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01K

第一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目標指定的依據

1.兒童的發展(個人本位)。2.社會的要求(社會本位)。3.學科的特性(學科邏輯)。4.學習心理學的倫理(心理邏輯)。

皮亞傑的兒童數學學習理論

《兒童的數學概念》、《兒童的幾何概念》、《兒童的空間概念》、《兒童的時間概念》、《兒童的機遇觀念的起源》。

關於知識的建構:圖式、同化與順應、平衡

關於認知發展的過程和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階段1:個體只注重事物的某一特徵,並以此特徵為判斷的依據

階段2:個體能注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徵,但作出判斷時依據的標準不確定

階段3:個體同時兼顧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並能綜合各方面特徵作出判斷

關於兒童數學概念發展的研究:

守恆與守恆概念的發展:守恆是指個體能夠不因物體的外在形狀的變化或空間位置的改變二正確的感知物體數、量、形。三個標誌:恆同性;可逆性;補償性

數概念與運算:點數-説出點數-數序(自然數中的位置)-數的組成-相鄰數-形成數概念

在《而然的空間概念》一書中,皮亞傑明確提出兒童最早的空間概念是拓撲性質的觀點。

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基本主張1.提供實物操作2.注重概念建構的過程3.強調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與頓悟。 凱米在《幼兒重新發明算數》指出關於數學教育的形式是日常生活情境和團體遊戲。

教師預定的數學活動和兒童自主選擇的數學活動(重點)

分組數學活動

特點:(1)幼兒有較大的隨意性和自主性 (2)以小組學習或個別學習為

(3)教師為幼兒提供並投放合適的玩教具(4)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

價值:(1)有利於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取得發展(2)最大限度的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3)有利於培養幼兒樂於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4)能更好的培養幼兒數學的興趣,滿足幼兒求知和探索的慾望 (5)有利於加強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促進社會性的發展

注意:(1)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降低(2)教師要有的放矢的投放材料(3)教師要及時觀察並指導幼兒的學習(4)不可作為唯一的數學教學途徑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方法

1. 操作法:操作法是指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材料、焦距、環境,讓兒童在自己的擺弄、實踐過程中探索,

獲得數學感知經驗和邏輯知識的一種方法。

2. 區分比較法、發現法和尋找法。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環境創設

1. 感受數學美,使兒童“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數學的科學美;數學的抽象美;數學的創造美

2. 滲透數形結合,辨“抽象數學”為“形象數學”:藉助幼兒園整體空間環境感知、學習數學;利用區角

活動合理投放材料,刺激兒童有效地數思維(關注材料與活動內容本身的系統性、層次性;體現材料和活動內容的動態性、開放性)

3. 充分利用空間材料,引發兒童自發、自主的探索與學習

學前兒童感知集合的意義

1.對集合的籠統感知是幼兒數概念發生的起始

列烏申娜的研究:1.兒童在最初形成的是關於集合的含糊的數量觀念,而後是關於作為統一整體的集合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對集合的比較的興趣和更準確地確定集合中元素數量的興趣,以後兒童才能掌握計數的技巧和數數的概念。(説明了什麼?)

舉例:關於兒童的辨數、認數和點數的掌握

辨數:能辨別出兩堆不同數目物體的多少。認數:瞬時內不憑數數,只憑直覺説出物體數目

點數:能逐一按物數數,並説出總數

不會辨數就一定不會認數和點數,會認數不一定會點數,會點數就一定會辨數和認數,會認數則一定會辨數。數概念的發展規律:從辨數開始,然後發展到認數,再由認數發展到點數。

2.感知集合是學前兒童形式數學概念的基礎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計數的基礎。學會計數的標誌:會按數取物,並能説出總數。

舉例:計數訓練單純的計數訓練,並不能導致數概念的獲得,感知集合的元素是學習計數的前提,是兒童初步數概念形成的基礎。

3.感知集合及其包含關係有助於掌握數的組成及加減運算

理解並形成這樣一種包含關係,才能理解數的組成及加減運算。每一個都包含在它的後繼數裏面,最後的數包含了全部所有數物體。

4.感知集合的對應關係有利於幼兒深入理解數量關係。

學前兒童感知集合發展的階段

1.3歲前,泛化籠統的知覺階段2.3-4歲,感知有限集合階段

3.4歲左右,感知集合元素的階段4.5歲以後,感知集合的包含關係的階段

區分1和許多的教育方法:感官參與;尋找比較;遊戲情境

格爾曼的正確數數5原則:一一對應原則;固定順序原則;基數原則;順序無關原則;抽象原則。 説出總數標誌着他已經開始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學前兒童數概念形成的標誌

