因此要重視遊戲對幼兒感恩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對故事進行觸角扮演,體會故事中小動物們處處想着別人,感受愛和温暖。在健康活動“為小企鵝搭房子”這個活動中,體會無家可歸的可憐,並克服重重困難幫助小企鵝,體會幫助別人後的快樂。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這樣的角色體驗能使感恩教育能夠在實踐層面上“活”起來,逐步培養幼兒感恩意識。

四、利用節日契機,誘發感恩行為。

我們要注重利用各種節假日,例如中國傳統節日三八婦女節、兒童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在節日時,給他們講講節日的由來,通過講一些感恩的故事豐富他們對這些節日的認識,深化他們對節日的瞭解。此外,還可以開展各類感恩主題活動引發幼兒感恩行為,例如在這些節假日裏,指導幼兒親自為教師、同伴製作卡片,或用圖畫來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謝之情。這些節日活動的長期開展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由關愛單獨的個人擴大到關愛個人所屬的集體和社會,為將來自發感恩行為的實現奠定基礎。

五、加強家園合作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家園聯繫,使幼兒感恩教育雙管齊下,收到雙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園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向幼兒家長宣傳感恩教育相關知識,如利用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宣傳感恩教育的意義,向家長髮放關於如何引導幼兒學會感恩的宣傳單,面對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竅門等等。做為幼兒教師,不僅只停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應該成為幼兒教育專家,為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排憂解難,你的幫助能為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家長信服你,那麼,你所宣傳的教育理念才會被家長認可,家長才會主動積極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開展半日開放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半日開放活動,在活動中組織感恩特色主題的親子游戲。教師有意識的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參與到一些感恩主題活動當中,從中共同體會感恩,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細緻的工作,需要教師、家長、社會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幼兒終生髮展,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篇7: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

摘 要:幼兒素質發展代表着未來國民的整體水平,要以幼兒的生活內容為中心,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安排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並通過“張揚兒童心理”的遊戲童謠法、“看得見、學得上”的榜樣示範法、“源於生活”的情境體驗法、“示範――演習――指導”的行為訓練法、“潛移默化”的標記提示法,有力促進對幼兒進行產生一生影響的品質培養,為幼兒的後續學習、生活和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實施教育活動,才能使幼兒養成好習慣,提升未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幼兒園 禮儀教育 內容 有效方法

禮儀是教養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能反映個體的知識和教養水平、人們的行為習慣如何,標誌着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幼兒素質的提高與發展直接影響着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通過抽樣調查顯示,多數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缺乏瞭解,缺乏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因此我們針對幼兒生活禮儀培養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1.小班禮儀的教育內容以幼兒園禮儀為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為主線,其中包括:入園、閲讀、傾聽、排隊、盥洗、進餐、睡眠與起牀、户外活動、離園,學習基本的儀容儀態,以及家庭的出入、開關門、敲門、就餐、尊敬長輩的禮儀,結合社會活動的節日禮儀,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元旦、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禮儀。

2.中班內容在小班內容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相應增加交往禮儀的學習,其中包括:分享(物質層面)、自我介紹、遞接物品;基本禮儀:行走、蹲姿、自我介紹、值日生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升旗、交通、遊園、乘車、安全;以及傳統節日禮儀教育內容,如重陽、中秋、春節等節日禮儀教育。

3.大班幼兒隨年齡的增長、視野的擴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強,為了更好地與國小生活銜接,在中班禮儀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習禮儀、欣賞與閲讀禮儀、分享禮儀(精神分享)、基本禮儀中的電話禮儀、介紹他人、着裝、與他人溝通、拜訪做客與待客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增加了在外用餐、購物、交通乘車、參觀、安全(突發事件),結合社會活動擴展了教師節、重陽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母親節、端午節、父親節等節日禮儀內容。

二、“張揚兒童心理”的遊戲童謠法

童謠語言明快、生動,琅琅上口,易於背誦,對於孩子有着擋不住的誘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許多小泡泡;手心沖沖,手背沖沖,衝出乾淨小小手”;中班的“有來客,説請坐,端茶倒水擺糖果。

客人走,説再見,揮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規則要牢記,從小養成好習慣。不在路上玩遊戲,行走應走人行道;沒有行道往右靠,橫穿馬路離不了“……琅琅上口的童謠配上適當的體態動作,能讓幼兒在遊戲童謠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在行為習慣教育方面具有現實操作性,成了幼兒園禮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看得見、學得上”的榜樣示範法

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應該避免的榜樣放在他們跟前,説出它們為什麼漂亮或為什麼醜惡,那種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夠給予他們的説教都大的。”因而榜樣示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樣示範包括教師示範、家長示範和禮儀之星示範。在幼兒的日常學習、生活、交往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如“請”、“您好”、“謝謝”,促進幼兒文明習慣的形成。

四、“源於生活”的情境體驗法

情境演練能讓幼兒獲得並強化第一情感體驗,複習、運用和內化所學的禮儀教育內容,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中,情境體驗法通常融進情境再現和情境表演。如:中班開展“接打電話禮儀”的活動,大班幼兒表演正確的接打電話禮儀後,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接、打電話才是懂禮儀的,當幼兒瞭解之後組織“打電話遊戲”的情境表演,最後在再現幼兒的表演中引導幼兒進行辨析與評價,進一步鞏固“鈴聲不過三”、“禮貌問候”、“對方掛了電話才能掛電話”等接打電話禮儀的學習。