1.掌握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理解10以內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

2.理解10以內自然數的順序;

3.理解數的組成。

學前兒童10以內的基數教育

1.計數(數數)教育基本順序:口頭數數---點數----説出總數

(1).按物點數(小班)

教學要點:教師示範,教會幼兒用右手食指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逐一點數物體,並點數一個物體説一個數詞。

教學變式:出示一個物體,讓幼兒説出一個數詞;移動一個物體讓幼兒説出數詞。

(2).説出總數(小班)

教學要點:點數到最後一個物體時,用畫圈顏色等着重的方式,突出強調最後和數是所有物體的總數。 小結:按物點數和説出總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不是同一個過程教學中可分步驟進行。

2.按數取物(小班)

教學要點:通過設計活動,讓幼兒練習按數取物。思考:你會怎樣設計?

注意:1.設計活動要選擇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活動材料。2.注重活動材料排列形式的多樣化。

3.目測數數(中班)目測數數:即用眼睛代替手指的一一點數,在心中默數,並説出總數。

教學要點:用眼睛看一個物體,在心中默數一個數。

活動設計:看誰數的快

注意:在兒童掌握數的實際意義後進行。

4.按羣計數(中班)

教學要點:通過操作活動材料,讓幼兒逐步建立數羣的概念。

活動設計:卡片的祕密

5.認識相鄰數(中班)相鄰數是一個數與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任何一個數都比前面一個數大,比後面一個數小。

6.倒着數(中班)倒着數:指與按自然數方向相反數數。

教學要點:1.活動設計應結合實物或圖片調動幼兒感性經驗。2.一般先進行5以內的倒着數,再進行10以內的倒着數。

活動設計:學習正數和倒着數5個蘋果。

7.認識“0”(中班)

教學要點:發現生活中的0,讓幼兒知道0 不僅僅表示沒有。

學前兒童認識空間形體的一般過程

1.從拓撲圖形到歐氏圖形

平面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

立體圖形: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2.從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細緻的辨認

3.抽象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學前兒童認識空間量的一般過程

1.從明顯差異到不明顯差異;2.從絕對到相對;3.從模糊不語到逐漸精確

年齡特徵

1.4歲左右 能判斷差別不太明顯的一組物體中最大的和最小的;能辨別遠處物體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大小;還不能識別其他的差異量;對輕重的感覺有了初步的發展。

2.5歲左右 對不同大小的物體一次區分和排序;在一組中找尋相同的物體,但未達到守恆;比較精確的區分物體的高矮;按照一定的順序簡單排序。

3.6歲左右 能運用相應的詞語描述物體的量的各特徵;能理解大小和長短的相對性;理解量的可逆性和傳遞性;理解物體在長短、面積、容積等方面的守恆。

學前兒童空間方位概念的發展的一般過程

1.由上下—前後—左右2.從以自身為中心到以客體為中心

3.從近的區域範圍擴展到遠的區域範圍

年齡特點1.3-4 視覺;區分上下;對前後有侷限性;不能區分左右

2.4-5 區分前後的面積逐漸擴大;並且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

3.5-6 把空間區域劃分更細緻;找出空間的中心位置

學前兒童認識空間方位教育的主要目標:小班年齡的主要目標定位在區分上下、前後(以自身為中心);中班年齡的目標定位在以客體為中心區分上下、前後和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大班則主要學習“左右”位置的區分(從以自身為中心到以客體為中心)。

學前兒童時間概念的發展的一般過程:

1. 對時間順序的認識由近及遠,由週期短到週期長;

2. 先認識時間順序的固定性,再認識其相對性

3. 對時間順序的認識以本身的生活經驗為參照物

4. 相關的詞語發展與對時間順序的認識從不同不到同步的結合過程

學前兒童時間概念的發展的一般特點

1. 易受生活實際經驗的影響:

在感性基礎上形成,年齡越小與具體的活動的聯繫與緊密、範圍也越狹窄。不精確,帶有模糊性。

2. 易受知覺影響,把時間和空間等同起來理解皮亞傑的兩個布娃娃賽跑實驗

3. 更易理解的短週期時間順序週期越短,越容易找到參照物和具體實踐

4. 表達時間的詞語發展存在一定困難使用的並不是表示時間詞語,而是表示時間順序或不確定時

間的詞語;即使使用了時間單位的詞語,也未必理解其中真實的意義。

學前兒童認識時間概念的概念的目標:小班進行認識“早、中、晚”“白天與黑夜”;中班進行認識區分“昨天、今天、明天”;大班進行認識“年、月、四季、星期”以及認識認識時鐘(整點與半點)。

適宜年齡段:大班

教學過程:理解時鐘的用途;認識時鐘外觀;理解時針、分針、秒針的轉動;理解時鐘的整點和半點。 幼兒園數學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管理者、教師、幼兒、幼兒家長

1. 以管理者為評價主體

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者和幼兒園的管理者。

我國的學前教育評價制度採用的是以幼兒管理者為主體的分級分類評價方式,這是一種總結性評價。

所謂分類就是把幼兒園劃分為農村幼兒園與城鎮幼兒園,公辦園與民辦園等不同的類別。

所謂分級就是根據相關的標準把幼兒園劃分為七個等級,包括省級示範幼兒園、市級示範幼兒園、市一級幼兒園、市二級幼兒園、市三級幼兒園,合格幼兒園,準辦幼兒園。

2. 以教師為評價主體幼兒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間的互評和教師自評。

3. 以幼兒為評價主體幼兒是幼兒園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4. 以幼兒家長為評價主體根據誰消費誰有話語權的理念而來

日本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主要是採用這種以幼兒家長為評價主體的模式。

學前兒童數學評價的內容

1. 學前兒童數學發展狀況

2.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

學前兒童數學活動評價的方法

教師的自我評價;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原則

1. 發展性原則:指設計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時應着眼於兒童得到全面整體的發展。兩層含義:適應兒童

的發展水平,考慮兒童的原有基礎,教育要求和內容應以兒童的自身發展和成熟程度以及可接受水平為基礎;以促進兒童的發展為落腳點。

2. 主體性原則

兒童主體性: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形式的安排,注重激發兒童的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活動環境的創設具有興趣性和探索性,可供兒童自主交流和操作的環境和材料,可以引發兒童積極主動的環境相互作用,獲得相應的數學經驗和數概念,發展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

教師主體性:教師參與數學活動的態度;教師自身參與數學活動的角色定位和把握;對幼兒數學活動的直接指導;對幼兒數學活動的隱形支持。

3. 滲透性原則:指將數學教育與兒童的生活、各種不同領域的教育內容、各種不同學習形式和方法加以

有機融合,是數學教育成為兒童早期啟蒙教育。兩層含義:數學教育內容與其他領域教育內容相互滲透和整合;數學教育活動的形式應體現滲透和整合。

4. 科學性原則:數學活動設計的內容和採用的方法的科學性。內容的科學性是指交個孩子們的內容是準

確的前科學知識或科學知識;方法的科學性是指使用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活動內容幼兒的學習特點相適應。

5. 系統性原則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過程

1. 瞭解、分析幼兒的發展水平

2. 選擇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

3. 制定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

4. 設計數學教育活動的方案

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活動名稱;目標;準備;過程;建議(延伸)

小組或個別教學活動的設計:活動名稱;材料;規則;指導;評價

第二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讀書筆記

今年的暑假過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實與忙碌。在暑假剛要開始的時候,我們園領導為了使我們每一位支身於幼教第一線的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更加紮實,就倡導我們在暑假裏要讀完一本以上的專業類書籍,並鼓勵我們向幼兒園圖書室借書。我也不錯失這樣的機會,借了一本《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想讓自己對藝術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一共分為緒論和上下兩篇,緒論部分主要是討論藝術教育的宏觀理論問題,其中包括藝術教育的性質與地位之爭、審美愉悦與幼兒的生命質量提高、循序漸進與幼兒的有效學習、遷移模仿學習與幼兒的創造性表達、身心舒適與幼兒的自律性發展等。上篇是分領域的藝術教育,下篇是綜合的藝術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領域的藝術教育中,包括幼兒園集體藝術教學活動的目標設計、結構設計、心理調節和評價等。我們知道,追求價值不能不遵循客觀規律,如果我們採取的行動程序和方法違反事物的規律,其後果必將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在其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不同領域教學設計和實施的方法策略。這是為學習者深入體驗各種不同藝術實踐的“異同”奠定基礎。因為學習者只有體驗和把握不同領域藝術實踐的異與同後,才能更好地體驗到綜合利用他們來表達自己認識的興趣。下篇在綜合藝術教育中也向我們滲透着一些相關理論的問題。從不同領域切入的綜合集體活動給我的啟發也特別大,讓我從中瞭解主次的不同切入點。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努力探索和實踐,我想,我們在藝術教育教學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