五、“示範――演習――指導”的行為訓練法

人的行為是學習得來的,不良的行為可以通過行為訓練來糾正。如:小班幼兒搬動椅子有時喜歡拖着走或將椅子高舉過頭,這些行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們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動中,通過故事的形式,教師正確示範,幼兒模仿練習,反覆提醒操作,讓幼兒瞭解了正確搬動椅子的方法,促進了幼兒輕拿輕放椅子的良好行為的養成。

六、“潛移默化”的標記提示法

標記是為了規範幼兒的行為,讓幼兒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規範,不影響和干擾他人;提示圖是為了幫助幼兒獲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動室的玩具櫃和筐都貼上圖形或編號等對應的整理標籤,讓幼兒懂得物歸原處,從而規範幼兒整理的習慣。幼兒一旦在幼兒園生活中形成了看標記和提示做事情的習慣,他們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並尋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幼兒園實施禮儀教育,尋求禮儀教育的有效方法,將有力促進對幼兒進行產生一生影響的品質培養,為幼兒的後續學習、生活和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8: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

【摘 要】合作學習方式已成為現代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教學中要操作嫻熟,運用自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運用 分析 改進

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我校幼兒教育專業以一線幼兒園教師為主要培養方向,考慮到幼兒教師工作的合作性,為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在進入幼兒園後,能更好地與同事合作、向同事學習,更快地適應和勝任幼兒園的教學和教研工作,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本人在《活動設計與實踐》課教學中,一直堅持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中職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在願學、要學、樂學的課堂氛圍中輕鬆掌握知識與技能。

一 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我在教育活動設計課和教育實習中,嘗試以學生的合作學習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評價時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引導課程內容;其次,小組開始活動,學生們扮演不同角色,這樣,在小組合作中,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長的學生一起學習,每個人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對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再次,教師要對小組學習過程進行觀察和干預,在需要的時候提供輔導和支持;最後,師生對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給予分數,小組成員分數相同,榮辱與共,獲得的成績是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在集體教學中曾經睡覺、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變成了樂於思考、勇於表達的積極參與者,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靦腆女孩也願意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爭持不下時主動請老師指導,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也有所發展。與此同時我也發現某些小組的活動作業其實是個別同學的勞動成果;課堂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總是無所事事充當旁觀者,作業模擬時簡單瞭解一下自己的任務,對答上就好;組長往往忙的不亦説乎。這些行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為此我組織了高三的全體參與合作學習的同學進行了訪談和不計名的問卷調查,目的是瞭解她們對合作學習的看法和感受,探索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 合作學習的效果分析

1.合作學習的益處彰顯

小組成員的產生是自由組合而成,小組長的產生由小組成員選舉產生,志同道合有利於合作,形成團隊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小組討論有利於拓展思維,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能提高參與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有利於同伴交流,促進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能集思廣益,提高學習質量和實踐能力。 對於教育實習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學生們普遍認為合作討論能讓自己獲得同伴的理解和共鳴,還能在合作的同時學會思考;有利於集中解決問題,提高效率,順利完成實習;共同備課、共同反思不僅能集思廣益,提高教育活動的質量,還能讓學生熟悉各類型、各領域集體教育活動的內容和組織方式;尤其是共同評價、共同反思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他人的評價能力和讓學生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2.合作學習的弊端暴露

小組的自由組合有時會出現能力強的同學組合,能力弱的同學組合,達不到活動的高效;有的小組長缺乏領導技巧,討論有分歧時難以協調;有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充分發揮,不利於個人價值的實現;對有些人來説小組活動比獨自學習耗費的時間更多等等。

三 合作學習的改進措施

根據學生的意見和我在組織合作學習中的思考認為:成功實施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學生具備足夠的合作技能,能夠集體制作合作目標,優化整合資源,進行科學分工,組長能發揮極強的領導力。對於統一評價所產生的矛盾,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責任意識,就必須探索出一種對每位成員都具有激勵和制約作用的評價方式,同時不能違背合作學習的本質――小組成員榮辱與共,獲得的成績是共同努力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對未來的合作學習做以下改進:(1)教師應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全過程,及時干預和支持,對缺乏合作經驗的學生,要單獨交流,讓其明白合作學習的目標。(2)採取科學的方式分組。在自由組合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合理調配:不同性格特徵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避免了能力相當的同學各抒己見而達不成決議,而苦惱、低效。(3)明確組長的職責,組長要領導小組制定目標,分工明確,讓組員樹立團隊意識,組長有優化組合組員的權利,有被淘汰的組員,老師要對其進行培訓後再申請加入。(4)小組人數應控制在3~4人左右,以往小組人數太多容易出現個別人渾水摸魚的現象。(5)評價方式改為組長、組員、課代表、老師共同參與的打分制,通過小組彙報任務時的表現、小組活動討論發言次數、小組採納其意見多少,在小組共同得分的基礎上,上下浮動5~10分左右,以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6)呈現目標成果時,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每小組4人,4次活動的主講不能重複,避免對他人產生依賴。

在對“合作學習”的效果研究和實踐後發現,合作學習在提高中職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減少學習焦慮,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提高學業成績等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

[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