第三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讀書筆記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讀書筆記

今年的暑假過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實與忙碌。在暑假剛要開始的時候,我們園領導為了使我們每一位支身於幼教第一線的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更加紮實,就倡導我們在暑假裏要讀完一本以上的專業類書籍,並鼓勵我們向幼兒園圖書室借書。我也不錯失這樣的機會,借了一本《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想讓自己對藝術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一共分為緒論和上下兩篇,緒論部分主要是討論藝術教育的宏觀理論問題,其中包括藝術教育的性質與地位之爭、審美愉悦與幼兒的生命質量提高、循序漸進與幼兒的有效學習、遷移模仿學習與幼兒的創造性表達、身心舒適與幼兒的自律性發展等。上篇是分領域的藝術教育,下篇是綜合的藝術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領域的藝術教育中,包括幼兒園集體藝術教學活動的目標設計、結構設計、心理調節和評價等。我們知道,追求價值不能不遵循客觀規律,如果我們採取的行動程序和方法違反事物的規律,其後果必將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在其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不同領域教學設計和實施的方法策略。這是為學習者深入體驗各種不同藝術實踐的“異同”奠定基礎。因為學習者只有體驗和把握不同領域藝術實踐的異與同後,才能更好地體驗到綜合利用他們來表達自己認識的興趣。下篇在綜合藝術教育中也向我們滲透着一些相關理論的問題。從不同領域切入的綜合集體活動給我的啟發也特別大,讓我從中瞭解主次的不同切入點。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努力探索和實踐,我想,我們在藝術教育教學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

第四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一、單項選擇題

1. 數學所描述的是客觀事物的()c. 相互關係

2.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在體操活動中,要能夠準確站 位和運動,需要運用的知識是()b. 空間方位

3. 兒童的一一對應觀念形成於()b. 小班中期

4. 兒童思維的邏輯結構始於()a. 動作

5. 從任何一個角度提出數學教育目標,其歸宿都需落實到()c. 兒童發展

6. 在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中起發展思維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數量關係

7. “認識和書寫阿拉伯數字,認識一些數字符號,如加號、減號、等號等”這一教學活動適 於採用的活動組織形式是()c. 集體活動

8. 以下選項中,不屬於數學操作活動要素的是()a. 目標b. 材料c. 規則d. 結果

9. 幼兒從不能説出一組實物的總數,到能夠説出總數,這説明兒童已初步形成了數概念中的()d. 包含關係

10. 幼兒能夠進行多角度(多重)分類的年齡為()d. 5~6歲

11. 按物體的某種特徵,多級次的將物體連續分類的方法是()a. 層級分類

12. 幼兒計數能力的發展順序是()b. 口頭數數—按物計數—説出總數—按數取物

13. 以下選項中,屬於大班認識10以內基數教育要求的是()c. 會10以內數的倒着數,能注意生活中運用順、倒數的有關事例

14. 在數的組成的教學中,幼兒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師講解、示範b. 分合實物的操作經驗c. 形成數的組成的表象d. 形成數的組成的概念

15. 幼兒掌握加減運算的工具和基礎是()c. 口述應用題

16. 幼兒通過擲骰子列算式,學習加減法的方式屬於()a. 自編應用題b. 教師口述應用題c. 日常生活情境d. 遊戲形式答案:d

17. 幼兒認識立體圖形的難易順序是() a. 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

18. 在認識“三角形”的活動中,老師使用不同顏色、大小的三角形,並用不同方式擺放,其 目的在於()

b. 滲透圖形守恆教育

19. 研究表明,兒童能夠理解測量,並對測量表現出很大興趣的年齡是()c. 5~6歲

20. 適宜進行量的守恆教育的年齡班是()b. 大班

21. 在學前期,兒童辨別左右時主要以()a. 自身為中心

22. 兒童感知和理解時間概念的基礎是()d. 生活經驗

23.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評價中工作量最大,技術性最強的步驟是()c. 收集評價資料

24. 通過評價來了解一所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是否“達標”,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等,這體現了 教育評價的()

a. 鑑別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

1. 兒童的活動過程就是和環境之間的主動的相互作用過程。這一過程包括()a. 和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師的相互作用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目標和內容的主要依據有()c. 兒童d. 社會e. 學科

3.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講解法c. 遊戲法e. 觀察、比較法

4. 以下選項中,屬於中班分類教育要求的是()b. 學習按物體的數量進行分類c. 學習概括物體(或圖形)的兩個特徵e. 學習並掌握有關的詞語,“分成”、“分開”、“合起來”

5. 學前兒童的排序活動可分為()a. 按規則排序b. 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c. 按數量和數排序

三、簡答題

1. 簡述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答案:(1)數學教育幫助學前兒童正確地認識世界; (2)數學教育促進學前兒童的思維發展;(3)數學教

育促進學前兒童的情感和個性發展,因為數學教育能培養兒童對數學活動的 興趣;數學教育能培養兒童的主動性、獨立性、任務意識、規則意識。

2. 簡述數學教育總目標所表達的思想。

答案:(1)培養幼兒對數學的情感、態度的目標;(2)關於幼兒學習數學知識方面的目標; (3)關於培養認識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的目標,以及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要求; (4)關於培養幼兒正確使用數學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

3. 學前兒童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是什麼?

答案:(1)數學教學活動一般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2)數學教學活動的方式是提出問題—激發興趣—引導幼兒操作; (3)數學教學活動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幼兒遊戲的過程。

4. 指導學前兒童空間概念教育的要點有哪些?

答案:(1)幫助兒童學習理解方位詞的意義;(2)充分利用兒童的身體和身體動作; (3)以兒童的實際生活情景為素材,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兒童認識空間;(4)鼓勵兒童觀察、預測和描述物體的空間關係,善於引導兒童的衝突和討論。

四、論述題

1. 為什麼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要注意啟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答案:(1)對學前兒童進行數學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掌握一個瞭解認識世界的工具,並 讓幼兒通過數學學習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習數學知識不是這一年齡階段的主要目的。(2)數學教育的內容應與幼兒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繫,這些內容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也是他 們所能理解的,讓他們感受到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3)數學修養包括探索、猜想和邏輯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種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具有良好 的數學修養,將為其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舉例説明學前兒童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教育的指導要點。

答案:(1)10以內數的組成學習,在內容安排上一般可分成3個單元,每一單元應有其重點內容與 要求。

(2)在數的組成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幼兒自己的操作和探索。(3)通過多種活動和遊戲形式,鞏固幼兒對數的組成的認識。(3分)

五、案例分析題

(1). 導致幼兒園教師和調查人員形成不同判斷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導致幼兒園教師和調查人員形成不同判斷的原因主要是幼兒園教師沒有掌握衡量幼兒數概 念形成和發展的指標。(4分)

(2). 衡量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發展的指標是什麼? 答案:衡量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發展的指標主要有:①理解數的實際意義;②掌握數的順序;③掌 握數的組成。(4分)

2. 實驗者向兒童呈現兩隻盒子,一隻盛有許多珠子,讓兒童往另外一個空盒子裏放珠子,問 兒童一直放下去,兩隻盒子裏的珠子會不會一樣多,兒童不能確認。他先回答不會,因為“它裏 面的珠子很少”。當主試問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説會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會有一 個相等的時候。

閲讀上述案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 這一現象反映了幼兒的什麼特點?

答案:這個問題反映了兒童對應比較能力的發展的特點,兒童在沒有具體的形象作支持時,是不 可能在頭腦中將兩個盒子裏的珠子作一一對應的。(2分)

(2). 比較兩組物體數量關係的教育有何意義? 答案:首先,通過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是相等還是不相等,讓幼兒更好地感知、區分集合中的每 一個元素,使幼兒從小養成會按組成集合的元素的數量來確定兩集合(或兩組物體)的數量是相 等還是不相等。

1. (3分)其次,通過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相等還是不等,可讓幼兒在學數階段對 集合的元素進行比較,

這種一一對應邏輯觀念的建立,是幼兒數概念學習和形成的必要心理準備。

第五篇: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一、名詞解釋 1.計數活動:

是一種有目的、有手段、有結果的操作活動,兒童掌握計數活動的過程是掌握最初數概念的過程。兒童學習計數一般經過以下過程:

1)計數內容方面

口頭數數一按物點數一説出總數

兒童計數活動的發展經歷一個口頭數數一按物點數一説出總數的過程。

2)計數動作方面

計數活動的動作主要有手的動作和語言的動作。計數活動中的這兩部分動作的發展過程如下:動作水平上的點數一視覺的或聽覺的點數;有聲的語言動作一無聲的默數

2.講解演示法:

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教具,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講授法、談話法一起使用,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有重要作用。

3.數的守恆:

1) 通過操作活動,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思維能力。

2) 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數數,能夠不受大小、顏色、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認識10以內的 數。

3、)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數的概念,培養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分類:

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把無規律的事物分為有規律的.按照不同的特點分類事物,使事物更有規律!

5. 感知集合教育

是在不教給幼兒集合術語的前提下,讓幼兒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使幼兒對什麼是集合和元素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學會用對應的辦法比較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內容與方法中滲透集合、子集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等集合思想。

二、簡答題

1.教師對小組活動的指導要求:

1)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2)遵從小組內共同的目標與約定,提供充裕的小組交流的時空

3)直言無忌與從善如流,組內交流,組際競爭

4)角色的輪換,維護小組平等機制

5)小組評價,增強小組歸屬感

6)教師平等參與成為組內一員

2.幼兒教學教育總目標: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執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的幼兒教育活動,推動幼兒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適應改革的需要,克服困難,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家長、為社區服務。

工作目標

1)抓隊伍建設,促綜合素質提高

2)抓特色研究,促辦園聲譽提高

3)抓班級管理,促保教質量提高

3. 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對話:

拿1+1=2例子來説:

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數學,今天老師帶了兩個蘋果,現在被老師吃掉一個了,還剩幾個啊?

幼兒:一個。

老師:那如果老師再拿一個蘋果出來,那還剩幾個啊、?

幼兒:兩個。

老師:那麼現在老師問你們,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那麼一加一等於多少啊? 幼兒:二!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

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慢慢的去引導幼兒對事物的認真,從而引導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4.幼兒教學教育的基本觀點 1)別再忽視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數學是腦力激盪、智能提升課程!數學好-其他學科自然好!當幼童的數學程度表現優越時,也表示幼童之觀察力、判斷力、記憶力、理解力、分析能力、變通力、反應力、思考能力、邏輯推理等智能發展也在提升。

2)突破傳統與現狀

長久以來,錯誤的認知觀念,低估幼童的數學認知能力,框限了幼童的數學認知發展;還有錯誤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學習路途多走了許多冤枉路,白白浪費時光與金錢!現在我們必須終止錯誤的認知觀念與錯誤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的數學潛能可以得到激發與良好發展!

3)摒除傳統偏見

偏見1:以數數來認數,沒有以感覺教育為基礎;

偏見2:畫蛇添足的教學,例鉛筆1、白鵝2、蝴蝶3……等;

偏見3:以扳手指作計算,缺少具體教具探索建構操作;

偏見4:偏重計算速度與結果,以為計算能力等於數學能力;

偏見5:齊頭式的教材與教學,忽視幼童差異發展;

偏見6:低估與否定幼童的數學認知能力;

4)快樂的學習

5、幼兒數學教育原

1)全面地理解和認識數學 :這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我們要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數學是一種能力;其次,數學是一種思考方式,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世界,能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2)數學學習方式要發生轉變

一種是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到主動建構為主的學習;另一種是從符號為主的學習到實 際意義為主的學習。

3)在生活中學習

應有機地整合各項活動,努力提高各活動的整體成效。幼兒每天接觸的各種事物都會和數、量、形有關。

4)科學和數學融為一體的原則

首先科學探究是數學的基礎,只有在較好的完成了科學探究在這方面的工作,幼兒才能更好的投身到數學教育的活動中去,滿足其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

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尊重幼兒的差異性,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三、活動設計

比較厚薄

適合4~5歲的幼兒

活動計劃: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感知物體的厚薄。

2、能將五六個物體按照厚薄的差異進京正排序和逆排序。

活動準備:

1、厚、薄不同的三本書。

2、厚薄不同的餅乾片、黃瓜片、積木等。

3、幼兒操作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直接實物比較,初步感受物體的厚薄

1、出示兩本厚薄不同的兩本書,讓幼兒通過比較説出哪本書厚,哪本書薄?

2、出示第三本書,那它呢?比誰厚?比誰薄?(引出比較是具有相對性的)

3、出示厚薄不同的4塊餅乾片,請幼兒説出哪個最薄?哪個最厚?並請幼兒按照從薄到厚的順序排列。

二、幼兒分組操作

1、幼兒按照厚薄不同,給積木進行從薄到厚或者從厚到薄的順序排列。

2、幼兒按照指令迅速尋找最薄或者最厚的積木。

三、幼兒集體操作

1、分發幼兒操作圖標,請幼兒按照要求圈出最厚與最薄的物體。

2、教師講解與評價。